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中国湿地报告关注“地球之肾”---湿地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25
链接: #1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中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起“湿地”,很多人可能首先和旅游联系起来。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着美丽风景的湿地在抵御洪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有着森林和海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中国是世界湿地面积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保护湿地资源和湿地中的丰富物种,我国于1992年加入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湿地公约》,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护湿地,

  到今天,20年过去了,现在中国湿地保护状况如何?中国湿地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昨天(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启动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湿地报告》。报道组将兵分四路深入我国东北华北、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历时20余天,采访我国境内不同类型湿地。

  《中国湿地报告》东北华北报道组现在正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塞罕坝,塞罕坝在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木兰围场,现在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场。今天(22日)上午,采访组将探访滦河源,它是京津生命之水的起点。下午节目组将在七星湖湿地为大家带来现场报道。在绿如翡翠的140多万亩的林场中,镶嵌着珍珠般晶莹的高原湿地,人类与上千种动植物和谐共存。26日采访组将踏上内蒙古鄂尔多斯湿地,30日赴辽宁盘锦湿地,6月2日到达吉林向海湿地,6月5日将探访丹顶鹤的故乡黑龙江扎龙湿地。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这是康熙南巡至杭州西溪湿地时感叹西溪美景的诗句,我国南方地区的湿地以秀美著称。

  《中国湿地报告》东南中南报道组一共要采访8个湿地,分别是湖北洪湖湿地、湖南洞庭湖湿地、江西鄱阳湖湿地、浙江西溪湿地、江苏盐城湿地、厦门海洋湿地、山东黄河口湿地和香港米浦湿地。南方湿地和北方相比,面积可能较小,相对灵秀和精致一些。位于东部的这8个湿地,经济都较为发达,社会生产生活对湿地影响和力度都比较大,程度也比较深。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副主任严承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保护湿地的典范,但是我们也面临湿地保护环境恶化没有有效遏制的世界性难题。

  南方气候湿润,雨水充足,为湿地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一样也有湿地。

  《中国湿地报告》西北组报道组正在前往首都机场的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宁夏银川。西北湿地比较稀少,“风吹沙子跑,遍地长薅草”的恶劣环境是人们脑海中的普遍印象。抵达银川之后,节目组会前往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湿地、宁夏宁武市黄沙古渡湿地等地现场调查采访。此行节目组将会采访湿地专家、湿地保护区内外的群众、沙漠林场的场长以及当地政府官员等,亲眼看看宁夏湿地状况以及当地对湿地的保护现状。

  接着节目组还将去青海的西宁以及玉树三江源等地采访,然后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到达乌鲁木齐之后,节目组会在赛里木湖湿地和博斯腾湖湿地做现场报道。报道组成员将尽力探究干旱沙漠的变迁之路、青海湖湟鱼危机背后的故事、三江源生态移民陷入了哪些困境、沙漠与湿地之间如何博弈等报道。

  《中国湿地报告》西南报道组现在正在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北部、平均海拔4900米的麦地卡湿地进行采访。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湛蓝的天空,蓝的似乎想让人掉下眼泪来。

  在记者眼里,这片近20万公顷的广袤湿地保护情况良好,随处可见草甸上觅食的沙鸥、愉快奔跑的藏狐狸。当地的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麦地卡湿地的保护情况可以代表西藏大部分湿地的保护现状,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湿地少有人破坏。而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当地牧民对于湿地保护的自觉行为,在西藏人眼中,每一座山、每一片湖、每一颗草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media_span_url('http://www.cnr.cn/china/yaowen/201205/t20120522_509667630.shtml')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26
链接: #2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湿地,它们保护着环境,成为地球的“绿肺”。而南国侨乡厦门市的湿地则是另一种典型的海洋湿地。盛夏时节,笔者随国家海洋科考工作者一起来到集美凤林湾,举目望去,浅海滩涂上,郁郁葱葱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在海浪冲击下巍然屹立,成群的鸥鹭穿行在红树林与大海之间。一群正在这里旅游的老外盛赞这处海洋湿地像威尼斯。

