主题打印版本

点击此处用原始格式查看主题

厦门观鸟会 _ 厦门观鸟论坛 _ 媒体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

作者: 燕鸥 2005-08-16 00:25

想收集厦门日报、晚报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请大家帮忙!谢谢! smile.gif smile.gif 先来最近的。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6966.htm
栗喉蜂虎将被迫遗弃厦门(图)

作者: 摄手 2005-08-16 07:55

看过了,气愤

作者: 啄木鸟 2005-08-16 17:38

鸟类:

观鸟有了好去处 到筼筜湖内导流堤亲近白鹭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4783.htm

优雅的栗喉蜂虎(图)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1966.htm

相关:

厦拟人工繁殖白海豚同时建立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7086.htm




另外:

燕鸥,我有个提议:做剪报

收集关于鸟类.环境.等等相关方面的报道,制作成剪报,作为一个资料,既可以作为我们不断参与鸟类保护的一个说明(或许以后可以用来申请专项调查),也可以算是对环境变迁的一种见证.

我目前手头有7月份以来,海峡导报相关的报道,需要的话,找个时间给你.但是日报,晚报的 报道,由于我看不到,没有收集.

作者: 岩鹭 2005-08-16 18:11

我有收集晚报,但是不全

作者: 上尉 2005-08-17 07:17

很好!......

作者: 蓝色 2005-08-17 07:24

这是3月份写的,见报后来也不一样了
也没再去对了

(主) 厦门惊现卷羽鹈鹕
(副)记者网络采访,专家网上确认
本报讯 (蓝色)14只全球濒危的卷羽鹈鹕日前在厦门显影露踪,记者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了它们的影像,过后在网络上经海内外鸟类专家的讨论,确认是卷羽鹈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是厦门现在有确切记录的第301种鸟类。专家指出,这个记录对于卷羽鹈鹕的迁徙路线和时间是及其重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环境价值。

记者偶遇厦门天空飞翔的翅膀

记者3月20日在厦门大学采访时,在明培体育馆旁,“看!”旁边有人突然指着天空说,抬头一看,十几只大鸟在天空排列成“人”字形列队飞行,晃晃悠悠似乎速度不是很快,看起来有200米高左右,向西北方向飞过去,很快就消失在视野外。记者作为一名业余观鸟者和新闻摄影记者,下意识马上抓起胸前的相机“咔咔”拍了两张,可惜当时相机上只有80毫米的中焦镜头,来不及换上长焦镜头,只能拍下整体飞行的情况,没有个体的特写镜头。当时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鸬鹚,因为厦门没有雁,很多市民把看到的在天空列队飞行的鸬鹚当成了大雁,可是在天空看起来是有点黄,却不是鸬鹚的灰黑色。

网络讨论确认珍禽

记者后来把图片传到厦门观鸟会(www.xmbirds.org)、世界自然基金会(www.wwf.org)等国内著名的观鸟网站,立即引起了众多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少观鸟专家马上排除了鸬鹚、白鹭的可能性,资深观鸟者mcaribou(网名)根据图片上特征:嘴巨大,比鹭的大,脖子弯折而不是伸直,身体富态,拖在身后的是尾巴,腿不伸出尾后,觉得象鹈鹕,他说数年前在盐城见2只“白鹭”头顶飞过,就顺手拍下,后来翻看照片才发现是鹈鹕,厦门的观鸟爱好者林植也提出了相同看法。香港观鸟会的鸟类专家余日东博士上了厦门观鸟会的网站后,马上确定:“是卷羽鹈鹕!”,厦门市现实有确切记录第301种鸟类,亚洲东部数量不超过100只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就这样出现在了。记者后来看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的资料,卷羽鹈鹕竟然有175厘米的长度,体型极大,可见当时在天上飞行还是很高的,由于眼测失误看起来不大。

鹈鹕在厦门曾有分布

据了解,厦门历史上有鹈鹕的记录,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Robert. Swinhoe )在厦门就记录了超过170多种的鸟类,其中就有鹈鹕,但是当时是把另外一种斑嘴鹈鹕与卷羽鹈鹕归为一类的,而斑嘴鹈鹕在本世纪初时在我国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较为常见,现在几乎可以认为在我国是灭绝的。在第一个由外籍人士建立的关于厦门市的英文网站-“魅力厦门”(www.amoymagic.com)上,就有有关英国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厦门的事迹介绍,上面还有一些他所记录的鸟类的图片,赫然就有鹈鹕。但目前厦门和福州的观鸟爱好者们在福建唯一发现有少量卷羽鹈鹕栖息的只有在福州长乐的闽江口。

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

据《中国鸟类观察》2004年8月报道,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包括在中国的越冬地)令卷羽鹈鹕可能成为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中亚地区湿地湖泊的变干,是它们生存的一大威胁,加上迁徙地和越冬地的开发,还要受捕杀威胁等,体型巨大又令其目标明显,适合它生存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少,日本野鸟学会陈承彦先生说,现在亚洲东部的卷羽鹈鹕繁殖地已经局限于蒙古国西部乌布斯盟与科布多盟地区,且近年来该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当地牧民反映前年只看到几对繁殖,去年7月初的调查中未发现繁殖鸟。卷羽鹈鹕每年至深圳湾(后海湾)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等地越冬,沿途迁徙经过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卷羽鹈鹕在中国大陆的记录报道地点有:江苏盐城射阳新洋港丹顶鹤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福建福州长乐的闽江口、广东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公平湖自然保护区。鉴于卷羽鹈鹕的濒危地位,对其相关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工作便显得迫在眉睫。

专家呼吁建立保护区,吸引珍禽歇落

陈承彦先生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网站发言指出,在厦门上空发现卷羽鹈鹕,虽不能马上就下出什么结论,但这显示它们迁徙经过厦门,说不定会有停栖的地点。他指出以往东南沿海观察鸟类的人不多,资料都很旧,但现在多处都有观鸟会、观鸟爱好者,应该保持紧密联系合作,这对弄清楚东南沿海的水鸟状况,了解什么地点需要提高保护,非常重要。余日东博士兴奋的发言说:香港今冬有十五只渡冬,在前个周末只见一只! 虽然不能完全证实,但数字上非常巧合。这表明这些鹈鹕有可能是从香港迁徙过来路过厦门的。对此,记者采访了厦门观鸟会的一些观鸟专家,江航东先生说,这些稀有物种的发现发挥了环保志愿者在物种监控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他说在国外业余观鸟者比较多,类似此次卷羽鹈鹕发现确认的鸟类动态监控网络很成熟,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民进委员、厦门环保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陈志鸿在我市“两会”期间的一个提案,建议在翔安东坑设立湿地鸟类生态小区,她说,如果厦门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人为干扰较少的湿地鸟类保护区,那这些体型巨大的卷羽鹈鹕就有可能在迁徙过程中,在厦门歇歇脚。这周正是福建省的第23届爱鸟周,厦门应该重点呼吁鸟类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保护。


相关链接:

卷羽鹈鹕:大嘴巴的“捕鱼高手”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学名 Pelecanus onocrotalus,英文名 European white pelican,为鹳形目鹈鹕科,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在我国分布在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是候鸟,冬季迁至南方,大型涉禽,体型硕大(175厘米),最大的特征是嘴型巨大,嘴下有巨大的喉囊,这是它捕食和抚育下一代的工具,繁殖期时会吐出半消化的鱼肉在里面,雏鸟伸进去啄食。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翼下白色,仅飞羽羽尖黑色(白鹈鹕翼部的黑色较多)。颈背具卷曲的冠羽。额上羽不似白鹈鹕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线条。虹膜-浅黄,眼周裸露皮肤-粉红;嘴-上颚灰色,下颚粉红;脚-近灰。叫声:繁殖期发出沙哑的嘶嘶声。
习性:喜群栖,捕食鱼类,是“捕鱼高手”


EXIF: -, F-, -EV, ISO0, 0mm,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作者: XP 2005-08-18 00:58

厦金亲子夏令营体验观鸟之趣(图)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9388.htm



(2005-08-17 13:51:52)





昨日,“心连心”厦金亲子夏令营成员在厦门万石植物园青少年科普基地度过了充实的半天,植物园的植物专家、厦门观鸟会的鸟类专家分别给他们上厦门常见园林植物、厦门常见鸟类的科普课程,并带他们到实地观察。图为来自金门的夏令营成员在观鸟会志愿者的辅导下,通过高倍望远镜观测到一只棕背伯劳,不由兴奋地欢呼起来。


陈志鸿 摄影报道


(厦门晚报)

作者: XP 2005-09-01 00:30

澳洲候鸟本月4次在厦现身(图)

http://www.csnn.com.cn/20051/



(2005-08-30 14:31:40)

均带有环志,厦门及时通报,澳方发来感谢信


本报讯 (徐雁宁 陈志鸿) 厦门观鸟会会员今年8月6日、13日、16日、25日分别发现了4只带有澳洲环志的红颈滨鹬和弯嘴滨鹬。据了解,带有环志的鸟被再次观察到的比例并不大。


厦门观鸟会查阅各地环志模式图,并与澳大利亚水禽研究机构联络,发现环志均来自澳大利亚西南部和东南部的环志点。厦门观鸟会及时通报了澳大利亚方面,澳大利亚专门为此发来感谢信。


据了解,这两种鸟均是长距离迁徙的候鸟,春季它们北迁至西伯利亚繁殖,冬季来临前,迁往澳大利亚越冬,迁徙路径长达数万公里。厦门位于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转站,每年春季和秋季都会有许多滨鸟途经厦门,停留时间短则几个小时,长的有几天。这个时候正是它们从西伯利亚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


市观鸟会说,这两种鸟类都是中澳协定保护的候鸟。给鸟类戴环志是研究其迁徙规律的一种方法,一般都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足旗是环志的一种,还有翅环、颈环等。


市观鸟会说,厦门不仅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转站,也是部分候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前不久本报报道的白额燕鸥就是来回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候鸟,夏天在厦门等地繁殖,冬天飞往澳大利亚越冬。

作者: XP 2005-09-10 01:06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77580.htm



(2005-09-09 14:34:14)


《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后续报道

繁殖地被破坏,海沧千方百计留住候鸟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林植) 本报7月28日报道《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见报后,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海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昨天下午,市规划局海沧分局约见本报记者和厦门观鸟会,表示将努力让白额燕鸥把家安在海沧。


在这个时节,白额燕鸥在厦已经完成了繁殖。前不久,它们拖家带口离开厦门,飞往遥远的澳洲。目前厦门的天空中已经看不到它们飞翔的身影了。厦大林清贤博士说,要到明年4月份的时候,它们还会再次回来,它们在厦门繁殖栖息时间至少有四五个月时间。


昨天下午,我们再次来到海沧东屿的那片待建工地,这是目前厦门仅存的一两块白额燕鸥繁殖地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额燕鸥在厦门的这个最后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工地上已经堆满了土头。幸运的是,尽管白额燕鸥在这里繁殖时,遭遇到了种种风险,但仍完成了“生儿育女”的工作。


这块燕鸥的繁殖地原本就是规划中的房地产用地,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房地产项目都已经签约了。去年,规划定下来了,这些项目才陆续启动,有关部门规定,这些项目在9月30日前必须动工建设。于是挖掘机、土方车迅速逼近燕鸥家园。


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说,这片繁殖地肯定是保不住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再去为燕鸥找一个家。他们提出了两个规划设想。


一个是,这一带要规划建设一个大约1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湖,湖中央造一个面积两三万平方米的梭子形的人工岛。规划时,能不能将这个岛建成鸟岛,将其留给燕鸥等候鸟?


他们提出的第二个规划设想是,海沧大道的外侧要进行滩涂吹填,可以填出的面积大约有几十万平方米。他们设想,在填出来的这片区域中,留住一块,作为燕鸥的永久繁殖地,这片繁殖地与其他的滩涂绿地相隔离,与海沧大道相隔50米左右的距离,在这片区域内禁止人类活动。


林清贤博士说,燕鸥对繁殖地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一片不受干扰的空地,一片可以找到食物的海域湿地。


市观鸟会认为,在海沧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情形下,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的规划设想可能是最切实可行的。如果这些设想能够实现的话,白额燕鸥应该还会选择海沧的东屿作为它们的家园,其他的冬候鸟也会来这里栖息。因为,多少年来,这里毕竟一直就是候鸟在厦门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明年4月,当白额燕鸥再次回到厦门的时候,它们在海沧东屿能认同“拆迁安置房”吗?我们拭目以待。


(厦门晚报)

作者: 蓝色 2005-09-11 04:10

明年4月,当白额燕鸥再次回到厦门的时候,它们在海沧东屿能认同“拆迁安置房”吗?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不知道 2005-09-11 07:36

开个专栏,怎样?

作者: 岩鹭 2005-09-11 18:55

不知道又出现了。

作者: XP 2005-09-12 00:51

引用 (岩鹭 @ 2005-09-11 10:55 )
不知道又出现了。
*

不知道总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出现!

作者: XP 2005-09-28 01:17

厦门有306种鸟 冬候鸟最多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83693.htm

(2005-09-27 15:16:27)

观鸟会最新鸟情记录显示:

厦门有306种鸟 冬候鸟最多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江航东) 厦门目前记录的鸟种一共有306种,另有逃逸鸟6种。厦门观鸟会最近推出鸟情记录。这是迄今为止厦门地区最为详尽的一份鸟情记录。


在306种鸟种中,水鸟有114种,占总数的37.3%,而湿地鸟(包括水鸟及高度依赖于湿地的猛禽、燕尾、燕、鹡鸰等鸟种)有138种,占总数的45.1%。


在所有的鸟种中,留鸟有115种,占总数的37.6%;候鸟有191种,占总数的62.4%,候鸟中迁徙过境鸟有86种,冬候鸟有82种,而夏候鸟只有20种,其中包括本报报道过的白额燕鸥和栗喉蜂虎。


厦门观鸟会认为,厦门的鸟类中以候鸟为主,厦门最佳的观鸟季节是春秋候鸟迁徙季节以及冬季。在候鸟的迁徙季节,外出一天至少能看到50种以上的各种鸟。


厦门最早的鸟情记录是一位外国传教士做的。1860年,这位名叫斯温侯的传教士记录下了厦门的第一份鸟情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当时厦门鸟的种类为160种左右。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再也没有机构和人员专门观察和记录过厦门的鸟类。




冬季在海沧东屿,可以看到这么多水鸟,足以令都市人惊喜。 厦门观鸟会供图


看上去多了,其实是少了


从两份相隔145年的厦门鸟情报告上看,厦门的鸟的种类是增多了。真的增多了吗?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小麟教授说,当年斯温侯传教士在厦门做鸟类调查时,由于受交通工具、人手、观测范围、季节等因素的制约,主要依靠收集标本、从市场上买、聘请帮手等形式进行,这份报告只能部分反映当时厦门的鸟类状况。厦门观鸟会的这份记录,则是一群热心的观鸟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长期观测的结果,这份报告基本反映了目前厦门地区的鸟类状况。


他说,从两份报告的数据上看,厦门地区鸟的种类似乎是增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局部地区鸟越来越多,如公园、小区绿化带、有大量养殖的海域等地方,由于民众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禁捕禁猎,这些地方的鸟多了,而且比以前更不怕人;但是总体来说,鸟的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减少,特别是海滨的水鸟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湿地被大量占用以及生态环境多样性降低。


比较贴切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厦门地区鸟的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减少,但越来越多的鸟类被观测和记录下来了。


逃逸鸟——不速之客


在厦门观鸟会的这份报告中,在306种鸟类之外,还有6种逃逸鸟。


什么是逃逸鸟呢?


观鸟会的小江解释说,逃逸鸟既不是长期生活在本地的留鸟,也不是往返迁徙的候鸟。按照常理,它们不应该在厦门出现,它们本来生活在某一地区,由于人为原因(比如贩运、买卖、引进),它们离开故土,莫名其妙地来到厦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从笼中逃跑、放生),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和其他鸟类一起生活在厦门的山水之间。


观鸟会在作鸟情调查时,发现了这些厦门的不速之客。


一年多前,狐尾山上突然出现了大批的灰喜鹊。这让观鸟会的鸟人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灰喜鹊是长江以北地区的留鸟,此前,厦门地区还从未出现过它们的踪影。后来他们了解得知,这批灰喜鹊是厦门的一家公司从北方买回来的,饲养一段时间后,这批灰喜鹊被放生至狐尾山上。


观鸟会对这群不速之客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当时放生时有100多只,目前山上还可以看到一二十只。一年多来,灰喜鹊的数量急剧减少,但幸运的是,这个种群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了。


观鸟会的小江说,他们将继续跟踪观察这群灰喜鹊,看它们在异乡的厦门是否能繁衍生息,是否能在厦门“扎根”。


还有一种逃逸鸟叫黑喉噪鹛,这种鸟本来常年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一年多前,不知何故,它们来到了厦门,目前这个种群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厦门的山林间现在还能不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厦门算得上鸟类资源丰富地区


资料显示,全球有鸟类9000多种,其中中国的鸟类有1300多种,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国家,而福建省记录并公布的鸟类有450多种。


观鸟会的小江曾经多次赴国内其他地区观鸟。他说,厦门的面积很小,但有306种鸟类,这在国内绝对算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他说,鸟类是反映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优劣的指标物种,生态环境越好,则鸟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他说,威胁鸟类生存的因素很多。最大的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如红树林的消失、天然林木的砍伐、湿地占用、人为改变原生生态环境等,使得鸟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其次是环境污染,影响了鸟类的正常生理机能,如酸雨造成一些鸟摄入的钙质减少,蛋壳变薄,进而造成蛋壳易破,降低了孵化成功率,最终造成这种鸟的数量减少。


他说,尽管厦门目前鸟类的多样性还不错,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前不久,晚报报道的白额燕鸥、栗喉蜂虎繁殖地的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厦门晚报)

作者: XP 2005-09-30 19:27

红隼误闯禁飞区被一枪击落(图)



(2005-09-29 13:51:53)

猛禽来厦过冬,准备来春回北方繁殖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徐雁宁) 一只千里迢迢来厦越冬的红隼,被一支精准的猎枪击中,伤势严重。厦门观鸟会今天上午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它能否活下来尚不得而知。


这只红隼是27日下午在厦门国际机场的跑道上空被击落的。机场驱鸟队的队员和它周旋十几分钟之后,迫不得已之下,用一颗子弹将其“请”了下来。幸运的是,红隼并没有当场毙命,机场方面见其相貌奇特,不知其来历,遂将其移交给观鸟会处理。


观鸟会一眼就认出了这只鸟,它的名字叫红隼。一个星期前,观鸟会的不少会员在厦门的天空中发现过它们飞翔的身影。


资料显示,红隼属鹳形目隼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型隼类,体长约30—35厘米。


观鸟会的斑鱼狗说,红隼在厦门为冬候鸟,每年9月份来厦越冬,次年春季北迁繁殖。红隼有一手定点振翅悬停的本领,常停立于电线、木杆等突出的地方,是厦门冬季最常见的猛禽之一。


它们喜欢在开阔地活动,以小型鸟类、昆虫为食。机场地势开阔,草坪上食物丰富,这正是红隼迷恋这里的原因。


很显然红隼不知道机场是鸟类的禁飞区,当它出现在禁飞区上空的时候,驱鸟队多次试图将其驱逐出境,但其并不理会,驱鸟队的车子一靠近,它就很快地飞走,在远处徘徊张望,车子一离开,它又飞回原地,就像捉迷藏一样。


观鸟会的斑鱼狗接收这只红隼时,大约是在当天下午的6点钟。当时它的状态很不好,惊恐的眼神四处张望,口中不时流出鲜血,腹部受伤,一只翅膀受伤耷拉下来,无法站立。


他将红隼拿回家,把它放在纸箱里,并精心喂其食物和水,并默默祝愿它能顺利熬过晚上。第二天一早打开纸箱,发现它的状态比受伤时好多了,眼睛比较有精神了,翅膀也能扑腾两下。斑鱼狗非常高兴,感觉它还有救。由于要上班,他就交代家人买来鲜肉喂它,并准备带到医院给它做全面的检查。


今天上午,斑鱼狗将红隼带到医院,准备先为其做CT,可能的话,通过手术,将其腹部的子弹取出。如果这只红隼命大,顺利成活的话,观鸟会打算待其康复后,择机将其放归大自然。

作者: XP 2005-10-12 17:23

去年的: http://news.sina.com.cn/o/2004-10-24/11244020019s.shtml

闽江口湿地又一发现 世界珍稀鸟类遗鸥惊现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11:24 新华网

  新华网厦门10月24日电 (记者康淼) 厦门观鸟会的环保志愿者近日在福建海岸行考察时,在闽江入海口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易危物种--遗鸥,这是继该组织8月8日在闽江口湿地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介绍,遗鸥(Relict Gull Larus relictus)是作为鸥类中被最迟发现的一种鸟类而命名,人类真正认识它还不到30年,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之一。1971年遗鸥被确认为独立种,当时它的种群数量不满一万,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了大量遗鸥的繁殖种群,它才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从那时候起中国的遗鸥繁殖种群便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鸟类学家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由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保护区环境恶化,遗鸥已经变得极为少见。遗鸥在国内的繁殖地主要在内蒙古,但遗鸥的越冬地及其迁徙路线始终是个迷。厦门观鸟会10月16日的发现标志着遗鸥首次在福建被发现。

  厦门观鸟会此次还发现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Black-faced Spoonbill Platalea minor)1只,另外还有6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被发现的鸟类绝大部分属于迁徙的候鸟。

  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的调查认为,福建闽江口湿地正成为中国大陆南北乃至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地,许多珍稀濒危鸟类都选择这里作为繁殖地与越冬地。

  福建海岸行考察是由厦门观鸟会、福建东南电视台、顽石航海俱乐部等多家单位团体发起,对整个福建海岸带进行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今年5月至今,该组织已经先后发现了中国最后一艘保存下来仍在使用的三桅古帆船--百年牵风古帆船以及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考察人员还对整个福建海岸带的生态与人文做了翔实生动的记录。

作者: XP 2005-10-18 01:00

厦门观鸟会发起全国沿海鸟类调查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88783.htm


(2005-10-17 14:39:10)

覆盖粤港闽浙沪等地20多个调查点,首次调查即录得水鸟54779只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首次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昨日开始了第二次调查。该调查由厦门观鸟会发起、香港观鸟会提供技术指导,调查范围覆盖了广东、香港、福建、浙江、上海、河北、天津、山东等地的20多个调查点。


今年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的时间是(9月18日、10月16日、11月13日、12月18日)的周六和周日两天,以后每年都将定期定点进行此项目调查。


此前厦门观鸟会通过网络等方式联络全国的观鸟组织和观鸟爱好者参与,将汇集各地记录到鸟类的名称数量,制作出鸟类监测点分布图。


此次调查,选取的地点都是南北迁徙水鸟的栖息地。厦门观鸟会负责厦、漳、泉地区,多位志愿者分别在厦门机场附近、翔安东坑、集美凤林、丙洲,漳州的杜浔,泉州的淗江、洛江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岸湿地进行调查。


此次活动的全国各地协调与联络人,厦门观鸟会秘书长、市环保科研所高级工程师陈志鸿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位于东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进行这个调查,对于鸟类的迁徙路线和种群动态的监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她说,滨海湿地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围垦及用途的改变使我国滨海湿地的面积丧失超过50%,已经严重危害了水鸟的生存。通过水鸟的同步调查,不仅可以了解鸟类迁徙的种群变化情况,可以为水鸟栖息地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据了解,在上个月的第一次调查中全国志愿者共录得水鸟(含湿地依赖性水鸟)92种54779只,其中世界受胁鸟种勺嘴鹬1只,黑脸琵鹭16只,黑嘴鸥36只,遗鸥34只,黄嘴白鹭22只。并记录到一只弗氏鸥,为中国第三笔记录。第一次调查时厦门观鸟会共有13人在福建8个调查点参加,观察湿地及湿地依赖鸟种49种3115只,其中录得世界受胁鸟种勺嘴鹬1只,黄嘴白鹭2只。

(厦门晚报)

作者: 燕鸥 2006-04-02 06:27

各地观鸟会成员聚集厦门培训(图)



(2006-03-30 14:05:05)



湿地水鸟“黑腹滨鹬”。


本报讯 (文/图 陈进容 薛居峥) 从昨天开始,全国各地观鸟会的成员代表陆续抵达厦门,他们将参加明天在厦门举行的全国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会。这是国际鸟盟中国项目部成立以后在中国民间举行的第一次培训。


由全国各地观鸟会进行的中国沿海鸟类资源同步调查已经开展半年多了,在全国调查了136种水鸟。具体种群分布、数量以及此次调查已发现的一些濒危湿地水鸟等情况,他们将在此次活动中首次提出报告,并希望借此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已经频受破坏的湿地资源的保护。


香港观鸟会与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厦门观鸟会)将一起举办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一方面支持厦门观鸟会统筹的全国水鸟普查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促进交流,鼓励各地鸟友提高专业水准,协助当地鸟会展开水鸟普查。授课内容包括全国沿海水鸟调查简介、水鸟飞行路线与迁徙;个别容易混淆鸟种辨识方法等,各地观鸟会还将把各自观鸟调查情况进行交流,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全国水鸟普查。


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活动的对象是有意参与水鸟调查的业余观鸟者,其中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观鸟会成员,并有至少一年以上观察和辨识水鸟的经验。


之所以举行这样的培训,是因为3月底至4月上旬潮水高度适合,有较多水鸟,方便进行数算练习。届时将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香港、澳门以及海南、浙江等地的观鸟会会员共38人参加为期3天的培训。期间还将举行一次野外调查实践。


主办者告诉记者,届时进行授课的都将是全国湿地水鸟研究的顶级人物,其中有国际鸟盟中国项目组负责人马嘉慧,香港观鸟会资深鸟类研究员余日东,他同时也是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项目组负责人。





(来源:厦门晚报)

作者: 燕鸥 2006-04-02 06:27

厦门至少有3只黑脸琵鹭(图)

http://www.csnn.com.cn/2006/ca449942.htm


(2006-04-01 13:20:31)

全世界仅800只 观鸟会呼吁市民全力保护




黑脸琵鹭的嘴巴看起来像一把琵琶。


本报讯(文/图 陈进容 董国泰)全世界估计不到一千只的黑脸琵鹭在厦门两度现身。昨天厦门观鸟会成员对记者说,他们已经两次在翔安和同安的湿地发现极其珍贵的濒危野生鸟类黑脸琵鹭。


据悉,2006年2月,厦门观鸟会成员在西滨附近发现了3只黑脸琵鹭,而此前他们在东坑村海堤附近也发现了两只黑脸琵鹭。


据国际自然资源物种联盟(IUCN)估计,全世界现存黑脸琵鹭数量只有约800只,其繁殖地在中国已经消失几十年。黑脸琵鹭被认为是亚洲东部最重要的研究和保护动物之一,列入了该组织的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中。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WWF)也将之列为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根据《拉萨姆湿地公约》,如果一个地区的黑脸琵鹭超过全球数量的1%,就应该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


观鸟会成员告诉记者,4月初到8月,是黑脸琵鹭繁殖期,幼鸟破壳40天后就和成鸟一起飞向南方越冬,在繁殖过程中,它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受到惊吓和干扰。如果人为干扰使其繁殖中断,它们就会弃巢而走,永远不再回来。为此,观鸟会内部有严格规定,观察鸟类时如果遇到繁殖的鸟儿,要迅速走开。他们也呼吁生活在有黑脸琵鹭区域的厦门居民,能够注意保护这些珍稀鸟类。


小资料


黑脸琵鹭是大型涉禽,长约80厘米,体羽白色。特有的琵琶形大嘴是琵鹭类鸟共有的特征。黑脸琵鹭后枕部有长羽簇构成的羽冠;额至面部皮肤裸露,呈黑色。嘴也是黑色,长约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状。黑脸琵鹭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沿海滩涂等处,涉水觅食小鱼、虾、蟹及螺类等动物。


详见 记录水鸟47万 发现14种濒危鸟类(图)

(来源:厦门晚报)

作者: 燕鸥 2006-04-02 06:28

记录水鸟47万 发现14种濒危鸟类(图)

http://www.csnn.com.cn/2006/ca449947.htm

(2006-04-01 13:20:46)

本报独家发布全国水鸟普查第一阶段最新成果






近年来,厦门观鸟会已在福建海滨发现了数种濒危鸟种,包括“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上图)、世界易危物种遗鸥(下图)等。(资料图片)


本报讯 (陈进容 石盛莉) “全国人口普查谁都知道,可对全国的水鸟进行普查,算得上是件前无古人的事了。”今天,厦门观鸟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本报独家发布全国水鸟普查第一阶段最新情况:从2004年9月到2006年3月全国沿海各地同步调查共记录水鸟数量470933只,种类136种,已观察到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世界濒危鸟类14种。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国东南沿海是东部亚洲与东南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鸟类迁徙重要通道,滨海湿地是水鸟重要的觅食场所和停留栖息地。在厦门观鸟会倡议、香港观鸟会支持下,自2005年9月开始在中国沿海部分城市开展了水鸟同步调查。此举有助于了解湿地鸟类的种群分布、迁徙特性和珍稀鸟种的分布,为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据透露,此次普查发现的我国拥有的14种世界濒危鸟类包括黑脸琵鹭、勺嘴鹬、东方白鹳、黄嘴白鹭、黑嘴鸥、卷羽鹈鹕、遗鸥、花脸鸭、白头鹤、乌雕、白肩雕、白眼潜鸭、半蹼鹬。而观测到的水鸟种群数量在20000只以上的有红嘴鸥、黑腹滨鹬、普通鸬鹚、琵嘴鸭、白鹭等5种。

作者: 燕鸥 2006-04-02 06:29

47万的数据是这样来的

http://www.csnn.com.cn/2006/ca449953.htm

(2006-04-01 13:20:47)

相关新闻


调查时间选在每月农历十五,参加调查的成员平时就要练数鸟功夫


本报讯 (记者 陈进容) 对飞鸟进行普查,不是件容易的事。470933只水鸟这一数据从何而来?厦门观鸟会人士向记者介绍了统计鸟数的一些有趣方法。


据介绍,此次全国水鸟普查过程中,各地同步调查时间一般选择在每月农历十五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潮汐大,水鸟相对会在离岸较近的区域活动,便于近岸观察和计算。观鸟会人士说,每个参与调查的人员都要熟悉地形,水鸟一般都聚集在开阔地点,如河岸、湖泊、滩涂等。这些开阔地点虽然方便观察,但如果缺乏适当的掩蔽,很难接近鸟类。为此,要找一些天然的遮蔽点,如高草丛、河堤等。“统计完数量后,还要悄悄离开,如果吓飞了它们,那么在下一个观察点看到的鸟,说不定就是刚刚在这里统计过的,这样重复计算就无法取得准确数据。”


如果鸟的数目在一两百只之内,而且不是很活跃,这样的情况下调查队员一般选择“细数”,也就是一只一只地数。但如果鸟的数目很多,而且随时可能飞走或本身就在飞行中,那么可以选择“团数”,也就是粗略地以某一个固定单位,如5、10、50等作为一个“团”去数,单位的“团”有多大在于要数的鸟群多大。如果只有几百只,那可以以10为一个“团”,如果有上千只,可以以100作为一个“团”。参加同步调查的成员平常就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比如到闹市或者车站数人,或在桌上撒豆,团数过后再细数。

(来源:厦门晚报)

作者: 蓝色 2006-04-04 03:27

4月已经来到,而且4月1日也已经过了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77580.htm



(2005-09-09 14:34:14)


《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后续报道

繁殖地被破坏,海沧千方百计留住候鸟


白额燕鸥将有“拆迁安置房”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林植) 本报7月28日报道《白额燕鸥,明年来厦家何在》见报后,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海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昨天下午,市规划局海沧分局约见本报记者和厦门观鸟会,表示将努力让白额燕鸥把家安在海沧。


在这个时节,白额燕鸥在厦已经完成了繁殖。前不久,它们拖家带口离开厦门,飞往遥远的澳洲。目前厦门的天空中已经看不到它们飞翔的身影了。厦大林清贤博士说,要到明年4月份的时候,它们还会再次回来,它们在厦门繁殖栖息时间至少有四五个月时间。


昨天下午,我们再次来到海沧东屿的那片待建工地,这是目前厦门仅存的一两块白额燕鸥繁殖地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额燕鸥在厦门的这个最后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工地上已经堆满了土头。幸运的是,尽管白额燕鸥在这里繁殖时,遭遇到了种种风险,但仍完成了“生儿育女”的工作。


这块燕鸥的繁殖地原本就是规划中的房地产用地,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这些房地产项目都已经签约了。去年,规划定下来了,这些项目才陆续启动,有关部门规定,这些项目在9月30日前必须动工建设。于是挖掘机、土方车迅速逼近燕鸥家园。


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说,这片繁殖地肯定是保不住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再去为燕鸥找一个家。他们提出了两个规划设想。


一个是,这一带要规划建设一个大约1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湖,湖中央造一个面积两三万平方米的梭子形的人工岛。规划时,能不能将这个岛建成鸟岛,将其留给燕鸥等候鸟?


他们提出的第二个规划设想是,海沧大道的外侧要进行滩涂吹填,可以填出的面积大约有几十万平方米。他们设想,在填出来的这片区域中,留住一块,作为燕鸥的永久繁殖地,这片繁殖地与其他的滩涂绿地相隔离,与海沧大道相隔50米左右的距离,在这片区域内禁止人类活动。


林清贤博士说,燕鸥对繁殖地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一片不受干扰的空地,一片可以找到食物的海域湿地。


市观鸟会认为,在海沧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情形下,厦门规划局海沧分局的规划设想可能是最切实可行的。如果这些设想能够实现的话,白额燕鸥应该还会选择海沧的东屿作为它们的家园,其他的冬候鸟也会来这里栖息。因为,多少年来,这里毕竟一直就是候鸟在厦门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明年4月,当白额燕鸥再次回到厦门的时候,它们在海沧东屿能认同“拆迁安置房”吗?我们拭目以待。


(厦门晚报)

作者: 上尉 2006-04-04 06:15

密切关注!......

作者: 山鹰 2006-04-04 08:23

上次在六熬没有能看仔细。但愿还能看到啊!

作者: 燕鸥 2006-04-06 06:20

全国观鸟高手会战兴化湾

http://www.csnn.com.cn/2006/ca451367.htm

(2006-04-05 16:21:53)

同样看到飞鸟翔集,在“游手好闲”的陶渊明看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美景,在牢骚满腹的李白眼里却成了“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低吟。不过,在厦门观鸟会的一群“俗人”的眼里,没有这些诗情画意,因为他们都在忙着“数数”。愚人节这天,我和这群“鸟人”一起来到莆田江口观鸟、数鸟。


此次野外观鸟活动是国际鸟盟在中国举行的第一次培训活动安排的课程之一,培训主要是配合已经开展半年的全国水鸟普查,来自全国各地观鸟会的会员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还有来自香港的资深鸟类研究员、帅哥“阿东”,还有来自香港、澳门和北京、深圳、海南等地的观鸟爱好者。已经在厦门小有名气的岩鹭、山鹰、伯劳、泽雉等等一大帮厦门本土“鸟人”作为东道主随行,行程的目的是观察、发现野生水鸟,统计种群数量。


我们乘坐的大巴从厦门出发,一路颠簸,到达莆田兴化湾。


解救落网之鸟


车子刚进入兴化湾内堤,好几个“鸟人”惊呼:“停车、停车”,原来在两百米远处的滩涂上有两处捕鸟网,“不好,网上有鸟!”几个队员不约而同叫嚷起来。别怪我“胡说”,两百米远的地方能看到鸟儿挂在网上?只因为这是一只长枪短炮特殊装备的队伍:价值1万多元、倍数在20倍以上的世界先进的单筒望远镜,这支队伍里就有二十多部,至于倍数8倍以上的双筒望远镜,那就是每个“鸟人”的基础设施了。


车子在靠近鸟网最近的堤坝上停下,余日东和“伯劳”一个箭步冲到滩涂里,类似羽毛球网高度,长度达四五十米的捕鸟网上,一只铁嘴沙 正在无助地挣扎,铁嘴沙 算不上野生保护鸟类,但处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任何私自捕捉野生鸟类的行为都应该被禁止。“伯劳”解救下这只铁嘴沙 ,它的翅膀被韧性十足的网线缠绕,耐心的“伯劳”一缕缕帮它松绑;在另一张网上,阿东也解救下了一只环颈 。对这两只野生水鸟来说,队员们的到来无疑是救命稻草,再晚一步捕鸟人一到,这些鸟儿就很可能成为盘中餐了。


阿东告诉我们:水鸟喜欢在滩涂上觅食,滩涂上潮水退去后,裸露在滩涂表面的招潮蟹和小鱼小虾都是铁嘴沙 、蒙古沙 和一些黑腹滨鹬可口的美食。捕鸟人在滩涂上张网,鸟儿有时候不容易注意到,飞行时一头撞到网里,就“难以自拔”了。


愤怒的鸟人们掏出小刀子,一起动手把两张捕鸟网割裂并拆除了。看到这些平日温文尔雅的鸟人们此刻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愤怒状,真的很让人感动于他们对大自然造化的热爱和虔诚。北师大的研究生“孑孓”在路上就跟我说:虽然观鸟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没有政府资金资助,但大家对此仍乐此不疲,大家在参加这类活动时也都有一个共识,爱鸟、爱自然的人不容易学坏,首先你珍惜大自然赐予的东西,就会珍惜人生;“观鸟会的男人基本上都没有不良嗜好,观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让你清心寡欲。”不少鸟人如是说。




天边的大网


是上千只黑腹滨鹬


下午的兴化湾,雾气笼罩,沉闷天空犹如一个寂寞的老人,“快看天上飞来一张大网!”沉闷的空气一下子被打破,靠近了!看清了!那张“大网”分明是成百上千的褐色飞鸟,兴奋的队员们举起长枪短炮注目观察,只看那张“大网”由东而西,又西向南,排列的阵势也在飞翔中变换,一会儿在空中是一张菱形的网,片刻又转化成一头臃肿一头细长的高脚杯状,也许用“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成苍狗”来比喻它们更恰切一些。


这群飞鸟在空中盘旋一分钟左右,选择在距离我们大约两三百米远的滩涂降落,刹那间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整个滩涂上顿时热闹起来。借助望远镜,我们终于看清了:那是一群挺着黑不溜秋肚子,体长约19厘米而嘴适中的偏灰色鸟类,鸟人们根据它们“眉纹白色,嘴端略有下弯,尾中央黑而两侧白”等特征断定这是一群黑腹滨鹬。这估计得有上千只了,鸟人们掏出计数器,用望远镜观察这些落地的黑腹滨鹬,每数一只黑腹滨鹬就揿一次计数器,这样统计鸟数,就不用担心数了一半突然忘记了刚才数到哪里了,因为计数器会忠实地记下每一次数到的数目。


观察到黑腹滨鹬后,大家又发现了不少圆头圆脑的铁嘴沙 ,脸红脖子长的斑尾塍鹬、勤劳的阔嘴鹬、来回踱步的红脚鹬和青脚鹬等等等等,红嘴鸥和黑嘴鸥也都来凑热闹,更不用说大小白鹭和苍鹭了。队员们分组开始数数,忽然间这些个鸟儿全飞了起来,霎时铺天盖地,黑压压好比恶浪飞涌,看得大家啧啧赞叹!




惊喜:发现小青脚鹬


转个身子走两步,我们又来到滩涂的另一侧,兴化湾一段围海养殖场,各个海场之间筑起堤坝,成群的“大鸟”一个个仿佛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一样肃穆、整齐地兀然伫立在堤坝上,那副神情呆滞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之所以称他们为大鸟,是因为感觉它们的身子几乎比鸽子还大。”鸟人”们说,这里面有红嘴鸥和黑嘴鸥,还有不少是铁嘴沙 。


忽然,香港的阿东压低嗓音叫了起来“快看,这很可能是大家都没见过的小青脚鹬,没错,就是它!”队员们纷纷掉转“枪头”瞄了过去。这一种是中等体型的灰色鹬,一共有两只,腿偏黄,嘴呈双色。阿东告诉我,之所以叫小青脚鹬,是因为还有一种“青脚鹬”,两者非常像,但小青脚鹬头较大,颈较短。从种种特征看,这两只确实就是小青脚鹬。大家兴奋不已,毕竟这是许多观鸟会成员多年观鸟活动中都不曾见过的珍稀鸟种,阿东还模仿了几声小青脚鹬的叫声:粗哑的“ ”声,他告诉大家,叫声就是小青脚鹬与青脚鹬迥然不同的地方。小青脚鹬目前是全球性濒危,种群数量非常稀少。迁徙时经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每年春季在香港有少量出现。但在福建,大家还是第一次观察到。


刚刚钻进车里准备撤退,天上忽然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下雨天留客,大家干脆把车开到莆田一家小饭馆里,点上几道“海蛎炸紫菜”“鲈鱼炖豆腐”、“白灼虾”等等大快朵颐,我想起以前吃过的油炸鹌鹑很好吃,问服务员有没有这道菜。南京农大的博士“燕鸥”拉了一把我的袖子,瓮声瓮气地说:“找抽啊你?跟一帮鸟人吃饭还敢吃鸟?!”我猛然觉得心头一颤,旋即埋头猛扒起饭来。



陈进容

(来源:厦门晚报)

作者: 燕鸥 2006-04-06 06:26

山鹰的美文未能刊出,遗憾!

作者: 菜鸟 2006-04-06 06:32

铁嘴沙鸻算不上野生保护鸟类???

作者: 燕鸥 2006-04-29 17:39

建厦漳大桥,先保护湿地(图)



(2006-04-27 13:45:31)

本报记者跟随厦门观鸟会实地考察 大桥将穿过的海门岛生态环境


厦漳大桥将穿过静谧的海门岛。

图中红线部分为拟建的厦漳大桥大致走向。


本报讯 (文/记者 黄含韵 图/通讯员 林清贤) “厦漳跨海大桥将穿过海门岛,岛上有大片滩涂湿地和红树林带。海岛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建议环境评价部门,对建大桥将给湿地和鸟类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4月24日,本报刊登了《邀请百姓把住“环保第一关”——厦漳大桥请您出金点子》,向公众征集建设厦漳跨海大桥的相关环保建议。昨天,记者和厦门观鸟会部分成员一同前往海门岛,观察岛内栖息的鸟类和生态环境。


海门岛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南岸,距厦门岛10海里,距海沧台商投资区3海里,距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2海里。总面积3.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698亩,滩涂面积3000亩,海岸线长11.1海里。


远离闹市的鸟儿乐园


这是一个远离闹市、颇有点“世外桃源”味道的小岛。岛的周围有大片的滩涂湿地和茂密的红树林带。观鸟会的“上尉”和“岩鹭”介绍说,湿地是比较敏感的生态环境,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地和栖息地。当时五缘湾规划时,就根据公众建议,规划了湿地公园。因此建厦漳大桥,环境评价部门应注意湿地的保护。


在海门岛上,见到最多的是池鹭,在这个季节,它们有着美丽的繁殖羽。一大片绿地中,有几十只大大小小的牛在吃草,牛的身边,零星停着牛背鹭。牛背鹭专门吃牛身上的小虫,因为正处于繁殖季节,头上的羽毛变为橙红色。


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只好进了村庄。热情的村民邀请我们进屋喝茶。与主人陈师傅攀谈中得知,海门岛上有5个自然村,约有居民5000人,大部分居民以渔业和简单的农业为生。村民们希望大桥的建设能带动小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大雨停歇,静谧的小岛在微微放晴的天空下显得原始而自然,大片的绿地里顿时热闹起来。黄 成群飞来,还有小云雀、黑领椋鸟、鹨和八哥。水塘旁传来“苦恶、苦恶……”的叫声,“岩鹭”告诉我,这种鸟叫白胸苦恶,因为其叫声而得名。观鸟会的“伯劳”一直抱着相机专注地拍照,他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同类”棕背伯劳,这种鸟因为颜色棕黑,被大家叫做“矿工”。


“伯劳”是生物学博士。他介绍说,岛上的鸟有留鸟也有候鸟。因为鸟的迁徙,季节不同岛上鸟的种类也有些不同。现在已是候鸟迁徙的中后期,很多候鸟都飞走了。


考察结果将形成报告


观鸟会的成员说,岛上所观察到的鸟类基本都属于省级保护鸟类,附近的鸡屿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厦漳大桥穿过海门岛,车辆、噪音、人群和大气污染,肯定会给岛上及周围鸟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岩鹭介绍,青藏铁路沿线就经过不少生态系统很脆弱的地方,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在铁路沿线动物活动密集区设置了“生物通道”,甚至局部更改线路避开动物的水源地、繁殖地和活动密集区。


观鸟会成员表示,他们将形成文字报告,提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评估海门岛上的鸟类种类和生态环境,评估建桥将给鸟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措施。

(来源:厦门晚报)

作者: 燕鸥 2006-04-29 17:42

草长莺飞时 两岸"鸟人"共赏鸟



(2006-04-28 10:00:44)

暮春初夏,草长莺飞。每年春夏之交,候鸟向北方迁徙,金门、厦门两岛成了候鸟们的最佳栖息地。此时,正是两岸“鸟人”观鸟的最好时节,和煦的春风中,你可以带着踏青未尽的兴致,寻一处静谧地方,用心细细地欣赏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它们翱翔于两岸的同时,也穿织着两岸“鸟人”的情谊……




鸟类栖息的宝地


厦门市位于东经117°53'-118°25',北纬24°24'-24°55',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平原,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就地理位置而言,厦门和金门都是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9℃,降水量随季节的变化明显,相同的地理资源和气候特征使得金厦两地的鸟类资源极其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厦门地区记录到的鸟类有300多种,金门也有300种左右。厦门海域面积达34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为234公里,宽阔的海面上有许多岛屿和多个造型迥异以沉积岩或花岗岩为主组成的残丘岩礁。


厦门地区的各个出海口,由于拥有泥滩、草泽、沙洲、耕地、鱼塘和防风林、红树林等不同湿地环境,鸟类资源更是丰富。曲折的岸线上具有基岩海岸、土崖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等多种海岸类型,再加上山峦的环抱,构成良好的防风、防波屏障,使厦门、金门成为候鸟迁徙的主要渡海口和中途休息站。每年春夏之交,候鸟往北迁徙,这个季节,是爱鸟的人们野外观鸟、赏鸟的最佳时节。


金厦鸟儿同争艳


厦门和金门,常见的林鸟有30多种,如:麻雀、白头鹎、红耳鹎、绿绣眼、珠颈斑鸠、大山雀、褐翅鸦鹃、戴胜、三宝鸟、喜鹊、鹊鸲、乌鸫、紫啸鸫、虎斑地鸫、画眉、黑喉噪鹛、红嘴蓝鹊……这些林鸟要么羽毛色泽艳丽、要么鸣声宛转动听,清晨或黄昏倦鸟归巢的时候,林子里经常是此起彼伏的鸟鸣,仿佛瓦格纳的交响曲,丝弦共振,箫管齐鸣。


金厦鸟类的另一大族群就是水鸟,眼下正是水鸟过境时期,你会见到长着粉红色长腿的漂亮宝贝——黑翅长脚鹬,喜欢在水面打转的红颈瓣蹼鹬,以及刚换上黑色领带的金斑……金厦两门的水鸟栖息地,宛如正在举行一场鸟类的春装表演,令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几乎成了我们城市季节变更的一个明显标志。


每当到了候鸟聚集时节,金厦两地的小精灵们,仿佛都约好了似的,集聚在树林间、湿地里,竞相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和迷人的体态。抹着“口红”的红嘴鸥,高傲地踱着步子来回;留着两条辫子的小白鹭,三五成群地低头觅食;在红树林边闲游的绿翅鸭,成双成对更显得怡然自得,再看看那些黑翅长脚鹬,还在秀着自己美丽的粉红色长腿呢!


在现场观鸟的厦门观鸟协会彭志伟、李高雄、胡震宇先生向我们描述在翔安莲河看到的万千鸬鹚飞两岸的盛大场面时,仍显得心情激动。彭先生说:“其实金门的鸬鹚,是厦门观鸟爱好者容易观测到的。前几天,我们这群‘鸟人’来到莲河的一个观测点,这里与金门咫尺相望,观测时,刚好是潮汐退去的时候,但见一大片‘彩云’突然从金门方向飞来,呀!原来是成千上万只的鸬鹚,降在滩涂上,那盛大的场面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好一阵子,鸬鹚们在那觅食够了、嬉戏够了,又一下子‘集体起飞’向金门的方向飞去。这场景真叫我们难以忘怀。”


金厦“鸟人”交流齐护鸟


金门和厦门虽然在地理、气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这两个地方的鸟类资源却不尽相同,厦门由于有广袤的腹地,多山林,所以林鸟的种类较多;金门生态环境不错,有湿地、有滩涂,天然海岸多,所以金门水鸟的种类较多。因此,金门观鸟爱好者来厦门观赏林鸟,可以弥补观赏林鸟的缺憾。彭先生说,金门的一位观鸟爱好者曾困惑,他在金门地区观测到鸬鹚往大陆方向飞,但由于两岸观鸟信息缺乏沟通,他无法得知鸬鹚的确切飞向,其实这些鸬鹚有的就近在厦门翔安,坂头水库等地觅食,晚上则回到金门岛上休息。


近年来,厦门与金门的观鸟爱好者,来往逐年加强,金门观鸟协会的常务理事杨瑞松先生来过厦门多次,他不仅在厦门观察到了在金门不易见的林鸟,而且带来了金门观鸟爱好者的一些经验和理念,并相互交流了在推广爱鸟,护鸟等方面的经验。厦门的观鸟协会通过交流,采取了学校、社区、社会依次推广的模式,注重培养学校学生的爱鸟意识和观鸟兴趣;通过在社区普及爱鸟护鸟的各种常识,提高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两岸的观鸟爱好者还通过网站等平台互相交流经验。在两岸上空飞翔的鸟,也在穿织着两岸观鸟爱好者的情谊。



▲五缘湾:栗喉蜂虎秀靓妆。 (胡震宇 摄)




翔安澳头:鸟浪与海浪和鸣。

文/卢志明 沈冬丽 图/郑 宪 彭志伟

链接:

作者: 燕鸥 2006-04-29 17:43

[聚焦]翠鸟捕虾



(2006-04-28 10:00:47)



卢志明 摄


小的时候就在课文里认识了翠鸟,不过一直无缘亲见,今天终于一睹它的风姿。


它静静地站在树枝上,翠绿色的羽毛,橙色的腹部,小小的头,细细的嘴,昂首挺胸,太美了,果然名不虚传啊(实际上翠鸟羽毛是翠蓝色,但是从望远镜中远远地望去,就像是翠绿色的)。


它悠闲自得地在那里歇息,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它。它突然直扑水面,动作极其迅速,姿势也很凶猛,刚才温婉的一面,顿时烟消云散。它双翼紧夹,尾朝上头朝下,全身笔直地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又急速收紧。整个过程只是几秒钟的功夫,然后来一个漂亮的转身,又回到了刚才的树枝上,但是这时候的它已经口含猎物了。大家都知道翠鸟是捕鱼高手,素有“叼鱼郎”之称。这回可是见识了它的看家本领了。不过这次叼的不是鱼,而是一只10厘米左右的虾。更有意思的是,它把那只虾衔在嘴中,并没有马上吃掉它。它衔着虾,大幅度地左右摆着头,甩着虾,反复多次,大概是玩够了,最后才把那只鲜虾吃掉。


这一幕真是够精彩的!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格言:“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知的翠鸟在我的脑海中充其量无非是个名词罢了,但有了今天的目睹,翠鸟在我的脑海中将永远是活生生的。 文/李菊

作者: 燕鸥 2006-04-29 17:43

[以鸟会友]真想到台湾赏鸟



(2006-04-28 10:00:47)

在收集厦门常见鸟类资料的时候,我得到了厦门观鸟会“斑鱼狗”(个人网名)的一个幻灯片,感觉内容特别好,迫不及待地和他联系,没过几天,他就跑到我们学校来,送了很多资料,介绍了很多观鸟会的情况,也给了很多建议。根据他的建议,我请“野鸟”老师给大家上一堂生动的观鸟课。第二天,我们就带着观鸟兴趣小组成员到湖边水库开展第一次户外观鸟活动。“岩鹭”、“斑鱼狗”、“野鸟”、“泽雉”、“蓝色”、“燕鸥”一帮“鸟人”都来了,而且带来了“全副武装”的观鸟器材,不仅30多个学生兴趣盎然,连老师们也流连忘返。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观鸟的快乐!


