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会员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724 注册: 2004-11-08 编号: 587 |
发现一篇2002年的观鸟日记,真难得~
《初秋厦门观鸟记》 ——9月15日澳头、坂头、东屿之行 秋风又起,北雁南归,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正处在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每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而来的鸟类,从9月初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现在厦门的海滨滩涂上了。厦门观鸟协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组织部分会员于9月15日到同安区澳头海滨、集美坂头水库和海沧东屿三个地点开展观鸟活动。当通知在网上贴出来后,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光荣啊!而且,我已报名参加十二月初的全国第一届洞庭湖观鸟大赛,现在正需多加练习,如此好机会怎能错过?! 由于受到台风影响,一周来一直风雨不断,每天望着阴沉沉的天空,我的心也是沉沉的,担心会因下雨而取消此次观鸟活动。又是一夜淅淅沥沥,当黎明来到,雨却停了,天空中露出了几缕阳光,真是天随人愿,让我们观鸟去吧。 在路上 车出厦门岛,载着我们12个观鸟爱好者奔向东方,大家在车上热烈地讨论着观鸟所得,小蓝色鬼和快乐蜂两位一点也看不出来都是半夜三点才睡觉的,伯劳和斑鱼狗也都是前一天才从泉州观鸟回来。看来,这观鸟不但可以增加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还可以强身健体,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呢,真是好处多多啊! 约八点,在距澳头不远的乡间公路上,一路上老是盯着车外的斑鱼狗大叫停车,有情况,当斑鱼狗率先跳下车,大家也不约而同地急急抓起望远镜冲下车。翻上路旁半人高的田埂,弥漫着泥土芬芳的田野沿着低矮平缓的山丘向着远方延伸,若有若无的淡淡水雾使得田舍、老黄牛和电线杆平添几分柔和与恬静,真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不远处的电线上,停着三只鸟,大小与白头鹎相仿,虽说光线不是太好,但还是通过望远镜看清了,是灰背椋鸟。它以灰、白两色为主,飞羽黑色,虹膜蓝白色,眉目之间虽不似黑领椋鸟金黄色的眼眸那般顾盼生辉,但也自有一种白俄贵族没落却不失高雅的气质。灰背椋鸟好结群,上次在厦门机场对面的那片林子里,看到一大群的灰背椋鸟,至少也有一百多只。离灰背椋鸟不远处,还有一只黑卷尾,它那富有特色的往外翻的叉状长尾巴使它很容易辨别。正当大家在欣赏灰背椋鸟和黑卷尾时,一只体型较大的黄褐色鸟儿低低掠过田野,斑鱼狗低声急叫:“栗苇鳽”,只可惜它一掠而过,大多数人都没看清。 又开始下起雨来了,大家只好带着遗憾上车,车子刚徐徐发动,车子左边的防风林上又发现了一只大鸟,车子只好又停下了。大家不及下车,便打开车窗,从车里往外看。我坐在车的右侧,急急把望远镜对准左边车外,哇,这鸟这么大,整个视野里一片黑色,又觉不对,放下望远镜一看,原来是小蓝色鬼黑黑的后脑勺,急得我忙叫他低一点,再低一点。终于看到了,原来是老朋友黑翅鸢,上次在机场那边还专程去探望它。它长着弯且勾的强有力的喙和爪,冷峻地站立在树梢上,任凄风冷雨却动也不动,一副天下为我独尊的架势,只是这酷哥天生的红眼病,唉,造物弄人,金无足赤,鸟无完鸟啊! 同安澳头 顶着风雨,我们到达了此次观鸟的第一站:同安澳头。刚一到那里,风停雨歇,但大家还是有些担心再下雨,纷纷穿起风衣、雨衣,下了车,太阳已悄悄地从乌云中间露出了笑脸,闷热难当,大家又纷纷上车宽衣解带了。 我们先下到澳头码头,正值退潮,宽阔的滩涂上近岸处停满了大小船舶,远处则布满了种植紫菜、海带等海产品的水泥柱、水泥桩,滩涂和岸上到处是玩闹和劳作的大人小孩,看到这些,我心里顿时凉了大半截,因为这样的环境已经很不适应候鸟的休憩和生活了。斑鱼狗失望地说,今年春节他和北极鸥还来过这里,那时根本没有这些船和种植柱桩,候鸟极多,伯劳也连声附和说,以前这里是厦门最好的候鸟观测点了。可如今,家园已逝,鸟儿们只好在萧瑟秋风中背井离乡了。 看到此处已无鸟可观,我们就沿着海岸线向东搜索,作最后的努力。越过堤坝,我们下到一处已被围垦起来的滩涂上。