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 全国首家猛禽救助中心
猫头鹰
发表 2003-06-15 21:30
链接: #1


也是一种鸟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191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8
“它永远不可能在蓝天上飞翔了!”这是一位猛禽救护师对一只大雕的宣判。当记者来到设立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园内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时,这只大雕已经在这里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它的左翅被人用猎枪射中了。假如大雕有灵性,它一定痛恨我们人类。


全国首家猛禽救助中心

敏锐的双眼、如钩的鸟喙、大而锋利的双爪,这些都是野生猛禽天然的自我保护武器。这些“空中霸主”们似乎从不需要人们帮助。然而,当它们因为污染而受伤或者被偷猎者捕获时,人们悉心的照料对它们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2001年12月14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BRRC)正式在北京启动运行,这是中国首家专业化的猛禽援救和康复中心,专门负责对受伤的雕、隼、猎鹰以及猫头鹰等猛禽进行施救和放生。该中心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出资建立,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环保组织。它也是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北京师范大学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共同开展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通过将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运用于在北京受伤猛禽的救助、康复及放归工作,努力推广野生动物护理的最高标准。该中心目前已经通过了北京林业局的认证,成为“猛禽援救指定机构”。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郑主任介绍说,北京地区处在许多野生动物的主要迁徙路线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猛禽被人们捕获,它们要么在北京的市场上高价待沽,要么被送到餐馆里成为人们的盘中餐,而这种现象在鸟类迁徙的季节里更是司空见惯。河水的工业污染、化学杀虫剂和农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使用都对北京城内外的鸟类物种生存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作为国内和国际的交通运输中心,北京也因此成为了珍稀保护动物非法交易的一个重要据点。因此,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专业规范的救助中心,实践国际公认的动物保护协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各界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许多猛禽被解救出来,这些猛禽需要得到悉心的治疗,以使它们能够迅速恢复体力,并被放归大自然。然而目前国内的野生动物解救、康复和放生工作却没有建立动物护理的标准,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建立就可以在维护动物权利的同时,探索争取全社会支持动物保护工作的道路。因此,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联系出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北京动物园以及北京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的官员已于年底赴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参加了由该校主办的专业培训,并获得了该校加利福尼亚猛禽中心颁发的证书。通过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专业工作的示范,将使老百姓获得更多的鸟类学知识,并进一步争取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支持。


在郑主任看来,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认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是民间组织与学术机构协助国家动物保护部门合作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工作的最新尝试。将借鉴大量先进的救护理念和技术,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猛禽救助方法,并为中国猛禽救助和研究工作收集基础资料、培训人员,对公众进行法律、生态、救护方法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公众爱护野生鸟类的意识。中心对受伤、患病和需要人类帮助的猛禽进行救助,并待其体力恢复到一定标准后,将其放归大自然,从而实现保护北京地区的猛禽资源的目标。对于伤病无法挽救且生活在痛苦中的猛禽,将由专人对其实施“安乐死”。对于经过救治恢复健康,但无法回归大自然的猛禽,中心将妥善安排其生活和归宿。


他们是这样爱鸟的

平常,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爱动物、爱鸟的,然而当你走进猛禽救助中心,听了救助人员的介绍后,你就会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鸟。救护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伤禽,为它们做手术、治病、养伤,训练它们的飞行能力,调理它们的饮食,希望它们日后能够重返蓝天。据了解,为了保证救治效果,根据猛禽的大小,救助中心的最大接受能力是40至80只,遇到“满员”情况,则暂时不接收猛禽。


在救助中心,一排13间宽敞透气的猛禽住房,地上铺上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横架板上铺上了凹凸不平的人造草坪。工作人员介绍说,夏天猛禽在户外活动,而到了冬天一般就要搬到户内。猛禽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中飞行,如果它长时间地站在一个平面上,脚上就会长脚垫。假如它的左脚长了脚垫,就会经常地抬起左脚,这样右脚也会很快地长脚垫,就再也治不好了,它可能就会在疼痛难忍中死去。为防止长脚垫,就要使房间所有猛禽会落脚的地方显得凹凸不平。


在中心被救助的猛禽,都像在野外一样吃带毛的肉,这是为了让它继续保持自己的野性,不要产生对人的依赖,以便将来伤病痊愈后依然能够重返自然。在救助中心,除了工作人员之外,不允许大家随便进去看鸟,这一方面是因为鸟见到生人后总会张开自己的翅膀以显示强大和威猛,这会使它们受伤的身体更加疼痛,不利于恢复健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它们保持自己的野性,防止它们将来重返蓝天之后,过分亲近人类而再次被人类捕捉……


工作人员还给记者讲了一件发生在这个月初的事,3年前两只猫头鹰飞到重庆一位姓邱的老汉家中搭窝,邱老汉本想找当地的动物保护部门请走它们,可当地没有动物保护部门。邱老汉为了给它们找到个好的归宿,便来到了北京,误打误撞敲开了景山工商所的大门。景山工商所的工作人员赶紧通知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到那儿一看,两只猫头鹰都是野生的,个头都不大,精神状况还不错。在此之前,中心一般只对北京周边地区的猛禽进行救助,从外地来送野生动物的情况还从未发生过。工作人员最终确认两只猫头鹰都是成年猫头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野生动物最终都要放到野外生存,而这两只生活在重庆的猫头鹰是否能在北京顺利地生存下去目前还很难说。工作人员强调,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不要将外地的野生动物送到这里,最好让它们能够回归到大自然去。


