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17 页 V  « < 8 9 10 11 12 >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媒体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
燕鸥
发表 2007-12-15 04:34
链接: #181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71214/2007...1214_404556.htm
《这是母鸡,还是飞鸟?》后续
它是只飞鸟名字叫白鹇

作者:记者 吴泗海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4


--------------------------------------------------------------------------------

商报讯 “它是只飞鸟,名叫白鹇!”昨日下午,记者从海沧野生动物园及厦门观鸟协会得到证实。昨日,本报报道了明发国际新城物业的保安在路边捡到了一只小动物,在捡到时不管是物业保安还是前来处理的派出所民警,都不知道这是飞鸟还是母鸡。
厦门观鸟协会老蓝介绍,这白鹇 别名银鸡,属鸟类鸡形目雉科。海沧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介绍说,白鹇广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栖息于海拔1400米~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欢林下的竹林和灌丛,也栖息于多林的山地。白天隐匿不见,晨昏活动,很少起飞。觅食时边走边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记者了解到,我国很早就饲养白鹇,散见在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中,18世纪传入欧洲。
而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把这只白鹇放生。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7-12-16 18:05
链接: #182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xwzx/tpxw/200712/t20071215_406077.htm

海口出现椋鸟鸟群遮天蔽日奇观
厦门网[原海峡网] www.xmnn.cn 2007-12-15 15:07 [来源:南海网]


上传的图片


2007年12月13日黄昏,在暮色中飞舞的丝光椋鸟鸟群。(苏晓杰 摄)

上传的图片



2007年12月13日黄昏,在暮色中飞舞的丝光椋鸟鸟群。(苏晓杰 摄)
上传的图片




2007年12月14日,丝光椋鸟觅食后归巢。(苏晓杰 摄)


  2007年12月14日下午6时许,遮天蔽日的鸟群盘旋在海口市滨崖路与金牛路交汇处上空,震耳的鸟鸣淹没了汽车喇叭声,市民纷纷驻足观望,被这奇特的鸟群惊呆。

  滨崖路保安员黄钻红、吴其介绍,这种鸟每年都在此栖息。早出晚归,极有规律。据现场观鸟的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鸟专家梁伟博士介绍,此种鸟叫“丝光椋鸟”,是我国特产鸟类,在海南属于侯鸟,也有部分留鸟。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都呈现明显减少。目前丝光椋鸟已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但在我国尚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梁伟表示,随着海口市生态建设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绿树、绿地越来越多,都为这些候鸟和留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栖息地。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7-12-17 22:11
链接: #183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它们的挽歌——神话鸟之殇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潘晓凌 发自广州  [2007-12-12 18:08:14]
■它们,曾为我们连接起一个世界,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

■它们,是那些已经灭绝和正在灭绝的物种。

人类的反躬自省或许已来得太迟,或许还为时未晚……
有关“灭绝动物”的视频专题片,请见南方周末网站www.infzm.com

神话鸟之殇



躲得过天敌,却躲不过人类的胃……


岛上的景象让陈水华惊喜,一千多只海鸟,像一大片云一样悬浮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上空。
作为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专家,他职业性地向这个鸟群靠近。海鸟们看到有人靠近,尖叫着噗噗冲向天空,在离地面三十米处飞转徘徊,形成一团以人为中心旋转的鸟云。它们随时准备向人俯冲,目的仅仅是尽它们作为父亲与母亲的责任——保护它们的鸟蛋。
这是陈水华在2007年6月的一次科考。他要去寻找一种在全世界都不会超过五十只的黑嘴端凤头燕鸥。这种鸟有凤凰一样的头和炭一样黑的嘴尖。在全世界近150年的鸟类观察记录中,和人类相遇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在1937年至2000年间,曾经在人类视野中失踪了63年。
学界称其为“神话之鸟”,其美丽和神秘诱惑着全世界的鸟类专家。


