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再谈鸟鸣
射覆
发表 2005-12-02 08:34
链接: #1


新鸟入门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72
注册: 2005-08-04
编号: 953
鸟语花香是种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歌唱的,如猫
头鹰的声音就很不好听,而公鸭的声音就更糟糕了。一般地说鸣禽类
的声音要美妙得多,在英文中它们被称为歌唱的鸟(Songbird),当然也
有例外的情况,比方说乌鸦,它的声音有时会让人很沮丧。

  现在我们来看看鸣禽是如何歌唱的,这得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鸣管,
因为这是鸣禽类发声的重要器官。这个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
处,该处较其它气管部位略宽大一些,在“丫”形通向两边的中间有
块半月膜,为皱襞状,它的向支气管自然延伸处左右各有一块鸣膜,
称内鸣膜,与这两块鸣膜相对的气管与支气管交接处也各有一块鸣膜,
称外鸣膜。鸣管外部还有些肌肉,它们被称为鸣肌(见鸣管结构图片)。


实际上内外鸣膜是被半月膜中分开来的,这样在左右支气管顶端便各
形成了一个声腔。气流向外,鸣膜振动是音源,鸣肌的伸缩控制着声
音的高低,更奇特的是左右的鸣肌可以单独活动,这就使得两侧的声
腔之间可相互独立发声,也就是说鸣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发出两种不
同的声音。当两种不同音高的声音谐振时就会出现极其优美的和声效
果,当然只有少数鸣禽能达到这种谐振效果,如天后级的鸣禽黄鹂就
可以,因此我们的祖先才用“莺簧”来形容它们美妙的鸣啭。这方面
做得非常出色的鸣禽有很多种,如有“百舌”之称的乌鸫和椋鸟科的
八哥和鹩哥等,再如极乐鸟、许多鸫类和莺类,还有我们极常见的白
头鹎。你会说鹦鹉也不错,其实多数鹦鹉自己的声音并不好听,但它
们居然有四个声腔,这使得它们成为效鸣的天才,不过效鸣鸟类中天
王级的还是鸣禽类的鹩哥,它们除了能学会人的多种语句外,还会学
狗叫和猫叫,完全到了乱真的地步。




沼泽刺嘴莺是世界上极善效鸣的鸟类,它们可以发出欧洲其它99种鸟类和非洲113
种鸟类的鸣啭声。只要它们遇到新的会叫的鸟类,它们就会立即学习后者的声音,甚
至能模仿人类从鼻腔里发出的那种声音来。更有意思的是它们会把学到的声音进行重
新的组合,从而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和吃惊的多种声音。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支配鸣禽的发声器官的以及对它
的研究所带来的重大的发现。受神经支配是理所当然的,那么研究控
制鸣肌的神经就成了首要的对象,最常见的方法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法。下面我们先来弄清一些与发声相关的脑结构名称
(见鸣禽脑径切图):


HVc:上纹状体腹侧尾部
  RA:古纹状体粗核
  nXⅡts: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亚核
  X区:前脑嗅叶X区
  DLM: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
  LMAN: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

  首先由HVc的神经元发出轴突到达RA的神经元,RA神经元轴突
便支配nXⅡts的神经元,nXⅡts神经元轴突支配鸣肌。实验表明这其
中的任何一种核团受到损伤,鸣禽就不能很好地发声,要么声音断断
续续如半语哑人那样,要么声音单调,严重的干脆有动作而无声音。
可见这条线路为:
  HVx→RA→nXⅡts→鸣肌

