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链接:
#1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转自ABBS论坛
从改变到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y=1&tpg=1&age=0 主办:新华社瞭望周刊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易道公司 时间:2006年11月4日(周六)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 网址:http://www.urbanchina.com 从改变到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论坛演讲之一: 赵燕菁 城市再生与经济规划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先生、女士大家下午好!希望中午能够在休息的时候大家能够有很好的机会能够互相的交流。今天我们继续进行下午的讨论。那在时间表上刚开始第一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报告。由赵燕菁局长、赵局长我想大家都非常得清楚除了是一个资深的规划师对城市经济问题也有许多特别独道的看法和经验。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请到赵局长到这里给我们做一个报告。我们欢迎赵局长! 赵燕菁:先感谢主持人、感谢清华大学还有易道公司给了我这个机会到这儿来给大家做一个报告。汇报一下我最近的一些想法,接到这个邀请以后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其实今年以来我什么学术活动都不参加,当了规划局长以后我尽量不是一个学者,这两者不是一个角色。我在厦门做了许多事情都是挨批评的。为什么来?其实是有点私心主要是满足我个人的一些虚荣心。像我这样年龄的人一提起清华大学能够在这里座一座就非常的高兴,现在能跑到这里来做报告我都非常的高兴。虽然我现在是规划局长的身份,但是中科院还是没有给我开除还是当总规划师所以今天来满足一下我个人的虚荣心。能站在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我也知道主持人也不希望我站一下就走了所以我还是把工作完成。今天我从城市规划建筑师谈起,我之所以选择城市规划作为一个专业最早是因为我姐姐的同学,后来他到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给我羡慕的要死。那个时候所有的系都要去学数理化,他背着书包到处跑,所以我想再烂的学校我也去。我就到了重庆的建筑系,我们建筑将近是两年半都是学建筑专业,我记得印象非常得清楚其中有一个清华大学编的教材里面的一个比喻影响了我相当长时间的学术生涯,当时这个比喻就把城市比作一个建筑,广场就是客厅、街道就是走廊,各种不同的功能厕所、卫生间还有各种管线听起来非常的形象。所以这个比喻一直在我的设计师生涯里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学习的过程当中一直把我个人当做一个规划师来考虑。那么到我工作以后开始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开始回到社会对规划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改革以后,我们传统规划里面有重大的缺失。那么现在我们城市规划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视角和功能主义基础上的。就是为了配合它城市有一些管线、道路,所以这个比喻我是觉得一直影响了很长时间,但是我到现实中发现真正的城市不是那么问的,不是告诉你我要设计一个建筑。就是我为什么设计一个建筑?他回答一些问题根本是我们规划师从来没有学过的。这个迫使我们规划师从传统的角色要向新的角色转变。我今天这个题目是作为我一个建筑师后来变成规划师,怎么从这个角色来思考新的工具、来解释看看我们城市规划能够从哪些方面回答社会更加复杂的问题,所以我是想规划师的角色应该远远不止是一个艺术家和一个工程师的结合。我是想今天这个会场我们定在美术学院本身也是反映了这么一种传统。但是我是想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我们的城市规划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大师都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我们这个行业的都是外行的,就是很多大师不是真正学规划的,但是他们真正的回答了我们规划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思考其他学科的工具回答问题的时候来作为我们一个基本的城市规划当中的问题。我们作为城市规划师不仅仅回答一个城市让我们怎么做,当人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告诉这个国家或者是政府应该是怎么做。这个就需要我们能够对城市内在的机制、城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经济的因素有一个理解。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链接:
