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 2006年湿地日主题: 湿地是减贫的一种工具
蓝色
发表 2006-02-05 10:01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2006年湿地日主题: 湿地是减贫的一种工具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1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huanjing/1109760.htm
明天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2006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是减贫的一种工具”,该主题与COP9的主题“湿地与水—支持着生命、维系着生计”紧密相连,旨在合理管理湿地在减贫中的作用,探讨湿地可能并应该在减贫中发挥作用的多种方式。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Start new topic
回复
蓝色
发表 2006-02-05 10:04
链接: #2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2月02日 00:00:09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 2月2日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这是国际湿地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1907年2月2日,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逝世,享年73岁。门捷列夫1834年2月8日出生于西伯利亚多波尔斯克。他对化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元素周期分类法。这是自18世纪科学化学开始以来,继拉瓦锡、道耳顿之后的又一功绩。

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将包围的德军全部歼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军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7月17日,德国法西斯集中100多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德军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展开激烈巷战,德军损失惨重。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形成“钳形攻势”,被包围的德军达30多万,1943年2月2日被全部歼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是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

1949年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51年3月,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并沿用至今。

1970年2月2日,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逝世,享年92岁。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和政治等各个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纲要》《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心的分析》《意义与真理的探究》《人类的知识:它的范围和界限》等。

(新华社记者李晓建)(完)


http://www.cctv.com/news/world/20060201/100137.shtml

世界湿地日

央视国际 (2006年02月01日 11:58)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雪梅)2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减贫”。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正式生效,目前共有缔约方147个。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多年来,全球湿地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遭到破坏。因此,保护湿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湿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1000多块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护湿地,目前已有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许多湿地恢复了生态功能。(完)

责编:王云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频道 >> 国际扫描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2/02...ent_4129788.htm

科普:保护湿地 挑战贫困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2月02日 18:31:15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记者李雪梅)环境保护与消除贫困从来都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难“啃”却又必须“啃”的“硬骨头”。正因为二者间既矛盾又相辅相成的微妙关系,使得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寻找着它们之间的平衡点。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的保护同样牵动着人类减贫的步伐。

今年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减贫”。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和池塘等。由于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2005年11月召开的第九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湿地的退化和减小比其他生态系统快得多,以湿地为栖息地的生物物种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这些变化将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阶层产生不利影响。人们在过度、无序、无限制开发湿地资源的同时,也在迅速失去赖以生存的宝贵物质资源,将自己进一步推向贫困。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状况恶化和自然灾害多发的大背景下,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破坏行为,作为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平衡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环保知识的全面普及;保护湿地及附近植被措施的广泛实施;通过推广无公害养殖法保护水源、净化水质;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让人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并将由此产生的经济回报投入到湿地保护中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还“水乡泽国”以本来面貌,更为人类挑战贫困创造条件。(完)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篇帖子在这个主题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03 07:02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