  厦门的海洋湿地主要分布在集美、海沧、大嶝一线,其中以集美凤林湾为最典型。凤林湾位于厦门岛东北部,是一处美丽的海湾渔村,生长着成片的原始“海底森林”———红树林。每当台风大潮季节,这个湾口首当其冲,由于有这成片的天然“海底森林”,挡住了台风海浪的冲击,数百年来,湿地红树林成了凤林湾渔民的保护神。他们视湿地红树林为“风水树”、“生命之树”。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厦门的湿地和红树林面积大大减少,引起了在厦门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以及国家海洋局环境科技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奔走呼号,于是促进了政府出台多项保护海洋湿地的措施,集美区政府还专门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文件,建立凤林湾红树林保护小区和鹭鸟保护小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7月17日 第八版)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27
链接: #3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螃蟹曾经是大嶝人重要的生活来源,开学了,抓几只卖了筹学费;亲戚来了,下海抓几只回来下酒。可现在,大嶝人想找螃蟹却非常难。
以前在九龙江口打鱼为生的老蔡说,上世纪90年代,他每天打鱼可以维持一家生计,一个潮水就有几十斤的收获,而今,一天网不到两斤鱼,只能靠捡漂下来的垃圾卖废品为生。
据称,上世纪80年代末,在海沧滩涂,一次能见到成千上百的野鸭。而现在,从青礁走到东屿,见到的野鸭不超过50只。  这是怎么啦?环保人士说,当湿地日益萎缩、湿地不再健康,鱼虾又去哪里生儿育女呢?野鸭又吃什么呢?

  厦门需要健康的湿地。我市渔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湿地。今天是第11个世界湿地日,上午,我市召开纪念座谈会,湿地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厦门有湿地385平方公里

  根据2004年卫星遥感图片解译的结果,厦门拥有陆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34公里。

  按照湿地公约定义,厦门有如下主要湿地:浅海水域15725.824公顷、河流712.868公顷、沙滩74.451公顷、河口水域286.839公顷、滩涂8687.124公顷、红树林16.346公顷、养殖区9923.701公顷、水塘水库2393.257公顷、盐田684.532公顷。湿地总面积38504.943公顷。

  也就是说,厦门湿地的面积有385平方公里,比厦门的海域面积还大45平方公里,相当于厦门岛的近3倍大。其中浅海水域、沙滩、滩涂、河口水域、红树林约248平方公里。

  湿地对厦门有多重要

  厦门有那么多湿地,这些湿地对厦门又意味着什么呢?

  环保专家说,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此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集美大学石盛莉博士说,不同的湿地有不同的核心关键功能。就厦门的湿地而言,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等淡水水库是涵养水源,为厦门居民提供饮用水的重要湿地;河流为两岸农地提供了灌溉水源,并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染物质;水域边的漫滩如海滩、河滩,为我们提供了洪水的缓冲器;养殖区和部分的水塘为我们提供着各类的水产品,让人们吃得更好;盐田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盐。

  厦门滩涂生物种类极其丰富

  石盛莉说,这些湿地为人类所做的易于估算价值的服务可能都已成为常识,但对自然湿地,特别是滨海盐水湿地,恐怕人们的了解与关注度就少了许多,容易被人忽略。

  专家说,厦门市大面积的滩涂、河口水域和浅海水域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厦门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根据厦门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结果,海域潮间带生物共有817种,其中藻类130种,底栖动物687种,其中多毛类动物153种,软体动物243种,甲壳动物138种,棘皮动物44种,其他种类106种。

  市环保科研所、厦门大学及厦门观鸟会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厦门湿地水鸟109种,其中数量优势种为白鹭、普通鸬鹚和红嘴鸥。在已记录的109种水鸟及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中,包括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EN)名单中的3种,易危物种(VU)名单中的2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1995)附录Ⅰ中的有3种,属于附录Ⅱ的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

  根据对厦门湿地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统计,厦门湿地及近岸主要植被可以分为红树林植被、半红树植被、滨海盐沼植被、滨海沙生植被、淡水湿地植被5个植被类型,植物资源计有维管束植物80科174属209种。

  根据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2003年的调查,共调查到滨海湿地鱼类20目58科134种,淡水湿地鱼类5目12科68种。

