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请有下面植物照片的朋友们在后面跟贴,跟贴同时写明植物序号,最好配以简要介绍。
湿地植物31种 1笔管草 2井栏边草 3石龙芮 4腋花蓼 5水蓼 6齿果酸模 7羊蹄 8喜旱莲子草 9水龙 10蛇莓 11合萌 12水芹 13钻形紫苑 14水蓑衣 15鸭跖草 16凤眼莲 17大薸 18犁头尖 19野芋 20海芋 21短茳芏 22双穗雀稗 23海边月见菜 24二月红薯 25番杏 26白骨壤 27秋茄 28桐花树 29老鼠簕 30厦门老鼠簕 31大黍 32铺地黍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
![]() ![]()
链接:
#2
|
|
![]() 资深菜鸟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033 注册: 2004-09-25 编号: 526 |
26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
红树林先锋树种——白骨壤 白骨壤是红树林的一种,因其茎秆呈白色而得名。白骨壤具有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能力,根系发达,分布在土壤浅层的水平根系宽度相当于其树冠的3~5倍,最长可达8米多,营养面宽能广泛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具有发达的指状气生根,适宜生长于贫瘠的沙质裸露潮滩上。因此,白骨壤被称为红树林先锋树种。 PT:找不到白骨壤的具体介绍,以下内容引自“绿野论坛”,图片也出自这里(不大清晰)。 本群系主要一白骨壤为主,分布最为广泛,各地引种也主要以此系为主。自然分布在低潮带,即离海水最近的地方;仅有少数可分布到高潮带。在大潮时仅露出树冠顶端甚至全部淹没,曾被称为“海底森林”或“海底绿岛”对土壤适应性较好,可在河口湾泥滩,也可分布到半泥沙至沙质海滩,土壤盐度千分之五至千分之二十为多,个别可达千分之二十五左右。 白骨壤单种群落的外貌呈灰绿色,但与桐花树。秋茄等组成的混生群落则呈以黄绿色为底的灰绿色斑点的林相。总盖度70%-95%。高度2-3m,最高可达8m以上,最低可达1。2m左右。基径8-10cm ,最大23cm,多呈萌生林状态;地表有伸出表土向上15-25cm的指状呼吸根,每平方米一般5-12条,最多可达578-800条。群落结构极简单,一般仅一层,少量与其他种类结合而呈两层结构。常见的仅是的白骨壤群从。 白骨壤的果实 白骨壤为灌木或小乔木,常以该种为主构成群落,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自然分布,也是低潮至高潮带广布种,形成较大面积的群落。在海南岛民间俗称海豆。其果实富含淀粉,直径1-2cm,无毒,可作为人类食物或猪的饲料,是红树林植被中被作为食物利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植物。通常在6-9月份摘收。白骨壤是红树植物中含单宁较少的,但直接食用仍有苦涩味,故民间采取一些方法加工处理。须先用小刀切开果皮,用清水煮沸,去掉黑褐色含单宁的汤汁,再浸泡在清水中,放置半天到一天,捞取后在用水煮,这一过程为的是消除苦涩味。白骨壤的果实在60年代困难时期,曾大量采摘作为食物,现在主要用于配制各类菜肴,如加油盐炒制肉类,具独特风味。目前广西白骨壤果实已作为宴会上的珍肴。福建厦门沧海镇居民,曾采摘果实,去涩后,盐浸作早菜配稀饭用。民间经验表明不同土壤上生长的白骨壤,果实食用品质迥异。在泥质滩涂上生长的无苦味,质软;在沙质滩涂上生长的则略带苦味,质硬。因而采摘时偏爱泥质滩涂产的白骨壤果实。由于较广泛的作为食物利用,白骨壤的果实目前仍作为红树林植物产品在海岸农贸市场上作为商品交易。经过水煮加工的熟果,市场价格为0。4-0。8元/kg.而未经处理的生果,市场价为0。2-0。4元/kg。白骨壤果实除作为粮食。菜肴或盐浸做早菜直接作为人类食物外,还能作为酿酒的原料,现也较多得用做猪的饲料。白骨壤的树叶是牛羊喜欢啃食的青饲料。 白骨壤的叶,捣烂外敷,可治脓肿,其树皮胶可外用作为避孕药品。 黄槿和卤蕨均为半红树植物,即它们有一些红树的特征,但与红树植物相比又有很大不同,常分布于红树林的边缘。黄槿的嫩叶、嫩枝可做蔬菜。民间在生长旺季采集黄槿的嫩叶嫩枝,用油炒熟后作为蔬菜。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顺带: “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是源自於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的特征,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angrove)。红树林泛指像红茄这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树林。 -------------------- 点滴关爱我的大自然母亲!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9-03 1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