近日,在香港观鸟会与厦门观鸟会一起举办的全国水鸟普查培训与交流活动中,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鸟友”,在赞叹他们的专业水准之余,也深深被他们的执著所感动!惟一感到遗憾的是,在那次活动中,没有看到台湾“鸟友”的身影。台湾的观鸟历史要比大陆早很多,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色,造就众多生物种类,尤以鸟的种类为最,约占全球鸟种的二十分之一,其中更有许多是台湾独有的野鸟。我们不仅希望台湾“鸟友”能经常到大陆交流,也期待有朝一日我这个台籍的厦门“鸟人”能到“赏鸟天堂”去看一看,那将是何等的乐事!文/台北


(作者为逸夫中学老师)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燕鸥 2006-04-29 17:44

[亲历]湖边水库当一回"鸟人"



(2006-04-28 10:00:46)



湖边水库观鸟乐。

早就听说厦门湖边水库是个湖光水色、百鸟群集的好地方,4月25日我们随同瑞景小学和逸夫中学观鸟兴趣小组,当了一回“鸟人”。在那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临近湖边,轻灵的燕子便舞着优美的身姿从眼前掠过,引领我们前去探访那神秘之地。这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正是观鸟的最佳时机,此时观鸟恰好可以一饱百鸟归林的眼福。


“自然是小鸟最好的家”


还未到水库边,远远地我们就听到了孩子们兴奋的叫喊声,他们忽而指着正盘旋的大白鹭给同伴看,而一转身,又看见池鹭呼朋引类地从空中飞过,令人目不暇接,欢呼雀跃。身旁的老师则忙着调好高倍的望远镜给孩子们做仔细观察之用,真是其乐融融,我们一起加入这支快乐的队伍,用眼、用心静静品味这儿的一切。


“看,那是栗喉蜂虎!”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小男生指着天空飞过的小鸟开心地笑着。那只鸟的身形非常小,以我不太习惯观鸟的“凡夫俗眼”来看,根本看不出它和家常的麻雀有甚区别,但这个小男生却一言道出了它的学名。我心下称奇,赶紧向他“取经”。他告诉我他叫刘家豪,来自台湾,现在就读于厦门瑞景小学,平时非常喜欢鸟,在老师的启迪下逐渐有了观鸟的爱好和兴趣。他说他最喜欢的鸟是白鹭,既美丽又可爱,喜欢看它们在天上自由飞翔的样子。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一次“爱鸟护鸟”的亲历事件。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鸟,觉得好可怜,就把它带回家,并替它包扎好,喂它食物和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鸟痊愈了,他却没有继续把小鸟养在家里,而是放归自然。我问他为什么呢,难道自己不喜欢再养着它吗?他说不是,他觉得小鸟最适合在大自然里生长,自然才是小鸟最好的家。


小孩见识比我多


采访完小男孩,发现身边早聚集了一大堆孩子。来自台南高雄的九岁小朋友王彩依说她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可以在野外的实际观察中增长见识,看到更多美丽的鸟。而来自厦门逸夫中学的杨萍萍、高雅琼同学则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她们已经认识的鸟的名字,比如大白鹭、小白鹭、黑水鸡、普通翠鸟、栗喉蜂虎、池鹭、朱颈斑鸠、黑白椋鸟等等,一旁的同学还不时“帮腔”,听得让我差点记不过来。


此时我们也都来了兴致,随着观鸟老师的指引四下搜寻“小精灵”们美丽的身影。突然有人说:“快看,那有一只漂亮的翠鸟!”这时那只翠鸟正好扭头过来,有带相机的人都“紧张”起来了,其中有一位拿起数码相机对着望远镜里的翠鸟按下快门,结果却发现,相机储存已满,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删掉一张以前拍的珍贵照片,再继续拍摄翠鸟。终于拍到了,望着屏幕里的倩影,他笑得很甜、很满意。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燕鸥 2006-04-29 17:45

观鸟指南



(2006-04-28 10:00:46)

>装备与技巧


●观鸟的基本装备包括:可靠的野外鉴别手册如:《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香港及华南鸟类》、《中国野鸟图鉴》(这些书较适合福建、广东、香港及台湾等地观鸟者使用)、笔记本和铅笔,望远镜、多口袋的茄克衫或马甲、遮阳帽和一只腰包或背包、结实的旅游鞋。喜欢摄影的观鸟者需要购买更多的专门设备,如固定支架的单筒望远镜、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


●一天中观鸟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黄昏前的几小时,这时鸟儿最活跃。


●恶劣的天气会阻碍鸟的迁徙,在一个地点引起“堵塞”。因此,局部地区的阵雨可能预示着看到大群鸟的意外惊喜。


●不要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尽量穿灰、草绿等接近自然环境色的服装。


●观鸟时要尽可能的站在顺光的位置,以便看清鸟儿的羽色。


>主要观鸟点


湖边水库:主要是水鸟,绿翅鸭、鸬鹚、栗喉蜂虎;


狐尾山:主要是林鸟,如画眉、暗绿绣眼鸟;


筼筜湖:全年可观厦门市鸟白鹭,另可观赏鸬鹚等其他水鸟;


万石植物园:全年可观如珠颈斑鸠、红嘴蓝鹊等林鸟;


厦门大学:白头鹎、小白腰雨燕等全年可见;


五缘湾:白鹭、黑卷尾、蓝翡翠等林鸟和水鸟;


同安莲花森林公园:绿翅短脚鹎、山椒鸟等林鸟;


同安丙洲湾:绿翅鸭、红嘴鸥等水鸟冬季可观;


同安北辰山:大山雀、褐头鹪莺等林鸟;


翔安澳头:主要为水鸟,春、冬季涨潮时可观;


翔安东坑湾:赤颈鸭、红嘴巨鸥等水鸟,春、冬季涨潮时可观;


翔安鸿渐山:珠颈斑鸠、栗背短脚鹎等林鸟,全年可观;


翔安鞠江:春、冬季涨潮时可观测到黑腹滨鹬等水鸟;


集美坂头水库:预期鸟种为白头鹎、红嘴蓝鹊等林鸟,全年可观;


海沧天竺山:全年可见林鸟如栗背短脚鹎、赤红山椒鸟等;


大屿—鸡屿:春、夏季可观白鹭、池鹭等水鸟。


(许丽秋 彭志伟)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燕鸥 2006-05-13 19:34

猫口里夺回好大一只牛背鹭(图)



(2006-05-13 08:43:17)

现场直击



本报讯 (文图/曾嫣艳 吴琛琛)昨日,湖边水库旁上湖社某木工厂的员工小姚将一只受伤的牛背鹭交给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这是一只成年的牛背鹭,身长50厘米左右,左翅腋窝下有处已结痂的伤口。小姚说,这只鸟是11日下午在工厂附近发现的。“当时,我与同事发现有一只猫追赶着一只大鸟,鸟儿扑腾着翅膀,却飞不起来。”眼看着鸟就要成为猫的口中餐,小姚与同事吆喝着赶走了馋猫,把鸟抱在手里时它不住地打哆嗦,左翅上有伤。据悉,牛背鹭是鹭科类鸟,在岛内较常见。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尽力治好它的伤,然后放生。(报料人 秦先生 报料费 30元)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野鸟 2006-05-15 05:36

分明是池鹭,哈哈!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01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2/200611/t20061102_49432.htm


周六,相约五缘湾看鸟

那里的鸟类是筼筜湖的4倍多;应市民要求,筼筜湖观鸟点仍维持不变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2


--------------------------------------------------------------------------------

五缘湾湿地上的鸟儿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林植)由本报和厦门观鸟会推动的观鸟节,本周六(11月4日)开展第三次户外观鸟活动。
和前两次筼筜湖固定观鸟点不同,这次户外观鸟兵分两路,除了保持筼筜湖观鹭亭的固定观鸟点外,将首次增加五缘湾湿地公园观鸟点。
有兴趣的市民,周六上午8点半前到达筼筜湖观鹭亭,参加这里的观鸟活动。上午9点钟,可乘坐专车前往五缘湾湿地公园。观鸟会组织了两部大巴,全程接送。
市民也可乘坐6路公交车或者从火车站开往田头的中巴车,在田头站下车,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
厦门观鸟会的人说,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岛第二个绝佳的观鸟场所,这里生态系统保持完好,鸟类资源极为丰富,鸟种数量达95种之多,是筼筜湖鸟种的4倍多,几乎占了整个厦门鸟种的三分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在筼筜湖看不到的鸟类,比如黑水鸡、黑翅鸢、栗喉蜂虎、戴胜等,如果幸运的话,甚至可以看到十分罕见的草鹭,一种脖子极长、身披褐黄色羽毛的鹭科鸟类。



链接:



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这些鸟将和厦门岛无缘



乡土树种的博物馆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0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2/200611/t20061102_49431.htm

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这些鸟将和厦门岛无缘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2


--------------------------------------------------------------------------------

厦门市民都熟悉五缘湾,这里是厦门最热的开发片区之一。政府在开发的同时,没有忘记给鸟类留下家园。五缘湾湿地公园就是其中的带动项目之一。
厦门观鸟会的石盛莉博士说,这个季节,五缘湾湿地公园可以说是热闹极了,大批冬候鸟来此栖息越冬,和本地林鸟们和平相处。这里是厦门岛真正的鸟类天堂。
厦门观鸟会曾经对湿地公园进行过长期观察,记录了95种鸟类,冬候鸟31种、山林和农田鸟类54种、还有部分的夏候鸟。湿地游禽以鸬鹚、小辟鸟 虎鸟为优势物种;涉禽的优势物种则是白鹭、苍鹭、黑水鸡、扇尾沙锥、红胸滨鹬等。山林和农田鸟类以白头鹎、家燕、褐头鹪莺为优势。
资料显示,五缘湾原名钟宅湾,历史上原是一个海湾。湿地公园所在的位置,原来是钟宅湾的一个避风坞。
上世纪40年代,当地农民在通屿岛两侧筑堤蓄淡水,在周边滩地上种菜。上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在钟宅湾由内而外两次筑堤建盐场,形成了适宜涉禽与游禽觅食的浅水湿地。
60年来,这里逐步形成了滩涂、海湾、池塘、林地、农田、水库、草场、灌丛等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多种鸟儿提供了觅食与栖息的地方。
这里有海水有淡水,有丰富的食物,有保存较好的湿地。据了解,这里是厦门岛惟一的冬候鸟栖息地。筼筜湖也能见到多种冬候鸟,但那里更像它们的食堂。
厦门观鸟会的人说,这里历史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观鸟场所,经常可以见到雁鸭成群、群鸥翔集、鹭戏耕牛的动人景象。如果没有这片湿地,这些候鸟将与我们厦门岛无缘,都会飞往附近的大小金门安身立命了。

记者 徐雁宁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0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2/200611/t20061102_49430.htm

乡土树种的博物馆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2


--------------------------------------------------------------------------------

湿地公园内有一片50亩左右的树林,简直就是厦门乡土树种的博物馆。
这片树林以朴树为主,混生有少量的异叶紫弹、土密树,灌木层以鸡爪簕、细叶裸实、柞木、枸杞、臭牡丹、黄荆、福建胡颓子、广州山柑、柄果花椒为主,草本层以柳叶箬占优势,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芦竹、狗尾草、白花丹、铁苋菜、豨签、艾蒿、滨藜、牛膝等。藤本植物种类较多,荆棘丛生,有小果蔷薇、硕苞蔷薇、薜苈、羊角藤、南蛇藤、鸡屎藤、黑点南蛇藤、倒地铃等。
厦门大学陈小麟教授说,该群落代表着典型的海岛植被类型,其中的一些植物种类在厦门甚至沿海已难见到,如异叶紫弹、柞木、广州山柑、鸡爪簕、黑点南蛇藤、细叶裸实等。
上了年纪的厦门人可能知道,朴树、土密树是厦门土生土长的植物,最能适应厦门本地的环境。现在只有在人为干扰少的地方才能见到这样的朴树林了,比如说鳄鱼屿、岛外的一些山谷里。
正是有了这片林子,才有本地的林鸟在此安家落户。这片林子里藏着许多鸟,像黑水鸡、棕背伯劳、灰喜鹊等,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褐翅鸦鹃。 (徐雁宁)
资料
湿地
根据《拉姆萨尔国际公约》,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0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31/200610/t20061031_47654.htm

厦门只是鸬鹚的食堂

观鸟的市民纳闷,每晚鸬鹚哪去了——它们回家了,金门才是它们的乐园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0-31


--------------------------------------------------------------------------------

幸运的是,白天在厦门还能看见鸬鹚,厦门有食物,这是鸬鹚对厦门惟一的眷恋。 黑皮 摄



秋风起,大批冬候鸟纷纷南飞至厦门和金门一带,厦门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鸬鹚了。
这个季节,厦门市民经常在厦门周边海域可以看到成群的鸬鹚在翻飞觅食,当它们集体起飞时,就像一团乌云从低空中掠过,场面壮观。据厦门观鸟会估计,高峰期,厦门白天可以见到的鸬鹚数量在3000只左右。
这是白天的情况。晚上,你是否见过成群的鸬鹚呢?
很多市民可能说没有留意,也可能说,它们也会休息啊。
确切地说,厦门冬季的晚上基本上不会见到成群的鸬鹚。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在厦门过夜。
很多市民恍然大悟:怪不得,傍晚的时候,经常见到成群的鸬鹚朝东边飞去,原来它们是要回去休息啊!
东边是哪里?厦门市民肯定知道,那就是一水之隔的金门。
厦门观鸟会岩鹭说,经长期观察,应该说还是有一部分鸬鹚在厦门“安家落户”的,它们的数量大约有五六十只,它们的落脚点就在集美的坂头水库一带。
资料显示,几年前,在厦门安家的鸬鹚数量最少在几百只以上,它们分布在厦门岛的钟宅、集美的坂头水库和翔安一带。最近几年,在厦过夜的鸬鹚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也急剧缩小,最后只剩坂头水库那一小群了。
鸟类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当它们发现栖息地不再适合栖息时,它们就会另外寻觅新的栖息地。
厦门观鸟会说,鸬鹚是典型的水鸟,它们集群繁殖,集群栖息。它们的栖息环境要包括这些因素:有大片的湿地、开阔的水面、成片的防护林带、无人干扰的岛礁、充足的水源地、丰富的食物。
厦门原来的几片鸬鹚栖息地都符合这些条件。可是,最近今年,这些区域都陆续进入开发阶段,湿地在缩小,木麻黄林带被砍,也没有了无人干扰的岛礁,这些区域不再适合“安家”了,鸬鹚们便集体迁移。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金门岛成了它们栖息的首选。
幸运的是,厦门海域还保留了充沛的食物,这似乎是鸬鹚对厦门惟一的眷恋。


鸬鹚在金门遮天蔽日


前不久,厦门观鸟会的几位成员应邀赴金门观鸟,让他们震惊的是,厦门人引以为豪的冬候鸟越冬地大打折扣,包括鸬鹚在内的大批冬候鸟选择金门作为越冬地,而厦门只是它们白天觅食的场所。
金门有一个很有名的节日,叫鸬鹚节,冬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鸟友们都慕名而去,专门看鸬鹚。
据统计,金门的鸬鹚数量在一万只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厦门观鸟会小薛说,当一万只鸬鹚同时起飞时,天都会黑下来。
这些鸬鹚中的一部分,每天早出晚归,飞到对面的厦门去觅食,晚上再飞回金门栖息。也就是说,它们把“家”安在金门,而厦门只是它们的“食堂”而已。
它们在金厦之间每天往返,早就实现了“三通”。


链接


鸬鹚


长约90厘米,有偏黑色闪光,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
鸬鹚大群聚集青海湖。冬季至南方省份越冬。
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飞行呈V字形或直线。有些渔民训练它们捕鱼。
俗名:海鹈鸬鸶、黑鱼郎、水老鸦、乌鬼、鱼老鸭、鱼鹰、雨老鸦。



记者 徐雁宁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10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26/200610/t20061026_43863.htm

周六,再聚员当湖观鸟


海峡网 日期:2006-10-26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本周六(28日),观鸟节开展第二场户外观鸟活动,地点仍在筼筜湖观鹭亭,上个星期日意犹未尽的市民可继续前往观鸟。
和上次一样,观鸟会在湖滨中路公交车站设立接待引导站,引导市民前往观鸟地点。
和上次定点观鸟不一样的是,这次观鸟除了在观鹭亭设立固定观鸟点之外,观鸟会的志愿者还将分批组织市民,沿湖边一带移动观鸟。
这次户外观鸟活动继续现场办理“最喜爱的5种鸟”评选活动,也继续现场办理观鸟会的入会手续。
上次的户外观鸟活动成果丰硕。据观鸟会统计,周日一天,他们就在观鹭亭看到了26种鸟类。
观鸟会小胡说,上周日,已经有几只鸬鹚在湖的上空盘旋,这几天冷空气南下,鸬鹚的大部队就要到了,这次户外观鸟,可以说是绝佳时机。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1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23/200610/t20061023_40902.htm


去筼筜湖,你要这样看

百名市民在专家指导下观鸟,下次机会是10月28日

海峡网 日期:2006-10-23


--------------------------------------------------------------------------------

在专家指导下,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忽略的鸟,非常精彩。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刘东华) 几只小白鹭悠闲地在湖心岛的红树林下栖息,几只池鹭就在小白鹭旁边来回走动,几只苍鹭在湖面上轻盈地盘旋,一只白胸翡翠优雅地站在树枝上,鹊鹃不知躲在哪里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如果你静下心来的话,你就会发现,筼筜湖竟然是奇妙的鸟类世界。
昨天,数百名市民专程来到筼筜湖观鹭亭,在厦门观鸟会志愿者的指导下,领略了这个鸟世界的魅力。鸟类世界和人类的世界如此之近,一水之隔的对岸,就是车水马龙,就是高楼大厦。
胡老先生是从南昌来厦探亲的,他和女儿带着外孙女专门参加这次观鸟节户外观鸟活动。他们轮流透过望远镜观察不远处栖息的白鹭,看到鸟儿们在自由自在地栖息觅食,老人家十分感慨。
逸夫中学几名初一学生一整天都泡在观鸟现场,这所学校开设了观鸟方面的课程,这些孩子大多都认得不少鸟种。和那些对鸟类一无所知的“菜鸟”们相比,他们可以算是半个专家。他们热心地给那些“菜鸟”们做讲解,脸上满是自豪之情。
不少市民不认得鸬鹚,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有市民给本报打电话,说筼筜湖出现了成群的大雁。后来经过厦门观鸟会求证,这些所谓的大雁原来就是鸬鹚。大雁的越冬地在洞庭湖一带,根本就不会飞到厦门来越冬。
在观鸟现场,不少市民向观鸟会的志愿者打听,怎么这个时候还看不到鸬鹚,它们什么时候会来啊。
观鸟会解释说,大批鸬鹚飞抵厦门还需要十来天时间,到时候,筼筜湖和厦门周边海域就会变得非常热闹。
观鸟会林植说,实际上,在我市生态环境较好的小区,都有五六种常见的鸟类,比如:树麻雀、八哥、棕背伯劳、白头鹎、鹊鹃等。它们或许就在小区的树木上栖息,在草坪上觅食,甚至可能飞到你的阳台上。只要我们对鸟儿友善,它们就喜欢接近人类。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鸟儿实际上就在我们周围。
根据安排,厦门观鸟节的第二次户外观鸟活动时间定在10月28日,地点仍在筼筜湖观鹭亭,欢迎参加。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15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9/200610/t20061019_38025.htm

周日,到筼筜湖看群鸟飞

厦门观鸟节首次户外观鸟活动欢迎爱鸟人士参加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0-19


--------------------------------------------------------------------------------

这个季节的筼筜湖,至少能看到20多种鸟类。 郑维馥 摄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由本报和厦门观鸟会联手推出的厦门观鸟节,本周日将举行首次户外观鸟活动。观鸟地点在筼筜湖北侧堤岸,时间是9点至17点。
这次观鸟活动欢迎爱鸟人士参加。届时,在公交线12、26、85、97路湖滨中路白鹭洲站设有接待点,观鸟会将派专人引导市民到观鸟地点,观鸟会的20多名志愿者将全程陪同和指导观鸟活动。
观鸟会还将现场组织市民参加与鸟类有关的游戏,市民可现场票选“最喜欢的5种鸟类”。另外,有兴趣加入观鸟会的爱鸟人士可现场办理入会手续。由于观鸟会里摄影高手很多,入会时市民无须携带证件照片,现场拍照即可。
观鸟节期间,厦门观鸟会将组织三次面向全体市民的户外观鸟活动,另外两次的时间是:10月28日、11月4日,地点待定。
观鸟会还将进入校园开展观鸟基础知识讲座,目前已有20多所中小学和观鸟会取得联系,要求开办讲座。有意向的学校可继续和观鸟会联系,电话:13306006644。
票选“厦门市民最喜欢的5种鸟类”活动仍在进行中。据初步统计,活动开展两天来,已有数百名市民给自己最喜欢的鸟类投了票。网络投票点是:vote.xmbirds.org。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1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9/200610/t20061019_38024.htm

观鸟,不要惊扰鸟儿的生活

作者:徐雁宁 薛居峥

海峡网 日期:2006-10-19


--------------------------------------------------------------------------------

听说要去集体观鸟,很多市民可能会拖家带口,像赶集一样地赶去筼筜湖。
观鸟会提醒说,观鸟先要观自己,如果观鸟者的行为举止不当,不仅可能看不好鸟,还有可能惊扰了它们的生活。
观鸟会说,首先,观鸟需要一颗悠闲的心。赏鸟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打扰了鸟类原有的生活,对赏鸟一点经验都没有的人,可以找对野鸟及自然环境熟悉的人一起去。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知道野鸟的名字,另一方面也能观赏到它的鸣叫声与生活习性,更深入地与大自然契合。
为了避免惊吓到鸟类,最好不要穿色泽过度鲜艳的服装;不要大声叫喊;当野鸟已摆出警戒姿势时,切勿接近;垃圾要自行带走,不随便乱丢;观鸟时选择8倍或10倍的望远镜比较合适。
观鸟主要观察这些内容:识别当地鸟的种类,可通过摄影、速写等记录鸟的形体特征;观察不同鸟类的体型、体色、飞行方式、行为模式、出现的地点与时间、鸣叫声,可用录音机将鸣叫声录下来。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薛居峥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1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9/200610/t20061019_38023.htm

筼筜湖:厦门绝佳的观鸟场所

作者:徐雁宁 薛居峥

海峡网 日期:2006-10-19


--------------------------------------------------------------------------------

这个季节,正是冬候鸟向南迁徙的高峰期。大批冬候鸟,比如鸬鹚、苍鹭等陆续从数千公里外飞抵厦门越冬,还有大批的过境候鸟群从厦门的天空飞过,部分可能会在厦门作短暂停留。
观鸟会说,过境鸟、冬候鸟、本地留鸟齐聚厦门,这个季节的厦门异常热闹。
厦门是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亚热带海岛城市,具有海岸滩涂、河口、红树林和湖泊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而且地处鸟类南北和东西迁徙路线的交点,滨海鸟类组成复杂,有鹬类、鸥类、鹭类、鸭类等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
每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而来的鸟类,从9月初就开始陆续出现在厦门的海滨滩涂上。不过,多数冬候鸟和短暂停留的过境鸟都栖息在厦门周边的水域滩涂,市民要看到它们必须出城才行。
在厦门城市的中心地带能看到大规模候鸟群的地方不多,筼筜湖是其中最好的观鸟场所之一。
观鸟会说,筼筜湖虽然地处城市中心,但它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包含湿地、林地两种生态系统,有水面、草地、树林、红树林、灌木丛等多种环境,水鸟、林鸟均能在这里觅到栖息地。
多年的观察记录显示,这个季节的筼筜湖及周边地带,至少可以看到20多种鸟类。
冬候鸟方面,大批鸬鹚和苍鹭即将飞抵这里栖息。本地留鸟数量和种类也非常集中,除了市民熟悉的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池鹭、夜鹭外,还可见到喜鹊、树麻雀、八哥、棕背伯劳、普通翠鸟、暗绿绣眼鸟、白胸翡翠、白头鹎、鹊鹃等。
灰喜鹊并不是厦门的本地留鸟,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一带,但有人将其运到厦门笼养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灰喜鹊从笼中逃逸出来,竟在厦门的大自然中繁衍生息。到目前为止,它们的种群已经非常庞大,筼筜湖及周边地区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观鸟会提醒市民,观鸟时不要只盯着水面和树林,还要经常抬头看看天空,说不定可以看到成群的过境冬候鸟从头顶上飞过。

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薛居峥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3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6/200610/t20061016_35118.htm

还有这么多美丽的鸟不容错过

本报和厦门观鸟会举办首届观鸟节评选,请市民选出最喜爱的五种鸟
作者:林小红

海峡网 日期:2006-10-16


--------------------------------------------------------------------------------









本报讯(记者 林小红)这个季节,正是听鸟唱歌的季节。厦门那么多美丽的鸟,错过可惜。本报将和厦门观鸟会联合举办观鸟节,并请市民选出最喜爱的五种鸟。
厦门目前已观测到的有308种鸟,不管你坐在湖畔,踱入公园,甚至打开窗户,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有曼妙的舞姿,婉转的鸣唱,让都市人浮躁的心,能抛开烦忧,飞翔空际。这样的享受如果年年都错过,实在是可惜的事。
因此,在这个秋天,本报和观鸟会要联合举办中国厦门观鸟节这个活动,只要市民肯走出户外、聆听鸟唱,就能翱翔云中。
观鸟节于10月16日开始,11月15日结束,持续一个月。通过市民观鸟、观鸟讲座、观鸟游戏等一系列的观鸟节活动,推广市民对鸟的认知和对观鸟活动的了解并通过投票方式选出厦门市民最喜欢的五种鸟类。
观鸟节活动口号:走出户外、漫步云中
有兴趣的市民可以报名参加,请打本报热线5589999及厦门观鸟会热线电话:13306006644。
本活动邀请市民投票从厦门最常见的26种鸟中,选出最喜爱的5种鸟。观鸟会认为,这将提醒市民,厦门除了白鹭之外还有很多更可爱的常见鸟,说不定这些鸟在市民视野中的出现,还能颠覆白鹭的市鸟地位呢。
投票方式:
1.网络投票,登陆 vote.xmbirds.org 网站按照要求直接投票。
2.邮寄投票:详见厦门10月16日3版登出的照片及选票(选票可以复制),填写后邮寄到厦门市吕岭路122号报业大厦 中国厦门观鸟节投票组收。
投票起止日期:2006年10月16日至2006年11月15日。
评审规则:由厦门市民从26种备选鸟种中投票选出5种厦门最可爱的鸟,每位市民可投票选5种,得票数多的前5种鸟当选2006年厦门鸟明星。投票结果将于2006年11月20日在厦门晚报公布。
按照选票内容,答对五种鸟类的参加者可以得到由厦门观鸟会提供的精美纪念品一份。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3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6/200610/t20061016_35117.htm


厦门市民最喜欢的5种鸟类选票


海峡网 日期:2006-10-16


--------------------------------------------------------------------------------


姓 名: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 

您喜欢野生鸟类吗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请在您最希望的周末安排上打勾 户外活动 球类 逛街 应酬 学习 家务 影视 其他



选票填写说明

1.我们需要您填写完整的信息以便通知您领取纪念品和奖品。
2.出于对您个人隐私的尊重,您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将得到有效的保管并在活动结束后销毁。
3.我们将依照最后统计的结果将得票最多的五种鸟作为发放纪念品和抽奖的依据。
4.凭姓名和对应的通信地址在厦门晚报社领取纪念品。
5.该选票复印有效。
您最喜欢的五种鸟类的编号
1 暗绿绣眼鸟 2 八哥 3 白鹡鸰 4 白鹭
5 白头鹎 6 北红尾鸲 7 池鹭 8翠鸟
9 苍鹭 10 大山雀 11 黑耳鸢 12 黑水鸡
13 红耳鹎 14 红嘴蓝鹊 15 红嘴鸥 16 画眉
17 家燕 18 栗喉蜂虎 19 鸬鹚 20 麻雀
21 牛背鹭 22 鹊鸲 23 乌鸫 24 喜鹊
25 珠颈斑鸠 26 棕背伯劳


1




暗绿绣眼鸟:我是鸟族中善耍杂技的小鬼,看我在花树的枝枝朵朵间,时不时来一个倒挂金钩,轻轻松松就探取到了花蜜。


2




八哥:很少鸟可以让人类尊称为“哥”。这使我感到志得意满,走起路来高视而阔步,嘴上一撮小胡子自然也得翘立起来。


3




白鹡鸰:我是小家碧玉,喜欢走一串一串的小碎步,尾巴随之上下款摆。我相信这种颇具风情的姿态,不难赢得人们的眼球。


4






小白鹭:太阳出面作证,天青水碧之间,我和你就这样成了礼。这时我们头后都饰有两根长长的辫羽,而新换的婚装上,则设计出一把蓬松的羽丝,以云和梦织成。


5




白头鹎:我又叫白头翁,但我这个族群一点也不见老态,反而生命力惊人,如今已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你抬头找找,应该能看到我。


6




北红尾鸲:我生性好客,最欢迎有心的观鸟者。我圆圆的眼睛闪动热忱的光芒,而颤动不止的尾巴,更是将我心头那份激动劲儿,表露无遗。


7






池鹭:人们常看见我缩着头,样子好像有点猥琐,其实我的脖颈就像压紧的弹簧,一旦寻觅到猎物,就会以惊人的爆发力快速弹出。


8






翠鸟:我安静地蹲在枝头或岩石,翠绿的羽色泛动鲜丽的光泽。虽然我只是在伺机捕鱼,有眼光的人却认为,这姿态可以入画。


9




苍鹭:其实我颇有行为艺术家的细胞,喜欢扮成雕塑,凝立水边,等猎物靠近就倏然出击。人们因此送我一个绰号叫“老等”。


10




大山雀:我的衣着颇前卫。我的脸不抹化妆品也白得很,所以最后挑上身的这款孤品,我一点也不顾忌胸前那条镀黑的大拉链。


11




黑耳鸢:游戏里捉小鸡的“老鹰”就是我,实际上,比我狠辣的猛禽多了。不信你看看我盘旋的姿态,缓慢而平和,连翅膀都懒得拍一下。


12




黑水鸡:我在水里生活太久了,翅膀略有退化,起飞前还得在水面助跑。但我并不感到脸红,飞机的助跑距离比我远得多。


13




红耳鹎:我常年佩一顶高耸的黑帽子,很是精神。听说人类也喜欢戴高帽,那都是因为虚荣心使然,不像我这样纯粹是出于天性。


14




红嘴蓝鹊:我是坚定的古装爱好者,始终披一袭宫中的水蓝长裙。当我在林梢滑过,飘逸的裙摆摇曳出迷人的风情,惹得花草齐仰头。


15




红嘴鸥:秋风乍起,签在心底的一个盟约就醒了,我起飞,千山之后是南国,正张开臂膀迎候我,这里的风很暖,水很蓝。


16




画眉:我是鸟族中绝妙的优伶,描罢细白的长眉,登场一亮嗓,高亢又婉转的歌声就贯珠一般滚过花丛,让整座山气为之荡,肠也为之转。


17




家燕:春风里轻俊伶俐的姿影,或快拂柳梢,或呢喃梁间,我于是成为歌咏的绝佳对象,从此翩然穿梭在一整部古典诗歌史里。


18






栗喉蜂虎:我是夏日太阳下的精灵。对于小蜜蜂,我是可怕的猎手。我与荷花同道,因为她出于淤泥,我巢于土洞,皆不染尘埃。


19






鸬鹚:我的羽毛防水性能不算太好,每趟捕鱼前都得先将翅膀晾干,我直立在木桩上,一动不动,据说姿势酷得像橱窗里的模特。


20




麻雀——我没有太多的话好说,人们对我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惟一想强调的是:我的形象,嗯,从来就如同真理一样朴素。


21




牛背鹭:我常常与牛依附一块,按时髦的商业术语来说,这乃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牛会招来蚊蝇,使我不虞饿肚,我为牛扫除了烦不胜烦的滋扰。


22






鹊鸲:我天生是口技方面的行家,鸣声极尽变化之能事。我的模样不算太出众,不过我坚信,有才一样吃遍天下。


23




乌鸫:我能巧夺天音,鸣啭之宛曲变化,不下120种,又名“百舌鸟”。不过别叫我“口技专家”,我早已超越技艺之层面,进于道矣。


24




喜鹊:我算得上是高空建筑师,婚事一搞定,就殷勤衔取一根根枯枝,搭新房于高大乔木或高压铁塔。


25




珠颈斑鸠:人靠衣装,鸟也不例外。我那灰褐的外衣要搭配淡红的抹胸,最重要是在脖颈围上半圈黑底的项带,镶满宝珠,雍容华贵。



26




棕背伯劳:我独立枝头,冷峻四望,这一块开阔地,一切虫魅似已潜伏,只因那块标志性的黑眼罩,泄露了我的身份,不错,我正是鸟中佐罗。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35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11/200610/t20061011_32443.htm

鸟类家族添新品种


海峡网 日期:2006-10-11


--------------------------------------------------------------------------------













这张照片显示了在哥伦比亚境内安第斯山脉东部地区发现的鸟类新品种“亚里吉斯薮雀”。哥伦比亚一环保组织9日说,他们在安第斯山脉一处雾林中发现这种新鸟,研究人员以居住在当地山区中土著部落的名字为它命名。
新华社/路透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3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0927/200609/t20060927_24506.htm

把落巢的雏鸟送还鸟爸妈

厦门“鸟人”运用“鸟类思维”,在莆田帮助一只小黑冠鹃隼重回家园茁壮成长
作者:林小红 江航东

海峡网 日期:2006-09-27


--------------------------------------------------------------------------------











猛禽一般是食肉的,但黑冠鹃隼却以昆虫为食,身长只有30多厘米,属于小型猛禽,喜欢在山地林区活动,在福建省是夏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本报讯(记者 林小红 通讯员 江航东)昨天,有件事让厦门“鸟人”特别高兴:观察表明,他们7月初在莆田救助的一只少见的小猛禽已经健康长大。这是他们第一次用“鸟类的思维方式”救助小鸟。


猛禽的“深闺”难得一见


今年6月底,厦门观鸟协会网站上,出现了莆田“鸟友”拍摄的黑冠鹃隼的繁殖照片,巢中3只雏鸟看得非常清楚,此事立即在厦莆两地观鸟爱好者中引起轰动,因为猛禽和它们的“深闺”是难得一见的。也许是这对鸟父母太缺乏生活经验,把巢筑在菜地中稀疏的橄榄树上,才让它们的私生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暴风雨把雏鸟掀出了巢


7月8日,天气酷热,厦门观鸟会的斑鱼狗约上猛禽专家小虎及北极鸥等,早晨5点半出发,一起去莆田。他们只想用高倍单筒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它们,没想到此行却是一场营救活动。
他们和当地“鸟人”汇合后,很快找到了鸟巢,距离树冠顶大约50厘米。可是,观察了许久,却没看出巢里有任何动静,更别说有什么雏鸟了。这时,空中传来几声尖锐的叫声,2只黑冠鹃隼成鸟从不远处的树林飞出来,它们在空中盘旋了几圈,落在距巢挺远的树上,然后又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只嘴里叼着一条大青虫,在鸟巢边叫唤了几声,又飞走了。
莆田“鸟友”说,昨天傍晚,莆田市遭遇了一次暴风雨袭击,小鸟可能被风吹落了。大家立即在橄榄树下寻找,绝望之际,一处突出的灌木丛中,失踪的幼鸟露出了毛茸茸的脑袋。它才出壳2周左右,羽毛中还有许多白色绒毛。


用长梯送它回父母身边


小家伙大张着嘴喘气。“鸟人”们知道,它还太小,不能独立生活,在野外很快就会被野猫消灭。但一旦带走靠人养大,野放的难度就太大了。
小虎顺手捉了一条虫子,靠近小黑冠鹃隼,一边喂它,一边把它逮住。这时,四人商量一下,何不用鸟类的思维拯救它?把它送回巢中,它的爸爸妈妈就在附近,可以继续哺育。
可是鸟巢离地面10多米高,谁都没有这么好的身手可以爬上去。莆田“鸟人”可乐龙叫人到附近村庄求助。他们出200元的报酬,可村里没人愿意。最后他们借到一架梯子,把梯子立起来,但距离巢仍有5—6米。不过,在这个高度上正好有一个大树杈,三根粗壮树枝形成了一小块三角平地。
大家先让幼鸟站在梯子顶端,然后慢慢地把梯子直立起来。小家伙非常配合,梯子从水平放置到呈90度直立的过程中它始终站得非常稳。当梯子到了树杈的高度,它仍然没动,大家把梯子斜靠在树杈上,一抖梯子,小家伙才跳到树杈上,它想趴下来休息,却找不到合适的姿势,只好乖乖站住。
大家立即撤离现场,观察亲鸟能否回来喂食。


早熟的雏鸟开始练飞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它的爸爸妈妈出现了,在树上盘旋,不知道要不要认这个失踪的孩子。当天下午,暴风雨又来临。小鸟站的位置比巢穴稳固多了,能挡风。
第二天,传来好消息,爸爸妈妈在给它喂食,经过这场意外,小鸟早熟了许多,一般的黑冠一个月才学飞,可它已经振翅练飞了。7月11日,已能飞到附近约十几米高的树上。


网友评论


这种“干涉”不会降低野性


虽然鸟人提倡的是科学地尊重生命,不刻意去干涉,但这种不会降低其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的“干涉”是值得鼓励的,一架梯子,对于这只小黑冠,却是通向生命彼岸的诺亚方舟。虽然还有两只小黑冠的前景黯淡,甚至可能已经画上了句号,但对于这对年轻的黑冠夫妇来说,至少保住了一个骨肉。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3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0926/200609/t20060926_23824.htm

厦大学子筹建全国高校护鸟联盟

该项目获得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赞助
作者:刘丽英

海峡网 日期:2006-09-26


--------------------------------------------------------------------------------









本报讯(记者 刘丽英)本报上月曾报道厦大绿野协会同学开展持续的观鸟活动,发现漳州捕鸟卖鸟情况严重。作为观鸟活动的延伸,绿野协会同学正筹建全国高校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联盟,这一项目得到了GGF(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的资助。
协会观鸟护鸟项目负责人郑锦坚说,厦大绿野协会的观鸟护鸟项目组曾参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爱护动物行动周”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2004年获“福建省爱鸟护鸟文明单位”称号,其观鸟护鸟水平在全国高校环保社团位居前列。
今年,观鸟护鸟组获得GGF500美元的项目启动与发展基金支持,目前,正在GGF的指导下筹建中国高校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联盟。
联盟成立后,将形成全国、全省、闽南三个层次的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宣教网络;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打击非法捕鸟卖鸟的行为;定期开展全国各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的调查,追踪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情况;提供与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相关的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与国外环保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为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募集资金。

作者: 燕鸥 2006-11-03 03:41

厦门的麻雀哪里去了?
编辑: 2006.08.24 17:15:00
   你注意过吗?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十分熟悉的麻雀似乎越来越少了。在城市的公园里、在路边的绿化带上、在宽阔的绿地上、在小区的屋檐下,我们已经很难见到成群结队的麻雀了,即使能见到,也可能只是惊鸿一瞥。
在厦门的周边地区,人们时常能听到关于麻雀的传闻,在某些农贸市场,有人在贩卖成笼的麻雀,他们屠杀麻雀的手段十分残忍,将麻雀狠狠摔死在地上,再去毛脱皮。
在岛外的一些地方,麻雀作为盘中餐公然在卖,油炸麻雀、五香麻雀、醋熘麻雀、焦盐麻雀……吃法在不断翻新,价格也由起初的五角一只涨到了十元一只。
厦门观鸟会的江航东说,没有人统计过,厦门及周边地区的麻雀是不是在减少,但一个事实是,他们在观鸟时,见到麻雀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麻雀
和人类最亲近的鸟类
小江说,和八哥等鸟类一样,麻雀非常喜欢和人相伴,它们是和人类最亲近的鸟类之一。它们就在人们的周围觅食,它们一般不筑巢,它们就生活在屋檐下、建筑物的缝隙里、天然的洞穴中。
在安兜粮库,附近居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辆运粮车走过,地上洒了不少粮食,车子离开不远,十几只麻雀便飞腾而下啄食,又一辆车过来时,它们便集体飞起,停在房顶上观望,等待下一次就餐机会。
在一些企业食堂,人们也能看到类似的场景:打饭时,经常有饭粒掉在地上,等到人们转身离去时,在旁边等待已久的麻雀便见缝插针,也饱餐一顿,它们不怕人,即使和人相距两三米,也不会惊慌逃走。
小江说,麻雀一般以草籽为食,繁殖期,以虫子为食。它们也吃粮食,秋收过后,它们会到收割后的稻田里寻找食物,在人类的生活区,人们的剩饭剩菜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鸟类学家的解剖为麻雀平反
正是由于麻雀吃粮食这一特性,在历史上它们和老鼠、苍蝇、蚊子一道被列为“四害”。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围歼麻雀的群众运动。
在“麻雀战”最轰轰烈烈的时候,有鸟类学家采集了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种食物的容量。他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他们认为,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
几年后,麻雀得以平反。
城市建筑不让麻雀栖息

小江说,历史上,麻雀遭围歼是因为它们背着“四害”之名,现在变少则和“四害”无关。
多年来商贩们十分青睐麻雀。因为以麻雀为原料的无本或低成本生意,给他们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利润。在这些人的围捕之下,一些地方的麻雀急剧减少。
其中一个原因是,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钢筋水泥建筑拔地而起,砖木结构的房屋很少了,麻雀们习惯的繁殖场所难觅了。据有经验的专家说,麻雀筑巢的技术不太高,因此要借助人们的房檐缝隙等处搭窝繁殖。在现代的城市中,被逼无奈的麻雀开始钻抽油烟机烟囱、空调、红绿灯吊杆、立交桥缝等处栖息。
城市绿化方式让麻雀难以觅食
小江说,麻雀主要以草籽和虫子为食,城市整齐划一的绿化方式、单调的绿化品种对麻雀觅食毫无益处。成片的广场绿地不结草籽,只有景观价值,对鸟类来说没有价值。
麻雀生存需要一片长草的开阔地。因此,在厦门的一些闲置工地里,人们还能见到麻雀的踪迹。可惜的是,这种保留原生状况的草地、荒地在城市里越来越少,在文明城市的建设中,这些地方都被认为是有碍观瞻被一一铲除。
小江说,厦门居民区的麻雀越来越少,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小区的卫生搞得太干净了,路面硬化,杂草被拔除,落叶被清扫干净,经常撒药除四害。没有草籽,没有虫子,麻雀自然就不来了。
鸟类专家说,导致麻雀日见稀少的根源在于其赖以生存的空间在日益缩小。
列入保护名录专家全票通过
鸟类专家说,麻雀是一种“有气节的鸟”,它们宁肯寄身屋檐墙缝,也绝不愿意被人关进樊笼,苟且偷生。成年麻雀一旦被人抓进笼子,便绝食撞笼,宁死不屈。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一棵常有麻雀出没的大树用丝网罩住,看看如果没有了麻雀等鸟类,树到底会怎样。不久,大树病虫缠身,枯槁而死。什么原因呢﹖原来,树木必须依靠麻雀等鸟类来抑制昆虫数量。麻雀在繁殖期,需要捕捉大量昆虫喂养雏鸟。
2001年8月,麻雀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据称,在讨论是否将麻雀列入保护名录时,在座专家是全票通过的。
鸟类专家说,鸟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麻雀等常见鸟类的数量变化引起人类的注意。
如果连麻雀这种处于生态质量底线的标志物种都不见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什么生机可言?只要麻雀的喧嚣还在,我们的生活就蕴涵着生机。 记者 徐雁宁

作者: 燕鸥 2006-11-06 03:32

到五缘湾观鸟的市民真多

昨一上午就有近400人前往,有的市民甚至徒步两三个小时赶到湿地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05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05/200611/t20061105_51357.htm
--------------------------------------------------------------------------------


不少市民在五缘湾湿地看到了在动物世界节目里才能见到的奇妙场景。林植 摄



五缘湾湿地可能从没来过这么多人。昨天上午,五缘湾运营公司的两辆大巴来回在白鹭洲和五缘湾间奔波,不断接送前往观鸟的市民。
大巴司机非常奇怪,这些人耗上一个上午就是为了去湿地看鸟?鸟儿不是到处都可以看到吗?
据粗略估计,昨天前往五缘湾观鸟的市民多达近400人。一些没赶上专车的市民甚至徒步两三个小时赶到湿地。


在五缘湾观鸟算是提高班


一位大妈在湿地边上站了一会儿,大失所望。她气呼呼地对记者说,你们报纸说五缘湾湿地的鸟有95种,是筼筜湖的四倍多,我就没看到几种。你们纯粹是在糊弄人,哪有那么多鸟?
对于大妈的抱怨,厦门观鸟会的“鸟人”们哭笑不得。
观鸟会的江南说,筼筜湖的鸟主要在湖心岛周围,定点观察,就可以看到;而五缘湾湿地的鸟则不同,它们有的躲在树丛中,有的分散在农田里,有的则在池塘里觅食,需要仔细去找,才能发现。很多市民可能以为,湿地中的鸟就像鼓浪屿的百鸟园一样,定点在一个地方生活,等待人们去欣赏。
观鸟会的石盛莉博士说,在筼筜湖观鸟类似初级班,在五缘湾湿地观鸟则算得上提高班,需要有点基本功才行。一只翠鸟“唰”地一下从你面前飞过,如果是门外汉的话,可能什么都看不到。


动物世界的场景就在眼前


实际上,昨天不少市民还是体会到了湿地观鸟的奇妙之处。
一位老人透过望远镜观察了一只小白鹭的觅食全过程:小白鹭站在浅浅的水里,把头伸进水中,不一会儿,叼起了一只鱼,鱼太大,它无法下咽。小白鹭不断调整鱼的角度,几分钟之后,鱼慢慢从它的口中消失,白鹭的脖子上隆起一个大包。
老人非常兴奋,说这太奇妙了,以前从来没看过这种场景。
不少市民还目睹了红隼捕食的壮观场面。一只红隼在湿地上空盘旋,突然,它悬停在空中,翅膀有节奏地扇动。两三分钟后,红隼箭一般向地面俯冲,不一会儿飞上天空,爪子中紧紧抓着捕获的猎物,由于太远看不清是什么东西,估计是老鼠或青蛙之类的小动物。
不少市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在动物世界节目里,他们看到过类似场面,没想到,这一场面竟然就在自己的眼前发生了。
市民们还见到了鹭戏耕牛的场景。两头水牛在草地上觅食,周围散布着上百只牛背鹭,两者各吃各的,相安无事。观鸟会的石盛莉说,和一般白鹭不同,牛背鹭主要以蚊蝇昆虫为食,当耕牛吃食或走动时,草丛中的蚊蝇昆虫都会飞起来,正好成了牛背鹭的美食。


一上午记录了50多种鸟


一位市民边看鸟边在晚报刊登的鸟类图片上做记号,一趟下来,她做记号的鸟类竟有十五六种之多。她说,这一趟能够亲眼看到这么多鸟,真是太好了。
据厦门观鸟会统计,昨天一上午,他们在湿地一共记录了50多种鸟。也就是说,五缘湾湿地的鸟类,昨天一大半都见到了。
记者 徐雁宁





 

作者: 岩鹭 2006-11-06 04:21

要是能补充说明一下会更好,没有预料那么多市民都想去五缘湾,准备工作不充分,让不少市民等了好长时间,有些市民坐5路小巴到五通,结果找不到地方,这是我们和晚报之间没有协商好的缘故,在公交车站没有接待点,市民下了车不知怎么走。

作者: 金斑鸻 2006-11-06 04:30

是谁偷拍了相片,我记得上尉没去五缘湾.

偷拍者不敢把大名写上.对吧.

怎么可以这样,没经过我的同意.

向秘书长申诉,请判罚.

作者: 岩鹭 2006-11-06 04:42

引用 (金斑鸻 @ 2006-11-05 20:30 )
是谁偷拍了相片,我记得上尉没去五缘湾.

偷拍者不敢把大名写上.对吧.

怎么可以这样,没经过我的同意.

向秘书长申诉,请判罚.
*


呵呵,找不到凶手 biggrin.gif 不过很开心的是槟榔的三位同学能够坚持参加活动,无论今后他们的人生道路怎么走,观鸟曾经是他们所喜爱的事,这是我们感觉最欣慰的事了。

作者: 燕鸥 2006-11-16 07:3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15/200611/t20061115_59012.htm

观鸟的接力棒传给老师

40多名中学生物教师昨天聚首五缘湾湿地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15


--------------------------------------------------------------------------------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昨天,我市40多名中学生物老师应厦门观鸟会邀请,聚首五缘湾湿地,亲身体验了户外观鸟的乐趣。
上个星期,几百名市民在这里进行了厦门规模最大的一次户外观鸟活动,活动中,市民们大开眼界,他们目睹了鸟类的生存生活方式,看到了神奇的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这是他们平时从未注意过的。
这次户外观鸟活动如此受欢迎,观鸟会的志愿者决定推广到中小学生。而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老师把观鸟的热情和技巧传递给学生。
厦门观鸟会林植说,认识不认识鸟,认识几种鸟其实并不关键,重要的是,观鸟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环境的兴趣,从而提高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目前,我市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观鸟活动,最成功的两所学校是逸夫中学和瑞景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孩子们已经显现出和其他学校学生的不同之处。其他孩子上学放学可能目不斜视,而这两所学校的孩子,会习惯地望望天空,看看旁边的林木,寻找那些飞动的翅膀,聆听鸟儿们动听的声音。
厦门观鸟会的设想是,在我市的中小学中逐步推广“四个一工程”,即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个兴趣小组、一只单筒望远镜。

作者: 燕鸥 2006-11-19 02:5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18/200611/t20061118_61894.htm
会主动接受投食,甚至飞入居民家;目前在厦数量已远超其他鸟类
厦门白头翁,比麻雀亲近人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18


--------------------------------------------------------------------------------

白头鹎(bēi音碑)的巢及幼鸟

记者徐雁宁 摄影 彭志伟
近日,在观鸟节的一次户外观鸟活动中,一位大妈找到厦门观鸟会的志愿者,打听她家的那只是什么鸟,怎么那么有灵性。
大妈说,那只鸟是她在路边发现的,当时奄奄一息。她将它救了回来,帮它包扎伤口,喂粮食和水,一个星期后,鸟奇迹般地康复了。此后,对她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每天跟前跟后,像家养的宠物一样。大妈多次把它放归自然,但每次放飞不久,它又飞了回来。
大妈说,这只鸟的样子很特别,翅膀和背部是绿色的,头顶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观鸟会的志愿者一下子就知道是什么鸟了,这种鸟在厦门很普遍,就是俗称“白头翁”的白头鹎。
观鸟会的小彭说,白头鹎头后的白色羽毛是它的显著特征,“白头翁”因此得名。白头鹎不仅是自然界的常见鸟,在画中也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宋朝皇帝宋徽宗所作的“腊梅山禽”,画的就是一对白头翁栖息在腊梅之上,并有诗曰“山禽矜逸态,梅粉弄清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生性活泼,爱和人亲近

观鸟会的林植说,在厦门,只要稍加留意,无论屋前屋后、公园、校园及行道树,还是郊外的农田旷野或山林灌丛,都可见到白头鹎三五成群。它们发出清晰嘹亮、音韵多变的鸣声,在灌木和小树枝间跳跃飞翔啄食果实,或者栖息于矮树篱、灌丛的高处,伺机飞捕过往的昆虫。
林植说,和其他鸟类习性不同,白头鹎性格活泼好动,喜欢与人类接近。在万石植物园、南普陀等一些地方,它们甚至比麻雀的胆子还大,会主动接受人类的投食,在靠近人两米左右的范围内活动。甚至于在居民家的阳台上,也能看到它们敏捷的身影。

从不挑食,荤素都爱吃

观鸟会说,由于人为捕捉、觅食和繁殖环境的变化,厦门的麻雀在减少,但白头鹎的数量却在增多,甚至已经超过麻雀了。
观鸟会的小彭对白头鹎进行过长期观察。他说,在厦门,白头鹎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鸟类。
他分析说,这主要和白头鹎的食性有关。白头鹎食性极广杂,春夏繁殖季节以昆虫为主,秋冬则以果实、种子为食,如女贞、樟树、苦楝树的种子,甚至阳台上晾晒的辣椒、掉到地上的饼干、面包、破西瓜等,它们也会抢着吃。
厦门地带性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皆有绽开的花朵和累累的果实,为白头鹎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繁育后代的条件。

处处为家,一年育婴两次

小彭说,较强的繁殖能力,是白头鹎保持族群庞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每年的3月至8月间是白头鹎的繁殖季节。对繁殖条件的选择,白头鹎远没有其他鸟类那么苛刻。无论在城镇屋顶齐腰高的盆景、田园的瓜藤架,还是主干道两旁的芒果树、小叶榕等,甚至三角梅的花丛、路边的花坛,都可以看到白头鹎的鸟巢。几根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内垫细柔的杂草,就可以构成一个深杯状巢,这就是它们舒适的育婴房。
据观察,在食物充沛的条件下,白头鹎一年甚至可以产卵两次,每次产蛋4枚左右。

可能会成重要的“笼中鸟”!

小彭说,白头鹎依赖人类生存,也依赖人类来保护。市民中已形成了良好的爱护鸟类风气,这也是白头鹎数量增加的关键因素。但也因为白头鹎性情活泼,羽色较美,鸣声悦耳,性不惧人,较易驯养,不幸成为我国南方著名的笼鸟。在笼养鸟类盛行的地方,随着画眉鸟数量的逐渐减少,白头鹎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捕捉的下一个目标。

成年白头鹎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我国的特有种。雌雄同色,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色,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雀形目、鹎科、鹎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EXIF: 1/160, F8, -1/3EV, ISO400, 500mm, @ 2006:03:28 17:03:57, Canon EOS 350D DIGITAL


EXIF: 1/30, F3.5, 0/10EV, ISO100, 16mm, @ 2005:06:20 17:56:09, E4500

 

作者: 燕鸥 2006-11-21 01:3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20/200611/t20061120_63083.htm

厦门人选出五大鸟明星

“厦门市民最喜爱的鸟类评选”揭晓,小白鹭以1181票夺冠 其后依次是翠鸟、栗喉蜂虎、红嘴蓝鹊、画眉

海峡网 日期:2006-11-20


--------------------------------------------------------------------------------

翠鸟

小白鹭


红嘴蓝鹊

栗喉蜂虎

画眉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陈志鸿) “2006观鸟节─厦门市民最喜爱的鸟类评选”昨晚揭晓,小白鹭、翠鸟、栗喉蜂虎、红嘴蓝鹊、画眉这5种鸟成为厦门人的最爱。
本次评选投票开始于10月16日,截至11月15日。据统计,总共有1759人参加投票。77%的人在投票中踊跃发表了对观鸟活动的意见和建议,82%的人表达了对观鸟活动的喜爱和支持。
小白鹭可能是厦门人最熟悉的鸟类,在这次评选中,获得了1181张选票,遥遥领先。
5种都选对的投票人有3位,将获得厦门观鸟会赠送的珍贵纪念品一份。他们是:逸夫中学初一(10)班白婉贞、逸夫中学初一(6)班郭树彬。另一位是许冬青,但只留下证件号码,没有联络方式。请这位中奖者尽快和厦门观鸟会联系,联系电话:8587570陈女士。
选中4种的投票人有27位,将获得观鸟会赠送的纪念品一份,中选名单如下:蔡佳琪、陈佳腾、陈伟琦、陈欣怡、冯婉秋、黄小姐、黄艳红、姜潘、君龙、李军、刘嘉卉、卢俊钰、施若晗、石菁华、苏莉、王毅萍、吴继超、吴叶梅、肖亚森、徐雅珍、颜晓黎、杨晨亮、杨亮才、朱世争、沈若慧、吴建新、倪礼传。
厦门观鸟会和本报将于本周日(11月26日)下午3:00举办“厦门市民最喜爱的鸟类评选”颁奖仪式,地点在厦门报业大厦16楼。




链接


喜欢的太多了 但只能选5个


——市民的爱鸟心声


●候选鸟在厦门常常栖居的环境介绍详细点就好了!比如,早晨在凤凰木枝头天天鸣叫的鸟,是哪一种?
●建议新闻媒体能不能定期举行观鸟节评选?让更多市民知道鸟类知识,以便更好地爱护鸟儿、保护鸟儿。
●希望能将厦门的308种鸟编成一本书,配上图和说明,公开发行。
●活动办得好!各种鸟的解说词写得尤为有趣,很生动。
●都是很美丽的小精灵,难以取舍。 
●真希望这些可爱的小鸟都成为我们厦门的明星!
●应该详细介绍每种鸟的生活习性,在什么时候厦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鸟我不知道厦门哪里可以看到。
●我们厦门人在环境卫生方面创造了奇迹,希望也能够在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一起努力,为人与鸟类的和谐相处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 燕鸥 2006-11-28 00:1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27/200611/t20061127_68318.htm

观鸟节数千市民参与

明年每月的第三个周日,筼筜湖观鸟亭都有户外观鸟活动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27


--------------------------------------------------------------------------------

本报讯 (记者 徐雁宁) 昨天下午,厦门观鸟节落幕。据统计,有数千市民参加了户外观鸟和“厦门人最喜爱的五种鸟”评选活动。
鸟类评选产生了30名获奖者。让人惊讶的是,获奖者中竟没有一位是厦门观鸟会会员。可见,“鸟人”们喜欢的鸟,不一定普通市民也认同。
厦门观鸟会的一名会员说,选票分散,说明市民的关心程度和参与度很高。他们都认真地挑选了他们心目中最美丽的鸟,而不是人云亦云。
获奖者中,有一半是中小学生,其中开设观鸟课程的逸夫中学有10名同学获奖,3名一等奖中有两名出自这所中学。
厦门观鸟会的林植说,观鸟节虽然落幕了,但市民的观鸟活动不应该停止。厦门有312种鸟,在五缘湾湿地公园、筼筜湖、居住小区、公园、路边的绿化带上甚至自家阳台,都可以看鸟。
厦门观鸟会的陈志鸿说,厦门观鸟会和筼筜湖管理处商定,从明年元旦起,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厦门观鸟会定期在筼筜湖观鸟亭举办户外观鸟活动,指导市民观鸟。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27/200611/t20061127_68317.htm
三队伍赴洞庭湖观鸟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27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去年受禽流感疫情影响而停办的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今年将正式恢复举办,并由观鸟赛升格为观鸟节。
厦门观鸟会将组织3支队伍参赛,为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这3支队伍的名号均带“海”字,大、中、小学生组成的队伍名为“厦门海参队”,由大中小学教师组成的队伍名为“厦门海狮队”,由鸟类摄影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名为“厦门海象队”。
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定于12月1日开幕。已有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及外国专家联队等40支专业观鸟队伍报名参赛,数量创历史纪录。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岳阳,是中国7个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保护面积达19万公顷。每年寒冬时节,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及中国青海湖的近百万只、250多种鸟类聚集在洞庭湖栖息,这里成为数以万计的越冬候鸟的天堂。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127/200611/t20061127_68316.htm
专车免费接你去湿地公园半日游

下月起每个周末都有这样的活动?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1-27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还记得观鸟节期间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观鸟盛况吗?400多名市民在那里体验了与群鸟和谐共处的乐趣。
如果你意犹未尽,即使没有私家车,你也有机会拖家带口去湿地公园看一看。
日前,公园建设单位——路桥五缘湾运营有限公司约见记者表示,本周六、周日(12月2日、3日)起,公司和厦门观鸟会联合推出湿地公园周末半日休闲游,公司将派专车免费接送参加活动的市民。
除了指导市民观鸟外,举办单位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如厦门常见鸟类图片欣赏、湿地公园短片介绍、涉禽迁徙游戏、喂白鹭天鹅等。
举办单位说,市民把有关五缘湾湿地公园的有关报道剪下来,带到活动现场,就可获得奖品(一顶湿地公园纪念帽)。
报名电话:5220888、5217888,举办单位将根据报名情况确定乘车时间和地点。

作者: 玉米高粱 2006-11-28 00:29

大快人心的信息。

作者: 蓝色 2006-11-28 05:20

喂白鹭天鹅????

!!!

作者: 寥寥 2006-11-28 17:51

呵呵~歪了~~sad.gif

作者: 燕鸥 2006-12-14 19:59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61213/200612/t20061213_81511.htm
鸬鹚“斗”鱼


海峡网 日期:2006-12-13

昨日16时50分许,一只鸬鹚从空中飞进筼筜湖白鹭女神雕塑东侧湖区,它左右观望了一会——扑通!钻进水里,当它第三次浮上水面时,嘴里叼着一条鱼(图1)。鸬鹚正打算享用美味,谁知一不留神,就被鱼儿挣扎逃开了(图2)。落水的鱼儿拼命“逃窜”,鸬鹚“怒发冲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进水里追上去(图3),可怜的鱼儿又被叼了回来。这回,鸬鹚吸取了教训,先将鱼儿头部放到嘴里(图4);饱食过后,鸬鹚兴奋地张开双翅,拍打着湖水离开了。









 

作者: 燕鸥 2007-01-19 17:19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119/200701/t20070119_114098.htm

筼筜湖鸟类调查明日启动


海峡网 日期:2007-01-19


--------------------------------------------------------------------------------

商报讯 筼筜湖一向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筼筜湖区域也是不少野生鸟类栖息觅食的地方。由商报与厦门观鸟会、筼筜湖管理处共同发起的2007年筼筜湖区域鸟类调查明日开始出征。此调查将在每个月的第三个周日上午8:00-12:00,分成几条线路环筼筜湖徒步进行调查,市民可志愿参与,见证美丽的筼筜湖和自然中美丽的野生鸟类。
明天是第一次调查,将分三组,三条路线进行鸟类调查,并确定湖滨中路观鸟台为定点观察,有兴趣的市民于上午8时在三个地点集合,错过集合时间的市民也可自行徒步到湖滨中路观鸟台集合。A组从湖滨西路信隆城站出发沿着筼筜湖南岸走至观鸟台;B组从湖滨西路的污水处理厂闸门出发沿着筼筜湖北岸走至观鸟台;C组从莲岳路靠筼筜湖角落出发沿着筼筜湖南岸走至观鸟台。
据悉,每次调查结束后,筼筜湖将有告示牌公布每月调查结果,本报也将持续追踪报道,发布活动通知和结果。下一步还将对志愿者进行免费培训,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观鸟水平。
想过个健康休闲又能学到知识的周末吗?你可登录厦门观鸟会的网站(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28922&&st=0)或拨打商报新闻热线5599111报名。

作者: 苇鹀 2007-01-22 21:36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122/200701/t20070122_116118.htm

我们看到了矶鹬

本报与厦门观鸟会发起的市民调查筼筜湖鸟类初战告捷,一上午看到了46种野生鸟类共1266只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1-22


--------------------------------------------------------------------------------

商报讯 记者蓝添艺摄影报道 昨日清晨,天还飘着蒙蒙小雨,在筼筜湖里有一只只翱翔觅食的小白鹭,上空时不时掠过列队飞行的黑色鸬鹚,湖畔的树上还有跳来跳去俗称白头翁的白头鹎,成群的暗绿绣眼鸟时不时飞到灌丛上歇息,这是一种眼带白圈的绿色的小鸟,白鹭洲草地上也常落下三三两两蓝灰色的灰喜鹊,远一点的树上一只白胸翡翠从湖里叼到了一只鱼,站在树枝上摔打着小鱼准备进食……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么多精彩的一幕幕,初次参加由本报与厦门观鸟会发起的市民调查筼筜湖鸟类活动的刘先生不禁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惊呼。
昨日上午,数十位市民志愿者分别从三个地点集合走向导流堤观鸟台。李女士和先生带着上幼儿园的小孩来了。她说,在厦门工作十几年还是第一次走到这个地方,看到了矶鹬,才知道是“鹬蚌相争”成语中的一个主角。今天,孩子十分兴奋,因为他知道了鹭居然有很多种。
据悉,昨日上午,市民志愿者和鸟会成员共记录了46种野生鸟类,共1266只。对于这个数据参与市民们十分惊讶。但专家说,筼筜湖的环境容量还不够大,人的活动较多,不然还可能会更多。在调查中,志愿者也发现通到筼筜湖的几条大排洪沟的水质有恶化现象,担忧会影响筼筜湖的环境。
徒步筼筜湖,调查鸟类状况
本报与厦门观鸟会发起2007年筼筜湖区域鸟类调查,每月一次,征集志愿者参与。联系电话:8804110

作者: 玉米高粱 2007-01-22 21:45

生活在厦门的人真幸福,
有了鸟会,
他们更幸福了。

作者: 燕鸥 2007-02-25 17:56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225/200702/t20070225_138684.htm

优哉游哉观鸟去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2-25


--------------------------------------------------------------------------------

一直以来,乐于当个渔樵散客,悠游在江湖丛林间,观鸟也就成为平生的最爱。在亲近山水之时,你便同时徜徉在《诗经》的意境里,在“关关雎鸠”之声中陶醉。于是,春节的安排,就是带上望远镜,邀约好友,向近水远山进发。
见惯了麻雀、燕子、白鹭,如今要观的鸟,是画眉、翠鸟、珠颈斑鸠……它们在浅滩游弋,它们在丛林啁啾。
我们将先行来到黄厝的后山,那是我下乡的地方,一派的山清水秀,生活着无数可爱的动物们。在半山腰上架起望远镜,你可以看见画眉披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在树枝间跳跃,一双小眼睛四处瞅着,可爱极了。你还可以观赏到珠颈斑鸠,或者红嘴蓝鹊,在山谷觅食,它们是快乐的行者,总是在林间不停地穿梭。此时,《诗经》里的“菅茅”、“蒹葭”“荇菜”等植物们,以及“黄鸟”“蟋蟀”等小生灵,都在我的眼前一一出现,似乎都在向我诉说着它们走进诗歌的美丽姿态。
然后,我们又将驱车来到翔安东坑湾。开阔的滩涂上,翔集着的赤颈鸭、红嘴巨鸥等水鸟,用它们的一双细脚,在书写着篆体文字。我们将看到,那抹着“口红”的红嘴鸥,高傲地踱着步子来回,彰显着自己的不可一世;留着两条辫子的小白鹭,则谦恭地低头觅食;而模样较难看的鸬鹚,扭动着过于宽大的脖子在瞎叫着,似乎在抱怨着些什么……
我想,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那是一种了却尘世喧嚣的沉静心态。观鸟去,图的就是拥有这种沉静心态。
○蔡天敏

作者: 燕鸥 2007-03-19 18:5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319/200703/t20070319_158268.htm

白鹭还分大白鹭小白鹭

厦门首届市民观鸟比赛圆满结束,很多市民受益匪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3-19


--------------------------------------------------------------------------------

商报讯 记者蓝添艺 通讯员朱敬恩 “白鹭分大白鹭小白鹭,这还是第一次知道,北红尾鸲很漂亮啊,以前见到都不知道名字,现在知道了”,卢先生是商报忠实读者,昨天他参加了厦门首届市民观鸟比赛,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007厦门市首届市民观鸟比赛”以“自然 生态 和谐”为主题,是爱鸟周的活动之一,由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厦门筼筜湖管理处、厦门观鸟会联合举办。
昨日60多位喜欢鸟类、热爱自然的厦门市民分成13组在筼筜湖区域寻找在天空飞翔的鸟儿。早晨8时30分,经过短暂而热烈的开幕式之后,13支参赛队伍在筼筜湖及周边的狐尾山公园、海湾公园、南湖公园等处开始了赏鸟之旅。
下午3时30分,13支参赛队回到了筼筜湖观鸟台,提交参赛答卷———观鸟种类记录。组委会最终宣布,厦门市首届市民观鸟比赛共记录鸟种58种,由逸夫中学学生组成的苍鹭队凭借40种纪录独占鳌头,由4位市民朋友组成的白头鹎队摘得银奖,铜奖同样是由4位市民组成的普通鵟队获得。
组委会特地为所有参赛队员都准备了一份“大礼”———由厦门观鸟会的成员编撰的《厦门鸟类图册》一本,这可是市面上买不到的好书,所有的鸟类图片均出自厦门观鸟会成员之手,文字说明也由他们精心编排,是厦门观鸟会全体成员呕心沥血之作。参赛队员翻阅着这套精美画册,笑容洋溢在脸上,对这些飞翔在厦门天空的精灵们更是多了几分由衷喜爱。
厦门观鸟会副会长江航东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旨在让市民增强保护筼筜湖生态环境意识。据了解,今年厦门观鸟会与筼筜湖管理处合作,进行为期一年的筼筜湖鸟类调查,每次调查结束后,筼筜湖将公布每月的调查结果。

作者: 燕鸥 2007-03-20 01:3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319/200703/t20070319_158946.htm

“菜鸟”们看到“劳燕不分飞”

首届市民观鸟比赛趣事连连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3-19


--------------------------------------------------------------------------------



“菜鸟”们正在寻鸟。 厦门观鸟会供图


昨天一大早,50多位市民“全副武装”来到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双筒望远镜、数码相机、《厦门鸟类图册》等一应俱全。
尽管他们中的多数人不认得几种鸟,但一个个兴致勃勃。在接下来的8个小时里,他们要徒步在筼筜湖区域去寻找鸟,并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对于多数市民来说,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这是厦门观鸟会发起的厦门市首届市民观鸟比赛,比赛预告在本报刊登后,观鸟会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观鸟会不得不提高报名门槛:参赛者必须能步行5公里以上。
“不就是走路吗?没问题。”昨天参赛的选手都通过了这一门槛。


