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新学期的观鸟课又上了六周了。托了观鸟赛的福,很多同学都参加过一些实践了,可以在这里交作业了。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 注册: 2009-02-27 编号: 4280 |
交通0891 2008929023 王荣胜
野鸟观赏课杂记 非常幸运的情况下,我选到了野鸟观赏课。因为以前一直都憋在家里,很少出门去,上了大学后就有了很多的目标。其中一个就是在大学四年中爬完厦门境内所有的山峦。仅仅只是爬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更多需要的是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正好野鸟观赏给我提供了很多的知识,因为山上的鸟类总是很多,登山之余可以欣赏鸟类,更加的贴近自然。所以我是非常高兴的去上课的。 要说对那种鸟印象最深,棕背伯劳给我的印象最特别。有一副非常锐利的钩嘴,脚趾也是带着犀利的弯钩,眼神特别好。羽毛精美细致,在侧光的照射下,光艳夺目,给人一种温温润感,就好像玉石雕琢而成的。还记得老师说过这家伙还是小猛禽,在一些带刺的树上挂着的小蛇就是它的杰作。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就这么小的鸟也能捕捉那些毒虫挂在树上,任那些蛇蜷曲翻转,最终的命运也只是任鸟宰割,被悬挂于万丈荆棘之中曝晒而亡。 在厦门,最常见得鸟可不是麻雀,而是小白鹭。到现在我才知道,就白色羽毛的鹭就有三种,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除了中白鹭厦门不常有。而其他鹭就更多了,比如说,牛背鹭、岩鹭、夜鹭、池鹭、緑鹭….。最分不清的就是岩鹭和池鹭,就算亲眼见着了,估计对着它们连一个鸟名都想不出来。说起来,以前也是分不清夜鹭,后来听老师说某位大虾叫它魔鬼,因为眼睛是红色的,犹如魔鬼的眼睛,又常在夜里行动。傍晚时分,其他鹭都飞回白鹭林,就夜鹭往反方向飞,外出觅食,这家伙果然和那些天使白鹭与众不同。小白鹭是最具鹤形的,一到了婚嫁的时期,小白鹭就会长出飘逸的饰羽。就此时而言,小白鹭可不是飞鹤所能替代的,一身素装,洁白无暇,飘飘似一团白云,头顶的饰羽就如九天仙绫一般随风翩翩起舞,极具一番神韵。 最喜欢鸟是翠鸟和天堂鸟,可惜天堂鸟没条件看到,翠鸟到现在也没遇到过。只好找了些资料一睹为快。 翠鸟体型大多数矮小短胖,只有麻雀大小,体长大约15厘米。其体型有点像啄木鸟,但尾巴短小。翠鸟头大,身体小,嘴壳硬,嘴长而强直,有角棱,末端尖锐。体羽主要为亮蓝色。头顶黑色,额具白领圈。浓橄榄色的头部有青绿色斑纹,眼下有一青绿色纹,眼后具有强光泽的橙褐色。喉部色黄白,嘴特别大而呈赤红色。面颊和喉部白色。上体羽蓝色具光泽,下体羽橙棕色。胸下栗棕色,翅翼黑褐色。足短小,二趾相并,脚珊瑚红色。翠鸟尾巴很短,但飞起来很灵活。当然,不同种类的翠鸟外形会有所不同。翠鸟有时紧贴水面飞行,伴以尖锐的“唧--唧--唧--”鸣声,其鸣声响亮而单调,无音韵。 翠鸟有林栖的水栖两大类型。林栖类翠鸟远离水域,以昆虫为主食。水栖的一类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泽、溪边生活觅食,食物以鱼虾昆虫为主。常常静栖于水中蓬叶上,水边岩石上的树技上。眼睛死盯着水面,一旦发现有食物,则以闪电式的速度直飞捕捉,而后再回到栖息地等待,有时像火箭一样在水面飞行,十分好看。 翠鸟常在水边的土崖或是堤岸的沙坡上用嘴凿穴为巢。巢室为球状,直径为16厘米,巢内铺以鱼骨和鱼鳞等物,准备养儿育女。每年春夏季节产卵,每窝产卵可达4-5枚。由于该鸟嗜食鱼类,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鱼虎”“水狗”和“鱼狗”。 翠鸟分水栖翠鸟和林栖翠鸟两大类型,常采取伏击的方式捕食。水栖翠鸟是捕鱼的高手,也捕食其它水生动物,是翠鸟中最常见的类群,如普通翠鸟和各种鱼狗。林栖翠鸟捕食各种小动物,包括笑翠鸟和几种翡翠。林栖翠鸟以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一带为分布中心,其中澳大利亚的笑翠鸟是澳洲最著名和常见的鸟类之一,也是体型最大的翠鸟之一,以蛇和蜥蜴为食。翠鸟是佛法僧目中分布最广泛的,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能见到,有14属93种,我国有5属11种。 主要种类有普通翠鸟、白胸翡翠、蓝翡翠、斑头大翠鸟、三趾翠鸟等。蓝耳翠鸟、鹳嘴翠鸟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单。在长江以南有一种赤翡翠,全身以赤褐色为主。其他种全身羽毛以翠绿色为主,带有辉亮的金属反光,头部黑色,背、翅、尾为蓝色,喉、胸为白色,配以红嘴红腿,显得艳丽夺目。 蓝翡翠在厦门也有,上次去五缘湾湿地公园观鸟,就看到好多的小朋友特别的兴奋,大声的嚷嚷着看到蓝翡翠了。受气氛感染就一直在水边搜索蓝翡翠的身影,遗憾的是连鸟的影子都没看到,只好看日历上的图片。 蓝翡翠是体长30厘米的蓝色、白色及黑色翡翠鸟。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色/紫色。两胁及臀沾棕色。飞行时白色翼斑显见。 虹膜-深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繁殖于中国及朝鲜,南迁越冬远至印度尼西亚。 在台湾为迷鸟。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清澈河流边并不罕见。北方种群南迁越冬。 喜大河流两岸、河口及红树林。栖于悬于河上的枝头。较白胸翡翠更为河上鸟。蓝翡翠亦称“蓝鱼狗”、“鱼腥”。属佛法僧目,翠鸟科。在国内,夏季分布比较广,几乎遍及东部全境。该鸟羽色艳丽,鸣声洪亮,是人们喜爱的笼养观赏鸟。 尾羽较喙长,翅形短圆,头顶黑色,颈有白圈,额至上颈,喙角、颊至颈侧,以及内侧翼上覆羽等均绒黑色,此下具一小型白斑。上体辉紫蓝色,腰部更辉亮。颏和喉白色,下体其余部分均为棕黄色。 :其生态习性与科内其他种相似。以鱼为食,也吃虾、螃蟹、蟛蜞和各种昆虫。常单独站立于水域附近的电线杆顶端,或较为稀疏的枝丫上,伺机猎取食物。晚间到树林或竹林中栖息。 繁殖及过夏于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地区以及东南部包括海南岛。在台湾为迷鸟。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清澈河流边并不罕见。北方种群南迁越冬。 喜大河流两岸、河口及红树林。栖于悬于河上的枝头。较白胸翡翠更为河上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虽然平时很懒,但是只要看到悠闲的飞鸟在蓝天的时候,就总能让我突然地兴奋下,人也会稍稍轻松。现在望远镜也已买好了,正是出门观鸟去了。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1 2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