寻找“神话鸟”
陈水华仰望着头顶的鸟云,想在这个大凤头燕鸥的鸟类群落中,搜索让他梦系魂牵的黑嘴端凤头燕鸥。
他在多年的研究中了解了“神话鸟”的一些生活习性。在黑嘴端早先的目击记录中,少有大凤头燕鸥的踪迹,推测黑嘴端是独群生活。但后来黑嘴端的数量急遽下降,开始寄居在“亲戚”大凤头燕鸥篱下,估计是为了借“亲戚”之力抗击天敌。
陈水华正是根据这一规律,通过接近大凤头燕鸥群落,寻找黑嘴端凤头燕鸥。
2003年,陈水华带领的研究组,四年间走遍了浙江沿海的一千多个岛屿。地毯式的搜寻,只在2004年8月有过短暂的接触。“那次鸟云比今年的大得多,估计有三千多只大凤头燕鸥,鸥群中发现了约十对黑嘴端。”陈水华兴奋地说。
但四年之后,这个大凤头燕鸥群落已降到一千多只,栖于其中的黑嘴端生死如何?陈水华惴惴不安地观察着鸟云。“找到了,有黑嘴端,有黑嘴端!”十多分钟后,陈水华和同事们兴奋地压着嗓音相互打招呼,他们在这个鸟类群落里一共发现了4对黑嘴端。


绝世之恋
陈水华既高兴又难过。与三年前相比,这个鸟群群落的黑嘴端已经少了六对。“我们还来不及熟悉它,它就要跟我们告别了。也许,它注定是‘神话之鸟’。”陈水华感慨。
陈曾想写一本关于这种鸟的科普小书,但一直未能成文。“我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人类发现它时,数量已所剩寥寥。”这位中国最权威的黑嘴端凤头燕鸥鸟类专家说。
鸟类工具书对黑嘴端的描述只有短短数语:夏候鸟,繁殖地为中国东南沿海,冬季迁徙至南太平洋地区。
陈水华对这种鸟则有更多的感情:“它们有洁白的羽毛和优雅的飞行姿态,当它们成双成对飞在天上时,你一定会被它们打动。”
每年5-8月,黑嘴端开始寻觅爱人、结婚生子。一旦“小伙子”相中哪位“姑娘”,便会使尽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魅力与养家糊口的能力。比如,他会向海面一个俯冲,在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旋即返回,将口中的鱼献给心上人。若雌鸟接过鱼,就如同少女接受男友手中的钻戒,从今结为比翼鸟。
2005年,厦门观鸟会在闽江口幸运地拍到一对黑嘴端交配的经过,引起轰动——雄鸟跳到雌鸟的背上,黑黑的嘴尖交替相衔,传递彼此间的柔情蜜意。
这像真正的“绝世之恋”,全世界不到50只的黑嘴端,意味着人类也许在以后再也拍不到这样动人的照片了。


难逃一窝端
陈水华一直想揭开它们数量急遽减少的谜底。
2004年8月,鸟群产蛋不久,台风连番来袭,待他们登岛,发现一些海鸟蛋被强劲的台风吹得支离破碎,破裂的蛋浆淌了一地,为数不多的整蛋,因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被年轻的妈妈放弃了。
今年6月发现黑嘴端一星期后,陈与同事返回韭山列岛,发现鸟群、黑嘴端、鸟蛋,都没有了。
“鸟蛋全被附近渔民捡走了!”陈水华愤愤地告诉记者。
鸟蛋也许是普通人跟海鸟甚或黑嘴端凤头燕鸥最寻常的接触方式。浙江岛屿数量居全国之首,海边大排档密集排列,海鸟蛋往往作为大排档的招牌。斑纹与鹌鹑蛋相似的鸟蛋,一个35块钱,仍不乏食客的追捧。
四年间,研究组踏足的一千多个岛屿,最偏僻的地方都能发现人的足迹。他曾无数次目睹,挎着篮子的渔民登岛拾蛋,鸟儿惊起四散,盘旋于低空,紧紧盯着渔民,当发现他们靠近自己尚未出世的宝贝,像中了弹般,猛地朝下俯冲,冲侵犯者发出吱吱的尖叫。这样的恐吓显然对渔民们不起作用,鸟妈妈与鸟爸爸只好急刹车,旋又回到空中,频繁扇动翅膀,尖声凄叫。
每逢此景,陈水华都不忍看下去,“海鸟一般一年交配一次,一次只产1-2枚蛋,孵蛋期为20天左右。他们往往盼不到宝宝破壳而出的那一天。”
人类的“一窝端”,对海鸟的繁衍生息带来致命打击。选择与大凤头混居的黑嘴端,躲得过天敌猛禽的利爪,却逃不过人类的胃。