“劳燕分飞”不适合厦门


记者跟随13支队伍中的一支出发了。
在人民会堂的草坪上,一位队员看到一只鸟正站在一个充气拱门的门顶上。它的尾巴是红色的,非常漂亮。在这只鸟的上方,几只燕子在轻快地飞翔。大家认识天上飞的是燕子,但不知那只站着的是什么鸟。
领队岩鹭说,那是红尾伯劳,厦门经常可以见到,这种鸟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性情比较凶猛。
岩鹭说,你们知道“劳燕分飞”这个成语的真实意思吗?“劳”就是指这种红尾伯劳,“燕”就是天空中飞的那种雨燕。这两种鸟都是候鸟,在北方,当伯劳来的时候,雨燕已经飞走了,而雨燕到来的时候,伯劳也已经迁徙了,两种鸟绝对不会在同时同地出现,所以就有了“劳燕分飞”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显然不适合厦门,在厦门,这两种鸟同时出现的情形非常普遍。


开餐馆的从此不杀鸟吃了


从白鹭洲到人民会堂,到狐尾山,到海湾公园,再到湖心岛,一路下来,队员们收获颇丰。
记者所在的这支队伍一共记录了37种鸟,队员们认定自己肯定能赢得比赛的冠军。
昨天下午4点,当13支队伍汇合,并上交观鸟记录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的37种鸟只获得第三名,由逸夫中学的学生组成的队伍竟然观测记录了40种鸟。
据组委会统计,厦门市首届市民观鸟比赛共记录鸟种58种。
卢先生原本是开餐馆的,昨天参加了整个寻鸟过程,他感慨地说,没想到厦门的鸟竟然这么多。
他说,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厦门的生态环境很好,适合鸟类栖息和生存。二是厦门人爱鸟,保护鸟。
以前,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都会上卢先生餐馆的餐桌。他说,以后绝对再不做这种生意了。

记者 徐雁宁

作者: 岩鹭 2007-03-20 19:31

宣传得不错,就是我又变成菜鸟了 tongue.gif

作者: 燕鸥 2007-03-23 20:11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323/200703/t20070323_163261.htm

千米长的“白鹭林”只剩30多米

作者:何书彬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3-23


--------------------------------------------------------------------------------













一群白鹭自由嬉戏。在离白鹭不远处的警示牌下堆满了黄土。(王协云 摄)


本报讯 (记者 何书彬)前面,是一个建设中的工地;左边,是另一个工地;右边,工人们正在往水渠里填沙袋——记者昨天下午在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旁的“白鹭林”看到,千只白鹭已经被压缩在一个长度不到40米的空间里,惊恐地看着自己的“家园”不断被缩减。
这片“白鹭林”曾数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集大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在发起护鸟行动的时候,曾组织不少观鸟爱好者前来。但是,现在,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鹭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博几天前到这个“白鹭林”做了调查。“现在它们的数量大约有1000多只,而在前年,这里的白鹭数量有三四千只”,王博说。
在白鹭数量急剧减少的同时,白鹭们的“领地”面积大幅度下降。“白鹭林”是一条狭长的林带,沿着一条长约千米的水渠分布,随着工地建设的步步紧逼,如今白鹭们已经被压缩在一道只有30多米长的空间里。
王博告诉记者,这片林带的白鹭目前正处于繁殖期,它们的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开始,在厦门是最早的。在繁殖期内,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打扰白鹭,因为它们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惊吓的鸟类,白鹭在紧张中起飞时,个别鸟蛋会弄破,部分雏鸟还会从树上掉下来。
“白鹭林”不断恶化的状况让很多爱鸟人士都很担心:万一到了明年,“白鹭林”彻底消失,大家在这里就再也看不到白鹭了——这将是一个没有人愿意看到的结果。

作者: 燕鸥 2007-04-02 20:18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02/200704/t20070402_171839.htm

列队飞翔的不是大雁是鸬鹚

作者:记者 蓝添艺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2


--------------------------------------------------------------------------------
商报讯 近日,有不少市民拨打商报热线,说鹭岛天空常有大雁列队飞翔。专家指出,这不是大雁是鸬鹚,它们在作向北方迁徙之前的准备。
昨日上午,在筼筜湖上空不时有20多只黑色的鸬鹚结群来回飞翔。据了解,鸬鹚是冬候鸟,每年都会有数千只鸬鹚在厦门及周边的海域活动、栖息越冬。厦门和金门是鸬鹚迁徙的“驿站”,但绝大部分越冬的鸬鹚栖息在金门,约有8000只,而厦门岛内的鸬鹚只在白天出现。
据专家介绍,最近几年,来厦门的鸬鹚数量越来越少。而厦门人说的大雁在天空飞翔,其实是鸬鹚。因为,大雁并没有从厦门经过。至于市民看到的筼筜湖边的冬候鸟越来越多的现状,则是厦门海滨有不少候鸟栖息地因开发而遭到破坏,冬候鸟栖息的地方少了,筼筜湖的冬候鸟就显得“多”了起来

作者: 燕鸥 2007-04-05 03:21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404/200704/t20070404_174163.htm

鸟中“巨无霸”卷羽鹈鹕飞临闽江口

这种珍贵大鸟目前在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不超过100只, 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的国际濒危物种
作者:侯希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4


--------------------------------------------------------------------------------

“巨无霸”卷羽鹈鹕站出来,总有鹤立鸡群的感觉。(资料图片)


本报讯 (侯希辰)“实在太幸福了,竟然能在福州看到它们。”冒着闽江口吹来的大风,来自香港的水鸟调查专家余日东异常激动地给全国各地观鸟组织派出的代表们调试单筒望远镜,他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它们的“靓影”。
3月30日,由香港观鸟会和福建省观鸟会共同举办的全国重点鸟区交流会在闽江河口湿地举行,就在这天,一群即将在亚洲东部消失的大鸟竟然神秘现身。
“来的都是国内观鸟高手,大家都希望在闽江口能看到好鸟,但绝对没奢望能见到它们。”4月2日,香港观鸟会的有关人员向记者回忆起那一幕,语气里仍带着几分激动:在河口湿地的滩涂上,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悠闲散步、觅食,但在鸟群中却有3只鸟的身影是那么突出。
它们站立着,身高超过1米,外貌粗胖肥大,甚至显得很笨拙,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从头部延伸出来的一张铅灰色扁平大嘴,长度超过40厘米,而在嘴颌上则挂着一张像渔网一样的红色大型皮囊,“在看到它们的第一眼,几乎所有人都低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卷羽鹈鹕!”香港观鸟会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目测,这3只卷羽鹈鹕的体重都在10公斤左右,算是卷羽鹈鹕中的“壮汉”,与附近的海鸥等鸟儿比起来更是“巨无霸”。
也许是肚子饿了,3只卷羽鹈鹕拍打着硕大的翅膀飞到水面,将头部插入水中,用宽大的脚蹼推动水流。有关专家介绍说,它们一口可以吞进10多升的水和大量的鱼,将水过滤后,鱼就贮存在喉囊里。
“目前在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卷羽鹈鹕的数量不超过100只。”来自香港的水鸟调查专家苏毅雄、余日东等人表示,卷羽鹈鹕的数量还在减少中,是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的国际濒危物种。
“2004年3月份我们在这里记录到26只卷羽鹈鹕,2006年是17只,而今年还是首次记录到。”省观鸟会会长杨金告诉记者,闽江河口湿地记录数量的变化,正说明卷羽鹈鹕的命运在亚洲东部生存的危险,“主要是人为活动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这种情况在全国沿海滨海湿地继续上演着。”
4月2日,带着对卷羽鹈鹕美好的记忆,上海、北京、香港等地鸟友离开福州。一名鸟友告诉记者:“你们闽江河口湿地真是全球罕见的‘福地’,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鸿雁等等,有这么多濒危鸟类选择到这里避难,真要好好珍惜,别让它们今后无处可去。”



 

作者: 燕鸥 2007-04-05 03:2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404/200704/t20070404_174861.htm

集大白鹭林太挤了

厦门陆地最大白鹭繁殖地要建小桥,施工方说尽量不砍树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4


--------------------------------------------------------------------------------

白鹭现在生活得非常拥挤。
白鹭家园遭到人为破坏。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汪权)“这片林子一点一点地被蚕食,生活在林子里的白鹭空间越来越拥挤了。”
昨天,爱鸟人士小陈向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反映:集大白鹭林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眼下正是白鹭的繁殖期,这样的破坏无疑是毁灭性的。
这片白鹭林位于集美大学校部主楼西头与工商管理学院西头引水渠旁。每年春暖花开时,林子里面栖息着三四千只的白鹭,是厦门陆地上最大的白鹭繁殖地。记者昨天上午来到白鹭林时,放眼看去,在茂密的银合欢树丛林中星星点点地停着白鹭。它们时而静立枝头、时而展翅高飞。
但是受到林子四周施工的影响,以及人为对林子的破坏,小陈说,今年林子里的白鹭最多也就1000多只。小陈认为,白鹭的数量骤减,就是因为白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以前的白鹭林沿着一公里多长的水渠分布,如今这片白鹭林大约只有百米长。
一些爱鸟人士也在厦门观鸟网上发布帖子,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集美椰子”发贴说,“白鹭林由于学校施工建设,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白鹭生活的范围现在主要集中在两片树林里。”而且树林也遭到了破坏,现在白鹭正在繁殖期,稍微的动静就会影响到它们,更何况人为的破坏呢?
帖子上还有不少破坏现场的图片,场景让人心疼。网友说:“破坏后的树林,似乎也在为白鹭哭泣!”还有人提问:白鹭是不是生活得太拥挤了? 被惊扰后的白鹭什么时候能再回这边来呢?
有网友指出:听工人说要在白鹭林和水渠上面建桥,那以后那片白鹭的树林还能安生吗?这种说法得到了现场一名工人的证实,他告诉记者,被清理干净的这片白鹭林,确实是准备建桥的。
长期关注这片白鹭生存的集美大学学生小叶说,白鹭现在处于孵化期,卵产完就孵化,孵化完还要育雏,要等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六七月才会全部飞走。而白鹭林不但生态遭到破坏,周围的施工打桩不断,产卵孵化的白鹭要是听到怪异的声音,它估计会吓着,会把巢踩翻了,卵就会打了,它们就飞走了。
记者来到集美大学基建处工程建设咨询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不清楚白鹭林被砍一事,让记者去找负责项目施工的单位问询。
据厦门路桥建设投资集大三期项目部项目的宋经理说,被砍的这片树林约30多米,是春节前由学校绿化科砍伐的,已申办过正规砍伐手续。砍树的目的是为了修建一座横跨水渠的景观桥。宋经理说,他们在施工时已尽量考虑不影响白鹭,因此在工程范围内尽可能不砍树。
报料人陈先生 奖金50元



 

作者: 燕鸥 2007-04-05 03:25

http://www.xmnn.cn/xwzx/xmyw/200704/t20070404_174451.htm

集大工程破坏白鹭林?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04-04 11:08 [来源:东南快报]

昨上午,集美大学学生小毛打进本报闽南热线0592-5897888称,因学校施工建设,集美大学校部主楼西头与工商管理学院西头引水工程水渠旁的一片白鹭林遭破坏,正处繁殖期的白鹭受到影响。

据了解,集美大学白鹭林是目前厦门市最大的白鹭繁殖地,栖息着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内的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黄嘴白鹭、岩鹭、池鹭、夜鹭7类鹭鸟。





目击
白鹭林遭破坏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集美大学白鹭林,一条用沙袋铺成的土路延伸到林子对面的工地。土路前方约50米处,一侧面朝湖,停了不少白鹭,而另一侧却是另一番景象,好几棵树(包括一些粗大的树枝)已被砍,只剩树桩遗留于地面,湖对面工地还处于施工状态。

“我们平常看白鹭,都要走到湖对面,怕惊动白鹭,甚至不敢大声说话”,毛同学介绍,他是集美大学环保协会会员,因喜欢大自然,一到周末,他就会跑到白鹭林看鸟,可如今,一些工人竟在这砍起了树。

“更气愤的是,一些妇女看到树被砍,竟趁着空隙爬上去捡鸟蛋”,毛说,上周天,他在湖对面突然看到一大群白鹭惊飞,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妇女爬到树上捡鸟蛋,两个妇女在下面接。

毛赶紧跑过去,截住这些妇女,并叫她们交出藏在口袋里的10个鸟蛋。

毛称,10个鸟蛋有一个已被弄碎,露出白鹭的羽毛等(还没完全成型),另两个蛋因白鹭即将出生被啄破,他赶紧将9个蛋送往集美林业局。

昨日,记者从集美林业局获悉,9个鸟蛋中,除两个快破壳的经人工保温孵化出来外,另外7个几乎不能成活。

回应
只是清理杂木

对此,集美大学基建处综合计划科一工作人员表示,白鹭林旁的湖是集美整个区自来水厂的备用资源,最近因白鹭粪便太多,影响水源,他们便叫工人清理了一些杂木,并承认砍了影响施工的几棵树。

该工作人员还出示了一张“集美大学新校区三期工程景观设计效果图”,称他们要在堆沙袋的地方建个箱涵(即小桥),整个规划都是本着保护白鹭林的原则,白鹭主要栖息地在工商学院后面,他们在校内所建的一条路已绕过主要栖息地。

该效果图上,记者看到确实所建道路已大都绕过主要栖息地。但毛同学说,栖息地本该相对隐蔽,桥一建起来,经过白鹭林的人多了,肯定会影响白鹭的生活,特别是现在处于白鹭繁殖期,白鹭对外界干扰极为敏感,到时白鹭连喝水都往海滩跑,来此栖息的会变得越来越少。

记者在厦门白鹭保护网上看到,白鹭营巢准备占据巢位时,对繁殖地的干扰最敏感,如果干扰过大,准备营巢的群体极有可能会放弃该营巢地另寻地方营巢,即使该营巢地是其多年的繁殖地。



 

作者: 蓝色 2007-04-05 07:38

前几天 非常忙 小毛打我电话
后来把电话给了东快的同行 

作者: 燕鸥 2007-04-06 21:10

http://www.xmnn.cn/sybk/syxw/sjmpl/200704/t20070405_176469.htm

白鹭才是厦门更美的景观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04-05 06:08 [来源:厦门晚报]


  最近,集大白鹭林正遭受破坏,有施工单位要在这里修建一座横跨水渠的景观桥。现在正是白鹭的繁殖期,这样的破坏将会给白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厦门这片最大的白鹭栖息地一直遭到人为的破坏。以前的白鹭林沿着1公里多长的水渠分布,如今只剩百米长。林子里曾栖息着三四千只白鹭,现在剩下不到1000只。白鹭是鹭岛的吉祥物,它飞翔的身影一直是鹭岛上空最美的景色之一。有人却认为人工修建的桥更重要,不惜以牺牲白鹭林为代价。建桥者的初衷也许是为了营造新景观,但是,白鹭才是更美丽的景观。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夏第一祖龙”工程,同样也是要破坏自然建立人工景观。虽然这项遭到百姓唾弃的工程被叫停了,但对当地生态环境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厦门还不至于如此。人类和其他物种争夺地盘,确切地说是夺取其他物种地盘,早已持续数个世纪。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地球上的物种就消失得越快。


白鹭林景观桥项目负责人一句“已经申办过正式砍伐手续”,让人明了人类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对一切问题的考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树可以砍,白鹭可以驱赶。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不断堆砌,还有文明的生长、生态的恢复。


钢筋水泥可见可统计,文明难以计算。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紧紧抓住的是可立竿见影的东西。白鹭悄悄死亡,许多人看不见。集美大学的白鹭受伤,白鹭洲的白鹭还能飞翔。谁在乎呢?我不会天真到以为,一座桥会为白鹭让路。我只希望,以后经过这座桥时,人们还能记起一片树林,还有满树的白鹭。


  林涛

作者: 蓝色 2007-04-06 21:34

台湾邱卢素兰阿嬷的摄影梦

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一个六十好几的阿嬷和辛苦的生态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什么样的坚持,让一个身高不满150公分的阿嬷,甘愿扛着15公斤的摄影装备,静静地待在山区一整天?
素兰阿嬷的摄影生涯或许起步得很晚,但她坚持的毅力绝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专业的摄影人!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06/?pageStart=21&pageEnd=30&currentpage=21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06/200704/t20070405_176693.htm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06/200704/t20070405_176692.htm

作者: 燕鸥 2007-04-06 21:40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06/200704/t20070405_176693.htm
丰富的行囊与简单的快乐

一位60岁阿嬷的摄影梦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6


--------------------------------------------------------------------------------

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一个六十好几的阿嬷和辛苦的生态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什么样的坚持,让一个身高不满150公分的阿嬷,甘愿扛着15公斤的摄影装备,静静地待在山区一整天?
素兰阿嬷的摄影生涯或许起步得很晚,但她坚持的毅力绝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专业的摄影人!
60岁开始追寻梦想
素兰阿嬷在接触摄影前原是个专职的家庭主妇,一辈子谨守分际地相夫教子,老了还帮忙带孙子,一直到孙子长大了,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其实素兰阿嬷内心一直有个梦,她希望有一天能用相机记录大自然的一切。
4年多前,台湾新店的松年大学新开设了数码摄影班课程,年过花甲的邱卢素兰女士不但报了名,还偏偏挑了最难啃的“飞羽摄影”作为挑战的目标:在野外找鸟已经不易,看到,还要拍到;拍到,还要构图;构图,还要光线。等到万事俱备,鸟早就飞啦!而且现场拍完,回家删图选图、翻图鉴别、比对更是一大折磨!飞羽摄影的辛苦,可见一斑。但邱卢素兰女士却靠着儿子邱铭源“捐赠”的 NIKON995 退役相机,接上单筒赏鸟望眼镜,抖着双手与老花的双眼和鼎力支持的老伴一起,踏上了圆梦的旅程,更是靠着决心与毅力,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敬业的模范生。

超乎常人的坚持和耐心
为了拍一只白鹭,邱卢素兰可以在碧潭一站就是一整天,而连续几个星期定点拍摄一个主题更是家常便饭。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持续的努力与坚持,让邱卢素兰纪录到台湾新的过境鸟种:一种繁殖于俄罗斯及西伯利亚、朝鲜及日本,越冬于大陆华北及东北,极少至江苏以南的迷鸟“棕眉山岩鹪”,模糊的鸟影、菜鸟的运气,一时蔚为鸟界大事。感于邱卢素兰的执着与努力,台视新闻及《大地地理》杂志还邀约报道她拍鸟的背后点滴,鼓励银发族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段丰富的旅程与简单的快乐一路走来,老邱夫妇4年多足迹已遍布台湾主要的鸟点,并纪录了200多种美丽的飞羽影像。她的作品不但多次参展,还陆续印上台湾飞羽桌历及生态笔记书,并多次参与义卖,捐助相关慈善与环保教育团体。邱卢素兰以65岁老阿嬷所展现的生命热诚与执着,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梦想的实践者。
(厦门观鸟会供稿许巧娜 整理报道)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06/200704/t20070405_176692.htm

妇唱夫随寻鸟踪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6

体贴的邱阿公不放心让素兰阿嬷一个人到处跑,于是提前3年退休,自告奋勇当起阿嬷的司机与挑夫,陪着阿嬷上山下海遍寻鸟踪。怎想到邱阿公陪着陪着,竟也陪出了兴趣,还自掏腰包的买了只CANON 400DO小炮,专攻飞行的鸟种。
阿嬷经常与先生穿着迷彩情侣装出游兼拍照,一来外出有个照应,二来也可互相交流拍照经验。

【阿嬷拍鸟秘籍大公开】

野鸟图鉴
阿嬷习惯带着野鸟图鉴一起去拍鸟,除了可随时查阅鸟种相关资料外,也会在拍摄鸟种旁边打勾注起来区别此鸟种已记录过与否,爱鸟的你,也可以尝试看看。

器材清单
目前阿嬷主要器材清单为Canon EOS 1DMKⅡN、EOS20D、EF600mm 14/L IS USM、EF 500mm 14/L IS USM及EF 400mm 14/L DO IS USM,但阿嬷常用器材为1D M KⅡ N+E F 600mm 14/L IS USM组合。

作者: 燕鸥 2007-04-09 19:52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409/200704/t20070409_178944.htm

“神话之鸟”全球不到100只

被列为全球性极危鸟种,目前只在马祖列岛和福建闽江口能连续三年观测到 在海峡两岸观鸟生态展暨生态旅游论坛上,两岸专家学者讨论开展民间合作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9


--------------------------------------------------------------------------------



▲一只被救助的黑冠鹃隼幼鸟的头像被放大数倍,引起了一女孩的关注。昨日,2007海峡两岸观鸟暨生态旅游图片展在台交会展出,观众络绎不绝。(林世泽 摄)



▲ 2006年9月,福建省观鸟会的会员在福建省闽江口湿地拍摄到的黑嘴端凤头燕鸥。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何书彬)在本届台交会上亮相的不仅有名优产品,还有美丽的鸟儿。作为本届台交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07海峡两岸观鸟生态展暨生态旅游论坛昨天上午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126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同步“登台”,为人们带来一场美妙的生态摄影盛宴。
在论坛上,有关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图文解说很快抓住了人们的目光,黑嘴端凤头燕鸥为全球性极危鸟种,是海峡两岸的“和平使者”,又被很多专家学者称为“神话之鸟”,全球数量不超过100只。根据近3年来厦门观鸟会和台湾观鸟爱好者的观察,马祖列岛是其最稳定的繁殖地,福建闽江口是其最稳定的觅食地和休息地,目前这两个地方是全球已知连续3年有黑嘴端凤头燕鸥观察记录的仅有的两个地点。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神话之鸟”的保护工作高度依赖于海峡两岸的合作。此外,台湾、福建是黑脸琵鹭这一珍稀物种的两个最重要的越冬地,与会的两地专家学者就黑脸琵鹭的最近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
据了解,在厦门已确认的鸟种记录超过了310种,其中产于厦门的鸟类模式种达13种,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台湾,目前数据显示有鸟种记录多达568种,是我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15种是台湾特有鸟种,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观鸟爱好者涌入台湾观鸟,生态旅游的发展又推动了当地生态保护工作。就生态与观鸟旅游来说,台湾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例如,以观赏湿地鸟类和迁徙过境鸟类为主的关渡博览会每年都吸引数万人次的游客。
与会专家学者提出,推动野生鸟类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海洋鸟类保护方面,海峡两岸可以在调查、研究、保护等多个方面展开民间合作。通过论坛这一形式,可以使得这个合作更加常态化而且行之有效。此外,通过探讨生态与观鸟旅游,促进更多的鸟类栖息地得到保护,从而可以更好地谋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

作者: 燕鸥 2007-04-09 19:5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409/200704/t20070409_178943.htm

台湾“生态工程师”邱铭源解释“生态工法”
多花心思,让工程与生态“对话”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09


--------------------------------------------------------------------------------

本报讯 (记者 何书彬)“没有生态议题,只有心态问题。”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台湾的“生态工程师”邱铭源以生动活泼的讲述“刷新”了不少人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很专业、难理解”的看法。
截至目前,邱铭源已经从事了7年环保工作,并撰写了《道路建设与生态工法》一书,讲述“生态道路是如何炼成的”。之前的十年,他是一名工程设计人员。挖土机年年响,此间邱铭源切身体会了道路建设与台湾地景的变迁。
在演讲中,邱铭源给大家展示了一幅幅图片,解说道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道路的建设和居民数量的增多以及各种产业的发展,原本美丽的田园风光逐渐消失。猫头鹰飞走了,接着乌鸦也不见了,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始往山上“搬家”。
“其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多花一些心思,让工程与生态‘对话’。”邱铭源说,这需要展开跨领域的合作。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台湾阳明山公园修一条路,在此之前,公园的一名管理人员已经坚持不懈地做了11年的调查,详细地弄清楚了生活在这里的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习性如何等材料。在道路修建时,就按照动物们的习惯在不同地点修了5个动物通道,还按照动物们的不同习惯为通道“量身”设计了不同的外观等内容。一年下来,共监测到13种动物通过这5个通道,总数量达到3000多只次。
邱铭源说,要让工程与生态更好地“对话”,最好具有尽量详尽的有关资料。比如哪里属于环境核心区,哪里又属于“边缘地带”,这些都可以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此外,还可以采取卫星影像等形式获取相关材料,用直升机空拍或者直接到现场查看的话效果更好。这样,哪里有水塘,哪里有树林,动物们都在哪里“安家”等都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邱铭源举例说,在修一条路时,他希望绕开前方的一片树林,但是土木工程师不同意。他就带大家去看,一到现场,大家都被美丽的自然环境打动了,于是道路平移了30米,绕开了这片树林。
不仅如此,邱铭源说,每条路都是有“性格”的,比如高速公路就是全封闭的,人们一般不会中途下车。但是对于山区道路来说就不一样了,人们可以随地下车,随地走动,工程车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开始工作。这样,“道路开发杀死黄鼠狼”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这也是采用“生态工法”来修建道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作者: 燕鸥 2007-04-10 17:22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410/200704/t20070410_179980.htm

厦门律师龙岩救回猴面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10


本报讯 (记者 曾嫣艳 实习生 林弘)夜色渐深,一团黑影盘旋一圈后,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这团黑影是林业工作人员昨日傍晚从市民手中接来的猴面鹰。
8日,厦门九信律师事务所邹律师途经龙岩连城时,发现路边的摊贩在叫卖动物。邹律师凑前一看,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啊。他二话没说,掏出200元将猴面鹰买下带回厦门,并及时与林业部门联系。
林业工作人员对猴面鹰进行检查,发现其身体状况良好,随即将它带到山林放生。

作者: 燕鸥 2007-04-10 17:29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10/01.pdf

台胞观鸟

作者: 燕鸥 2007-04-10 17:30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10/200704/t20070410_179873.htm

两岸“鸟人”携“长枪短炮”观鸟

作者:记者 蓝添艺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4-10


--------------------------------------------------------------------------------
商报讯  昨日上午,一群“全副武装”的观鸟者在翔安区东坑湿地架起“长枪短炮”,引来不少路人好奇眼光。
前日2007海峡两岸观鸟生态展暨生态旅游论坛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环保人士在鹭岛聚于一堂,共同讨论保护海峡两岸鸟类和观鸟及生态旅游交流,以推动两岸生态保育和生态旅游的交流和发展,谋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这是海峡两岸之间第一次就观鸟生态旅游的大规模的多样化的交流。昨日,参加论坛的嘉宾特别考察了集美、同安、翔安的海滨湿地,并到白鹭洲导流堤观鸟。
近半天时间,两岸的“鸟人”们记录到了40余种野生鸟类,曾出现过黑脸琵鹭的东坑湿地的生态让来自台湾的专家尤为赞赏。虽然没有观测到黑脸琵鹭,但他们听厦门观鸟会的介绍曾有300多只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曾到此地时,更是赞叹不已。
台湾专家说,这是厦门不可多得的宝地,很适合迁徙冬候鸟栖息觅食,应好好加以保护。推动建立成湿地保护小区,将会吸引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世界珍稀鸟类来栖息,既保留生物多样性,又为教育、科研和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处优良的环境。
行经同安的丙洲海滨时,来自台湾的“黑琵家族野鸟学会”的黄俊贤先生突然发出一声惊呼:“黑脸琵鹭!”,众“鸟人”急忙下车架望远镜观察或长焦镜头拍摄,才发现是一只白琵鹭在海滨施工堆起来的一处沙洲上嬉戏觅食,白琵鹭是与黑脸琵鹭同科类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厦门也是难得一见。
据了解,海峡两岸将在鸟类生态的调查、研究、保护、教育等多个方面展开民间合作,通过观鸟生态展暨生态旅游论坛的形式,促进合作更加常态化和行之有效。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410/?pageStart=0&pageEnd=10&currentpage=0(PDF版)

作者: 2007-04-10 18:44

嘿嘿

作者: 山鹰 2007-04-10 19:40

白琵鹭是不是厦门的新记录啊?

作者: 野鸟 2007-04-10 19:43

引用 (山鹰 @ 2007-04-10 11:40 )
白琵鹭是不是厦门的新记录啊?
*

不是

作者: 蓝色 2007-04-10 22:14

木雕鸟为台交会添彩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早报讯 (记者黄毅辉文/图)作为本届台交会的配套活动之一,2007海峡两岸观鸟暨生态旅游论坛昨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来自海峡两岸的业者首度共聚一堂,交流濒危鸟种的观鸟经验。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王博介绍,厦门目前共有10个鹭类集群营巢地,主要分布有白鹭、池鹭、牛背鹭及夜鹭这四种繁殖鹭类。



2003年厦门境内分布有前场、凤林、东安、新阳等4个鹭类集群营巢地。图为在台交会现场亮相的16件木雕鸟作品之一。这些精美的木雕鸟作品出自台湾新竹市野鸟学会理事黄麟鸣之手。这些作品分别代表16种在台湾可见的鸟类,有白鹭、黑翅长脚鹬等,这些鸟类在厦门也能看到

作者: 蓝色 2007-04-10 23:06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content/2007-04/09/content_1092313.htm
>>>福建日报>1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厦门举行海峡两岸观鸟生态展







  8日,2007海峡两岸观鸟生态展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厦门观鸟会会员正在向参观者介绍两岸观鸟爱好者拍摄的鸟类图片。

张永定 摄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content/2007-04/09/content_1092253.htm
  

作者: 蓝色 2007-04-10 23:42

两岸生态旅游论坛开锣 珍稀鸟类图片亮相(图)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9042/Udongjie/A458712.html
中国台湾网 2007-04-09 09:15







  中国台湾网4月9日厦门消息 在十一届台交会举行期间,由两岸环保专家和观鸟爱好者参与和组织的两岸观鸟暨生态旅游论坛也于8日在厦门开讲。与此同时,由两岸观鸟爱好者所拍摄的珍贵鸟类图片也精彩亮相,包括有黑脸琵鹭、台湾紫啸鸫等台湾珍稀鸟类。

  在生态旅游论坛上,大陆及台湾方面的环保专家分别就大陆生态保护概况、福建部分珍贵鸟类调查情况、台湾生态旅游推动、台湾环境教育现况以及水鸟调查对生态旅游的意义等进行了主题演讲。与此同时,在论坛会议室外的大厅里,两岸的观鸟爱好者则通过一张张精美珍贵的鸟类图片,并配以文字以及现场志愿者的讲解,向人们展示了鸟类群体的生活场景,诠释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生态画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台湾黑脸琵鹭、台湾紫啸鸫、白额燕鸥、栗喉蜂虎、鸬鹚等在内的大陆及台湾珍贵鸟类都有图片展出,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还特意地向记者介绍了一尊鸬鹚雕像。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种鸬鹚白天在厦门,但很奇怪,一到晚上就大部分飞到金门过夜,白天再飞回来,至今也不知道原因。不过,他笑着说,或许是因为厦门晚上太亮了吧。

  记者一直想看“享有盛誉”的台湾黑脸琵鹭,这位工作人员经过几番找寻,终于找到了黑脸琵鹭的图片。据介绍,这是一只已经到了繁殖阶段的黑脸琵鹭,因为它的头部与颈部相连的部位长有繁殖羽。据他介绍,黑脸琵鹭目前在台湾也只有几百只,在厦门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只。在本次论坛上,辽宁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还专门做了《黑脸琵鹭危情报告》的主题讲演。

  两岸观鸟暨生态旅游论坛由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市环保局和厦门市观鸟协会主办,活动时间从8日到11日,以论坛和图片展的形式展现了两岸环保和爱鸟人士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它促进了两岸环保领域的交流,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徐丽麟)



奇怪的鸬鹚,白天在厦门,一到晚上则飞到金门过夜



长有繁殖羽的台湾黑脸琵鹭



台湾紫啸鸫



白额燕鸥



互不理会的栗喉蜂虎

作者: 蓝色 2007-04-10 23:45

http://www.taihainet.com/news/intercoastal/lamt/2007-04-10/112732.shtml
两岸“鸟人”齐聚厦门观鸟

www.taihainet.com 2007-4-10 台海网 黄少毅



  台海网4月10日讯 (记者 黄少毅 文/图)昨日上午,参加2007海峡两岸观鸟生态展暨生态旅游论坛的两岸专家学者、环保人士在翔安区的东坑、 湖等地方观鸟,考察厦门的湿地环境。

  在近半天的时间里,两岸的“鸟人”们记录到了40余种野生鸟类。

  台湾专家表示,厦门的地理环境很适合迁徙的冬候鸟栖息觅食牞应好好加以保护,推动建成湿地保护小区,将会吸引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世界珍稀鸟类来栖息,为厦门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处优良的基地。

作者: 2007-04-12 23:21

http://www.straitsfair.org.cn/channel03/readnews.asp?newsID=3951

作者: 燕鸥 2007-05-11 19:54

全球不超过百只的濒危鸟种现身福建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05-11 08:51 [来源:新华网]






两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在福建闽江口湿地上空飞翔(5月9日摄)。





3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前)在福建闽江口湿地停留(5月9日摄)。

福建省观鸟会成员日前在福建闽江口湿地进行水鸟调查时,发现4只濒危鸟种――黑嘴端凤头燕鸥。这是继2004年以来,福建省观鸟爱好者在闽江口湿地连续4年发现黑嘴端凤头燕鸥。

黑嘴端凤头燕鸥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是鸥科鸟类中最稀少的一种,专家估计全球数量不超过100只,在世界鸟类红皮书中被列为“濒临绝种”等级。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作者: 山鹰 2007-05-11 21:37

好记录啊,照片也漂亮!
底下那张照片上有三只。一次看这么多,还是很罕见的。

作者: 燕鸥 2007-05-25 17:01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525/200705/t20070525_216231.htm
现场直击
猫头鹰雏鸟大树顶掉下

作者:邵凌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5-25


--------------------------------------------------------------------------------

本报讯(记者 邵凌丰)昨天上午,东坪山上戎园山庄许多员工都很揪心——山庄里一棵大树上掉下来几只才出生不超过10天的猫头鹰雏鸟。
早晨的戎园山庄还算安静,可有名员工耳边一直响着轻微的鸣叫声。循声找去,在一棵大树的脚下,他发现了四只麻雀般大小的雏鸟。这几只鸟儿能勉强站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它们是不是受伤了?这位员工赶忙拨打了110报警,林业工作人员也很快赶到了现场。
“这是猫头鹰的雏鸟。”林业工作人员还得出了这四只雏鸟出生还不到十天的结论。它们是从哪儿来的?林业人员指了指这棵树顶——树顶有个鸟巢。据他分析,这四只猫头鹰雏鸟很可能是不小心从巢里掉落下来的,所幸这些雏鸟并没有受伤,还能够正常活动。
林业工作人员最后的处理措施让戎园山庄的工作人员有些不解——他们不让任何人去碰那四只雏鸟,只是让它们待在树底下。林业工作人员对此解释说,让它们留在原处,由其父母来处理,这样的存活率反倒会更高些。
(报料人:林小姐 报料费:30元)

作者: 燕鸥 2007-05-25 17:02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525/200705/t20070525_216230.htm
现场直击
小白鹭学飞撞晕玻璃上

作者:邵凌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5-25


--------------------------------------------------------------------------------


本报讯(记者 邵凌丰)昨日下午3时20分左右,在殿前一家建材公司的财务室窗户边,躺着一只白鹭。这头刚刚学飞的雏鸟不是飞累了到这里躺下歇息,而是一头撞上了透明的玻璃,晕了。
事发当时,财务室的几名工作人员正要进门。“砰”,她们才刚推开门,房间里就传来了一声巨大的声响。有人眼尖,很快就发现窗户边上躺着一只白色的动物,凑近一看,发现是只撞晕了的白鹭。
林业工作人员将这只撞晕了头的白鹭带回去,如有伤则让其休养,如没有伤就会将它带到筼筜湖放生。
(报料人:王小姐 报料费:30元)

作者: 岩鹭 2007-05-25 17:21

联络日报社,本周末去探望一下,指导他们怎么救护。

作者: 燕鸥 2007-06-02 06:17

《白鹭岛“喜生”白鹭宝宝》后续
白鹭岛又添10窝鹭宝宝

此前有读者担心,暴雨会不会伤害鹭宝宝,果然有一只摔下来了
作者:黄晓珍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6-01


--------------------------------------------------------------------------------



本报5月25日5版报道了《白鹭岛喜生白鹭小宝宝》。前天,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接到读者电话:前几天的大风大雨,听说有小白鹭从树上摔下,白鹭岛上的小白鹭怎样了?为了回应读者的关心,昨天,记者再次登上白鹭岛。
读者关心的还真及时,筼筜管理处管理科科长陈清秀说,5月29日早上,工作人员吴红亮就发现有一只小白鹭从树上摔下,所幸无大碍。


新发现的两只小白鹭快能飞了


小吴说:“那天我在扫路面,猛地看到一棵树下,有一个小东西在动,仔细一看,妈呀!是一只小白鹭呢,长着稀稀拉拉的白毛,只会动,不会爬。我赶紧把它抱起来,向处长打电话汇报。处长吩咐先留下来观察,看小白鹭有什么症状。它倒没受伤,就是不肯吃。把鱼碾碎了喂它,它说什么也不肯碰。当天下午,我们就用楼梯把它送回自己的窝。那里还有另外一只跟它差不多大的小白鹭在等着呢,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令人惊喜的是,两只小白鹭都没事。昨天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它已经快可以飞了。




更大的惊喜:发现17个白鹭窝


就在我们庆幸岛上有4只小白鹭时,白鹭岛又给了我们更大的惊喜。在岛上,我们竟然发现了17个白鹭窝,比上回整整多了10个。在这些窝里,我们发现了8只小白鹭和10个白鹭蛋。小白鹭也要赶着出生来过“六一”节呢!
我们爬高观察的第一个白鹭窝,在白鹭岛的东面,有一只刚刚出生没两天的毛茸茸的绿色小白鹭,孤零零地仰着脖子向远处眺望,它身后还有一个未孵化出来的蛋。我们虽然高兴又多了一只小白鹭,却有点伤感。因为听说小白鹭一般是成双成对出生的,但愿那个蛋能很快变成白鹭。






8只白鹭宝宝可爱又骄傲


由于上次来用的三脚竹梯已经拆掉,记者的三个男同伴成了“扶梯勇士”。靠着他们,记者拜访了8只可爱又骄傲的白鹭宝宝。它们有的在窝里安静地睡觉,任你怎么呼唤,都不理你,有的小气得连头都不让我瞧见;有的则羞答答地跳出窝,躲到树枝里,怎么唤都“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折腾我们的是两只老大,快飞了,怎么也不让我们靠近,我们靠近这棵树,它就跳到那棵树的枝条里躲起来,我们到那里,它又跳回到原来的地方。折腾到中午12时,才有一只让我们拍到它走“独木桥”的背面,另一只总算一展风姿,让我们见识它美丽倩影。
出岛时,我们一行4人个个“伤痕累累”,因为为了看小白鹭,每个人的手脚都被枝条刮得一道道的,手脚被蚊子咬出一个个包,头上身上全是枝条和枝叶碎末……


文/图 记者 黄晓珍


小白鹭赶着出生过“六一”

白鹭岛上又发现8只小白鹭和10个白鹭蛋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6-01


--------------------------------------------------------------------------------



作者: 燕鸥 2007-06-19 17:5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619/200706/t20070619_235988.htm

夏日精灵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6-19


--------------------------------------------------------------------------------

有人说,它是厦门最美丽的鸟儿;有人说,它是鹭岛上空夏日的精灵;也有人说,它们是太阳下一道会飞的虹影……这就是在2006年中国观鸟节上被评为厦门市民最喜爱的明星之鸟———栗喉蜂虎。为了拍摄它的美丽,上海、浙江等省市的不少鸟类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近日,又一位网名叫“毛兔”的杭州资深生态摄影家,专程飞赴厦门。他与厦门鸟友们在一座小山丘旁,搭起了摄鸟专用的伪装帐篷,不论烈日还是暴雨,一蹲就是几天。记者作为厦门观鸟会会员,前日也参与了伏击,并和鸟友们一起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精灵,以飨读者。
蓝添艺 薛居峥 摄影报道

链接:
栗喉蜂虎,俗称红喉吃蜂鸟,属佛法僧目蜂虎科,具有热带鸟类羽毛艳丽的特征。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成群从东南亚一带迁徙而来,聚集在菜地、池塘等易于觅食且有松软土墙、沙墙的地方。通过用嘴巴和爪子挖出巢穴后,开始恋爱、生子、育雏,到培育小鸟飞行、捕食的本领。9月份又逐步向南迁徙越冬。栗喉蜂虎能在空中急速做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的高难度动作,喜欢成群的纠结,在空旷的开阔地上空滑翔捕食,而且边飞边叫, 擅长捕捉蜻蜓、蜜蜂、蝴蝶、小甲虫、苍蝇等小动物,被誉为“空中之虎”。

作者: 燕鸥 2007-07-09 02:18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707/t20070708_251016.htm

唯一繁殖地将被铲平 中国最美丽的鸟在厦生存面临威胁(图)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07-08 14:53 [来源:厦门晚报]








栗喉蜂虎土墙上打洞为巢。





挖掘机的轮子正向山丘逼近。








最美的鸟将被铲出厦门?



这种名叫栗喉蜂虎,被誉为飞翔的“虎”,在厦繁殖地只有这一处,美国鸟友赶来拍照;如果山丘被铲平,它们将无家可归



厦门岛机场墩上社旁边有一座小山丘,四周已被铲平,山丘就像一个孤岛。山丘的一侧,星星点点密布着上百个洞穴,就像一个大蜂巢。


这是栗喉蜂虎在厦门岛上惟一的繁殖地,据称,这也是它们在地球上最北的繁殖地之一。它是鸟类爱好者公认的中国最美的鸟之一。


记者昨天在这里看到,几辆挖掘机正在施工,向这面山壁逼近,距离不足50米。之前,它们的巢穴已被铲掉两次。


这两天,厦门观鸟会的小江每天都要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蹲守在洞穴附近。他担心,稍不留神,这片洞穴就会被铲平。而洞中,几十只幼鸟正嗷嗷待哺。


这个繁殖点已有四年了



据厦门观鸟会介绍,栗喉蜂虎是热带鸟类,它们主要生活在东南亚一带,夏天来中国一带避暑。


目前在我国只有云南的局部地区、海南岛、香港和广东、福建的部分沿海地区有它们的踪影。而目前福建省只有漳浦、龙海、厦门以及金门的海岸带有几个点状分布的繁殖地点,其中以金门的繁殖种群数量最多,数量有两三千只。


栗喉蜂虎在厦门属夏候鸟,每年4月底5月初迁徙来厦寻找适合的土墙、沙墙为巢址,集体在土墙上挖出深达一米左右的洞穴作为巢。它们的挖掘工具是它们的嘴和利爪。


7月底左右,幼鸟开始离巢,学习飞行、捕食技能,待到9月,逐步向南迁徙越冬。


小江说,目前厦门只有墩上社有栗喉蜂虎繁殖,在这里已经有4年了,每年都有四五十只在此繁殖栖息。


他说,栗喉蜂虎选择这个山丘作为繁殖点,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山丘土质松软,适合它们挖巢;二是这个山丘附近原本有大片菜地、池塘、草丛,有它们需要的食物。

巢已被铲过两次

记者两年前来过这里,当时栗喉蜂虎的巢穴处在朝东方向的山壁上。昨天再次来到这里时,发现当时的山壁早被铲平,当年巢穴的位置已经被挖成了一个大坑。如今,栗喉蜂虎选择在朝北方向的山壁挖巢。


小江说,栗喉蜂虎在这个山丘上的巢穴已经被铲平过两次。


记者看到,现在的巢穴位置正处在挖掘机的开挖范围。现场一位施工人员说,这里要修一条墩岭路,四车道,32米宽。山丘及周边地区也要铲平,据说要建一个工业区。


不过听说有关部门正就山丘的开挖事情进行协商,如果正式开挖的话,这个山丘一周内就可全部铲平。


记者问他是否知道这里是栗喉蜂虎的繁殖地,他一脸茫然。他说,他从来没有到山上去过,不知道山上有没有鸟,也不知道什么是栗喉蜂虎。“鸟不是会飞吗?山被挖平了,它们可以飞到其他地方去啊?”



若山丘被铲平 它们可能不再来厦了

小江说,洞穴中所有的栗喉蜂虎幼鸟都处在哺育期,站在洞口,能听见里面小鸟的叫声。


他说,要挖的话,能不能等到幼鸟们飞出洞外,学会飞翔和捕食后再挖?


他建议,最好的方式是把这个山丘保护下来,就像虎头山的白鹭繁殖地一样,所有的建设绕开这个山丘,让栗喉蜂虎的家园保留下来。


他说,厦门岛上再也找不到像这个山丘这样好的栗喉蜂虎繁殖地了,如果山丘被铲掉的话,栗喉蜂虎可能就再也不会来厦门了。 文/记者 徐雁宁 摄影/刘东华 江航东

作者: 燕鸥 2007-07-09 02:19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707/t20070708_251017.htm

栗喉蜂虎曾被评为厦门市民最喜爱的鸟之一(图)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07-08 14:59 [来源:厦门晚报]








栗喉蜂虎在去年的厦门市民最喜爱的鸟类评选中,被评为厦门市民最喜爱的五种鸟之一。


这几天,不断有美国、浙江的鸟友赶到这里拍照,看到50多只栗喉蜂虎在这里繁殖栖息,无不惊叹。他们说,厦门城区有这么一片栗喉蜂虎繁殖地,在中国城市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你们厦门要好好珍惜。


栗喉蜂虎具有热带鸟类羽毛艳丽的特征:它的喉部是栗红色的,翅膀和背部是绿色的,尾翼是蓝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艳丽光泽。


它不仅美,而且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等高难度动作。


它之所以称“虎”,是因它和老虎一样,也是食肉动物,蜻蜓、蝴蝶、蜜蜂、甲虫、苍蝇等均是它们的盘中餐。它不捕捉静止不动的昆虫,当看到蜻蜓等停在草丛中,它便扇动翅膀,将这些猎物赶到空中,把玩一番之后,再将其捕获。它的行为和陆地上的虎确实有某种相似之处。对于蜜蜂等昆虫来说,它就是虎,一种能在空中飞翔的虎。
据厦门观鸟会介绍,栗喉蜂虎是热带鸟类,它们主要生活在东南亚一带,夏天来中国一带避暑。


目前在我国只有云南的局部地区、海南岛、香港和广东、福建的部分沿海地区有它们的踪影。而目前福建省只有漳浦、龙海、厦门以及金门的海岸带有几个点状分布的繁殖地点,其中以金门的繁殖种群数量最多,数量有两三千只。


栗喉蜂虎在厦门属夏候鸟,每年4月底5月初迁徙来厦寻找适合的土墙、沙墙为巢址,集体在土墙上挖出深达一米左右的洞穴作为巢。它们的挖掘工具是它们的嘴和利爪。


7月底左右,幼鸟开始离巢,学习飞行、捕食技能,待到9月,逐步向南迁徙越冬。


小江说,目前厦门只有墩上社有栗喉蜂虎繁殖,在这里已经有4年了,每年都有四五十只在此繁殖栖息。


他说,栗喉蜂虎选择这个山丘作为繁殖点,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山丘土质松软,适合它们挖巢;二是这个山丘附近原本有大片菜地、池塘、草丛,有它们需要的食物。

作者: 蓝色 2007-07-23 02:18

“美丽鸟”的胜利是环保者的胜利 开发商也赢了
2007年07月20日17:27 厦门晚报 发表评论
解文娟


  栗喉蜂虎是鸟类爱好者公认的中国最美的鸟之一,深受厦门市民的喜爱。近日,厦门骑马山栗喉蜂虎繁殖地遭遇开发、面临被铲除危机的消息被本地媒体播发后,开发商宣布不再开发骑马山,并对周围已经开发的区域逐步恢复。
  见多了这样的新闻:不仅百姓住宅、文物古迹,就连国家级地震观测台,也阻挡不了开发商赚钱的铲车。厦门的“美丽鸟”能够“打败”开发商,非常罕见,值得喝彩。

  “美丽鸟”的罕见胜利,是环保者的胜利。厦门市民和鸟类爱好者,面对“美丽鸟”的生存危机,纷纷投入到保护“美丽鸟”的队伍中,最终导致开发商让步。它说明,强化公众参与度,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则。

  这也是媒体的胜利。我注意到,厦门晚报连续大篇幅报道“美丽鸟”的故事,以及市民的呼声,使更多的厦门市民关心“美丽鸟”的命运,也使开发商了解了“美丽鸟”。没有媒体的积极作为,这个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顺利解决。

  这更是开发商的胜利。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常把粗暴、不良等字眼送给开发商。栗喉蜂虎繁殖所在地的开发单位——厦门天地开发建设公司,开始对“美丽鸟”的情况一无所知,当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将导致“美丽鸟”无家可归时,便主动找到厦门观鸟会,商量对策,重新调整规划,并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繁殖期的“美丽鸟”不受惊扰。这家开发商也是美丽的,他们的做法,将为自己带来更好的商誉,也必然赢得更丰厚的财源。

作者: 蓝色 2007-07-23 02:22

厦门难舍“美丽鸟”
2007-07-18 09:04:24   来源:新华社


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7-07/18/content_10605364.htm

近日,厦门骑马山栗喉蜂虎繁殖地遭遇开发、面临被铲除危机的消息被当地媒体播发后,厦门市民和鸟类爱好者纷纷表达保留栗喉蜂虎在厦门繁殖地的愿望,最终开发商向外界宣布将不再开发骑马山,并对其周围已经开发的区域进行逐步恢复。栗喉蜂虎是鸟类爱好者公认的中国最美的鸟之一,深受厦门市民的喜爱。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EXIF: 1/320, F10, -1/3EV, ISO200, 50mm, @ 2007:07:13 08:53:21, Canon EOS 30D



7月13日,挖土机正在骑马山栗喉蜂虎繁殖地区域外施工。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EXIF: 1/400, F4, 0/6EV, ISO250, 420mm, @ 2007:07:16 17:40:24, NIKON D2H


厦门骑马山上的栗喉蜂虎

漳州新闻网
http://www.zznews.cn/html/2007/07/20070720102148-1.htm

作者: 上尉 2007-07-27 07:22

厦门晚报有关燕子的消息: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725/200707/t20070725_266121.htm

作者: 燕鸥 2007-08-14 17:51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act=Post&CODE=02&f=2&t=25459

喂错鸟食它不吃白胸翠鸟饿坏了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14


--------------------------------------------------------------------------------

商报讯 记者蔡立荣 实习生董丽金报道 看到一只漂亮的鸟,吴先生准备带回家喂养。没想到它一天比一天吃得少。经林业局工作人员研究,才知道原来是喂错了鸟食。
据介绍,11日17点左右,四川籍的吴先生从同安湾附近的一个工地下班回家。刚走出不远,他就看到路边停着一只鸟,颏、喉及胸部是白色,头、颈及下体余部是褐色,上背、翼及尾是蓝色,鲜亮如在闪光,非常漂亮。
“我从没见过这种鸟,就猜想可能是什么珍稀鸟类。看它呆呆地站在那里,似乎飞不动,就把它带回家来养了。可没想到养了两天,它第二天进食比第一天还少,明显变得更加虚弱了。”看到这种情况,12日晚,吴先生联系了林业局工作人员,请他们过来帮忙处理。
林业局工作人员将鸟带回研究,并对其做了全身检查。原来,此鸟名为白胸翠鸟,是属于翠科鸟类。白胸翠鸟喜欢吃一些爬行类的小动物,如蜥蜴之类的,其他东西基本上不吃。而吴先生喂给它的却不是这类食物。
林业局工作人员提醒说,不少市民都有爱心养护鸟类,但却没有专业的养鸟水平,一旦遇到比较珍贵的鸟,应该及时与林业局联系,才是真正爱鸟护鸟行为。

作者: 燕鸥 2007-08-16 00:3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815/200708/t20070815_287508.htm
四个大男人忍痛满屋追小鸟

这只红尾伯劳很凶猛,啄得人嗷嗷叫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15


--------------------------------------------------------------------------------



红尾伯劳不领情拼命挣扎。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钟黛玲)昨天中午11时许,一只红尾伯劳不请自来,飞进湖滨南路127号屋内,4个大男人追着它满屋子跑,赶不走,又抓不着。
昨天中午11时许,湖滨南路某电脑维修中心内,一名工作人员首先发现了静静站在地上的小鸟。“好奇怪,我们室内开着空调,门一直是关着的,不知道它怎么跑进来的。”凌先生觉得很好奇,想把它赶走。“但它好像很警觉,我一靠近它就跳开了,但就是不飞。”
赶又赶不走,抓又抓不到,却被啄了好几下,凌先生的其他几个同事不服气,大家一起“围捕”它。没想到,4个大男人追着小鸟满屋子跑,却始终“敌”不过它。几分钟下来,小鸟没捉到,每个人却都被啄得嗷嗷叫。女同事则吓得躲得远远的。
“没想到那么小的鸟儿,攻击性那么强。”工作人员被小家伙折腾得够呛:追赶太快,担心把它踩到;动作太慢,不仅抓不到它,还会被啄到。不过怎么也是“瓮中捉鳖”,总算把鸟儿给逮到了,工作人员“不计前嫌”,把它放进纸箱里,好吃好喝地伺候它,直到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把它接走。
林业局工作人员说,这是一只红尾伯劳。“别看它个头小,而且受了点伤,但它可狠了,我戴着这么厚的橡胶手套还被它啄得痛死了。”当林业人员用手把它从箱子抓出来时,红尾伯劳“暴露”出凶狠的一面。
据林业人员说,这种伯劳比较凶猛,如果在笼中饲养,只能单只饲养,不能与其他鸟混养。
同样是鸟,小白鹭就温顺多了。前天傍晚5时许,厦门消防八中队的官兵们在操场上捡到一只飞不动的小白鹭,它很温顺,任凭官兵们怎么把它捧在手上都不反抗。一名姓纪的官兵说,他把小白鹭的翅膀摆开,试图带动它飞起来,它都无动于衷,但也不排斥,任凭摆布。但是,官兵们找不到合白鹭口味的东西,担心它挨不过,只好请林业人员带走。
报料人王先生,奖金100元

作者: 燕鸥 2007-08-16 00:3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815/200708/t20070815_287448.htm

10元,买麻雀还是灭麻雀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15


--------------------------------------------------------------------------------

事件
为保护城市绿地、维护生态平衡,贵州省凤冈县城管局公开向社会有偿引进200只野生麻雀,每只麻雀10元。据悉,由于农药和毒鼠强的大量使用,至上世纪90年代,凤冈县麻雀几乎绝迹,县城绿化屡遭虫害。(金黔在线)
评论
10元一只,算是创了麻雀身价的新纪录。凤冈县的意图不可谓不好,但稍作分析便让人疑虑重重:这个地方引进了麻雀,意味着另一个地方的麻雀减少,这且不论;重赏之下,勇夫们必极力捕捉麻雀,为捕200只活麻雀,将会置多少麻雀于死地?这也暂且不论;凤冈县与外县并无“空中围墙”,外地麻雀不愿主动飞来凤冈县,说明该县生态环境至今仍不宜麻雀生存。引进200只麻雀,它们又如何在凤冈县生息繁衍?毕竟,这10元不是麻雀的卖身契,它们可不认这个账。
不惜牺牲麻雀的“自由迁徙权”乃至“生命权”,构筑人类的某种政绩,这大概与人们提倡的“动物福利”理念不相符吧。不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任何急功近利之举都将徒劳无益,外地麻雀补不了凤冈县生态之“疮”。 ──易家言

作者: 燕鸥 2007-08-16 00:4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814/200708/t20070814_286485.htm

大桥旁救起淋湿的翠鸟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14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傅强)“羽毛花花绿绿的,颜色太漂亮了,这是什么鸟啊?”同安吴先生捡到一只美丽的小鸟,希望有关部门能收养它。昨天,他与林业局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说,这是一只翠鸟。
吴先生是同安湾大桥工地的工人,12日晚上7点多,在大桥附近的路旁发现一只不能飞的小鸟,全身被雨淋得湿湿的。他把鸟先带回自己的住处。昨天上午,他把鸟交给林业局工作人员。
小鸟体长20多厘米,嘴巴尖尖、长长的,呈红色。羽毛颜色艳丽,闪闪发亮,头部呈棕黄色,背部呈翠蓝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
专家告诉记者,这是一只翠鸟,俗名捕鱼郎,以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是一种独特的水陆两栖动物。翠鸟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捕食时,会突然从空中俯冲下来,速度很快。

作者: 燕鸥 2007-08-16 00:44

最近雨大,报纸上关于救助鸟类的新闻几乎天天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鸟儿是好事。美中不足是这专家了。

作者: 燕鸥 2007-08-16 00:4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811/200708/t20070811_284180.htm

嘴巴疑被人剪掉5厘米

无法进食,白鹭饿得从天上摔下,林业人员已把它带回治疗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11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傅强)白鹭长长的嘴巴短了5厘米,吃不了东西,饿得站都站不稳。林业局工作人员说,可能是有人用剪刀剪断了它的嘴。
昨天下午3点左右,金榜路一家羽毛球馆附近,郭先生的女儿看见一只白色的鸟从天上掉下来。那只鸟躺在地上好像飞不动了,小女孩胆子很大,走上去就要摸它,没想到那只鸟紧张地张开嘴要啄她。
郭先生跑到草地上一看,那是一只白鹭,躺在地上扑腾,站都站不稳的样子。仔细一看,白鹭的长嘴巴变成了短嘴,尖端部分少了一截,断口很平整,好像被剪刀剪过一样。郭先生马上报了警,路过的人看到白鹭可怜的样子,愤怒地说:“如果真的是有人故意伤害白鹭,就太缺德了!”
赶到现场的林业局工作人员说,这只成年白鹭的嘴短了5厘米左右,看样子是人为剪断的。白鹭飞不起来,估计是因为嘴受伤后无法进食饿的。
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将把白鹭带回去,帮助它渡过难关,待它可以自己吃东西后再放生。
报料人陈女士,奖金30元

作者: 山鹰 2007-08-16 01:39

引用 (燕鸥 @ 2007-08-15 16:44 )
最近雨大,报纸上关于救助鸟类的新闻几乎天天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鸟儿是好事。美中不足是这专家了。
*

是啊,这是哪门子专家么,呵呵。这么简单的鸟都弄错了。 biggrin.gif

作者: 燕鸥 2007-08-17 17:11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816/200708/t20070816_288485.htm
市民冒雨守护受伤白鹭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16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下午5点20分左右,刘先生一行经过厦门妇幼保健医院门口时,被头顶上盘旋的一只白鹭吸引了。
“正想着这里怎么会有白鹭呢,就看到它躺在地上,好一会儿都没动。”和刘先生同行的几个朋友也都被白鹭的突然举动吓了一跳,纷纷前往观看。只见白鹭嘴基部裂开,断成上下两截,伴有少量出血。它好像是刚受的伤,显得惊恐不安,人一靠近,它的嘴巴就乱动,要攻击的样子,刘先生和几个朋友差点被它啄到。
刘先生和朋友们打电话给林业部门后,一起守护在白鹭旁边。很多路人看到几个大男人围着一只小白鹭,都投来奇怪的眼光。林业局工作人员赶到后把小白鹭送往海沧动物园进行鹭嘴补合手术。刘先生猜测:“估计它是从高空飞速俯冲到地面,又尖又硬的嘴巴磕到地上给磕裂了。”
林业局工作人员说:“在保护小鸟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曾有市民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鸟儿因为受伤惊恐,嘴巴到处乱啄,险些伤到眼睛。

作者: 燕鸥 2007-08-20 22:56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act=Post&CODE=02&f=2&t=25459

小麻雀爱撒娇会提醒主人睡觉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8-20


--------------------------------------------------------------------------------

小麻雀最喜欢听电话,有时女主人还会故意逗它说“是爸爸打来的哦”。
本报讯 据台媒报道,台湾彰化县埔盐乡民翁锦坤夫妇5年前捡到的一只小麻雀,目前已成了翁家的一员,甚至把他们当成爸爸妈妈。它每餐和翁家人一起用餐,还会“叫”爸爸睡觉,最喜欢听电话声,是家中“最小、最爱撒娇的小孩”。
“小鸟,你在哪里啊?快来爸爸这里。”当翁锦坤这样说时,只听见躲在天花板灯具里的小麻雀,“啾啾”叫了两声,似在响应,然后飞到他肩上停住。有时头还轻啄翁锦坤的脸颊,好像在撒娇。即使外头是台风天,小麻雀却能安稳的躲在翁家避风雨。
翁锦坤说,5年前这只小麻雀从屋檐掉下来时,还是眼睛未张开、毛也未长出的幼鸟。夫妻俩细心照顾,每半小时就要回家喂食,把它当小BABY看待。
小麻雀可能一张开眼就看到翁锦坤、陈丽华夫妇,因此把他们当成爸爸妈妈了。养了一个多月,见小麻雀已能自己飞,带到屋外想把它放生,没想到它又跟着飞进屋子不愿离去。虽然屋外有麻雀同伴呼叫,小麻雀有时会在窗户边听,但就是不出去。
翁锦坤说,没想到小麻雀会一住这么久,也没特别帮它取名字,就叫它“小鸟”。翁家餐桌上小麻雀总不会缺席,有时“妈妈”煮饭慢了点,小麻雀会飞到妈妈肩上,陪着妈妈煮饭。陈丽华说,“它是在监督我,今天要煮什么好料的给它吃。”
陈丽华说,经常菜一上桌,小鸟就会踮着脚尖看盘子里的菜,如果有它喜欢的菜,就会衔起菜根子拉出来吃。家里的水果也是一整盘和小鸟共享,有时小鸟不吃白饭,还要给它加肉汤。
最好笑的是,它已认得每晚11点新闻台的配乐。通常翁锦坤看完电视就会去睡觉,但有时还赖在电视前,小鸟就会“不耐烦”的在它天花板上的“床”翻来覆去,故意弄出很多声响。如果“爸爸”还听不懂这是最后通牒,小鸟就会飞到爸爸身上,提醒他应该睡了。有时反复飞上飞下,就是要“押”爸爸去睡,最后翁锦坤得乖乖投降。

