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湿地保护的通知
岩鹭
发表 2004-06-30 16:25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国已有约40%的自然湿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很多地方仍在大量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了把大量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错误倾向。为尽快扭转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湿地保护作为改善生态的重要任务来抓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绝不能以破坏湿地资源,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

  二、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现有自然湿地资源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要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凡是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一律禁止开垦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对开垦占用或改变湿地用途的,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要依法做好湿地登记、确权、发证等基础工作,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要强化对自然湿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对涉及向自然湿地区域排污或改变湿地自然状态,以及建设项目占用自然湿地的,行政审批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严格审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自然湿地保护的监管,组织力量对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自然湿地的情况进行检查,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对造成湿地生态严重破坏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抓好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作为今后湿地保护的指导意见,林业局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编制2004—201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各地要抓紧编制本地区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把湿地保护的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坚持以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确保湿地保护任务的落实。各地编制和修订湿地保护规划时,必须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确保自然湿地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要做到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充分兼顾湿地保护等生态用水的需要。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

  我国湿地处于需要抢救性保护阶段,努力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是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有效的措施。各地要从抢救性保护的要求出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积极措施在适宜地区抓紧建立一批各种级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对那些生态地位重要或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更要果断地划定保护区域,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同时,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各种类型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湿地保护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加快湿地保护步伐。

  五、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公益事业,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是政府的职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在重要湿地分布区,要把湿地保护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责任范围,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要积极推行领导干部抓湿地保护示范点,及时研究解决湿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实行湿地保护检查、考核、通报和奖惩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要认真坚持和逐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各级林业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团结协作做好相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杜鹃
发表 2004-06-30 16:42
链接: #2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180
注册: 2003-06-05
编号: 42
请介绍湿地,湿地类型和厦门的相关情况.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斑鱼狗
发表 2004-06-30 18:53
链接: #3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686
注册: 2003-05-30
编号: 5
这个通知特别强调了林业部门的作用,厦门怎么办?


--------------------
电话:1360092615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04-06-30 23:01
链接: #4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厦门林业对大部分湿地没有管辖权.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04-06-30 23:09
链接: #5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湿地对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超出了人们的认识与想象,国际上通常把湿地生态系统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不仅可以保护水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为人类和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等,而且还具有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我国政府对于湿地的保护历来是高度重视的。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湿地公约》,此后,一直在努力履行着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的庄严承诺。2000年,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利部等17个部委局共同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明确由林业、环保、农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等部门共同开展工作。

厦门为地处亚热带的海滨城市,自然条件造就了厦门多种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水域、沙滩、岩石海岸、河口、滩涂、红树林沼泽、河流、温泉等天然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水库、鱼塘、盐田、稻田等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和水土资源,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主要生态功能包括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控制洪水、净化水质、防风护堤、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旅游等。湿地位于水陆交界地,由于陆地的生态演替速度较水域快,又由于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向外扩张的自然属性,双重作用使湿地这种生态环境脆弱带更为脆弱。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湿地保护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湿地持续的开发利用,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据统计,40多年来,我国沿海已累计丧失湿地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的50%。全国围垦湖泊面积已达130万公顷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

尽管厦门是个海滨城市,拥有184.4km的海岸线和136.8 km2的滩涂湿地,但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开发建设,自然湿地已难觅踪迹,正严重威胁着湿地的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水质恶化
长久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需求,扩展城市、发展港口、旅游、交通等,将湿地视为荒地,厦门近50年在西海域先后建设了厦门海堤、集杏海堤、马銮海堤、西堤,水域面积急剧减少,导致西海域成为半封闭海湾,员当湖、马銮湾、杏林湾成为封闭水域,水的自净能力降低,与此同时,城市污水排放、养殖、农业等污染负荷增加,使以上水域水质恶化。

2)淤积速率加快
由于水域面积减少,水动力条件改变,西海域淤积速率加快,影响港口的正常运营;而杏林湾、员当湖、马銮湾富含硫化物、重金属的沉积物清理也将是个棘手问题。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红树林湿地及滩涂湿地为多种鸟类、鱼虾、贝类提供栖息场所,但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及管理不善,厦门原有分布在同安湾、东屿、集美的天然红树林已遭到严重蚕食,而几乎所有的滩涂都成了水产养殖场,导致鸟类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厦门将在廿一世纪建设海湾型生态城市,因此必须遵循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厦门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厦门滨海湿地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湿地资源现状并制定保护规划
由于湿地的多种功能和综合价值仍未被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认知,湿地被视为荒地、各类湿地资源是原始性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而目前厦门湿地资源研究相当薄弱,家底不清,对湿地的许多特征尚不甚了解。为此,极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湿地资源的调查,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抢救性地尽快保护好湿地,特别是那些尚未受到人为干扰或干扰较轻的湿地,以有利于我们未来的研究和利用,保护厦门的天然湿地也就是保护了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

(2)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滨海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和水土资源,湿地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

(3)湿地生境的恢复
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对已受人为干扰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的湿地(如马銮湾、杏林湾、西海域)生境进行调整、更新。