生物链的崩溃
海鸟群居数量越大,鸟蛋越集中,就越容易成为拣蛋者和捕鸟者的目标。
每年10-12月,候鸟迁徙季节来临。《海峡都市报》报道,今年10月31日,盗捕者在黑嘴端的繁殖地之一福建闽江口海边湿地上搭起了三四公里的捕鸟网,迁徙越冬的鸟一不小心撞上粘网,就如人误入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
2006年,北京观鸟会赴山东青岛寻黑嘴端,未果,只看到岛上捕鸟的粘网随处可见,数十只海鸟尸体悬挂网上,一些已被风干。
今年6月中旬,在韭山列岛中心岛屿上,八百多只海燕蛋被人捡拾一空。在附近的大排档,浙江保护野生动物志愿者找到了那些鸟蛋,其中很可能包括3只黑嘴端凤头燕鸥的卵。他们发现只有一种叫黄嘴白鹭的海鸟能幸免于难,原因是它们的蛋口感不佳。
人类的贪婪已成为鸟类种群锐减的最直接影响。鸟类专家预测,到2100年,至少有1200种鸟将消失。而过去1500年中,仅1.3%的鸟类灭绝。
人类已开始为此自食其果。1997年,全世界3.5万-5万人死于狂犬病,印度占了3万名。印度秃鹫数量减少后,野狗的数量爆炸性增长,导致狂犬病泛滥。“鸟类灭绝的更多后果,我们人类还远未了解。”陈水华说。
陈水华告诉记者,和华南虎一样,作为鸥科鸟类中数量最少的物种,黑嘴端成了“旗舰物种”。这意味着,它的灭绝,将是其他海鸟面临生存危机,与海洋生物之间生物链崩溃的开端。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7-12-19 04:54
链接: #184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218/2007...1218_408495.htm

筼筜湖每年接待万只鸟

有60多种;但南湖公园、湖滨中路人进鸟退
作者:徐雁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8


--------------------------------------------------------------------------------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白鹭洲湖心岛,群鸟飞舞。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小白鹭落户筼筜湖,觅食方式也改变了。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苍鹭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池鹭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厦门观鸟会近日发布了筼筜湖一年来的鸟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筼筜湖的鸟类呈逐年增多趋势。
湖的鸟类大部分栖居在湖心岛及周边区域。从去年12月份开始,厦门观鸟会的成员在每月第三个星期日上午,分四组沿湖观察。经过一年的统计,在筼筜湖1.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观察记录到61种鸟类,共11677只。
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其中包括两种猛禽:黑耳鸢和鹗。它们又被称为清道夫,主要吃湖面上死去的鱼,一般在冬季出现。
列入中日保护协议中的鸟类有18种在筼筜湖出现,比如绿翅鸭、夜鹭、黑水鸡、大白鹭、灰背鸫、金腰燕等。
在61种鸟类当中,有43种本地留鸟,占总数的70%。其中最多的是小白鹭,厦门观鸟会一次最多观察到的数量为453只。
另有14种冬候鸟把筼筜湖当作越冬区,比如市民熟悉的鸬鹚和红嘴鸥。湖面上20来个浮台和红树林周边1.7公里长的保护木桩带上,市民经常可见一群黑鸟,它们就是鸬鹚——与本地白鹭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目前筼筜湖能见到的鸬鹚还不多。厦门观鸟会陈志鸿说,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筼筜湖上的鸬鹚会越来越多的,一月份是高峰期。
2003年的时候,厦门观鸟会也对筼筜湖作过一整年的鸟类调查,当时记录下来的鸟类只有37种,鸟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而现在鸟种和数量都大幅增多了。最明显的例子是白鹭的数量在逐年增多。
陈志鸿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筼筜湖治理还没开始,湖区连一只白鹭也见不到,其他鸟类也很少。随着湖水的日渐清澈、湖心岛的植被日渐丰盛、4万多平方米的红树林逐渐成林成片,这里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不过,局部地区鸟类在减少,比如,南湖公园周边原本是鸟类聚集,但儿童乐园项目开工建设后,鸟儿被迫转移栖息地;湖滨中路的一片林子原也是鸟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但随着书院动工兴建,鸟儿不再来了,连厦门最普遍的白头鹎也不来这里了。人进鸟退,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7-12-19 04:54
链接: #185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71218/2007...1218_408494.htm
小白鹭在此练出新本事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7-12-18