作者: 燕鸥 2007-09-03 06:4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902/200709/t20070902_303659.htm

黄鱼号鸟放生途中逃跑 厦门观鸟会紧急寻鸟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9-02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昨晚8点,厦门观鸟会准备将饲养了3个多月的一只黄鱼鸮带往南靖放生。没想到,刚刚途经湖里免税商场时,装鸟的纸箱破了,趁人不备,黄鱼鸮逃之夭夭。
厦门观鸟会很担心,黄鱼鸮主要以淡水鱼为生,在厦门岛内没有合适的生态环境,很难独立生存。必须尽快找到这只黄鱼鸮,并将它放生到合适的环境中。
这只黄鱼鸮是从人的口中解救出来的。今年5月13日,有人告诉厦门观鸟会会员小虎,漳州一家大排档有一只“猫头鹰”,如果不及时解救的话,很快就会作为补品被送上餐桌了。
小虎赶了过去,发现“猫头鹰”实际上是福建省非常罕见的黄鱼鸮。当时这只鸟体重1公斤左右,是只幼鸟,还不能飞行。小虎花了600元钱,将小黄鱼鸮从大排档买了回来。小虎把它送到厦门环保科研所里饲养,这家单位有几个鸟会会员和环保热心人士。
在随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小黄鱼鸮得到了精心照顾。他们还在单位后院为它搭建了一个鸟巢。当时的黄鱼鸮还很小,每天要把泥鳅切成两段人工喂食,单位员工小林和小苏承担了全部的抚养任务,他们俩一个负责买鱼一个负责喂食。
然而,7月9日,小林最后一次给小鸮买了鱼,当天就住进医院再没有出来。
黄鱼鸮健康成长,现在已经能够飞行和自行取食,体型也长到61厘米长,体重达到3公斤重,是刚来时的3倍大。
厦门观鸟会岩鹭说,把黄鱼鸮放归自然,这也算完成小林的遗愿。可是,小鸮竟然头也不回地走了,盼望早日能有它的消息。
厦门观鸟会说,黄鱼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叫声为深沉的whoo-hoo,或者像猫那样喵喵叫。黄鱼鸮的样子跟其他猫头鹰没什么两样,只是它们的面盘较小,它的头部、胸腹面和耳羽都呈黄褐色,尾羽呈暗褐色,上有黄褐色的横斑纹。
最有特色的是,黄鱼鸮的脸呈橙黄色,眼前上方到嘴的基部有一条白色眉斑,看上去像一只黄脸白鼻的小花猫。
黄鱼鸮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接近水域的森林里。在捕食时,黄鱼鸮先停栖在水边的树上,静静地侧耳细听猎物的动静。它主要以捕食鱼类为生,偶尔也捕捉一些野鸡、蛇、蜥蜴、蛙及昆虫。
厦门观鸟会恳请见到这只鸟的市民,立即联络厦门鸟会岩鹭,电话:13306006644。



 

作者: 燕鸥 2007-09-04 00:2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903/200709/t20070903_304421.htm

飞走的“白眉鹰王”回来了

古龙公寓保安发现,林业部门看到晚报立刻联系了观鸟会
作者:付强 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9-03


--------------------------------------------------------------------------------

本报讯(记者 付强 徐雁宁)昨天下午,本报刊发的寻鸟启事刚发出去不久,厦门观鸟会的岩鹭就打来电话,兴奋地说, 飞走的“白眉鹰王”黄鱼鸮找到了。
昨天中午12点多,湖里华昌路古龙公寓保安小李例行巡逻,至12号楼楼顶,突然发现一只很像猫头鹰的大鸟。他立即叫来两位保安,3人一起将大鸟抓住。
小李说:“当时这只大鸟站在楼顶,很疲惫的样子,没受伤,见到人也飞不动。我们试图靠近,它立即变得很凶。”抓住大鸟费了不少劲,小李的胳膊被它的爪子划出一道两三厘米的口子。“我们3个人围着大鸟,慢慢靠近它。它就开始跑,但是飞不起来。我抓它的时候,它用爪子抓破了我的胳膊。”
“带回保安室后,我们发现鸟不是猫头鹰,感觉挺少见的,估计是国家保护动物,于是就联系了110。森林公安很快就到了,带走了大鸟。下午晚报送到的时候,我们一看,这不是我们抓的鸟吗?地点也没错,免税商场离我们小区很近。”
森林公安看到晚报后,立即与观鸟会取得联系,将鸟送回。
很快,小鸮平安归来的消息在厦门观鸟会的会员间传递。一位会员第一时间在观鸟网上写下她的感受:太好了,太好了。刚才还在想着要等多少天才能知道它的消息呢。另一位鸟友写道:这只黄鱼鸮实在很有福,多亏有这么多爱鸟的人!
岩鹭说,黄鱼鸮是前天晚上8点在湖里免税商场逃逸的,从逃逸到被发现,中间有十几个小时。当时它一定是又累又饿,又找不到吃的,才会在古龙公寓的楼顶上被发现。
号称猫头鹰专家的小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林业局,给黄鱼鸮进行了全面检查,它看起来精神状态良好,也没有受伤,今天还将对它继续观察。
岩鹭说,黄鱼鸮的“养父”之一小林给它起的外号叫“白眉鹰王”,起得太好了。厦门人对野生鸟类的爱护真可以当全国楷模。她说,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祝福,小鸮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 燕鸥 2007-09-04 05:19

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xmxc/2007-09-03/166510.shtml

巨型猫头鹰:这“大家伙”哪来的
这只大猫头鹰是市观鸟协会从饭馆解救出来后走失的
www.taihainet.com 2007-9-3 台海网 香卉辉



  台海网9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香卉辉 见习记者 席恺/文 梁张磊/图 通讯员 刘远)昨日中午12点左右,在湖里华昌路古龙公寓,保安小李发现了一只比普通猫头鹰大一倍的巨型猫头鹰。这只“大家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昨天中午,小李在公寓门口值班,突然接到电话说在楼顶有猫头鹰的叫声,让小李前往查看。爬上楼顶的小李被眼前的猫头鹰吓了一跳,“我看到它的时候,还以为是只老鹰呢,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猫头鹰。但这只猫头鹰的体形比普通的猫头鹰要大一倍,翅膀张开后足有一米长!”小李兴奋地描述着当时的情形,随后他下楼叫另外一位保安来帮忙。

  小李先跑过去逗那只猫头鹰,它不动也不飞,两只大眼直勾勾地盯着他。小李觉得好玩,再一次靠近,没想到手刚伸过去,猫头鹰一爪子挠过来,死抓住他的手不放。他忍痛抓住了这个大家伙的头,同事急忙抓住它的翅膀,它这才放弃反抗,松开了抓着小李手臂的爪子。

  森林公安接警后很快赶到,经确认,这只猫头鹰没有大的伤势。就在他们准备将其放生时,厦门市观鸟协会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他们,原来这是一只走失的猫头鹰。

  它叫小虎,是市观鸟协会3个月前在漳州一家饭馆内花重金解救出来的。当时小虎不能进食,也不会飞,工作人员将其带回,准备把它养到能够独立时放生,并给它一个可以练习飞行的空间。不想9月1日晚,小虎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这可急坏了观鸟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急忙发布寻找启事。

  另据观鸟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小虎属于猫头鹰中比较大的种类,这次幸好被人救起,他们会对小虎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等待时机成熟后再放生。

作者: 岩鹭 2007-09-04 16:16

  它叫小虎,是市观鸟协会3个月前在漳州一家饭馆内花重金解救出来的。当时小虎不能进食,也不会飞,工作人员将其带回,准备把它养到能够独立时放生,并给它一个可以练习飞行的空间。不想9月1日晚,小虎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这可急坏了观鸟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急忙发布寻找启事。

  另据观鸟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小虎属于猫头鹰中比较大的种类,这次幸好被人救起,他们会对小虎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等待时机成熟后再放生。

*

[/quote]

笑死我了,记者也真是能胡诌啊。

作者: 泽雉 2007-09-04 18:43

黄脚渔鸮变成黄鱼鸮了,错得有点远啊。

作者: 山鹰 2007-09-04 20:52

呵呵,昨天看到报纸也笑得受不了。
虽然媒体的记者有些马虎,不过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不管怎样,小鸮福气大大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就是和森林公安之间的合作问题,我们鸟会也确实需要考量一下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之间建立某种良好的渠道。否则也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事情就是这样,随着咱们名声越来越大,麻烦也会越来越多,但大家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及时意识存在的问题可能到还不够,行动更为关键。用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无论是外出观鸟拍鸟还是保护和宣传等等。action是第一位的。
鸟会是一个快乐的组织,不过至少也需要有一帮人能够带头行动,这个组织才能有活力,否则时间长了,凝聚力就会有下降的可能。当然,目前咱们鸟会不存在这个担心,但人无远虑是不行的。
罗嗦了一些题外话,呵呵

作者: 岩鹭 2007-09-04 22:44

引用 (泽雉 @ 2007-09-04 10:43 )
黄脚渔鸮变成黄鱼鸮了,错得有点远啊。
*

台湾是叫黄鱼鸮,我这么称呼习惯了,不怪记者。

作者: 上尉 2007-09-05 01:53

引用 (山鹰 @ 2007-09-04 12:52 )
呵呵,昨天看到报纸也笑得受不了。
虽然媒体的记者有些马虎,不过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不管怎样,小鸮福气大大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就是和森林公安之间的合作问题,我们鸟会也确实需要考量一下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之间建立某种良好的渠道。否则也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事情就是这样,随着咱们名声越来越大,麻烦也会越来越多,但大家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及时意识存在的问题可能到还不够,行动更为关键。用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无论是外出观鸟拍鸟还是保护和宣传等等。action是第一位的。
鸟会是一个快乐的组织,不过至少也需要有一帮人能够带头行动,这个组织才能有活力,否则时间长了,凝聚力就会有下降的可能。当然,目前咱们鸟会不存在这个担心,但人无远虑是不行的。
罗嗦了一些题外话,呵呵
*

博士所言极是!...与官方的合作和沟通也需要些技巧,比如我们登报“寻鸟启事”,如果在“厦门观鸟会”前增加“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厦门市林业局/林业公安局”等,就不会产生“酸麻问题”。因为我们在干实事,而人家是图名誉。这样可谓皆大欢喜不亦乐乎乐——和谐社会嘛......

作者: 苇鹀 2007-09-05 01:57

引用 (上尉 @ 2007-09-04 17:53 )
引用 (山鹰 @ 2007-09-04 12:52 )
呵呵,昨天看到报纸也笑得受不了。
虽然媒体的记者有些马虎,不过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致,有待改进。
不管怎样,小鸮福气大大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就是和森林公安之间的合作问题,我们鸟会也确实需要考量一下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之间建立某种良好的渠道。否则也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事情就是这样,随着咱们名声越来越大,麻烦也会越来越多,但大家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及时意识存在的问题可能到还不够,行动更为关键。用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无论是外出观鸟拍鸟还是保护和宣传等等。action是第一位的。
鸟会是一个快乐的组织,不过至少也需要有一帮人能够带头行动,这个组织才能有活力,否则时间长了,凝聚力就会有下降的可能。当然,目前咱们鸟会不存在这个担心,但人无远虑是不行的。
罗嗦了一些题外话,呵呵
*

博士所言极是!...与官方的合作和沟通也需要些技巧,比如我们登报“寻鸟启事”,如果在“厦门观鸟会”前增加“厦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厦门市林业局/林业公安局”等,则就不会产生“酸麻问题”,因为我们干实事,人家图虚名,可谓:皆大欢喜不亦乐乎乐——和谐社会嘛......
*



这样看起来像是一家子.

作者: 小虎 2007-09-05 23:28

哈哈哈~搞笑

作者: 燕鸥 2007-09-07 00:09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906/200709/t20070906_307137.htm

提白鹭到酒店让宰杀好心人花钱买下放飞

作者:记者蔡立荣 实习生董丽金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9-06


--------------------------------------------------------------------------------

商报讯  一男子提着一只白鹭来到我市一家酒店询问如何杀煮,幸遇热心人王先生及时劝阻,并买下白鹭放飞。
昨日下午5点半,一名外地男子提着一只白鹭来到鳌头大酒店,询问在场人员有谁知道这只鸟该怎么杀,如何煮更鲜美可口?在场人员一听到这个都惊呆了。酒店工作人员王先生赶紧上前制止,“我给了他20元,把白鹭买下了。”
据介绍,王先生给白鹭喂了一些东西后,马上报警。110指挥中心立即将该线索转交给林业局,林业局工作人员将白鹭带回单位并全面检查,据介绍,等其完全康复后将放飞。

作者: 不知道 2007-09-07 19:52

前面的一些链接打不开了。

作者: 燕鸥 2007-09-10 00:26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0909/200709/t20070909_310247.htm

受伤白鹭遭小孩耍外地游客赶紧救下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9-09


--------------------------------------------------------------------------------


 商报讯 记者蔡立荣 实习生董丽金报道 一只小白鹭睁着无辜的眼睛望着眼前几个逗它玩的小朋友,想飞走但翅膀受伤了。幸亏遇见了几个热心的外地游客将它救起。
据介绍,昨日上午8点多,在环岛路的沙滩上,几个小朋友正在逗一只小白鸟玩。小鸟扑腾着翅膀想飞走,可怎么努力都不行。刚好几个外地游客路过这里,一时好奇凑过去看了一下,发现小朋友玩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只白鹭,心里一惊,马上上前制止并救下了白鹭。“小孩子不知道这是白鹭,我们怕他们误伤了它,白鹭是厦门的市鸟,谁看到了都会做出一样的反应的。”一位游客说道。据了解,这只白鹭是小朋友在沙滩边捡到的,发现时就已经受伤了。随后游客们将白鹭交给了附近的一位保安。保安在看到白鹭身上有伤后就马上联系了林业局的工作人员。
据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白鹭带回去后,就对其做了全身检查,发现白鹭身上除了翅膀有伤外,其他地方都没问题。工作人员表示,等白鹭身上的伤痊愈后,就会将其放回大自然。

作者: 燕鸥 2007-09-17 22:5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0917/200709/t20070917_317963.htm

500牛背鹭垃圾场里吃蚊蝇

每天与推土机相伴;观鸟者称,如此大规模的鹭群在闽南地区从未见过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9-17


--------------------------------------------------------------------------------

灵巧的牛背鹭站在垃圾场的土堆上。

冯师傅在东孚垃圾填埋场填埋库区开推土机10年了,最近一两年,他辛苦的工作中有了不少乐趣,一群不说话的朋友每天陪伴着他,风雨无阻。
这些朋友或是围着推土机盘旋低飞,或是静静地站在土堆上看着他干活。说起这些朋友,不善言辞的冯师傅脸上满是笑意。
见到厦门观鸟会的小胡之前,冯师傅一直把这些朋友叫“白鹭”,全垃圾场职工都这么叫,他们也很奇怪为什么喜欢水的“白鹭”居然会爱上垃圾场。昨天上午,记者和小胡站在垃圾填埋场不远处,就看到一朵“白云”在垃圾场上空飘动。在填埋库区旁边的树林上方,还有一大群白色的鸟儿栖息,把一片林木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在小胡的摄影镜头中,鸟儿的面目清晰可见,小胡一下子就认出了它们是牛背鹭,体型小而粗壮,通常成群活动。
尽管对牛背鹭很熟悉,但小胡还是被眼前壮观的牛背鹭群震住了。他用专业的计算方法很快算出,聚集在这里的牛背鹭有500多只。他说,在厦门的乡村水田、湿地偶尔也能看到牛背鹭的身影,但一般几只或者十几只,如此超大规模的牛背鹭群在厦门甚至是闽南地区还从来没有见到过。
对于鹭群的数量,垃圾场职工苏师傅提出异议。他说,天气好的时候牛背鹭比现在多得多,可能有的到附近喝水去了。就在我们争辩数量多少时,牛背鹭们自由自在地四处活动着,有的降落在覆盖了黄土的台面上觅食,有的站在土堆上悠闲地梳理羽毛,有的成群地在填埋场的上空盘旋飞翔,间或调皮地做出俯冲状从半空中急速下坠。
小胡说,白鹭飞行时感觉很沉重很笨拙,牛背鹭的飞行则要轻盈得多,它们不仅能够盘旋滑翔,还能够快速俯冲,这些技巧白鹭是做不到的。
和白鹭不同,牛背鹭与人更亲近。在垃圾场,我们明显感觉它们似乎是这片空间的主人,对来回穿梭的垃圾车视而不见,即使推土机开到面前它们也不躲,照常干自己的事。
苏师傅说,牛背鹭和大家相处熟了,知道人们不会伤害它们,所以也不怕人。



垃圾场为鹭群提供丰盛大餐
牛背鹭以家畜身上的寄生虫及飞虫为食,周边的水源和林木为它们提供了栖息条件


垃圾场职工喜欢牛背鹭,自从它们来了,这里的蚊虫苍蝇明显少了。冯师傅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每天有2000多吨垃圾进场,发臭的垃圾很快孳生大量蚊虫,吸引成群苍蝇。作业时,工作人员被这些蚊虫苍蝇包围,有的苍蝇还钻进了密闭的驾驶室。
在填埋库区呆了一个多小时,如果不是冯师傅提醒,记者也忘了这里是垃圾场,现场果然没见到一只苍蝇。小胡说,牛背鹭喜欢呆在垃圾场,是看中了这里有免费大餐。“和别的鹭鸟喜好鱼虾不一样,牛背鹭喜好在水牛等家畜身边活动,捕食被家畜惊起的飞虫,它们喜欢啄取耕牛和其他牲畜体上的寄生虫,这也是牛背鹭名字的由来。”小胡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太适合牛背鹭了。垃圾场为牛背鹭提供了丰盛的食物,周边的不少池塘水库则为它们提供了丰沛的水源,还有林木茂盛的群山可作为栖息地。鹭群家族


在垃圾场“落户”
每天早上成群飞来,中午休息或玩耍;有时候下大雨也不飞回去


小胡从镜头里辨认出,这个庞大的牛背鹭群里有不少是未成年的幼鸟。显然,这里不仅是牛背鹭的觅食地、栖息地,也是它们的繁殖地。
小胡说,牛背鹭原本是夏候鸟,冬天它们都要向南迁徙。几年前,牛背鹭开始留在厦门过冬,慢慢成了厦门的留鸟,垃圾场的这群牛背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就像厦门的外来人员一样,刚开始只是过来做客,后来发现这个地方实在好,很适合生存,就定居下来了。”
苏师傅说,每天早上五六点,就有牛背鹭三五成群地从东边的山林里飞过来。上午,垃圾场上的牛背鹭数量会达到最高峰,它们聚在一起就像开大会一样。中午则像会议中场休息,牛背鹭们有的去喝水,有的去林子里休息,有的在半空中追逐玩耍。下午,它们又聚在一起,直到傍晚才三三两两飞回巢。
这一两年,它们每天的作息时间像时钟一样准确。苏师傅说,有一次下大雨牛背鹭们还呆在垃圾场上,它们收着翅膀站成一排,任凭风吹雨打也不飞走,真是太奇怪了。
苏师傅想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小胡肯定地说,牛背鹭的家就在不远处的山林里,最好不要去打扰它们。

【相关链接】


牛背鹭


体长约50厘米、翼展90厘米。繁殖期体白,头、颈、胸都是橙黄色,虹膜、嘴、腿及眼短期呈亮红色,一般20至50对一群生活。非繁殖期体白,仅部分鸟额部是橙黄色。多见于平原、山脚下的耕地、荒地及沼泽等处,捕食家畜及水牛从草地上引来或惊起的苍蝇。平时成对生活,有时成小群,以昆虫、蚂蚁及蜘蛛、娱蚣和青蛙等为食。
文/记者 徐雁宁 图/胡震宇

作者: 岩鹭 2007-09-18 00:09

小胡同志好样的!有那么多牛背真强。

作者: 云鹤 2007-09-18 05:19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牛背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都有很明显的增加

作者: 候鸟 2007-09-19 01:05

引用 (云鹤 @ 2007-09-17 21:09) *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牛背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都有很明显的增加


至少,从个侧面让人欣慰:厦门地区的保护鸟类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wub.gif
但愿全省都会受厦门地区的影响~

顺便转条鸟类相关新闻:
http://news.sina.com.cn/s/p/2007-09-18/021213911602.shtml

作者: 燕鸥 2007-09-22 17:4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922/200709/t20070922_323450.htm

受伤大雕坠落山腰

作者:邵凌丰 潘晓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09-22


--------------------------------------------------------------------------------

本报讯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潘晓玲)“既然是国家保护动物,我就更不能交给你了。”高先生护在受伤跌落地上的雕前面,不让林业工作人员将它带走。这是20日晚上8时左右发生在集美区兑山的一幕。
当天下午下班后,高先生和几个同事爬上兑山游玩。走至半山腰,忽然有一个黑影从浓密的树冠坠落下来,摔在高先生面前几米处。他定睛一看,黑影原来是一只大鸟。“身子很长,翅膀张开估计近一米。嘴特别尖,特别大。”高先生以为是老鹰,赶忙拨打110报警。赶到现场的林业工作人员说:“这是雕,具体是什么雕还不清楚,但它是国家保护动物。”
现场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林业工作人员救鸟心切,在赶赴现场之前把证件落下了,高先生坚持不让他把雕带走,直到林业部门的车子开到现场,才把雕交给他们。林业工作人员赞扬了高先生的谨慎做法。(报料人:林先生 报料费:30元)

作者: 燕鸥 2007-10-15 03:26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14/200710/t20071014_342533.htm

厦门首次发现灰山椒鸟

观鸟会在8大公园搜鸟时遇见,每年只有几天经过我市,属罕见过境鸟
作者:徐雁宁 陈志鸿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4


--------------------------------------------------------------------------------
【第二届中国厦门观鸟节专题报道】



灰山椒鸟



摄影 刘东华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陈志鸿)昨天早晨,厦门观鸟会兵分八路,在7个市区公园和五缘湾湿地公园展开全面鸟类调查,首次发现了罕见过境鸟“灰山椒鸟”。
这7个市区公园是:中山公园、狐尾山公园、白鹭洲公园、笔山公园、金榜山公园、湖里公园、忠仑公园。
在3个小时的调查中,观鸟会共记录到65种1594只鸟类,还在鼓浪屿笔山公园见到了灰山椒鸟,这种鸟在厦门是首次记录。灰山椒鸟在厦门属罕见过境鸟,每年仅在春秋两季几天时间经过厦门。
发现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白鹭洲公园(包括整个筼筜湖区域),3个小时记录29种467只鸟类;种类获得亚军称号的是忠仑公园,24种;金榜公园最少,仅12种52只。密度最高的是笔山公园,3000平方米范围内,记录了16种112只鸟类。
五缘湾湿地公园是一个参照点,3小时内记录到48种454只鸟类,7个城区公园和它都有明显差距。
厦门观鸟会分析说,鸟类是重要的指示物种,从公园鸟类多少可以间接反映环境情况。获得第一的筼筜湖经过几年的环境整治,许多水鸟在那里越冬,并且具有水域、城市园林等多种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忠仑公园和笔山公园则得益于人为干扰少,乔木覆盖率高。狐尾山公园和金榜公园林种较为单调,生态环境比较单一,尽管面积不小,但相对鸟种和数量都不多。



白鹭


它们就喜欢和人凑热闹
这些是城市鸟类,金榜山公园内人鸟和谐


清晨6点多,记者跟随厦门观鸟会的小江来到金榜山。太阳刚刚升起,园内已是人流如织。
鸟儿起得更早,在向阳一面的树梢上,白头鹎、绣眼鸟等上下翻飞,并不时发出快乐的鸣叫声。人在园中玩,鸟在树上飞,鸟鸣声、音乐声、竹笛声彼此交汇,互不干扰。
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树上,随着我们看到的鸟儿数量增加,有关它们的趣事也越来越多。


为啥飞个不停?
寻找食物


海边、湖上的苍鹭(绰号“老等”)和鸬鹚吃饱喝足后,往往会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但公园里这些鸟儿却没片刻消停过,它们从这个枝头跳上那个枝头,又从这棵树飞到另外一棵树。寻鸟途中,一群白头鹎和绣眼鸟竟有五六次从我们眼前飞过。
大型鸟类如此安静,为什么小鸟却如此好动呢?
观鸟会小江说,大型鸟类的新陈代谢慢,吃上一两个小时,就能维持一天,过度的运动和飞翔会耗费大量体力,所以它们吃饱后大多会歇下来,等饿了后再去找食。小鸟却不同,它们的新陈代谢特别快,刚刚吃饱,可能几分钟后又饿了,它们必须不停地去找食物。如果长时间待着不动,可能是生病飞不动了。


为啥不怕人?
那是城市鸟类


金榜山的鸟不怕人,即使我们的望远镜已经靠近它的脚下,它也不急于飞走,反而好奇地盯着望远镜看个不停。茶座里,小鸟飞到人们的脚前找食,不慌不忙地在庭院里散步,就像家养的小鸡一样。
小江说,这就是城市鸟类,更准确的说法是庭院鸟类,郊外和深山反而很少见到它们的踪迹。在厦门,这样的鸟有十多种。它们的特点是,食物来源于人类,剩饭剩菜、洒落的谷粒都是它们最好的食物。如果人们能善待它们,它们就会在人们身边和人类相依相生。一个越善待鸟的城市,其鸟类和数量就会越多。


叫声为啥变化多端?
传达不同心情


我们经常能听到白鹭的鸣叫声,有些单调乏味。但是公园里的鸟鸣声却变化多端,仅人们熟悉的白头鹎就能够发出十几种声音,时而低沉,时而响亮,时而婉转,时而激越。
这给我们寻鸟增加了难度。小江说,有的鸟甚至能模仿其它鸟的叫声,不见到它的真面目就很难知道这是什么鸟,白头鹎就能模仿鹊鸲的叫声。
有些林鸟是天生的歌唱家,厦门常见到的乌鸫能发出100多种不同的鸣叫声。至于不同叫声代表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观鸟会的“老鸟”们也不知道。小江说,不同的叫声可能传达不同的心情吧,寻偶有寻偶的鸣声,高兴有高兴的叫法。
不过,有一点小江说得很肯定,会叫的鸟很聪明。长尾缝叶莺,这种体型小巧玲珑的鸟会用嘴和脚把树叶缝起来筑巢,它们的巢穴一般都很精致巧妙。很多人讨厌的乌鸦可能是最聪明的鸟,它们甚至会运用工具筑巢。不善鸣叫的白鹭就差得远了,它们的巢穴只是用几根树枝胡乱堆起来。

记者 徐雁宁



白头鹎



EXIF: -, F-, -EV, ISO0, 0mm, @ -, -


作者: 燕鸥 2007-10-15 21:21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015/200710/t20071015_342745.htm
斜冲入水 两腿绷直白鹭捕鱼真是太美了

感谢观鸟协会为我们义务讲解和提供服务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5


--------------------------------------------------------------------------------

727345796:通过商报得知今天是观鸟节的第二个年头,我们一家三口及我姐姐一家三口,早上8点就到观鸟台看鸟了。
厦门商报:然后呢?看到些什么鸟呢?
727345796:厦门观鸟协会的成员热心为我们准备了望远镜,让我们有机会更清楚地看到白鹭的一举一动。今天我带着6周岁的儿子去看鸟,才感觉他对鸟竟然有着很高的兴趣。
厦门商报:呵呵,可以把他培养成观鸟协会的会员。
727345796:是呀!现在我们才知道,厦门有大白鹭、小白鹭、中白鹭,还有苍鹭等。今天我们还看到了白鹭捕鱼的镜头,它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斜冲入水,腿绷得很直,速度飞快,很像个专业的跳水运动员。
厦门商报:那意境非常美吧?
727345796:是的,那镜头特美!今天真的很感谢观鸟协会的会员,为我们义务讲解及提供服务。我们今天还猜了不少关于鸟类的谜语,从中认识了许多鸟。今天过了一个很特别的星期天。 (值班斑竹:谢祯)

作者: 燕鸥 2007-10-16 20:3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15/200710/t20071015_343487.htm
鸟儿成群飞过我们特别兴奋

数百名市民昨日聚在筼筜湖畔看鸟
作者:徐雁宁 艾咏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5


--------------------------------------------------------------------------------

本报讯(文/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艾咏梅 图/刘东华)昨天凌晨4点半,70多岁的张老先生和年近7旬的于老先生就出发了,3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筼筜湖畔。他们一边走,一边抬头寻找树上的鸟,准备找几只陌生鸟儿向观鸟会专家求教。
两位老人不是第一次和观鸟专家打交道,去年观鸟活动他们就一路跟随,从白鹭洲一直跟到五缘湾湿地公园。张老先生说,自从去年观鸟节爱上看鸟后,每次出门散步都只抬头看天了,目标当然是天上的小鸟。
老人家腿脚利索,而且视力和颈椎都比以前好多了。他说,这都是对鸟有兴趣后带来的好处。但让他苦恼的是,看了这么多鸟,除了白鹭还是认不出几种。张老先生向观鸟会的小江求教,说以前在公园草地上常见的一种鸟现在都看不到了。听了老人的描述,小江判断是斑纹鸟。小江说,它们主要以草籽为生,现在许多公园都是人工草坪,食物少了,小鸟自然也就少了。
叶女士全家和姐姐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一起来参加观鸟会活动,她住在湖滨一里,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白鹭成群飞过,对它们特别有兴趣。一到现场,湖边恰巧有只白鹭飞过,“哇,它脚蹬得好直,就像运动员。”叶女士不禁喊叫了起来。
叶女士说,以前从来不知道白鹭还分大、中、小和牛背鹭4种,一直以为大、中、小白鹭的区别只是体形不同,今天才知道原来它们是不同的种类,甚至不能“通婚”呢。
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透过望远镜兴致勃勃观察鸟儿。从香港来厦门游玩的陈先生也来观鸟会现场凑热闹,他说,香港鸟的种类比厦门多,虽然自己没时间参加香港的观鸟协会,但平时也会拍些鸟的照片,不认识的就找观鸟协会咨询。

作者: 燕鸥 2007-10-18 02:08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017/200710/t20071017_345223.htm

“我70多岁还没见过这种鸟”

资深观鸟者说,它们叫环颈雉
作者:记者 黄土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7


--------------------------------------------------------------------------------

商报讯 “我家捡到了四只‘怪鸟’,我在村子里活到70多岁,还没见过这种鸟,最近还下了好几个蛋呢,你们快来看看。”昨日,家在丙洲的陈大影老汉给本报新闻热线5599111打来电话,让记者前往瞧瞧这四只“怪鸟”究竟是什么鸟。
昨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丙洲外渔池里52号陈老汉的家中,陈老汉是丙洲的一个养殖户,家里养了很多鸡鸭鹅。在屋子角落的一个小笼子里,记者看到了这四只“怪鸟”。原来这四只“怪鸟”是两对夫妻鸟,公的长得比较漂亮,短嘴红面,一身赤黄赤黄的羽毛,脖子下面有一圈白色环纹,还有一条布满花纹的长尾巴,足足占了整个鸟身的一半。而母的比较小,羽毛也相对朴素。
一见到陌生人,这四只“怪鸟”还是有些怕生,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更是躲避连连。陈老汉说,平时才不会这么害羞呢,有时候还会打起架来,这不,其中一只公的羽毛就被啄掉了一大块,差点变“秃头”了。据陈老汉介绍,这四只“怪鸟”是儿子前一段时间捡到的,已经养了几个月了。当时附近有一个工地正在举行开工典礼,放了很多礼炮,这些鸟可能是受惊了,跑到了附近一处草丛中,刚好路过的儿子好奇地把它们捡回来,放在家里和其他的家禽一起养。前一阵子,有个人想以每只200元的价格买走这四只“怪鸟”,可老汉没卖,他说,养了这么久,已经有感情了。
最近这四只“怪鸟”下蛋了。陈老汉的儿媳妇告诉记者,前几天一早起来喂养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笼子里多了四个蛋,其中有一个被“怪鸟”们给踩破了,只剩下三个,她赶紧捡起来,放到盆子里。但她也说不清楚是其中哪一只“怪鸟”下的蛋。
最后,记者把拍回来的图片拿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的资深观鸟者江航东查看。他说,这些“怪鸟”叫做环颈雉,属于鸡形目雉科,由于外形似鸡,故俗称“野鸡”。这种鸟多栖息在河边的灌丛、丘陵地区、庄稼地,觅食昆虫、谷物及野生植物的果实等,属于保护动物。他建议陈老汉放生这四只“野鸡”。

作者: 燕鸥 2007-10-19 00:2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18/200710/t20071018_347354.htm
一声异响褐翅鸦鹃撞晕门前

作者:傅强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8


--------------------------------------------------------------------------------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傅强) 昨天上午,五通东宅社一杂货店老板娘阮大姐,突然听到一声异响。一只长嘴的褐色大鸟撞上了玻璃门,摔昏在地。
大鸟发出一阵怪叫,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阮大姐赶紧把它抱进屋,并报警求助。这只鸟体长30多厘米,两翅红色,全身大部分是褐色和蓝绿色,眼睛红色。经森林公安确认,这是一只褐翅鸦鹃,属于省级保护动物,在厦门比较少见。它受的伤并不重,只是撞晕了。
下午,森林公安将恢复了精神的褐翅鸦鹃带到筼筜湖放飞。

作者: 岩鹭 2007-10-19 06:10

森林公安也不懂应该在哪里放飞野鸟。

作者: 燕鸥 2007-10-20 03:5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19/200710/t20071019_348418.htm

半数斑尾鹃鸠被捕鸟网抓走

小坪森林公园的这一幕在本地鸟类密集区频现,给大量来厦越冬的候鸟构成致命威胁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19


--------------------------------------------------------------------------------
第二届中国厦门观鸟节专 题 报 道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美丽的斑尾鹃鸠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来厦越冬候鸟白腹鸫一头撞上捕鸟网,观鸟会的成员忙着解救。


10月18日,厦门观鸟会的林植等人到小坪森林公园看斑尾鹃鸠时,见到了一张张捕鸟网和网下的一堆堆羽毛。
小坪水库的管理人员说,已有20多只斑尾鹃鸠被设网者抓走,这里的斑尾鹃鸠只剩下不到一半了。


斑尾鹃鸠 小坪最多


小坪森林公园是厦门林鸟最密集的区域,厦门有记录的林鸟一半以上在这里都能见到。
去年12月起,厦门观鸟会在这里展开为期一年的鸟情调查,至今已记录了100多种鸟类。很多鸟类在厦门城区是见不到的,比如斑尾鹃鸠和绿翅金鸠。最多时,斑尾鹃鸠的种群数量达四五十只,是我市斑尾鹃鸠最多的区域。整个闽南地区,如此密集的分布也不多见。很多省内外观鸟爱好者专程赶赴小坪,目的就是看斑尾鹃鸠。
昨天的场景让林植忧心忡忡。


十几米长的网,鸟儿飞过一网打尽


据称,一个星期前,小坪森林公园就神秘出现了一批捕鸟网。
林植说,捕鸟网的目标很可能就是斑尾鹃鸠。他说,闽南一带流传着“一鸠九鸽”的说法,厦门周边的野味餐厅里,斑鸠身价不菲。斑尾鹃鸠等鸠科鸟类因此成为不法分子猎杀和捕捉的目标。
林植说,小坪水库周边就埋伏了五六张捕鸟网。这些网用两根竹竿撑起,长十几米,宽三四米,每张网的面积有五六十平方米左右,就横在离地面两米左右的空中。这正是斑尾鹃鸠等林鸟的飞行高度。
这些捕鸟网用透明的尼龙丝织成,网孔很小,不仔细看,一般人很难发现,更别说高速飞行的鸟类了。途经的鸟儿肯定会被一网打尽。
林植没有看到网中有挣扎的鸟,但一堆堆羽毛说明,已有不少鸟中了埋伏。鸟儿高速飞行撞进鸟网,通常颈部和翅膀会严重受伤,即使挣脱,基本上也无法存活。


捕鸟网遍布本地鸟类密集区


林植说,斑尾鹃鸠是一种很挑剔的鸟类,对环境要求很高,要求有清洁的水源、大面积的高山林地,林中要有浆果、昆虫等丰富的食物,栖息地周边不能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小坪水库周边正好符合要求。
林植说,此前,这里的情况都很好,斑尾鹃鸠和其他林鸟在这里都安然无忧地生活,种群数量也不断壮大。自从捕鸟网出现之后,这里就危机四伏,鸟儿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命丧捕鸟网中。
让林植忧心的不止这里。
今年观鸟节,厦门观鸟会派出多路人马去做鸟情调查,大家在天竺山森林公园、坂头水库、翔安湿地一带都发现了大量捕鸟网,也看到了死鸟挂在网上的悲惨场面。
这些区域都是本地鸟类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更重要的是,也是冬候鸟南迁来厦的越冬地。每年这个时候,有大量的冬候鸟从遥远的北方飞来这里。


请求加大打击力度,举报捕鸟贩鸟行为


林植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任由捕鸟网存在的话,一网打尽的可能不止斑尾鹃鸠了,那些千里迢迢来厦的“客人”们可能也无法幸免。
我们该对不法分子采取行动了。林业公安部门应该尽快清查和拆除那些捕鸟网,要加大对捕捉、贩卖野生鸟类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清查那些野味餐厅,切断野鸟交易的终端市场。
林植说,市民们最好不要去吃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没有市场,捕鸟网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厦门市民有爱鸟的传统,如果发现捕捉、贩卖、宰杀鸟类的现象,应该及时举报。

文/记者 徐雁宁 图/林植

作者: 燕鸥 2007-10-20 04:05

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xmxc/2007-10-19/181615.shtml

漂亮小鸟 路边挣扎



www.taihainet.com 2007-10-19 台海网 李立宇

  台海网10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立宇 文/图)一只漂亮的鸟儿在路边挣扎,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杨先生发现情况后,马上将这只鸟救下,并转交森林公安。

  昨天下午3点左右,杨先生走在前埔村附近,突然发现路边围了不少群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黑嘴、黄脚的小鸟趴在地上,挣扎了几次都无法飞起。觉得这可能是被保护动物,杨先生马上找来一个小纸箱,将这只小鸟装了起来,并马上报警。

  森林公安很快赶到,经鉴定,这是一只林鹬,受了一点伤,但并不重。森林公安随后将这只鸟带回,准备过几天将其放生。

作者: 燕鸥 2007-10-20 04:06

厦门市民真不错,厦门森林公安真让人……

作者: 岩鹭 2007-10-20 04:52

让鸟人们垂涎的丘鹬啊。证实厦门有分布,好消息。

作者: 云鹤 2007-10-21 16:27

引用 (岩鹭 @ 2007-10-19 20:42) *
让鸟人们垂涎的丘鹬啊。证实厦门有分布,好消息。

同志还须努力............找

作者: 燕鸥 2007-10-25 17:25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1025/200710/t20071025_353789.htm

大鵟倒挂电缆上 森林公安来解救

作者:曾嫣艳 吴嘉坤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25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曾嫣艳 实习生 吴嘉坤) 昨日下午2时许,一位市民在龙山南路某包装公司门口发现,一只似鹰的大鸟倒挂在空中的电缆线上,不时张着翅膀扑腾。大鸟的脚上缠绕着一二十米的红绳,绳子的另一端绑在该屋外的铁栏杆上。
“可能是绳子太长,它飞到空中后,被电缆线缠住了。”市民赶紧向110举报。森林公安解救后确认,该鸟为大鵟(音kuang,读狂),是隼形目,鹰科,是益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们准备将其放归大自然。

作者: 燕鸥 2007-10-27 00:46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26/200710/t20071026_355646.htm

湖边水库白鹭翔集 市民争睹

规模数量超过白鹭洲;原因是清淤露出滩涂,形成浅水区,方便了白鹭捉鱼觅食 专家说清淤完成后,白鹭可能就会飞走了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26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白鹭聚在浅浅的水坑里,用脚爪在水底探摸,不时将头探进水里觅食。

湖边水库的清淤已有一段时间了,挖掘机停在湖底挖泥,水库被分隔成几个方格,轮番抽水、挖泥。
10月25日,附近居民发现,在工地靠近堤坝一侧,成群的白鹭翻飞觅食,场面壮观极了。
昨天傍晚,记者和厦门观鸟会的资深“鸟人““野鸟”,赶到湖边水库,果然见到白鹭翔集的壮观场面。“野鸟”对这里进行过长期跟踪观测,他说,湖边水库以前偶尔有白鹭出现,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规模。


种群数量超过员当湖,飞来不过两天


站在堤坝上,“野鸟”仔细辨认和清点,发现一个方格内的白鹭数量就有200多只,主要以小白鹭为主,其中夹杂着几只苍鹭。远处其他方格内,也能见到无数白点飞动。
“野鸟”说,市民都知道筼筜湖的白鹭很多,还有白鹭在湖心岛上繁殖。但那里看到的白鹭数量一般不超过100只,五缘湾湿地公园也有白鹭觅食,但数量也就几十只。
“野鸟”说,这是他近年来在厦门岛见到的最大白鹭群,种群数量超过了筼筜湖和五缘湾湿地公园。
在堤坝上看白鹭的不止我们。很多附近居民也聚集在堤坝上,对白鹭指指点点。小袁就住在附近的后坑村,每天要骑车从堤坝经过无数次。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停下自行车,正靠在栏杆上,出神地看着白鹭。
他说,这些白鹭是两天前才飞过来的,早晨飞来,傍晚飞走,很有规律。让他不解的是,白鹭怎么会这么多?它们到底从哪飞过来的?


不时有新成员从东南飞来


白鹭在水库底部的生活可谓自由自在。
它们有的聚在浅浅的水坑里,围成一圈,用黄色的脚爪在水底不断探摸,不时将头探进水里觅食。
“野鸟”说,白鹭有一个绝活,就是善于利用脚爪。它们的脚爪不断在水中摆动,就像钓鱼时的鱼饵,吸引鱼儿过来。小鱼真的过来了,它就快速用嘴去啄食。这种方法屡试不爽。
有的白鹭贴着水面飞行,翅膀擦着水面经过,溅起点点水花,样子很像蜻蜓点水;有的白鹭就在浅滩上来回踱方步,高昂着头,颇有些绅士风范;有的则聚在土堆上栖息,彼此之间打闹嬉戏一番;有的就在空中来回飞翔,虽然姿态没有牛背鹭那么轻盈,但也很好看。
不时有白鹭从东南方飞来,加入这个群体中。
库底有挖掘机在施工,当挖掘机或者工人走近鹭群的时候,它们就集体起飞,在空中翱翔一圈后,再集体降落到另一片滩涂上。


水库放水鱼儿露出,改造后最好能保留浅水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库的这个方格正在放水,随着湖水退去,大片浅滩露了出来。湖底缩成了一个浅浅的水湾。
湖底的水很浅,也就几十厘米高。白鹭很轻松就能站在水中。水面上不时有浪花飞溅,那是鱼儿在跳跃。放水,让鱼儿露了出来。
“野鸟”说,这样的觅食环境是白鹭们最喜欢的。
他说,筼筜湖之所以有很多白鹭,是因为筼筜湖每天都要进、排水,排水期间,大片滩涂露了出来,白鹭们就在上面觅食,湖水满起来的时候,它们就站在湖心岛边,等待下一个退水期。五缘湾湿地也是这样。
“野鸟”说,当湖边水库清淤完成,重新注满水,没了滩涂,没了浅水区,白鹭们就会飞走了。
他说,要想让白鹭们常驻这里,最好能在水库改造中,保留一片浅水区和滩涂。如果可能,最好把部分护岸做成阶梯式,这样,白鹭就有地方歇脚和觅食了。


【探秘】


夜归白鹭
飞入对面树林


夜幕低垂,白鹭们该回家歇息了。它们会去哪里呢?我们非常好奇。
“野鸟”预测,它们很有可能是回国际山庄背后的虎头山。那里是厦门岛两个白鹭繁殖地之一。
夜色越来越深,我们眼前的白鹭不断减少,但它们并没越过我们的头顶,飞往虎头山。它们去哪了?
眼尖的“野鸟”发现,它们正朝对岸的林子里飞去。那是蔡塘村的村后树林,“野鸟”去过多次。他说,那片林子保持得很好,没受过严重破坏,植物品种很丰富。
果然,借着落日的余晖,我们看到那片林子的树梢上出现很多白点。这些白鹭选择了一个最近的林子作为栖息地。
“野鸟”说,湖边水库片区改造的时候,最好能把那片林子保留下来。因为白鹭如果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就可能在此安家落户。这样一来,厦门岛有希望出现第三个白鹭繁殖地。

文/记者 徐雁宁 图/胡震宇

作者: 燕鸥 2007-10-27 00:5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26/200710/t20071026_355505.htm
来自“鸟的天堂”的报告

作者:黄天翼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26


--------------------------------------------------------------------------------
【想像空间】


大家好,我是来自“鸟的天堂”的翠鸟。我在“天堂”里担任两项工作:邮递员和播音员。下面是我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报告。
早晨起来,我伸伸懒腰,马上飞到《鸟类晨报》印刷厂,这儿的报纸是用纯自然的大树叶做纸,绝对无污染。我们的“鸟嘴刻字法”取代了油墨印刷,成群结队的蚂蚁负责运送报纸,取代了机械的输送线……
看,报纸一张张地送出来了,我赶紧打开我的邮包。背起装满报纸的大邮包,我飞过大榕树上的一个个鸟巢,传递最新的信息。在送报的同时,我及时收集、拍摄“鸟的天堂”里的各种见闻。
结束了清晨的工作,就到了我的早餐时间。我去河边捉鱼,今天运气不错,捉到了一条大鱼。
你知道吗,那条大鱼的口中咬着一条小鱼,而小鱼的嘴里还有一只虾,真是硕果累累啊!
中午,鸟儿们都打开收音机,收听我主播的新闻。我在悬崖峭壁上住惯了,在“鸟的天堂”我就住在榕树的最顶端。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我站在窗口就能看到“天堂”里发生的很多事情,加上早上送报时收集到的信息,使我播出的消息内容丰富,大家都喜欢听。
忙碌了一天,晚上,夜莺在窗外轻轻地唱起了催眠曲,把我送入甜蜜的梦乡。
松柏二小四年(2)班 黄天翼

作者: 燕鸥 2007-10-27 00:55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26/200710/t20071026_355573.htm

多些鸟唱蛙鸣,生活更可爱

作者:周运华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26


--------------------------------------------------------------------------------

【鹭江晚茶】


从北方飞到厦门过冬的大鵟,飞累了,竟被人用红绳捆住双脚,绑在电缆线上。好心路人及时发现并报警,它才被解救。(昨日厦门晚报)
鸟儿在城市上空自由飞翔,为城市文明增添了许多生机。厦门人爱鸟是出了名的,但也难免有少数人做出这样让人不齿的事情。其实,绝大多数鸟儿对人类是有益的,城市多些鸟唱蛙鸣,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是著名的旅游生态城市,春秋季节,野兔常到居民的家门口观光,却不怕人们接近它;野鸭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汽车都要停下来让它;松鼠窜到人的跟前,没有人会伤害它;鸟儿飞到游人跟前,游人会耐心地给它送食。
媒体也曾经报道,在澳大利亚一次国际网球公开赛上,一位网球运动员击球时,不幸打中一只突然飞入的小鸟。运动员立刻停止比赛,跑到鸟儿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亡时,神情沮丧,双膝跪地,放下球拍,双手合拢,划十字表示忏悔,捧起鸟儿交给场边的工作人员。面对生命,还是误“杀”,可这位运动员竟下跪忏悔,着实让人感动。
如果我们的周围到处是可爱的鸟儿,那么,生活也会因此可爱许多。
周运华

作者: 燕鸥 2007-10-27 00:5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25/200710/t20071025_354393.htm

大鵟来厦过冬 被红绳捆脚绑在电缆上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25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傅强)从北方飞到厦门过冬的大鵟(音同“狂”),经过长时间飞行,累了,竟被人用红绳捆住双脚,绑在电缆线上。好心路人及时发现并报警,才得以解救。
昨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路人经过龙山南路某包装公司时,看到该公司门口,一只长得像鹰的大鸟被用红绳绑住双脚,系在屋外的铁栏杆上。大鸟不时张着翅膀扑腾,脚上缠绕着的红绳有一二十米长,不一会儿,有十来个路人驻足观看。“可能绳子太长,它飞到空中后,绳子被空中的电缆线缠住了,大鸟就被倒挂在电缆线下。”路人见状,立即报警。
森林公安赶到时,一直不见有人出来认领这只鸟,是谁栓的鸟,也没有人敢承认,只好将鸟带回。经检查,鸟身上没有受伤,森林公安表示隔天即可将它放归大自然。
动物专家纪燕舞说,这只像老鹰的鸟是大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繁殖于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可可西里等地。属于猛禽类,能捕捉野兔及雪鸡。秋末冬初,这些鸟会飞到厦门过冬,以往,每年这个时候都能救护到受伤的大 。长途飞行来到厦门后,由于体力不支,特别容易被人抓住。
纪燕舞说,鵟是野生鸟类,抓到后应帮助它补充水分,也可以喂一些肉食。待体力恢复后,就立即放回大自然。野生鸟不适合长期圈养,养的时间过长,视力会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报料费 40元

作者: 小虎 2007-10-27 10:06

凤头鹰
这种理论有点怪

作者: 燕鸥 2007-10-30 03:4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29/200710/t20071029_357561.htm
狐尾山和金榜山最没鸟缘

出乎资深观鸟专家的预料,主要原因是人工痕迹过重树种不对;我市鸟类栖息公园调查显示出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雁宁 艾咏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29


--------------------------------------------------------------------------------


第二届中国厦门观鸟节专题报道

EXIF: -, F-, -EV, ISO0, 0mm, @ -, -




厦门观鸟会曾经推广一个活动“观察自己身边的鸟类”,结果推行不下去,因为每天、每月身边几乎总是那么十来种鸟。本次观鸟节中,最佳鸟类栖息公园的调查也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鸟类专家。


原生植被多的地方,鸟儿也多
引种落羽杉、散尾葵的区域鸟种少,公园应多种浆果类植物


在本届观鸟节上,有三片区域鸟类很多,分别是五缘湾湿地公园、筼筜湖区域和忠仑公园。
五缘湾湿地公园,3个小时内就调查记录48种鸟类。厦门环保科研所的陈志鸿说,这里拥有水域、天然绿地、农田、沼泽等多种生境,所处位置和城区较远,成为鸟类最佳栖息场所在情理之中。
筼筜湖则主要得益于这里连接大海的广阔水面,经过多年整治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
忠仑公园已开发为园区的面积约23万平方米,在调查的公园中属于较小的,园内小山植被茂密,林木葱郁,有相思林、龙眼林、桃花林、柠檬林、百年老榕树等;还有一些不同花季的林木,如夏天的凤凰木、秋天的三角梅和冬天的木棉、象牙红等。这些树种具有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招揽鸟类觅食、栖息的优点,本次公园鸟类调查过程中,共记录23种鸟。鸟种数量仅次于岛内鸟种最多的白鹭洲公园。
而其中鸟类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未开发建设的北大生物园里。厦门观鸟会的胡震宇认为,这是因为这块荒地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植被,有河沟、高大乔木、芦苇丛、各种藤蔓,生有浆果的林木,人迹罕至。
他建议,公园绿化不要单纯考虑景观上的优劣,如为了景观引进的墨西哥落羽杉、美国落羽杉、散尾葵等区域发现的鸟种就较少,应该适当考虑保留部分原生态的植被,多种一些四季都会开花结果的浆果类植物。


山地公园树木繁盛,鸟却不多
原因:原生生态的环境越来越少,缺少水面,植物种类单一,灌木杂草被清除


在这次观鸟节上,有一个让很多市民不解的现象,为什么面积很大、树木繁盛的狐尾山公园却看不到多少鸟。
这也让厦门观鸟会感到意外,他们本来认为狐尾山公园的鸟类种类至少应该名列前三名,但结果却是和金榜公园一起位居末位。
厦门观鸟会的江航东分析说,这两个山地公园都缺少水面,植物种类单一,人工干扰大,特别是林下清除了灌木杂草,让那些以灌草丛为生的鹛类等鸟无处安生。
他说,山地公园的鸟类种类大多只有十几种,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山林、灌丛等原生生态的环境越来越少。如何在绿化生境中给更多的鸟儿创造生存空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他建议,在绿化中应保留更多的灌丛。厦门有比较多的喜欢灌丛的鸟类,如各种鹛、莺、鸫、鸲等,喜欢在浓密的灌丛中活动。
他还建议,公园和绿化带中应设计人不易进入的区域,让人与鸟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说,筼筜湖的湖心岛就是很好的例证,现在鹭鸟多喜欢在那里休息,就是因为人无法靠近。


鸟儿不喜欢人工草坪
建议:植被应尽量连成带状或片状,为鸟儿创造绿色通道



最近几年,厦门的草坪越来越多,但鸟儿并未因此增多。如人民会堂、白鹭洲公园、会展中心一带,都有大面积草坪,但能看到的鸟极少,仅两三种而已。
市民张老先生曾经在荒地的草丛中上看到过成群的斑纹鸟觅食,这片草丛改造成城市绿地后,斑纹鸟再也没有出现过。
观鸟会的江航东说,大片的人工草坪之所以没什么鸟,是因为人工草坪不长草籽,也没有让鸟躲藏的空间,虫子也大多被杀虫剂消灭了。
他认为,现在城市里有许多绿地和小公园是生态孤岛,那里的鸟类难以与其它地方的同类交流,配偶的选择余地小,不利于优秀基因的延续传递。个别胆大的想要飞出孤岛,也要面临如流的车龙、林立的高楼,风险非常大。
建议在各公园和绿地间尽可能保留绿色通道,使山与山之间、山地与平地公园之间、绿化带之间连成带状或者片状,给鸟儿更多的交流和活动空间。
另外,小山包也不要轻易铲平, 保留原有地形,建立立体的绿化空间。其中既有乔木与灌木、灌丛的立体层次,也有坡地、岩石、山崖等不同的空间,给不同的鸟儿所需的栖息场所。


【链接】



2万多平方米厂区人鸟乐融融
NEC东金电子公司提供庭院绿化范本:树种要多样化,减少人工雕琢


NEC东金电子公司厂区,树木繁盛,草地碧绿,蜻蜓在草地上方飞舞,树丛中不时传来鸟鸣。
树上有几个鸟巢,管理人员说,有四五种鸟在这里安家落户。它们不怕人,即使人靠近了也不会飞走。
23日上午,这一场景让100多名我市各区的绿化管理人员啧啧称奇。要知道这是个有上万名员工的大企业。在同一片空间里,人鸟竟能如此和谐相处。
据介绍,厂区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树木有60多种,乔木、灌木、草地,层次分明。
市容考评办绿化考评科许智雄科长说,全市单位庭院有数百个,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如果都能像NEC厂区这样绿化,不仅庭院美了,员工的心情也会舒畅,鸟儿也有更广阔的家园。 
但他认为,不少单位在庭院绿化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分追求美化,清除草地上的杂草和灌木丛。很多鸟喜欢以草地的草籽为食,喜欢在灌木丛里觅食栖息,食物少了自然就飞走了。
许智雄建议,单位庭院在绿化方面要尽量、适当保留一些原生态植被和灌木,人工管理力度适当减小,多种些耐盐碱、抗虫害、耐旱树木,这种环境鸟类更喜欢,也更适合它们生存。



环岛路鸟儿多了
整条路绿化面积超150万平方米,路边、山头树种已有七八十种


23日上午,全市100多名绿化管理人员到环岛路观摩绿化效果。他们高兴地看到,这里的绿化不仅很美,鸟儿也明显多了。
据介绍,环岛路整条路的绿化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比全市单位庭院绿化面积总和还多。
树种上,积极引种彩化、花化、耐风或耐盐碱树种。彩化树种有黄金宝树;花化树种有大花芦丽、紫云藤、蓝雪花、小叶紫薇、鸡冠刺桐等;耐风树种有椰子树、露兜树、榄仁树、珊瑚木等;耐盐碱树种有马鞍藤——本报曾报道过的爬满筼筜湖导流堤的马鞍藤,就是从这里“引进”的。
另外,环岛路西侧众多山头的林相改造初显成效,山头上的树木已经达七八十种,长势快的树木已有两米多高。路上、山上树种的多样化,吸引了大批鸟类来此觅食栖息。
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郑树波说,再过三五年,这些树木长大后,这里的鸟儿会更多。
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艾咏梅 摄影 刘东华

作者: 燕鸥 2007-10-31 00:4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030/200710/t20071030_358991.htm

《湖边水库白鹭翔集》后续
湖边水库只是白鹭的“临时食堂”

水库清淤后将挖深,作为应急水源,到时候就没有滩涂和浅水区了,白鹭可能去五缘湾
作者:徐雁宁 艾咏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0-30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白鹭在湖边水库歇落、觅食的时间不长了。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白鹭在挖掘机和卡车间飞翔。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艾咏梅 摄影 胡震宇 )本报刊出《湖边水库白鹭翔集》报道后,很多市民赶往湖边水库争睹白鹭们美丽的身姿,更有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希望湖边水库能留住白鹭,让它们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安家落户。
湖边水库有希望成为厦门岛的第三个白鹭繁殖地吗?昨天,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湖边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的答复却让关心白鹭的市民有些失望。
指挥部说,湖边水库规划为厦门岛的应急备用水源,正在进行的清淤工程年底前大致完成,一旦清淤工程结束,将继续向下挖深,增加100万立方米的库容量,并在明年上半年之前注水。到时候就没有了滩涂,更没有浅水区了,白鹭在此觅食生存的可能大大减小了。
也就是说,白鹭能够在湖边水库歇落、觅食的时间不长了,更不可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湖边水库只是它们的一个“临时食堂”。
还有一个对白鹭们不利的消息是,蔡塘村村后的那片林子也有可能成不了它们的夜宿地。根据规划,那片林子将建成一座湖边公园,市民们休闲时可直接走进林中,靠近湖边。厦门观鸟会胡震宇说,白鹭栖息地应该和人类活动保持一定距离,它们不可能在人类的头顶上栖息、筑巢。
胡震宇预测说,白鹭离开湖边水库的时间可能更早,一旦湖底的水全部抽干,没有鱼虾可吃,没有水可喝,它们就会飞走。它们最有可能的去处是五缘湾湿地公园。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边水库定位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水质必须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因此必须消除一切不利水质安全的因素,淤泥一定得清除,周围的环境也要整治。
他说,除了清淤挖深,水库周围还要用绿化带和铁丝网隔离。湖边水库的周长大约6公里,湖边将全部用铁丝网围住,铁丝网外将建设一条宽达50米的绿化带。绿化带主要种植树木、草地、灌木等。设置铁丝网的目的是防止有人去湖边嬉戏或树叶飘落到水库里。
也就是说,改造后的湖边水库,不仅不是白鹭们的食堂,一般市民也无法去湖边亲近水了。
不过,那条规划中的环湖绿化带倒给人一些安慰。厦门观鸟会说,这条绿化带虽然吸引不了白鹭,但有可能吸引厦门的常见林鸟。湖边水库周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白鹭离去了,其它林鸟过来了。
在离开前,记者再次来到湖边,看一看白鹭。很显然,白鹭们对指挥部的想法一无所知,似乎也没有感觉周围环境正一点一滴悄然发生变化。库底的几辆挖掘机还在轰隆隆地施工着,装载淤泥的大卡车来回在库底穿梭,白鹭们就在挖掘机粗大的挖臂和卡车间飞翔,这里依然是白鹭翔集的壮观场面。
白鹭们眼前的那一湾浅水正一点点退去,但它们依然聚集在水边不想离去。

作者: 燕鸥 2007-11-03 01:2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02/200711/t20071102_362492.htm

鸬鹚改变飞行路线 机场松了口气

但厦门观鸟会指出:鸬鹚们也可能直接从飞机跑道上空飞过,后果更严重
作者:徐雁宁 艾咏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02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艾咏梅 摄影 胡振宇) 最近几天,市民在筼筜湖上空看到少量的鸬鹚在翻飞,据厦门观鸟会预测,鸬鹚的大部队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天内陆续抵厦,届时,厦金两地的鸬鹚数量可达四五千只,如果它们同时起飞,将会出现黑云压城般的壮观景象。
厦集海域是鸬鹚往返厦金的“驿站”。每天早晨,夜宿金门的大批鸬鹚会飞来厦门觅食,每天傍晚,在厦门吃饱喝足的鸬鹚们再飞去金门过夜。这片海域是它们的必经之路。飞行途中,它们往往要在海域歇息、嬉戏一番。
去年这个时候在此海域,市民曾目睹过数千只鸬鹚翔集的壮观景象,本报曾经刊登的鸬鹚翔集封面照片就摄于此。
厦门观鸟会江航东说,当初鸬鹚们选择这里作为落脚地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有大片的鱼排网箱,它们可以在上面落脚歇息。
但是今年,网箱已被整治干净了,它们无处落脚,很有可能放弃这个“驿站”。还有一个因素是,这片海域正在建设集美大桥和杏林公铁大桥,大量的人类活动有可能对鸬鹚们起到“吓阻”作用。
对于这个结果,最高兴的莫过于厦门航空港了。鸬鹚是一直困扰厦门航空港的难题,鸬鹚翔集的区域正好处在飞机跑道的边上,最近距离不足200米,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厦门航空港曾多次设想让鸬鹚改变飞行路径,但一直未果。现在算是如愿以偿了。
但厦门观鸟会却并没有这样乐观。厦门观鸟会应厦门航空港邀请正在做一项调研,那就是,鸬鹚改变飞行路径后会怎么飞?
江航东说,鸬鹚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飞行路线,如果原来的路径受阻,它们会作出调整。但怎么调整,人们还无法预料。可能只是略作调整,继续飞行。
如果鸬鹚们将路线从这片海域转向陆地,后果可能更严重,这样一来,鸬鹚们很有可能直接从飞机跑道上空飞过。这种情况曾经出现过,一天早晨,有大批鸬鹚从跑道正上方飞过,所幸当时没有飞机起飞或者降落,否则,鸟机相遇,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新闻】


迁徙季节厦门天空最繁忙
冬季是观鸟最佳时机


冬候鸟当中,最迟到达厦门的是鸭类,它们一般要在11月底12月初,才会在厦门的滨海湿地露面。
厦门观鸟会的江航东说,冬候鸟并不是一起来厦门报到,它们陆续迁徙的过程几乎要持续三四个月。它们在厦停留的时间大约要持续到明年春天。当北方地区开始暖和的时候,它们就会陆续起飞,再次经过长途飞行,飞回它们各自的栖息繁殖地。
在厦门的鸟类当中,冬候鸟占有很大比重。大约占厦门所有鸟类的三分之一,有几十种之多。冬候鸟迁徙的季节,也是厦门天空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市民观鸟的最佳时机。

作者: 燕鸥 2007-11-03 01:2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02/200711/t20071102_362491.htm

冬候鸟对栖息地很忠实

让人忧心的是厦门的歇息地盘在缩小,鸟儿快吃不饱了
作者:徐雁宁 艾咏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02


--------------------------------------------------------------------------------

冷空气频频南下,大批冬候鸟南飞厦门。
厦门观鸟会的江航东说,冬候鸟从北方起飞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它们一定是在吃饱喝足、做好充分的能量储备之后,才开始漫漫征途。到达厦门之后,几乎耗尽了能量,体重约减一半到三分之一。这个时候,它们最重要的是马上补充食物。从南方起飞去北方之前,同样如此。越冬地的食物是否充足,对冬候鸟至关重要。


丙洲、张埭桥水库
越冬地不再


据了解,厦门的主要冬候鸟越冬地有筼筜湖区域、杏林湾水库、翔安东坑水库、翔安张埭桥水库、大嶝岛沿海、同安丙洲水库几个地方。
江航东说,冬候鸟对栖息地很忠实,如果传统的栖息地没有彻底破坏掉,它们照样会选择那个地方栖息越冬。
让厦门观鸟会忧心的是,厦门的部分冬候鸟越冬地正日益缩小,甚至消失。很多冬候鸟很有可能因为这些越冬地的变化而被迫离去。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丙洲水库曾经是鸭类的最佳越冬地,高峰时,有数千只野鸭在此觅食栖息。从去年开始,由于同安湾大桥的建设,这里的水面、湿地不断缩小,野鸭数量锐减。很多野鸭被迫转移到翔安东坑水库去和其它冬候鸟争食。
翔安张埭桥水库每到冬天的时候,养殖户们就要放水收鱼,水库的水甚至要彻底放干,原本选择在这里越冬的冬候鸟们被迫转移,部分也迁往东坑水库。



东坑水库候鸟过度集中


于是,东坑水库出现了冬候鸟过度集中的局面。
江航东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局部地区过度集中,导致谁都吃不饱。50斤米供100个人吃刚好,如果50斤米200个人吃的话,大家都会饿肚子。东坑水库就是这种状况。
江航东说,东坑水库冬候鸟过度集中,已经远远超过了该区域的承载能力,更多的鸟类没有足够的食物补充。冬候鸟在起飞前,必须作充足的能量储备,这样的话,才能支撑它们的漫漫征途。如果体力不够的话,候鸟们很有可能在半途中体力透支,掉下来死掉。有的候鸟则在半路停歇下来,再不往前飞行了,这样的话,它们就无法到达繁殖地参与繁殖,它们的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更让人担心的是,据称,东坑水库拟建设一个游艇码头,到时候,人类的活动区域就和冬候鸟的越冬地重合,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这里的冬候鸟将不再安宁,这里的冬候鸟会往哪里去呢,没有人知道。
这种迹象已经显露出来了,据了解,最近几年,东亚地区的水鸟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厦门,能让来厦的冬候鸟们吃饱吗?
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艾咏梅

作者: 燕鸥 2007-11-03 17:41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1103/200711/t20071103_363005.htm

杏林湾清淤工地 成群白鹭享美食

作者:苏媛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03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昨日,在杏林湾,清淤管道排出的滚滚泥流里,几十只白鹭不慌不忙地歇落觅食。洁白的羽毛、飘逸的身姿,让它们在一片黑黝黝的淤泥中显得格外醒目。
据说新排出的淤泥里含有大量的沙虫、泥蚶。这真是一群聪明的精灵呢,源源不断涌出的泥流,俨然成了自动化的“食物传送带”,为它们奉上最新鲜美味的佳肴。 (苏媛 摄影报道)

作者: 燕鸥 2007-11-06 19:4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106/200711/t20071106_365107.htm
小白鹭觅食不慎“铅中毒”

森林公安民警说,给它吃点泻药就可以了
作者:记者吴泗海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06


--------------------------------------------------------------------------------
商报讯 小白鹭在筼筜湖觅食时吃了含铅的东西。没想到竟“铅中毒”了。最后,它被巡逻经过的保安救走。
昨日上午9时许,当记者赶到和平码头水上派出所警务室时,森林公安正要将小白鹭带走。救下小白鹭的是水上派出所轮渡码头的保安小苏,据小苏介绍,早上8时30分左右,他和同事在和平码头巡逻,看到有游客抓着一只小白鹭,还一直掰小白鹭的嘴巴。于是,他们上前制止,并把小白鹭带回了警务室。据游客介绍,当时这只小白鹭蹲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才顺手捡起来的。
另据森林公安民警介绍,从小白鹭拉出来的少量排泄物看,这只小白鹭是吃了铅类的东西导致消化不畅的。他们表示,回去后给小白鹭吃点泻药就可以了。
(报料人:吴先生20元)

作者: 蓝色 2007-11-06 21:28

引用 (燕鸥 @ 2007-11-02 17:14) *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02/200711/t20071102_362491.htm

冬候鸟对栖息地很忠实

让人忧心的是厦门的歇息地盘在缩小,鸟儿快吃不饱了

\ 厦门,能让来厦的冬候鸟们吃饱吗?
\



这已经不是能否吃饱的问题了
是连觅食歇息的地方都没有了

一个无法自带干粮的旅人,路上既没有驿站也没有饭店,如何?

