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61031/2006...61031_47654.htm
厦门只是鸬鹚的食堂 观鸟的市民纳闷,每晚鸬鹚哪去了——它们回家了,金门才是它们的乐园 作者:徐雁宁 海峡网 日期:2006-10-31 -------------------------------------------------------------------------------- 幸运的是,白天在厦门还能看见鸬鹚,厦门有食物,这是鸬鹚对厦门惟一的眷恋。 黑皮 摄 秋风起,大批冬候鸟纷纷南飞至厦门和金门一带,厦门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鸬鹚了。 这个季节,厦门市民经常在厦门周边海域可以看到成群的鸬鹚在翻飞觅食,当它们集体起飞时,就像一团乌云从低空中掠过,场面壮观。据厦门观鸟会估计,高峰期,厦门白天可以见到的鸬鹚数量在3000只左右。 这是白天的情况。晚上,你是否见过成群的鸬鹚呢? 很多市民可能说没有留意,也可能说,它们也会休息啊。 确切地说,厦门冬季的晚上基本上不会见到成群的鸬鹚。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在厦门过夜。 很多市民恍然大悟:怪不得,傍晚的时候,经常见到成群的鸬鹚朝东边飞去,原来它们是要回去休息啊! 东边是哪里?厦门市民肯定知道,那就是一水之隔的金门。 厦门观鸟会岩鹭说,经长期观察,应该说还是有一部分鸬鹚在厦门“安家落户”的,它们的数量大约有五六十只,它们的落脚点就在集美的坂头水库一带。 资料显示,几年前,在厦门安家的鸬鹚数量最少在几百只以上,它们分布在厦门岛的钟宅、集美的坂头水库和翔安一带。最近几年,在厦过夜的鸬鹚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也急剧缩小,最后只剩坂头水库那一小群了。 鸟类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当它们发现栖息地不再适合栖息时,它们就会另外寻觅新的栖息地。 厦门观鸟会说,鸬鹚是典型的水鸟,它们集群繁殖,集群栖息。它们的栖息环境要包括这些因素:有大片的湿地、开阔的水面、成片的防护林带、无人干扰的岛礁、充足的水源地、丰富的食物。 厦门原来的几片鸬鹚栖息地都符合这些条件。可是,最近今年,这些区域都陆续进入开发阶段,湿地在缩小,木麻黄林带被砍,也没有了无人干扰的岛礁,这些区域不再适合“安家”了,鸬鹚们便集体迁移。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金门岛成了它们栖息的首选。 幸运的是,厦门海域还保留了充沛的食物,这似乎是鸬鹚对厦门惟一的眷恋。 鸬鹚在金门遮天蔽日 前不久,厦门观鸟会的几位成员应邀赴金门观鸟,让他们震惊的是,厦门人引以为豪的冬候鸟越冬地大打折扣,包括鸬鹚在内的大批冬候鸟选择金门作为越冬地,而厦门只是它们白天觅食的场所。 金门有一个很有名的节日,叫鸬鹚节,冬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鸟友们都慕名而去,专门看鸬鹚。 据统计,金门的鸬鹚数量在一万只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厦门观鸟会小薛说,当一万只鸬鹚同时起飞时,天都会黑下来。 这些鸬鹚中的一部分,每天早出晚归,飞到对面的厦门去觅食,晚上再飞回金门栖息。也就是说,它们把“家”安在金门,而厦门只是它们的“食堂”而已。 它们在金厦之间每天往返,早就实现了“三通”。 链接 鸬鹚 长约90厘米,有偏黑色闪光,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 鸬鹚大群聚集青海湖。冬季至南方省份越冬。 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飞行呈V字形或直线。有些渔民训练它们捕鱼。 俗名:海鹈鸬鸶、黑鱼郎、水老鸦、乌鬼、鱼老鸭、鱼鹰、雨老鸦。 记者 徐雁宁
附加图片
![]()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4 1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