#2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当社会给我们提出其他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原来在大学学的以工程背景学的东西比较苍白甚至窒息了我们的思想。所以我们的建筑师或者是规划师沦为政府的对立面,所以这样的话规划师会渐渐的在城市规划当中处于边缘状况。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对城市更深刻的理解,那么城市为什么会存在?城市是如何演变的?城市的结构、城市的规模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我想一个规划师要从新的层次中掌握一些规划工具。因为现在经济是政府决策非常重要的依据。如果我们对经济的理解更深,那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不光光是给它出难题而是在更大的空间上创造价值。规划师就会在社会进程中有更大的声音,现在来看城市规划和经济基本上脱钩了,经济学家提出宏观对策的时候他们所提出的利率、汇率基本没有考虑空间。这个城市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假设是零。那么规划师在我们提出空间解决方案往往也是集中在环境容量什么完全是工程性的问题,有多少人预测出一个数,都是工程性的问题。那城市为什么成长?国家纪委告诉我们增长率是多少等等,这个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经济学家他们不知道经济政策是如何影响空间的。同样我们规划师也不知道怎么样用空间的政策影响经济。一旦发生问题就互相指责,所以我想今天从三个层次里面我举一些例子就看看我们城市规划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程度上怎么影响经济,那经济反过来对我们怎么有影响的。我首先从宏观开始,宏观如何应该一个城市的经济。我们城市规划师越来越接到这种大的规划项目,最近福建省也在做一些区域性的规划,但是区域性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到底增长是什么样的?中国经济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合理的解释。一个经济学家到中国来,他就提出来说如果谁要能够把中国的经济增长解释清楚了,差不多他就得诺贝尔奖了。现在包括经济学奖的诺贝尔获得者,他们基本都不来中国。我记得皮特奥非常晚的来中国,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90年代末期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就是中国的增长带有普遍性,这种增长动力是什么一直找不到答案。那我们怎么突然高速增长,底下表列出了1987年到2000年增长的序列,这个有几个关键点我用红色的颜色划出来,第一个就是1987年上面一排小字是经济增长率,到了88年的时候也是11%,不是我们现在有很高增长率。我记得当时引发了非常高的通货膨胀,所以当时我记得提出来物价闯关,然后没闯过去,就是闯到了89年中国的经济直线下降。底下这一排是房地产的房子,到了89年的时候一下跌了20%多,所以89年是中国经济的低谷。这和我们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大家看这个表到了9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有突然的跃升,大家看第二行房地产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一下增长到2位数。然后紧接着到了红色的一下GDP增长就达到了8.0。然后是1991年的时候房地产投资又翻了一番达到了60%非常高的增长。所以1992年的时候经济增长GDP一下变成了二位数,然后房地产继续维持高速的增长。那么这一段经济增长当时我记得经济学界争论非常的大,没有什么可解释的,89年对中国经济封锁的状态,结果经济一下跌到底,然后90年的时候并没有改善,结果中国的经济从90年开始发展,当时比较标准的解释包括现在都是南巡讲话,说当时***南巡讲话以后扭转了改革下跌的态势,这是标准的解释但是我们统计上可以看出来***南巡讲话是92年,92年的时候经济增长率是13%,所以实际上它的增长是从91年开始,91年的时候并没有增长,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个转折点。所以我是想仅仅从外部的原因、从政治的原因解释这个问题并不全面。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链接:
#3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我们的解释是在90年的时候中国发生一个非常重要制度的改变,从90年开始中国允许土地进入市场,在这之前是不行的是需要政府划拨的。结果中国是到了90年的时候开始允许,我记得在90年代以前我做规划的时候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是欠债累累,今天是水不够、明天是电不够、路都是破破烂烂的。我90年代做规划的时候几千块钱都不给我们,还说带你玩一圈就算了。到90年没有任何外部的投资增加一夜之间地方政府变成暴富,从90年代开始地方政府一下就有钱了,从厦门到深圳政府都非常的有钱,以前他没有钱但是他都是拿土地抵押的,甚至规划费也是拿土地抵押的,当时地方政府在印刷钞票,那么下面也接受,所以好多的公共桥梁都是待建的,就是我不给钱你给我建,往往第一拨拿到地的人都富了。