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 6月23日观鸟杂记
江南
发表 2003-06-05 06:22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7946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7
因了在厦大读书之故,时常借机在厦大校园里观鸟,觉得厦大校园里的鸟类颇多,就提请伯劳等发起了周日厦大观鸟活动,准备把厦大的鸟类“一网打尽”,呵呵,罪过,罪过,爱鸟人说这种话,会被扔砖头和吐口水的。

早早就来到了芙蓉湖,草地和芒果树、榕树上白头鹎、麻雀、暗绿绣眼鸟、鹊鸲,还有八哥就在晨光中吵吵闹闹了。不一伙儿,伯劳也捧着一大碗的咸稀饭出现了,富士卡还带来身着迷彩服、胸挎望远镜的小富士卡呢。待人到齐,便步行前往观鸟第一站厦大生物馆,参观厦门大学生物标本馆。

厦大生物系的方老师一大早就跑过来替大家开门,还向大家介绍了各种标本的名称、来源、特征,真得好好感谢方老师,可当时只顾着看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好东东,连问方老师一声“吃了吗?”都忘了,唉,不好意思。陈列馆里的各种鸟类标本真让我大开眼界,黄灿灿的黄鹂,硕大无比的秃鹫,艳丽的太阳鸟。。。当看到号鸟(俗称猫头鹰)时,忘了谁说了一句:“《神雕侠侣》中杨过养的就是这种鸟”,要让杨过、小龙女听到,非背过气不可。

从标本馆出来,就到生物馆前的那一大片树丛下观鸟。两只红耳鹎仿佛在为我们做专场表演似的,就在我们前面不到十米,一会横立枝头,一会上下跳跃,当它们翻飞时,那红红的耳朵和臀部,倒挺象“飞火流星”嘛。

沿着生物馆四周绕了一圈,突然听伯劳在喊“金翅雀”,抬头一看,早没了踪影,赶紧拔脚猛追,可惜再无芳踪。在生物馆靠上贤场一侧的相思树上,有一只乌鸫隐身在枝叶中,且动个不停。我们只好跟着它不停地变动位置以求最佳视野,我和小松鼠还跳下坡道跑到另一边观察,为此,小松鼠把帽子都跑丢了还浑然不觉呢。捡回了帽子,不一会又听小松鼠的叫声“我的电风扇呢?”真FB,观鸟还带着电风扇!乍一听“嗡嗡”响,还以为小松鼠随身带把剃须刀呢。

在厦大勤业餐厅吃过中饭,大家顶着烈日来到厦大水库,坐在树荫下的堤坝上,晃悠着双腿,守株待“鸟”。大家纷纷说,要是晚上到这里来赏月,湖光月色,实在是人生一大乐趣。看着伯劳对这景点如此驾轻就熟,想问伯劳一下,是不是以前经常来此“陪人家看月亮?”

正闲聊着,一只翠鸟从水面一掠而逝。远处,一只小隦磃也优闲地随波荡漾,只是那红色的头部与前几次所看到的灰色不太一样,但翻开图谱一看,还真就这么红。还有一只斑鱼狗怕我们午后昏昏欲睡,也来助兴,时不时猛扇着双翅扎向水面,引得大家一阵欢呼。

欣赏完斑鱼狗,我们就沿着水库边穿过树林上山,一路上褐翅鸦鹃低沉响亮的“咕,咕”声一直陪着我们却始终无缘相见。在山脚下,我们翻窗进入一座废弃的打靶场,打靶场虽然散发着羊粪的味道,还有小咬凶狠,但一来可避炎阳,二来开阔的视野着实是个理想的观鸟场所。大家每人各坐一个小水泥墩,边喝水边注视着前方。一只池鹭木头般地呆立在枯木上,背部的颜色是灰色,全然没有半点光彩,是不是老了?又一只池鹭翩然而至,阳光下色彩斑然,煞是好看。左边一只棕背伯劳呆在阴凉的枝条中,伯劳说伯条有个外号叫屠夫鸟,确实,那道贯眼黑纹活脱脱就是一个大盗的眼罩,只是我们以后把伯劳叫做屠夫,不知伯劳有没有意见?

