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 斯温侯与厦门鸟类
岩鹭
发表 2005-10-12 23:03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先转贴一篇panda写的文章

东亚鸟类第一人——罗伯特·斯温侯
作 者: 刘阳
上传日期: .2004-12-23
 

对于自然物种的发现、命名和分类工作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然而直到1735年林奈的《自然系统》出版,才标志了动植物双名法则的诞生,至此分类学家可以用国际命名法规来为新物种“起名”。正如林奈曾经这样写道:“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并认识客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在每个物种的拉丁双名之后,还有一个词是物种定名人的姓氏。也就是说只有对这个物种进行科学描述并为之起名的人才有这个权力把自己的姓放在物种的名字之后。对于分类学家来讲,这当然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将随着这个物种被后继的研究者所铭记。

当我们审视着中国鸟类长长的名录时,发现有两个人的姓氏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眼中,一位自然是林奈,而另一位就是在中国近代鸟类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英国博物学家、外交官——罗伯特•斯温侯(Robert Swinhoe)(1836-1877)。

说起斯温侯,不能不提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林奈创立了双名法之后,鸟学界的研究人士纷纷将一些原本已知的鸟类按照命名法规赋予学名。此时,正处刚好处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也是几个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时期。这些国家的科学家、探险家、传教士等人深入到世界各地,在各个领域探寻未知的事物,发现野生动植物的新物种,更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一方面,这些新物种为科学地命名,发表在专业的期刊上,增进了人们对于新物种的认识;另一方面,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流入资本主义列强的博物馆、收藏家的私人珍藏中,促进了博物学的发展。鸟类学在这个时间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858年,英国鸟类家学会(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在伦敦成立,使得鸟类学研究从动物学研究中脱颖而出,自成体系。第二年,英国鸟类家学会的会刊《Ibis》创刊,它与1830年创刊的《伦敦动物学刊》均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之一,许多西方人研究中国鸟类的文章既刊登于此。因此这段时间,在世界鸟类学史上被称为“大命名时代”。由于世界各地还有大量物种的分布情况尚不为人所知,众多的业余自然爱好者也得以有机会去命名和描述新物种,并得到权威们的认可。斯温侯幸运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1836年,斯温侯出生在印度的加尔各答,16岁的时候被送到英国去接受高等教育。1854年斯温侯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辍学参加外交人员考试被录取,年仅18岁的他被调到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担任英国驻中国的领事馆工作。当年五月,在斯温侯从伦敦启程到香港之前,他还把自己在英格兰收集的鸟巢和鸟卵标本捐献给大英博物馆。斯温侯初到中国时任领事馆的翻译,但很快就被任命为副领事,随后又先后在厦门、宁波、烟台、上海以及台湾任领事。担任英国驻中国领事的特殊身份,给了斯温侯难得的机会能够在接下来的20余年中在中国开始他收获颇丰的博物之旅,延续着他自己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爱好。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在华东地区研究和收集鸟类标本。他是第一个在海南岛和台湾岛上采集鸟类标本的西方人,正因为如此,他得到的每一件标本都成为这两个岛上的第一笔记录,甚至是第一次被描述的新种。1863年斯温侯在《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杂志上发表了《中国鸟类名录》,列有454种鸟,并于1871年提出增订名录,达到675种。同时他还给英国的《Ibis》杂志写了很多涉及鸟类学方面的信件。

1863年,斯温侯在他的文章《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台湾的鸟类学)上记述了台湾特有种蓝鹇的发现过程。“我雇用的猎人告诉我在山里发现了一只被当地人称为Wa-koe(哇鸡,闽南方言)的鸟,这种经常在深山老林里活动而很少下到低海拔环颈雉分布的区域。每个清晨和黄昏,雄鸟总会站在树枝上或高处像公鸡一样展开漂亮的尾羽,雄赳赳气昂昂地发出高亢的鸣叫。”斯温侯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没有被科学描述的大型雉类,他让猎人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他采集Wa-koe的标本。自己还经常蹲守在Wa-koe出没的树林,可始终没能一睹它的芳容。