  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情况,我的一个朋友养过一只暗绿绣眼,从半
个多月大到八个月左右死去。这只鸟和同类的鸟相比,叙啭差别不大,
但鸣啭声则单调得多,究其原因是这只鸟常处在孤单的环境中,很难
有机会和其它的鸟接触。而我养的白头鹎由于经常带到树林里去玩,
其鸣啭声非常丰富,因为我在家还经常放些室内乐,尽管不是为鸟而
放,但对这只鸟却产生了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养鸣禽的人要溜鸟
的道理,因为鸣禽的许多鸣声是通过后天得到的(见刺嘴莺图)。以
我养过的白头鹎为例,它有一个亚鸣期,相当幼儿学语,后来(70天
左右)有一个塑鸣期,能鸣啭,但不稳定且声音不够定型,由于在90
天左右死去,我未能直接见到它的完美鸣啭期,但从野生白头鹎那里
我知道这个时期的鸟有自己独特个性的鸣啭声,如我命名的一只叫
“秦王李世民”的白头鹎,它早上在固定的一棵雪松秃尖上鸣啭,里
面参杂八哥的鸣声,而别的白头鹎就没有这样,我家不远处樟树上有
只乌鸫鸣叫时音尾拖得较其它同类明显地长些。假如用仪器记录每只
鸟的声音,就会发现后天学习到的和具有个性的声音。

  研究表明,负责学习的神经团由X区、DLM和LMAN组成,其路
线为:
  HVc→X→DLM→LMAN→RA
这条线路上受损伤则鸣禽学习鸣啭就会受到干扰。

  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鸟类鸣啭学家从细胞学水平对鸣禽的鸣
啭学习记忆过程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为研究人脑学习记忆
机制提供有说服力力的参照模型。

  研究鸟类受损学习相关核团时发现左侧脑直接地影响着鸣禽的鸣
啭,如果在亚鸣期前受脑损伤则相的核团功能会转向右侧,成鸟则无
此现象。这说明鸣啭机制和学习机制的核团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向
脑的一侧集中,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和人类是惊人地一致。人类和鸣
禽语言功能向脑一侧集中究竟是巧合还是语言进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还是个谜,而且非常诱人!

  我问过许多养鸣禽的人,几乎都认为越老的鸟鸣啭就越丰富越优
美。一只进入暮年的极乐鸟几乎能仿效它周围所有鸟的鸣声和许多昆
虫的鸣叫声,这使得人们产生了疑惑。按人们一般的认识是这样的,
神经元发生是一种很特殊的发育现象,动物在出生后不久马上会停止。
我们人类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些神经元只能不断地衰老死亡。1984
年美国鸟类学家研究芙蓉鸟时发现成年鸟脑中竟有新的神经元在形成,
此事轰动了动物学界。今天这件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在于:人类是否也
存在这个现象?如果有我们怎么诱发它?如果没有我们是否可以从鸟
类那里得到?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人类新神经元生成在胎儿期和
出生后不久的这段时间内真实地存在着。因此这些只能期待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突破,可以设想,一旦获得成功,首先受益的就是每年那些
大量的脑损伤患者。
My Webpage


--------------------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山鹰
发表 2005-12-02 09:19
链接: #2


资深掺和者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0919
注册: 2005-06-26
来自: 厦门
编号: 882
呵呵,专业鸟文啊!


--------------------
给我一双彩虹的翅膀,我要飞向那自由的天堂。

微信公众号:山鹰的自然行记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羽翎
发表 2005-12-02 16:13
链接: #3


亚菜鸟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542
注册: 2004-07-23
编号: 468
敬佩,对鸟的了解更进一步了!


--------------------
我的神啊!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05-12-02 16:14
链接: #4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还好射覆不在五官科 tongue.gif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绣眼儿
发表 2005-12-03 06:43
链接: #5


资深会员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576
注册: 2005-03-20
编号: 736
好文章!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狐狸
发表 2005-12-05 04:28
链接: #6


普通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29
注册: 2004-03-26
编号: 343
乌鸫的叫声很好听吗?我怎么不觉得啊。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斑鱼狗
发表 2005-12-05 04:34
链接: #7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686
注册: 2003-05-30
编号: 5
长见识,鸟鸣是观林鸟的必修课.
摄覆:如果是转载的文章,请标明出处.