所以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制度转变是一个土地制度转变,在这儿之前中国的增长是农村土地,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有集体承包,所以我们如何给它一个解释?后来朱总理上台以后就觉得有问题了,因为当时软着陆,应该说这个经济软着陆还是比较成功的。到了96年、97经济增长下降了。尤其是房地产的投资从40%到了93年的11%一下落到了94年的24.7%,这是朱总理的软着陆提出来的。95年降了一倍,到了97年大家看这个数字也非常的关键就是5%多。97年的时候是金融危机,那么中国经济的投资,当时我记得地方投资80%多都是台湾香港和东南亚过来的。所以这一代正好发生金融危机,7月1号我们刚收回来这个金融危机就爆发了,结果中国的经济非常的反常,到了98年的时候是7.8%的增长率。房地产从97年的15%又回弹了两位数。那么这个是怎么增长的?所以很多经济学家第一个解释错了,第二个也解释不了。这个问题最早是美国匹斯奥大学的拉斯基提出来的,他说你们所有的指标都是下降,你们数据怎么没有下来。然后他就回归,说你们中国的数字做假,你们统计局做假。我们这边的统计局说不会啊。但是你要知道亚洲地区不是负增长就是胜利了,结果我们还是7点多的高增长。就是我们感觉不一样98年的感觉和我们89年的感觉不一样,我们生活在中国的人没有像89年那么难受,那时候我们规划研究院活都没有,但是98年、99年大量的收入天天出去给人家搞规划,如果有一天规划院没有人找了那是经济真正下滑了。为什么?实际上这个中间也有非常重要的转折,就是98年的房地产。当时在这之间中国的住宅是配给为主,那么现在开始商品化。从87年底开始这个住宅的商品化,然后一夜之间就启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所以这两个变迁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城市增长完全是由制度造成的。第一个改变其实中国的城市政府在90年、91年的时候不穷,但是他不去有偿使用。那么中国的基础设计建设积累了很多的固定资产,到97年的时候允许政府卖,一下上万亿的资产,所以一下地方政府一夜之间上万亿的资产进入市场。同样的道理98年的时候原来大家都已经有房子,像我的父母也好你有房子,但是不许你卖,但是后来允许你卖。这个房子不是2万多块钱,而是几十万块钱,这两个量统计里面都没有算进去。这个算出来是800亿,实际上他交的那个800亿房子不值800亿,就是折很少的钱,实际上800亿后面对应的财富是上千亿所以中国的经济一下火起来了,就是靠房地产支撑着,所以中国的经济到了98年以后,这个房地产城市制度的变迁对它来讲有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是当时很多人依赖房地产,现在房地产市场是用大家的钱,很大启用的资金都是大家原来的房子然后租出去或者是卖了,到银行贷一点钱然后买房,所以房地产市场影响一直到现在。中央到现在想压都压不下去,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夜之间有钱了都去买房,那么这个时候房价就会上涨。那结果是什么?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就不划算了,然后都去买房,房子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链接:
#4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那么中国的经济调控这么困难?那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中国的经济凡是和房地产相关的,钢铁、玻璃什么的全都涨,和房地产没有关系的全都跌。比如说电视、汽车都在跌。只有房地产涨,如果你要放松经济发展房地产就会失控,所以宏观经济我们一定要从根上解释,为什么我说这个?就是说我们城市学者或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可以提出来和一些经济学者不同的思路。我们根据这个提出来的经济政策,可能比其他的学者提出来的更理性。
另外一个宏观经济是增加影响经济的。其实我刚才提到的经济学者在制定的时候往往假设空间和经济行为无关的。实际上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空间。那么计委有人想做空间规划,把我请去,我发现他们经济学家在一起的时候讨论消费、讨论通货膨胀、讨论各个方面的原因。他一直想不到空间对他有什么影响。他们成了习惯,所以我在哪个地方非常的奇怪,他们不谈空间政策,那么中国的经济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有一个比较大的特征,就是投资规模很大、须需求不足。所以一直搞的中国的经济不平衡,我们进口很多、出口不多。那么出现了很大的落差,我们给他们提出,他们也觉得非常的新鲜。中国在90年以前城市不能够获得土地,所以大量的工业都是分散的。包括像开发区、还有外商投资,所以形成中国的工业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全都是在家门口上班,这样的成本非常的低。因为它不进入城市以后税收也逃了、劳动力非常的便宜所以工业生产成本非常的低。你可以看到珠三角、长三角都会有零散式的发展。像东莞、像宝安这片都是漫山遍野的开发,建设的土地使用量远远超过香港,但是经济的规模还不如香港一个零头。所以中国生产一次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但是它需求不行,因为不能单独给每个人提供这个。