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快到期末了,请同学们把论文贴上来,把你们一学期学鸟的体会交上来。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 注册: 2008-06-15 编号: 3766 |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0611班 李亚男 2006330001
观鸟与护鸟 观鸟,顾名思义就是观察鸟类的形态及生活习性,其中包括鸟类的体态,羽色,鸣叫,产地,生活环境,食物成分,求偶方式,营巢,育雏及迁徙路线等内容。 观鸟有两种方式:一是招引观鸟;一是野外观鸟。 招引观鸟是利用食物,巢箱等将鸟类招引到适当地点加以观察的一种方法。观察点可设在阳台,窗台,庭院,或少惊擾,便于观察的地方。最好在冬春两季野外食物不足时进行。只需在观察点放一些食槽,内装一些鸟爱吃的食物,如谷物,油料作物的种子,昆虫,蔬菜等。如果可能可多放几处,以吸引胆小的鸟。最好同时加一个饮水槽,冬天加入适量的盐或白糖,防止冻结成冰。具备上述条件后,过一段时间即可招来鸟。应注意检查槽中的食物和水,保证其充足。 从采食的鸟可知道周围鸟的种类;从吃剩的食物可大概知道鸟的食性和食量;从不同种鸟吃食顺序可知哪种鸟凶悍,哪种鸟温顺;从同种鸟吃食顺序又可推断出个体在鸟群中的社会地位高低。还能观察到鸣叫的韵侓,其天敌,雄鸟的势力范围,求偶方式,营巢及育雏情况。 此外鸟的种类及多少还是衡量周围环境污染的指标,因为有些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十分敏感。美国俄亥俄州一名家庭主妇通过这种方法,经过10年不懈努力,写成《篱雀生活史》一书,成为研究鸟类的经典之作。这种观察方法的特点是便于观察。鸟养成习惯后可定时定点观察,可根据食性招到想观查的鸟,但容易使鸟产生依赖。 野外观鸟比招引观鸟复杂些,但可以找到想要观查的鸟。在出发前确定想观查的鸟的种类,先了解这些鸟的生活环境,习性,迁徙时间,在野外寻找相似的环境,便可进行观察。观鸟时的衣着不能太艳丽,应穿一些与自然环境颜色,花纹相似的衣服,以免反差太大暴露自己,惊飞了鸟。同时还应准备望远镜和鸟类图鉴,望远镜可以远距离观察而不惊扰鸟,图鉴可以帮助确定观察到的是何种鸟。如有条件携带照像机,摄像机可将观察到的鸟类活动记录下来,以便保存资料和交流信息。 到了野外,应找人为干扰较少的地域,以一步一秒的速度行进,同时观察并加以记录,注意观察时应在逆光方向,以避免光线强弱造成的误差。还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观察点,应选在不暴露自己,便于观察视野良好的地方。必要时可加以诱饵和搭伪装网。例如观察山雀选应点在向阳的缓坡,有灌木和矮树林为好,但不能过密而影响视线。也可以在繁殖期将观察点设在鸟巢附近,观察孵化和育雏,并根据巢下的粪便得知其食物结构。或在高地观察迁徙鸟群的种类,数量,队形及日期等。以上是观鸟的主要内容。如能将其整理成详实资料,及时与有关专业人员交流通报,其所具有的不仅是阅读与收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当你在野外看到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鸟类,你会为他们动人的美丽而陶醉,你会感到大自然造就的浑然天成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然而显现实的环境并不会让我们无忧无虑的去观鸟! 气候变暖已是人类有目共睹并给以极大关注的事实。“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自然界中一个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动物类群,鸟类的生活也正经受着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些年来,鸟类学家和很多观鸟爱好者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许多鸟类的分布区正在向北拓展,一些原本分布在南方的鸟类开始出现在北方。在我国,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白头鹎,这种20年前分布区还仅限于淮河以南地区的雀形目鸣禽,近年来已成为北京街头常见的留鸟了,除了其自身种群的增长外,气候的变化想必是导致其分布区北扩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地区的棕背伯劳,目前在华北、东北乃至朝鲜半岛也都可以见到。鸟类学家研究还发现,我国分布的几种鹤类如丹顶鹤、灰鹤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越冬分布区在纬度上都有1°~6°不等的北移。北半球鸟类分布区的北移,便是气候变暖对鸟类生活的影响之一。 气候的改变还使鸟类的迁徙习性发生改变。我们知道,候鸟是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气候变暖使得冬季的时间缩短,并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寒冷,可为鸟类提供食物的植物、昆虫、软体动物等的生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候鸟迁徙行为的变化。一些候鸟春季离开越冬地的时间提早,而秋季迁离繁殖地的时间向后延迟,甚至留在那里,由夏候鸟变为留鸟。 美国的鸟类学家通过比较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数据发现,一些春季迁往密歇根北部的鸟类抵达繁殖地的时间与40年前相比提早了2~3周的时间。美国奥特朋鸟类学会多年的圣诞节鸟类调查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在美国,大多数鸟类飞往南方越冬的迁徙距离在缩短,而且鸟类的夏季繁殖地也在往北拓展。 