--------------------------------------------------------------------------------
筼筜湖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每天早晨六七点钟,成群小白鹭从大屿岛白鹭保护区飞来,傍晚大部分又飞回去。一部分小白鹭选择在湖心岛安家落户,今年湖心岛发现了17个鹭巢,几十只小白鹭就在岛上出生、长大。
厦门观鸟会长期观察发现,筼筜湖上的白鹭练就了一种本事,它们能够像猛禽和翠鸟一样捕鱼,它们贴着水面飞行,发现鱼儿之后,一下子扎进水里,将鱼叼在嘴里,再回到岛上慢慢享受。它们捕鱼的成功率很高,几乎百发百中。而其他地方的白鹭一般是在滩涂上来回走动,发现食物后,将头探进水底啄食。
陈志鸿说,这可能是环境逼出来的,筼筜湖的滩涂很少,而鱼儿众多,白鹭们要想在这里活得滋润,就得改变它们平时的觅食方式。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伯劳
发表 2007-12-21 08:25
链接: #186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2463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7
今天在翻前几天的报纸,看到了上面的报道,感觉怪怪的。

总觉得“筼筜湖每年接待万只鸟”的标题有问题,万只鸟是12次调查数据的综合,写每年接待万只鸟不大合适。如果是每天调查一次,是否可以说“筼筜湖每年接待三十多万只鸟”呢?

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其中包括两种猛禽:黑耳鸢和鹗。它们又被称为清道夫,主要吃湖面上死去的鱼,一般在冬季出现”,普通(狂鸟)应该也算猛禽吧,鹗也主要吃死鱼吗?

关于“小白鹭在此练出新本事”的说法不敢苟同,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白鹭在飞行中捕食,如在一些鱼塘和近海地带,并不是只有在筼筜湖才有这个本事,只不过在筼筜湖的滩涂比较少,这些白鹭才主要采用这种捕食方式,正如岩鹭所说的是被环境逼的。

还有跟03年的数据可比性不强,印象中03年调查的范围比较小,参与人员较少,调查次数也少,种类数量当然少了。


--------------------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山鹰
发表 2007-12-21 09:30
链接: #187


资深掺和者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0919
注册: 2005-06-26
来自: 厦门
编号: 882
伯劳说的有道理,我看得时候也都有类似的感觉。特别是数据问题。
不过我想这个毕竟是面对市民的,所以这样的报道虽然不准确,但大体意思表达出来了。媒体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东西,只要不太离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嘿嘿。


--------------------
给我一双彩虹的翅膀,我要飞向那自由的天堂。

微信公众号:山鹰的自然行记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7-12-21 19:38
链接: #188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标题大都是编辑做的领导改的
一些不明内在 啼笑生非的常有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05 19:48
链接: #189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1/2008...0101_422139.htm

怪鸟无法展翅 漂在海面上

作者:朱俊博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1


--------------------------------------------------------------------------------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记者 朱俊博 图/张淇辉)一只怪鸟漂在海面上,却飞不起来。边防官兵将它捞起后,林业人员发现它的奇异之处:颇似彩鹬科鸟类,但脚蹼是平的,走路一瘸一拐像鸭子。
昨天上午10点多,在海湾公园附近海面,边防官兵们发现一只鸟在海里扑腾着翅膀想要飞起来,但却根本脱离不了海面。
眼看小鸟体力快不支,随着海水漂远,官兵们将它捞了起来,放在营房内喂它小虾吃。一直到下午,官兵们以为小鸟吃饱后会自己飞走,但它还是飞不起来。官兵们只好向森林公安求助。
森林公安仔细观察了这只小鸟,重500多克,身子不大,羽毛呈灰色,上面还有不少白色的斑点。在它身上,没有发现任何受伤迹象。
在和《厦门鸟类图册》比照后,林业人员发现该鸟像彩鹬科的鸟,但又不完全相像。“它的喙下端是弯曲的,彩鹬科鸟的喙下端是直的。”最特别的是,这只鸟脚掌上有脚蹼,走路很像鸭子,一拐一拐的。
林业人员一时也无法查清它的“身份”,他们将怪鸟带回林业局检查调养,并请专家过来鉴定。
记者互动邮箱:
xmzjb2000@163.com
报料人李先生 奖金3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06 18:30
链接: #190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5/2008...0105_426611.htm
短耳鸮撞向鸽笼 在居民家过了新年