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比喻,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工厂赚了钱变成百万富翁,那他要花钱,如果他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和你把他放在沙漠上去消费的效率不一样。让他跑到青藏高原什么地方,100万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看电视电线拉不过去,然后他还修一个电场,买摩托车也没有用,他没有加油站等等。所以根本是没有用的地方就是因为它非常的零散。假设他住在城市里面可以和很多人一起共享,所以他们消费会有效有效率,如果是离散分布的人口和消费人群,那么他对于生产和消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中国现在这种离散式生产的布局,只要中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中都没有形成消费。就像矿石一样说储存量是多少,你一定要把它提纯,城市就是这么一个场所,那么我们把所有的人群集中起来消费,所以我们为什么城市化在整个中国经济竞争中具有这么大的作用,不仅仅是生产。原来我记得当时中国要建设城市,就是要建设工厂,所以有一些基础设施、有一些投资可以发展,完全是作为工业的配套。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比它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有集中在一起才可以有需求。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提出来的离土不离乡,当时大规模城市要控制、小城市鼓励发展什么的。当时城市政策正好和经济发展需求是背道而驰的。这么多年反映我们国家宏观经济上就是这么一个结构。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链接:
#5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就是使我们城市分析进入到国家分析当中。就是我们城市规划或者说我们地理学的知识可以影响、不同分布的状态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平衡。所以我想这个是从宏观的角度谈一下。看看城市怎么影响,其实影响非常的大。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上午大家提到当时我思考这个问题,也是从思考北京这个问题开始。大家说北京这个城市不好越来越密集,我觉得梁思成先生提出来这个思路多好,这帮傻人就是不听。当时如果北京建在外边我们得在一个新城,然后在老城里面旅游什么的。当时分析经济原因,我记得当时吴先生的文章都在探讨这些事情。大家普遍有一个想法都是思想认识不行,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梁思成先生有长远的思考。现在北京想起来了,知道梁思成先生对了,他还是不执行。所以我想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当时我在琢磨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想可能在那个时候超越规划上的合理性,所以我查一些历史资料发现,如果当时梁先生的思想被接纳,也不会被实施。为什么?那得花多少钱。当时百废待兴什么钱都没有。当时我就琢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钱,我们现在就有钱了,所以当时没有解决的时候现在还没有解决。我去了一趟欧洲,历史名城保护的好无一例外都是新城,威尼斯是一个岛,他也有工业。当时我明白这个发展是必然的,但是为什么人家有钱我们没有钱?回过头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房地产市场取消掉了。你就是建新城市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现在不一样你比如说像青岛,90年代开始建新城,他建新城一分钱没有花,他把老城卖了,他们卖了两次所以现在政府发了。我觉得非常的有启发,当时我就提出来肯定有一个经济上的倒流。梁先生提出来的是有道理,那帮人也不是真傻只是当时没有钱。那么今天我们有条件发展,那么如果当经济慢速的发展的时候所以这个发展会向四周蔓延是一个正常的秩序,那么这个中心区的地价如果不能实现,比如说现在我们这些胡同区容聚率非常的低,本来政府是有很大的收益的,当时我们提出来如果北京市的中心区不迁移的话,要不就是政府损失掉了,要不就是把旧城区清理掉然后建立新的城区。另外我们在中观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一个城市以什么样的形态合理?我们袋状和网状哪个合理?我们在经济上找出一个理由,现在我们规划师说不出哪个好、哪个好。我现在做的这个模型是9个人的模型,那么9个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我们可以看的出来这个投资要多,但是同样的道路、道路网上会密,交流量要比总的网状要多。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就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如果你的城市是建立在私人交通上就应该是网状的城市。如果是你建立公共交通就一定是袋状的城市,这样给出一个说法,我们来说服领导的时候是一个工具。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链接:
