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 报载:华南虎现身永定
斑鱼狗
发表 2003-06-05 04:35
链接: #1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686
注册: 2003-05-30
编号: 5
即使帮不了大忙,也好让大家知道专业的鸟类研究是做些什么事情。


--------------------
电话:1360092615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Start new topic
回复
拓比
发表 2003-06-27 21:20
链接: #2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818
注册: 2003-05-30
编号: 7
华南虎现身永定

(2003-06-26 厦门日报)

这回是真的,多名农民有幸目睹


本报讯(闽日)最近,华南虎两次在闽西永定县湖坑镇奥杳村现身,并被多名农民亲眼目睹。

6月19日上午,湖坑镇奥杳村农民林开敏和他的母亲及邻居共5人上山去砍柴。10时左右,当他们走到离村5公里左右的牛栏坑时,忽然听见一声虎啸,声音大而沉。待他们定神向发声处看时,只见一只老虎从距他们100米的矮丛林中走过去。老虎全身金黄,头很大,体长大概一米多。由于他们此前没有见过真正的老虎,心里都非常害怕,赶紧往回走了。现在全村人都知道这座山上有老虎。

据林开敏讲,半个月前,与他同村的林训耿也在该地方看到了老虎,当时老虎离他们只有50多米。因为这座山顶是光秃秃的,山脚下只有些矮丛林,所以老虎金黄色的毛发、呈竹枝或竹叶状的黑色条纹看得清清楚楚,体重约75至100公斤左右。

目前,有关部门正根据村民提供的情况着手开展对野外虎踪进行考察。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飞喜鹊
发表 2003-08-26 09:08
链接: #3


资深会员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167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5
楼上的,我是记者。我不敢说我是不是这样的记者。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报了多少喜讯啊——包括环保方面的,可怎么我们国家的环境就在这么多的“喜讯”中,越来越坏了呢?我怎么知道,在我年青的时候,我的某一篇报道,是不是也曾这样被一群有识之士议论过?我怎么知道,当某一位领导人喜孜孜地向我——和其他一大群记者报喜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不是正在暗笑我们这些轻信的记者是“白痴”?
我只知道,我不曾有意扯谎过。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一个受过严格新闻教育的人,对新闻真实性是十分在意的。虚假的东西,给我再多的好处,我也不会报。因为信誉无价。
根据我对记者们的了解,大多数记者深知,声誉一旦砸了,就很难在新闻界立足了。
除非,社会处于文革那样不正常的状态之中。今天,至少还没有糟到像文革时一样吧?

另外,记者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我不想回避。在这种压力下,他可能顾不上去调查事实。这也是目前新闻出版署开始整顿报刊、关停一大批行业报和地方小报的原因。你知道吗?一个贫困村,一年指令必订的报刊费,从中央级报刊到地市县级报刊到行业报刊,达到数万元!那些工商报、税务报什么的,都是开商店的个体户在订。其他行业报依此类推。
报刊多了,百姓的负担就重了,报纸的质量就降了,报刊从业人员的队伍就杂了,记者的写稿任务也重了、顾不上质量了……因为记者也要生存。
还有的时候,一些事实是他无法查清的。比如这个记者,你要他去踏遍深山老林,查访是不是真有华南虎吗?如果报上每天的每条新闻都这样求证,那报纸不成了学术刊物?记者不成了研究人员了?当然,他可以选择不发。我只是想说,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而“新”闻的要求是“快”,有时,多捂上一天,一条上好的新闻就“废”了。这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也是“跟着宣传部,年年犯错误”的由来(另一句话是“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

根据我的经验,报道这条新闻的记者是拿不到什么好处的。如有好处,顶多也就是多发了一篇新闻而已。
今年有个好消息,即使中央级党报,也不可用行政指令强制订阅。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篇帖子在这个主题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13 22:07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