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 上周四晚腐败时应组织要求写的作业——机灵请进
云淡风轻
发表 2003-12-28 17:49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2690
注册: 2003-06-04
编号: 41
观鸟有感
从开始观鸟到现在也近两年了。从刚开始用肉眼发现在房子窗外的第一只鸟到现在负重几十斤的摄影器材在深山老林中跋涉追寻鸟的踪影,应该说不论从对鸟的见识上还是记录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当自己静下来想想又觉得不完全对,有时甚至觉得在某些方面是退步了。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哪怕是这次组织没要求就此写篇东西,我也会主动把这些触动写下来,权当是另类的一种观鸟记录,只是这次记录的不是鸟种而是感想。
就从《中国野外鸟类手册》的序言中的一句话说起。在何芬奇老师为这本书写的“合作者的话”中提到此书的作者将这本全国观鸟爱好者普遍承认的指导书的编成视为“A RANDOM HARVEST”,一个不经意的收获。收集、整理并编写一千三百余种鸟的形态及习性描述,谁都不能不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作者的心态却是如此的轻松,说这话的当儿仿佛是在审视漫不经意间从沙滩上拾起的一片美丽贝壳。
而我似乎已经久违了这种心情。在购买了摄影器材后尤其是。不可否认在买了器材后我的观鸟热情被极大的鼓舞起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拍鸟热情)但这动力更多是来自在网上的摄影大比拼,今天谁又拍到什么罕见鸟啦,谁的大头+没尾巴鸟照清晰度一流啦,(请有些同志不要对号入座,你的作业还有待提高)谁又运用了先进的摄影技术和设备,等等。于是乎你追我赶,殚思竭虑在这方面狠下工夫,没什么比在镜头里留下鸟儿的身姿更紧要的了。甚至于错过了欣赏一个个美妙的瞬间,吓跑了鸟儿也在所不惜。
前一段时间在台湾野鸟摄影中心上看到一个所谓的“逼近丹顶鹤”事件及相关的评论,说的是前一段时间有60多年在台湾没出现的丹顶鹤在台南出现,引起了大规模观/拍鸟爱好者的聚集,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鸟的栖息和生活规律的事情。其中有一位江湖人称“黑枕蓝鶲”的写的一篇文章给我感触很深,大意是说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到台南那只唯一的丹顶鹤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台湾数十年没有踪迹了,这次出现在台南野外,稀罕。如果是这样,人们更应该善待他,尤其是观鸟爱好者更应该理解这一点,从媒体上听到、看到相关的信息、图片则欢欣鼓舞足矣,又何必亲临现场去目击/拍大头照?而另一些赏鸟、爱鸟人他们可能是守着一方水土,一年365天长期、连续地做着看似重复、单调的观察、记录和统计工作,而这是不是比去追逐一些奇特的鸟讯更有意义,更能体现观鸟的价值,更符合观鸟的根本宗旨?
想想自己这些日子观鸟的心路历程又何曾不犯“追星”的毛病?热衷于到处搜寻罕见鸟种、拍摄鸟类照片,攀比器材、填补自己的目击鸟种空白,而眼睁睁看着岛内林地和湿地不断地遭到人为破坏却无动于衷。难道我们真的要将观鸟变成一项贵族爱好不成?这样下去我们离真正变成社会大众(现在对大多数农民、渔民已经是了)眼里的疯子还用得了多久?
反思自己入门之初,当第一次真切地端详鸟儿——也许之前它曾经在我的窗台上多次出现过,我却视而不见——那是一只现在懒地多看两眼的白头鹎,它沐在晨光中活泼地梳理美丽的羽毛,最重要的一刻是我的眼睛和它忙里偷闲回眸对上的那一刹那——我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观鸟,这一切是那么的纯粹,干净,以至我每一次回想起这件事都会被深深打动。是鸟儿,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生命之美,是众生平等,是慈悲。
相信在这个社团内,我所感受到的大家也感同身受。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疼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相比之下,这社会更缺乏的是由衷欣赏生命之美、朴素的菜鸟,而不是知识渊博的老鸟,更不是时常在心里默念着“近一点,再近一点”的鸟类摄影者。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多创造一些机会,把这种感受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多感染一些人,(我不是说SARS)多带动一些人,也让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能为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来推动这方面的进步是否比纯观鸟更有意义?
一家之言,请大家不吝指教。

另:机灵,请阅后补充。


--------------------
CANON 7D+300/F2.8 或 600/F4+2x/1.4X+鸟神保佑!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Start new topic
回复
斑鱼狗
发表 2003-12-30 00:32
链接: #2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686
注册: 2003-05-30
编号: 5
“污衣派和净衣派之分”这是哪来的说法?在鸟会中,谁都没有权利,也没有可能去限制其他人的价值取向,就象岩鹭说的,要有多样性,才容易形成平衡。我也不完全同意伯劳的说法,当然拍鸟的人对鸟的习性更加关注,否则拍不出好片,但是,在观鸟和拍鸟之间,伯劳走的路和别人不一样,他拍鸟是建立在能很好的,或者说有足够观鸟基础之上的。虽然我是从纯拍鸟走来的,但是我认为这样走了很多弯路,不利于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鸟会现在最缺乏的,是更多的可以独立找鸟、找到好的观鸟点、对某些鸟种有深刻理解的人,而不是更多的新人。鸟会有了初步的规模后,如果骨干的人数不能显著增加,将无法应对更多的新人。


--------------------
电话:1360092615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发表 2003-12-30 16:18
链接: #3


绝对好爷们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499
注册: 2003-06-07
编号: 49
引用
以下是引用斑鱼狗在2003-12-29 16:32:28的发言:
“污衣派和净衣派之分”这是哪来的说法?在鸟会中,谁都没有权利,也没有可能去限制其他人的价值取向,就象岩鹭说的,要有多样性,才容易形成平衡。我也不完全同意伯劳的说法,当然拍鸟的人对鸟的习性更加关注,否则拍不出好片,但是,在观鸟和拍鸟之间,伯劳走的路和别人不一样,他拍鸟是建立在能很好的,或者说有足够观鸟基础之上的。虽然我是从纯拍鸟走来的,但是我认为这样走了很多弯路,不利于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鸟会现在最缺乏的,是更多的可以独立找鸟、找到好的观鸟点、对某些鸟种有深刻理解的人,而不是更多的新人。鸟会有了初步的规模后,如果骨干的人数不能显著增加,将无法应对更多的新人。

班长不用担心,让别人多走走你的"弯路"对提高整个厦门乃至福建省的观鸟水平一定是有帮助的.


--------------------
2003年3月开始试用Phoenix 80+奥林巴斯730(云淡的);
2003年11月正式使用Kamakura 80ED+尼康4500;
2004年6月正式使用Swarovski STS 80 HD+尼康4500,退出Kamakura;
2005年5月开始使用Canon 20D +400 f5.6及Swarovski STS 80 HD+尼康4500组合;
2008年4月开始使用Canon 40D退出20D,5月使用400 f4代替400 f5.6,退出Swarovski 4500;
军备竞赛持续进行,始终没有终点!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上尉
发表 2004-01-14 07:47
链接: #4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野鸟:“我发现只有色鸟才让我此刻变得如此的温柔,心情如此的平静放松,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上传的图片
EXIF: 1/25, F3.5, 0/256EV, ISO400, 23mm, @ 2003:12:19 20:54:55, C2500L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篇帖子在这个主题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08 12:42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