#6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我再讲一下城市的微观。微观上城市的经济影响很大。我简单讲一下鼓浪屿的例子,它曾经是非常辉煌的,整个福建最富的人都在那个岛上居住,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岛是越来越完蛋。最近我们看了那个岛上这个人都迁出来了,这个岛是越来越不适合人的生存。鼓浪屿房子的倒塌能压死一个人,为什么?因为规划局不允许他们建。然后房子塌了人家死了,这个引起很大的争议。这个鼓浪屿现在产权全部都在居民手里,这些人把产权换给华侨之后,这些华侨找不着主了,原来这个老兄去世之后几十个继承人,这些人他们联系不上。你找这个房子维修也找不着,所以房子越来越旧,现在岛上拉什么板车的,因为那个地方房价最便宜。如果现在这个产权即使是我们界定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合适的动机让它转移到合适的人,那么同样也是效果不好。那么怎么样强制的使用、强制的利用,否则这个岛也不行了。以前的时候鼓浪屿有一个强制税,用这个税提供这个服务,现在政府天天在岛上提供公共服务设施,那么死了以后更找不着主了。中国还没有遗产税所以他一点压力也没有,这个情况在国外是没有的,如果你死了没有人来认的话,那就给你拍卖。所以中国制度的缺陷就是鼓浪屿是一个缩影,就是反映我们老城区如果我们遗产税的缺失就会使我们这个城市不断的老化。我是想从鼓浪屿里面也是一个缩影,如果我们不在经济体制上转变,如果我们仅仅是谈谈设计,然后怎么样去给它自我更新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怎么样把它锁定的产权通过一个机制转移到有效的使用者手中,是一个比外观的整治更为重要。我们同时从鼓浪屿的死亡发现,未来的城市也同样是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城市依然没有财产税,现在我们是卖地来实现的。卖地只有在经济高速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效益,有人有需求这个土地,这个时候你可以卖的出去。但是一旦像香港一样,城市稳定了你城市就不可维持。香港今年赤字也非常大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未来的城市如果不在目前这个阶段加速进行改造,不论我们城市规划的多美一样会慢慢的在这个层次上像鼓浪屿慢慢的死亡。
我们国家现在产权全都是大捆的,越做越大。国外就是一个宅基地就是这一家生活好了就卖了,现在中国就是大院子,这个在交易的过程中基本不可能。最后房子一租最后房主都找不着了,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城市能兴几年但是以后会埋下一些问题。另外我从城市空间的管理中心上面这个和城市的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说这个地方是老城保护以天安门为界这块容居率非常的低,实际上这是政府放弃了财富。如果所有的地方容居率低的时候他投入的钱收不回来,如果这个在空间上是重合的,最后只能解决一个,要不就把这个推掉重新建新楼。最后我想得出一个结论,我今天讲的这些只是从一个角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城市规划的学科有一个很重大的根本的改变,所以我们重建城市规划学科基础,我不是说不建立,而不能完全建立在建筑学和工程师的基础上。我想各个学科我们可以把别人的工具拿来使用,这样可以拓展我们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帮忙我们工作的开展。我们这个行业很多大师都是外行的,我们也可以思考他们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出新的计划理念。所以我希望我们规划师在经济发展中有更大的贡献。谢谢!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链接:
#7
|
|
![]() 版主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
那么这样的理论就不要保护历史文物了。
|
![]() ![]()
链接:
#8
|
|
资深会员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35 注册: 2006-04-12 编号: 1287 |
鹡鸰同学,
你同声打字的吗? 我想学。 -------------------- ......生态......生命态度............
............生态......生活态度...... ......生态......生存态度............ 自然是环保 环保是自然 |
![]() ![]()
链接:
#9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
链接:
#10
|
|
![]() 普通会员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970 注册: 2004-10-17 编号: 545 |
-------------------- 生命就在于折腾~
--鸟会最外行-就是我的专长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07 2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