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新学期的观鸟课又上了六周了。托了观鸟赛的福,很多同学都参加过一些实践了,可以在这里交作业了。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 注册: 2010-06-17 编号: 5372 |
教技0912班 潘雨婷 2009554057
当看到这门选课的时候,我就被它吸引。因为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对鸟类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选修了这门课,希望通过这门课了解更多鸟类的知识。 第一节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我从看过的鸟,它长得好可爱,而且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灰头麦鸡。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鸟友拍的照片,但关于这种鸟的其他知识我还是不是很清楚,所以下课后我回去查找了资料。灰头麦鸡(学名:Vanellus cinereus)为鸻科麦鸡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灰头麦鸡(Microsar [/size] <H3 style="WIDTH: 199px">[/font]</H3>cops cinreus)是苏北地区常见的夏候鸟,是典型的旷野鸟类。体型较大,目标明显,为本地猎户狩猎的对象。 描述:体大(35厘米)的亮丽黑、白及灰色麦鸡。头及胸灰色;上背及背褐色;翼尖、胸带及尾部横斑黑色,翼后余部、腰、尾及腹部白色。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而无黑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告警时叫声为响而哀的chee-it, chee-it声,飞行时作尖声的kik。 <H3 style="WIDTH: 200px"></H3> 分布: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日本;冬季南迁至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少量个体到菲律宾。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东北各省至江苏和福建;迁徙经华东及华中,越冬于云南及广东,偶见于台湾。通常不常见。 习性: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河滩、稻田及沼泽。 我们第一节实践课去了湿地公园,在老鸟们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很多野鸟,[font="Verdana"][size="3"]棕背伯劳,白鹭,云雀,白胸翡翠,绿头鸭,黑天鹅等等。我们拍了很多照片,也了解了很多鸟类知识,印象最深的是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也具有伯劳的普遍特征,头大,喙短而强壮有力,上喙具凹刻,先端向下弯曲成利钩,能很牢靠地捉住动物,使其不易自嘴里脱逃,脚短而强健。栖息于开阔的平原与低山一带,常在田园、果园及树丛间活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喙的咬合力较大,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袭击或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体型较小的鹰常被它追逐。 棕背伯劳的鸣声粗哑而急促,有说是尖锐凄厉,亦有称洪亮粗犷,有时它还能仿效其它鸟或动物的鸣叫声。每到春夏繁殖季节,雄鸟便会用婉转多变的鸣声来吸引雌鸟。 湿地公园还养了很多黑天鹅,它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 它们成群活动,集体从一块觅食地迁移到另一块。黑天鹅在浅水中觅食,或吃岸上的草。老鸟们说它们不受农夫的欢迎。我觉得它很可爱,很优美。我喜欢它。 来集美大学之后深深迷恋上白鹭,特别的对大白鹭情有独钟。大白鹭颈、脚甚长,两性相似,全身洁白,繁殖期间肩背部着生有三列长而直,羽枝呈分散状的蓑羽,一直向后延伸到尾端,。蓑羽羽干呈象牙自色,基部较强硬,到羽端渐次变小,羽支纤细分散,且较稀疏。下体也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轻微黄色。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大白鹭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迁徙种类。 总是会特地的到尚大楼前的那片人工湖边游玩,因为那里的白鹭声让我觉得很美,让我烦躁的心很快的安静下来。那里有很多很多白鹭,像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有时还能看见牛背鹭、岩鹭、夜鹭、池鹭、緑鹭呢。有一次,我看到了一只苍鹭,我好激动,因为老鸟有说过由于沼泽的开发利用、苍鹭生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苍鹭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因为很多原因,实践课总是没办法去,我也很无奈,但我很喜欢鸟,更希望有一天可以自己去观鸟,跟观鸟会的老鸟们一样。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3 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