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火星人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
![]() |
![]() ![]()
链接:
#2
|
|
![]() 版主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
![]() 也没再去对了 (主) 厦门惊现卷羽鹈鹕 (副)记者网络采访,专家网上确认 本报讯 (蓝色)14只全球濒危的卷羽鹈鹕日前在厦门显影露踪,记者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了它们的影像,过后在网络上经海内外鸟类专家的讨论,确认是卷羽鹈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是厦门现在有确切记录的第301种鸟类。专家指出,这个记录对于卷羽鹈鹕的迁徙路线和时间是及其重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环境价值。 记者偶遇厦门天空飞翔的翅膀 记者3月20日在厦门大学采访时,在明培体育馆旁,“看!”旁边有人突然指着天空说,抬头一看,十几只大鸟在天空排列成“人”字形列队飞行,晃晃悠悠似乎速度不是很快,看起来有200米高左右,向西北方向飞过去,很快就消失在视野外。记者作为一名业余观鸟者和新闻摄影记者,下意识马上抓起胸前的相机“咔咔”拍了两张,可惜当时相机上只有80毫米的中焦镜头,来不及换上长焦镜头,只能拍下整体飞行的情况,没有个体的特写镜头。当时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鸬鹚,因为厦门没有雁,很多市民把看到的在天空列队飞行的鸬鹚当成了大雁,可是在天空看起来是有点黄,却不是鸬鹚的灰黑色。 网络讨论确认珍禽 记者后来把图片传到厦门观鸟会(www.xmbirds.org)、世界自然基金会(www.wwf.org)等国内著名的观鸟网站,立即引起了众多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少观鸟专家马上排除了鸬鹚、白鹭的可能性,资深观鸟者mcaribou(网名)根据图片上特征:嘴巨大,比鹭的大,脖子弯折而不是伸直,身体富态,拖在身后的是尾巴,腿不伸出尾后,觉得象鹈鹕,他说数年前在盐城见2只“白鹭”头顶飞过,就顺手拍下,后来翻看照片才发现是鹈鹕,厦门的观鸟爱好者林植也提出了相同看法。香港观鸟会的鸟类专家余日东博士上了厦门观鸟会的网站后,马上确定:“是卷羽鹈鹕!”,厦门市现实有确切记录第301种鸟类,亚洲东部数量不超过100只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就这样出现在了。记者后来看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的资料,卷羽鹈鹕竟然有175厘米的长度,体型极大,可见当时在天上飞行还是很高的,由于眼测失误看起来不大。 鹈鹕在厦门曾有分布 据了解,厦门历史上有鹈鹕的记录,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Robert. Swinhoe )在厦门就记录了超过170多种的鸟类,其中就有鹈鹕,但是当时是把另外一种斑嘴鹈鹕与卷羽鹈鹕归为一类的,而斑嘴鹈鹕在本世纪初时在我国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较为常见,现在几乎可以认为在我国是灭绝的。在第一个由外籍人士建立的关于厦门市的英文网站-“魅力厦门”(www.amoymagic.com)上,就有有关英国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厦门的事迹介绍,上面还有一些他所记录的鸟类的图片,赫然就有鹈鹕。但目前厦门和福州的观鸟爱好者们在福建唯一发现有少量卷羽鹈鹕栖息的只有在福州长乐的闽江口。 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 据《中国鸟类观察》2004年8月报道,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包括在中国的越冬地)令卷羽鹈鹕可能成为亚洲东部最濒危的水鸟。。中亚地区湿地湖泊的变干,是它们生存的一大威胁,加上迁徙地和越冬地的开发,还要受捕杀威胁等,体型巨大又令其目标明显,适合它生存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少,日本野鸟学会陈承彦先生说,现在亚洲东部的卷羽鹈鹕繁殖地已经局限于蒙古国西部乌布斯盟与科布多盟地区,且近年来该地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当地牧民反映前年只看到几对繁殖,去年7月初的调查中未发现繁殖鸟。卷羽鹈鹕每年至深圳湾(后海湾)香港米埔湿地保护区等地越冬,沿途迁徙经过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卷羽鹈鹕在中国大陆的记录报道地点有:江苏盐城射阳新洋港丹顶鹤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福建福州长乐的闽江口、广东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海丰公平湖自然保护区。鉴于卷羽鹈鹕的濒危地位,对其相关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工作便显得迫在眉睫。 专家呼吁建立保护区,吸引珍禽歇落 陈承彦先生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网站发言指出,在厦门上空发现卷羽鹈鹕,虽不能马上就下出什么结论,但这显示它们迁徙经过厦门,说不定会有停栖的地点。他指出以往东南沿海观察鸟类的人不多,资料都很旧,但现在多处都有观鸟会、观鸟爱好者,应该保持紧密联系合作,这对弄清楚东南沿海的水鸟状况,了解什么地点需要提高保护,非常重要。余日东博士兴奋的发言说:香港今冬有十五只渡冬,在前个周末只见一只! 虽然不能完全证实,但数字上非常巧合。这表明这些鹈鹕有可能是从香港迁徙过来路过厦门的。对此,记者采访了厦门观鸟会的一些观鸟专家,江航东先生说,这些稀有物种的发现发挥了环保志愿者在物种监控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他说在国外业余观鸟者比较多,类似此次卷羽鹈鹕发现确认的鸟类动态监控网络很成熟,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民进委员、厦门环保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陈志鸿在我市“两会”期间的一个提案,建议在翔安东坑设立湿地鸟类生态小区,她说,如果厦门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人为干扰较少的湿地鸟类保护区,那这些体型巨大的卷羽鹈鹕就有可能在迁徙过程中,在厦门歇歇脚。这周正是福建省的第23届爱鸟周,厦门应该重点呼吁鸟类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保护。 相关链接: 卷羽鹈鹕:大嘴巴的“捕鱼高手”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学名 Pelecanus onocrotalus,英文名 European white pelican,为鹳形目鹈鹕科,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在我国分布在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是候鸟,冬季迁至南方,大型涉禽,体型硕大(175厘米),最大的特征是嘴型巨大,嘴下有巨大的喉囊,这是它捕食和抚育下一代的工具,繁殖期时会吐出半消化的鱼肉在里面,雏鸟伸进去啄食。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翼下白色,仅飞羽羽尖黑色(白鹈鹕翼部的黑色较多)。颈背具卷曲的冠羽。额上羽不似白鹈鹕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线条。虹膜-浅黄,眼周裸露皮肤-粉红;嘴-上颚灰色,下颚粉红;脚-近灰。叫声:繁殖期发出沙哑的嘶嘶声。 习性:喜群栖,捕食鱼类,是“捕鱼高手”
附加图片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EXIF: -, F-, -EV, ISO0, 0mm, @ -, -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9-02 0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