1862年4月1日,猎人捕获了一只雌性蓝鹇,他们怕天热会腐烂,把这个标本的肉剥了,送到斯温侯手里时,仅是一张皮。又过了几天,斯温侯终于得到一只完整的雄性标本,但遗憾的是这次猎人完全可以获得活体的标本,因为他们捕到这只鸟后,它总是自己啄自己,猎人们为了保全羽毛只好把它射杀了。终于等到了同年的12月8日,猎人送来了一只活体的雄鸟,这只鸟的羽毛光鲜完整,它的得来也殊为不易,猎人因为它遭到了土匪的抢劫还差点送了性命。斯温侯把这只雄鸟辗转香港、印度送回了伦敦放养。随后,斯温侯又陆续捕获了一些活体送回英国。他在寄给《Ibis》的多封信中,还记述了蓝鹇在笼养状况下的一些行为和换羽,可以说为蓝鹇的生物学和笼养研究中最早的资料。1862年,斯温侯回伦敦养病时把在台湾所采集的一批珍贵的标本送交给英国的著名鸟类画家古德。古德根据这些标本发表了16个新种,其中包括雍容华贵的蓝鹇。为了纪念对蓝鹇发现的贡献,这种鸟以斯温侯来命名,即Lophura swinhoii(Swinhoe’s Pheasant)。斯温侯也因此开始享誉世界鸟学界。

1873年,时任宁波领事的斯温侯病倒了,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的他带着疾病缠身的躯体离开了告别了这块他寻寻觅觅了近二十年的土地,带着他收集到的分属于650种鸟的3700件标本回到了伦敦,4年后42岁的斯温侯带着未竟自然探索的梦想离开了人世。

终其一生,斯温侯共出版了120本动物学、地理学、人类学方面的专著,发表了200个鸟类和几十种哺乳动物的新种,这些物种有的直至今天仍然是鸟类学家和动物学家们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对象。同时他还搜集了大量的鱼类、爬行动物、昆虫和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并将它们运回国内,送给那些做室内研究的分类学者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斯温侯被伦敦动物学研究院主席,P.L.Sclater(白尾梢虹雉的命名人)誉为“迄今最成功的自然探索者之一”。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Start new topic
回复
岩鹭
发表 2006-04-07 20:09
链接: #2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青冈收集的郇和资料:

如果你要是彻底的民族主义者,那真是对不起,郇和不是中国人,是个英国人,这老外叫Robert Swinhoe,按照现在的规矩翻译过来是罗伯特•斯文豪。斯文豪自己学过汉语,多年滞留在中国,也差不多算精通汉语,郇和这个名字怕是他自己起的,我也喜欢取郇和这个汉化的名字。
为什么说郇和是中国观鸟第一人?《中国鸟类名录及其地理分布》(Catalogue of the birds of China, with remarks principally on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问世于1863年,是郇和写的,重要性在于其是中国第一份鸟类纪录,虽然《本草纲目》等中国古籍记载过鸟类,但那种记录和现代的鸟类科学相去甚远,而中国人主持的鸟类名录则迟至1947年才出现,由先驱郑作新先生完成;我们再看,有200多种鸟是以郇和的名字命名的,截止到现在,据说由中国人新发现的鸟类也不过三两种,那就更别提命名了。