作者:朱俊博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5


--------------------------------------------------------------------------------
上传的图片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朱俊博)短耳鸮一头撞向鸽笼,再也飞不起来。业主周先生细心照料,让它在家里好好地过了一个新年。昨天中午他打电话给林业公安。
去年12月30日晚,家住蔡塘的周先生到六楼楼顶去给鸽子喂食时,发现在鸽笼边上,躺着一只灰褐色的鸟,周先生要去抓它,它却很凶狠,扑腾着翅膀,亮出脚爪抵抗。
“我用手电一照,发现不是鸽子,是一只猫头鹰。”周先生将它抓起,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是一只短耳号鸟,属猛禽类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周先生把它单独放到一个小笼子里,每天都给它喂肉喝水,但短耳号鸟没胃口,什么都不吃。好几次周先生想把它放生,但它却飞不起来。周先生担心它生病了。
林业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这只短耳鸮并没有生病,身体很健康。昨天下午1点左右,工作人员在仙岳山上,将它放生。短耳号鸟从笼子里“嗖”地一下,很快就消失在丛林中。
报料人李先生 奖金3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08 19:29
链接: #191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7/2008...0107_428306.htm

白鹭洲
受伤翠鸟和猫对抗 还蛮勇敢

这只翠鸟很漂亮,小李一眼就喜欢上它,把它救下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7


--------------------------------------------------------------------------------
上传的图片


一只受伤的翠鸟和猫对抗,谁吃了谁可想而知。昨日下午,在白鹭洲一高层楼顶,就在猫要吃了翠鸟时,居民小李救下它。
下午4时许,小李听到屋外露台传来鸟儿的叫声,出来一看,一只翠鸟正与猫“对峙”。翠鸟很害怕,挣扎着想飞起来,可是飞不到半米高又落到地面,吓得呆在原地不敢再动。
“翠鸟展翅腾飞的瞬间,我觉得它非常漂亮,一眼就喜欢上它。”小李见猫要扑上去,赶紧把它赶走。
“原来翠鸟翅膀受了伤飞得不高,刚开始还以为它害怕得飞不起来了呢,其实它还蛮勇敢的。”
小李把翠鸟带回家,拿米饭和馒头喂它,可能因为受到惊吓,它不吃。小李担心它会饿死,后来把翠鸟交给林业局的工作人员。
文/图 记者 钟黛玲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斑鱼狗
发表 2008-01-09 05:01
链接: #192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686
注册: 2003-05-30
编号: 5
如此多的伤鸟需要救助,可以建议晚报写个专题了.
关于伯劳说得那段,我完全同意


--------------------
电话:1360092615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09 19:01
链接: #193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08/2008...0108_429653.htm

金山西路
红嘴蓝鹊扭头打转 市民调侃它落枕了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8


--------------------------------------------------------------------------------
上传的图片


昨天中午1点多,一只红嘴巴的鸟儿飞到市司法局楼外的空地上,歪着脖子在原地打转,好奇的市民要抓它,它一点反抗也没有,只是不停地扭头。大家开玩笑地说,是不是落枕了。
这只鸟儿不停地把头往左扭,身体跟着头部不停地在原地打转,像是喝醉酒了。它奇怪的举动吸引了路人苏小姐的注意。苏小姐走到它跟前,它还是自顾自个不停地扭头、打转,一点逃的意思都没有。
苏小姐很纳闷,不懂小鸟在干什么,试着把它抓住,它也不反抗。随后,她把它带到传达室,小鸟尾部两根羽毛长达二三十厘米,嘴巴红红的,像涂了口红,很吸引眼球,很多人都过来看。
“它好像喝醉酒了。”“估计是把头撞晕了,脖子也扭了。”“可能是落枕了。”大家调侃小鸟的奇怪举动。
传达室的保安猜测:“可能是撞到大楼的玻璃墙了,把脖子扭了,一时无法适应,才不停地扭动,想把脖子扭回原位吧。”
林业工作人员说,这只鸟叫红嘴蓝鹊。被带前,它还在不停地扭着头,在原地打转。
文/图 记者 钟黛玲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汪先生,奖金30元