--------------------
电话:1360092615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上尉
发表 2005-12-05 19:54
链接: #8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引用 (山鹰 @ 2005-12-02 01:19 )
呵呵,专业鸟文啊!
*

引用 (狐狸 @ 2005-12-04 20:28 )
乌鸫的叫声很好听吗?我怎么不觉得啊。
*

严重同意!......
我几十年了也没听到乌鸫叫几声......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候鸟
发表 2005-12-06 00:48
链接: #9


普通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970
注册: 2004-10-17
编号: 545
引用 (上尉 @ 2005-12-05 11:54 )
引用 (山鹰 @ 2005-12-02 01:19 )
呵呵,专业鸟文啊!
*

引用 (狐狸 @ 2005-12-04 20:28 )
乌鸫的叫声很好听吗?我怎么不觉得啊。
*

严重同意!......
我几十年了也没听到乌鸫叫几声......
*



严重!......不同意,嘿嘿~ biggrin.gif

听这口气,似乎你已经“老态龙钟”了 tongue.gif laugh.gif

啊--谢谢射覆,经常有美文进献[百鸟乐园]!
wub.gif

不过,鸟鸣是一种本能,就好比人类的语言声音,怎以自身的标准去衡量“好听”与否呢? unsure.gif


--------------------
生命就在于折腾~
--鸟会最外行-就是我的专长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云鹤
发表 2005-12-06 02:41
链接: #10


中级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6162
注册: 2003-06-10
来自: 厦门
编号: 54
乌鸫的叫声有时确实很好听的


--------------------
mail:yunlihe2004@163.com
电话: 1598080993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爱维尔
发表 2008-04-22 01:52
链接: #11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3
注册: 2008-04-22
编号: 3579
引用 (射覆 @ 2005-12-02 00:24) *
鸟语花香是种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歌唱的,如猫
头鹰的声音就很不好听,而公鸭的声音就更糟糕了。一般地说鸣禽类
的声音要美妙得多,在英文中它们被称为歌唱的鸟(Songbird),当然也
有例外的情况,比方说乌鸦,它的声音有时会让人很沮丧。

  现在我们来看看鸣禽是如何歌唱的,这得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鸣管,
因为这是鸣禽类发声的重要器官。这个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
处,该处较其它气管部位略宽大一些,在“丫”形通向两边的中间有
块半月膜,为皱襞状,它的向支气管自然延伸处左右各有一块鸣膜,
称内鸣膜,与这两块鸣膜相对的气管与支气管交接处也各有一块鸣膜,
称外鸣膜。鸣管外部还有些肌肉,它们被称为鸣肌(见鸣管结构图片)。


实际上内外鸣膜是被半月膜中分开来的,这样在左右支气管顶端便各
形成了一个声腔。气流向外,鸣膜振动是音源,鸣肌的伸缩控制着声
音的高低,更奇特的是左右的鸣肌可以单独活动,这就使得两侧的声
腔之间可相互独立发声,也就是说鸣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发出两种不
同的声音。当两种不同音高的声音谐振时就会出现极其优美的和声效
果,当然只有少数鸣禽能达到这种谐振效果,如天后级的鸣禽黄鹂就
可以,因此我们的祖先才用“莺簧”来形容它们美妙的鸣啭。这方面
做得非常出色的鸣禽有很多种,如有“百舌”之称的乌鸫和椋鸟科的
八哥和鹩哥等,再如极乐鸟、许多鸫类和莺类,还有我们极常见的白
头鹎。你会说鹦鹉也不错,其实多数鹦鹉自己的声音并不好听,但它
们居然有四个声腔,这使得它们成为效鸣的天才,不过效鸣鸟类中天
王级的还是鸣禽类的鹩哥,它们除了能学会人的多种语句外,还会学
狗叫和猫叫,完全到了乱真的地步。




沼泽刺嘴莺是世界上极善效鸣的鸟类,它们可以发出欧洲其它99种鸟类和非洲113
种鸟类的鸣啭声。只要它们遇到新的会叫的鸟类,它们就会立即学习后者的声音,甚
至能模仿人类从鼻腔里发出的那种声音来。更有意思的是它们会把学到的声音进行重
新的组合,从而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和吃惊的多种声音。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支配鸣禽的发声器官的以及对它
的研究所带来的重大的发现。受神经支配是理所当然的,那么研究控
制鸣肌的神经就成了首要的对象,最常见的方法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法。下面我们先来弄清一些与发声相关的脑结构名称
(见鸣禽脑径切图):