爬过厦大后山,我们来到了万石植物园,一只瘦长的白鶺鴒,在国防园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在下山的路上,一只夜鹭呆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我们也只好仰着脖,前前后后,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路边的灌丛里,一群黑脸噪鹛正在打闹,当我们靠近才一哄而散。

5点半我们到了今天的最后一个观鸟地点植物园百花厅。一进百花厅,就看到荷花池对面有个色友头戴和伯劳一样的红色协会帽子,显然他们也发现了我们,于是我们每个人都把望远镜对准他们,他们则把照像机齐刷刷地对准我们,就这么远距离双方都看清楚了,不是熟人。

当夕阳西斜,阳光把荷花池照得一片金黄,一只翠鸟闪亮登场。蓝幽幽的翅膀,血红色的脚,金黄色的胸部,实在美极了。以前从没有这么近看到翠鸟,这一次总算是过足了瘾。

出了植物园,与伯劳挥手道别,真的很感谢伯劳!其实这些鸟类伯劳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他为了帮助我们这些“菜鸟”,顶着烈日整整陪了我们一天,谢谢你,伯劳!同时,也感谢观鸟协会的每一个热心人!一天下来,晒得我都快中暑了,但正如小松鼠和我说的,观鸟是我们的爱好,为了自己心中所好,累一点,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期待下一次的观鸟。。。


2002/06/25

zmuer@sina.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Start new topic
回复
飞喜鹊
发表 2003-06-14 07:23
链接: #2


资深会员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167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5
兴之所至罢了。
计划有时间时,对坛内几大高手的大作一个个作专题研究,初步看法,快乐蜂长于史,眼下如他这样的年轻人还真不多。YY长于写景抒情,所谓观鸟先观人、观景。斑主的观鸟水平自是没得说的,但其思想内涵如交响乐,外人虽感觉得到它的雄浑大气,未经专业训练的耳朵却说不出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江南的观鸟文较通俗,平白易懂,如民歌,如通俗歌曲,如白居易的诗,老妪能懂——哈,我就是那老妪!
江南之文,好在时时落在一个“鸟”字上:所有高论、歪论、谬论;身子转圈也好,眼珠转圈也罢,都是因为“鸟”。对鸟的特征描写也十分到位、不遗余力,善用拟人之法,生动诙谐。初看时,只觉得江南幸运,每次观鸟,总有鸟鸟在他眼前滑翔练声,看多了,便觉得这其实也是鸟鸟的幸运——遇上了一个知其性情、怜其美丽之人。
江南的好处,在于“用心”:学观鸟用心,因此,一年时间,就能代表厦门去参赛。写观鸟文用心,努力写得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鸟;写鸟情报告也一样用心,运用其文学功底,总要写得亲切可人才行。
开始理解观鸟之人,都与鸟鸟有个约会。若一段时间不去赴约,必寝不安、食无味,浑身不对劲。野战排有个“黄橙走廊”,你们能不能搞一个“江南风情”窗户呢?尽管我未必真会读完之后就去买个大炮、大书来学观鸟——我对自己的五分钟热度总缺乏信心,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观鸟队伍,不正是你们最大的愿望吗?
曾经以为观鸟很难很低难,看你们每次出行,都背着那么大部头的书,还扛着大炮,深以为恐。想到要背那么多鸟名,更是头晕。可是读江南之文,看着他一步步从菜鸟成为老鸟的印迹,知道学习观鸟原来不难——只管从厦门最常见的鸟开始,记住它们的特征,每次记几种,慢慢的,就能在一瞥之间,确认越来越多的鸟了——这个方法对头吧?
对了,斑主不是征集观鸟协会的广告词吗?干脆就用“我与小鸟有个约会”如何?
“江南风情”版,我自己的文件夹里,可是先设下了。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篇帖子在这个主题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27 12:33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