2007年02月02日 《厦门晚报》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30
链接: #4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人造沙滩是人类破坏滩涂湿地的推手。江河湖海滨岸地带的建筑物之所以受青睐,隐性原因是人的“亲水性”潜质,显性原因是临水而居风光好、空气优。人心不足蛇吞象,总觉得那些湿地碍眼,不够美,整成一马平川的沙滩很赏心悦目,搞水上活动也方便。于是开发商为利益驱使,灭了滩涂变沙滩,投购房者所好,房子也同时提高了性价比,卖得好价钱。官员为了政绩,为了美化人居环境,也灭了滩涂变沙滩,明面上是改善环境,实际上是伤害“地球的肺”破坏生态环境。”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32
链接: #5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大嶝湿地如今正面临新一轮的围填,这是厦门水鸟最后的家园,是全球超过7%的黑嘴鸥的冬季栖息地,我们已经努力过,但真的前景堪忧,今天看到鸟友拍的这片湿地的照片,忍不住写了几句。
  
  祈求那些鸟儿啊,你们不要沿着中国的海岸线迁徙吧,这里已经没有你们的落脚地了。真庆幸大嶝岛对面的金门不是天朝的属地,那边才是鸟儿的乐园,是莺歌燕舞的美好世界。”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34
链接: #6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厦门市湿地处境不容乐观


围湖造田、填湖修路、红树林面积骤减……近几年来,这些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现象屡见不鲜。近日,由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和厦门市林业局联手编制的《厦门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正式出台,呼吁实施湿地保护计划。

  该报告第一次对厦门市湿地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内容包括湿地类型和面积、湿地植被及湿地野生动物资源等。调查发现,以前常见的一些鱼类已很难看到,这与湿地面积减少有直接关系。其中,红树林湿地破坏带来的危害最为明显。比如集美区凤林红树林湿地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但由于滨海旅游道路的建设,原有的湿地已经被严重破坏,鸟类多样性严重下降。

  报告指出,上世纪60年代,厦门红树林面积达933公顷,1979年为107公顷,2000年为53公顷,目前仅为28.4公顷。厦门西海域,上世纪80年代在东渡等海域仍还有成片红树林,可随着这几年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

  市林业局和环境保护科研所建议应尽快恢复重建红树林群落,在厦门滨海适宜栽种红树林的地区补栽红树林,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或者保护点,为滨海湿地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繁殖场所。

  调查报告建议,在厦门市保护和恢复包括钟宅湾—湖边水库、筼筜湖—城市生态旅游地、马銮湾湿地恢复重构区、大屿—海沧东屿湿地、两二水库、杏林湾—后溪入海口湿地公园、坂头水库饮用水源地、丙洲、东坑、澳头滩涂湿地、九溪入海口湿地生态区、鸡屿—九龙江入海口河口湿地等在内的12个关键湿地生态区。

  有关厦门湿地的数据

  2004年厦门市湿地面积近3.85万公顷,其中浅海水域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40.83%;养殖区域和滩涂都占20%多,红树林面积最少(28.4公顷)仅占0.07%。

  翔安区湿地面积最多,为15928.331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1.34%,湖里区湿地面积最小(2611.752公顷),仅占6.78%。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其浅海水域、滩涂和养殖区分布最多,且目前也只有该区存有盐田。

  同安区的河流湿地最多(477.617公顷),沙滩仅在思明区有分布,而原生的红树林湿地目前只有在翔安区、海沧区和集美区分布。

  目前,厦门的湿地资源主要有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河流、沙滩、滩涂、红树林、养殖区、盐田和坑塘水库这9大类。

  调查发现:厦门目前有湿地鸟类11目39科190种,有鹬类、鸥类、鹭类、鸭类、行鸟类等多种迁徙鸟类。厦门湿地环境是行鸟鹬类的主要越冬区,在厦门湿地观察到的行鸟科鸟类有10种,鹬科鸟类25种,分别占我国总物种数的50%和58.1%。此外,厦门湿地环境分布有丰富的鹭科鸟类,拥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中国鹭科鸟类总共有22种,本次调查就涉及15种。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自然之肾”。

2006-3-1 来自: 厦门晚报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38
链接: #7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厦门湿地破坏严重 保护问题仍严峻