红嘴蓝鹊:体长约68厘米。头黑而顶冠白,嘴猩红,脚红色。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栖息于林缘、灌丛,多在地面取食果实、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鸣声响亮。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09 19:12
链接: #194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107/2008...0107_427561.htm

绿孔雀闽北险被下锅

产于云南的绿孔雀怎会出现在这,还是个谜
作者:林传仁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7


--------------------------------------------------------------------------------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1月3日,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三都村一山场采伐承包主王建辉来到邵武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将一只5公斤左右的绿孔雀交给森林公安民警。
前一天,三都村一山场,十多名采伐作业工人发现附近深山里出现一只特别大的鸟,飞行速度不快,便一起围上去。由于森林里树木阻碍,这只大鸟很快便被擒获。正当工人们欲将这只足有5公斤重的大鸟宰杀煮吃时,承包主王建辉闻讯赶来并制止,花了120元从工人手中购得,并于次日专程送到邵武市公安局森林分局。
据邵武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办公室主任黄光强介绍,绿孔雀产于云南南部,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怎么会出现在闽北深山里,现在还是个谜。
文/图 通讯员 林传仁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10 02:16
链接: #195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80109/2008...0109_430092.htm
东方白鹳受伤流落寿宁田间

事后被送到福州救治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09


--------------------------------------------------------------------------------

商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7日下午,省林业厅将一只寿宁县林业部门送来的受伤东方白鹳,送往福州鸟语林医治。专家估计,这只东方白鹳在觅食时撞上大树受伤。
记者在福州鸟语林见到这只东方白鹳,工作人员用干草铺垫在地上,为它布置了一个温暖的窝,东方白鹳静静地蹲在里面休养。
据福州鸟语林技术部技术员黄圣哲说,东方白鹳送来时,不会站立。经检查,它双脚被擦伤,其中左脚已被人用纱布简单包扎了,但中趾估计断掉了。黄圣哲说,他们还要对其观察,不过估计经过一周护理,它就可以自行走路了。
据了解,这只东方白鹳是5日在寿宁县芹洋乡广地村发现的。当时一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发现一只大鸟停在田间不能动弹,就把它抱回家。村民都说不出这只大鸟的名称,最终将这只鸟送到寿宁县林业部门。寿宁县森林公安分局民警确认这是东方白鹳。
据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专家介绍,这个季节,东方白鹳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这只东方白鹳可能在飞行途中觅食不足,体力下降撞到树上受伤,但不排除是人为的。
专家还说,东方白鹳属于亚洲迁徙水鸟、受到威胁的鸟类,全球数量较少,非常珍稀,是国家“三有”野生动物(有益、有科研价值、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12 03:34
链接: #196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xwzx/bmkx/200801/t20080111_433184.htm

福州:上万鸟儿古田支路觅食 是从北方迁徙而来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1-11 08:39


昨日上午,福州鼓楼区古田支路成了一片鸟儿的海洋,成千上万的丝光椋鸟及灰椋鸟集群盘绕在树上,吸引众多路人驻足观看。据专家介绍,这些鸟儿是从北方迁徙来南方觅食的。

在古田支路附近上班的张小姐目睹了这一奇观。她告诉记者,上午9时45分许,数十只背部灰褐色,尾部两翼白色的鸟儿飞到树上,不一会儿,一大批鸟儿快速掠过天空,全部聚集到了路旁的三颗大树上,树缝间、电线上都是黑压压的一片。顿时整个古田支路上空都是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好不热闹。