由于前段时间的连日阴雨,滩涂上散布着不少大小水塘,只看到若干小白鹭寂寥的身影。沿着一条地势较高的通道,我们深入滩涂中,终于在一个水塘边找到了两只环颈鸻和一只金眶鸻。金眶鸻顾名思义就是其独有的金黄色眼眶,在长相差别不大、不易辨别的鸻类中算是最好辨认的了。环颈鸻也是名如其鸟,颈部具有明显的白色环带,这两种鸻鸟在厦门都是常客,在每次海滨观鸟中总少不了它们的热心参与,也算老朋友了,老友相遇,自然免不了多看两眼了。 这时阳光普照,加之我们每个人都携带了不少东西,特别是单筒望远镜、三角架、照相机等重家伙,又热又累,汗流浃背,都埋怨小松鼠怎么只带了个沙滩椅,要是带把沙滩伞来那该多好啊。顶着炎阳,我们继续前进,海边的草丛中出现了两只白鶺鴒。白鶺鴒体态修长,脸、胸、腹皆白,背黑色,胸部有黑斑,极象一位身穿燕尾服、白衬衫,打着蝴蝶结的风度翩翩的绅士。走着走着,突然有人大叫:“斑鱼狗,斑鱼狗”,果然,约一百米外的水塘上方悬停着的一只鸟儿正猛扇翅膀,然后笔直地扎向水面,对水里的鱼儿实施精确的空中打击,这便是斑鱼狗练就的独门功夫,让它足以笑傲江湖了。 海岸边上长着几株结满龙眼的茂盛龙眼树,枝叶中有几只灰背椋鸟在上窜下跳,看着它们品尝甜美的龙眼那种陶醉劲,小蓝色鬼都差点爬到树上去和它们抢龙眼呢。这时,耳边传来伯劳那凄厉尖锐的叫声,伯劳是一位独行侠,它宽宽的黑色过眼纹酷似“佐罗”的面罩,它很喜欢呆在树枝或木杆的末端,所以听到它的叫声,只要往高处寻找,大都能够很快发现它的英姿。前方远处的剑麻和灌木丛中,有一只珠颈斑鸠在树荫处乘凉,离它不远一根废弃的电线杆上,一只白胸翡翠正在向我们展示它色彩斑斓的美丽身段。 走到围垦的堤坝上,堤坝外依然是几百米宽的滩涂,十几个讨海人正在辛勤劳作。窄窄浅浅的海那边,大小金门岛近得仿佛伸手可及,却又远得半个多世纪也走不到。大小金门岛掩映在树林的暗绿色中,基本上没有太高大显眼的建筑物,不象右前方更远处的厦门岛,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华。大小金门岛就象是两个朴实的渔家姑娘,而厦门则象一个浪漫奔放的都市少女。 滩涂上仍然没看到什么鸟儿,大家不免有些失望。正在惆怅之余,远处飞来了三只体型较大的鸟儿,当它们飞近堤坝时,斑鱼狗和伯劳就判别出是白腰杓鹬。因为它们的嘴又长又下弯,而腰及尾部都呈白色,飞翔时背部靠后处有一白斑。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白腰杓鹬,斑鱼狗也兴奋得手忙脚乱地架起照相机,当丫丫手按到三角架时,由于三角架没架好,照相机忽悠一下就向前倾倒,一头摘倒在土堆里,斑鱼狗措手不及,心疼啊!扶起来一检查,还好只是沾了些黄土,斑鱼狗转涕为笑了,嘿嘿嘿。 就这么走走停停看看,时间很快接近中午了,大家在烈日下就这么暴晒了半天,也有些人困马乏了。观鸟协会出来野外观鸟,午餐一向是干粮配矿泉水,顶多就是吃碗泡面,但如今来到了号称厦门海鲜最新鲜、最正宗、最好吃的澳头,难道还吃那些不成?没有反对意见,大家很快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就FB它一回,于是开车进村,吃海鲜去罗! 点菜时,老板娘问我们吃不吃“海怪”,受到了我们的批评与教育,这海怪学名叫鲎,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爱鸟人怎能吃国家保护动物?点完菜,十三个人挤坐在一张餐桌边,把端上来的那些鱼、虾、螃蟹、海蛎、沙虫、扇贝等海鲜一扫而空。竟然还有些人任凭小蓝色鬼“美容”啊、“大补””啊地做动员工作也不敢吃沙虫,这自然让我们几个老饕们喜出望外,可以名正言顺地多吃多占。瞧 ,伯劳、黑黑两人本来话就不多,这下子更是吃得一声不吭、满脸红光了。 集美坂头水库 吃过厦门观鸟史上最FB的一顿午饭,我们转道集美坂头水库。当车子沿324国道行驶到灌口时,又下起了滂沱大雨,但到了水库,雨却停了,正好观鸟,有人说观鸟人都是好人,那就真是吉人自有天相了。 坂头水库是厦门的储备水库,林木茂密,现也成了一个休闲的好地方,但人一多,鸟类就少了。只在坝底下看到小白鹭、池鹭和夜鹭,一只小白鹭翩翩飞向坝顶,我们每个望远镜都跟随着它慢慢转动,当它消失在大坝另一边时,一对“鸳鸯”映入视野,只不过不是鸟中之鸳鸯,而是一对坐在坝顶上谈恋爱的情侣,呵呵。我不禁回头看了看“风轻”和“云顶”,他们小两口也正手牵手,陶醉在这山清水秀之中呢。 不一会,又下雨了。我们就到屋檐下避雨,只有河狸这个生态学硕士生闲不住,撑着雨伞跑到一棵大树下观察起野生植物来了,结果被蚊子给叮回来了,手臂上肿了好些大包。