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版主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相对于许多为人父者,父亲对我的成长是有些纵容的--他几乎从不干涉我对兴趣爱好甚至人生方向的选择。也因此,我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家庭的压力。只有一次,父亲以他独特的思维改变了我的选择,也因此改变了两个男孩的一生。
那一年,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中考,而且超过了理想中的一所重点中专的分数线。这所中专在我所在的县的招生名额只有一名,上线的却有两名,这意味着我们中一定要有一人被淘汰。 就在正式体检的前几天,父亲通过多方打听,意外地了解到,我的“竞争对手”是我同村的伟。伟我是知道的,一个并不幸福的男孩,幼年丧父,是寡居的母亲艰难地将他拉扯上了初中。不幸的是,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虽然早熟的伟很努力,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连续两次中考,伟不幸都失败了。而在那时,考上中专几乎是贫困的农村孩子最好的选择--这时的中专,不仅几乎不用学费,而且,还包分配。 伟不是个容易放弃的男孩,他准备再次补习。但伟的家庭的财力早已陷入绝望的境地,维持生活尚且困难,更遑论有能力供伟再次补习了。况且,伟业已超龄(当时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背井离乡,早早加入打工者的行列。 伟用半年的血汗换来了微薄的积蓄,也因此重燃了再次参加中考的希望之火。靠着他的执着,一所希望提高升学率的山区中学为他提供了再次冲刺的机会,并且违规为伟更改了学籍年龄。这一次,伟终于上了重点中专分数线,成绩还超出同一志愿的我一分。 父亲那时正是掌握户籍和印章“大权”的乡村干部,伟的“底细”,父亲自然一清二楚。在我和伟的这场竞争中,父亲只需举手之劳---把伟的情况如实提供给招生部门,竞争的胜利者必定是我。父亲是何等地需要这场胜利啊,我知道,当时他也并不宽裕。 一些知情的亲友力劝父亲向招生部门举报伟的情况,甚至我也有了这种念头。知道了情况的伟几乎陷入绝望。然而父亲终究有些犹豫,从未失眠的他竟然连续两个晚上无法合眼。体检前的那天晚上,父亲生平第一次用近乎恳求的口吻跟我作了一次长谈,末了,他异常坚定地对我说,儿子,把机会给伟吧,老爸还有能力供你上高中、上大学! 伟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那所重点中专,后来分配在市里一家效益不错的事业单位。而我在父亲的负累中,也顺利地读完了三年高中,升入江南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并且赁着那张响亮的文凭,在特区谋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我偶然还跟父亲提起当年的那次抉择,父亲只是微笑不语。村里人却还每每记起,说到父亲,总是赞不绝口:好人哪…… -------------------- |
![]() |
![]() ![]()
链接:
#2
|
|
![]() 版主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
看着快乐蜂的贴子,想起好久没看老外婆了,老人最疼爱我了,今天去看看。闲着没事,说说外婆,她的一生绝对可以写一本书的。
我的外婆与民国同年,今年已是91高龄了,如果不是最近脚痛,她一定坐着公共汽车来看我了。外婆是广东梅县人,应该不是太穷,但父亲抽鸦片在她8岁那年卖给我妈家当丫鬟(所以她其实不是我外婆),因为勤快可人(老人90多岁还看起来很清楚)被我曾祖母收作干女儿,下嫁给一个小商人,结婚后难产再不能生育。她丈夫不知什么原因(忘了问了)逃到吕宋,得肺结核客死他乡,那时应该她只有30岁左右吧。 后经人撮合嫁给一个搬运工人(结过婚老婆不能忍受贫苦带着儿子跑了),好景不长,外公的前妻生活不下去又辗转来到厦门,要求与外公一起生活,外婆考虑到自己不能生育,又是丈夫的孩子就答应了,结果外婆成了小老婆。不幸的事似乎和她有缘,外工当搬运工人时被司机给碾断一只腿。为了维持生计外婆出外当女工,后来为人当保姆,所以外婆是我和我哥的保姆,她一生带过几十个孩子,我儿子是她带的最后一个小孩,儿子是她带的孩子里最乖的,我是她带的孩子最孝顺的。 尽管她不是我亲外婆,但我和她很亲,小时候从不找父母,3岁第一次出门去福清、福州、南平,外婆先回厦门,我哭得不吃不睡,搞得父母只好发电报叫她赶紧去,一直到我7岁上小学才离开外婆,但每年假期我都要去看她。在我懂事时就告诉自己,只要我有工作就一定孝顺她。因此从82年拿第一份工资至今,从没断过。叫她和我一起生活,每次她来几天看我工作忙,就回去了,现在还独自料理生活。 她收养一孩子,可非常不孝顺,成天骂她,从不给她钱,我很生气,叫外婆脱离母子关系,可外婆说他兄弟姐妹都对她很好,不能这么做。没有想到,真情也能打动人的。这次外婆脚外伤,没有医学知识又不识字,一直自己处理后来在私人诊所治疗,我们又不在身边,外伤变成骨膜炎,第一次去第一医院,医生说要节肢,把我吓了一跳,赶紧把她接去海沧医院。那一天从她家出来,大岩鹭背着老人下楼、上医院,我舅舅感动得大哭,他说他是他唯一的亲人都不管,我们却把事情都揽了。后来我出差,外婆回家,从此他为她买菜、做饭,我也放心许多。 外婆的一生非常坎坷、曲折,但非常勤快、乐观,待人很好,90几岁了到我家来还是不停的给我干家务。她爱听戏,我父亲的学生在歌仔剧团,送了一次票给她,她竟然牢记在心,一段时间就炖了银耳给他润喉。从我大学毕业那年,她就把她的寿衣准备好,前几年又去南普陀把骨灰位也买了,一个月一点点的生活费,还积攒了后事的钱,说不麻烦我们。 我有两个祖母、两个外婆,小时候叫“阿玛”是按地名叫的,她和我最没血缘关系,可她是我最亲的外婆。外婆的一生给了我很多启发,工作、生活不顺时,想想外婆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过怨天尤人,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好过了,还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呢。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10-01 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