猛禽救助中心时平时的工作人员是三位小伙子。他们分别是:任普,中心的兽医,据了解,他目前已取得美国加州猛禽中心救助资格;康大虎,志愿者,是北京市一家市政公司的职员,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全用在了这里,“之所以这样只是出于一种热爱”,他在此工作不拿一分钱;姜万富,中心的兽医助理,话不多,但对动物的照料也同样从不含糊。他们三个人以前都曾在另一家动物救助中心工作,这个公益性的组织一成立他们就一起来了。


据任普介绍,他们一般是接到求助电话后,开始准备工作。要先为猛禽制作一个面罩,他说鸟一般都是夜盲,戴上面罩,会大大增加它们的安全感。这个面罩是用浸油的皮质品作成的,油就是平时人们用的夹克护理油,可以要让皮子柔软,耐磨。这样可以保护猛禽皮肤不受损。


在救助中心还有不少小猫头鹰。由于小猫头鹰属于洞栖鸟,中心特意用塑料盒子营造了一个昏暗狭小的环境。小猫头鹰一般刚来时都处于半昏迷状态,在精心照顾下慢慢可以进食了。再过些日子会给它放在更小的箱子里,然后逐渐把它放在窗台上,然后把食物也放在窗台上,让它逐渐能往外过渡,等条件成熟时,就将它们放归自然。


任普说起救助时,感叹道:“工作起来得十分小心,鸟是一票否决,一点疏忽都可能没命。”今年初他收治了一只密云县农民送来的翅膀展开足有3米长的金雕。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时他十分小心地将金雕保定(注:一种固定猛禽的专业方法,就是做到既可以使之束手就擒,又使它无法袭击人。通常情况下,猛禽受到惊吓后,用利爪和利喙袭击接近它的人),用头罩蒙住了金雕双眼,使之在避光的条件下不再暴躁,同时头罩可以将嘴巴套住,避免啄伤救助者。他先询问了它被捕获时是否有外伤,以及就食和饮水的情况。随后又检查了其翅膀、骨骼的情况以确定下一步救治计划,而后又称了称其体重,测了测其体温。再下一步就是确定它的种类,凭经验,他确定其为金雕,又与鸟谱进行比对,但是还是没有最后确定它就是金雕。送金雕来的人不明白了:给一只猛禽看病用得着花这么大力气吗?任普介绍,越早确定其品种,就越可以及时制订抢救方案。不同种类的猛禽食物是不一样的,吃鸟的要喂鸟,吃鼠的就要喂鼠,一旦品种鉴定发生错误,就会导致喂食等一系列错误,救助人员的半点闪失则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过现场观察后,一位权威专家认定这是一只春天出生的金雕。病因可能误食了田鼠尸体引起中毒。金雕在接受会诊以后,得到了一份为它量身定做的一整套抢救方案。经过紧急解毒治疗,十几天后,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密云山水秀美的地方,放飞了金雕。


中心成立以来,可以说天天有人或社会团体打来电话,有的是发现了受伤的猛禽,有的是热线咨询,有的是想当志愿者,截止到现在,中心大概已经收养了近百只猛禽,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还有红隼、苍鹰等猛禽。有的时候忙起来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尤其有电话打来说发现了受伤的猛禽,救助人员就要立即赶赴现场,说起来还真有点像医院里的“120”急救呢。亏了有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学生们和一些社会上绿色组织成员来这里充当志愿者,这才减轻了中心的压力。姜万富救助过不少中毒的猛禽,“生态环境再这样破坏下去,猛禽真的是连‘一席之地’都没有了。”他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猛禽栖息地正在迅速地减少,“光靠这一个救助中心,靠我们几十个志愿者是挽救不了猛禽的命运、也挽救不了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我们更大的愿望是把我们所从事的这一事业作为一个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载体,通过它提高公众爱护野生鸟类的意识,使大众真正参与到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去。”


猛禽是人类的朋友

为什么北京有这么多受伤的猛禽?中心副主任宋杰说:“我们收治的猛禽几乎都是在人为环境中受伤、得病的。北京的人为环境不具备给越冬动物提供安全保证的条件。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猛禽栖息地迅速减少、食物量也随之减少,迫使每年都有许多猛禽因栖息地缩减而进入人为环境,从而导致意外伤亡。有些是因缺少食物导致体力不足而无法迁徙和越冬,有些因误食农业上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剧毒杀鼠药等造成急性中毒,有些因为人为捕捉使其丧失了返回大自然的能力。”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收到一些在北京附近受伤的猛禽,这些鸟的受伤几乎全部和城市环境或者人类行为有关。人工环境里面食物短缺、人类投放有毒食物造成食物中毒,还有翅膀上的骨伤,都是在人工环境下造成的。城市化环境实际不适合动物生存,很多野生动物是被迫进入到人工环境里面来的,因为它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破坏,被迫进入人类环境。


在救助中心记者看到了几只在北京土生土长的猫头鹰。它们都是因为在城市飞行时撞到建筑物,翅膀受伤被送来这里救治的。如今虽然伤口愈合了,但却再也不能飞翔了。它们或许非常不解,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变得越来越多采了,可怎么却没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呢?


猛禽是人类的朋友,但人类却在一步步地破坏着朋友的栖息地。透过猛禽的受伤,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表示:“鸟对栖息环境非常敏感,鸟儿生活得好,意味着环境质量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观鸟也是对周边环境质量的考察。”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国执行代表张立先生说:“提倡爱鸟、关心大自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支持建立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为救助受伤猛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中心将积极参与到爱鸟护鸟的群众活动中。”


是啊,爱护鸟类、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病禽将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帮助下一天天好起来,当它们翱翔于天空中时,或许会记得人类曾给予他们的一份由衷的爱。



转自http://www.bioon.net/dispbbs.asp?boardID=31&ID=24481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篇帖子在这个主题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27 18:31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