河狸话语不多,但博学多才,还两次深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当志愿者,保护藏羚羊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环境,这种敬业精神和环保理念实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啊! 看来雨一时半会是停不了了,我们决定赶往第三站海沧东屿。当车子开到一处池塘边时,斑鱼狗又急叫停车了,然后他先冒雨下车去看了一下,回来兴奋叫大家都快出来看绿头鸭。于是大家就冒着零星小雨跑到池塘边的大杨树下,一只绿头鸭孤独地站在水中的一块石头上,它脖子上的白色颈环很醒目,说明它确实是绿头鸭,但头及颈部并不是绿色而是暗褐色,这说明鸟和人其实一样,也有个体差异喔。小蓝色鬼回忆起他曾经在北京大学未名湖里拍摄到绿头鸭,他也断言这确实是绿头鸭。正当大家看得专心致志时,伯劳猛地踹了大树一脚,大家还以为他是锻炼身体,树枝上的雨水就哗啦啦地劈头盖脸而下了,这可是小时候雨天里小伙伴们经常玩的把戏,如今不免让我感慨岁月沧桑啊。 快到国道的路口时,路右边田野里果树上一群吵吵闹闹的鸟儿又把我们引诱下车了。仔细观察,原来这是一群红臀鹎,其特征是臀部红色,红耳鹎也是红臀,但红耳鹎耳部有红斑,而红臀鹎没有。远处,又有一只栗苇鳽从田野上低空飞过,又消失在一片农作物中。这栗苇 鳽似乎更喜欢在田野里出没,而它的兄弟黄苇鳽更好湖汊芦苇草丛。 海沧东屿 最后我们来到了海沧东屿,在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筑物边的电线上密密麻麻停满了麻雀,还是斑鱼狗眼尖,他发现在麻雀群中有一只白色的小鸟,他在纳闷会不会是白化现象。我们也就盯紧目标,在我们望远镜的密集扫射下,真相大白,原来这是一只浅绿色的小鹦鹉,那肯定是逃逸鸟。有趣是的,以前我们看到的鹦鹉都是养在笼中,从没在野外看到它,对它的飞翔能力不了解,现在它和麻雀们集体行动,飞行技巧和速度一点也不输给麻雀。看它如此欢快、自由地飞翔在大自然中,我们不禁想对那些养鸟人说一声,如果你们真的爱鸟,那就请尊重鸟儿的自由和权利,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和它们的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爱护它们啊! 步行穿过一片垃圾填埋场,来到浅水塘中的临时公路上。两边的水塘里也看不到太多的鸟类,只看到了环颈鸻、铁嘴沙鸻两位老朋友。不一会,水面上传来“就就就”的叫声,这是青脚鹬在向我们问好呢。青脚鹬当然脚是青绿色的了,它在飞行时背部的白色长条使它很容易与其它鹬类区分开来。 过不久,又有一只中杓鹬从远处飞来,斑鱼狗忙叫大家蹲下,因为中杓鹬比较怕人(看来,几乎在所有野生动物的眼中,人类都是最可怕的东西)。我们赶紧纷纷蹲下,只差没趴到地面上卧倒了,但这只中杓鹬还是盘旋了一圈就飞走了,我们都很惋惜。还好,水塘对面浅滩上一只黑翅长脚鹬为了安慰我们受伤的心,出面来安慰我们。只见它身着黑色燕尾服,迈开它那红色的长腿,不紧不慢地踱着步,绅士风度绝佳,引得大家连声喝彩。 就在我们打算告别这里,结束今天的观鸟活动时,那只中杓鹬又飞回来了,而且在它后面,还有四只中杓鹬也连袂而来,看来它们是找不到更好的憩身之所,只好冒着危险回到此处了。唉,真想大声地告诉它们以及所有的鸟儿们,我们是你们的朋友,请相信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伤害你们的。可是,在他们风尘仆仆地从北方南下的路途中,有多少他们的同伴惨死在人类的枪弹和尼龙网中呢?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和野生动物们和睦相处,平等友好地对待阳光下的每一个自由的生命呢? 回家 在归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依然沉重,因为今天一天的观鸟结果说明了厦门的鸟类栖息地正在急剧地缩小。比如澳头,北极鸥和猫头鹰两位鸟友都是从那海边走出来的,从他们对家乡的描述,可以看到那儿曾经是多么好的一个鸟类天堂。再比如东屿,本是一个小岛,但开发海沧、建设海沧大道使它与陆地连成了一体,候鸟们越冬的家园很快将变成车水马龙的公路。我们有温暖的家,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而那些鸟儿,它们的家在哪里?它们还会有家吗? 回家,回家。。。。。。 zmuer @sina.com 2002.09.27 -------------------- 观鸟会-我们的精神家园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7-10 2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