作者: 燕鸥 2007-11-08 02:2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07/200711/t20071107_366823.htm

误把防水板当湖面 夜鹭一头撞上

作者:傅强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07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傅强)巨大的白色防水板看着像湖面,夜鹭飞过时也被骗,一头俯冲下来,撞得鲜血淋淋。昨天上午,梧村山隧道在山腰的一工地,发生离奇一幕。
上午10点左右,工人们刚铺完大面积的防水板,忽然听到“砰”的一声。寻声望去发现,防水板上躺着一只黑乎乎的东西。工人们走近时,那小东西忽然动了一下,这才看清原来是鸟。
看到有人走近,鸟儿扑腾着想要飞走,却飞不起来,来回几次,还是只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工人立即将鸟儿抱起,鸟儿身上已是鲜血淋淋,翅膀、脚上都有伤痕。
工地负责人说,工地上刚铺完大面积的白色防水板,看起来很像一个湖。“估计鸟儿飞行时,误以为防水板是湖水,立即俯冲,却一头撞上导致受伤。”
随后,工人将鸟儿带回办公室,并立即报警求助。
记者在现场看到,山腰上的隧道工地上,铺着一大片白色的防水板。整个防水板拼接起来后,大概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乍一看,还真像是湖面。
这只鸟有尖尖的嘴,嘴部长约5厘米,头顶和背部深黑色羽毛,腹面白色、灰色羽毛。眼睛红红的,周围还有一些黄色。林业工作人员说,从外形上判断,这应该是一只夜鹭,喜食鱼类。
林业工作人员表示,将夜鹭带回治疗,待它能飞时,再放回大自然。
报料费:40元

作者: 山鹰 2007-11-08 03:56

关于机场的鸟,香港机场用养殖的猛禽来恐吓其它鸟类的。
他们用在飞机起飞前用养殖的隼在周围盘旋一会儿,其它鸟看到就知道此隼饥饿中……

作者: 燕鸥 2007-11-12 23:50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12/200711/t20071112_371555.htm

垂钓者和鸟儿“争食”

在五缘湾湿地公园,上百名钓鱼的人占领水鸟栖息地,钓走拇指大小的鱼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12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振宇)11日下午,我市30多名中学生物老师首次前往五缘湾湿地公园观鸟,结果他们看到的却是令人遗憾的一幕。
在公园核心区边上,上百名垂钓者一字排开,或坐或卧,将湖边占去了一大半。有人蹲守长达几个小时,有人沿着湖边走走停停。不断有鱼被钓上来,这些鱼虽然不过拇指大小,但都能引起一片欢呼声。
垂钓者所占区域正好是各种水鸟的栖息地,这片湿地为水鸟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静的栖息环境。去年这个时候,大批候鸟飞抵这里越冬。以前,白鹭也以此为栖身和觅食场所,多时,每天在此觅食的白鹭有200多只。
垂钓者钓上来的小鱼就是水鸟的主要食物。记者问一位垂钓者:这么小的鱼,钓上来能吃吗?他蛮不在乎地说:谁要吃,不过钓着玩玩。
当垂钓者在湖边来回走动时,不时有惊恐的白鹭从草丛中飞起,朝别处飞去。一只鸬鹚在空中转了半个多小时,不敢落下来。
湖中间的一片水浮莲上,十几只白鹭艰难地站在叶面上。通过望远镜,我们看到,这些白鹭神态木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厦门观鸟会的“野鸟”说,前段时间,湖边水库清淤放水,原本在五缘湾觅食的白鹭,有一部分去了那里。前两天,湖边水库的水放干了,没有食物可吃了,它们只好回到这里,而现在这里又被人占了,真不知道它们该怎么办。
公园管理人员说,公园还处在建设阶段,核心区目前还没有隔离开来。现在只能劝告游客,要文明观鸟,不要惊扰鸟儿。

作者: 岩鹭 2007-11-12 23:58

观鸟者是文明,钓鱼者不文明 cool.gif

作者: 燕鸥 2007-11-14 19:26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114/200711/t20071114_373281.htm

百只黑脸琵鹭赴榕越冬

此种濒危鸟类全球只剩1000只左右
作者:陈建国 刘伯锋 余希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14

--------------------------------------------------------------------------------
商报讯 福州兴化湾湿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黑脸琵鹭越冬地。近日,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会同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对兴化湾黑脸琵鹭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今年在此越冬的黑脸琵鹭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23只。 随同记者也拍摄到了这些列为世界濒危珍惜鸟类的“黑面舞者”的风采。
据专家介绍,“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鸟类,全世界目前仅存1000只左右,福州却有100多只。
记者了解到,福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宜黑脸琵鹭的繁殖,但是随着越冬地遭到人为破坏(比如围垦、提供食物的鱼池改变用途等等 ),使得已有部分水鸟只能选择离开。虽然在去年67只的基础上,今年冬天它们带来了更多的同伴,但能否让它们再次来此越冬则还无法断定。专家说,要想让黑脸琵鹭继续留下过冬,并逐年增多,必须保证这些湿地不受太多的破坏,并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

作者: 云鹤 2007-11-14 19:29

好想去瞧瞧

作者: 苇鹀 2007-11-14 20:45

福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宜黑脸琵鹭的繁殖 ???? 越冬吧

作者: 岩鹭 2007-11-14 22:56

好消息啊。这时应该是过境多,不过要更正一下,2007年全球同步调查是1760只。

作者: 山鹰 2007-11-14 23:02

赶紧乘机申保护区啊,这可比华南虎真多了! biggrin.gif
那地方设置观鸟点比其他地方容易很多。倒是真的可以考虑考虑。那边林业局的关系不是也不错嘛。
申请下来,即是地方党政的功劳,也为水鸟保块地啊。不过问题肯定有很多。现在说好说坏真说不上来。中国人做事最擅长就是让所有的参与者最终都无法预言将来,嘿嘿

作者: 燕鸥 2007-11-20 23:4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20/200711/t20071120_380234.htm

天气越冷
东坑水库鸟儿越多

这里是冬候鸟在厦的主要越冬地,金翅雀一到,“大部队”就将抵达了
作者:徐雁宁 胡振宇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20


--------------------------------------------------------------------------------



老洪是翔安区东坑村的水产养殖户,他的百亩鱼池紧邻东坑水库。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鱼池的闸口排水。周围不见人影,只有成群的红嘴鸥和鸬鹚上下翻飞,不时有鸟儿落在他的鱼池边觅食。
老洪很有善心,鸟儿吃了鱼池的小鱼小虾,虽然心疼,却从来没有去伤害鸟儿,他说,逼急了,最多只是放放鞭炮吓唬一下。
厦门观鸟会的“野鸟”感慨,正是有很多像老洪这样的养殖户,东坑水库一带才成为厦门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地。


A.金翅雀在野菊中跳跃,苦恶鸟、鹊鸲、白头鹎、小白鹭、池鹭在头上盘旋


进东坑村时,路边一群小鸟在野菊丛中跳来跳去,它们很像麻雀,但体型更大、也更优美,翅膀上都有一条金色的黄线。
观鸟会“野鸟”说,它们是从遥远北方飞来越冬的金翅雀。他高兴地说,金翅雀来了,冬候鸟的大部队陆续就要到了。
东坑村靠海一侧是绵延成片的鱼池、虾池。老洪说,他们村的鱼池面积有两三千亩,水库的水面有一两千亩,整片水域面积达5000多亩。
我们在鱼池狭窄的边沿行走,20分钟后才抵达水库边沿。途中,不时见到苦恶鸟、鹊鸲、白头鹎等本地林鸟,也不时有小白鹭、池鹭等本地水鸟在我们的头顶上方盘旋。除了养殖户,这片广阔的水域几乎没有其他人进入,真是鸟儿的乐园。


B.赤颈鸭星星点点几十只,鸬鹚列队飞行,红嘴鸥翔集场面非常壮观


我们在水库的边沿最先见到的是老洪,其次是水库里那些栖息觅食的冬候鸟们。
宽阔的水面上,一些小黑点在上面浮游,数一数,约有五六十只左右,透过望远镜,我们发现原来是一群野鸭,它们的脖子上有一暗红色的圈子。
观鸟会的“云鹤”说,这些是赤颈鸭,体型比五缘湾湿地公园人工喂养的绿头鸭要小。这里是它们在厦门的最主要越冬地,去年高峰期,这里的赤颈鸭有上千只。他纳闷的是,今年怎么就星星点点的几十只呢?
老洪说,不要急,我每年都能见到这种鸭子,天气越冷,这里的鸭子就越多,有些鸭子还会飞到他的鱼池里吃鱼呢。
赤颈鸭虽少,但水面上其它的冬候鸟不少。水库一片片白色的泡沫上,站立着一只只黑色的鸬鹚,其数量比筼筜湖见到的更多,有的在水库上空列队飞行。
在鸬鹚群附近,我们还见到了更大群的红嘴鸥,这些红嘴鸥在宽阔的水面上盘旋飞行,时而翔集,时而落入水中,觅食,场面非常壮观,不时有一两只红嘴鸥飞到我们的头顶,展示它们优美的飞行姿态。
在水库的另一侧水面上,孤零零地站着一只大白鹭。不知道它的伙伴们在哪里。


C.村民捞海苔惊扰鸟儿,爱鸟人士建议最好避开冬候鸟觅食时间


在东坑水库的水面上,除了看到了鸟,我们还看到了人。四五艘自制的浮板浮在水面上,每个浮板上都站着两个人,他们中间是一堆高高的绿色植物。
老洪说,他们是在捞海苔,这里遍地都是黄金,水库里的海苔都是上佳的绿色食品。
虽然这些捞海苔的村民对鸟儿并没有恶意,但显然他们的大动作惊扰了鸟儿。浮板周围几百米范围内不见一只水鸟。
大白鹭站在那里,除了观看其它水鸟表演外,更像那些鸟的望风者或者守护者。一旦浮板靠近,大白鹭就往外腾挪一下。
随着浮板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鸟儿们的活动范围就不断变小。很多水鸟被迫将栖息地挪到水库的一角。
厦门观鸟会“野鸟”说,他们要到附近的村庄去宣传一下,让村民们多一点爱鸟意识,捞海苔的时间最好和冬候鸟觅食的时间错开,或者划定各自的活动区域,最好能做到人鸟和谐相处。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振宇

作者: 燕鸥 2007-11-23 20:31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1123/200711/t20071123_383250.htm

珍禽-濒危黑嘴鸥惠安露芳踪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23


--------------------------------------------------------------------------------



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编写的《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的黑嘴鸥,21日上午10点多在惠安县辋川镇鲤鱼岛,露出了它们的芳踪。
当天是泉州市林业局对沿海鸟类调查的第二天,在惠安县鲤鱼岛、百崎湖、白沙及周边湿地3个观测点,一共发现了20多种鸟类9372只。最让调查组高兴的是,在两个调查点发现了黑嘴鸥。
黑嘴鸥常被叫做“黑帽”,产于中国,仅2000余只,并且绝大多数分布于辽宁省盘锦。
经过细数,在鲤鱼岛周边湿地发现的“黑帽”有50只。下午4时许,调查组在百崎湖再次发现了12只“黑帽”,可惜的是,距离太远,还是无法拍到它们的芳容。
黑嘴鸥体长35厘米左右,头部上颈和嘴均为黑色,眼下有白色小斑;背、肩和腰为淡青灰色;下颈、胸、腹、尾为白色。
泉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林永源说,此前泉州有发现黑嘴鸥的记录,不过都是寥寥几只。
(福建新闻网)

作者: 云鹤 2007-11-23 21:14

央视报道的视频
http://vsearch.cctv.com/play_plgs.jsp?ref=CCTVNEWS_20071121_2500324&kw=&db=&projectId=
您见过东方白鹳吗?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总共不到三千只。近日,福建省观鸟协会意外地在闽江口发现了27只东方白鹳。这些正在散步的东方白鹳非常漂亮优雅,从镜头中可以看到,它们的脚上没有脚环标记,说明它们完全是野生的。也许是受到汽车喇叭声的惊扰,白鹳们旋即向着远方的大山飞去,但不久又回到了原地,和一群白鹭共同享受这舒适的栖息地。据介绍,福建省只有上世纪90年代发现过1只和2004年发现过5只东方白鹳的记录,而这次却发现了27只。如此多的东方白鹳来到闽江口湿地过冬的,可能与当地食物资源丰富有关。东...

作者: 燕鸥 2007-11-28 03:46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27/200711/t20071127_387362.htm

上千鸬鹚五缘湾上摆造型

作者:戴懿 毛媛媛 张淇辉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27


--------------------------------------------------------------------------------







本报讯 (文/记者 戴懿 实习生 毛媛媛 图/张淇辉) 昨日,五缘湾海面出现上千只鸬鹚。钟先生开车经过时发现,海面一片黑压压的,许多黑色的鸟停在海面上,“长得像鸭子”。
观鸟协会的成员告诉记者,这些是鸬鹚,从北方飞来厦门过冬。在筼筜湖也可以看到,不过数量没有这么多,这么多的鸬鹚一起出现比较少见。
记者赶到五缘湾时,海面上一群鸬鹚飞起,数了数有100多只,不一会儿又飞起一群。有的鸬鹚排成“一”字形,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则摆出图案。七八群鸬鹚飞过,多的有一两百只,少的也有五六十只。附近南海渔村的员工说,刚才还飞走了好几群鸟,每群都有上百只。“我们还以为是大雁呢!”
鸬鹚全部飞走后,记者驱车沿着环岛路寻找鸬鹚,没有再发现它们的踪影。
报料人钟先生,奖金80元


【相关链接】


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体羽黑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鳞片状,体长最大可达100厘米。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白点。
我国古代就已驯养利用,为常见的笼养和散养鸟类。野生鸬鹚分布于全国各地,繁殖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湖及新疆西部等地。

作者: 山鹰 2007-11-28 07:21

引用 (云鹤 @ 2007-11-23 13:04) *
央视报道的视频
http://vsearch.cctv.com/play_plgs.jsp?ref=CCTVNEWS_20071121_2500324&kw=&db=&projectId=
您见过东方白鹳吗?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总共不到三千只。近日,福建省观鸟协会意外地在闽江口发现了27只东方白鹳。这些正在散步的东方白鹳非常漂亮优雅,从镜头中可以看到,它们的脚上没有脚环标记,说明它们完全是野生的。也许是受到汽车喇叭声的惊扰,白鹳们旋即向着远方的大山飞去,但不久又回到了原地,和一群白鹭共同享受这舒适的栖息地。据介绍,福建省只有上世纪90年代发现过1只和2004年发现过5只东方白鹳的记录,而这次却发现了27只。如此多的东方白鹳来到闽江口湿地过冬的,可能与当地食物资源丰富有关。东...

奇怪的说法!

作者: 燕鸥 2007-11-29 05:25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28/200711/t20071128_388477.htm
鸬鹚飞去金门过夜了

五缘湾海面出现的上千只鸬鹚只是大群中的一小群
作者:戴懿 毛媛媛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28


--------------------------------------------------------------------------------
《上千鸬鹚五缘湾上摆造型》后续报道

本报讯(记者 戴懿 实习生 毛媛媛)前天,五缘湾海面出现上千只鸬鹚,摆出各种造型。(详见本报昨日报道)昨天,观鸟协会的江航东得知此消息后说,这只是大群中的一小群,前天下午记者之所以再没有追到鸬鹚,是因为它们飞到金门过夜了。
这些鸬鹚是从北方飞来厦门过冬的,具体什么地方飞来的不得而知。江航东说,每年9月底就有鸬鹚零零星星飞到厦门,这个月鸬鹚的大部队陆续到达,在大型的水面上,如鱼塘、水塘、水库都能看到。鸬鹚是常见的水鸟,在厦门每年都能见到大量鸬鹚。
这群鸬鹚应该有1万只左右,晚上在金门集群栖息,也会有一小群停留在坂头水库。鸬鹚栖息的环境需要有开阔的水面、高大的树,并且没有人为干扰。“鸬鹚都在树上休息,只有捕食时才在水里。”
前两年,机场附近有海上养殖场,经常有鸬鹚停在渔排上面,捕食栖息。如今养殖场没了,渔排也撤走了,环境变化,使得那边的鸬鹚也少了。岛内适合鸬鹚栖息的地方少了,它们大都飞到金门栖息,白天到食物丰富的厦门海域觅食。
白天鸬鹚分成几队外出,多的有几千只,少的也有几十只,淡水鱼和海水鱼通吃。
筼筜湖是观察鸬鹚的好地方,不过今年筼筜湖的鸬鹚有所减少,不超过500只。“减少的原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江航东说。
观察鸬鹚的最佳时间是二三月份,这时的鸬鹚准备迁徙到繁殖地,迁徙前要练习飞行阵形,那时候就更能频繁地看到它们。
江航东告诉记者,不少人看到排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形的鸬鹚就误以为是大雁。“其实现大雁在福建很少见,只有在闽江口能够看到少量,更不大可能有一大群成百上千只出现。在20多年前,九龙江入海口曾经有很多鸿雁,是大雁的一种,不过现在也没有了。”

作者: 燕鸥 2007-11-29 05:2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128/200711/t20071128_388348.htm

古雷观鸟记

作者:山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1-28
--------------------------------------------------------------------------------





太阳很大,上尉的车没有空调。古雷半岛的风,就这样第一时间从窗户中扑将过来,带着咸味的清凉。
你不可能不迷上这里的海滩。这么细腻,那么广阔,如此平坦,胜似清泉的海水泛着蝴蝶一般的浪花。我们,就站在一片金色上,前面是蓝,后面是绿,一切都单纯得像风。世界,张开双臂,它就是你的。



大家都忍不住
要和大海亲密接触

我是花了多大的忍耐才没有带着相机和望远镜直接扑向大海啊。我故作矜持地眺望远处的海岛,弯下腰看看海浪是怎样爬过我的脚背,蹲下来企图通过手里的相机回到幼时的眼界,来感受着世界的微妙。但那骚动遏制不住地就揪着我的心尖做痒,它不停地跳过我的大脑,指挥着我的双腿向大海深处迈进迈进再迈进。于是,一个甜蜜的浪吻,便心满意足地“湿身”了。这才清醒过来,转了一圈一看,除了林鸮还在沙滩上借着单筒看鸟,大家都已经与大海亲密接触起来了。
稍远的地方,另一些人翻上海堤去另一端寻找岩鹭了。我心中也惦记着这个未曾谋面的家伙,赶紧跟了过去。刚翻上岩石,上尉的手势就打过来,目标出现了。它,黑色的身体半蹲着,向前微倾,小眼睛紧盯着岩石边的海浪,看来耐心好得很。我们的耐心也不比它差,一个个拿着望远镜看得不亦乐乎,再怎样肆虐的太阳也毫不在意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海边岩石罅隙里有很多小鱼小虾,显然,是潮水将它们送到这里。忽然间所有的人都童心大发开始捉鱼摸虾了。那鱼儿虽小,刺儿却够长,痛得一帮人嗷嗷叫。虾儿也不呆,左蹦右跳,并不肯轻易被俘虏。不过众人齐心,还是有几条鱼虾被我们挪到了水杯里。在大家纷纷将镜头对准这几只小家伙猛拍一通之后,它们又被放回了那些小小的水洼里去。遇上我们,它们有幸还能在下一个潮来的时候再度回到大海宽广的怀抱。
这次行动比较腐败,因为我们居然在村中的小旅舍定了两个房间用来冲淡水澡和整理行装。午餐我们驱车两公里,到古雷乡政府所在地的一家排档做了一把实实在在的饕餮客。整个中午大家都沉浸在马鲛鱼的香脆流油之中;还有肉嫩膏肥海虾,个体之硕大,我前所未见。


我们在水面打起了水鼓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欢呼雀跃着直奔大海。太清澈了,游到过人深的水里后,一样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脚趾。我潜下去大约3米,阳光在头顶的水面晃动,那是任何抽象艺术大师都难以表达的美,海水微凉,世界很安静。当我冲上水面,那种瞬间的轻松,让我忽然有了种重生的感觉。海浪的起伏不停地改变着大海与天空在视野里的交界线,在淡淡的云影里,我,就是一条快乐的鱼。俗话说海面无风三尺浪,若是有点小风,那浪的感觉就再好不过了。这也就是在大海里游泳的真正乐趣所在。那种有节奏的起伏,舒缓又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过这里的海滩很平整,所以并不需要太好的水性就可以玩得很high。在两个国际救生员的带领下,多数鸟人们在距岸不远的水域里打起了水鼓,那双手击打水面发出的咚唴声逐渐节奏分明,越来越响,在海上可以传得很远,如雷生威。我便是听了那声响后觉得好奇才往回游的。
夜幕来临了。夜色下的沙滩在月儿轻柔的抚慰下泛着迷离的银光。浪花一朵朵地绽放,又一点点的消失。海面上偶尔可以看见几点渔火,只有身后树林里的虫鸣和前面浪涛低沉的咏叹,小猫轻轻地说:这难道不完美么?


海面上惊叹声和快门声不断



第二天,天亮得很早,爬起来后有些冷。不过这时候的大海最美。爬上附近最高的岩石,早起的渔家已经开始收网,碧绿的波涛里绽放出一片妖娆的金红,大海将朝阳透过云层的那点吝啬渲染的淋漓尽致。这里的岩石巍峨嶙峋,有着奇怪的花纹。透着诡异的崖洞里,那些海蟑螂总让我联想到外星球的异型。
三只岩鹭和一只勺鹬也是勤快的主,潮水退却后的低矮礁石群现在就是它们巨大的早餐盘子。多数鸟人都没有带望远镜,只是在这宁静而微寒的海滨随意地走着,享受着与自然平和而私密的交流。
茶、牛奶、面包、饼干、小菜和水果,鸟人的早餐一如既往地简单而丰盛,其实吃得快乐的是与众人分享的那份心情。收拾帐篷向来是齐心协力的事情,之后或扛或提,把东西搬回小旅舍。那边港口的渔船,已经在等我们多时了。
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出海的兴奋之中。一路的欢笑很快就被一阵阵的惊呼替代了。那是海面上飞来的岩鹭、褐翅燕鸥、黑枕燕鸥、粉红燕鸥和黑尾鸥们带来的。无论是优雅地缓缓展翅,还是俊秀地疾掠而过,又或者在空中偶一个妩媚的回眸,再或者灵巧地贴着水面垂首掠食,鸟人们除了惊叹,忙不迭地就是手里的相机了,快门声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抱怨也是此起彼伏:对不上焦啦,船晃得太厉害啦,错过好画面啦,内存卡满了啦,电池没有啦等等。一群随着船身摇晃得站都站不稳的人,手里拿着相机和望远镜,嘴里大呼小叫,好生激动。
圣碑屿上的灯塔是夜航者的守护神。小小的岛屿,也是褐翅燕鸥和其它海鸟的美好家园。天空中数百只燕鸥齐舞,那剪刀一样的尾巴在空中飘逸,狭长的翅膀掠过风,掠过白云和它们自己的倒影,想悄悄地问问它们,翱翔的感觉一定很好吧?
文/图 山鹰

作者: 岩鹭 2007-11-29 06:01

不知是否征求山鹰同意?

作者: 山鹰 2007-11-29 08:19

征求同意了,不过我没有征求你们的同意就发照片了,哪里想到他们弄那么大。好在都是有遮挡的,哈哈。大姐别介意哦!
稿费我让郑青直接给大姐。算是我给鸟会的捐款。肯定没几个子,一点小心意。你要记得要哦!smile.gif

作者: 岩鹭 2007-11-29 16:22

有问就好,至于晚报,从2004年洞庭湖回来就没有收到过晚报稿费,看来得找时间和他们领导谈谈。

作者: 蓝色 2007-11-29 20:57

引用 (岩鹭 @ 2007-11-29 08:12) *
有问就好,至于晚报,从2004年洞庭湖回来就没有收到过晚报稿费,看来得找时间和他们领导谈谈。


青气球美女应该会给吧
不然俺就发些毁人不倦PP上来

作者: 燕鸥 2007-12-08 03:30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207/200712/t20071207_398220.htm

厦门首次在自然环境中出生黑天鹅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07


--------------------------------------------------------------------------------



■一对澳洲“移民”黑天鹅夫妇,甜蜜地生活在五缘湾湿地公园,近日突然带着宝宝出来“散步”,工作人员才知道它们已是三口之家了。胡振宇 摄

作者: 燕鸥 2007-12-08 03:3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207/200712/t20071207_398211.htm

五缘湾公园首只黑天鹅出生

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在自然环境下出生的黑天鹅
作者:徐雁宁 胡震宇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07


--------------------------------------------------------------------------------

这几天,五缘湾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脸上都喜气洋洋,他们去年从澳洲引进的黑天鹅喜得贵子,在自然环境下成功孵化出一只小天鹅。
据了解,这是厦门历史上首次在自然环境下出生的黑天鹅。厦门观鸟会的“野鸟”认为,这说明,五缘湾湿地公园不仅是冬候鸟的越冬地,也适合黑天鹅这样的外地留鸟繁衍生息。
黑天鹅是地地道道的澳洲留鸟,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它们一年四季栖息在澳洲本地,而不像白天鹅那样,天气冷的时候,往温暖的地方迁徙。


1.小天鹅一颠一颠跟妈妈



小家伙脖子太短,不会潜水;巢里还有四五个鹅蛋,母天鹅过几分钟就要孵一孵


昨天,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湿地公园的水面上。在离岸边几米远的小岛边,一只毛绒绒的小天鹅跟在一只黑天鹅的后面,几乎寸步不离。黑天鹅游到哪里,小家伙就跟到哪里,黑天鹅将脖子伸到水底觅食,小家伙的脖子太短,不会潜水,就啄食小岛边上的青草。
公园管理处的小吴说,现在天气很好,天鹅爸爸正训练孩子觅食呢!这几天,它们一直都在进行这样的训练。
几分钟之后,从岛上下来一只黑天鹅,和天鹅父子俩汇合,一家三口在家门口附近来回浮游一番。过了一会儿,天鹅妈妈再次上岛,小天鹅一颠一颠地跟了上去。
小吴说,小岛是它们的家,岛上的巢里还有四五个天鹅蛋,母天鹅过几分钟就要上去孵一孵。第一只小天鹅出生五六天了,还没有第二只小天鹅出生的迹象。但母天鹅似乎坚信还有孩子出生,每天都在抱窝孵蛋。


2.人工孵化未能成功



天鹅坚持“一夫一妻”;8月第一窝鹅蛋出现,可很长时间没有小天鹅孵出来


小天鹅的父母是去年11月来到湿地公园的,一起来的还有另外18只黑天鹅。湿地公园在引进这些黑天鹅时,非常人性化,10只雄天鹅,10只雌天鹅。他们希望,黑天鹅在这个新家里能自由恋爱、结婚生子、繁衍生息。他们知道,黑天鹅是感情专一的鸟类,奉行“一夫一妻”制。
可惜的是,今年上半年,有3只黑天鹅因病死去,黑天鹅只剩17只了。
黑天鹅刚到厦门时,还未性成熟,公园管理人员在湖中的小岛上建了一个大大的“集体宿舍”,天鹅们就在小岛上、在宽阔的湖面上,自由自在地生长。
今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天鹅们开始成双成对,似乎厌倦了集体生活,不再愿意回到小岛。它们两个两个结伴而行,与恋爱中的男女一模一样。
夏天,有两只天鹅开始在靠近岸边的一座小岛上啄食芦苇,并将折断的芦苇铺在地上,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两周。管理人员暗喜,它们要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了。
今年8月,湿地公园出现了第一窝天鹅蛋,公园所有工作人员大喜过望,他们都认为,这离小天鹅的出生为期不远了。
可过了很长时间,仍没有小天鹅孵出来。大家都着急起来,公园管理方决定将天鹅蛋拿去人工孵化。厦门还从来没有过孵化天鹅的经验,结果送出去的4个天鹅蛋均没有孵化成功。

3. 初为父母很护子



人和其它天鹅靠近,两只天鹅就会大声鸣叫,但对比自己体型小的鸟类很友善


上个星期五,公园管理人员突然在一只黑天鹅身后发现了一个小家伙,当时管理人员还不敢肯定那就是小天鹅,因为小家伙和它的父母毫无相似之处,没有修长的脖子,羽毛也不是黑的,看起来和小鸭子差不多。
管理人员试图靠近小家伙看个究竟,不料,两只黑天鹅性情大变,向平时很熟悉的管理人员发出怒吼,并做出攻击的架势。
管理人员十分好奇,远远地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傍晚,天冷了,两只黑天鹅回巢,小家伙也跟了回去,并躲在黑天鹅的翅膀下取暖。
管理人员恍然大悟,原来那个小家伙是刚出生的小天鹅。
很快,小天鹅出生的消息在公园内部流传开来,大家都蹑手蹑脚地去看望这一家三口。天气不好,它们就躲在巢里;天气好的时候,小家伙就跟着父亲出来溜达一番。
小天鹅的父母不仅对人高度警惕,对其它天鹅也充满敌意。一旦有天鹅试图靠近小岛,两只黑天鹅就会摆出决斗的架势,大声鸣叫。
但是,他俩对比自己体型小的鸟类相当友善。湿地公园上个月出生了一窝小黑水鸡,小水鸡们已经可以独自觅食了,时不时会转到小天鹅的家门口,和小天鹅玩耍,天鹅父母毫不介意,允许它们来串门。


4.会让小天鹅自由飞翔


湿地公园要建
更多供天鹅安家的小岛


目前,湿地公园湖面上可供天鹅安家的小岛只有4个,管理方觉得数量还不够,还有好几对黑天鹅没有找到安家的场所。
他们打算,在湖面上,再造几个人工小岛,供天鹅们安家落户。这些小岛要和陆地保持一定距离,游人无法进入,还要种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以供天鹅筑巢和隐蔽时用。
小天鹅的父辈来厦门前,翅膀都被剪过,它们只能游水不能飞翔。公园管理方表示,小天鹅长大后,绝对不会为了留住它们,剪去它们的翅膀,要让它们像在大自然中那样自由飞翔。他们相信,小天鹅的父母就在湿地公园里,小天鹅长大后,即使会飞翔,也不会离开父母,离开家园。
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

作者: 山鹰 2007-12-08 04:51

好可爱的小家伙,虽然咱作为鸟人并不提倡这样养鸟,不过还是很想看看这“丑小鸭”的模样。
希望说的是真的,不会剪翅膀。

作者: 燕鸥 2007-12-09 07:12

http://news.sina.com.cn/s/2007-12-07/171114472827.shtml

村民毒杀南飞雁卖给饭馆 黄河漂浮大片雁尸(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17:11 东方今报

黄河上漂浮着大雁尸体







被毒杀的大雁


  近日,黄河长垣段河面漂来成片大雁尸体。据当地人介绍,这是山东省村民下饵毒杀的。

  □东方今报记者 申子仲/文图 都市频道记者 胡嘉迅

  “我们看见成片的大雁尸体,从黄河上游漂下来。”12月2日晚上10时,新乡市民杨先生向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料,称当天下午他和朋友一起到长垣县芦岗乡的黄河湿地游玩,无意中发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大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谁?如此疯狂地屠杀大雁。12月3日,记者赶往事发现场。

  【所见】河面漂着大片雁尸

  记者先赶到新乡约见目击者杨先生。“我和朋友在那儿待了3个多小时,看到约400具大雁尸体。”杨先生说,当地不少人来捡岸边的雁尸,还有人划着小船来捞。

  12月3日中午1时,记者赶到长垣县芦岗乡附近的黄河湿地。

  芦岗乡地处豫鲁交界,沿黄河有大量生长芦苇的滩地,当地人称之为“沙洲”。

  黄河在封丘、兰考一带向北拐了个弯,在此形成豫鲁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河西岸属河南地界,东岸则属山东省。

  记者沿着黄河滩寻尸验证。不时在滩边看到大雁的尸体,有的被搁浅滩边,有的在水中漂浮,有的已经腐烂,远处河面上漂着成片的雁尸。

  【所闻】村民捡死大雁炖着吃

  岸边一位50多岁的村民正忙着捡大雁尸体。他捡大雁尸体干啥?“吃呗!”

  附近村民听说记者来采访,都赶来了。“你们来晚了,昨天更多。”一位李姓村民告诉记者,前一天他们听说河面上漂了一层死大雁,都跑来看稀罕。“这东西也能卖钱,但大多数村民捡回家炖着吃了。”

  放眼望去,河面上十几只大雁的尸体正缓缓向下游漂去。而在这些“无辜者”的尸体上面,盘旋着十几只侥幸逃过一劫的伙伴。

  【死因】山东村民毒死大雁

  这么多大雁尸体到底是从哪儿漂来的?

  在乡亲们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一位吃住在黄河岸边的艄公,记者希望他能带我们到附近鸟类栖息的湿地看一看。“是河对岸山东东明县的人下的毒,像黑庄村的。”艄公说,“我看到有人用玉米掺毒药放在河滩上,大雁吃了死后,那些人再穿着防水的胶皮裤下河去捞,看着不像自己吃,应该是卖给饭店。”

  坐在船上,记者用摄像机镜头拉近远处的一块滩地,隐约可见星星点点毒杀大雁的诱饵。“为什么非要下毒呢?”记者问。“以前他们是拿鸟枪打,动静太大,森林公安老来抓,后来就改成下药了。”正聊着,漂来一具雁尸,艄公抄起渔网顺手捞起,“你们拿回去化验化验是不是被毒死的。”

  【确诊】大雁是毒死的 人吃它会中毒

  12月4日下午,记者回到郑州把这具大雁尸体交到郑州牧专禽类医院。专家介绍,这些大雁应该是从西伯利亚一带,结队飞往我国南方过冬,在黄河岸边觅食时被毒死的。雁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食品,作为中药能祛风壮阳。

  经解剖,禽病专家赵传璧告诉记者:“死雁肾脏肝脏明显肿大,可以断定死于下毒。”“大雁的食管胃里有不少玉米粒。”赵传璧说,“这个季节,庄稼地里找不到玉米粒了,肯定是人为下的毒。这种下过毒的死雁肉,人绝对不能吃,吃了有可能中毒,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作者: 燕鸥 2007-12-11 19:46

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xmjy/2007-12-10/198011.shtml

“奋战”八小时找到45种鸟厦大学生开展“观鸟”大赛www.taihainet.com 2007-12-10 台海网 沈晓丽 【字体:缩小 放大】
  台海网12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沈晓丽 通讯员 王亚男) 近日,一场由厦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观鸟大赛以及观鸟培训活动在厦大校园内举行。主办方厦大绿野协会说,如今观鸟逐渐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这种比赛就是让大学生亲自走进自然,体验观鸟的乐趣,让他们从心底真正喜欢上大自然。

  此次比赛共分为10组,每组由4-5名同学组成,各小组的名字全是以鸟命名。比赛一开始,各队就开始沿着不同的路线仔细寻找着鸟的踪迹,开赛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大家寻到一只叉尾太阳鸟,睹其芳容,令大家都激动不已。大家在前期培训基础上显然已经有一定经验,观其鸟,知其名。为了争取多一点的观鸟时间,中午大家都带了干粮,边看鸟边啃面包。经过八小时的“奋战”,各队都满载而归,其中“红隼队”以观测到45种鸟夺得本次比赛桂冠“军舰鸟奖”。

作者: 燕鸥 2007-12-15 04:3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213/200712/t20071213_403266.htm

这是母鸡,还是飞鸟?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3

--------------------------------------------------------------------------------
商报讯(记者吴泗海 通讯员郑锦沛摄影报道)红色的小腮,棕色的脚,除了头部和腹部的羽毛是黑色外,身上羽毛是带条纹的浅灰色。这是只母鸡还是只飞鸟?昨天傍晚,明发国际新城的保安就在路边捡到了这样一只小动物。
报警的是明发国际新城物业主任成先生。他说,这是他们的保安晚上在路边上捡到的。由于担心这是国家保护动物,他就赶紧打电话报警。
接到报警后,何厝边防派出所的民警赶到了现场,将这只动物带到了所里,并联系了林业部门。林业部门将赶往处理。

作者: 燕鸥 2007-12-15 04:34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214/200712/t20071214_404556.htm
《这是母鸡,还是飞鸟?》后续
它是只飞鸟名字叫白鹇

作者:记者 吴泗海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4


--------------------------------------------------------------------------------

商报讯 “它是只飞鸟,名叫白鹇!”昨日下午,记者从海沧野生动物园及厦门观鸟协会得到证实。昨日,本报报道了明发国际新城物业的保安在路边捡到了一只小动物,在捡到时不管是物业保安还是前来处理的派出所民警,都不知道这是飞鸟还是母鸡。
厦门观鸟协会老蓝介绍,这白鹇 别名银鸡,属鸟类鸡形目雉科。海沧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介绍说,白鹇广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栖息于海拔1400米~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欢林下的竹林和灌丛,也栖息于多林的山地。白天隐匿不见,晨昏活动,很少起飞。觅食时边走边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记者了解到,我国很早就饲养白鹇,散见在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中,18世纪传入欧洲。
而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把这只白鹇放生。

作者: 燕鸥 2007-12-16 18:05

http://www.xmnn.cn/xwzx/tpxw/200712/t20071215_406077.htm

海口出现椋鸟鸟群遮天蔽日奇观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12-15 15:07 [来源:南海网]





2007年12月13日黄昏,在暮色中飞舞的丝光椋鸟鸟群。(苏晓杰 摄)





2007年12月13日黄昏,在暮色中飞舞的丝光椋鸟鸟群。(苏晓杰 摄)





2007年12月14日,丝光椋鸟觅食后归巢。(苏晓杰 摄)


  2007年12月14日下午6时许,遮天蔽日的鸟群盘旋在海口市滨崖路与金牛路交汇处上空,震耳的鸟鸣淹没了汽车喇叭声,市民纷纷驻足观望,被这奇特的鸟群惊呆。

  滨崖路保安员黄钻红、吴其介绍,这种鸟每年都在此栖息。早出晚归,极有规律。据现场观鸟的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鸟专家梁伟博士介绍,此种鸟叫“丝光椋鸟”,是我国特产鸟类,在海南属于侯鸟,也有部分留鸟。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都呈现明显减少。目前丝光椋鸟已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但在我国尚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梁伟表示,随着海口市生态建设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绿树、绿地越来越多,都为这些候鸟和留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栖息地。

作者: 蓝色 2007-12-17 22:11

它们的挽歌——神话鸟之殇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发自广州  [2007-12-12 18:08:14]
■它们,曾为我们连接起一个世界,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

■它们,是那些已经灭绝和正在灭绝的物种。

人类的反躬自省或许已来得太迟,或许还为时未晚……
有关“灭绝动物”的视频专题片,请见南方周末网站www.infzm.com

神话鸟之殇



躲得过天敌,却躲不过人类的胃……


岛上的景象让陈水华惊喜,一千多只海鸟,像一大片云一样悬浮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上空。
作为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专家,他职业性地向这个鸟群靠近。海鸟们看到有人靠近,尖叫着噗噗冲向天空,在离地面三十米处飞转徘徊,形成一团以人为中心旋转的鸟云。它们随时准备向人俯冲,目的仅仅是尽它们作为父亲与母亲的责任——保护它们的鸟蛋。
这是陈水华在2007年6月的一次科考。他要去寻找一种在全世界都不会超过五十只的黑嘴端凤头燕鸥。这种鸟有凤凰一样的头和炭一样黑的嘴尖。在全世界近150年的鸟类观察记录中,和人类相遇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在1937年至2000年间,曾经在人类视野中失踪了63年。
学界称其为“神话之鸟”,其美丽和神秘诱惑着全世界的鸟类专家。


寻找“神话鸟”
陈水华仰望着头顶的鸟云,想在这个大凤头燕鸥的鸟类群落中,搜索让他梦系魂牵的黑嘴端凤头燕鸥。
他在多年的研究中了解了“神话鸟”的一些生活习性。在黑嘴端早先的目击记录中,少有大凤头燕鸥的踪迹,推测黑嘴端是独群生活。但后来黑嘴端的数量急遽下降,开始寄居在“亲戚”大凤头燕鸥篱下,估计是为了借“亲戚”之力抗击天敌。
陈水华正是根据这一规律,通过接近大凤头燕鸥群落,寻找黑嘴端凤头燕鸥。
2003年,陈水华带领的研究组,四年间走遍了浙江沿海的一千多个岛屿。地毯式的搜寻,只在2004年8月有过短暂的接触。“那次鸟云比今年的大得多,估计有三千多只大凤头燕鸥,鸥群中发现了约十对黑嘴端。”陈水华兴奋地说。
但四年之后,这个大凤头燕鸥群落已降到一千多只,栖于其中的黑嘴端生死如何?陈水华惴惴不安地观察着鸟云。“找到了,有黑嘴端,有黑嘴端!”十多分钟后,陈水华和同事们兴奋地压着嗓音相互打招呼,他们在这个鸟类群落里一共发现了4对黑嘴端。


绝世之恋
陈水华既高兴又难过。与三年前相比,这个鸟群群落的黑嘴端已经少了六对。“我们还来不及熟悉它,它就要跟我们告别了。也许,它注定是‘神话之鸟’。”陈水华感慨。
陈曾想写一本关于这种鸟的科普小书,但一直未能成文。“我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人类发现它时,数量已所剩寥寥。”这位中国最权威的黑嘴端凤头燕鸥鸟类专家说。
鸟类工具书对黑嘴端的描述只有短短数语:夏候鸟,繁殖地为中国东南沿海,冬季迁徙至南太平洋地区。
陈水华对这种鸟则有更多的感情:“它们有洁白的羽毛和优雅的飞行姿态,当它们成双成对飞在天上时,你一定会被它们打动。”
每年5-8月,黑嘴端开始寻觅爱人、结婚生子。一旦“小伙子”相中哪位“姑娘”,便会使尽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魅力与养家糊口的能力。比如,他会向海面一个俯冲,在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旋即返回,将口中的鱼献给心上人。若雌鸟接过鱼,就如同少女接受男友手中的钻戒,从今结为比翼鸟。
2005年,厦门观鸟会在闽江口幸运地拍到一对黑嘴端交配的经过,引起轰动——雄鸟跳到雌鸟的背上,黑黑的嘴尖交替相衔,传递彼此间的柔情蜜意。
这像真正的“绝世之恋”,全世界不到50只的黑嘴端,意味着人类也许在以后再也拍不到这样动人的照片了。


难逃一窝端
陈水华一直想揭开它们数量急遽减少的谜底。
2004年8月,鸟群产蛋不久,台风连番来袭,待他们登岛,发现一些海鸟蛋被强劲的台风吹得支离破碎,破裂的蛋浆淌了一地,为数不多的整蛋,因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被年轻的妈妈放弃了。
今年6月发现黑嘴端一星期后,陈与同事返回韭山列岛,发现鸟群、黑嘴端、鸟蛋,都没有了。
“鸟蛋全被附近渔民捡走了!”陈水华愤愤地告诉记者。
鸟蛋也许是普通人跟海鸟甚或黑嘴端凤头燕鸥最寻常的接触方式。浙江岛屿数量居全国之首,海边大排档密集排列,海鸟蛋往往作为大排档的招牌。斑纹与鹌鹑蛋相似的鸟蛋,一个35块钱,仍不乏食客的追捧。
四年间,研究组踏足的一千多个岛屿,最偏僻的地方都能发现人的足迹。他曾无数次目睹,挎着篮子的渔民登岛拾蛋,鸟儿惊起四散,盘旋于低空,紧紧盯着渔民,当发现他们靠近自己尚未出世的宝贝,像中了弹般,猛地朝下俯冲,冲侵犯者发出吱吱的尖叫。这样的恐吓显然对渔民们不起作用,鸟妈妈与鸟爸爸只好急刹车,旋又回到空中,频繁扇动翅膀,尖声凄叫。
每逢此景,陈水华都不忍看下去,“海鸟一般一年交配一次,一次只产1-2枚蛋,孵蛋期为20天左右。他们往往盼不到宝宝破壳而出的那一天。”
人类的“一窝端”,对海鸟的繁衍生息带来致命打击。选择与大凤头混居的黑嘴端,躲得过天敌猛禽的利爪,却逃不过人类的胃。


生物链的崩溃
海鸟群居数量越大,鸟蛋越集中,就越容易成为拣蛋者和捕鸟者的目标。
每年10-12月,候鸟迁徙季节来临。《海峡都市报》报道,今年10月31日,盗捕者在黑嘴端的繁殖地之一福建闽江口海边湿地上搭起了三四公里的捕鸟网,迁徙越冬的鸟一不小心撞上粘网,就如人误入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
2006年,北京观鸟会赴山东青岛寻黑嘴端,未果,只看到岛上捕鸟的粘网随处可见,数十只海鸟尸体悬挂网上,一些已被风干。
今年6月中旬,在韭山列岛中心岛屿上,八百多只海燕蛋被人捡拾一空。在附近的大排档,浙江保护野生动物志愿者找到了那些鸟蛋,其中很可能包括3只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卵。他们发现只有一种叫黄嘴白鹭的海鸟能幸免于难,原因是它们的蛋口感不佳。
人类的贪婪已成为鸟类种群锐减的最直接影响。鸟类专家预测,到2100年,至少有1200种鸟将消失。而过去1500年中,仅1.3%的鸟类灭绝。
人类已开始为此自食其果。1997年,全世界3.5万-5万人死于狂犬病,印度占了3万名。印度秃鹫数量减少后,野狗的数量爆炸性增长,导致狂犬病泛滥。“鸟类灭绝的更多后果,我们人类还远未了解。”陈水华说。
陈水华告诉记者,和华南虎一样,作为鸥科鸟类中数量最少的物种,黑嘴端成了“旗舰物种”。这意味着,它的灭绝,将是其他海鸟面临生存危机,与海洋生物之间生物链崩溃的开端。

作者: 燕鸥 2007-12-19 04:5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218/200712/t20071218_408495.htm

筼筜湖每年接待万只鸟

有60多种;但南湖公园、湖滨中路人进鸟退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8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白鹭洲湖心岛,群鸟飞舞。

EXIF: -, F-, -EV, ISO0, 0mm, @ -, -


小白鹭落户筼筜湖,觅食方式也改变了。

EXIF: -, F-, -EV, ISO0, 0mm, @ -, -


苍鹭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池鹭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厦门观鸟会近日发布了筼筜湖一年来的鸟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筼筜湖的鸟类呈逐年增多趋势。
湖的鸟类大部分栖居在湖心岛及周边区域。从去年12月份开始,厦门观鸟会的成员在每月第三个星期日上午,分四组沿湖观察。经过一年的统计,在筼筜湖1.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观察记录到61种鸟类,共11677只。
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其中包括两种猛禽:黑耳鸢和鹗。它们又被称为清道夫,主要吃湖面上死去的鱼,一般在冬季出现。
列入中日保护协议中的鸟类有18种在筼筜湖出现,比如绿翅鸭、夜鹭、黑水鸡、大白鹭、灰背鸫、金腰燕等。
在61种鸟类当中,有43种本地留鸟,占总数的70%。其中最多的是小白鹭,厦门观鸟会一次最多观察到的数量为453只。
另有14种冬候鸟把筼筜湖当作越冬区,比如市民熟悉的鸬鹚和红嘴鸥。湖面上20来个浮台和红树林周边1.7公里长的保护木桩带上,市民经常可见一群黑鸟,它们就是鸬鹚——与本地白鹭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目前筼筜湖能见到的鸬鹚还不多。厦门观鸟会陈志鸿说,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筼筜湖上的鸬鹚会越来越多的,一月份是高峰期。
2003年的时候,厦门观鸟会也对筼筜湖作过一整年的鸟类调查,当时记录下来的鸟类只有37种,鸟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而现在鸟种和数量都大幅增多了。最明显的例子是白鹭的数量在逐年增多。
陈志鸿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筼筜湖治理还没开始,湖区连一只白鹭也见不到,其他鸟类也很少。随着湖水的日渐清澈、湖心岛的植被日渐丰盛、4万多平方米的红树林逐渐成林成片,这里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不过,局部地区鸟类在减少,比如,南湖公园周边原本是鸟类聚集,但儿童乐园项目开工建设后,鸟儿被迫转移栖息地;湖滨中路的一片林子原也是鸟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但随着书院动工兴建,鸟儿不再来了,连厦门最普遍的白头鹎也不来这里了。人进鸟退,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作者: 燕鸥 2007-12-19 04:5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218/200712/t20071218_408494.htm
小白鹭在此练出新本事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8


--------------------------------------------------------------------------------
筼筜湖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每天早晨六七点钟,成群小白鹭从大屿岛白鹭保护区飞来,傍晚大部分又飞回去。一部分小白鹭选择在湖心岛安家落户,今年湖心岛发现了17个鹭巢,几十只小白鹭就在岛上出生、长大。
厦门观鸟会长期观察发现,筼筜湖上的白鹭练就了一种本事,它们能够像猛禽和翠鸟一样捕鱼,它们贴着水面飞行,发现鱼儿之后,一下子扎进水里,将鱼叼在嘴里,再回到岛上慢慢享受。它们捕鱼的成功率很高,几乎百发百中。而其他地方的白鹭一般是在滩涂上来回走动,发现食物后,将头探进水底啄食。
陈志鸿说,这可能是环境逼出来的,筼筜湖的滩涂很少,而鱼儿众多,白鹭们要想在这里活得滋润,就得改变它们平时的觅食方式。

作者: 伯劳 2007-12-21 08:25

今天在翻前几天的报纸,看到了上面的报道,感觉怪怪的。

总觉得“筼筜湖每年接待万只鸟”的标题有问题,万只鸟是12次调查数据的综合,写每年接待万只鸟不大合适。如果是每天调查一次,是否可以说“筼筜湖每年接待三十多万只鸟”呢?

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其中包括两种猛禽:黑耳鸢和鹗。它们又被称为清道夫,主要吃湖面上死去的鱼,一般在冬季出现”,普通(狂鸟)应该也算猛禽吧,鹗也主要吃死鱼吗?