(4)减少湿地污染
近年来,厦门沿海滩涂的养殖业迅速发展,仅马銮湾网箱养殖就达2万箱以上,由于规划、管理不周和技术粗放,海水循环不畅,造成近海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西海域多次出现赤潮。根据调查,每公顷虾田换水排出的COD达7470t,排出的污染物影响了滩涂的底质和海水水质。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杜鹃
发表 2004-07-05 04:29
链接: #6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180
注册: 2003-06-05
编号: 42
谢!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杜鹃
发表 2004-07-05 04:53
链接: #7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180
注册: 2003-06-05
编号: 42
湿地是诗 [转帖]
湿地是诗

  湿地是海绵。她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

  湿地是诗。我们的祖先是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湿地的。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头条写的是湿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中激赏,称之为“最得风人之致”的《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写湿地的。

  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候鸟的迁徙一直是一个谜。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周期性伸展和退缩的冰期。但我觉得候鸟迁徙的奥秘也许是因为地球上分布着湿地。夏天北方的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是鸟类的天堂,此时南方的湿地则汪洋恣肆、洪水滔滔;当冬天来临时,冰封雪飘的北方湿地已经没有了鸟类的生存的空间,但上帝是如此地伟大,她已经令南方的湿地水面收缩,大地显露,万物滋生,为远方的宾客准备了盛宴。可以说上帝创造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随着季节转移的,夏天这种空间在南方消失了,在北方却出现了,冬季则相反。这就是湿地。换一种说法,湿地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生态位。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样一个生态位,必然会有一种生物来适应。这种生物就是候鸟。她们用史诗般的飞翔来追逐这种生存空间,南来北往是她们的宿命。

  候鸟在古人心目中是充满意义的美的意象:雁声芦叶老,鹭影蓼花寒……落霞与孤鹜齐飞……过尽飞鸿字字愁……缥缈孤鸿影……雁背夕阳红欲暮……这是古人感受中的候鸟。

  我找出宋词、元曲选集,想统计一下候鸟在其中的分量和比例。让我惊讶的是:她们所占的比例之大。在《宋词300首》中,候鸟出现了30多次。占十分之一多;在《元曲300首》中,候鸟出现了38次,近八分之一。在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雁阵、孤鸿”等意象是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意识紧密相连的。

  有人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觉得这说的是古人,我们则生活在一个诗意不断地丧失的时代。当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宇航员双脚踏上月球的那一霎那,嫦娥奔月、吴刚斫桂的神话就消失了。遗憾的是,人们也没有放过候鸟。候鸟这种浸透了传统美的意象,今天竟被认为是“禽流感”的传播者,因此被监视和驱逐。我希望候鸟唤起的那些美的意象不要因为所谓的“禽流感”而消失,愿时光流逝、韶华不再、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等人类的幽微情感时时被迁飞的候鸟唤起。

  湿地是一个新词。我的《辞海》是1989年的版本,查了一下,竟没有这一词条,但关于沼泽却有许多词条。过去的沼泽,就是今天的湿地,但这两个词的情感色彩是不一样的。湿地表达的是一种喜爱和肯定,沼泽潜藏的意向是否定。89版的《辞海》中关于沼泽的解释是这样说的:“……水分长期饱和,通气不良。为防止沼泽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排水。”这哪里是名词解释,分明是意见书。即批评自然是其所是,而要其是其所不是。

  既然《辞海》都说了“必须进行排水。”可以想见湿地在中国的命运。在各种各样的围剿湿地的行动中,许许多多的沼泽、湖泊、草甸消失了。我们只知道大庆是中国的石油基地,其实大庆所在之地是世界级的大湿地;北大荒是从湿地中开垦的粮仓;千湖之省湖北剩下了不足百湖、、、、、、,我们究竟消灭了多少湿地,恐怕无法计算,但一些地名能向我们透漏一些秘密,比如:我们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一个叫“洼里”的地方,地质所的地名是“苇子坑”,中关村所在地是“海淀区”……,这些地方过去无疑是湿地。

  湿地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生存空间,候鸟是世界的公民。湿地的消失就是候鸟的末日。那些在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湿地是一种特殊的领土,它有关候鸟的命运和世界的福祉,因此这种湿地应是主权有限或高于主权的领土,不能任主权国所为;同时保护湿地世界各国也应尽义务。

  按照国际湿地组织的定义,湿地除了沼泽外,还包括河流、湖泊、海岸、滩涂、甚至还包括了水库、稻田等。今天我越来越觉得用湿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河流和湖泊的必要和重要。一本权威的《地理学词典》关于河流的定义是这样的:“流动在条状地槽中的水体。”且不说这样的定义毫无美感和寡然无味,而且这种定义也忽略了河流在雨季和旱季的膨胀和收缩等湿地性质,更忽略了那些河流造就的通江湖泊,甚至忽略了水库、电站这样的人工湿地。其实河流是一条组合项链,她串联起各种形状的水体。从更大的范围看,河流是网,是大地的面纱。

  用堤坝对河流夹道欢迎,不让河流膨胀和收缩,甚至用堤坝把河流举到高处,形成悬河,这是把河流看作是“条状地槽中的水体”的的结果,如果用“湿地观”来看河流,我们对待河流的做法将有所改变,那时河流就有幸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4日 15:32 中国国家地理



--------------------------------------------------------------------------------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丫丫
发表 2004-07-11 06:55
链接: #8


看鸟去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4016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2
呵呵~~~~~~~~~这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的确好看!不要错过哦!


--------------------
童年的时光悄悄地流过,难忘那光着脚丫在田野里跑的日子----------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7-14 05:34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