马銮湾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我市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构将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不过,专家表示,目前我市的湿地,特别是滨海湿地破坏相当严重,甚至可以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人们对湿地的了解还停留在“臭水沟”这样一个观念上。所以,对湿地的保护以及改变市民对湿地作用的认识,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湿地中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是鸟类最喜欢的觅食区域,也是候鸟栖息的重要地点。白鹭是厦门市民最熟悉的鸟了。象白鹭这样的鸟类,它们的觅食场所就是湿地。如果我们的城市没有了湿地,也许以后我们就看不到白鹭的身影了。红树林是生长在湿地上的一种植物,但是目前我市野生的红树林已经很难找到了,而且由于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工种植的场所也非常有限了。

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王文卿:厦门有一个好的条件,因为在九龙江口,有淡水补充。还有陆地通过河流会带来很多营养物质,对厦门发展红树林大环境是好的。但是现在很多滩涂由于被围了以后就留下一些低潮带的滩涂,情况也不是很好。

目前我市除了海沧还有几处比较完好的滨海湿地外,其他地区的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自然原始状态的湿地了。

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王文卿:厦门的湿地,尤其是滨海湿地,在全国来讲应该是一个处于比较糟糕,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首先,面积已经是很小了。都被围垦、围海造田、围塘养殖还有城市化发展之后,就很少了。另外,现存湿地的情况不容乐观。一个是厦门整个滩涂面积少,还有污染问题,还一个互花米草这个生物入侵的问题。

而且我市的滨海湿地和陆地之间几乎被河堤和海堤隔开了,湿地与陆地之间缺乏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湿地的污水处理、防洪等功能也逐步在消失。不过,专家表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湿地的重要作用。国内不少城市开始用建设湿地公园的方式来恢复和重构湿地生态,象我市的马銮湾、杏林湾等地方都将建起湿地公园,加上筼筜湖保护这一块,我市的湿地生态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006-11-18 厦门电视台)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3:40
链接: #8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让湿地尽快“荒凉”起来


集美中学 初二年(129组) 田恬 指导老师:李志强

(本文获22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三等奖)



摘要:湿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因其涵养水资源、调节气候、控制洪水、净化水质、保护堤岸等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依然严峻令人担忧。我国虽然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但目前我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不健全,只有尽快立法完善法制,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环保理念,才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关键词:厦门湿地的分布,湿地的种类,湿地的多样性,湿地保护



引言:

随着厦门经济建设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当我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和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当人们把目光投向开发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规划建设不断的威胁湿地生态环境,由于法规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已造成湿地面积严重萎缩,长期以来湿地这一最不受重视的生态系统,由于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湿地要效益,很少考虑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合理保护的问题。南亚海啸的新闻报道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见识大自然反扑的力量和保护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性。然而,在厦门破坏湿地的现象仍然很多,更令我心痛的是:我家所在的凤林湾湿地原来是厦门最典型的天然红树林湿地,不久前却消失了。因此我通过调查写了这份调查报告,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保护的急迫性及湿地破坏引起的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提醒厦门人重视湿地生态,保护厦门湿地。

二.什么是湿地?

(一)、湿地简介:

湿地一字源于英文WETLAND,古人将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成为斥泽。目前国际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或暂时之沼泽,泥炭地活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或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环境功能和经济效益,在防洪抗灾,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生命之源”,受全世界广泛关注。

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为丰富的水生和陆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生存环境。某一块湿地的消失,标志着该地几乎所有生存于其中的动、植物的消失或灭亡。许多湿地还是迁徙鸟类重要季节性栖息繁殖地,湿地的退化和消失,直接威胁到这些鸟类的生存。湿地还为人们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许多沿河湿地被开发建设成了生态旅游、自然观光、休憩娱乐的美丽风景区,如漓江、三峡、千岛湖等名胜。湿地还直接影响着当地气候的变化,湿地的消失将引起当地气候的干旱,当地气候的干旱也将引起湿地的消失,湿地的消失将引起生态环境诸多方面的恶化,湿地与其他生态系统互相影响和相互制约,甚至相互转变,湿地干涸将逐渐使其沙漠化。因此,没有湿地,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达到生态平衡。

(二)、厦门湿地的类型和分布:

1、厦门的湿地资源的类型:目前,厦门的湿地资源主要有浅海水域、河流、沙滩、滩涂、红树林、养殖区、盐田和坑塘水库这8大类。

2、厦门湿地的面积和分布:2004年厦门市湿地面积近3.85万公顷,其中浅海水域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40.83%;养殖区域和滩涂都占20%多,红树林面积最少(28.4公顷)仅占0.07%。厦门的海洋湿地主要分布在集美、海沧、大嶝一线。



其中原来最典型的湿地是集美凤林湾红树林湿地(就在我家附近,现在已经消失,现在仍然把它写出来以作为纪念)。凤林湾位于厦门岛东北,是一处美丽的海湾渔村,生长着成片的原始“海底森林”——红树林。每当台风大潮季节,这个湾便首当其冲,由于有这成片的天然“海底森林”,挡住了台风海浪的冲击,数百年来,湿地红树林成了凤林湾渔民的保护神。他们视湿地红树林为“风水树”、“生命树”。现在这片红树林已被古龙明珠房地产占用,上面已经盖起了大片的住宅,红树林被迁移到了集美污水厂附近,面积也大大缩小,林木也很小。

湿地面积最多是翔安区,为15928.331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1.34%,湖里区湿地面积最小(2611.752公顷),仅占6.78%。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其浅海水域、滩涂和养殖区分布最多,且目前也只有该区存有盐田。

同安区的河流湿地最多(477.617公顷),沙滩仅在思明区有分布,而原生的红树林湿地目前只有在翔安区、海沧区和集美区分布。

3、厦门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湿地:湖边水库、坂头水库属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同安沃头属海滨滩涂湿地,集美凤林属红树林海岸湿地,集美兑山属鱼塘人工湿地。

4、厦门12个关键湿地生态区:钟宅湾—湖边水库、湖—城市生态旅游地、马銮湾湿地恢复重构区、大屿—海沧东屿湿地、两二水库、杏林湾—后溪入海口湿地公园、坂头水库饮用水源地、丙洲、东坑、澳头滩涂湿地、九溪入海口湿地生态区、鸡屿—九龙江入海口河口湿地等。



5、湿地的鸟类资源:厦门目前有湿地鸟类11目39科190种,有鹬类、鸥类、鹭类、鸭类、行鸟类等多种迁徙鸟类。厦门湿地环境是行鸟鹬类的主要越冬区,在厦门湿地观察到的行鸟科鸟类有10种,鹬科鸟类25种,分别占我国总物种数的50%和58.1%,包括:鵟、红隼、黑翅鸢、黑耳鸢、褐翅鸦鹃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还有属于世界易危物种的黑嘴鸥。目前翔安东坑湿地是厦门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东坑共发现鸟类80种,其中有世界珍稀濒危鸟类3种:黄嘴白鹭、黑嘴鸥、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黄嘴白鹭、白琵鹭、黑脸琵鹭、鹗、红隼、普通鵟、黑翅鸢、褐翅鸦鹃,特别是全球性濒危的黑嘴鸥,在厦门的越冬地主要在东坑,最多一次记录是121只,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即濒危鸟类占全球总数的1%,根据2002年IUCN的报告,全球黑嘴鸥的越冬数量为7400-9500只)。从全市的调查情况分析,东坑也是野鸭(有绿翅鸭、斑嘴鸭、赤麻鸭、赤颈鸭、针尾鸭)、红嘴鸥、红嘴巨鸥的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每年都有几千只的野鸭、鸥在东坑过冬。

此外,厦门湿地环境还分布有丰富的鹭科鸟类,拥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中国鹭科鸟类总共有22种,厦门就有15种以上,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白鹭(厦门市市鸟)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二、厦门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一)、湿地破坏严重,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原有质地变坏,功能丧失:

围湖造田、填湖修路、红树林面积骤减……近几年来,这些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现象屡见不鲜。其中,红树林湿地破坏带来的危害最为明显。

半个世纪以来,厦门的滨海湿地锐减了50多平方公里。以红树林湿地为例,曾是厦门海岸的一道独特景观,上世纪60年代,厦门红树林面积达933公顷,1979年为107公顷,2000年为53公顷。厦门西海域,上世纪80年代在东渡等海域仍还有成片红树林,可随着这几年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而今仅剩东屿、海沧青礁堤岸沿线约28.4公顷红树林,且许多地方存在林分质量低、圈围致死等问题。湿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并迅速衰减或退化,已危及到厦门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过度的近海捕捞和开发水产养殖造成湿地物种数量的减少,许多规划建设让湿地面积不保,红树林的面积还在不断地减少中,若不加以控制,湿地将消失殆尽。