关于“小白鹭在此练出新本事”的说法不敢苟同,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白鹭在飞行中捕食,如在一些鱼塘和近海地带,并不是只有在筼筜湖才有这个本事,只不过在筼筜湖的滩涂比较少,这些白鹭才主要采用这种捕食方式,正如岩鹭所说的是被环境逼的。

还有跟03年的数据可比性不强,印象中03年调查的范围比较小,参与人员较少,调查次数也少,种类数量当然少了。

作者: 山鹰 2007-12-21 09:30

伯劳说的有道理,我看得时候也都有类似的感觉。特别是数据问题。
不过我想这个毕竟是面对市民的,所以这样的报道虽然不准确,但大体意思表达出来了。媒体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东西,只要不太离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嘿嘿。

作者: 蓝色 2007-12-21 19:38

标题大都是编辑做的领导改的
一些不明内在 啼笑生非的常有

作者: 燕鸥 2008-01-05 19:4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1/200801/t20080101_422139.htm

怪鸟无法展翅 漂在海面上

作者:朱俊博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1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记者 朱俊博 图/张淇辉)一只怪鸟漂在海面上,却飞不起来。边防官兵将它捞起后,林业人员发现它的奇异之处:颇似彩鹬科鸟类,但脚蹼是平的,走路一瘸一拐像鸭子。
昨天上午10点多,在海湾公园附近海面,边防官兵们发现一只鸟在海里扑腾着翅膀想要飞起来,但却根本脱离不了海面。
眼看小鸟体力快不支,随着海水漂远,官兵们将它捞了起来,放在营房内喂它小虾吃。一直到下午,官兵们以为小鸟吃饱后会自己飞走,但它还是飞不起来。官兵们只好向森林公安求助。
森林公安仔细观察了这只小鸟,重500多克,身子不大,羽毛呈灰色,上面还有不少白色的斑点。在它身上,没有发现任何受伤迹象。
在和《厦门鸟类图册》比照后,林业人员发现该鸟像彩鹬科的鸟,但又不完全相像。“它的喙下端是弯曲的,彩鹬科鸟的喙下端是直的。”最特别的是,这只鸟脚掌上有脚蹼,走路很像鸭子,一拐一拐的。
林业人员一时也无法查清它的“身份”,他们将怪鸟带回林业局检查调养,并请专家过来鉴定。
记者互动邮箱:
xmzjb2000@163.com
报料人李先生 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1-06 18:30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5/200801/t20080105_426611.htm
短耳鸮撞向鸽笼 在居民家过了新年

作者:朱俊博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5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朱俊博)短耳鸮一头撞向鸽笼,再也飞不起来。业主周先生细心照料,让它在家里好好地过了一个新年。昨天中午他打电话给林业公安。
去年12月30日晚,家住蔡塘的周先生到六楼楼顶去给鸽子喂食时,发现在鸽笼边上,躺着一只灰褐色的鸟,周先生要去抓它,它却很凶狠,扑腾着翅膀,亮出脚爪抵抗。
“我用手电一照,发现不是鸽子,是一只猫头鹰。”周先生将它抓起,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是一只短耳号鸟,属猛禽类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周先生把它单独放到一个小笼子里,每天都给它喂肉喝水,但短耳号鸟没胃口,什么都不吃。好几次周先生想把它放生,但它却飞不起来。周先生担心它生病了。
林业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这只短耳鸮并没有生病,身体很健康。昨天下午1点左右,工作人员在仙岳山上,将它放生。短耳号鸟从笼子里“嗖”地一下,很快就消失在丛林中。
报料人李先生 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1-08 19:2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7/200801/t20080107_428306.htm

白鹭洲
受伤翠鸟和猫对抗 还蛮勇敢

这只翠鸟很漂亮,小李一眼就喜欢上它,把它救下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7


--------------------------------------------------------------------------------



一只受伤的翠鸟和猫对抗,谁吃了谁可想而知。昨日下午,在白鹭洲一高层楼顶,就在猫要吃了翠鸟时,居民小李救下它。
下午4时许,小李听到屋外露台传来鸟儿的叫声,出来一看,一只翠鸟正与猫“对峙”。翠鸟很害怕,挣扎着想飞起来,可是飞不到半米高又落到地面,吓得呆在原地不敢再动。
“翠鸟展翅腾飞的瞬间,我觉得它非常漂亮,一眼就喜欢上它。”小李见猫要扑上去,赶紧把它赶走。
“原来翠鸟翅膀受了伤飞得不高,刚开始还以为它害怕得飞不起来了呢,其实它还蛮勇敢的。”
小李把翠鸟带回家,拿米饭和馒头喂它,可能因为受到惊吓,它不吃。小李担心它会饿死,后来把翠鸟交给林业局的工作人员。
文/图 记者 钟黛玲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作者: 斑鱼狗 2008-01-09 05:01

如此多的伤鸟需要救助,可以建议晚报写个专题了.
关于伯劳说得那段,我完全同意

作者: 燕鸥 2008-01-09 19:01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8/200801/t20080108_429653.htm

金山西路
红嘴蓝鹊扭头打转 市民调侃它落枕了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8


--------------------------------------------------------------------------------



昨天中午1点多,一只红嘴巴的鸟儿飞到市司法局楼外的空地上,歪着脖子在原地打转,好奇的市民要抓它,它一点反抗也没有,只是不停地扭头。大家开玩笑地说,是不是落枕了。
这只鸟儿不停地把头往左扭,身体跟着头部不停地在原地打转,像是喝醉酒了。它奇怪的举动吸引了路人苏小姐的注意。苏小姐走到它跟前,它还是自顾自个不停地扭头、打转,一点逃的意思都没有。
苏小姐很纳闷,不懂小鸟在干什么,试着把它抓住,它也不反抗。随后,她把它带到传达室,小鸟尾部两根羽毛长达二三十厘米,嘴巴红红的,像涂了口红,很吸引眼球,很多人都过来看。
“它好像喝醉酒了。”“估计是把头撞晕了,脖子也扭了。”“可能是落枕了。”大家调侃小鸟的奇怪举动。
传达室的保安猜测:“可能是撞到大楼的玻璃墙了,把脖子扭了,一时无法适应,才不停地扭动,想把脖子扭回原位吧。”
林业工作人员说,这只鸟叫红嘴蓝鹊。被带前,它还在不停地扭着头,在原地打转。
文/图 记者 钟黛玲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红嘴蓝鹊:体长约68厘米。头黑而顶冠白,嘴猩红,脚红色。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栖息于林缘、灌丛,多在地面取食果实、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鸣声响亮。

作者: 燕鸥 2008-01-09 19:12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107/200801/t20080107_427561.htm

绿孔雀闽北险被下锅

产于云南的绿孔雀怎会出现在这,还是个谜
作者:林传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7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1月3日,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三都村一山场采伐承包主王建辉来到邵武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将一只5公斤左右的绿孔雀交给森林公安民警。
前一天,三都村一山场,十多名采伐作业工人发现附近深山里出现一只特别大的鸟,飞行速度不快,便一起围上去。由于森林里树木阻碍,这只大鸟很快便被擒获。正当工人们欲将这只足有5公斤重的大鸟宰杀煮吃时,承包主王建辉闻讯赶来并制止,花了120元从工人手中购得,并于次日专程送到邵武市公安局森林分局。
据邵武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办公室主任黄光强介绍,绿孔雀产于云南南部,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怎么会出现在闽北深山里,现在还是个谜。
文/图 通讯员 林传仁

作者: 燕鸥 2008-01-10 02:16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80109/200801/t20080109_430092.htm
东方白鹳受伤流落寿宁田间

事后被送到福州救治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9


--------------------------------------------------------------------------------

商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7日下午,省林业厅将一只寿宁县林业部门送来的受伤东方白鹳,送往福州鸟语林医治。专家估计,这只东方白鹳在觅食时撞上大树受伤。
记者在福州鸟语林见到这只东方白鹳,工作人员用干草铺垫在地上,为它布置了一个温暖的窝,东方白鹳静静地蹲在里面休养。
据福州鸟语林技术部技术员黄圣哲说,东方白鹳送来时,不会站立。经检查,它双脚被擦伤,其中左脚已被人用纱布简单包扎了,但中趾估计断掉了。黄圣哲说,他们还要对其观察,不过估计经过一周护理,它就可以自行走路了。
据了解,这只东方白鹳是5日在寿宁县芹洋乡广地村发现的。当时一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发现一只大鸟停在田间不能动弹,就把它抱回家。村民都说不出这只大鸟的名称,最终将这只鸟送到寿宁县林业部门。寿宁县森林公安分局民警确认这是东方白鹳。
据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专家介绍,这个季节,东方白鹳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这只东方白鹳可能在飞行途中觅食不足,体力下降撞到树上受伤,但不排除是人为的。
专家还说,东方白鹳属于亚洲迁徙水鸟、受到威胁的鸟类,全球数量较少,非常珍稀,是国家“三有”野生动物(有益、有科研价值、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

作者: 燕鸥 2008-01-12 03:34

http://www.xmnn.cn/xwzx/bmkx/200801/t20080111_433184.htm

福州:上万鸟儿古田支路觅食 是从北方迁徙而来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1-11 08:39


昨日上午,福州鼓楼区古田支路成了一片鸟儿的海洋,成千上万的丝光椋鸟及灰椋鸟集群盘绕在树上,吸引众多路人驻足观看。据专家介绍,这些鸟儿是从北方迁徙来南方觅食的。

在古田支路附近上班的张小姐目睹了这一奇观。她告诉记者,上午9时45分许,数十只背部灰褐色,尾部两翼白色的鸟儿飞到树上,不一会儿,一大批鸟儿快速掠过天空,全部聚集到了路旁的三颗大树上,树缝间、电线上都是黑压压的一片。顿时整个古田支路上空都是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好不热闹。

张小姐说,这些鸟儿在此驻足了近半个小时,其中一颗大树的树枝都被压弯了。当她拿起手机准备拍下这个壮观的场面时,还被鸟粪砸到。

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说,这批鸟儿主要有丝光椋鸟及灰椋鸟,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北方迁徙到此过冬的,它们常集群栖息于江果树上觅食。杨会长说,冬天,这两种鸟儿常在城区和农村交界的地方集群觅食,等到3月份繁殖期才离开。

作者: 燕鸥 2008-01-14 19:21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80114/200801/t20080114_435582.htm

看到检查者,扛着斑鸠就跑

全市森林公安展开"冬季攻势",查获并收缴404条(只)野生动物
作者:记者 黄土 通讯员 毛凯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14


--------------------------------------------------------------------------------


商报讯 大清早在集市上卖斑鸠、鹧鸪、山鸡等野生动物,被森林公安执法人员抓到现行,还一直声称是养殖的,但却拿不出养殖证、杀害许可证。1月11日至13日,根据省森林公安局关于集中打击整顿非法经营加工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统一行动的工作部署,我市森林公安展开了3天“冬季攻势”统一行动,在各大酒店、会所、农贸市场里查获并收缴了404条(只)野生动物,并进行放生。

一进市场
就抓到好几摊“野味”
11日上午8时,统一行动正式开始。全市森林公安民警兵分五路,对我市岛内外涉嫌非法收购、经营、加工、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酒楼、饭店、宾馆、餐厅、会所、交易市场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展开拉网式巡查,尤其针对群众反映集中、强烈的岛内第八市场(营平市场)、野味馆、火锅店以及岛外各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进行了集中清查打击。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到现场第八市场检查时,一进市场就抓到好几摊售卖山鸡、斑鸠、鹧鸪、棘胸蛙等野生动物,其中有的还在现场宰杀。执法人员发现之后,立即扣留了这些野生动物,并开具处罚通知书给相关摊贩。
第八市场有一户摊主,看到森林公安执法人员过来,马上用脚把一个红袋子踢到墙壁角落,并想拿其他东西掩盖。但这举动没有逃过执法人员的法眼,最后红袋子被揪出来,里面有8只活的棘胸蛙。
另外还有一户摊主看到执法人员过来,就扛着一笼斑鸠想要跑,可毕竟市场人多,没逃多远就被执法人员抓到。被抓到后,她还一直声称自己从来都没有卖过,笼子里的这10只斑鸠是一个老人交代她帮忙找的,他当天下午要拿去放生,所以她才从别处买来。但这个理由还是敌不过法律的约束,斑鸠照样被暂扣。检查结束之后,执法人员将缴获的山鸡、斑鸠、鹧鸪等野生动物转移至仙岳山公园进行放生。

3天收缴
404条(只)野生动物
记者昨日从我市森林公安局了解到,截至13日17时行动结束,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出动民警126人次,出动车辆50车次,检查酒楼、饭店、宾馆、餐厅、会所、农贸市场110家(其中23家涉嫌违法经营),查获并收缴野生动物404条(只)、制品13.15公斤、工具18件。集中查处了一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摧毁了一批非法经营加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窝点。
据厦门市森林公安局范志荣局长介绍,下一步,我市森林公安机关还将坚持“预防为主、以打促防、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用2个月的时间,重点打击包括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在内的四类涉林犯罪活动,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或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破坏森林资源问题,重点整治非法经营加工野生动植物的场所、盗滥伐案件多发的县区际接合部林区、林区治安问题突出部位以及非法收购、运输盗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突出的流通领域等重点部位,做到“管好源头、规范加工、把住流通”,因地制宜地打击各种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 燕鸥 2008-01-17 01:47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801/t20080116_439314.htm

又一只黑天鹅降生五缘湾湿地公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1-16 15:15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还记得一个多月前五缘湾湿地公园出生的那只黑天鹅吗?(本报去年12月7日报道)几天前,又一只黑天鹅降生在五缘湾湿地公园。

不过,第二只小黑天鹅和第一只并不是一家子,是另外一对黑天鹅的子女。这只也是在自然环境下成功孵化的。

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两个黑天鹅蛋几乎是同时下的,但小黑天鹅出生的时间竟相差了一个多月时间。

13日下午,记者在湿地公园湖面上见到了这个小家伙。这个季节正是冬候鸟大量集结厦门的时候,五缘湾湿地公园湖面上热闹极了,有几十只白鹭还有成群的鸬鹚等。

一只黑天鹅在湖面上悠闲地游,屁股后面跟着一个毛茸茸的小家伙,几乎寸步不离。当寒风增强时,小家伙就爬到黑天鹅的背上,钻到翅膀下躲了起来。

一只鸬鹚正准备降落到黑天鹅所在的水域,这只黑天鹅警惕地盯着对方,并高声鸣叫,这只鸬鹚立即改变方向,识趣地转移到另一片水域。

透过镜头,我们注意到,这只小黑天鹅和第一只小黑天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修长的脖子,羽毛也不是黑的,看起来和小鸭子差不多。这和一个月前我们见到的几乎一模一样。但管理人员说,第一只小天鹅如今长得很大了。

我们在一栋小木房前见到了第一只小鹅。一个月不见,小天鹅现在的个头赶得上一只鸭子了。它几乎有妈妈的一半高,羽毛浅黄色之中隐约泛出一点黑色。

厦门观鸟会的“野鸟”认为,两只小黑天鹅陆续出生并健康成长,这说明,五缘湾湿地公园适合黑天鹅这样的外地留鸟繁衍生息。

公园管理方再次表示,小天鹅长大后,绝对不会为了留住它们,剪去它们的翅膀。而是让它自由飞翔。

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作者: 燕鸥 2008-01-20 18:24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118/200801/t20080118_441424.htm

鸬鹚吃在厦门住在金门

最近,傍晚时分经常在厦门大桥附近成群飞过
作者:朱虹 邵凌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18


--------------------------------------------------------------------------------



在筼筜湖上飞翔的鸬鹚。(资料图片/姚凡 摄)


傍晚,厦门大桥附近。
近几天,如果你在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抬起头,说不定就能在蓝天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成群的“大雁”往金门方向飞去。它们不断地在天空中变换着飞行队伍,时而还呈“人”字形飞翔,点点鸟影,在以晕红的落霞做背景的天幕上,煞是好看。有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或许该改一下了,应该改成,落霞与“大雁”齐飞。
“落霞与‘大雁’齐飞”应了厦门的美景,改得的确不错。但如果要细细推敲,其实还有点瑕疵——其中的“大雁”应该改作“鸬鹚”才对。
没错,它们并非是大雁,而是鸬鹚。
厦门市观鸟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岩鹭”向记者解释说,由于鸬鹚飞行时也排成整齐的队形,不少人会误以为它们是大雁——事实上鸬鹚“排路队”的能耐一点不比大雁要差,它们也同样能排成“人”字飞行。
至于鸬鹚为何会在这段时间成群地出现,“岩鹭”说,其实每年10月份开始,鸬鹚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次年的4月份左右才开始返回北方,厦门和金门都是它们的越冬地。这些鸬鹚白天在厦门觅食,晚上再飞回金门栖息,厦门只是它们的“食堂”而已,它们每天往返于两地——所以,出现成群的鸬鹚从厦门上空飞过,向东飞往金门的方向,其实并不算很稀奇。


【新闻链接】


几年前,鸬鹚在厦有数百只


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飞行呈V字形或直线。
资料显示,几年前,在厦门安家的鸬鹚数量最少在几百只以上,它们分布在厦门岛的钟宅、集美的坂头水库和翔安一带。最近几年,在厦过夜的鸬鹚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也急剧缩小,现在只剩坂头水库那一小群了。(资料来源于网络)
实习生 朱虹 本报记者 邵凌丰

作者: 燕鸥 2008-01-31 01:41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29/200801/t20080129_456909.htm

白鹭突然爱上松柏公园

作者:钟黛玲 张淇辉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29


--------------------------------------------------------------------------------









昨天早晨,到松柏公园晨练的市民惊奇地发现,湖边榕树上停了上百只白鹭。从对岸望过去,白鹭点缀枝头,像是榕树开了一朵朵白花。据松柏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平时,松柏公园很少有这么大群的白鹭逗留。
文/钟黛玲 图/张淇辉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作者: 燕鸥 2008-02-14 00:43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802/t20080213_467830.htm

厦门观鸟会赴南靖观鸟 从杀鸟妇女手上救下8只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2-13 15:00

EXIF: -, F-, -EV, ISO0, 0mm, @ -, -



大年初三,厦门观鸟会的“北极鸥”、“台北”、“野鸟”一行赴南靖观鸟,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趟行动变成了救鸟行动。

在南靖县城的一条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年味十足。车辆来来往往,路人络绎不绝。在街边的一个摊位上,一名中年妇女正坐在一张小凳上解剖一只鸟,鸟毛四处飘飞。

“北极鸥”立即停车,走到摊位前。在这名妇女的身前,鸟笼里还有8只鸟,分别是灰树雀、红耳鹎和白眉鸫,这些鸟在厦门都能见到。这些鸟神情萎靡,看到有人来,便不断撞击鸟笼,似乎是希望有人把它们救出去。妇女身边还摆着七八个这样的笼子,她身前的塑料袋里,装了大半袋的鸟毛和鸟内脏。很显然,已经有几十只鸟被屠宰了。

看到有人来,妇女抬起头,问要几只。她说,今天就剩这8只了,不买的话,很快就没有了。她说,这些鸟都是用网捕捉来的,很天然,一只只要4元。

妇女的态度让观鸟会的几位会员非常震惊:和厦门如此临近的南靖,捕鸟、卖鸟竟如此大张旗鼓。“北极鸥”立即掏钱将这8只鸟和鸟笼一起买下来,一共还不到40元。他有点伤感地说,8条生命就值这么点钱,太不可思议了。他们决定改变行程,立即去放飞这些鸟。

在县城郊外的一条河边,树木非常繁盛,周围也没有捕鸟网,这是一个理想的放飞点。他们将鸟笼放在一个低矮的土墙上,将鸟一只只拿出来。

刚开始,一只鸟还装死,当手放开的时候,它趴在土墙上不飞走。看到人们没有下一个动作,它立即翻身爬起,振翅飞走了。“北极鸥”说,它显然是被吓怕了。另外6只鸟也都飞出鸟笼,回到大自然。一只鸟在飞行过程中发出鸣叫,从它的声音可以听出,那是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声音。最后一只鸟由于伤势过重,濒临死亡,“北极鸥”默默地把它放在草丛里。

放飞过程中,很多村民围观,大多数人一脸茫然。他们不知道从厦门来的几个人到底在干什么?一位村民嘀咕了一句,把买来的鸟放掉,太傻了吧?

放飞之后,开始回程,途中大家都心情沉重。他们担心:这些重获自由的鸟会不会再次被鸟网捕获,遭到屠宰送上餐桌。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

作者: 燕鸥 2008-02-19 03:40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802/t20080218_471624.htm
冻灾天北方候鸟被逼南下 园博园大嶝岛成新越冬地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2-18 15:00

各种野鸭南飞厦门
园博园大嶝岛成为冬候鸟新的越冬地,其中红头潜鸭、红喉潜鸟、红胸秋沙鸭和黑颈辟鸟鹈首次在厦门出现

EXIF: -, F-, -EV, ISO0, 0mm, @ -, -


上个月月底,这群鸭子就来到园博园水域了。

EXIF: -, F-, -EV, ISO0, 0mm, @ -, -


黑颈辟鸟鹈
繁殖于新疆天山、内蒙古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越冬在云南、四川、福建、广东、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辽东半岛。
日活动时间较长,从清晨一直到黄昏,几乎全在水中,一般不上到陆地。主要通过潜水觅食。活动时频频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可达30-50秒。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红喉潜鸟
体长约61厘米,翅长约28厘米。夏季成鸟的脸、喉及颈侧呈灰色。上体其余部位为黑褐色无白色斑纹,下体白色。冬季成鸟的颈侧及脸白色,上体近黑色而具白色纵纹,头形小,颈细,嘴黑色。冬季南下至北纬30度左右的沿海水域。
最近一段时间,园博园、大嶝岛等水域,出现了许多厦门从未记录过的新鸟种——红喉潜鸟、红头潜鸭、红胸秋沙鸭、黑颈辟鸟鹈等等。原本在厦门很少见的凤头潜鸭竟成群出现,数量多达两三百只。
厦门观鸟会的鸟人们说,受前段时间长江流域的冰雪天气影响,这些原本在长江一带越冬的冬候鸟受不了寒冷的冰雪天气,离开传统的越冬地,成群结队继续南飞来到厦门。

一群翘小辫子的鸭子
悠闲浮游在园博园水面
前天下午,记者和厦门观鸟会的“野鸟”一起来到园博园音乐喷泉旁的堤岸上,远远就看到一群野鸭在水面上。这群鸭子和一般野鸭很不一样,上黑下白,圆圆的脑袋后一根小翘辫子像个勾起的小指头。它们悠闲地浮游着,一共有130多只。
看到有人在堤岸上,它们不慌不忙地游离岸边,始终和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我们走开,它们又往岸边靠近一些。
“野鸟”说,这是一群凤头潜鸭,在厦门观鸟史上曾经有过记录,但近几年已经看不到了,如此规模的一群,在厦门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这群鸭子当中,还有两只不一样的鸭子,一只头部是红色的,没有小辫子,另一只背部是褐色的,耳朵后面有斑块,头上也没有辫子。“野鸟”说,一只叫红头潜鸭,另一只叫斑背潜鸭。其中,红头潜鸭在厦门还从没发现过。
“野鸟”说,这些野鸭本来的越冬地应该在长江流域一带,可能是前段时间的冰雪天气,那里太冷了,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它们被迫继续南迁,最终在园博园水域安家了。
在堤岸的绿化带上浇水的工人告诉记者,上个月月底,这群鸭子就来到这片水面了,没离开过。算一算,上个月月底正是长江流域冰雪交加的时候。

三月份就飞走
明年是否再来?
“野鸟”说,这群野鸭估计还会在这呆上一个月,这里很适合它们越冬,因为这里的水面开阔,食物丰富,也没有过多的干扰。等到三月份天气转暖之后,它们会飞回到北方老家。
他说,明年如果不出现像今年这样的极端天气,这群鸭子可能还会继续在长江流域的水面上越冬,它们还来不来厦门,不得而知。
就在我们观察这群鸭子时,不时有成群的鸬鹚列队从头顶飞过,还有一只罕见的红嘴巨鸥不时在这片水面的上空来回飞行,几只小白鹭在鸭群的上方来回巡视,显然,它们对这群不速之客也充满好奇。
就在我们离开时,往前走上几百米,发现在园博园的一个生态岛旁边的水面上,竟然还有一群鸭子,仔细辨认之后,还是凤头潜鸭,有七八十只。
也就是说,在园博园辽阔的水面上,凤头潜鸭的数量有两三百只之多。
最近一段时间,厦门观鸟会的鸟人们在大嶝岛的水库里也有很多新发现,它们首次发现并记录了厦门从未出现过的新鸟种——红喉潜鸟、红胸秋沙鸭和黑颈辟鸟鹈。
加上园博园的红头潜鸭,最近一段时间,有4种从未在厦门露面的新鸟种出现在厦门。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

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责任编辑:赖旭华 来源:厦门晚报] 点击查看更多[厦门新闻]栏目的内

作者: 燕鸥 2008-02-25 17:4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223/200802/t20080223_476770.htm

白鹭飞来做客 吃光中庭水池的小鱼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2-23


--------------------------------------------------------------------------------
【东方巴黎】
东方巴黎居民小凡供图



图:发现目标,凌空扑击



图:在阳台上歇息


除夕那天,禾祥东路东方巴黎小区飞来一只白鹭,小区的居民们都觉得特别吉祥。可白鹭天天来,大家也烦恼了起来,因为白鹭把小区中庭水池里的鱼吃光了。
2月6日,一只白鹭突然出现在小区里,一连几天,它都光临。小区的居民们觉得,白鹭都来小区过年,说明这里环境好,大家都特别开心,觉得挺喜庆的。
小区中庭的水池里养了50多尾小鲤鱼和十几尾大鲤鱼。这白鹭一来,两三天拇指大小的小鲤鱼全没了,原来白鹭是“偷鱼贼”。平时小区来来往往的人多,白鹭就站在枝头上或者楼房的窗沿上,静静等待。瞄准目标后,俯冲下来把鱼叼走。中庭没人的时候,白鹭还会飞到水池边散步。
小区的人怕吓着白鹭,远远地与它合影。可知道白鹭偷了鱼,大家的态度也变了。陈大爷说:“没想到它是冲着鱼来的,它把鱼都吃了,我们不喜欢它。”
可是也有人希望大家不要把白鹭赶走,愿意出钱买鱼来喂白鹭。小鲤鱼被吃光后,有人买来了20多条小鲤鱼,几天后又没了,又有人买了几十条。保安小潘说:“小鲤鱼吃光后,白鹭就咬大鲤鱼,可是大鲤鱼它拖不动,就被它咬死在水里。”白鹭曾经也来过小区,不过一两天就没影了,这次呆得特别久。
物业也很矛盾,白鹭来了是好事,可是把鱼吃了可就难办了。“一条小鲤鱼就要2元,大的要几十元。”保安们天天赶白鹭,可是怎么都赶不走。人一靠近,它就飞到树上,保安们拿它没办法。
这两天,白鹭突然又不来了,大家怀疑是不是被保安赶累了。也有人说,“白鹭看我们都开始上班了,它也要回家了。”池子里只剩下5只大鲤鱼,和10多只小鲤鱼。
居民小凡拍了不少白鹭的照片,她觉得白鹭还是应该回到它自然的生存环境中,在小区里人为干扰的因素太多了。
文/厝边记者 戴懿 实习生 方菱
厝边新闻助理 王丽珍 郭小兵
互动邮箱xmwbdy@163.com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223/200802/t20080223_476769.htm
家里露天小花园 鱼儿也逃不过白鹭

作者:蔡佩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2-23


--------------------------------------------------------------------------------
【前埔南社区】
老黄家在明发国际新城,家里有一个露天小花园,当初买房就是冲着这个。老两口精心布置小花园,铺了石子路,砌了小池塘,还设有喷泉,下午坐在石椅上晒太阳,很惬意。
记者很羡慕,可仔细瞧了半天,发现池塘里没有鱼,觉得有几分可惜。老黄倒出了苦水:“我也想养啊,可不敢再养了,被白鹭叼光了。”
老黄曾经买了30多条鲤鱼和金鱼,放在池塘里,下午一边泡茶一边赏鱼。可有天大清早,老黄看到一只小白鹭跑到花园里。因为很少近距离看到白鹭,他安静地站在窗前,担心吓跑了它。不一会儿,他看到白鹭叼着池塘里的一只金鱼飞走了。
少了一只,老黄也没太在意,他猜想当时白鹭可能太饿了。两三周后,池塘里的鱼越来越少,一数,少了二十几条。后来不知怎么的,剩下的几条鱼老是躲在池塘的角落里,很少出来。老黄开玩笑说:“估计鱼儿担心一露头就会被吃掉。”
后来他索性不买鱼了,这招果然有效,白鹭几乎没再来了。可他还是想养鱼,“谁有办法,教教我啊”。
明发海景苑离老黄家不远,也有住户说看到白鹭吃小区中庭池塘里的鱼。物业的工作人员说,当初清洗池塘时,小心翼翼地把鱼捞起来放在水桶里,现在一条都没了。
厝边记者 蔡佩玲
记者互动邮箱:cpl29@sina.com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223/200802/t20080223_476768.htm白鹭为何频繁光顾小区

作者:戴懿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2-23


--------------------------------------------------------------------------------

最近,白鹭频繁光顾居民区,观鸟学会的江航东说:“其实,鸟儿也很精明。怎么简单怎么办!”发现这里的鱼好抓,自然就飞过来了。鱼吃光了,就飞走了。
如今,自然环境里的鱼少,也难抓,相比之下,小区或者居民家的池塘,清澈见底,小鱼一下子就看到了。白鹭的眼睛很好,在天上飞就能发现地上的动静。
厝边记者 戴懿

作者: 凤凰 2008-02-26 10:36

感谢北极鸥、燕鸥等解救这些鸟类,似乎长泰、南靖等地多年来都有人捕鸟、卖鸟,防不胜防,笔者也曾经在和溪放过一次褐翅鸦鹃,放时腿已有点受伤。

作者: 燕鸥 2008-03-18 00:1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315/200803/t20080315_499087.htm

何处去赏鸟筼筜湖心岛

筼筜湖周边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白鹭飞来落户繁殖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15


--------------------------------------------------------------------------------



图为筼筜湖边飞翔的白鹭。(王协云 摄)

本报讯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徐袁袁 郑来珍 通讯员 徐向伟)“筼筜湖湖心岛上的白鹭最近好像越来越多了。”厦门的老市民林先生说话的时候带着喜悦。和林先生一样,很多喜爱白鹭的市民,近日纷纷拨打本报热线。他们都说,湖心岛真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鹭岛”了!记者昨日也慕名前往湖心岛观鸟。

远观:白衣舞者风姿翩翩

我们的小船还没驶近小岛,就可看到一只只白鹭贴着湖面自由飞翔。身形修长的它们,羽毛洁白,像极了身着一袭白衣的舞者,风姿翩翩,临水而舞。
湖心岛的植被很有层次感。大大小小的白鹭栖息于各种树木之间,真是“万绿丛中点点白”,如一幅美丽的风景,像一张动态的画作。

近看:白鹭鸟巢仰头可见

湖心岛很美,层次分明,颜色分明。层层叠叠的树木,枝繁叶茂。这里越来越美,也就成了白鹭栖息的首选之地。
白鹭的巢就筑于一个个树杈之间,仰头可见。沿着小径往前走,一路上看到很多白鹭的巢。筼筜湖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去年岛上的巢不多,十根手指就能数得出来。可昨天还没走几步,就见到十个鸟巢。

筼筜湖有两个白鹭集中区

据厦门观鸟论坛版主“岩鹭”介绍,最近湖心岛上的白鹭处于繁殖期或前期——每个繁殖地点的繁殖时间不尽相同。根据观察记录,筼筜湖湖心岛从去年4月份开始有白鹭繁殖。
“岩鹭”说,大伙通常说的厦门白鹭,仅指小白鹭。筼筜湖湖心岛的白鹭主要有白鹭和大白鹭两种,其中大白鹭是冬候鸟。“岩鹭”介绍说,其实在筼筜湖有两个白鹭集中区,湖心岛作为白鹭的夜栖地,是休息的地方,还有一处在西堤导流堤的进水口,是白鹭觅食的地方。
“岩鹭”说,3月是观赏筼筜湖湖心岛白鹭的最佳时机。3月16日观鸟协会将组织进行筼筜湖鸟类调查及观鸟台观鸟活动,欢迎有兴趣的市民参加。

作者: 燕鸥 2008-03-20 21:48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318/200803/t20080318_501428.htm

冬候鸟纷纷别鹭岛

在温暖的鹭岛度过冬天后,它们又要飞回北方去繁殖了
作者:邵凌丰 郑来珍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18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成群飞翔的赤颈鸭。摄于翔安新店东坑水库。(观鸟爱好者 董国泰 摄)

本报讯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郑来珍)惊蛰已过,春分将至。在厦门这个美丽的城市,温暖的春天已经到来。
人们开始行动了,动物们也没有闲着。春回大地的时候,候鸟已经开始准备了——它们要离开这个冬天温暖的暂栖地,回北方“老家”去了。

厦门以冬候鸟居多

厦门观鸟论坛版主岩鹭介绍说,候鸟有冬候鸟和夏候鸟之分,在厦门,以冬候鸟居多——种类主要包括鹭鸟、鸥类和鹬类等。岩鹭告诉记者,这些冬候鸟是因为冬季北方食物匮乏,而到南方过冬的,在补充食物后,春季再回北方去繁殖。
岩鹭介绍,其实每种候鸟迁徙的时间各不同,其中有夜行者、日行者和日夜兼行者之分。所以在候鸟过境时,不只白天可以看到成群的候鸟飞过,就算是在月圆的晚上,也同样可以看到群鸟迁徙的壮观景象,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能碰上群鸟边飞边叫的场景。

冬候鸟准备迁居

据介绍,这段时间厦门的那些冬候鸟已经开始准备,即将开始大量迁徙回北方——从3月底开始,四、五两个月份纷纷离境,数量应该在1万只至2万只。
有迁走的,也有飞回来的。“很多人儿时都有燕子筑巢的记忆,每年这个时候,燕子们就飞回来了。”岩鹭说,大概半个月前,家燕回来了——它们冬季去东南亚,夏季到厦门繁殖,迁徙的数量估计在几万只。

到哪儿可观赏冬候鸟?

那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捕捉它们离开前的倩影,看一眼它们迁徙时的壮观场景呢?岩鹭为我们做了介绍。
到大嶝桥附近海域,到园博园里,都能看到野鸭子;在湿地公园和筼筜湖等处,也能时常看见水鸟……具体来说,最近在园博园可以看到几百只的鸭子和鸬鹚;在大嶝海滨潮汐快要涨满滩涂时,可以看到不少的红嘴鸥、黑嘴鸥和鹬在海滨上觅食;还有东坑水库,涨潮时有成群的水鸟到水库休息。岩鹭还说,厦门鸟会每月会在固定时间辅导市民观鸟,他们准备在3月底爱鸟周期间到湿地公园指导市民赏鸟。

作者: 燕鸥 2008-03-28 00:54

http://www.xmnn.cn/dzbk/hxshb/20080325/200803/t20080327_511549.htm

胡震宇天涯海角去追鸟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25


--------------------------------------------------------------------------------

   他拍到过神话传说中的黑嘴端凤头燕鸥交配的镜头,他登上过此前从未留下业余观鸟人足迹的甘肃莲花山,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厦门的“爱鸟周”,本期将向您介绍厦门一位观鸟发烧友6年来的漫漫追鸟路。 本版文/语石
迷上小精灵
  2002年之前,胡震宇的“身份”是摄影爱好者,当时他什么都拍,花鸟虫鱼无不在他的镜头下定格,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他。
   “我有个初中同学是厦门观鸟会元老,有一天他拉我一块儿上五缘湾(当时叫钟宅湾)观鸟,我有些好奇,便骑上自行车跟在他身后。”那是小胡的观鸟“处女旅”,在他的眼里,当时的钟宅湾处处是鱼塘、虾池,还有成群的鸟儿,可惜,他只认得苍鹭一种。
  那次观鸟在小胡面前展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他一下子就迷上了那些小精灵,他的心从此随着鸟儿翩翩起舞。为了尽快丰富自己的鸟类知识,他买来上百本有关书籍,把各种鸟儿的外形、习性等全都深印在脑海里,还经常上论坛去和观鸟爱好者交流。每个周末只要一有空,他就骑上车直奔五缘湾,穿起迷彩服、戴上大草帽,全神贯注地观鸟并且拍下一个个灵动的画面。这时他发现,给鸟儿“立此存照”是件困难的事,尽管他全副伪装,可稍有响动就会把鸟儿给惊飞了,所以有时为了接近某一只鸟儿,他得先“蹲点”老半天,然后一步步悄悄挪动身体,等捕捉到鸟儿最优美的姿态时,再“咔嚓”一声按下快门,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眼睛酸了,腿也麻了。
  当然,所有这些苦和发现鸟儿的喜悦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每拍下一张照片并与书本加以对比后认识一个“新”品种时,他都要激动好半天。在与鸟儿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他还有个意外的收获——见证了钟宅湾变身五缘湾的过程。
“菜鸟”成“鸟精”
   2003年3月,观鸟会借“爱鸟周”之机,在万石植物园举办了保护鸟类的宣传活动,小胡也去了。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观鸟人,并且被“拉下水”,加入了厦门观鸟会。从此他的劲头更足了,当他发现瑞景小学附近有一片未开发的荒野是鸟类栖息地时,不禁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喜悦,于是每天放学后他都要一个人背上相机去观鸟、摄鸟。这片荒野后来被开发为“云顶至尊”项目,鸟儿们陆续搬走了,小胡有惋惜,更多的是庆幸——还好,他抢在前头给五六十种鸟类留下了珍贵的倩影。
  2003年12月,小胡和厦门观鸟会的几位成员组队到洞庭湖参加全国观鸟比赛,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录了在现场所观察到的98种鸟类,并获得“至尊鸟种”奖。事后,人们得知他加入观鸟会仅仅9个月时间时,都开玩笑地说,这只“菜鸟”一跃而成“鸟精”了。
珍贵镜头
  对观鸟爱好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发现珍稀鸟类更值得兴奋了。自从加入观鸟协会后,小胡已不满足于在五缘湾、植物园、筼筜湖等地转圈,他走出厦门,足迹踏上了河南、湖南等9省几十个市,最远到过青海湖沿线、甘肃莲花山,最高登上过海拔4000多米的鄂拉山口,拍下了无数珍贵的镜头。黑喉石即鸟的高歌、藏雀的觅食、黑脸琵鹭的展翅,无不一被他定格在画面中。其中,最难忘的就是甘肃莲花山一行。
   2006年7月,小胡和9名观鸟爱好者到甘肃莲花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呆了2天。“我们是在地图上发现莲花山的,这个地方是个国家级保护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我们是当地第一批业余观鸟爱好者。”小胡不无骄傲地说,他们在莲花山收获不小,发现了血雉、蓝马鸡、黑额山噪鹛等多种我国西部特有的鸟类。
  值得一提的是,痴迷观鸟的小胡会自己一个人在清晨五点钟偷偷爬起来,沿着山路往山里走。每当他发现眼前出现在书中见过的珍稀鸟类时总会忘情地捕捉它们的镜头,有好几次差点一失足滚下山。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拍到了珍贵的蓝马鸡的照片。
  记者问他:大清早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走,怕不怕迷路,或是被野兽吃了?他老老实实回答:当时心里只想着来一趟不容易,一定要努力发现更多珍稀鸟类,其他的全都忘了。
  纵观自己几年来的观鸟路,小胡如数家珍:“2005年5月,我在南平邵武龙湖自然保护区第一次发现非常罕见的白颈长尾雉,并拍下活动视频。”“2006年8月,我在三明龙栖山足足蹲了一整天,再次拍到了比较清晰的白颈长尾雉的照片,在论坛上一发帖,网友们一致公认,论照片的清晰度,算得上国内最佳。”“2005年12月,我在闽江口拍到了黑脸琵鹭,它可是濒危鸟类哦。”“2007年7月。我在青海拍到的藏雀也很难得,因为要拍到它需要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鄂拉山口。”
  最让小胡兴奋的是,2007年5月,他在长乐闽江口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这是一种濒危鸟类,全世界仅存不到100只,因其稀少神秘,不易观察,它们被学者专家称为“神话之鸟”。更难得的是,他拍到了它们正在交配的镜头,目前国内还很少人拍到这样的镜头。
培养小“粉丝”
  深谙观鸟乐的小胡已经在着手培养爱鸟小“粉丝”了,他在瑞景小学开设了鸟类与环境保护的校本课程,业余时间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环境保护和观鸟活动。2007年7月,厦门岛机场墩上社附近要修一条墩岭路,而路旁有一座小山丘,乃是栗喉蜂虎在厦门岛上惟一的繁殖地,路一修,必将威胁到这些鸟儿的“家”。于是,小胡赶紧带上孩子们去和栗喉蜂虎做最后的告别。一路上,他告诉孩子们:栗喉蜂虎被鸟类爱好者公认为厦门最美的鸟,目前在我国只有云南的局部地区、海南岛、香港和广东、福建的部分沿海地区有它们的踪影。而福建省只有漳浦、龙海、厦门以及金门的海岸带有几个点状分布的繁殖地点,孩子们听了都尖叫起来:“不能破坏它们的家!”“不能让他们被迫飞走!”
  在那座小山丘前,小胡和孩子们专门合影留念,后来,在厦门观鸟爱好者们的共同呼吁下,栗喉蜂虎的“家”终于被保住了,消息传来那天,小胡和学生们一齐欢呼起来。
  今年,小胡的计划是进一步完善观鸟的校本课程争取早日出版成书,让更多的小孩子能亲身体验观鸟的乐趣,另外希望自己走得更远一些,争取到非洲大草原观鸟,去看看动物世界里面那些美丽的飞羽!

   记者手记 爱鸟本色 见到小胡的第一印象是,他的皮肤真黑!他呵呵笑着说,这是野外热辣太阳的吻痕,更是他长期热情追鸟的见证。和他开始交谈后,我又有了第二个印象——这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为了配合采访,他特地在本子上记下了受访纲要。再看他的电脑,上万张照片以不同的文件夹区分,排列得整整齐齐,实在是个细心人。
  提起这些,小胡感叹:观鸟的确要有认真的态度和细心的精神,因为世界上生存的鸟类有几万种,有的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哪怕是在毛色上有一点点不同,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种类。加上鸟儿“一飞即逝”,如何比对、判断、验明正身,认真和细心非常重要。
  不过小胡说,要观鸟、摄鸟,还得有好运气。据说他最气恼的是,有时开车出去,在路上发现心仪的鸟儿,可惜来不及架起相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猎物”在眼前消失,每当这时他就会捶胸顿足,看他那样子,真是尽显一个爱鸟人的本色了。

消息速递
  现在观鸟正当时
  眼下春回大地,候鸟已经开始准备离开厦门回北方去了,观鸟爱好者正好可以一睹它们迁徙时的壮观场面。
   据了解,候鸟有冬候鸟和夏候鸟之分,厦门以冬候鸟居多,数量约一两万只,主要包括鹭鸟、鸥类和鹬类等。如果运气好的话,你不仅可以观赏到群鸟迁徙时的景象,还可能碰上它们边飞边叫的场景。
  这个季节也可以观赏到从别的地方飞回厦门的鸟儿,比如燕子,它们冬季去东南亚,夏季就飞到厦门繁殖,迁徙的数量大约有几万只之多。
  以下是厦门观鸟爱好者公认的几个比较理想的观鸟地点:大嶝海滨,可以看到红嘴鸥、黑嘴鸥;园博园,可以看到野鸭子和鸬鹚;湿地公园和筼筜湖,可以观赏到水鸟。本周是爱鸟周,厦门观鸟会将到湿地公园指导市民赏鸟,有兴趣的市民不妨抽空去看看。
邵丽卿

作者: 岩鹭 2008-03-28 01:00

很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作者: 燕鸥 2008-03-28 01:17

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转这样的文章!

作者: 黑海雀 2008-03-28 01:40

引用 (燕鸥 @ 2005-08-15 16:15) *
想收集厦门日报、晚报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请大家帮忙!谢谢! smile.gif smile.gif 先来最近的。

http://www.csnn.com.cn/20051/ca366966.htm
栗喉蜂虎将被迫遗弃厦门(图)


老师要做鸟类调查吗? 我正在找同学收集报纸,可能的话这周六湿地公园观鸟时带过去给你...... laugh.gif laugh.gif laugh.gif ......

作者: 燕鸥 2008-03-28 17:4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27/200803/t20080327_511461.htm

相关新闻
同安5年救下3万多只鸟儿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27


--------------------------------------------------------------------------------

昨天下午,同安林业部门执法人员在城西市场巡查时发现,一位40多岁的妇女正在宰杀麻雀,执法人员立即上前阻止。执法人员随后将1100多只麻雀和30多只斑鸠放飞。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同安区林业公安部门共救下3万多只鸟儿。目前,全区鸟类种类达80多种。随着环保意识强和生态环境改善,同安鸟类种类和数量5年内递增了5%。
(黄文水 叶少静 陈庆益)

作者: 燕鸥 2008-03-28 17:4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27/200803/t20080327_511462.htm

冬候鸟在厦养胖了 开始北飞

夏候鸟陆续回来,空中和林中都是春忙景象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27


--------------------------------------------------------------------------------



厦门留鸟鹊鸲



■冬候鸟红嘴巨鸥和勺鹬飞走了。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和我们相伴了好几个月的鸬鹚等冬候鸟,突然变少甚至消失了,而成群的燕子在我们身边飞翔,树林里变得比平时更热闹了。
这个季节,正是冬候鸟北迁、夏候鸟南来、本地鸟繁殖的高峰期,厦门的大自然中也出现春忙现象。


东坑水库鸬鹚稀少
园博园潜鸭锐减


近日,记者和厦门观鸟会的“野鸟”再次来到厦门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地——翔安东坑水库。
上次我们来的时候,数百只鸬鹚在水面上翔集,几百只野鸭在水面摆出黑压压的阵形,红嘴巨鸥等不时从我们的头顶上穿行。而现在,水库变得异常冷清,除了一两只小白鹭在池塘边栖息,水边、空中几乎见不到其他鸟。远处水面上,稀稀落落有十几只鸬鹚站在浮标上,水面上零星有几只野鸭在觅食。
“野鸟”说,冬候鸟的大部队已经陆续离开了,留下来的这些,可能是它们的断后部队,再过两三天,它们也会陆续飞走,回到北方老家。
在园博园水边上栖息了两个多月的潜鸭,这两天数量也锐减。从高峰期的300多只,减到目前的二三十只,大部分鸭子已陆续飞走了。
五缘湾湿地公园的情况也类似。现在水面上唱主角的,是黑天鹅和它们的孩子们。


冬候鸟4月中下旬全飞离


“野鸟”说,厦门的鸟类中,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冬候鸟,其中绝大部分是水鸟。它们分批离去,厦门的水边自然就冷清了。他说,冬候鸟最后离开厦门的时间大约在4月中下旬,到那时,厦门水边可能连一只冬候鸟也见不到了。
“野鸟”说,这个冬天,冬候鸟在厦门过得不错,去年底它们飞到厦门的时候,一个个体型消瘦,体重差不多减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经过几个月的休养生息,它们的体重基本上恢复到正常水平。
以鸬鹚为例,现在的鸬鹚一个个膘肥体壮的,起飞时也要比刚来时显得沉重费力许多。


燕子飞回来了


有北往的就有南来的,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冬候鸟纷纷北去,一些夏候鸟则陆续抵达厦门。最近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飞翔的燕子明显多起来了。
原来,冬天燕子们一般在东南亚等地过冬,厦门天气暖和了,它们会陆续飞回。再过一段时间,其它夏候鸟也会陆续抵达厦门,如号称厦门最美鸟儿的栗喉蜂虎、漂亮的白额燕鸥等。
不过,由于去年栗喉蜂虎在厦门岛东部的繁殖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虽然有关部门经过努力,最终保留了它们的栖息繁殖地,但它们会不会再来此繁殖,没有把握。
白额燕鸥原本在厦门的繁殖地位于海沧东屿,后来这里变成建设工地,建起了楼房。能不能在厦门找到其它繁殖地,成为它们回不回来的关键。
“野鸟”说,按常规,栗喉蜂虎和白额燕鸥应该在下个月上旬飞回厦门。


本地留鸟进入繁殖期
异常活跃


冬候鸟离去了,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并不寂寞。
说起来,能够长期和我们相伴的,还是那些本地留鸟,比如白鹭、白头鹎等。气温回升,厦门本地留鸟也进入繁殖期。这段时间的鸟特别活跃,为了取悦对方,它们在树上叽叽喳喳,在林中相互追逐。这段时间的树林,应该是最热闹最繁忙的时期。
记者前几天登上了筼筜湖的湖心岛,岛上几乎成了白鹭们的天下,岛上白鹭巢多达300多个,每个巢都有四五个白鹭蛋。估计再过一两个月,岛上到处都是蹒跚学步的小白鹭。
在厦门的各个山体公园、各个社区里,本地留鸟都显得异常活跃。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鹫

作者: 燕鸥 2008-03-28 18:05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27/200803/t20080327_511450.htm

雉鸡当雕仔卖 大学生上当买来放生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27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看着4只“大雕”幼仔被绑着叫卖,昨天中午,两名大学生在厦门大学西门将其买下要放生。林业人员赶到后发现,所谓的野生保护动物的“大雕”幼仔原来只是养殖雉鸡。
昨天中午1点多,许同学和朋友走到厦门大学西门,发现很多人围着个小贩凑热闹。凑近一看,原来小贩正叫卖4只“大雕”。小贩说,这是无意中捕获的“大雕”幼仔,非常珍稀,每只售价70元。
许同学和朋友知道大雕是保护动物,眼看着巴掌大的幼“雕”被绑在网兜里“唧唧”叫个不停,怪可怜的,遂和小贩讨价还价,最终以150元将4只全部买下。
可是,两位同学不知道如何喂养,只好报警,想交给林业人员放生。
林业110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一眼就认出所谓的大雕幼仔,其实只是几只养殖的雉鸡,一只最多只能卖十几元。他们提醒市民,如果遇私自贩卖“野生保护动物”,不管是真是假,先报警,以防受骗购买。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3-28 18:07

可惜没有这些所谓“雕仔”的图片,以警世人。

作者: 燕鸥 2008-03-31 16:5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30/200803/t20080330_513991.htm
鸟儿上下翻飞表演精彩,黑天鹅引吭高歌缠缠绵绵
数百“鸟人”五缘湾看“鸟戏”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30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昨天上午,数百市民在五缘湾湿地公园,与鸟儿近距离接触。
在厦门观鸟会“鸟人”们的指导下,透过望远镜,市民们对湿地公园里的鸟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一个新的鸟种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都能引起一阵阵惊呼:“太美了!”“这鸟是彩色的呀!”“哇,猛禽!猛禽!”“快看快看,它在吃鱼!”“这是什么啊?头顶红红的,还会游泳!”
市民们的热情虽然有些打搅了鸟类的安宁,但这些见多识广的鸟儿并不是很在意,反倒不时地扇动翅膀,给观众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厦门观鸟会的“岩鹭”说,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最佳的观鸟场所之一,这里很多鸟是厦门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比如小巧的鹨、漂亮的翡翠、潇洒的黑翅鸢、机敏的野鸭、高贵的苍鹭、可爱的鹌鹑等等。
湿地公园并不全是野鸟,昨天很多市民是冲着人工饲养繁殖的黑天鹅来的。这些高贵优雅的黑天鹅和可爱的“丑小鸭”没有让大家失望。它们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缠缠绵绵,一会儿游弋水面,一会儿又驻停芦湾,已经习惯和人类近距离地相互欣赏,不少市民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人鸟互乐的难得镜头。
记者互动邮箱:
0592xyn@sina.com

作者: 燕鸥 2008-03-31 16:54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30/200803/t20080330_513992.htm

环保鸟巢林间挂

作者:刘东华 余娜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30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昨天下午,市地税局外税分局开展“护林爱鸟——党员特色日”活动,结合我省第26个“爱鸟周”,他们利用废弃的木板、花篮、篮球等物品,亲手加工制作成十多个别具特色的环保鸟巢,悬挂在位于仙岳山上的“地税外税创业林”中。
刘东华 余娜 摄影报道

作者: 燕鸥 2008-04-01 17:4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31/200803/t20080331_514907.htm

玻璃上“砰”地一声地下躺了一只晕鸟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31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凌晨,一只鸟撞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的玻璃窗上,当场晕倒,无法动弹。市林业110工作人员将它救醒后,放飞狐尾山。
昨天清晨5点半左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保安巡逻到科技馆,突然听到“砰”地一声,一个不明物体撞到玻璃窗上。保安用手电筒四处探照,发现地上躺着一只小鸟,躺在地上不动了。保安赶紧把它放进一只箱子,并报警求助。
这只鸟嘴巴呈钩状,翅膀又窄又尖,背部黑色,尾部白色,腹部黄色。赶到现场的林业110工作人员认出,这是一只隼亚成鸟,属于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它受的伤并不重,可能是撞到玻璃上把自己撞晕了。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4-01 17:4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331/200803/t20080331_514908.htm

受伤白鹭“恩将仇报”接连啄伤好心人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3-31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一只小白鹭受伤停在珍珠湾书法家广场上,好心市民想救它,反而被啄伤。昨天下午,这只“恩将仇报”的小白鹭被市民送到林业局医治。
昨天下午1点半左右,一只白鹭停在珍珠湾书法家广场的草坪上,一动不动。不远处的一男一女走近发现,小白鹭脚部受伤了。女人伸手想把白鹭抓起来查看伤口,还没碰到它,小白鹭就飞起来,朝她的鼻尖啄了一下,血流了出来。换男人上场,左手臂也被啄了一口。
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两人开玩笑说小白鹭“不厚道”,但看到对方痛得哇哇叫的狼狈样,又忍不住互相嘲笑起来。随后,他们一起报警。赶到的林业110工作人员把小白鹭带回医治。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4-13 19:1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412/200804/t20080412_527583.htm
买回3只鸟给客人吃 餐馆老板面临刑事审判

作者:廖桂金 王琪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4-12


--------------------------------------------------------------------------------
本报讯(记者 廖桂金 通讯员 王琪)看到3只很少见的鸟,餐馆老板买回来,想卖给客人吃。前些天,他被提起公诉,罪名是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林老板经营着一家美味馆。去年11月7日下午,他途经美仁宫菜市场,遇见一个农民挑着3只鸟在卖。他没见过这种鸟,卖鸟人说,这鸟很好吃,开价350元。林老板讨价还价到290元,买回来养在店里,准备一只卖150元,但是一直没客人点。今年1月12日,美味馆迎来森林公安。林老板才知道,这3只鸟是鸳和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警察还在美味馆发现10条眼镜蛇以及其他省级保护动物。眼镜蛇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保护公约》附录中,非法出售、收购眼镜蛇也涉嫌犯罪。

作者: 燕鸥 2008-04-17 20:20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416/200804/t20080416_531594.htm

小猫头鹰撞晕自己 醒来后凶猛异常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4-16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钟黛玲)昨天上午,一只斑头鸺 跑到董小姐办公室里,还把自己当场撞晕。林业公安的工作人员将它放飞狐尾山。
董小姐在台湾街一家公司上班。昨天早上9点多,她发现一只猫头鹰似的鸟儿不请自来,站在办公室的地上不走。董小姐没理会,转身坐下。突然“砰”地一声,她抬头一看,那只鸟躺在窗前的地上一动不动,似乎是想飞出去的时候撞上玻璃了。董小姐赶紧把它放进一只箱子。
一会儿,小鸟醒了,或许因为飞不走,它变得异常凶猛,在箱子里不停瞎撞乱跳,董小姐和同事想喂它都没辙,只好先报警。
这只鸟眼睛圆溜溜的呈黄色,全身的羽毛有细的白色横纹带褐色斑点,下腹部是褐色纵纹,脚趾呈黄绿色。赶到现场的林业工作人员认出,这是一只斑头鸺 ,也叫小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经过检查,鸟儿并没有受伤。当董小姐要把它转交给林业工作人员时,它极力反抗,翅膀不断扑扇。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记者互动邮箱:48483570@sina.com

作者: 岩鹭 2008-04-17 21:11

林业部门不认得也不要胡说八道啊。

作者: 小虎 2008-04-17 22:24

鹰鸮

作者: captain 2008-04-18 07:45

我一直希望我们能为“林业110”当个助手什么的,可当局死要面子。唉,误人子弟!......

作者: 燕鸥 2008-05-08 20:0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507/200805/t20080507_553437.htm

绿鹭受惊 大鱼大肉伺候也不领情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5-07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一只受惊的绿鹭闯入后埔市民家中,陈女士“大鱼大肉”伺候,绿鹭不领情反咬了她一口。昨天,林业人员把它放归大自然。
前天半夜1点多,陈女士听到客厅的盆景树叶不断抖动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她起来一看,盆景底下蹲着一只体长约40厘米的大鸟,大鸟嘴部尖而长,黄绿色的眼睛,绿黑色的额头,背部呈暗绿色。当她靠近时,鸟儿十分惊恐,不断拍打翅膀,发出低沉的鸣叫。
陈女士估计这是一只野生鸟类,想把它抱起来,没想到手一伸过去,就被啄了一口。最后,家里人帮忙用一块布把鸟儿逮住了。
当天晚上,陈女士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可是鸟儿一动不动。米饭不吃,剥好的虾它也不吃,陈女士又切肉丝给它,它还是不动。陈女士以为它怕生,把客厅的灯留着没关,想让它自己吃东西,临睡前还特意把窗户打开让它透气或是自己飞走。隔天一大早,小鸟还是一口都没动。陈女士担心它被饿坏了,赶紧通知林业110。
林业工作人员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只绿鹭,属于鹭科,经常在田间地头出没,属于省级野生保护动物,厦门比较少见。经检查,这只绿鹭并没有受伤。林业工作人员推测,绿鹭本来最喜欢吃小虫、鱼虾,之所以不进食,可能是受了惊吓。随后,林业人员将它带到仙岳山放飞。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5-08 20:11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507/200805/t20080507_553442.htm

最美的鸟飞回来了

骑马山重现成群栗喉蜂虎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5-07

作者: 燕鸥 2008-05-10 05:08

http://news.xmnn.cn/xmxw/200805/t20080509_556194.htm

鼓浪屿山林中被人设网捕鸟 长达15米(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5-09 15:00






■放飞被困住的鸟。







■捕鸟网就设在鼓浪屿大德记海滨浴场旁的这片树林。



厦门网讯 (记者 徐雁宁 摄影 丫丫 刘东华)鼓浪屿大德记浴场后面的山林郁郁葱葱,人迹罕至,曾经是鸟的乐园。然而,最近,有人竟在林中设网捕鸟。山林瞬间“杀机四伏”。

最先发现鸟网的是一位热心市民林先生。他在附近的一家单位上班,这片山林是他经常散步的地方。一次,他突然发现头顶上方悬挂着几只鸟,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脚部被缠住了,在奋力挣扎。

林先生非常惊讶,他仔细一看,发现头顶上方是一张巨大的捕鸟网。这张网长达15米,宽约两三米。这种网的网绳细如蛛丝,一般肉眼很难发现。网就立在鸟的飞行必经之路上,无论什么鸟,只要陷入网中,如果没人解救,肯定难逃一劫。

林先生不敢拆网,他不敢去招惹这些架设网的人。但又不忍心扔下那些在网中挣扎的鸟不管。这里行人很少,如果他不去救它们,就没人去救了。

林先生用小刀将网割开一个窟窿,将缠住的鸟从网中救出来。如果鸟还能飞,他就直接将鸟放归大自然。如果鸟受伤,就带回去,细心呵护照料。林先生还叫了懂医的朋友一起过来护理治疗。等到鸟儿伤愈后,再将它们放飞。

自从有了那次经历后,林先生对这片山林更加留意。有空他都要到林中走一走。十几天来,他果然又在林中发现了好几张网,更多鸟儿被网缠住。

前天中午,又有一只红嘴蓝鹊和一只画眉鸟被林先生成功从网上救出。他自己算了一下,这些天来,一共救了十几只鸟,除了红嘴蓝鹊和画眉鸟,还有一些不认识的鸟。林先生在咨询了厦门观鸟会,才知道所救的鸟儿还有珠颈斑鸠、乌鸫等。

这件事很快就在厦门观鸟会会员中间传开了,所有的会员都非常震惊和气愤。观鸟会对这片山林进行了一次彻底搜索,并将捕鸟网一一拆除。

一位鸟友说,这种情况发生在偏远的山区还情有可原,竟然发生在全国知名的鼓浪屿上,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很多鼓浪屿居民对这一情况一无所知,当记者询问山林边上的居民时,他们都感到惊讶和气愤。居民赖先生说,应该尽快查出谁在捕鸟,并严加惩处。

作者: 燕鸥 2008-05-10 20:2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509/200805/t20080509_556102.htm
池鹭误闯茶叶店 任老板抚摸

对店员却很凶猛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5-09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一只池鹭飞进湖东路100号之7的茶叶店内,对店老板林先生很亲切, 像宠物一样任林先生抚摸。
昨天上午11点多,茶叶店内突然飞进一只鸟,自顾自在店内来回走动。店员在它旁边走来走去,它一点也不惊慌,也没有要飞走的意思。
当店员走出店门时,它也跟着半跳着出去,到了门外的茶叶圃转来转去。一会儿,又跟着半跳进茶叶店。“它似乎想飞,但飞不起来,我以为它受伤了飞不动,可是看它精神却不错,半飞半跳很像鸡。”林先生说。
令林先生奇怪的是,这只鸟对他特别亲切。“我的几个员工要靠近它,它就显得很凶猛,要啄人。可如果我靠近,它又安安静静,一动不动任我把它抱起来放在桌子上。我用手抚摸它,它就像宠物似的,乖乖地享受,也不飞走也不跳。”林先生觉得跟这只鸟儿挺有缘的,就拿东西喂它,但鸟儿都不吃。他担心它会饿坏,就打电话向林业公安求助。
赶到现场的林业人员认出,这是一只池鹭。体长约有40厘米,身体有褐色纵纹,背部深灰蓝色,腹部和翅膀呈白色。它似乎飞不动,林业人员初步检查,却没发现有任何伤痕。
报料人张先生 奖金50元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作者: 燕鸥 2008-05-11 20:03

http://news.xmnn.cn/xmxw/200805/t20080511_557267.htm

猫头鹰清早"打劫" 嘴爪并用叼着路人手袋不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5-11 08:00




资料图片

厦门网讯 (记者 曾嫣艳)夜行鸟类在大清早出动,结果错把手袋当成食物。昨日,一只猫头鹰在街头闹了出大笑话,狠狠叼住一路人的袋子不说,还将脚爪死扣着人家的手。

上午7时30分左右,福津大街凤屿路附近,里三层外三层地站满了人。人群中,几名民警绞尽脑汁也没能把李阿姨的手从猫头鹰爪下挣脱出来。一只成年猫头鹰,嘴巴死死叼着李阿姨右手手袋,爪子却扣在她左手。

家住附近的李阿姨一早出门买菜遇上这等荒唐事,她说:“这大鸟突然俯冲下来,咬住袋子不放,她伸手想把它赶开,谁知道它一反扑,手也被它的爪子扣紧了。”

路人好奇地聚了过来,明眼人认出这是猫头鹰。可不管众人如何帮忙,猫头鹰锋利的爪子却越扣越紧,李阿姨的皮下都渗出了血。见此情景,众人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向森林公安求援。

森林公安人员动用各种手段,最终将猫头鹰的爪子一趾一趾“撬”开来,李阿姨的手得以解放,但猫头鹰的嘴巴却还死叼着手袋。

这只倔强的猫头鹰最终被森林公安人员带回,由于用力扯咬手袋,嘴角受了点皮外伤,被擦上了消炎药水。森林公安表示当天便将其放生。

作者: 山鹰 2008-05-12 03:44

有意思,这鸟晕得不是一般的轻啊!

作者: 岩鹭 2008-05-12 03:48

这样的行为很奇怪,太饿了吗?是雕鸮吗?

