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快到期末了,请同学们把论文贴上来,把你们一学期学鸟的体会交上来。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2 注册: 2009-05-31 编号: 4565 |
观鸟之感 信计0813 黄皇娇 2008151071 学习了一学期的野鸟观赏,感觉观鸟很有趣。看鸟是一种享受,它能使我们的心平静远离人世的嘈杂。老师上课很生动,她的观鸟经历也很有趣,听得我都很想去亲身经历。老师共安排了4次野外实践,第一次由于天气原因没去成。第二次是去厦大,在厦大看到了很多鸟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第一次认真观察鸟心里有点兴奋。可惜没带望远镜没看出什么所以然来。有些鸟看过之后就忘了,一学期下来我只记得几种鸟。我就来分享一下我所认识的鸟。 【鹊鸲】说实在的上课的时候我是第一次听说这种鸟,名字听起来不错,再看了图片对 [/size] 它一下子就有了好感。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它,之后我再上网去了解。了解到有两个亚种,我国常见为华南亚种。 分类:鸟纲雀形目鸫科。 生境:村落旁的果园、菜地、灌丛、稀疏树林。 捕食:用嘴啄捕食物。 食物:各种昆虫,喜吃蝇蛆、蝗虫、白蚁。为农林益鸟。 体型:全长20厘米。体重30~40克。 雀形目(Passeriformes)鸫科(Turdidae)的8种鸟,见於南亚。长18∼28公分(7∼11吋)。羽衣杂色,尾渐窄,形似缩小的喜鹊。尾翘起,常放低并展开成扇状。在地上寻食昆虫。呜声极为悦耳。有几种为人们喜爱的笼鸟或饲于鸟舍,如摇鹊鸲(Copsychus saularis),体蓝、黑或白色,长20公分(8吋),鸣声圆润颇受赞赏。白腰鹊鸲(C. malabaricus)尾长,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现已引进夏威夷。也称“四喜鸟”:“一喜长尾如扇张,二喜风流歌声扬,三喜姿色多娇俏,四喜临门福禄昌。”这是人们对“四喜”鸟的美喻之词。 养于笼中,闲来玩赏。尽管这只长尾“四喜”鸟的精气神缺乏自然界“四喜”的风采,但“四喜”临门,心中还是充满了甜美的希望和诱惑。 四喜临门,人之向往。 习性:常见留鸟。喜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居住,栖息地点相对固定。雄鸟全身羽色蓝黑和纯白相间,雌鸟的头、背则为灰褐色。5~7月繁殖,在屋顶、墙洞、树洞里做窝,产3~6枚绿色带斑点的卵。孵化和育雏期间的鹊鸲,护巢性很强,不仅攻击接近鸟巢的其它鹊鸲,还攻击接近鸟巢的松鼠等小兽,直到将它撵走。由于鹊鸲经常在猪圈、牛栏、茅坑等处觅食,俗称“屎坑雀”或“猪屎雀”。它常站在屋顶或大树上昂首翘尾鸣叫,叫声婉转多变,清脆响亮。 【白头鹎】顾名思义就是头上是白色的。咋一看跟鹊鸲有点像。 别名:白头翁 物种分类: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鹎科 Pycnonotidae 鹎属Pycnonotus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 [/size] 国内分布: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为留鸟。白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国外分布: 国外见于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 迁 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野外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形态描述: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食物: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生活环境: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迁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白头鹎从3月就开始进入繁殖期,一直到8月。在这期间,它们至少要产两次卵,一般巢穴会建在离地面两三米的茂密的桑树绿叶林或是各种灌木中。也有的白头鹎会把它们的巢建在高高的乔木树上,大约离地面6米以上的高度。巢穴是用杂草、掉落的树叶、芦苇、草穗、石松和一些草的根茎做成的,形状为杯子状。窝内还会放上嫩草。白头鹎每次可以产下3到4个蛋,蛋的形状为椭球形,颜色为淡淡的红色,蛋的表面还会带有一些深红的淡紫色的斑点[1]。 白头鹎适合吃一些柔软细嫩的食物,它用的水罐很容易被污染,每天都要给它清洗水罐,还要保证它总是喝到干净的水质。当天没喝完的水一定要换掉。夏季要提供白头鹎洗浴用的水漕,春秋也需要,它会自己梳洗。鸟笼要随时保持干净,每周都要彻底清洗一次。白头鹎是害怕寒冷的,在北方饲养这种鸟类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生活环境的温度,冬天要挪到室内饲养,而且天气过冷不适宜外出遛鸟。 【牛背鹭】别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等 分类位置:鸟纲,鹳形目,鹭科,牛背鹭 分布范围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北京及山东威海也偶见。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size="3"] 外形特征:体重360~440克,体长47~550毫米。成鸟夏羽通体大都乳白色。头、颈橙黄;前颈基部着生橙黄色蓑羽,颜面几全白色,背上具一束桂皮红棕色蓑羽,向后延伸至尾羽末端,有时甚至更长。冬羽几呈橙黄色,长羽全部脱落仅头顶只留少许。虹膜金黄色。 [/font] 生活环境与习性:多见于平原、山脚下 ![]() 在我国南方因常啄取耕牛和其他牲畜体上的寄生虫,也吃地上害虫,故为益鸟,应严禁猎捕。 我以后会留意周围的鸟,希望以后谈鸟的时候不再是说“有一种鸟”而是直接用它的名字,做一个合格的“鸟人”。 [font="Times New Roman"]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1 2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