(二)、生物多样性受损

1、以往常常见的动植物大量减少,甚至消失

随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导致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种类单一,藻类爆发性增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又导致湿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使许多的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甚至灭绝,连以前常见的一些鱼类现在都已很难看到,这与湿地面积减少有直接关系。围网养殖占用了大量滩涂,水禽觅食的空间大大受到限制。湿地遭受破坏,水生植物丧失栖息空间,渔业资源破坏严重,洄游性鱼类将无法繁衍生殖,生命周期无法完成,它们的后代将不复存在,物种面临灭绝,生态环境的改变使许多在此停留或过冬的候鸟失去落脚和觅食的地方,便从此迁居而走。

白鹭的生存状况:

厦门自古以来称为"鹭岛",是世界白鹭的重要栖息和繁殖地,小白鹭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白鹭要求有密林且人为干扰少的生态环境进行繁殖和栖息,又要有开阔的湿地可供觅食,黄嘴白鹭的模式种产地,在动物分类学和动物区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厦门丰富的湿地资源为鹭鸟的生存和活动提供了保障,同时湿地的破坏也威胁着鹭鸟的生存;交通干扰、施工干扰、过度围垦等人类活动,都对鹭鸟的生存带来不利影响。厦门原有的9个白鹭繁殖地,已经减至5个。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围湖造田、填湖修路等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现象仍存在。

文昌鱼的生存状况

文昌鱼为厦门珍稀野生保护动物。1956年以后,文昌鱼数量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如随着高崎—集美海堤的兴建,以及同安东坑、策槽等大面积的海滩围垦,改变了海域的水动力条件,使大量淤泥不断在文昌鱼渔场淤积,以致文昌鱼赖以生存的砂质环境渐渐地被泥质环境所取代。此外,拦河筑坝减少沙源,浅海滩涂牡蛎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渔场的大量抽沙,以及滥捕等,也加剧了文昌鱼生存环境的恶化。

红树林的生存状况

红树林是厦门濒临灭绝的潮间带天然盐生植被类型。60年代,海沧、东屿、东渡、湖里等地海滩均有红树林自然分布。同安的丙洲湾、长厝湾等滩涂也有成片的天然红树林植被。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围海造田、滩涂养殖、海岸工程建设等活动,使得大片的红树林毁损。如今在厦门海域,天然的红树林几已毁损殆尽。红树林的大量毁损也使原本大量生活在红树林里的各种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比如集美区凤林湾天然红树林湿地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2、水质恶化

湿地本身具有降解污染的功能,湿地的土壤结构,微生物等都有分解、转化、滞纳污染源的功能,没有湿地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和降解,污染指数将急剧上升,水质将更加恶化。

目前厦门海域随着特区建设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不断恶化,航运发展带来的重油污染、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城市污水和上游河川带来的污染以及水产养殖污染,让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湿地污染加剧,没有湿地对污染源进行过滤和净化,水质进一步恶化,将导致赤潮不断,最终导致海洋荒漠化。

三、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多头管理、同时对湿地的保护于法无据,造成了对湿地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大面积围垦滩涂、造地、围网养殖占、大面积的破坏红树林、严重的水体污染等原因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缺乏湿地保护意识。

通过调查,在厦门,对大多数人来说湿地还是个陌生的词汇,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湿地指的是什么,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更是缺乏认识。长期以来对“湿地”不正确的认识和对“湿地利用”的片面理解,由此产生的错误的政策导向和经济利益驱动的短视行为,是导致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得以持续发挥的主要社会原因。

2、大面积围垦滩涂、造地,使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厦门因城市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围填海活动,如:海涂围垦、围海造田、海岸工程等已导致大面积的湿地的消失,但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湿地的面积还在萎缩。

3、污染控制乏力。

污染源主要有九龙江输入、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养殖废水。九龙江是整个九龙江流域农业和生活等污染物的主要纳污水体,该流域农业污染问题严重,大量污染物随河流带入厦门海域。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随城市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大幅增加,而处理率还不足60%。这些都严重污染了厦门的湿地环境。