郇和1836年9月1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我们知道这时候印度正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而整个19世纪后半叶正处于维多利亚女王治下的 “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人流窜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他们建立的庞大帝国覆盖了整个地球,不列颠帝国没有落日。郇和赶上好时候了,有点儿像李白所生活的盛唐时期。郇和一家子几代人都和殖民地打交道,他爸在印度做律师,他哥在印度英军作团长,就连他妹妹也嫁了一个外交官。
16岁,郇和被父亲送回伦敦接受优质教育,先在国王学院学习,后来转到伦敦大学注册,18岁那年郇和读大一,正巧外交部招聘,郇和报考成功,便退学进了外交部。早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就占领了香港岛,1854年英国需要大批自己的臣民远赴各地充当行政管理者,郇和在这样的背景下先被派往香港学习汉语,从此作为殖民者的郇和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郇和自幼对自然兴趣浓厚,在启程中国之前,他曾将自己心爱收藏的许多鸟巢和鸟卵标本捐献给大英博物馆。说实话,郇和对英国本土的弹丸之地并无多大兴趣,他的心胸早已放眼于整个地球,在香港学习期间,郇和已经开始研究中国自然史,看来其野心不小。1855年,郇和被派往厦门领事馆工作,我们看看这个狂热分子,家里面养了一只灵猫、一个穿山甲、一猫头鹰,此外还有不少小隼。
1856年,郇和获得机会前往台湾,在基隆和新竹短暂停留的两周内,他记录了93种新鸟和17种新发现的哺乳动物。这个郇和看起来简直不像个外交官,对人事的兴趣远没有对自然的兴趣浓烈。踏上台湾,也就开始了郇和终生永不磨灭成就的路程。1858年他借工作机会环岛台湾,这期间他又发现了一些新鸟种。此时英法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如火如荼,郇和奉调前往北京,直到1860年战事结束他才又被派往台湾作领事,这是西方人第一次在台湾岛内任职。这回郇和不是来台湾短程考察,而是长期驻扎,借此机会郇和对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普查,由于清政府的禁令,郇和未能深入台湾山区和内陆,从科学事业的角度来看,当为一个损失。
1866年,郇和奉调赴厦门任领事,后来又去宁波和烟台。这期间他沿长江深入到四川,也去过海南,还绕经太平洋经过美国回英国。到了1873年,郇和患上了一种未知名的瘫痪症,病得实在太严重,需要返回伦敦治疗修养,但几经治疗也未有好转。

19世纪整个东方社会还一派传统气象,诸多现代科学事业还没起步。西方人敲开中国的大门,这块处女地对于垦荒的人来说真是无价之宝。
郇和利用外交官可以四处穿梭的便利,凭借一双慧眼到处考察。1863年郇和发表的《中国鸟类名录及其地理分布》中记录了454种鸟类,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系统分类。1871年,该书修订出版,这被认为是郇和最重要的作品。郇和发表1863年在Ibis杂志上的《台湾鸟类学》(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至今仍然是台湾鸟类学研究中最经典的论文。《中国与日本的绣眼鸟研究》(On the species of zosterops inhabiting China and Japan,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对绣眼鸟科的种类进行了研究。在中国任职期间,郇和在各种相关学刊上共发了120篇部关于动物和自然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囊括鸟类、哺乳类、鱼类、贝类、昆虫、植物和民族学等等,在台湾的400多种鸟类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郇和首先报道的。台湾特有鸟类14种,郇和首先搜集记录了5种:台湾蓝腹鹇、台湾蓝鹊、台湾紫啸鸫、白耳画眉和台湾山鹧鸪。厦门的名鸟黄嘴白鹭也是郇和首先发现的。

郇和不仅对自然科学贡献多多,而且在社会科学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敏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郇和充当随军翻译,写作了《华北战记》(Narrative of the Northchina campaigns of 1860),详细地记述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如今郇和的这部作品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忽略。郇和写道:“10月17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军官与士兵疯狂抢夺,每个人都是腰囊累累,满载而归,这时全园秩序最乱。法国兵营驻扎园前,法人手持木棒,遇珍贵可携者则攫而争夺,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等物,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野蛮的摧残和破坏历历在目。
在民族学研究方面,郇和利用远赴海南考察的机会,于1872写成了《海南土著居民》(The aborigines of Hainan, and narrative of an exploring visit to Hainan)一文,这也差不多是外国人对海南进行的最早研究,意义不小。