张小姐说,这些鸟儿在此驻足了近半个小时,其中一颗大树的树枝都被压弯了。当她拿起手机准备拍下这个壮观的场面时,还被鸟粪砸到。

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说,这批鸟儿主要有丝光椋鸟及灰椋鸟,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北方迁徙到此过冬的,它们常集群栖息于江果树上觅食。杨会长说,冬天,这两种鸟儿常在城区和农村交界的地方集群觅食,等到3月份繁殖期才离开。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14 19:21
链接: #197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sb/20080114/2008...0114_435582.htm

看到检查者,扛着斑鸠就跑

全市森林公安展开"冬季攻势",查获并收缴404条(只)野生动物
作者:记者 黄土 通讯员 毛凯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14


--------------------------------------------------------------------------------


商报讯 大清早在集市上卖斑鸠、鹧鸪、山鸡等野生动物,被森林公安执法人员抓到现行,还一直声称是养殖的,但却拿不出养殖证、杀害许可证。1月11日至13日,根据省森林公安局关于集中打击整顿非法经营加工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统一行动的工作部署,我市森林公安展开了3天“冬季攻势”统一行动,在各大酒店、会所、农贸市场里查获并收缴了404条(只)野生动物,并进行放生。

一进市场
就抓到好几摊“野味”
11日上午8时,统一行动正式开始。全市森林公安民警兵分五路,对我市岛内外涉嫌非法收购、经营、加工、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酒楼、饭店、宾馆、餐厅、会所、交易市场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展开拉网式巡查,尤其针对群众反映集中、强烈的岛内第八市场(营平市场)、野味馆、火锅店以及岛外各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进行了集中清查打击。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到现场第八市场检查时,一进市场就抓到好几摊售卖山鸡、斑鸠、鹧鸪、棘胸蛙等野生动物,其中有的还在现场宰杀。执法人员发现之后,立即扣留了这些野生动物,并开具处罚通知书给相关摊贩。
第八市场有一户摊主,看到森林公安执法人员过来,马上用脚把一个红袋子踢到墙壁角落,并想拿其他东西掩盖。但这举动没有逃过执法人员的法眼,最后红袋子被揪出来,里面有8只活的棘胸蛙。
另外还有一户摊主看到执法人员过来,就扛着一笼斑鸠想要跑,可毕竟市场人多,没逃多远就被执法人员抓到。被抓到后,她还一直声称自己从来都没有卖过,笼子里的这10只斑鸠是一个老人交代她帮忙找的,他当天下午要拿去放生,所以她才从别处买来。但这个理由还是敌不过法律的约束,斑鸠照样被暂扣。检查结束之后,执法人员将缴获的山鸡、斑鸠、鹧鸪等野生动物转移至仙岳山公园进行放生。

3天收缴
404条(只)野生动物
记者昨日从我市森林公安局了解到,截至13日17时行动结束,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出动民警126人次,出动车辆50车次,检查酒楼、饭店、宾馆、餐厅、会所、农贸市场110家(其中23家涉嫌违法经营),查获并收缴野生动物404条(只)、制品13.15公斤、工具18件。集中查处了一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摧毁了一批非法经营加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窝点。
据厦门市森林公安局范志荣局长介绍,下一步,我市森林公安机关还将坚持“预防为主、以打促防、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用2个月的时间,重点打击包括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犯罪在内的四类涉林犯罪活动,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或新闻媒体曝光的重大破坏森林资源问题,重点整治非法经营加工野生动植物的场所、盗滥伐案件多发的县区际接合部林区、林区治安问题突出部位以及非法收购、运输盗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突出的流通领域等重点部位,做到“管好源头、规范加工、把住流通”,因地制宜地打击各种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17 01:47
链接: #198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801/t20080116_439314.htm

又一只黑天鹅降生五缘湾湿地公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1-16 15:15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胡震宇)还记得一个多月前五缘湾湿地公园出生的那只黑天鹅吗?(本报去年12月7日报道)几天前,又一只黑天鹅降生在五缘湾湿地公园。

不过,第二只小黑天鹅和第一只并不是一家子,是另外一对黑天鹅的子女。这只也是在自然环境下成功孵化的。

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两个黑天鹅蛋几乎是同时下的,但小黑天鹅出生的时间竟相差了一个多月时间。