HVc:上纹状体腹侧尾部
  RA:古纹状体粗核
  nXⅡts: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亚核
  X区:前脑嗅叶X区
  DLM: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
  LMAN: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外侧部

  首先由HVc的神经元发出轴突到达RA的神经元,RA神经元轴突
便支配nXⅡts的神经元,nXⅡts神经元轴突支配鸣肌。实验表明这其
中的任何一种核团受到损伤,鸣禽就不能很好地发声,要么声音断断
续续如半语哑人那样,要么声音单调,严重的干脆有动作而无声音。
可见这条线路为:
  HVx→RA→nXⅡts→鸣肌

  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情况,我的一个朋友养过一只暗绿绣眼,从半
个多月大到八个月左右死去。这只鸟和同类的鸟相比,叙啭差别不大,
但鸣啭声则单调得多,究其原因是这只鸟常处在孤单的环境中,很难
有机会和其它的鸟接触。而我养的白头鹎由于经常带到树林里去玩,
其鸣啭声非常丰富,因为我在家还经常放些室内乐,尽管不是为鸟而
放,但对这只鸟却产生了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养鸣禽的人要溜鸟
的道理,因为鸣禽的许多鸣声是通过后天得到的(见刺嘴莺图)。以
我养过的白头鹎为例,它有一个亚鸣期,相当幼儿学语,后来(70天
左右)有一个塑鸣期,能鸣啭,但不稳定且声音不够定型,由于在90
天左右死去,我未能直接见到它的完美鸣啭期,但从野生白头鹎那里
我知道这个时期的鸟有自己独特个性的鸣啭声,如我命名的一只叫
“秦王李世民”的白头鹎,它早上在固定的一棵雪松秃尖上鸣啭,里
面参杂八哥的鸣声,而别的白头鹎就没有这样,我家不远处樟树上有
只乌鸫鸣叫时音尾拖得较其它同类明显地长些。假如用仪器记录每只
鸟的声音,就会发现后天学习到的和具有个性的声音。

  研究表明,负责学习的神经团由X区、DLM和LMAN组成,其路
线为:
  HVc→X→DLM→LMAN→RA
这条线路上受损伤则鸣禽学习鸣啭就会受到干扰。

  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鸟类鸣啭学家从细胞学水平对鸣禽的鸣
啭学习记忆过程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为研究人脑学习记忆
机制提供有说服力力的参照模型。

  研究鸟类受损学习相关核团时发现左侧脑直接地影响着鸣禽的鸣
啭,如果在亚鸣期前受脑损伤则相的核团功能会转向右侧,成鸟则无
此现象。这说明鸣啭机制和学习机制的核团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向
脑的一侧集中,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和人类是惊人地一致。人类和鸣
禽语言功能向脑一侧集中究竟是巧合还是语言进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
前还是个谜,而且非常诱人!

  我问过许多养鸣禽的人,几乎都认为越老的鸟鸣啭就越丰富越优
美。一只进入暮年的极乐鸟几乎能仿效它周围所有鸟的鸣声和许多昆
虫的鸣叫声,这使得人们产生了疑惑。按人们一般的认识是这样的,
神经元发生是一种很特殊的发育现象,动物在出生后不久马上会停止。
我们人类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些神经元只能不断地衰老死亡。1984
年美国鸟类学家研究芙蓉鸟时发现成年鸟脑中竟有新的神经元在形成,
此事轰动了动物学界。今天这件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在于:人类是否也
存在这个现象?如果有我们怎么诱发它?如果没有我们是否可以从鸟
类那里得到?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人类新神经元生成在胎儿期和
出生后不久的这段时间内真实地存在着。因此这些只能期待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突破,可以设想,一旦获得成功,首先受益的就是每年那些
大量的脑损伤患者。
My Webpage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爱维尔
发表 2008-04-22 01:58
链接: #12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3
注册: 2008-04-22
编号: 3579
你好,朋友
我们家养了只鹩哥,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是雌还是雄的,您知道哪里有内行的朋友能帮助鉴别吗!
另外我们还想知道鹩哥学说话有年龄限制吗?是否过了一定的年龄就不会学说话了。
我的联系电话13600978893或者0592-2227936 章女士
qq 309350983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17 06:03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