4、围网养殖造成的污染,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20年来,厦门的海水养殖业盛极一时,到上个世纪末,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大嶝海域都已呈现出无序、饱和状态。海上养殖每年的氮、磷排放量分别为313.9吨和74吨,导致水质急遽恶化,西海域海水已恶化到四类或超四类水质。市政府自2002年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西海域整治工程,现在西海域的养殖网箱、浅滩吊养、滩涂围网养殖100%拆除,滩涂养殖整治率达66.6%。仅翔安等地仍存在着一小部分,但是围网养殖造成的污染,难以在短时间消除。

5、多头管理,导致管理混乱。

在湿地中管理上,环保、土地、林业、渔政、水利、海洋、交通、卫生等部门都有可能涉及,导致各司其职、各行其是,不仅不利于湿地整体之保护,有时甚至会加剧破坏。如为土地管理部门所欢迎的海涂围垦、围海造田等开发耕地的行为可能对湿地造成致命威胁。又如渔政管理部门赞同的渔业规模养殖又可能对湿地水质造成严重破坏,或者威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因此,目前我国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涉及管理部门多,内容繁杂,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开发活动和行为,缺乏有效的综合调整机制和可供共同遵循的战略规划和行为准则,不能充分满足湿地保护的要求。

6、湿地保护存在法律空白。

不仅在厦门,从整个国家来看,都缺乏保护湿地的专门法律法规,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开发活动和行为,缺乏有效的综合调整机制和可供共同遵循的战略规划和行为准则,造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对于严重破坏湿地的行为也难以依法进行惩处,这就造成了湿地保护乏力,湿地开发无序,破坏无度。

四、湿地保护的对策

1、尽快制定保护湿地的专门法律法规

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在保护湿地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明文规范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保护性对策和具体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并把恢复湿地,重建湿地列入政府规划,制止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扭转湿地不断减少的局面。但是湿地的保护依然没有摆脱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充分发挥厦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尽快制定符合厦门实际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各级、各行业机构的权限以及管理分工,规定管理程序、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为从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等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以使厦门的湿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湿地破坏者可以依法查处。

2、对湿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设开发过程中坚持先进行总体规划和环境评价

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为了保证湿地开发和利用获得最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全市的湿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认真搞好湿地规划;严格按湿地和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定国民经济发展布局和规划,同时也应该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湿地调查与环境监测,因地制宜获取湿地各类生物的有效保护和资源最合理利用。

在当前湿地规划中,应将重点放在建设和保护上,坚持湿地经济发展以湿地生态保护为前提,坚持“以保护求持续发展,以发展促环境保护”的湿地发展战略。厦门市各级政府应以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选择好本地区既有经济效益,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湿地生态旅游业、水产养殖业、高效避洪农业、农牧渔副产品保鲜加工业的发展。

3、完善湿地管理的机构和机制

在原有的体制下,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湿地既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又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因此,建议市政府应根据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组建以一个部门为主牵头,其他部门协助的湿地管理机构,对湿地实施统一管理。

4、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必须转变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传统的资源环境观,必须在全社会逐步树立新的资源环境观,认识到湿地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的广度、力度、深度,如:通过广播、电视、城市T频道等播放公益广告,鼓励学校、社会团体开展有关湿地的知识介绍、开展湿地保护活动;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全员参与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善待湿地,拯救湿地,保护湿地。

5、退养还滩,污染整治,促进湿地恢复进程。

政府应对滩涂养殖进行整体规划,严格控制滩涂养殖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实行无公害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发展休闲渔业等,同时注意控制、防止和治理滩涂养殖、水产养殖产生的各种水体污染,促进湿地恢复进程。

6、规划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

根据各湿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各种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或者保护点,提供给植物和动物生长活动的自然栖息环境,并使其发挥自我生产,自我消费的自然循环力量,为湿地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繁殖场所。厦门已充分认识到湿地的重要,将在加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基础上,以厦门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时,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示范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候鸟迁徙停息地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红树林等重要湿地的保护管理。

