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快到期末了,请同学们把论文贴上来,把你们一学期学鸟的体会交上来。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2 注册: 2009-03-24 来自: 福建 厦门 集美 编号: 4349 |
众所周知,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心目中鸟类不单单是一种长有翅膀的生物,同时也被想象力丰富的人们赋予了很多的象征意义: 自由 :挥动双翅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无拘无束,引人遐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薄,工作中各种公平或不公平规定的约束以及生活中或者感情上的种种无奈常常令人感觉窒息。渴望可以拥有一双翅膀可以带我们飞上那辽阔的蔚蓝的天空呼吸未被污染的空气 追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仙李白借大鹏鸟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用鸿鹄来代表自己的志向… 向苍鹰一样搏击长空…多么豪迈的情怀依然清楚地记得初中曾背过一篇课文高尔基的《海燕》 描述了海燕怎样一次一次勇敢地搏击风浪 曾经深深地鼓舞了我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面对狂风暴雨又有几人能像海燕一样勇敢… 选修《野鸟观赏》这门课 本来是抱着好奇心 结果这门课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默默地潜伏 用望远镜观赏最自然状态下地鸟儿们虽然没有机会和时间去亲身体验 作为鸟蛋的我们看到的多数是老鸟前辈们拍下来的好多DB版的照片 以前从来没有机会看到那么清晰的野鸟生活照甚至也不了解那些是怎样拍摄出来的 在此仅代表所有鸟蛋向老鸟们致敬 由于没有很多时间去实践更没有机会拍摄到精彩的DB照片 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我们家乡田野中可以看到的一些鸟类吧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 , 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吃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在北方,3 ~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 。巢简陋 ,以草茎、羽毛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每窝产卵 4 ~ 6枚。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啄木鸟 啄木鸟---森林医生,是常见的留鸟,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它们专门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娥、蠢虫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啄食肩星天牛80%以上,所以,人们称啄木鸟是“森林医生”。 大多数啄木鸟终生在树林中度过,在树干上螺旋式地攀缘搜寻昆虫;只有少数地上觅食的种类能像雀形目(Passerifor mes)鸟类一样栖息在横枝上。多数啄木鸟以昆虫为食,但有些种(尤其是Melanerpes属)吃水果和浆果,吸汁啄木鸟一般在特定季节吸食某些树的汁液。春天,啄木鸟的响亮叫声,是雄性占领地盘的表示,加以常常啄击空树,或偶尔敲击金属而使声响扩大;在其他季节中,啄木鸟则通常无声。啄木鸟多无社群性,往往独栖或成双活动。 野鸡 .适应性广,抗寒. 集群性强 怯机警.集群性强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 猫头鹰 头鹰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被有蜡膜,且多被硬羽所掩盖。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270°。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 《野鸟观赏》课结束了 野鸟观赏才刚刚开始 ON THE WAY ... ... -------------------- 虽然总是被当作异类 但我还是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自由飞翔
-- 蝙蝠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2 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