13日下午,记者在湿地公园湖面上见到了这个小家伙。这个季节正是冬候鸟大量集结厦门的时候,五缘湾湿地公园湖面上热闹极了,有几十只白鹭还有成群的鸬鹚等。

一只黑天鹅在湖面上悠闲地游,屁股后面跟着一个毛茸茸的小家伙,几乎寸步不离。当寒风增强时,小家伙就爬到黑天鹅的背上,钻到翅膀下躲了起来。

一只鸬鹚正准备降落到黑天鹅所在的水域,这只黑天鹅警惕地盯着对方,并高声鸣叫,这只鸬鹚立即改变方向,识趣地转移到另一片水域。

透过镜头,我们注意到,这只小黑天鹅和第一只小黑天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修长的脖子,羽毛也不是黑的,看起来和小鸭子差不多。这和一个月前我们见到的几乎一模一样。但管理人员说,第一只小天鹅如今长得很大了。

我们在一栋小木房前见到了第一只小鹅。一个月不见,小天鹅现在的个头赶得上一只鸭子了。它几乎有妈妈的一半高,羽毛浅黄色之中隐约泛出一点黑色。

厦门观鸟会的“野鸟”认为,两只小黑天鹅陆续出生并健康成长,这说明,五缘湾湿地公园适合黑天鹅这样的外地留鸟繁衍生息。

公园管理方再次表示,小天鹅长大后,绝对不会为了留住它们,剪去它们的翅膀。而是让它自由飞翔。

记者互动邮箱:0592xyn@sina.com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20 18:24
链接: #199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118/2008...0118_441424.htm

鸬鹚吃在厦门住在金门

最近,傍晚时分经常在厦门大桥附近成群飞过
作者:朱虹 邵凌丰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18


--------------------------------------------------------------------------------
上传的图片


在筼筜湖上飞翔的鸬鹚。(资料图片/姚凡 摄)


傍晚,厦门大桥附近。
近几天,如果你在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抬起头,说不定就能在蓝天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成群的“大雁”往金门方向飞去。它们不断地在天空中变换着飞行队伍,时而还呈“人”字形飞翔,点点鸟影,在以晕红的落霞做背景的天幕上,煞是好看。有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或许该改一下了,应该改成,落霞与“大雁”齐飞。
“落霞与‘大雁’齐飞”应了厦门的美景,改得的确不错。但如果要细细推敲,其实还有点瑕疵——其中的“大雁”应该改作“鸬鹚”才对。
没错,它们并非是大雁,而是鸬鹚。
厦门市观鸟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岩鹭”向记者解释说,由于鸬鹚飞行时也排成整齐的队形,不少人会误以为它们是大雁——事实上鸬鹚“排路队”的能耐一点不比大雁要差,它们也同样能排成“人”字飞行。
至于鸬鹚为何会在这段时间成群地出现,“岩鹭”说,其实每年10月份开始,鸬鹚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次年的4月份左右才开始返回北方,厦门和金门都是它们的越冬地。这些鸬鹚白天在厦门觅食,晚上再飞回金门栖息,厦门只是它们的“食堂”而已,它们每天往返于两地——所以,出现成群的鸬鹚从厦门上空飞过,向东飞往金门的方向,其实并不算很稀奇。


【新闻链接】


几年前,鸬鹚在厦有数百只


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繁殖于湖泊中砾石小岛或沿海岛屿。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飞行呈V字形或直线。
资料显示,几年前,在厦门安家的鸬鹚数量最少在几百只以上,它们分布在厦门岛的钟宅、集美的坂头水库和翔安一带。最近几年,在厦过夜的鸬鹚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也急剧缩小,现在只剩坂头水库那一小群了。(资料来源于网络)
实习生 朱虹 本报记者 邵凌丰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1-31 01:41
链接: #200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129/2008...0129_456909.htm

白鹭突然爱上松柏公园

作者:钟黛玲 张淇辉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1-29


--------------------------------------------------------------------------------
上传的图片


上传的图片


上传的图片


昨天早晨,到松柏公园晨练的市民惊奇地发现,湖边榕树上停了上百只白鹭。从对岸望过去,白鹭点缀枝头,像是榕树开了一朵朵白花。据松柏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平时,松柏公园很少有这么大群的白鹭逗留。
文/钟黛玲 图/张淇辉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17 页 V  « < 8 9 10 11 12 >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7-08 21:12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