作者: 燕鸥 2008-05-12 04:59

http://news.xmnn.cn/xmxw/200805/t20080511_557589.htm

男子把野鸡轰下树 追得满头汗想占为己有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5-11 14:00




厦门网讯(文/图 记者 钟黛玲)有一只野鸡把家安在湖里鸿宾路78号附近的一棵树上。昨天上午10点多,一个40多岁的收废品的男子,停在一棵树下,不停地拿东西朝树上砸去。

没多久,野鸡被砸中,从树上掉下来。受惊的野鸡半飞半跳地跑开了。收废品的拉着三轮车,在后面不停追赶。野鸡吓得就近冲进鸿宾路78号的货运站,躲到墙角的箱子里再也不出来。收废品男子向店内人员解释说,这只野鸡是他的,偷跑掉了,他在追回。“看他追得满头大汗,不知情的人可能还以为真是他的。” 货运站工作人员董先生说,“幸好几天前我们就看到这只野鸡在树上,所以就没交给他。”董先生说要报警,收废品男子还不死心,在店外不断徘徊。直到看到董先生拿起手机,他才悻悻离去。

董先生觉得这只“鸡”非常漂亮,却不知道到底是鸡还是鸟。它的羽毛色彩鲜艳华丽,中间呈灰黄色的尾羽很长,有对称的黑色横斑,而且脖子下方有一圈很显眼的白色环纹。赶来的林业公安认出,这只“鸡”是环颈雉,俗称“野鸡”。

线索来自本报热线5589999

作者: 岩鹭 2008-05-12 06:40

这真的太奇怪了,好像是岛内第一次纪录到雉鸡,竟然会在那么热闹的地方。

作者: 小虎 2008-05-12 17:18

引用 (岩鹭 @ 2008-05-11 19:38) *
这样的行为很奇怪,太饿了吗?是雕鸮吗?

引用的图片是美洲大雕鸮,抓在手上手没受伤估计是过境的东方角鸮,可能是过于饥饿,冒然放生也不会有好结果

作者: 燕鸥 2008-05-12 17:22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511/200805/t20080511_557545.htm

《鼓浪屿有人架网捕鸟》后续
鼓浪屿拉网式排查捕鸟网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5-11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本报前天报道《鼓浪屿有人架网捕鸟》刊出后,万石山-鼓浪屿管委会高度重视,立即开会,研究部署查找和拆除捕鸟网工作。
昨天上午,鼓浪屿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市政环卫处,对全岛的林地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发现捕鸟网立即拆除。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强日常巡查,对全岛加强监管。
他们表示,鼓浪屿应该是鸟儿的乐园,决不能让捕鸟的现象再度发生。

作者: 岩鹭 2008-05-12 23:57

徐大记真是好样的。

作者: 燕鸥 2008-06-05 17:4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604/200806/t20080604_586433.htm

衔草根根 飞入百姓家 市民怜惜 不忍破其巢

作者:钟黛玲 张淇辉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6-04


--------------------------------------------------------------------------------

■小鸟刚孵化出来没几天,羽翼还没长好,毛茸茸的。

■鸟把窝做在酒店的空调网道里。

李女士住振兴新村3号楼。这几天,她在卫生间里洗澡,总能听到吊顶的隔层发出类似脚步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嘈杂,让她心里很不安,“总觉得上面住满了老鼠,想起来心里就毛毛的”。隔天,李女士的爱人在阳台上,看到一只小鸟叼着根草,从排气扇上方的洞飞进洗手间,李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发出古怪脚步声的是小鸟。
知道是鸟儿营窝在头顶,李女士没那么害怕了。但因为洗手间稍有声响动作,上面的鸟儿就似乎很不安,不断发出声音。所以洗澡的时候她还是有点紧张,每次都小心翼翼,生怕把鸟儿吓坏了。鸟儿在隔层营窝,吃喝拉撒都在上面,李女士觉得影响卫生,而且担心会招来虫蚁和老鼠,她只好求助林业110的工作人员想办法。
巧的是,昨天下午4点左右,在白鹭洲宝龙酒店3楼公关部的吊顶隔层里也发现了一个鸟窝。由于隔层不断发出响声,室内的工作人员赶过来,打开空调网道,才发现一个足有半个脸盆大的鸟窝在里头。十几只小鸟可能才刚孵化出来没几天,羽翼还没长好,一个个毛茸茸的,很可爱。一见光,它们就四下滚散开来,其中一只可能由于惊吓过度,差点钻进射灯出不来。几个工作人员看了都很心疼,赶紧把盖子盖上,让它们恢复原状,不敢再惊扰它们。
“雌鸟在这里做窝,惟一的通道就是从2楼到3楼的通风管道,这段管道这么长,母鸟一根根地把草叼到这里挺不容易的。”吴小姐说,很不舍得赶它们走,但是时间久了,产生的卫生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记者 钟黛玲 摄影 张淇辉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线索来自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50元


■特别提醒


等小鸟长大再去清理


林业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如果在家中发现鸟窝,最好暂时不要去惊扰。因为一旦将鸟巢挪掉,雌鸟可能会弃养,这样,一窝小鸟就无法成活。一般小鸟的哺养期至少在1个月左右,雌鸟等幼鸟繁殖长大后,自然会将鸟儿带走。市民到时再把鸟巢清理干净,然后把空调管道或是排气地方封闭好。
动物专家纪燕舞说,飞入百姓家筑鸟巢的一般是偏中小体型的鸟,像家燕、麻雀或是八哥,对人类比较熟悉。
他解释说,市民家中频频发现鸟窝,主要和周围环境有关。这个季节是小鸟繁殖高峰期,雌鸟护子心切,为防人类或其他动物侵袭,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营巢。基本是在其他生物够不着的、离地面很高的地方(像大树、高压线等),或是隐蔽性比较高的地方(枝繁叶茂的老树上、人类家中隐蔽的隔层、屋檐等)。白鹭洲一带高大树木不多,而人类家中刚好“有空可钻”,所以雌鸟就选择在人类家中做窝了。

作者: 燕鸥 2008-06-09 04:25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606/200806/t20080606_588646.htm

金门“标志鸟”厦门有“保镖”

作者:万里 黄圣达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6-06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最近,厦门边防支队湖里中队的民警当起了金门“标志鸟”栗喉蜂虎的“保护神”。他们在栗喉蜂虎栖息地周围设立了栅栏和警戒线,列入日常执勤巡逻范围,并对一些因人为因素受伤的栗喉蜂虎及时进行救治。
“栗喉蜂虎”是金门最具特色的夏候鸟,素有“夏日精灵”的美誉。每年6月至10月,它们都会从台湾金门迁徙到与之隔海相望的福建厦门,寻找合适的山丘、沙墙栖息繁殖。厦门湖里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一个名为“骑马山”的小山丘因为土质松软,适合栗喉蜂虎繁殖,因此,每年都会吸引近50只栗喉蜂虎前来定居。
不过,栗喉蜂虎因为它的美,也常常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最近,边警们主动担负起了保护这一珍贵鸟种的任务。
(文/图 通讯员 万里 记者 黄圣达)

作者: 燕鸥 2008-06-09 04:26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606/200806/t20080606_588647.htm

蜂鸟找花儿“闯”进派出所

作者:邵凌丰 张兴家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6-06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昨天下午3点多,一只蜂鸟闯进了杏林铁路派出所。
它先飞进了民警小张的办公室里。“嗡嗡”的声音让小张一度以为这个小家伙是只硕大的蜜蜂,等看清楚了之后,才明白过来它是蜂鸟。
可能是在找花儿,蜂鸟把办公室逐个拜访了一遍,然后飞进了中庭花圃里,逗留了许久,方才不舍地离去。
(文/图 本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张兴家)

作者: 云鹤 2008-06-09 05:44

又把这当蜂鸟,这么晕

作者: 岩鹭 2008-06-09 23:14

有战士守卫栗喉蜂虎真是好消息啊。

作者: 燕鸥 2008-06-10 02:44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act=post&do=reply_post&f=2&t=25459
栗喉蜂虎返回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8-5-27


(荧屏传真)

在湖里墩上社附近的一座叫骑马山的小山丘,每年夏天都会迎来一群栗喉蜂虎在那里繁衍后代。栗喉蜂虎是鸟类世界中公认的“美人”,曾被评选为厦门市民最喜爱的五种鸟类之一。厦门的这处繁殖点据说是这种鸟在地球上最北的繁殖地。由于骑马山周边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人们担心栗喉蜂虎可能不再返回这里繁衍后代。今年5月,人们惊喜地发现,骑马山下又见成群栗喉蜂虎盘旋飞舞,在离开厦门9个月后,它们又返回了自己的习惯繁殖地,这足以证明骑马山一带的生态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也引发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思考。

5月12号下午,记者和厦门观鸟协会理事薛居峥一同来到栗喉蜂虎栖息的小山丘。爬上山坡上时,我们发现这里已经有人在观鸟。一位是将自己隐蔽得严严实实的观鸟爱好者石先生,他正在用高倍相机拍摄满天盘旋的栗喉蜂虎;另一位则是蹲坐在草丛里的外来打工者小文,他说,只是偶尔路过时看到,就被这种鸟的美丽震惊了。

外来打工者 小文:太漂亮了 就是想过来看一下 没事做时就过来了

栗喉蜂虎具有热带鸟类羽毛艳丽的特征:它的喉部是栗红色的,翅膀和背部是绿色的,尾翼是蓝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艳丽光泽。而且它的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等高难度动作。之所以被称作“虎”,是因它和老虎一样,也是食肉动物,蜻蜓、蝴蝶、蜜蜂、苍蝇等均是它们的盘中餐。

瑞景小学观鸟课程教师 胡震宇:包括它一些在空中飞行的技巧 吸引很多人 包括去年就有很多国内外的摄影师 都慕名而来 拍摄这个栗喉蜂虎 那目前来讲这个骑马山 因为去年担心它不会回来 但是今年它如期回来了

过去曾经有一些濒危的候鸟,由于越冬地点的生态遭到破坏而不再返回,现在骑马山附近正在进行大规模开的发建设,栗喉蜂虎却能够如期飞回厦门,这让观鸟爱好者欣喜万分,他们高兴的不仅仅是栗喉蜂虎的归来,而是在厦门,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得到协调处理。

去年夏天,观鸟爱好者发现栗喉蜂虎繁衍栖息的骑马山正在进行施工,眼看骑马山就要被铲平,在爱鸟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呼吁下,开发单位改变规划,保留这个山头,让栗喉蜂虎有个安家之处。

湖里高新技术园指挥部物业管理部经理 林来明:去年我们高新技术园了解到我们园区里面有这个栗喉蜂虎 这个讲起来是最漂亮一种鸟 那么我们也就决定说 把它所居住的这座山保留下来 这种保留实际上也就是秉持着我们一贯的做法 就是绿色 生态和环保这种角度 因为我们也打算说 我们现在一个计划就是说 这个园区打造成一个生态型的绿色高新技术园区 所以说保护这个栗喉蜂虎呢 也是我们的一个宗旨吧

今年,得知栗喉蜂虎返回后,林经理也十分高兴,他和同事们上山查看,当发现巢穴边的水坑没有水时,立即从几百米外引水过来,保证这里有充足的水源。

湖里高新技术园指挥部物业管理部经理 林来明:我们平时有跟我们这边的执法部门联系 对这个山上面 就是说 禁止一些外来人员在山上砍伐树木 第二就是跟边防大队特勤中队联系 由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巡逻 保护这些鸟类不受外来的一些干扰

骑马山要作为山体公园保留下来,栗喉蜂虎终于有了一个生儿育女的家,不过,这个家应该如何做到更加安宁,并且有足够的食物来源,这不免让爱鸟人士又有些担忧。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座栗喉蜂虎栖息的山头外围,都是在建或者待建工地,远远看起来,这座小山就像工地当中的一座孤岛。

厦门观鸟协会理事 薛居峥:原来周围有很多的农田 它(栗喉蜂虎)有食物 有水塘有水源 现在这些都已经没了

因此,薛居峥认为,要保护好栗喉蜂虎的栖息地,至关重要的就是应当保留这个山头的原生态,并让观鸟者保持一定的观赏距离。

厦门观鸟协会理事 薛居峥:实际上从我们这边的一个想法 我们可以向一些其他省份来学习 比如象(江西)婺源 他们发现一些特有物种什么的 他们就做了一些保护小区 这保护小区蛮有意思的 它专门为养一个东西来做这一块 我看这块地方的话 地方也不大 如果专门做一个保护小区 做一些围栏 把这些地方给它隔离开 这样的话 对它(栗喉蜂虎)来说有足够的繁殖空间和生活空间 我想会更好一点 保护一部分原生态的一些东西

中学生物教师李高雄向记者介绍说,与厦门一水之隔的金门,也有栗喉蜂虎的踪迹,这也成为两岸鸟类爱好者相互交流的热点,在如何保护栗喉蜂虎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金门的经验。

逸夫中学生物教师 李高雄: 现在(对栗喉蜂虎的)整个保护是归在金门森林公园 有一个管理处专门来管理这个栗喉蜂虎 应该说整个保护措施做得相当不错 现在在金门 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 像现在这个时间 都可以听到栗喉蜂虎悦耳的叫声

集美大学的石盛莉博士长期参与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她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湿地公园也能为骑马山的栗喉蜂虎提供食物来源。

集美大学 石盛莉博士:因为湿地公园可以说是栗喉蜂虎一个很好的觅食地 去年10月份的时候 我有到这边来观鸟 有一次一只猛禽飞过 我就看到有一群鸟飞过 大概60只左右 后来用望远镜一看 全部是栗喉蜂虎 所以栗喉蜂虎在骑马山繁殖完毕 小鸟出了巢以后 它就很可能扩散到我们的湿地公园来 筼筜湖在2007年我们厦门观鸟会的全年调查过程中 我们调查到有63种鸟类 湿地公园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调查到有95种鸟类左右 这95种鸟类中有大约四十种的样子 它都是喜欢湿地公园这样的生境 有大片的农地 有一些原生的森林

五缘湾作为岛内仅存的一处原生态湿地,拥有海景、内湖、田园、鸟林等七大资源,每年的3月,大批的白鹭在此筑巢、栖息、繁衍。这里还是冬季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的春秋两季,各种候鸟途径此地,都会在这里休整,这其中就有二十几种国家保护鸟类。生态湿地公园将保留原生的湿地生态环境原貌,观察的结果表明,正是保留了自然原生态,才让鸟类得以生存,可见保护原生态环境是保证物种生存和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和骑马山山体公园的建设,乃至于我们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如何保护原生态环境,将是最为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

集美大学 石盛莉博士:中国生态协会的理事长王如松说过 到底什么是生态 是不是蓝天 碧树 青草 就会是生态 他说那不一定 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观念 但是并不一定代表正确 像我们这样的人工草坪 他称之为绿色沙漠 大家想想看 我们的城市花坛 虽然有很多的花和草 但是很少看到很多的蝴蝶和蜜蜂在那里 这样的话我们的栗喉蜂虎过来时真的是找不着吃的 所以蜂虎在我们看上去不怎么整洁 不怎么美观的地方 却是很多的 而且这样比较杂乱的地方 也适合它们隐藏 躲起来 如果一览无遗的话 猛禽来了 它也没地方躲 (所以说保留原生态是最重要的?)是的 保留原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厦门是一座生态文明城市,我们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栗喉蜂虎如期返回厦门,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而五缘湾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修复后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证明了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建设当中,如何正确认识原生态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鸟类将与我们和谐共处。

记者汪丹飞,吴扬帆报道

(2008年5月26日播出)
网站编辑:杨丽清

作者: 燕鸥 2008-06-19 15:2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617/200806/t20080617_601297.htm

饲料厂外鸟儿多 两小年轻张大网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6-17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早上7时许,两个小年轻买来四五十米长的网捕捉麻雀,路人报警后,两人空手弃网而去。
昨天早上7点多,火炬创业园北门旁边的正大饲料厂的仓库后门一带,麻雀成群飞来飞去。两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手拿着两根2米多高的竹竿,架起一张2米高、40多米长的大网。刚好路过此处的陈先生一看这架势,显然是要捕鸟,便上前劝告:“捕鸟是违法的!”两人不听劝,继续把大网架起来。陈先生就报了110。
林业人员快速赶到,发现两张大网被丢弃在地上,两只麻雀和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撞到了网上,动弹不得。林业人员撕破了好几处网眼,才将这3只鸟救了下来。
林业工作人员称,每天清晨这一带总有大量的麻雀,可能是附近的饲料厂撒落的饲料吸引了鸟儿前来觅食。
线索来自本报热线5589999
报料人陈先生 奖金30元

作者: 燕鸥 2008-06-24 00:13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act=post&do=reply_post&f=2&t=25459

黑卷尾雏鸟倒挂树上3天 数十只大鸟盘旋苦救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6-23 08:00


厦门网讯 (记者 邵凌丰)7米高的树上,鸟巢里一条细细的红色尼龙绳绑住了黑卷尾雏鸟的一只脚。从20日算起到昨天,它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已经3天。

3天里,有很多黑卷尾大鸟盘旋在雏鸟四周,雏鸟自己也在努力,人们也希望它能“自救”。只是事与愿违。

昨天下午5点多,在南湖公园味道粥城门口的这棵大树下,林业工作人员接了几根长竹竿,连雏鸟带鸟巢,一并钩了下来。雏鸟还活着,只是脚已经被尼龙绳勒断了。

至于雏鸟能否存活下来,林业工作人员说,还要观察。

雏鸟倒挂 叫声凄厉

住在附近的老林说,20日当天,他像往常一样经过一棵大树,听到树上鸟叫得很大声。抬头一看,才发现有一只小鸟倒挂在树上——正好悬在鸟巢的外面,翅膀扑腾,打得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

很多人看到了同样的情景,但大家都以为,雏鸟能够“自救”。事与愿违,第一天过去了,雏鸟还是倒挂着。

大鸟盘旋 束手无策

第二天,21日,同样也有反常情况。

老林说,树上这种鸟平时见到像自己一样白头发的老人,都要飞近身来,扑腾几下。但奇怪的是,21日几乎没有老人被“攻击”。

老林经过时,又抬头看了看:雏鸟还是倒挂着,但和前一天比,身边多了十几只大鸟。“在雏鸟身边飞来飞去,还用嘴巴去叼雏鸟的脚。”显然绑住雏鸟的东西很难解,大鸟只是盘旋,却束手无策。第二天过去,雏鸟依旧倒挂。叫声小下去了,声音透着虚弱。

竹竿相接 救下雏鸟

第三天情况依旧。老林看不下去了,报了警。林业工作人员很快赶到现场。

爬树不太现实,林业工作人员小李拿几根长竹竿一接,伸上树枝间,轻轻捅捅鸟巢,待松动了之后,连巢带鸟,慢慢钩下来——由于害怕雏鸟从高空坠落,小李小心翼翼,救援足足进行了半个小时。下午5点半,悬挂了近3天的黑卷尾雏鸟,安全“着陆”。

尼龙绳子 缠断小脚

正像老林想的那样,雏鸟的小脚是被鸟巢里一条红色的尼龙绳缠住的。等救下来之后,小李发现,由于连日挣扎,尼龙绳越缠越紧,雏鸟的脚已经被勒断了。

小李把它带回单位,处理伤口之后,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老林说,希望雏鸟能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责任编辑:陈冰华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燕鸥 2008-06-26 03:36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623/200806/t20080623_607392.htm

白鹭中暑从树上掉下来

作者:邵凌丰 王颖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6-23


--------------------------------------------------------------------------------

本报讯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王颖)王先生昨天开心不起来——他遇到一只从树上跌落的白鹭,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落地一个小时后,他眼看着白鹭死了。
树是芒果树,在虎园路的科技宾馆院子里,有三米来高。昨天12时30分,王先生经过这棵树时,一只白色的鸟从树上摔下来了。“眼睛老是耷拉着,一直趴在地上站不起来。可能是脚受伤了,也可能是中暑。”
王先生想让它休养一下。将鸟放进宾馆大堂内,给它安置了一个纸箱做新窝。又拿碗舀来清水,但鸟儿对水一点反应都没有。
鸟儿周身没有伤口,王先生也束手无策。他只好马上联系林业工作人员,希望能救活它。只可惜在林业局人员到来之前——即坠树后的一小时后,鸟儿闭上了双眼。
林业工作人员确定,这只鸟儿是白鹭,不排除是因为天气太热中暑虚脱而掉下树来。
(报料人:王先生 报料费:50元)

作者: 燕鸥 2008-06-26 21:16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624/200806/t20080624_608705.htm

小鸟掉队留路边好心人送到报社

这只灰背椋鸟休整后已飞走
作者:邵凌丰 施璐玮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6-24


--------------------------------------------------------------------------------



这只小鸟样子十分可爱。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施璐玮)一只灰色的小鸟在马路边蹦跳着,却很难飞起来。
市民方先生说,小鸟在马路上跳,偶尔挥动几下翅膀,也只能往前飞一小会儿,又掉落在地上。人来人往,小鸟又是“孤身”,方先生担心它受伤,把它带到了本报968820呼叫中心。
小鸟的精神状态的确不大好,喝水也只是拿嘴尖蘸几口,就又停在箱子的角落里,一动不动了。林业工作人员小李见到小鸟后说,这是一只灰背椋鸟。他告诉我们,这只鸟孤身出现在马路边确实有点不平常,因为这是集群活动的鸟类,时常出现的地点是农田周边的稀疏林地。小李判断,这可能是只掉队的鸟,可能是因为受伤,也有可能是因为精神状态不好,需要休整。果然,到了傍晚,灰背椋鸟又恢复了活力,自己飞走了。
小李借此机会提醒广大市民,鸟儿精神不振,展翅难飞,不一定就是因为受伤,很大的可能是在休整,这种时候,不出手抓它反而更好。
(报料人:方先生 报料费:50元)

作者: 燕鸥 2008-07-12 23:0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709/200807/t20080709_629130.htm

白鹭受伤 飞到洗车场求助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09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钟黛玲)昨天中午,槟榔菜市场对面的全兴洗车场内,突然飞来一只白鹭,一动不动朝着几个工人看。几个工人发现它受伤了,这才恍然大悟:白鹭不请自来,是来求助的。
昨天中午12点多,洗车场内有位工人刚停下手中的活,转身发现了场地上站着一只白鹭。白鹭把脖子都缩进身子里,无精打采,像是受了惊吓。可工人上前,它也不怕人,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朝前方看。工人们觉得奇怪,把它抓起来详细一看,才发现翅膀受了伤,血流不止,羽毛都被染红了一大片。
工人们觉得鸟儿可怜,却不知道怎么给它包扎伤口,就去对面菜市场买了些小鱼虾,让它先填饱肚子养足精神。面对美食,白鹭还是提不起劲,不吃也不喝。几个工人没辙,只好先将白鹭放进了一个临时找来的纸箱子里,并向林业部门求助。随后,林业工作人员将受伤的白鹭带回医治。
线索来自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50元

作者: 燕鸥 2008-07-20 03:38

http://news.xmnn.cn/xmxw/200807/t20080719_640462.htm

双狮山也发现有人设网捕鸟 乐园瞬间变陷阱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7-19 15:00


厦门网讯(记者 钟黛玲)东渡双狮山树木郁郁葱葱,背后又是储粮库,是鸟儿们最喜欢的地方。然而,最近有人竟在林中设网捕鸟,乐园瞬间变陷阱!

最先发现捕鸟网的是一位热心市民陈先生,他在附近的一家单位上班。近日早上8点左右,他透过单位的窗户,无意中看到对面山体上悬挂着几只鸟,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脚部被缠住了,在奋力挣扎。 陈先生非常惊讶,他仔细一看,发现原来困住鸟的是一张巨大的捕鸟网。这张网长达20几米,宽约两三米。陈先生不忍心看那些鸟在网中不断挣扎,可是周围行人很少,没人能救这些鸟儿,他打电话给林业110求助。陈先生认为,这两张捕鸟网可能已经布置多时了。

随后,赶到的现场的林业工作人员攀爬到峭壁上,把鸟网剪掉,并用小刀将网割开一个窟窿,将缠住的鸟从网中救出来。其中有只斑鸠因为挣扎过度,脚都被勒出血来。林业人员说,这种网的网绳细如蛛丝,一般肉眼很难发现。网就立在鸟的飞行必经之路上,无论什么鸟,只要陷入网中,如果没人解救,肯定难逃一劫。

此前本报曾报道,鼓浪屿上也有人用类似的网捕鸟。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线索来自本报热线5589999

报料人:林小姐

作者: 燕鸥 2008-07-25 08:58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724/200807/t20080724_646209.htm

雏鸟半夜学飞坠地 少年双手捧回家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24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一只灰喜鹊雏鸟半夜10点多从树上掉落,被几个在白鹭洲公园游玩的少年捡到。昨日,家长陈先生把鸟儿转交给林业局工作人员,把它送回鸟巢。
当天夜里10点多,几个在白鹭洲游玩的少年突然听到草丛里不断发出“唧唧”的叫声。他们拿出手机一照,顺着声音一路找过去,在一棵树下的草丛里发现了一只雏鸟。雏鸟看到人围过来后,更是叫唤个不停。少年们看到鸟儿还小,毛都没长齐,十分担心它的安危,其中一个就把小鸟捧在手心将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家长按照鸟的模样,上网查鸟的名字和习性,想找食物喂养。但查来查去,还是弄不清楚这是一只什么鸟。他们只好先拿水和食物喂它,但小鸟不吃也不喝。隔天,他们只好打电话给林业110求助。
赶到的林业人员鉴定,这只雏鸟是灰喜鹊。林业人员在少年的带领下,来到白鹭洲公园,找到鸟儿掉落的地方。顺着边上一棵2米多高的树看过去,很快发现了树梢上的鸟巢。林业人员爬上树干,把鸟儿放回鸟巢里。“这只雏鸟应该是刚学飞行,不小心掉落的。这种情况应该把它放回去,这样才能成活。雌鸟发现它不见了,会再飞回来找它的。”
据介绍,灰喜鹊成年鸟体长约40厘米,头和后颈亮黑色,背上灰色,翅膀和尾巴呈天蓝色,下体灰白色。一只灰喜鹤每年可消灭松毛虫15000条左右,可以保护1亩松林免受虫害,是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50元

作者: 燕鸥 2008-07-30 11:57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729/200807/t20080729_651963.htm

擅长飞翔 可惜白天视力差
猴面鹰闯进工地撞伤了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29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下午3点左右,一只猴面鹰闯进一在建工地,不小心把自己撞伤,好心市民买了牛肉猪肉伺候,它都没胃口。
“扑通”一声,这只猴面鹰跌落在轮渡钻石广场工地上。正在作业的工人纷纷围过来看,这位不速之客长得很怪异,看起来像是只猫头鹰,可是又长了一张猴子样的脸,全身黑褐色,眼睛又深又圆,黄褐色的嘴喙不尖,灰棕色的面盘呈心脏形,浑身长满绒毛。
它跌落躺在地上动不了,不时发出怪叫声。工地负责人洪先生看到这只鸟长得这么怪异,比较少见,猜测可能是保护动物,就找了个鸟笼把怪鸟“安顿”下来,还到附近菜市场买来牛肉和猪肉。但美食当前,它却一口都不吃。无奈,洪先生只好打电话给林业110,转交给林业人员救治。
赶过来的林业人员一眼就认出这是只猴面鹰,主要是以鼠类、蛙、蛇、鸟蛋等为食物。猴面鹰是猫头鹰的一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林业人员说,这种鸟其实擅长飞翔,但一般只在夜晚活动,白天基本处在睡眠状态,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这只猴面鹰之所以受伤,可能是因为工地地面建筑物体很多,而它白天的视力差,就把自己撞伤了。至于这只猴面鹰为何白天跑出来,林业人员也不清楚。
随后,林业人员把这只受伤的猴面鹰带回去救护。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30元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作者: 燕鸥 2008-08-04 08:49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803/200808/t20080803_658028.htm

“白鹭食堂”边建人行桥

市民担忧:会惊扰它们进食吗?爱鸟人士说,白鹭对人很警惕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8-03


--------------------------------------------------------------------------------




筼筜湖管理中心准备在筼筜湖湖滨西路闸门处修建一座人行桥,将环湖的十几公里步行道全面打通。这一便民工程刚一动工,便引发广泛关注,很多护鸟心切的市民疑虑重重:如果这座桥建成后,人们跟白鹭的距离太近了,人行桥是便民了,但会惊扰了白鹭。
关于这座桥建与不建的争论在网上网下全面展开。


每天涨潮放水时 近百白鹭排队


一座步行桥的修建怎么会引起这样激烈反应的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步行桥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这里是白鹭们的“食堂”。
筼筜湖湖滨西路闸门处是整个筼筜湖的入水口,承担着筼筜湖湖水的更新任务。每到涨潮时分,闸门打开,海水滚滚而来,场面非常壮观。和海水一起涌进来的还有大量的鱼虾,是白鹭们最爱的食物。
周边的市民说,白鹭似乎深知每天涨潮放水的时间,每当这个时候,它们就会零零散散地聚集过来,排队站在出水口两侧的栏杆上,高峰期可达一两百只。
昨天上午10点左右,正是放水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近百只白鹭驻足在离闸门口约50米处的栏杆两侧,眼睛一直盯着翻滚的水面,当发现有鱼儿从眼前经过时,就猛地直冲向鱼,用嘴衔着鱼,然后迅速地飞到岸边的栏杆上,享受美味佳肴。
白鹭们排队进食的秩序很好,很少发生争抢打斗。不过,偶尔几只白鹭锁定同一个目标,最后的结果是,飞得最快叼得最准的,就是胜利者。那些落后的白鹭并不沮丧,它们飞回栏杆继续等待。一天4个小时的放水时间,它们的机会多的是。
自从闸门启用以来,这里就成了白鹭们的“食堂”。很多摄影爱好者专门蹲守在这里,捕捉白鹭们进食的画面。




人行桥施工期间 白鹭没有减少


饱受争议的人行桥就建在闸门的入口处,昨天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工程开工没几天,工人们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筼筜湖管理中心谢天宏主任说,筼筜湖沿岸大部分已修建了人行道,但这条环湖步行道并不是贯通的,有几个点,人们只能绕行。比如湖滨西路闸门口的水面就把人行道隔断开来了。市民从西堤要走到湖滨西路的步行道上,只能从湖滨北路的大道上绕过去。
在市民们的呼吁下,打通环湖步行道的工程正式启动。闸口处的人行桥是整个环湖步行道畅通工程的一部分。
据介绍,这座人行桥长约20米、宽4米,工期3个月,预计10月底11月初竣工。
这座桥本身就紧靠闸门处,离白鹭们的觅食区大约50米左右。应该说,桥本身的建设对白鹭们的进食并没有太大影响。
记者昨天在施工现场看到,工程施工期间,现场的白鹭并没有减少,它们一如既往地在这里进食。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林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筼筜湖管理中心的要求,施工人员不许打扰进食的白鹭,同时在白鹭进食这段时间停止动作比较大的作业,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白鹭进食造成影响。
但问题是,桥建好后,人们从步行道上桥的时候,必须经过白鹭们停歇的栏杆,人行道和栏杆的距离太近了,人和鸟的距离太近了。走的人多了,白鹭们还敢停歇吗?
很多爱鸟人士说,筼筜湖的白鹭虽然不是很怕人,但对人还是很警惕的,它们一般会与人保持30米左右的距离。人进鸟退,人走鸟来。它们觅食的时候,最怕受到人的干扰。


拍白鹭的先生
提出两全其美的方案


昨天,记者在现场碰到了正在拍白鹭的周先生,听说这里要建人行桥,他建议说,可以在离闸门近百米的人行道旁设置人行长廊,并把人行道和旁边的绿化带互调一下位置。这样的话,白鹭们不易发现人,人也不易打扰鸟。不仅利于白鹭的觅食,也不妨碍市民的散步通行,还可以让市民近距离地观看到白鹭,将会成为厦门的又一道景观。
记者把周先生的建议反馈给筼筜湖管理中心,得到了一致肯定。谢天宏主任表示,这个建议很好,以前也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等人行桥建好以后,尽可能按照这个建议进行,设置人行长廊。
谢主任还表示,等人行桥建好以后,还会在两岸醒目的位置设立警示牌,提醒市民不要打扰白鹭觅食。
记者互动邮箱
0592xyn@sina.com
文/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王绍亮 图/刘东华

作者: 燕鸥 2008-11-05 09:01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32718
2008年观鸟节活动

作者: 云鹤 2008-11-27 13:20

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04/17/content_13003740.htm

作者: 云鹤 2008-11-27 13:39

http://news.qq.com/a/20081125/000610.htm

作者: 燕鸥 2008-12-25 08:23

筼筜湖西堤纳潮口人行桥投用 便于市民观赏白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刘东华)筼筜湖西堤纳潮口,现在还能见到白鹭觅食的场景吗?昨天中午,记者看到,这里依然是“白鹭食堂”。人们在人行长廊行走,白鹭们就在长廊外的栏杆上等待觅食,相距不过一米远,人鸟却互不干扰。

8月初,本报曾报道,纳潮口处要修建一座人行桥,将环湖十几公里步行道全面打通。这工程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市民担心:人行桥建成是便民了,但人们跟白鹭的距离太近了,会惊扰白鹭。  

于是,有读者建议,在离闸门近百米的人行道旁设置人行长廊,并把人行道和旁边的绿化带互调一下位置。这样,白鹭们不易发现人,人也不易打扰鸟。筼筜湖管理中心“从善如流”,很快对修建方案进行了调整。

近日,这座人行桥已投入使用,人行道旁的人行长廊也已经建成。周边的市民说,步行道打通后,白鹭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每天涨潮放水时间,白鹭们就会陆陆续续聚集过来,排队站在出水口两侧的栏杆上,高峰期可达一两百只。

市民兴奋地说,现在看白鹭更方便了,透过人行长廊的观察孔,可以近距离看到白鹭进食的全过程,人和白鹭的距离不到一米远,真是太奇妙了。




作者: 燕鸥 2008-12-25 08:25

http://news.xmnn.cn/xmxw/200812/t20081224_845074.htm

厦门摄影家拍摄白鹭"鱼口夺食"照片获全国大奖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鱼口夺食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一条大鱼跃出水面想吞食一条小鱼,一只白鹭飞过去,想鱼口夺食——这一精彩瞬间被厦门“鸟人”唐安捕捉到了,《鱼口夺食》由此诞生并夺得大奖。

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摄影大赛日前揭晓,《鱼口夺食》从8000多组图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惟一的“金飞羽”精彩行为组大奖。

在厦门生活8年的唐安,现在在上海工作,5年前加入厦门观鸟会。虽然身在上海,但每个月都要回厦门一趟,看看他牵挂的鸟儿。这张图片,是在筼筜湖西堤纳潮口处拍的。

据介绍,筼筜湖现有两个白鹭集中区,湖心岛是白鹭的夜栖地,西堤纳潮口则是白鹭觅食的地方。

唐安说,这张照片拍摄于2007年10月22日上午10点,是纳潮口进水时间。每到这个时候,生活在湖边的白鹭就会飞来觅食,一些大鱼也会聚集过来,不时地跳出水面吞食小鱼。不过,两者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比较难得,恰巧被他抓住了。

唐安说,这张照片给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厦门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鸟类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存环境。他走过国内很多城市,在闹市区能见到这种场景的城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作者: 燕鸥 2008-12-25 08:26

http://news.xmnn.cn/xmxw/200812/t20081224_845076.htm

上万只鸬鹚来厦过冬 集美大桥边绵延数公里(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本报讯(记者 陈满意 实习生 刘肖凯)昨天上午10点多,市民刘先生欣喜地向记者报料:集美大桥附近的水面上聚集了成千上万只水鸟,绵延数公里。

刘先生说,上午去岛外送货,经过集美大桥靠近集美一端时发现,水面上黑压压一片,水鸟翔集,蔚为壮观。“它们一会儿排成一条线在水面低飞,一会儿又在空中聚集。”刘先生说,来厦门十年了,还没见过这种景象。

10点多他返回时,在集美大桥收费站附近的“群马雕塑”旁又看到了这群水鸟。“有成千上万只,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很大一片水域,只有一小撮不安分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可能是在猎食。”刘先生说,由于距离太远,他也没有看清楚是什么鸟。

不过,当记者赶到现场时,这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厦门一网站的网友“拖鞋向前冲”证实了刘先生的说法。他发帖说,昨天10点钟,从集美大桥一半左右的位置开始,成排的海鸟贴近海面飞行,接近大桥尾部的时候,聚集了一堆,看起来黑压压的。他特意说明:“是第一次看到能延续几公里的海鸟群。”

网友“戏弄人生”说,这些海鸟是从北方飞来的鸬鹚。厦门观鸟协会的江先生支持了这种说法。他说,鸬鹚冬季飞到厦门、金门一带越冬,夜宿金门,早晨飞到厦门沿海觅食,“每年都会出现这种现象,鸬鹚主要在集美大桥、杏林湾、九龙江一带觅食”。他说,鸬鹚喜欢在湿地或者开阔的水面,有防护林带,无人干扰的岛礁安家落户,在南方度过春天。厦门是鸬鹚旅途中歇脚的驿站和觅食区。

作者: 苇鹀 2008-12-25 08:58

引用 (燕鸥 @ 2008-12-25 08:23) *
筼筜湖西堤纳潮口人行桥投用 便于市民观赏白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刘东华)筼筜湖西堤纳潮口,现在还能见到白鹭觅食的场景吗?昨天中午,记者看到,这里依然是“白鹭食堂”。人们在人行长廊行走,白鹭们就在长廊外的栏杆上等待觅食,相距不过一米远,人鸟却互不干扰。

8月初,本报曾报道,纳潮口处要修建一座人行桥,将环湖十几公里步行道全面打通。这工程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市民担心:人行桥建成是便民了,但人们跟白鹭的距离太近了,会惊扰白鹭。  

于是,有读者建议,在离闸门近百米的人行道旁设置人行长廊,并把人行道和旁边的绿化带互调一下位置。这样,白鹭们不易发现人,人也不易打扰鸟。筼筜湖管理中心“从善如流”,很快对修建方案进行了调整。

近日,这座人行桥已投入使用,人行道旁的人行长廊也已经建成。周边的市民说,步行道打通后,白鹭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每天涨潮放水时间,白鹭们就会陆陆续续聚集过来,排队站在出水口两侧的栏杆上,高峰期可达一两百只。

市民兴奋地说,现在看白鹭更方便了,透过人行长廊的观察孔,可以近距离看到白鹭进食的全过程,人和白鹭的距离不到一米远,真是太奇妙了。





上次调查时,看到许多钓鱼者进入人行长廊的后面钓鱼,其中还有两位摄影者,干扰了白鹭觅食,真的希望筼筜湖管理处能维护一下,防止人员进入.

作者: 燕鸥 2008-12-25 17:40

http://news.xmnn.cn/xmxw/200812/t20081225_845816.htm

一对夫妇公然兜售野生鸟类 宰杀场面惨不忍睹(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5 15:00

EXIF: -, F-, -EV, ISO0, 0mm, @ -, -


这名男子正在兜售野生鸟类。



昨日,本报热线接到读者反映称,华侨中学门口一菜市场有人公然兜售麻雀等野生鸟类,且现场宰杀,场面残忍。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商贩们居然公开宰杀,这些麻雀及野生鸟类从何而来?他们是如何兜售的?昨日,记者进行实地走访。

宰杀场面惨不忍睹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位于思明区厦港街道厦港新村的这家农贸市场,在市场门口的公用电话亭旁,一男子以摩托车为摊,正在宰杀小鸟。记者走近一看,案板上正搁着几只宰杀好的鹌鹑,案板下压着满满一笼鹌鹑,地上则摆放着一笼斑鸠。

“要鹌鹑还是斑鸠?”记者凑上前,该男子立即笑脸相迎。他介绍说,鹌鹑每只3元,斑鸠则18元,“全是野生的,绝对正宗!”此时,恰好有顾客上门,只见该男子从笼中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斑鸠,麻利地揪住头部开始拔毛……一会儿,斑鸠的羽毛已被拔个精光,浑身血流不止,场面极其血腥。其间,不断有人前来购买,该男子忙得不亦乐乎,笼子里的斑鸠也渐渐减少。

记者佯称,比较喜欢麻雀。该男子当即介绍说,其妻正在附近摆摊,专门销售麻雀。

麻雀从龙海山区收购而来

记者几经辗转,上午10时许,在厦港街道沙坡尾社区中埔头巷找到了正在兜售麻雀的这名女子。在狭窄的巷子里,地上摆着两个笼子,一个装着鹌鹑,另一个则是斑鸠和麻雀。记者注意到,笼子里共有6只麻雀。

以为有生意上门,该女子显得非常热情,称麻雀每只3元。记者佯称,欲一次性购买20只麻雀,该女子表示,必须到周末才有货,“这些天比较寒冷,很难捕捉!”记者了解到,鸟贩夫妻均为漳州龙海人,其贩卖的麻雀等均由龙海山区收购而来。当记者提及贩卖麻雀是违法行为时。该女子回答说:“知道,偷偷卖的!”

森林公安将进行调查

昨日下午,记者把该情况向市森林公安局反映。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说,麻雀及野生斑鸠均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任意买卖。王先生表示,他们将马上采取措施,派人到现场调查,对该夫妇兜售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

此外,厦港街道沙坡尾社区居委会曾主任表示,对此现象,他们将立即向工商等相关部门反映,并全力配合,打击贩卖野生鸟类行为。

文图/本报记者 邱宝晖 实习生 梁均 王雅莹

作者: 燕鸥 2009-01-10 22:20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33151&hl=

作者: 云鹤 2009-04-24 21:27

菜农反感麻雀“辣嘴摧花” 原来意在吃虫并非吃花
编辑: 黄文水 刘志军 2009.03.30 15:00:00
  

麻雀爱吃虫子,可是,听说麻雀吃花吗?最近,同安不少菜农对麻雀很反感:馋嘴麻雀吃了四季豆新长的花,影响收成。

接到读者报料,昨日,记者一番调查发现,多数人认为麻雀背了“黑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图 黄文水 刘志军

麻雀啄过 花叶纷纷落地

“最近,四季豆陆续开花,多好的事啊,过不久就可以结果了嘛,不想花却让麻雀抢先吃了,实在太气人了。”同安万亩蔬菜基地的不少菜农抱怨。

“麻雀吃花,我家的四季豆损失可就大了。”大同街道下溪头村的老苏,种了1亩多的四季豆,他说,人在田里时,麻雀都敢来吃,“它们胆子大,在一块田里吃一会儿,又成群飞到不远处的四季豆田里,吃饱了才飞走。”

菜农苏乌沉也说,麻雀成群飞过来啄来啄去,还用嘴巴剪断了枝蔓和嫩叶,花和叶子纷纷掉落地上,看着心疼。

记者现场看到,相距不远的几块四季豆田,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不一会儿便停在豆田的架子和豆蔓上,叽叽喳喳的,人一靠近它们就起飞,看不清具体在田里干什么。地上有掉落的四季豆花和嫩叶,叶片上还有鸟粪。

菜农驱赶 有人撒网捕雀

菜农们觉得,麻雀偷吃豆菜花,影响了收成。于是,有的菜农找来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分散绑在田里。“风一吹,袋子晃来晃去,麻雀就不大敢来了。”菜农苏乌沉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效果不错。

一位姓陈的农妇则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农药:“防虫也防麻雀,不过快收成时就不能喷了。效果其实不好,麻雀吃了毒不死。”

有的村民甚至在豆田四周拉上一人高的细网。“麻雀笨,来了就撞上去,运气好的话,还能抓上几只。”一位菜农说,知道豆田里麻雀多,捕鸟的人跟着来撒网,一抓就是一群。

麻雀蒙冤 意在虫不在花

麻雀真是来吃四季豆的花吗?爱鸟人士颜先生替麻雀抱不平。他说,麻雀被冤枉了:“嫩叶容易长虫,麻雀来吃虫子并非吃花,不过吃虫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少部分的花。”他说,尽管如此,麻雀还是有功劳的,“损伤了5%的花,却避免了95%的花暴露在虫口之下。”

颜先生说,掉少部分的花,对四季豆生长是有好处的,“花开得太多,总会自然淘汰掉一部分,这样才能确保质量”。他认为,菜农们的认识有偏差。不仅如此,“可能还受到捕鸟人误导,称麻雀有害会吃花,捕鸟人才能在菜地上张网捕鸟。”

同安对野生动物颇有研究的曾清泉表示:“麻雀吃花第一次听说。”他说,麻雀嘴巴很硬,脾气也暴躁,吃虫的同时,完全可能误伤花,其意在虫而不在花。

曾清泉说,麻雀属杂食性鸟类,通常吃虫子和少部分树籽,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村庄有后山的地方,就会有麻雀。同安农业局的专家也认为,麻雀一般是不吃花的,就是饿的时候会吃一点四季豆嫩荚。

提醒: 麻雀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因此,任何捕杀、销售和食用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作者: 燕鸥 2009-06-04 20:42

厦门第17种鹭鸟现身忠仑公园 史上未有记录(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06-01 15:00






图/陈祖灵





文/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胡菲



鸟友邂逅神秘来客



“黑冠开鸟,就是它,没错。”当一只大鸟忽地落在忠仑公园的空地上时,第一眼,厦门观鸟会会员台北和同伴就认出了它。时间停歇了几秒,愣住的鸟儿赶忙飞回身后的小树林里,立直脖子,一动不动。

他们也以最小的动作悄悄向后退去,以确保不会对它造成惊扰。与此同时,电话拨通了其他的鸟友。

这是上周末发生的一幕。

就在两三天前,一位对鸟类并不太熟悉的鸟友,傍晚在万石植物园散步时,看到一只大怪鸟惊飞到树上,遂用相机记录下来发到网站上,请厦门观鸟会的鸟友们帮忙确认。

这是一只谁也没见过的鸟,鸟友们纷纷寻找资料,多番讨论之后,估计为黑冠开鸟。趁着周末,大批鸟友清早赶往植物园,期待一睹黑冠开鸟的真面目。

因为事先安排好带逸夫中学的观鸟课学生进行户外观鸟,台北他们只得前往最近的忠仑公园。谁也没想到,当学生们第一次出来观察城市常见鸟类的时候,却与这只黑冠开鸟相遇了。

十几分钟内,带着望远镜和长焦镜头的鸟友们火速集合在忠仑公园。

厦门从来没有这种鸟的记录

根据研究资料可知,黑冠开鸟也叫黑冠麻鹭,俗称暗光鸟,属于鹭科开鸟属鸟类,全长大约46至48厘米,额、头顶及冠羽为黑色,冠羽长达10厘米左右。体色大致为赤褐色,眼先端、嘴和脚均为橄榄色,背部锈红色有黑色横涟纹,胸腹部亦有锈红色纵麻斑。

黑冠开鸟分布于亚欧大陆南部及非洲北部,在中国分布较少,属于珍稀品种,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通过网络搜索发现,黑冠开鸟在中国内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海南,香港近年来才开始有少数记录。而所有的图片记录均来自台湾,在那里,黑冠开鸟属于留鸟,有繁殖记录,但数量也很少,为稀有鸟种。

在此之前,厦门从来没有这种鸟的记录。

这次发现,让厦门观鸟会的鸟友们大为振奋。截至今年4月,厦门的鹭科鸟类是16种,此次发现的黑冠开鸟是厦门发现的第17种鹭科鸟类。

行踪神秘,捕食时长久伫立

观鸟会会员台北分析说,黑冠开鸟在内地的记录如此之少,主要与它神秘的行踪有关。

黑冠开鸟性情羞怯,通常单独活动,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时,隐密安静地在阴湿的树林下或林缘的阴暗处觅食,白天则躲藏在浓密植丛或近地面处。它的食物主要为地面上的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它捕猎的方式是一动不动地低头盯着地面看。通常人们看到它时,它都是静静地伫立一角,看似发呆,实际是处于狩猎状态。黑冠开鸟一站,可以十几二十分钟不动,甚至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因此,在野外人们发现黑冠开鸟的几率非常小。只有在它受到惊吓时, 才会飞至附近的树上。而这次发现它,刚巧是它从树上回到地面的那个瞬间,可以说是一次奇妙的相遇。

作者: 云鹤 2009-06-11 10:06

“老鹰捉小鸡,小鸡躲来又躲去,老鹰累得直喘气,小鸡团结得胜利……”在儿歌《老鹰捉小鸡》中,小鸡总能智斗老鹰,大获全胜。但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

  今年初以来,老鹰把南京八卦洲养殖户叶家玉的养鸡场,变成了“餐厅”,天天成群结队来“会餐”,叼走了一只只鸡不说,还把活蹦乱跳的老母鸡吓得不生蛋了。

  赶走黄鼠狼和野狗

  5年前,叶家玉从华东地质勘察局退休,去年,他和老伴商量,决定办一个养鸡场,并选好八卦洲一片600亩的林地。当年10月份,他平场地、挖池塘、盖房子、搭凉棚,开展了筹备工作。今年3月份,海校养鸡场正式建好,第一批5000只小鸡就在此孕育了。第一批小鸡羽翼未丰,第二批6000多只小鸡也进场了。

  “太辛苦。” 叶家玉感叹,每天凌晨5点不到,他就要把鸡全部散放进树林,接着就除鸡屎、清鸡舍,天天要忙到半夜三更。一年下来,人黑了一圈,体重“缩水”20斤,不过他体质增强了,他乐呵呵地说:“原来有胃病、关节炎、腰椎也不好,现在天天干活,这些慢性病好像全好了。”

  养鸡让他的生活一下子有了色彩。不过,叶家玉也有烦恼。

  原来,养鸡场从第一天开办以来,天天有小鸡遭殃,有的被咬死,有的生不见踪影死不见尸首。背后“黑手”究竟是谁?叶家玉仔细留心发现,不仅有黄鼠狼,还有野狗。“最多一次,被咬死了80只鸡。”叶家玉说,那一次他下了决心,买了塑料网,把几百亩林地全部圈了起来。

  然而,他没有想到,这道网拦不住小鸡的“天敌”——老鹰!

  老鹰成群来“会餐”

  与黄鼠狼不同的是,老鹰十分张狂,大白天就三五成群,盘旋在养鸡场上空,伺机觅食。

  “上午9点来一次,下午2点来一次,下午5点还要来一次。”叶家玉说,这几只老鹰已经把他的养鸡场当成了“餐厅”,一天三顿来“会餐”,有时下午4点也会来一次,权当“下午茶”了。

  未成年的小鸡跑得比较慢,老鹰一叼一个准。叶家玉说,有好几次,他都听到鸡被鹰叼在嘴里,发出的凄惨叫声,那真让他心痛。

  小鸡长大后,老鹰还是抓。“它在空中飞的时候,翅膀舒展开有一米长,落下来还没有母鸡大,但是它的力量惊人。”叶家玉说,两斤多重的鸡,它一叼就走。再大一些的鸡,它逮住就现场享用。

  有一次,叶家玉不甘心,追了好几百米,终于看到了抓鸡的鹰,它正狼吞虎咽吃鸡呢!只见它站在老母鸡身上,两只强健有力的爪子,摁得老母鸡动弹不得,只能坐以待毙。“它的嘴巴带钩,每啄一下,鸡就被活生生撕下一块肉。”叶家玉冲了上去,从鹰嘴中抢回了老母鸡,可惜老母鸡被吃掉了一条腿,已经奄奄一息。

  由于纯天然养殖,叶家玉的鸡品质非常好,然而,这群老鹰却很挑食。叶家玉不止一次发现,老鹰对老母鸡开膛破肚,仅吃鸡内脏,“太暴殄天物了”。

  叶家玉粗略算了一下,今年以来,这群老鹰已经吃掉了他近300只鸡。“上午抓不到,下午继续抓。”这群老鹰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2分钟出现9只老鹰

  昨天,记者来到了叶家玉的养鸡场。一眼望去,白杨树下、小水塘边……到处都是鸡的身影。阳光下,鸡在林子里吃草追虫,好不悠闲!“这片天地,全是鸡的。”叶家玉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宝贝们。

  “不好,老鹰又来了!”下午2:01,叶家玉的老伴突然大喊一声。果然,两只老鹰正在白杨林上空飞来飞去,还发出“叽叽”的叫声。叶家玉解释,它们这是在“唤鸡”,目的是诱鸡上当。

  3只、4只、5只……短短2分钟,又来了7只老鹰。9只老鹰展开硕大翅膀,像飞机一样在空中盘旋,非常“壮观”。叶家玉眉头皱了起来,额头冒出了细汗,他拍起了手,对“不速之客”大声呵斥起来。

  但老鹰充耳不闻,它们朝养鸡场俯冲下来。林子里的鸡似乎发现了危险在一步步靠近,纷纷聚集到了白杨林下,借着没落尽树叶的白杨寻求一丝庇护。正在老鹰们虎视眈眈准备下一步行动之际,一架飞机从空中飞过,老鹰们好像受了惊吓,各自散去。

  然而,不久之后,又有几只老鹰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辗转飞了回来,盘旋在白杨林上方,也许是飞机的“威慑效应”,它们并没有实施“捉鸡行动”,盘旋了约十五分钟后,它们越飞越高,渐去渐远。看来,这顿“美餐”它们得再忍忍。
 每次老鹰“大驾光临”,俯冲下来抓鸡时,散养的鸡就会炸窝,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我的鸡惊恐万状,被吓得‘咯咯’直叫。”叶家玉说,每逢此时,“成群的鸡会在林子里乱扑,只恨长了对翅膀飞得没有老鹰高。”

  一天三四次惊吓,长期下来,叶家的老母鸡被吓得不会生蛋了。

  叶家玉说,如今,鸡都成熟了。他留下了近6000只母鸡先下蛋,等数九寒天,南京人买老母鸡进补时,他再卖个好价钱。不过,令他失望的是,这批老母鸡“不争气”,不太会下蛋。

  他介绍,按常规来讲,母鸡养到135天就可以下蛋了,1只鸡1个月可以下20只鸡蛋。“6000只老母鸡,一天应该下到4000多只鸡蛋才正常啊。”不过,叶家玉饲养的这6000只母鸡,一天只下1000来个鸡蛋。

  他的鸡蛋卖9毛钱一只,销路很好,每天足不出户,有人主动上门收购。一天少生3000只鸡蛋,他就少收入2700元钱啊!

  为赶老鹰想尽办法

  为了阻止老鹰捉走小鸡,叶家玉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

  叶家玉介绍,他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驱赶。这一年来,每天天蒙蒙亮,他就起床了。一看到老鹰,他便如临大敌,一边拍手一边大声吆喝,结果喉咙都喊哑了,老鹰却没有被吓走。老鹰在空中盘旋,有时还肆无忌惮歇脚在树顶上,人一走,他就开始行动。“我不可能一天24小时看着老鹰,而且范围太大了,也看不住。”叶家玉说,很多时候,他人在现场,老鹰就把鸡叼走了。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让狗看护鸡,行不行呢?叶家玉做了尝试,他养了几只狗,还“调教”了一番,指望它们能把老鹰赶走。不料,老鹰压根不把狗放在眼里,照样在狗旁边逮鸡。更令他哭笑不得的是,狗也怕老鹰,每次老鹰一来,鸡飞狗跳,养鸡场内一片混乱!

  老爸喊破了喉咙,女儿十分心疼。有一次,叶家玉的女儿买了两大箱“天地响”,给他出谋划策,“老爸,老鹰一来,你就放鞭炮炸它!”叶家玉认为这个点子不错。此后,每天早晨9点,老鹰一来,他就放“天地响”。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老鹰压根就“不抖呵”,照样在天上飞,瞅准机会就下手,反倒把鸡吓坏了。

  食物链断了才冒险抓鸡

  “尾巴成扇形,翅膀看见5根羽毛的这一只叫‘普通鵟(音kuáng)’。”江苏省野生鸟类保护协会会员吉阁看了记者抓拍的图片,辨认之后说,它是老鹰的一种,属中型猛禽。捕食1米以上的大蛇时,蛇能在空中用身体缠绕它的双脚,这时它就一边飞翔,一边用脚将蛇蹬开,从空中抛落下蛇,然后飞扑而下,再次将蛇捕获,带到空中,直至使蛇失去反抗能力。它在民间被称为“土豹子”,也许正因为它们有十分凶残的本性的缘故吧。平时,普通鵟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

  另外一只尾巴扁平、两翅可见6根羽毛的叫“黑耳鸢”,吉阁告诉记者,“老鹰捉小鸡”中的鹰,指的就是它。它也是中国最常见的猛禽,不过平常它以吃腐食为主。

  至于它们为何成群出来捕鸡,吉阁分析有可能是生态变差了,它们的生物链断了,否则它们不会冒着险来抓鸡。

  吉阁还介绍,普通鵟在我国较常见,但种群数量并不十分丰富。目前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同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怎样赶老鹰请你来支招

  鹰是有习惯性势力范围的,一旦对一个地方满意,就会在同一地点经常出现。记者了解到,附近还有4户人家养鸡,但老鹰就惦记叶家的鸡,因为他家养鸡场最大,鸡最多!

  秋去冬来,白杨树的叶子已落得差不多了,地上的草也枯了。老鹰的视野更加开阔,抓鸡更频繁了。

  有人曾给叶家玉献计献策,劝他用枪打老鹰。叶家玉在无可奈何时,也不止一次这么想过。不过,理智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十分清楚,老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不得。

  一大半鸡不下蛋,鸡还在一天天减少。而面对“凶手”老鹰,叶家玉赶不走、打不得,他该怎么办呢?

  有什么方法能让人、鸡、鹰都和谐生存呢?我们请各位市民出出点子,在不伤害老鹰的前提下,帮叶家玉一把!金点子热线:96060。(快报记者 钟晓敏 实习生 吕为)

作者: 丁丁 2009-06-11 12:42

这么多老鹰,好想去拍片片。

作者: 燕鸥 2009-06-18 19:33

http://news.xmnn.cn/xmxw/200906/t20090618_1029673.htm
厦门斗画眉日益盛行 是沉渣泛起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06-18 15:00





画眉鸟

野生鸟类的一种,在厦门的山林灌木丛里,人们经常能见到它们矫健的身影、听到它们悦耳的鸣叫声。

这种鸟的眼睛外围有白圈,并由眼角上方向后延伸成眉状,画眉鸟由此得名。

画眉鸟天性惧生,地盘意识极强。其他画眉进入领地,它必奋起搏斗、驱赶。它的这种天性被人利用了——很多人将它圈养在笼中,将它培养成一只斗鸟。

近几年来,斗画眉鸟之风在厦门日益盛行。在烈士陵园、中山公园一角,自发形成了画眉比武场。高峰期,烈士陵园至少有80多人、300多只画眉聚集。




■烈士陵园几乎集中了厦门80%的笼养画眉。


新画眉怕生 笼要穿衣

很多画眉被笼养之后,非常害怕,会不断撞击笼子,甚至撞得头破血流

昨天一大早,记者暗访了烈士陵园的画眉比武场。

早晨5点多钟,老曾就拎着两只笼子来到烈士陵园的一个角落,笼子蒙着厚厚的布幔。布幔掀开一角,一只体型矫健的画眉鸟立即躁动起来。它不停地跳跃,并不时发出响亮的鸣叫声。

老曾是退休后才开始养画眉的。他说,他现在养的画眉还是新鸟,比较怕生,除非在家里,笼子平时都得用布幔遮起来。

老曾说,画眉的饲养与其他鸟不同。因为它喜欢隐居在密林里,性情又急躁,所以新来的画眉开始饲养时,不论是幼鸟还是成鸟,鸟笼一定要穿笼衣,人工模拟密林中较暗的光亮条件,就会安定下来。逐渐驯服后,再换入“亮笼”。

老曾说,很多画眉鸟被笼养之后,非常害怕,会不断撞击笼子,甚至撞得头破血流。

7点多钟,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画眉也越来越多。一般每人都拎两三个笼子。画眉被放在草地上或者挂在树梢上,主人们则聚在一起,或探讨养鸟经,或泡茶聊天,看起来气氛还算温和。

会打架的画眉 价格过万

画眉打斗的场面非常血腥,斗断爪子、啄瞎眼睛是常事。失去战斗力的画眉一般会被主人遗弃

7点半,气氛出现变化。两只鸟笼被放在一起,相距不到1米。笼前立即聚了三五个围观的人。笼中的画眉好像见怪不怪,并没有展现好斗的本性。它们各自在自己的笼里跳跃,并没有冲进对方笼中、驱赶厮打对方的意思。

围观的人大失所望,几分钟后,一只笼子被提走,另一只笼子又摆了过来。人们又兴致勃勃围过来。可是,人们盼望的战争场面并没有发生。

鸟主人叹了一口气,他非常不解:平时很好斗的鸟,今天怎么就不斗了呢?