法国鸟类学家也报道,家燕这种以往的夏候鸟,现在整个冬季都可以在法国看到;而以往每年途经法国迁往西班牙越冬的灰鹤也开始对法国产生依恋,留在法国的越冬种群的数量越来越多。 我国的一些候鸟也体现出这样一种趋势,斑嘴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以前,它们在我国渤海湾地区还是夏候鸟,近年来由于渤海湾近海结冰期的缩短,部分斑嘴鸭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留鸟。另外一个例子是黑鹳,它以往是北京地区的夏候鸟,近年来在房山区的十渡地区能见到数十只的越冬个体。 气候变暖也影响到鸟类的繁殖行为。英国的鸟类学者选择了65种鸟来研究它们的产卵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发现有25种鸟的产卵期越来越早,与1971年相比平均提前了9天。鸟类的产卵期之所以提前,是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发芽开花的时间提前,与之相应,鸟类所取食的昆虫也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提早出现,这样鸟类提早繁殖所必需的食物资源就得到了保证。 那么,气候变暖对鸟类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呢?随着气候变暖,鸟类的分布区往北扩大,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种群都得以增大。繁殖期的提前使候鸟在繁殖结束后有足够的时间返回它们的越冬地。冬季的推迟到来,使鸟类有足够的时间储备能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冬。而冬季时间的缩短和冬季寒冷程度的减轻,会降低它们、特别是那些当年新出生的幼鸟们的死亡率。气候变暖还会使候鸟缩短迁徙距离,甚至不用迁徙,避免跋涉劳顿,减少客死他乡的危险。 从上面看,似乎气候的变化对鸟类的生活是有好处的,然而真是这样吗?其实气候变化对鸟类生活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简单。目前,即便是鸟类学家们也不能给这个问题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气候变化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在降雨量不变而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北美大草原的雁鸭类种群的数量将会减少25%;如果降雨量增加8%,这种影响将会被抵消;而如果气温升高1℃同时降雨量增加15%,这些雁鸭类的数量则可能会增加25%。因此,气候变化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科学家们根本无法对这种影响作出准确的预计。 事实上,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的影响问题,科学家们并不乐观。气候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鸟类的行为,也通过影响其生存环境而间接影响它们的生活。在气候变暖过程中,表面上看,也许北半球的鸟类可以通过向北方迁移来适应这种变化。然而,除非所有的物种(包括动物和植物)都向北扩展,否则这些鸟类分布区的扩展和最终的生存还是会受到栖息地的制约,而鸟类所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是不能像鸟类那样在短时间内随着气候的变暖而同步向北迁移的,并且那些现存的适宜栖息地也会在气候变化中日益减少。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海平面的上升会使海滩和河口湿地减少或消失,那些在潮间带取食的鸻鹬类的生存将受到威胁。伴随着气候变暖,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将向北扩展,侵占大片冻原地带,在那里繁育后代的候鸟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国际鸟盟的专家因此预测,在未来100年间地球上10%的鸟类将会灭绝。看来,气候变暖对鸟类的生活来说,并不完全是好事。事实上,气候变暖已经使生活在南极的阿德利企鹅在过去的40多年间数量锐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冰雪融化导致适宜企鹅繁殖的冰原栖息地的大量减少。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鸟类生活的影响。虽然全球气候变暖既包括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我们应对人为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予以更多的关注。采取措施降低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挽救鸟类及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当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鸟是人类的朋友自不待言。作为美丽的风景,我们要观察它,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观鸟是护鸟的目的之一,而护鸟又是观鸟的前提!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2 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