由郇和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要想取得惊人的成就,兴趣和勤奋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先说勤奋,依着郇和的身份,他是统治者,可以养尊处优而毫无牵挂,但是郇和差不多一刻也不耽于声色犬马,他把自己全部的业余精力都放在研究自然的事业上来。而兴趣呢?兴趣更必不可少,“痴而后工”,说的是一个人肯定得事先对某种事物有兴趣,然后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样他才能做出超人的成绩。郇和是学术界的圈外人,他并非职业科研人员,但是他能化劣势为优势,凭借其有利的身份,他记录大量新物种并捕获,然后把它们带回英国以供科研工作者做进一步研究,郇和的行为在当时的学术中心伦敦即获得了巨大声誉。圈外人不见得玩不好,郇和给了一个鲜明的例子。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西方殖民者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早期的极左学术观点认为西方殖民者有害而无利,即使带来的利益也并非他们主观意愿的。这里我们抛开殖民动机不谈,单就西方殖民的影响来看,不得不承认其另一面的巨大意义。首先是将中国带入国际市场,其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大规模地被采纳被学习,尽管中国是被动地融入国际舞台,但总比固步自封盲目自大强百套。郇和先以殖民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但是这个殖民者很特殊,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郇和在科学事业上做出的贡献。我甚至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所有殖民者都能像郇和这样,那我们真要敞开双臂欢迎他们来了。

郇和返回伦敦的第四年,也就是1877年的10月28日,这位杰出的外交官和博学家英年早世,年仅41岁。伦敦动物协会主席斯卡莱特P.L. Sclater赞誉他为“同时代最成功的自然学家之一”。如果郇和能活得更长一些,很难估量他还会对中国的自然事业做出多少成就。但是,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惟有扼腕长叹。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篇帖子在这个主题
- 岩鹭   斯温侯与厦门鸟类   2005-10-12 23:03
- - 岩鹭   Robert Swinhoe在厦门任英国领事长达14、5...   2005-10-12 23:46
- - 岩鹭   他在厦门共发现232种鸟类,后面四种...   2005-10-13 00:04
- - 摄手   真的应该好好感谢这些先驱者   2005-10-13 07:16
- - 上尉   阅。令人敬仰!...我们过去的革命口...   2005-10-13 17:51
- - 斑鱼狗   谢谢刘阳和岩鹭!虽然斯温侯的盛况...   2005-10-14 04:14
- - 岩鹭   鸟语者·第4831号观测记录 (等待初审) ...   2005-10-17 17:59
- - dck1998   请教一下:厦门常见的白灵鸶学名叫...   2005-10-25 21:30
|- - 绿翅鸭   引用 (dck1998 @ 2005-10-25 21:30 )请教一...   2006-02-25 19:28
- - 岩鹭   白鹭,也叫白鹭鸶。   2005-10-25 22:58
|- - 不知道   引用 (岩鹭 @ 2005-10-25 14:58 )白鹭,...   2005-10-25 23:43
- - dck1998   回版主,肯定不是白鹭,白鹭我还是...   2005-10-25 23:52
- - dck1998   更正一下,是有点象白冠燕尾。   2005-10-25 23:54
- - 岩鹭   白鹡鸰吗?   2005-10-26 01:13
- - dck1998   我就是搞不清学名是什么,只知闽南...   2005-10-26 01:28
- - 岩鹭   青冈收集的郇和资料: 如果你要是彻...   2006-04-07 20:09
- - 菜鸟   惟有扼腕长叹 !?   2006-04-07 21:26
- - 玉米高粱   政府高级官员,高级外交官员,又是...   2006-11-24 21:52
- - 云鹤   。!~   2007-03-19 18:38
- - linsiming   7楼提供的记录有一点小疑问: “观测...   2008-05-04 05:13
|- - 岩鹭   引用 (linsiming @ 2008-05-03 21...   2008-05-06 00:19
|- - bulbul   引用 (岩鹭 @ 2008-05-06 00...   2009-09-03 21:51
- - 岩鹭   谢谢bulbul,珍贵的资料。不过我怎么...   2009-09-04 15:55
|- - 苇鹀   引用 (岩鹭 @ 2009-09-04 15...   2009-09-04 16:56
- - 老鼠队长   向先贤致敬!   2012-03-11 22:20
- - sgga2   谢谢版主收集的资料,获益良多!   2016-01-27 15:55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2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2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4-09-30 11:43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