一位鸟主人说,他们养画眉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斗,不能斗的画眉不值钱,一般就是三五十元钱。而会打架的画眉,有的价格要上万元。

据了解,在国内很多地方,画眉是一种博弈工具:画眉每次打斗都有“公证人”设赌抽红,至于赌资多少,还无法得知。

一位亲眼目睹画眉相斗的读者说,画眉打斗的场面非常血腥,斗断爪子、啄瞎眼睛是常事。失去战斗力的画眉一般会被主人遗弃,它们被放出笼子回归自然后,不知还能不能生存。

昨天早晨,先后有50多人、近200只画眉聚集于此,有人说,周末,这里的人更多,高峰期至少有80多人、300多只画眉聚集在这里。

有知情人说,这里几乎集中了厦门80%的笼养画眉,中山公园东门的那个点人比较少,最多也就一二十人和几十只画眉。

所有的画眉都是从野外捕获的

为了养一只力大脚粗的画眉,有人给画眉吃大量的牛肉、竹虫甚至催长激素,导致一些画眉夭折

厦门观鸟会的“上尉”说,画眉鸟至今没有实现人工繁殖,所有圈养的画眉都是从野外捕获的。

他说,画眉是中国的特有鸟类,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一带。人们捕获画眉也是利用了画眉的天性。

这种鸟惧生,人们很难看到画眉成群结队。只有在繁殖季节,人们才有可能同时见到一公一母两只画眉。

他说,捕画眉不能用鸟网,落网的画眉翅膀、羽毛可能受损,就没有市场价值了。

他亲眼见过人们是如何捕获画眉的:一只大笼子里面放一只小笼,小笼里关着一只已经圈养的画眉,大笼子放在画眉经常出没的地方,人躲在一旁守候。野生画眉看到有其它画眉入侵,可能过来搏斗驱赶,当它进入笼中和那只“诱饵”搏斗的时候,捕鸟人关闭大笼子的门,画眉便成了“笼中鸟”。

据了解,厦门的画眉基本上都是从周边或者其他地区抓捕过来的。

一位花鸟店店主说:“画眉鸟的寿命一般在8-12年,从山里运到厦门后,在鸟店里养三四天,一些适应不了的会死掉。大约10只鸟中有两三只死亡。野生鸟在转为人工饲养的过程中存活率不高。现在画眉鸟的数量越来越少了。”

据了解,2004年以前,买画眉鸟的人多数是想在家中养鸟,听叫声。近两年,由于一些人斗画眉鸟赌博,打架厉害的画眉鸟价格越卖越高,一时间,很多人开始靠养画眉鸟赚钱。为了养一只力大脚粗的画眉,有人给画眉吃大量的牛肉、竹虫甚至催长激素,导致一些画眉夭折。

厦门观鸟会的“上尉”说,笼养画眉和一般的笼养鸟不同,人们养它不仅仅是为了听它优美的叫声,欣赏它的健美身姿,而是把它变成了一种博弈工具,这和过去的斗鸡、斗蟋蟀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一种沉渣泛起。

文/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林植 图/刘东华

作者: 燕鸥 2009-06-25 19:22

厦门白鹭繁殖地日渐萎缩 部分白鹭疑迁往漳州(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06-25 15:00




白鹭栖息筼筜湖。


由于人为因素干扰,厦门陆地白鹭繁殖地渐渐缩小:筼筜湖湖心岛没有白鹭筑巢、鸡屿的白鹭在减少、天竺山的牛背鹭、池鹭的繁殖地消失了,而无居民海岛白鹭繁殖地相对稳定得多。漳州东山、漳浦却可见到越来越多的白鹭栖息。

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有一张厦门白鹭繁殖地示意图,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晰了解近几年白鹭在厦门的繁殖情况。

图上有十几个黄色标记的点,昨天,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朱开建说,这些点是白鹭原来的繁殖地,但现在已经消失了。在这些黄点当中,天竺山繁殖地的名字赫然在列。其他陆续消失的繁殖地还有:由于火灾原因消失的狐尾山繁殖地;由于开发建设消失的火烧屿繁殖地、杏林西滨村繁殖地、集美航海学院繁殖地、集美刘山、凤林、东安繁殖地。

据统计,厦门消失的白鹭繁殖地最少在8个以上。

朱开建说,当年开发火烧屿时,开发单位准备加入“鹭窝探奇”部分,可项目建成了,白鹭们却不来了。多数白鹭繁殖地都是这样消失的,人进鸟退,繁殖期的白鹭更是如此。

朱开建说,厦门陆地上的白鹭繁殖地消失最多,而无居民海岛白鹭繁殖地相对稳定得多,这些海岛已经是白鹭们的最后家园。


湖心岛一个白鹭巢也没有

树梢上的白鹭巢密密麻麻,刚刚孵出的小白鹭在枝头练步,林荫道布满白鹭粪便,白鹭的叫声和翅膀的扇动声在湖心岛回荡。这是筼筜湖湖心岛去年的情景。

前天,记者再次登上湖心岛,林木还是那么郁郁葱葱,枝头却见不到一个白鹭巢。前年,林木茂盛的湖心岛引来白鹭筑巢,去年岛上的白鹭巢数量达数百个之多,而今年却一个也没有。

湖心岛外围的情况倒没什么变化,红树林边上的木桩上、湖面的种植浮床上有不少白鹭栖息,看到船近了,它们便集体起飞,在空中翱翔一圈后,再落回原地,却不回湖心岛。

厦门观鸟会分析说,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

他们说,今年二三月,一大群白鹭聚集在枝头,已经有了筑巢的迹象。繁殖的时候,白鹭变得非常敏感,如果有人为干扰,它们就会放弃筑巢的打算。而且白鹭都不住旧巢。

可就是在白鹭们正要繁殖的时候,有人上岛了。先是有一群学生上岛察看湖周围红树林的生长状况,后来又有一群外地客人特别要求上岛看一看筼筜湖的整治情况。

筼筜湖管理中心主任谢天宏说,这虽然是无心之过,但教训太深刻了。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特别是白鹭繁殖季节,严禁有人上岛打扰白鹭。

厦门观鸟会的岩鹭说,如果没有人干扰的话,明年,白鹭还是会上岛繁殖的。

鸡屿的白鹭稀稀落落

白鹭繁殖情况发生变化不止出现在湖心岛。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鸡屿是厦门第二大白鹭繁殖地和栖息地,除了大屿岛,这里的白鹭种群数量是最多的,去年高峰期有近万只。

然而,今年鸡屿的白鹭数量明显减少,现在那里的白鹭只能用稀稀落落来形容了。朱开建说,鸡屿白鹭减少的原因和湖心岛不同,主要是觅食地缩小造成的。九龙江入海口一带是白鹭的主要觅食区,前段时间,这里正在建设厦漳大桥,可能影响了白鹭觅食。觅食地的食物少了,部分白鹭就会去寻找新的觅食地。他估计,等到大桥建成后,觅食地的状况稳定下来了,白鹭还会再回来的。

其他的繁殖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天竺山原本有一个牛背鹭、池鹭繁殖地,白天,这些牛背鹭集体前往东孚垃圾填埋场觅食,晚上回到天竺山繁殖地。而今年,牛背鹭和池鹭已经不再回到繁殖地了。


白鹭是不是去了漳州?

就在厦门白鹭繁殖地发生变化的同时,漳州却不时传来出现大量白鹭栖息繁殖的消息,比如,东山岛就出现了大群白鹭,漳浦等地也出现大批白鹭。

是不是厦门的白鹭都飞到漳州去了呢?厦门观鸟会的观鸟人野鸟说,有这种可能性。

他说,白鹭对环境相当敏感,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是,是否有安全的筑巢环境,一旦觉得不安全了,白鹭们就会放弃现在的繁殖地,去寻找新的地方筑巢;二是,是否有足够的食物,觅食地与繁殖地的距离不能太远。

最近几年,厦门在进行东西海域整治,整治对厦门的海域环境改善当然是有利的,但对白鹭等鸟类的觅食也会造成影响。

文/记者 徐雁宁 图/刘东华

作者: 燕鸥 2009-06-25 19:25

http://news.xmnn.cn/xmxw/200906/t20090625_1036503.htm
"厦门最美鸟儿"享受特别待遇 繁殖情况让人欣慰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06-25 15:00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和白鹭相比,被评为“厦门最美鸟儿”的栗喉蜂虎繁殖情况让人欣慰。

前年这个时候,厦门观鸟会的观鸟人还在担心栗喉蜂虎在厦门的这个惟一繁殖地——厦门岛东部的骑马山不保。然而,去年夏天,栗喉蜂虎回到了这里继续繁殖,今年夏天,栗喉蜂虎们又回来了,而且种群进一步壮大。

为了留住这些“最美鸟儿”,厦门观鸟会和湖里高新技术园区的开发单位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

去年秋天,栗喉蜂虎飞往更远的南方去了,在土壁上的洞穴被麻雀们所占。栗喉蜂虎有一个特性,就是从来不用原来的旧巢。观鸟会和开发单位决定将原来的洞穴铲平,“请走”麻雀,并将土壁向后推进一米。初夏时节,栗喉蜂虎又回来在土壁安家。

过去,时常有人上山惊扰栗喉蜂虎,去年下半年,甚至有人上山盗伐树木。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开发单位用铁栏杆将整个山脚围起来。他们还在山脚下的洼地里挖了一个浅池储水,栗喉蜂虎不用为饮水发愁了。

离骑马山300米的地方,还有一片菜园,这里是栗喉蜂虎的食堂。不过,栗喉蜂虎吃的不是种植的蔬菜,而是菜园里的蝴蝶、蜻蜓之类的昆虫。承包菜地的农民说,今后他们种菜时尽量不用农药,让这些鸟儿吃得放心。

作者: 山鹰 2009-06-26 11:14

蜂虎怎么配了个蜂鸟的图片?

斗画眉的事情得琢磨琢磨搞点行动啥的。

作者: 燕鸥 2009-09-08 22:42

http://news.xmnn.cn/xmxw/200909/t20090908_1110059.htm

东渡小树林被装捕鸟器 一次捕鸟上百只(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09-08 15:00



本报讯(文/图 见习记者 戴舒静)“前几天,我看到一位老人拿着一个塑料袋,将上百只麻雀塞进袋子里闷死,然后带走,那情形看起来真的很残忍。”近日,家住东渡码头附近的辜先生给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打来电话,反映有人在东渡国际邮轮码头公交车站旁边的小树林里安放了许多捕鸟器,残忍捕杀麻雀。

前两天的上午,记者来到辜先生所说的小树林。小树林郁郁葱葱,林间有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但是与此和谐环境格格不入的,是林子里摆放的那些捕鸟器。捕鸟器是用白色网格和木头做成的,三五成堆,分布在小树林的多个角落,有18个。不过网格好像都受到人为破坏,全被人从中间剪破。但是从撒在捕鸟器里的大米和盛水用的塑料瓶,还是可以看出捕鸟人的不良意图。

小树林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臭味是来自捕鸟器里和地上的死麻雀,很多已经严重腐烂,成群的苍蝇在死麻雀的尸体上空飞来飞去,现场情形有点令人恶心。但是,尽管有很多同类命丧于此,但是仍有一些贪吃的麻雀抵挡不住大米的诱惑,在同类的尸体旁边蹦来蹦去,吃着地上残余的大米。

“那些大米可能有放药,不然麻雀不会死那么多。”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表示在四五天前就发现了那些捕鸟器,不过他们不知道是谁安放的。但是他们称,曾经见过一名30多岁的男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拿着一个绿色的网兜将捕鸟器里的麻雀大把大把地往兜里装,估计有上百只,“当时有很多路人在一旁看,不过没人站出来制止。”

昨天,记者致电市森林公安反映此事,工作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也接到报案了,已经派人把那些捕鸟器收缴了,不过没有抓到捕鸟人。他表示,最近他们发现了很多非法捕鸟的案件,前几天他们还曾在穆厝收缴了一张200多米长的捕鸟网。他提醒市民,如果发现有人在从事非法捕鸟,可以上前当场制止,或者拨打110报警。

作者: 寥寥 2009-09-09 09:18

这个真是可恶啊!

作者: 上尉 2009-10-14 12:39

最近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http://www.forestry.gov.cn/distribution/2009/07/31/lyyw-2009-07-31-41589.html

厦门观鸟会鸟友来江西庐山观鸟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7月31日讯 近日,厦门观鸟会鸟友赴庐山观鸟,并拜访了江西省庐山保护区管理处,与庐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一道对庐山牯岭街、花径公园、大月山、石门涧、电站大坝、莲花台水库等地栖息鸟类进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鸟类野外识别技能。
  在庐山共同观鸟期间,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厦门观鸟会鸟友共同见证了红头长尾山雀、黄腰柳莺、红嘴蓝鹊、白冠燕尾、红尾水鸲等鸟种在庐山繁殖的情况;发现了游隼在庐山高海拔区域活动的情况,校正了游隼在庐山仅仅是越冬候鸟的记录;拍照记录到了强脚树莺这种庐山常见,却藏于浓密灌丛,易闻其声、难见其面的小鸟,破解了厦门观鸟会庐山籍鸟友20多年的困惑——从小到大,常常听见强脚树莺的鸣叫声,却从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
  通过与厦门观鸟会鸟友的交流学习,保护区人员取长补短,有效提高了野外鸟类识别能力,了解了观鸟活动在全国的发展前景,增加了对观鸟活动的兴趣爱好,为开展好日后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监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厦门观鸟会成立于2002年3月30日,全称为“厦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为非赢利性环保组织;成员都是有志于生态保护和爱鸟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学者、公务员、律师、教师、商人、公司职员等,目前有会员5000多人。他们致力于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观鸟活动的普及和宣传科学的生态保护观念,参与当地鸟类资源调查;向市民普及观鸟知识,推广观鸟活动;宣传科学的生态保护观念;举报和阻止捕鸟、贩鸟活动,救助伤鸟;关注鸟类栖息地保护等等。(江西省林业厅)



主办: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国家林业局信息办 承办: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 京ICP备06020348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邮政编码:100714
电子信箱:WebMaster@Forestry.Gov.Cn

作者: 山鹰 2009-10-14 22:04

5000人,这个夸张了。真要是这么多人就好了。网络注册的毕竟不能都算成会员。
不过这个稿子对宣传和保护都很好,要赞!

作者: 上尉 2009-11-16 23:43

两岸携手共同拯救“神话之鸟”:http://tw.people.com.cn/GB/10387926.html

作者: 燕鸥 2009-11-29 10:40

http://www.xm.gov.cn/xmyw/200911/t20091129_330602.htm

看,奇鸟翔集厦门
2009-11-29 08:50: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 手机免费访问:3G.xm.gov.cn

http://www.fujian.gov.cn/zwgk/zfgzdt/sxdt/xm/200911/t20091129_173839.htm


  跟踪调查厦门鸟类现状,发现699只黑嘴鸥,占全球8500只的8.2%

  昨日,厦门观鸟会与台湾中华鸟会同步启动“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行动”,厦门观鸟会的20多位会员分成三组,在与金门隔岸相望的翔安区进行鸟类状况调查,本报记者跟随其中一组,进行跟踪采访。

  厦门观鸟会在翔安区大嶝岛滩涂观测到699只黑嘴鸥,这一全球易危鸟种,全球仅有约8500只。

  699只黑嘴鸥来厦栖息

  昨日上午8时起,记者跟随厦门观鸟会的一组人员出发,沿着大嶝岛的海岸线调查水鸟。

  在大嶝岛的滩涂上,一种长着黑色喙的海鸥正在悠闲地觅食招潮蟹。通过厦门观鸟会版主江航东的“大炮”,记者也一睹黑嘴鸥的“芳容”。

  江航东告诉记者,全球仅有8500只黑嘴鸥,厦门是它们迁徙的一站,这次调查行动一共记录699只黑嘴鸥,占全球总数的8.2%。

  在另外一观测点,观鸟会发现了白腰杓鹬,这种鸟长着长长的喙,模样十分可爱,长喙专门寻找滩涂淤泥深处的食物,江航东介绍,白腰杓鹬的长喙可以保证它们在同一滩涂与其他水鸟分别觅食不同层次的食物,避免同类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

  新增两种鸟类记录

  据了解,此次厦门区域共调查鸟种88种6349只,其中,水鸟32种4786只,林鸟56种156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为黑翅鸢、红隼、普通 、褐翅鸦鹃、鹗。新增厦门市鸟类记录2种。

  在翔安区观测到的候鸟主要有鸥、鹬、鹭、 等。厦门观鸟会秘书长陈志鸿介绍说,每年冬天,候鸟都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往南迁徙,厦门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一些越冬类水鸟的栖息地。

  目前,厦门观鸟会已经统计出了调查情况,等金门的调查结果出来后,就会与之进行对比。

  路遇捕鸟网当场拆除

  在路上,记者看到一处垃圾场附近,竖着两根竹竿,竹竿上支着一张10多米宽的大网。观鸟会的会员告诉记者,这是捕鸟用的粘网,无论是大鸟小鸟,只要扑到网上,很快就会被粘网缠住。一位会员赶紧把它拆除。

  江航东说,他是从十年前开始用相机记录这些可爱的精灵。十年前,厦门岛内有很多鸟,骑着自行车就能去观鸟,而现在,必须要开着车才能找到那些独特的鸟类,他担心厦门的珍贵鸟种会越来越少,“我最害怕将来要坐飞机去观鸟。”

作者: 燕鸥 2009-11-29 10:44

http://news.xmnn.cn/xmxw/200911/t20091129_1251802.htm

厦门鸟类现状调查:黑嘴鸥占全球8.2% 新增2种鸟类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11-29 09:00






黑腹滨鹬大群。(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http://news.xmnn.cn/xmxw/200911/W020091129337495781012.JPG


会员们用“长枪大炮”观鸟。(程午鹏 摄)







猛禽“鹗”。(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黑翅长脚鹬。(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白腰杓鹬。(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http://news.xmnn.cn/xmxw/200911/W020091129337497503841.JPG



全球易危鸟种黑嘴鸥。(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http://news.xmnn.cn/xmxw/200911/W020091129337497659122.JPG






大群白腰杓鹬与红嘴巨鸥。(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昨日,厦门观鸟会与台湾中华鸟会同步启动“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行动”,厦门观鸟会的20多位会员分成三组,在与金门隔岸相望的翔安区进行鸟类状况调查,本报记者跟随其中一组,进行跟踪采访。

厦门观鸟会在翔安区大嶝岛滩涂观测到699只黑嘴鸥,这一全球易危鸟种,全球仅有约8500只。


699只黑嘴鸥来厦栖息

昨日上午8时起,记者跟随厦门观鸟会的一组人员出发,沿着大嶝岛的海岸线调查水鸟。

在大嶝岛的滩涂上,一种长着黑色喙的海鸥正在悠闲地觅食招潮蟹。通过厦门观鸟会版主江航东的“大炮”,记者也一睹黑嘴鸥的“芳容”。

江航东告诉记者,全球仅有8500只黑嘴鸥,厦门是它们迁徙的一站,这次调查行动一共记录699只黑嘴鸥,占全球总数的8.2%。

在另外一观测点,观鸟会发现了白腰杓鹬,这种鸟长着长长的喙,模样十分可爱,长喙专门寻找滩涂淤泥深处的食物,江航东介绍,白腰杓鹬的长喙可以保证它们在同一滩涂与其他水鸟分别觅食不同层次的食物,避免同类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

新增两种鸟类记录

据了解,此次厦门区域共调查鸟种88种6349只,其中,水鸟32种4786只,林鸟56种156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为黑翅鸢、红隼、普通 、褐翅鸦鹃、鹗。新增厦门市鸟类记录2种。

在翔安区观测到的候鸟主要有鸥、鹬、鹭、 等。厦门观鸟会秘书长陈志鸿介绍说,每年冬天,候鸟都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往南迁徙,厦门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一些越冬类水鸟的栖息地。

目前,厦门观鸟会已经统计出了调查情况,等金门的调查结果出来后,就会与之进行对比。

路遇捕鸟网当场拆除

在路上,记者看到一处垃圾场附近,竖着两根竹竿,竹竿上支着一张10多米宽的大网。观鸟会的会员告诉记者,这是捕鸟用的粘网,无论是大鸟小鸟,只要扑到网上,很快就会被粘网缠住。一位会员赶紧把它拆除。

江航东说,他是从十年前开始用相机记录这些可爱的精灵。十年前,厦门岛内有很多鸟,骑着自行车就能去观鸟,而现在,必须要开着车才能找到那些独特的鸟类,他担心厦门的珍贵鸟种会越来越少,“我最害怕将来要坐飞机去观鸟。”

本报记者 程午鹏



[责任编辑:赖旭华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厦门新闻]栏目的内容

作者: 燕鸥 2009-11-29 10:44

http://www.fjsen.com/d/2009-11/29/content_2113012.htm
两岸观鸟会同步调查 大嶝海域黑嘴鸥占全球近一成

www.fjsen.com 2009-11-29 07:43 来源: 我来说两句
商报讯(记者 袁晓敏 向财霞 通讯员 山鹰)今年冬天,在厦金海域北岸的滩涂上栖息了近700只黑嘴鸥,几乎占全球黑嘴鸥数量的十分之一。昨日,厦门观鸟会与台湾中华观鸟会一起开展厦金海域鸟类同步调查,记录两岸所有鸟种及其数量,为金厦两岸鸟类状况对比提供数据支持。

昨日,记者有幸与爱鸟人士一起前往翔安大嶝岛一带进行调查。站在大嶝大桥盐田堤岸放眼看去,发现滩涂上有一个个白点。厦门观鸟会资深成员朱先生称,这些白斑点都是海鸟,海鸟栖息在滩涂上,主要是为了觅食。他说,滩涂对于这些海鸟来说是宝地,有着许许多多食物。

透过他们的望远镜,记者也“近距离”地观看了栖息在滩涂上的鸟:它们成群聚集在一起,有的四处观望,有的闲庭信步、有的低头觅食……观鸟调查小组成员岩鹭经过一番细数,发现滩涂中居然有近700只珍稀的黑嘴鸥,这让他们不禁惊喜不已。

据介绍,黑嘴鸥被国际鸟类协会指定为濒临灭绝的鸟种之一,目前全球仅存8500余只,而厦门大嶝区域就有近700只,几乎占全球数量的10%。

同时,鸟人们还发现了一只亚成鸟黑尾鸥,它个子高高,站在那里犹如鹤立鸡群。黑尾鸥冬天少夏天多,而且大多出现在东山岛一带,所以鸟人们估计它是一只走失的鸟。

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区域共调查了鸟类88种6349只,其中水鸟32种4786只、林鸟56种156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五种,分别是黑翅鸢、红隼、普通鵟、褐翅鸭鹃和鹗以及全球易危鸟种黑嘴鸥。

此外,厦门地区新增两种鸟类,分别是云雀和栗耳鹀。

作者: 燕鸥 2009-11-29 10:46

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bilateral/2009-11-29/475848.shtml

http://epaper.xplus.com/papers/hxdb/20091129/n44.shtml

两岸“鸟人”相约厦金赏鸟

www.taihainet.com 2009-11-29 6:12:32 台海网 【字体:缩小 放大】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王伯清/文 巫芳/图)天高气爽,候鸟南迁。昨天,厦门观鸟会和台湾中华鸟会携手展开 “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行动”,为两岸鸟类状况对比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日后的鸟类调查和保育提供建议。

架起“长枪短炮”赏鸟

  昨日上午8点,厦门观鸟会的爱好者们便兵分几组,对厦门翔安南部约130平方公里区域的鸟种及数量,进行详细调查。在翔安区大嶝桥头处,有两组成员已经架起了各种望远镜和相机等“长枪短炮”,开始工作起来。

  “看那边,那是白鹭”,“快看,那是一只白腰杓鹬”……大堤外的红树林间白鹭翩翩;被潮水半淹的滩涂泥埂上,黑腹滨鹬、红嘴鸥、铁嘴沙 群立,自然也少不了 鹬们,或埋头不理风浪,或下水嬉戏,众人在堤上将其全部揽入镜头。

  “黑嘴鸥487只,黑尾鸥1只,红嘴巨鸥3只。”透过望远镜每发现一种鸟类,观鸟会的调查成员便会详细记录下它的名字和种类。一整天下来,他们观察到近90种鸟类6349只,其中就有黑嘴鸥等珍贵种类,其在全世界的繁殖数目只剩下7000多只。

谈“鸟经”其乐融融

  众多“鸟友”轻松地畅谈“鸟经”,哪怕是没有太多经验的“菜鸟”,毛先生和钟女士便是第一次赶来参加观鸟活动。钟女士说,她在单位有对同事夫妇是观鸟会忠实成员,平时看到他们谈论 “鸟经”乐此不疲,渐渐地产生兴趣,今天特意过来参加观鸟活动。

  “看,这只鸟的神态多棒,真是不虚此行。”毛先生透过单筒望远镜发现了一只黑嘴鸥,很是兴奋,连忙招呼太太来看。

  观鸟会的“山鹰”说,普通人认识的鸟类非常少,当你走进自然,渐渐去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鸟时,自身潜在的爱鸟意识就会得到激发,自觉地去寻找、认识新的鸟类,从而慢慢成为一个爱鸟、护鸟的志愿者。

  昨天,来自台湾地区的二十个观鸟组织也齐聚金门,进行全岛观鸟活动。本次调查将为厦金两岸鸟类状况的对比提供科学的数据,特别是为鸟类保育工作的规划提供基本资料。

作者: 岩鹭 2009-11-29 11:28

宣传工作做得很好

作者: 老虎来了 2009-11-29 20:02

唉...没有大炮,在照片里献丑了....

作者: 燕鸥 2009-11-29 21:46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9464859890285



作者: 燕鸥 2009-11-29 21:48

http://news.sina.com.cn/o/2009-11-29/175416687645s.shtml

以前骑车看鸟如今开车找鸟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9日17:54 厦门网-厦门晚报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通讯员 朱敬恩)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候鸟们也从寒冷的北方南下越冬了。共守同一片天空和大海的厦金两地是候鸟们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究竟有多少种鸟类会在这个季节留连于此呢?它们的数量有多少,它们的分布状况怎样呢?昨天,厦门观鸟会和台湾中华鸟会携手展开“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行动”,对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天空展开地毯式搜索。

  来自台湾地区的20个观鸟组织会聚金门,进行全岛观鸟活动;厦门观鸟会组织19名志愿者在金门对面的翔安新城地区及大嶝岛展开调查。

  调查人员沿既定的调查路线行进,记录样区内所有见到和听到的鸟种、数量及其行为,并记录所属样点和有关环境。一天下来,厦门共调查记录到88种6349只鸟类,其中水鸟32种4786只,林鸟56种1563只。

作者: 燕鸥 2009-11-29 21:51

http://news.xmnn.cn/xmxw/200911/t20091129_1252026.htm

观鸟会所有观鸟点面目全非 水库不再是冬候鸟家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11-29 15:00






又一只鹗在铁夹上方的天空飞翔,它不知下方就是死亡陷阱。







■木桩上又安装了新的铁夹,牵铁夹的线明显比上次粗短了。



一位鸟友说,以前去看鸟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到了冬候鸟迁徙季节,那鸟是一浪接一浪的。但现在只能看到房子一排接一排,车子一辆接一辆。

前段时间他赶着潮水到大嶝盐场看看鸟,结果扑了个空,想转战别的地方,发现可去的鸟点少之又少。厦门观鸟会的“岩鹭”说,2002年厦门观鸟会成立,7年来,观鸟会几乎所有的观鸟点都面目全非了:湖边水库、机场海滨、钟宅湾、上李水库、虎头山、集美凤林、丙洲、东园、张埭桥、东坑、东屿、杏林湾、天竺山、金光湖、大嶝……

鸟友“斑鱼狗”说,以前是骑着自行车去看鸟,现在得开着车找鸟了。很多鸟友担心,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得坐火车、飞机才能找到鸟。



不再是冬候鸟安全的家园

还记得那只带着“脚镣”飞走的孤鹗吗?孤鹗的死亡陷阱就设在翔安东坑水库水中央,这里正是本次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的区域之一。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东坑水库,越冬水鸟寥寥无几,只见到零零星星的鸬鹚、赤颈鸭在水中漂浮。这种冷清场景令人感叹:去年的这个时候,这里的水鸟种类繁多,鸟群数量庞大,单单鸭类就有4种。数百只野鸭、数千只鸬鹚在水面上觅食嬉戏,场面极为壮观。

那只飞走的孤鹗不知所踪,可就几天之内,有人在它中埋伏的木桩上又安装了新的铁夹。捕鸟人担心鸟再次逃脱,牵铁夹的线明显比上次粗短了。另外几个铁夹依然矗立在水中央。

鸟夹附近,两张200多平方米的巨大鸟网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泥滩围得严严实实,网上挂着4只小鸟,远远看去还能见到它们在挣扎,估计难逃一死。

“云鹤”多年来长期在东坑水库一带拍鸟。他说,东坑水库是厦门不可多得的冬候鸟越冬地,每年冬天,都有成千上万只冬候鸟选择在这里越冬。往年的这个时候,虽然有附近村民在水库中划船捞水草,但他们并不伤害鸟,人鸟互不干扰,相安无事。可今年,一些贪婪的人伸出了“魔掌”,来这里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人类活动频繁,鸟儿天堂的平静被破坏了,这里不再是冬候鸟安全的家园。



张埭桥水库

前途未卜的候鸟越冬地

去张埭桥水库之前,厦门观鸟会的“野鸟”对那里的鸟况充满希望。他知道,张埭桥水库和东坑水库是翔安两个重要的冬候鸟越冬地,两地相距不远,一般情况下,两座水库的鸟会相互交流,一边鸟少的话,另一边可能会多。

但这里的情况同样让人失望,在水库周边搜寻了一个多小时,只看到30多种鸟,其中冬候鸟只有几十只鸬鹚、七八只赤颈鸭、一只大白鹭和三四只红隼。

从表面上看,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鸟类栖息。水库周边都是农田菜地,另外还有几块沼泽湿地,几十头黄牛悠闲地在湿地上啃草休息,有些鸟儿甚至站在牛背上。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状态能维持多久,没有人知道。

这座水库就位于翔安隧道出口旁边,记者在现场看到,建设的步伐已经临近。不大的水库被劈成两半,一个内库,一个外库,一条宽阔的马路从水库中间穿过。水库不远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车辆驰过,尘土飞扬。

文 记者 徐雁宁

图 野鸟 云鹤



[责任编辑:陈冰华 来源:厦门晚报] 点击查看更多[厦门新闻]栏目的内容

作者: 岩鹭 2009-11-29 22:36

徐大记写得到位啊

作者: 苇鹀 2009-11-30 09:56

http://szb.qzwb.com/dnzb/html/2009-11/30/content_102540.htm

湿地:冬候鸟栖息的天堂




  出现在大嶝海域迁徙越冬的行鸟鹬。(观鸟会“上尉” 摄)


  大嶝盐田,众多候鸟栖息。(观鸟会“老虎” 摄)


  全球8.2%的黑嘴鸥在厦门过冬。(资料图片)


  这样的湿地在厦门越来越少了。(苏丽艳 摄)


  □早报记者 苏丽艳

  冬天来了。

  尽管厦门的天气“乍寒还暖”,但是,那些不远千里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候鸟们,在厦门的天空里划过第一道飞翔的痕迹,让我们确信,冬天来了。

  滩涂、盐田、浅海水域,我们看到成群的虾蟹和活泼的跳跳鱼,也亲睹了数百只黑嘴鸥栖息大嶝大桥下怡然的身姿。这些平日里被汽车后视镜一掠而过的细节,击打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这是属于湿地的风景,属于过去和现在。

  那么,明天呢?

  受胁鸟种黑嘴鸥近10%在厦过冬

  11月28日,晴好的周六上午。厦门观鸟会与台湾“中华鸟会”同步启动“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行动”,厦门观鸟会的20多名会员分成三组,在翔安南部约130平方公里的区域展开鸟类状况调查。

  车行至大嶝大桥头,早报记者跟随的第二组别成员,开始了第一站的观测。

  眼前是一片退潮后的滩涂。有人看到鸬鹚,兴奋地叫了起来。

  “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是小学课文《鸬鹚》里的句子,大多数人对于这种善潜水捕食鱼类、常被渔人驯养的水鸟的印象,似乎都停留在“鸬鹚捕鱼”这样一种意境里。因此,当第一次参加观鸟会活动的网友看到罕见的鸬鹚飞过天空时,很是激动了一阵。

  经验丰富的老会员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仅凭鸟儿飞翔的姿态或者它们啁啾的声音便能分辨不同鸟种的“技艺”,对于他们早已不在话下。

  他们的任务是,把沿途看到和听到的鸟种和数量,如实记录在表格里。

  很快,表格里的钢笔字渐渐多了起来。小白鹭、大白鹭、牛背鹭、白胸翡翠、白腰杓鹬……看过或没看过的鸟类名称,老会员们信手记下,新会员们则一边翻着《厦门鸟类图录》,一边仔细地对照起来。

  从桥头继续往前走,拐进一片盐田,会员们有了更大的收获。

  先是一排整齐“列队”的黑腹滨鹬进入高倍数单筒望远镜的镜头里。领头的一只昂着头,威风凛凛,其余的10多只则缩着身子安静地排列在它的周围,憨态十足。而除了黑腹滨鹬,出现在这里、可识别的行鸟鹬类还有环颈行鸟。

  接着,又有扑腾着翅膀从盐田角落飞起的整群的灰色苍鹭,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加上红嘴鸥、黑嘴鸥,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观测到的候鸟不下10种。

  而在盐田边的堤坝上,我们更有幸在茫茫外海领域里,看到了正在享用海鱼的鹗。

  遗憾的是,从盐田到堤坝,观鸟会记录的黑嘴鸥数量,只有寥寥10多只,这与以前观测到的700多只,数量相去甚远。

  直到我们的车拐回大嶝大桥下的一片浅海水域,惊喜才出现——观鸟会创始人之一“岩鹭”通过单筒望远镜,看到了成群的黑嘴鸥,一数,竟然达到了400多只。

  这样一来,加上其他组别的统计,11月28日,厦门观鸟会共调查记录到88种6349只鸟类,其中水鸟32种4786只,林鸟56种1563只,新增鸟种云雀,记录到全球受胁鸟种黑嘴鸥699只。

  “全球目前仅有8500只黑嘴鸥,厦门是它们迁徙的一站,这次调查行动记录黑嘴鸥数量,占全球总数的8.2%。”资深会员“苇巫鸟”告诉记者,超过1%受胁鸟类总量的迁徙地,就可以申请建立保护区,厦门已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湿地减少水鸟越来越难寻觅

  湿地是候鸟的天堂,因为湿地里的水不深,易于水鸟觅食;而湿地里丰富的鱼、虾和蟹,更是它们最天然的食物。

  “不同的鹭鸟会混居在一起,不同的行鸟鹬类候鸟也会同时出现,这是因为它们可以互补——胆子小的,可以靠灵敏度高的鸟类避开危险;长喙的吃滩涂深处的生物,嘴短的则寻觅浅处的食物,大家互不相干。”说起候鸟的习性,观鸟会的会员们如数家珍。

  然而,昨天,厦门观鸟会从金门方面获得的最新数据,却让他们轻松不起——单仅台湾“中华鸟会”其中一组记录的鸟类,就已经达到了105种,超过厦门方面总体的88种。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2005年,观鸟会曾做过全厦门范围内的24小时观测,当时一组6个人观测到的种类是94种,同样高过此次3组的观测总量。这让会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厦门的生态环境正在慢慢弱化。

  “湿地方面,岛内的城市湿地以五缘湾为主;岛外以前海沧有不少,但现在只剩青礁和白礁交界的一小块地方能看到水鸟;集美原来生物多样性不错的园博苑一带,现在也改变了;因此只剩下翔安这块处女地了。如果这里都看不到的水鸟,在其他地方就更难找到了。”这是观鸟会会员们长期观鸟的体会。比如,创始人“岩鹭”名字里的岩鹭,以及燕行鸟、蛎鹬等水鸟,从前经常可以看到,现在就很少见了。

  2006年,由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和厦门市林业局联手编制的《厦门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指出,以前常见的一些鱼类已很难看到,这与湿地面积减少有直接关系。其中,红树林湿地破坏带来的危害最为明显。比如集美区凤林红树林湿地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但由于滨海旅游道路的建设,原有的湿地已经被严重破坏,鸟类多样性严重下降。

  上世纪60年代,厦门红树林面积达933公顷,1979年为107公顷,2000年为53公顷,2006年仅为28.4公顷。厦门西海域,上世纪80年代在东渡等海域仍还有成片红树林,可随着这几年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

  报告还指出,翔安区湿地面积最多,为15928.331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1.34%,湖里区湿地面积最小(2611.752公顷),仅占6.78%。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其浅海水域、滩涂和养殖区分布最多,且目前也只有该区存有盐田。

  不过,随着大嶝开发的脚步加快,观鸟会的会员们不由担心,这里的湿地资源可能终将越来越少,更多的候鸟将与厦门失之交臂。

  ■链接

  鸟类模式标本

  “厦产”数量

  全国最多

  生物新种和新亚种的发现和记载,必须以实物作为依据,作为新种和新亚种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原始描述者在发表新种或新亚种时,采集到模式标本的地方称为模式标本产地。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小麟教授指出,全世界目前已知鸟类为9200种,我国已知鸟类1253种,其中166种鸟类的模式标本产生于中国。我国产的鸟类模式种大多数是由外国学者命名的。自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由于中国政府的政治腐败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凌,大量外国学者以传教士、驻华领事或考察等身份插手我国动物资源的考察和采集,运走成千上万的鸟类标本。如斯温侯(Swinhoe)于1854年以领事身份来华,在厦门、台湾、海南等沿海一带及长江流域直至四川东部进行生物考察和采集。因此,我国鸟类的模式标本大多收藏在国外博物馆及其他研究机构中,发现鸟类新种或亚种的原始文献也几无例外地发表在外国刊物上。

  厦门是鸟类模式标本的重要产地。在中国的166种鸟类模式种中,福建省有22种,排位第二,仅次于四川省。就地市而言,厦门产的鸟类模式种有13种,位居全国第一。厦门的漫长海岸线上具有海岸滩涂湿地生态系、河口生态系和红树林生态系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附近又有武夷山等地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生态系孕育着丰富多样的鸟类等生物资源。而且,厦门当时是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方便外国学者及物品的进出,因此,有许多外国人到厦门采集动物标本并发现许多鸟类新种,由此使厦门成为鸟类模式标本的重要产地。

作者: 山鹰 2009-11-30 10:51

徐大记深刻到位,其他媒体的也思考有加,这次媒体朋友们跟随我们鸟会也辛苦了很久,在为厦门未来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进行呼吁的过程中,他(她)们是我们最有力的同盟军之一!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作者: 燕鸥 2009-12-13 21:47

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xmnews/2009-12-12/480477.shtml

金门的鸟比厦门多得多
种类多了近一半,数量多了万余只
www.taihainet.com 2009-12-12 7:18:41 台海网 【字体:缩小 放大】












台海网12月12日讯 (导报记者 黄智敏/文 张向阳/图 部分图片由厦门观鸟会提供)11月28日,厦门观鸟会与台湾中华鸟会同步开展了“厦金两岸鸟类同步调查行动”。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与历史上的纵向对比,还是和金门方面的横向对比,厦门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都很明显地落于下风。厦门观鸟会呼吁,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量 种类数量全面落后金门

  记者昨日从厦门观鸟会了解到,本次调查,厦门方面共记录88种、6349只鸟类;金门方面共记录鸟类169种7992只,另外有10000多只鸬鹚没有列入统计。

  厦门观鸟会秘书长陈志鸿说,这次调查,厦门选取的是目前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翔安区,鸟类种群在全市是最多的,调查的面积也与金门岛相近。但从结果来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比金门方面少很多。

忧 成群结队的鸟儿越来越少

  此次调查中,两岸差距最大的一个物种是鸬鹚,也就是俗称的“鱼鹰”,过去很多渔民都驯养用来捕鱼。

  鸬鹚在厦门原本是很常见的鸟类,在以往的调查中都曾发现过三四千只,可是这次调查却只发现了21只,成了“濒危物种”。而金门方面的鸬鹚却 “人丁兴旺”,数量达上万只,金门的调查者甚至无法统计具体数量。

  陈志鸿说,厦门鸬鹚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遭到破坏。鸬鹚一般生活在水边的防风林,过去,在坂头水库、湖边水库和翔安的一些地方,都有这样的环境,但现在随着各种开发建设,防风林遭到破坏,鸬鹚也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和鸬鹚命运相似的还有各种水鸟,过去在翔安澳头、珩厝、东坑、张埭桥等地,都栖息着大量的野鸭、雁,但这次调查只发现3种,共39只。而金门方面的数量却是9种、547只。

  生物链最高端的猛禽,是衡量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次调查中,厦门发现的猛禽数量很少,只有4种、19只,分别是鹗、红隼、普通 和黑翅鸢,而金门有9种、65只。

  “过去厦门的很多鸟类都是成群结队,现在却成了‘散兵游勇’。”陈高工有些无奈地说,“要拍一张鸟群照片,也成了很困难的事。”

喜 全球濒危物种黑嘴鸥来过冬

  调查结果中,也有让人欣喜的一些数据。全球濒危的黑嘴鸥,此次在大嶝桥一带发现了699只,而全球目前仅有8500只,在厦门的占了总数的8.2%。

  陈志鸿介绍,黑嘴鸥是候鸟,繁殖地在河北、江苏,冬天到福建来过冬,厦门、泉州、莆田都是它们的主要过冬地。黑嘴鸥主要在滩涂上生活、觅食,目前厦门也只有大嶝桥附近有这样的环境,其他地方很少了。金门则基本没有这样的滩涂,因此在调查中只发现了85只黑嘴鸥。

  作为市鸟的白鹭,也基本生活无忧,数量很多。陈高工介绍,白鹭主要吃鱼,还会到养殖的鱼塘里找鱼吃,只要有水产养殖的地方就有白鹭种群。

议 城市规划,给鸟儿一席之地

  “保护鸟类,不是简单的不抓鸟,不吃鸟。”陈志鸿高工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保护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陈志鸿说,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由于过度开发,鸟类的多样性变得很差;香港虽然也是高度开发的地方,却很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保留了许多湿地、滩涂、树林,每年都有几万只水鸟到香港过冬。这些案例都值得厦门反思、借鉴。

  陈志鸿说,翔安是厦门目前鸟类多样性保存最好的地区,希望翔安新城的规划,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城市化的和谐统一,让鸟儿也能在城市中有一席之地,鸟儿生活得好,人就能生活得更好。

作者: 燕鸥 2009-12-14 10:44

http://news.xmnn.cn/xmxw/200912/t20091213_1267298.htm

红树林海滩鸟阵扰民 早晚叫声如暴雨落地(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12-13 09:00






早晨天空刚露出些“鱼肚白”,鸟儿就开始鸣叫,数万只鸟儿的“合奏”,如同暴雨落地般嘈杂。一到晚上,鸟儿们又从四面八方回到红树林,睡觉之前,他们还要大摆一番“龙门阵”,再次演奏“暴风骤雨”乐章——鸟儿们让身为邻居的人类有些不适。昨日,住在集美区古龙明珠小区的林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家附近的一大片红树林里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鸟儿。

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集美区古龙明珠小区南侧的红树林海滩,只见天空中不断有一群群的黑色鸟儿飞进红树林,树林里不停地传出如暴雨落地般嘈杂的鸟叫声。

住在集美区古龙明珠小区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这些鸟是一个多月前出现的。当天早上,她突然听到阳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暴雨落地声,她惦记着阳台上晾着的衣服,立即起身,可是走到阳台一看,天空根本没有降下半滴雨水,循声看去,只见楼下不远处的红树林里不时有鸟儿飞起来,这暴雨落地的声响正是树林里数万只鸟儿齐鸣的声音。

从那天起,林女士早晨起床就特别早,不是她想早起,是被群鸟的“演奏”弄醒的。

除了林女士,还有许多住在附近的居民也对这群鸟儿的鸣叫声有意见,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这些鸟儿,他上夜班时总是打瞌睡,被领导批评过好几次。

文/图 本报记者 程午鹏


【小贴士】

如何应对噪声

请上百家村支招

厦门观鸟会会员通过鸟类图鉴对比,初步确认这群鸟儿中有一些是“八哥”,所以鸣叫声才会这么响亮。今日,记者将跟观鸟会会员一起前往红树林,对这群鸟进行详细的鉴别。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有可行的建议让林女士摆脱鸟儿噪声的困扰?请您登录百家村社区www.100cun.cn发帖或拨打本报热线968820,谈谈您的看法和建议。



[责任编辑:陈冰华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厦门新闻]栏目的内容

作者: 燕鸥 2009-12-14 10:48

http://news.xmnn.cn/xmxw/200912/t20091214_1267873.htm

数万只丝光椋鸟栖息集美 市民建议设观鸟保护区(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9-12-14 08:00





夕阳西下,鸟儿从四面八方赶回红树林。






数万只鸟在空中摆出大雁造型。(本组图片/程午鹏 摄)






附近居民观看数万只鸟儿翔集空中的奇景。程午鹏 摄)






丝光椋鸟。(资料图片 江航东 摄)


这一壮观奇景在厦还是首现,读者建议设立观鸟保护区

新闻回放:红树林海滩鸟阵扰民 早晚叫声如暴雨落地(图)

读者热议鸟阵盼人鸟和谐;这群鸟主要是丝光椋鸟,因集美红树林相对封闭而聚集栖息

数万只鸟儿在天空“编队”飞行,齐声鸣叫的声音如同暴雨落地。昨日,本报第三版报道了集美区古龙明珠小区附近聚集了数万只鸟的事情,引起读者关注。

昨日下午,记者与厦门观鸟会版主江航东一起来到这片红树林,确认这群鸟主要是丝光椋鸟。数量如此之多的鸟“编队”飞行,在厦门是首次观测到。同时,在本报读者互动虚拟社区百家村www.100cun.net上,究竟是鸟叫声干扰了人类生活,还是人类干扰了鸟的生活,成为热议的话题。

壮观奇景引来市民关注

天边的夕阳渐渐隐入山峦的黑色阴影,鸟儿拍打着翅膀从四处飞回红树林,不一会儿,鸟儿越聚越多,在红树林上空,时分时合,忽高忽低,摆弄出各种图案,变化成不同阵形,场面颇为壮观。在红树林旁边的海堤上,一群摄影爱好者不停地按动快门,许多住在附近的居民也聚集到红树林边,争相观看万鸟“编队”飞行的奇观。

厦门观鸟会资深版主江航东和记者举着相机,先是用长焦镜头对着鸟群一阵“点射”。鸟儿越聚越多,大家赶紧换上广角镜头,对着鸟群一阵“狂扫”。江航东激动地说,这些鸟儿是“丝光椋鸟”,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鸟的头部有白色丝状羽,叫声像麻雀,是常见鸟类,但是,观鸟、拍鸟十多年的江航东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在厦门观测到同时有这么多“丝光椋鸟”聚集在一起。类似数万只鸟儿同时翱翔的情景,只有在欧洲才能经常观测到,观鸟会在厦门也从来没有数万只鸟儿同时翱翔的观测记录。

读者热议 人类与鸟和谐共处

究竟是鸟叫声干扰了人,还是人类生活干扰了鸟儿?这个话题在本报报道见报后引发热议。

江航东在分析了红树林周边的自然环境后说,这些“丝光椋鸟”是冬候鸟,在红树林过夜,是因为红树林处于一片相对封闭的滩涂中,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周边适合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少,由此产生了数万只鸟儿齐聚红树林的壮观情景。江航东说,人类应该与鸟类换位思考一下,人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环境,例如安装双层玻璃降低声音的干扰等,而这群鸟儿如果想要更换一个栖息地,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一位网友在百家村社区发帖说,红树林正在日益减少,准确地说是人类侵占了鸟儿的活动空间,怎么好意思嫌鸟儿吵呢?住在古龙明珠小区3号楼的李先生和妻子也在海堤边观鸟。他说,这是厦门难得一见的奇景,也是住在集美的乐趣。红树林中的这群鸟儿应该得到保护,最好能建成一个观鸟保护区。他最担心的就是有不法分子到红树林中打鸟,破坏了这一自然景观,他表示,将随时对红树林监视,一旦发现有人来捕鸟,将立即报警处理。

文/本报记者 程午鹏

作者: 云鹤 2009-12-14 17:25

还真有万只呀
这周有空一定去拍拍

作者: 燕鸥 2009-12-29 09:28

市民无意中拍到珍稀鹭鸟 鹭鸟观测记录增至18种

厦门网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91229/200912/t20091229_1284305.htm


大麻开鸟 (林植 摄 资料图片)

黑冠开鸟 (江航东 摄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程午鹏)截止到2008年,鹭岛一共有16种鹭鸟的观测记录,今年,厦门观鸟会会员们观测到两种之前没有记录的黑冠开鸟和大麻开鸟,将鹭鸟观测记录提高到18种。

厦门观鸟会的资深版主江航东介绍说,黑冠开鸟属鸟纲、鹳形目、鹭科,性情羞怯,习惯夜间行动,分布于亚欧大陆南部及非洲北部,在中国分布较少,非常罕见,属于珍稀品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江航东说,最早发现黑冠开鸟的是一位不懂鸟的市民,他在忠仑公园拍下黑冠开鸟的照片,发到观鸟会论坛网站上,被会员们一眼认了出来。于是,会员们带着长枪短炮来到忠仑公园蹲守,终于确认这一珍稀鸟种在厦门的身影,并且将厦门鹭鸟的观测记录增至17种。

前日,厦门观鸟会成员在五缘湾湿地公园观测湿地鸟类时,发现并记录了一种名为大麻开鸟的鹭科鸟类。拍下大麻开鸟照片的观鸟会会员林植告诉记者,大麻开鸟属于鹳形目、鹭科,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繁殖于天山、呼伦池及东北各省。冬季南迁至长江流域及东南部沿海省份,台湾及云南南部。繁殖期并不罕见,其余时间罕见。之前,厦门并没有其观测记录,这次的观测发现,将鹭鸟的观测记录提高到18种。

据了解,大麻开鸟在厦门属于冬候鸟,许多候鸟选择到厦门过冬,也为各位观鸟爱好者提供了方便,厦门观鸟会将进行更多的观鸟活动,观测记录这些可爱的鸟儿。


[责任编辑:陈冰华 来源: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厦门新闻]栏目的内容

作者: 杜鹃 2010-04-21 21:56

“稀客”飞入鹭岛“长枪短炮”守候


2010年4月20日·厦门商报· 第A07版 · 都市·社会
  观鸟会发现6个厦门未见过的新鸟种

  商报讯(记者 蓝添艺)这两天,厦门大学生物馆附近的灌丛里,时常埋伏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穿迷彩服的人,让经过的师生们大为纳闷:看装备打扮像专业狗仔队又像战地记者,究竟在拍什么呢?

  原来,前几天厦门观鸟会的会员刘星在此发现了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橙头地鸫,引来众多“鸟人”。结果,“鸟人”们在此连续发现了6种新的鸟种:淡脚柳莺、橙头地鸫、苍眉蝗莺、北蝗莺、蓝歌鸲、鳞头树莺,还有外形靓丽、厦门较少见的黄眉鸲鹟。“鸟人”们疯狂了,最近,天天有观鸟爱好者前往围观拍摄。

  观鸟爱好者山鹰说:这些鸟从南方迁徙往北方经过厦门,估计是北方还冷,经过厦门时就多呆了几天,往年可能就呆一两天,所以就没被发现。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老师林清贤博士说,厦大生物馆周边的灌丛还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又地处海边,这些美丽的“客人”是把这里当驿站了。

  S0420102

作者: 杜鹃 2010-04-21 22:03

我认为“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不等于“新的鸟种”!后者是指全世界第一次发表的鸟种,观察到“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只能是新纪录。今后措词要严谨!

作者: 伯劳 2010-04-22 09:57

引用 (杜鹃 @ 2010-04-21 22:03) *
我认为“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不等于“新的鸟种”!后者是指全世界第一次发表的鸟种,观察到“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只能是新纪录。今后措词要严谨!


见多不怪了!文中的话也不是我说的。

作者: 山鹰 2010-04-22 10:00

引用 (杜鹃 @ 2010-04-21 22:03) *
我认为“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不等于“新的鸟种”!后者是指全世界第一次发表的鸟种,观察到“此前厦门没出现过的鸟种”,只能是新纪录。今后措词要严谨!

呵呵,其实给普通老百姓看得,差不多意思到了就可以了。要真讲清楚其实很困难的,因为这些鸟也不是厦门没有出现过,甚至也不能说没有人看见过,只是我们鸟会的人和搞鸟类研究的人没有看到过罢了。

作者: 燕鸥 2010-05-28 19:52

http://news.xmnn.cn/xmxw/201005/t20100528_1439180.htm

男子上班途中发现雏鸟 请假半天为雏鸟遮雨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0-05-28 08:21


  商报讯(记者 倪立婧)蔡先生住在曾厝垵附近,早上打算去上班的时候,在环岛路草坪上发现了两只雏鸟。这两只鸟的羽毛长得还不是很全,一副嗷嗷待哺的样子。于是他报警求助。

  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但蔡先生担心雏鸟发生什么意外,决定请假半天看护它们。他打伞为两只鸟遮雨,并等候林业工作人员。

  林业工作人员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能找到鸟窝,让大鸟来看管它们。林业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了一番,原来鸟窝位于一个路牌的管道里,高达七八米。他们无法把雏鸟放回鸟窝,只能带给专家看管。(报料人李小姐,奖金30元)

作者: 山鹰 2010-05-28 20:54

这男人太有爱心了,鸟会的单身mm看看有没有机会去联系一下吧,嘿嘿。

引用 (燕鸥 @ 2010-05-28 19:52) *
http://news.xmnn.cn/xmxw/201005/t20100528_1439180.htm

男子上班途中发现雏鸟 请假半天为雏鸟遮雨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0-05-28 08:21


  商报讯(记者 倪立婧)蔡先生住在曾厝垵附近,早上打算去上班的时候,在环岛路草坪上发现了两只雏鸟。这两只鸟的羽毛长得还不是很全,一副嗷嗷待哺的样子。于是他报警求助。

  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但蔡先生担心雏鸟发生什么意外,决定请假半天看护它们。他打伞为两只鸟遮雨,并等候林业工作人员。

  林业工作人员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能找到鸟窝,让大鸟来看管它们。林业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了一番,原来鸟窝位于一个路牌的管道里,高达七八米。他们无法把雏鸟放回鸟窝,只能带给专家看管。(报料人李小姐,奖金30元)

作者: 古古炊烟 2010-05-28 22:32

引用 (山鹰 @ 2010-05-28 20:54) *
这男人太有爱心了,鸟会的单身mm看看有没有机会去联系一下吧,嘿嘿。



要他是她就好了,呵呵.

作者: 燕鸥 2011-01-14 21:37

白鹭放弃在筼筜湖筑巢繁殖 辗转何处仍需观察(图)


本报讯(文/记者 高金环 图/刘东华)碧水中一片绿洲,点点白鹭,起起落落……筼筜湖的白鹭岛(湖心岛)演绎出一副自然和谐的城市美景。这两年,岛外一些地方的白鹭虽然减少了,但筼筜湖一带的白鹭数量却相对稳定。

  前日上午,记者跟随筼筜湖管理中心管理科科长陈清秀上了白鹭岛。记者发现,白鹭岛的外围有很多白鹭,有的站在外围的红树林上“闭目养神”;有的在浮筏上小憩;还有的嘴里叼着小鱼,从空中飞过。在上岛的入口处,还能看到红树林叶子上有白鹭的粪便。不过,在岛的内部走了一圈,没有看到白鹭筑的巢,也没看到白鹭,这让陈清秀有些失落。

  “那时候,白鹭岛上有很多白鹭窝,地上到处都是白鹭的粪便。”陈清秀说,这是他2008年的美好记忆。

  “可能不是筼筜湖本身有问题,而是与厦门大环境有关。”市观鸟协会秘书长陈志鸿认为,厦门这几年城市在扩张,白鹭的一些栖息地被破坏。此外,西海域、环东海域的渔民上岸了,白鹭的食物来源变少了。2009年,他们就发现白鹭岛上没有白鹭筑巢了,去年也没有。此外,白鹭还放弃了天竺山等地的繁殖地。

  “不筑巢,只是不在这里繁殖,并不意味着白鹭数量会减少。”陈志鸿说,2008年至2009年,市观鸟会调查发现,筼筜湖一带约有1000只白鹭。筼筜湖的白鹭主要集中在西堤入海口,因为那的鱼比较多。而往内湖方向,白鹭数量略少。这两年,没有发现筼筜湖的白鹭明显增多,但也未明显减少。至于在何处繁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过,其他地方已经发现白鹭明显减少了,这值得政府部门注意。陈志鸿说,现在,同安湾能见到的水鸟很少。丙洲湾原本有好几百只野鸭、红嘴鸥、黑嘴鸥等,现在总数不足百只。海沧的情况也是这样。就连大嶝岛也没地方看鸟了。相反,漳州则传来白鹭增多的消息。

  “保护很重要,破坏了再恢复很难。”陈志鸿说,一座城市在大面积开发建设的同时,应该像香港一样,有生态补偿的机制,留下一些自然湿地,让鱼和鸟儿有地方去。

  相关新闻

  泥鳅一喂就半年 白鹭终于不走了

  记者 高金环 

  站在筼筜湖岸边,远观白鹭岛,岛上白鹭变成了一个个白点,掩映在绿树丛中,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是白鹭让这里的景色活了起来,筼筜湖也成为厦门的会客厅。

  其实,2001年以前,白鹭岛只是一个用淤泥堆积起来的荒岛。岛上光秃秃的没有植被,四周也是恶臭难当。当时,工作人员在岛上种植黄槿,木麻黄和银叶树等耐盐碱的树木,并在岛的周边栽种红树林。

  几年后,筼筜湖管理中心启动了“引鹭工程”。“我们特地在岛上修了水池,买泥鳅放在里面,引白鹭来吃。”筼筜湖管理中心管理科科长陈清秀说,2005年他们在岛上建了两个淡水池,放养泥鳅等食物,来吸引白鹭。

  当年,他们引白鹭的决心非常坚定,专门派一名工作人员到龙海的早市上买泥鳅。每天上午10点左右把泥鳅带上岛。起初,有几只白鹭注意到这个美食地,飞来停留。渐渐地,其它白鹭也发现了,一到点,就守候在白鹭岛上。送泥鳅的工作人员一上岛,白鹭们就会发现,呼啦啦地围上来。等人走了,它们就大胆享受起美食。有不老实的,为了争抢泥鳅还打架,往伙伴脖子上啄。

  白鹭多了,泥鳅总被吃光光,工作人员乐坏了,赶忙加量。一开始,买10斤、20斤,到了后期就变成买100多斤,一喂就是半年。到了后期,购买量大了,龙海那边还有了专门的“供应商”,送货上门。

  一开始,十几元一斤,买到最后,就变成二十几元,一天就要花费2000多元。半年后,白鹭不走了,他们也停止买泥鳅了。

  前天上午,记者在岛上看到了那两个水池,是相通的,面积约十几平方米,就在白鹭岛北侧。不过,由于几年没用,上面落了不少树叶,还长出了草。守候在岛上好几年的一只土狼狗,在那嗅来嗅去。或许,它也在回忆当年白鹭争食的热闹场面。

作者: 燕鸥 2011-01-14 21:38

两对鸳鸯来厦越冬戏水天竺山 若受惊扰或很快离开(图)



本报讯(文/记者 高金环 图/林植)“厦门终于有鸳鸯了!”本月11日,市观鸟会的几位成员在天竺山发现有4只鸳鸯在戏水。

  这个消息让“鸟人”们十分兴奋,因为厦门自此新添了一种鸟类。

  这4只鸳鸯正好是两对。一对很高调,一对很低调。

  高调的那对,雄鸟是个正宗的“美男子”,头部红白相间,翅膀是杏黄色,羽毛鲜亮,“身材”也很好,轮廓清晰,喜欢梳翎翘首,游在前面。“爱人”有些娇小,“小家碧玉”似紧紧相偎,恩爱缠绵。

  低调的那对似乎还处在爱情朦胧期,保持着一点距离。雄鸟是只亚成鸟,头的冠还没长开,翅膀也不够有力,常遭“女友”欺负。

  鸳鸯很警觉,戏水时总会有一只负责放哨。市观鸟会成员观察它们时,两次都是雌鸟在放哨。当时,雄鸟隐蔽在草丛里看不见,只看到雌鸟,等发现有动静了,雄鸟才和雌鸟一起游到水里。

  “鸳鸯有动静时是先下水,而不是直接从树上飞走,毕竟是鸭子。”市观鸟会秘书长陈志鸿说,它们很聪明,就待在一只苍鹭附近,有啥动静,苍鹭一飞,它们就赶紧跟着跑了。

  陈志鸿说,鸳鸯属于树鸭科,在树上休息和筑巢,小鸳鸯一出生就从树洞跳到水里或地上。鸳鸯对水很挑剔,在干净的水源才有可能发现它们。

  这两对鸳鸯待在天竺山的时间应该不长,陈志鸿猜测,鸳鸯在厦门最多也就过冬而已,应该不会在厦门繁殖,而且一旦受到惊扰,很快就会离开了。听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在厦门见过鸳鸯,但一直未有记录。

  前些天,市观鸟会在后坑湾还发现有一群小天鹅停留,虽然仅仅几个小时,但也非常开心。

  小知识: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鸭科。英文名为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春季经过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到内蒙古东北部及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越冬数量较大的集群为上海市崇明岛东侧及南侧的几个沙洲,其群量可达万只以上。部分鸳鸯也在贵州及云南等处繁殖。该鸟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

作者: 岩鹭 2011-04-19 10:29

http://www.xmnn.cn/dzbk/xmrb/20110327/201103/t20110327_1753016.htm

作者: 岩鹭 2011-05-07 22:58

大嶝公众参与报道

http://www.xmmh.net/article/article_8155.html

版权所有 Invision Power Board
© Invision Power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