7、因地制宜建立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公园

厦门作为一个国家级旅游城市,又是一个海湾城市,拥有众多的湿地,但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方面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在湿地生态公园方面,2005年9月,我市马銮湾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全面启动。根据规划,2006上半年起,马銮湾的北部区域将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湿地生态公园,这也是我市的第一个湿地公园。建议政府应多进行这方面的规划,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实现湿地保护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8、加强湿地生物的保护。

如:禁止在湿地及其附近捕捉鸟类(这种现象在滨海农村特别多),禁止在鸟类繁殖季节进入湿地;尽快恢复和重建红树林群落,在厦门滨海适宜栽种红树林的地区补栽红树林,禁止随意砍伐、破坏红树林,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在鱼类等湿地生物产卵、繁殖及生长期实行限捕或者禁捕(类似于休渔期),禁止在红树林湿地周边及沿海滩涂使用“火车网”(俗称“虾蛄网”)让湿地生物免于遭受毁灭性破坏,禁止电鱼、电虾,使湿地动物多样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9、因地制宜,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特色。

充分利用湿地的地貌多样性和环境多样性特点,保证和发展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经济多样性至关重要。建议以湿地生态保护为前提,根据湿地系统的多样性特点,做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使尽可能多的生物种群去充分占领湿地的各种空间,获取湿地各类生物的有效保护和资源最合理的利用。

10、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

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有专门的资金支持。为了使这些湿地保护的项目和行动正常的进行,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能够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必要的湿地监测、湿地基础研究持续有效的进行,建议厦门应设立湿地保护专项基金,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全面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捐赠和国际资金的融入。

11、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促进湿地综合利用。

由政府提供研究经费、优惠政策,以本市大学的科研力量及丰富的湿地资源为依托,建立湿地科研与教学基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组织以观察湿地植物、鱼类和鸟类为主的科普教育,把生态科研与科普教育相结合,为政府的湿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提高市民对湿地的认识,自觉投入到保护湿地的活动中。

总之,湿地同其他任何大自然的恩赐一样,都不是人类所应独享的资源,在得益于湿地的予取予求的同时,不该剥夺其他生物享用湿地的权利。人类应该改变“人定胜天”的错误观念,放下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理念,以谦卑的心和尊重生命的角度去平等对待大自然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为后代子孙负责的精神,亲近湿地、认识湿地,珍爱湿地,善待湿地,保护湿地,以湿地为友,以湿地为伴, 综合国内外经验,在恢复和保护湿地时应该尽快建立各种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要改变“以人为本”的观念,尽量少建人工建筑特别是大型人工建筑,减少人为干扰,让湿地的各种野生动植物有适当的生长及隐蔽场所;在控制水污染的前提下,还原湿地原始的淳朴之美,让湿地尽快“荒凉”起来,重现昔日“红树碧波、白帆鹭翔”的美好景象。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家燕
发表 2012-05-22 14:40
链接: #9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65
注册: 2007-03-20
编号: 2097
哇,太吸引人,长知识,凌老师幸苦了。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鹰will
发表 2012-05-22 15:52
链接: #10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103
注册: 2008-11-11
编号: 4086
学习好好学习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凌飞鹤
发表 2012-05-22 17:53
链接: #11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中国湿地报告》东南中南报道组一共要采访8个湿地,分别是湖北洪湖湿地、湖南洞庭湖湿地、江西鄱阳湖湿地、浙江西溪湿地、江苏盐城湿地、厦门海洋湿地、山东黄河口湿地和香港米浦湿地。南方湿地和北方相比,面积可能较小,相对灵秀和精致一些。位于东部的这8个湿地,经济都较为发达,社会生产生活对湿地影响和力度都比较大,程度也比较深。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副主任严承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保护湿地的典范,但是我们也面临湿地保护环境恶化没有有效遏制的世界性难题。”

厦门观鸟会是否可以利用央视强势媒体的作用,到时候是否有人能够与报道组联系,争取传达广大鸟人们的担心和忧虑???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captain
发表 2012-05-22 19:11
链接: #12


新手上路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287
注册: 2004-11-15
编号: 608
忧虑!......


--------------------
一本圣经,一本航海指南,教人们走正道......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12-05-23 20:52
链接: #13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比较悲观,今年的湿地行动计划征求意见时,我负责写回复意见,不过是石沉大海,没有个响声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11-18 06:14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