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期末论文——野鸟观赏体会
KB神鸟
发表 2008-06-13 22:19
链接: #1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2
注册: 2008-06-11
编号: 3745
野鸟观赏课感想
自动0712 叶荣钦
 通过一个学期上燕鸥老师及她的鸟友们的野鸟观赏课,丰富了对野鸟知识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在没有鸟人的情况下认识几种觉的鸟,再根据参加的实地观鸟活动,逐渐喜欢上了一些鸟儿,尤其是白鹭,那一身纯洁的魄。观鸟不仅能陶冶身心、消除疲劳,而且也让我们学会热爱大自然,理解大自然。我更相信观鸟是个向自然学习、陶冶性情的过程。在鸟儿面前,根本不能妄自尊大;在鸟儿面前,不得不丢掉浮躁。这不仅因为我们想看它们,想接近它们,就得按它们的行为规律办事,更因为鸟儿世界与大自然的丰富,令我们不能不折服。由于一般要去公园或野外,肯定能呼吸到比学校、商场里、马路上得多的空气,对人体的好处不言而喻。由于一般要找鸟看,少不了走路,这比刻意的散步、跑步、登山都不知不觉又一举数得。由于要不时手举望远镜东张西望,要仰头看天上,瞄树上,颈部、肩部不断活动,预防、治疗病可谓是一剂良药。
 先说明一下一些关于野鸟观赏的注意事项:在野鸟活动中,要注意避免穿那些容易发出摩擦声的,色彩鲜艳与背景抬头强烈的衣物,可以穿暗色的衣服,因为鸟儿对色彩鲜艳的东西非常敏感,无过就会看到并飞走。过程中,尽量避免交谈,先进时放慢步速,随时注意身边的动静,发现鸟儿时不要心动它们,要和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观鸟时,与鸟类的距离要切记“只可,不可近看”的原则,保持适当的观赏距离,以免干扰亲鸟行为。有些鸟类,生性害羞,隐秘不易观摩,不可使用不当方法引诱其现身,如放鸟鸣录音带、丢掷石头等 行为。不可过分追逐野生鸟类,因为有些鸟可能因气候因素,体能衰弱而暂时停栖某一地区,此时它们急需休息调养,这样的追逐行为,可能导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在上观鸟课,对自己不满意的就是观鸟课的野鸟实践,自己总是参加的很少。因为实践课时间都是在周末,周末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很多,没事的时候又想好好休息,这让我很自愧。每每想起那些“鸟人”比我们还忙,可每次他们都能抽出时间,而我却做不到。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观察实践,对白鹭做一些粗浅的总结:
【苍鹭】
野外标志:头顶白色,后头上方有2根黑色长羽.头白色,前颈有2~3条黑色丛斑。下颈有白色饰羽。胸、侧及腹侧有黑色阔斑。背部灰黑色。嘴黄色。嘴长110~128mm,羽长417~458mm,尾长158~181mm。
生态:生境与习性常见于沿海沙洲、河口、沼泽地及水田中。飞行时鼓翼缓慢以规则。常静立于水中,头部常缩入双肩。主要以鱼类主食物。

【大白鹭】
野外标志:白鹭中的最大者,身长90cm左右,全身乳白色。繁殖时,背披有成丛的蓑羽,头冠很短,嘴绿黑色,驸趾和趾黑色。非繁殖时,背无蓑羽,嘴为黄色。
形态特征:成鸟(夏羽)全身乳白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3列长的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成鸟(冬羽):亦乳白色;但背无蓑羽,头无羽冠。幼鸟:全身乳白色,与成鸟冬羽同。虹膜淡黄色。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光绿黑色;胫裸露部分皮肤淡红灰色,驸趾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1l月和初冬时,嘴的尖端有绿黑色,幼鸟嘴淡黄色。
生态:栖息于海滨、河川、水田、沼泽、池塘、湖泊及其他潮湿的地方。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非繁殖时,比较孤单,在食物丰富地区常成小群,单个的较少。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见人即飞。步行时颈收缩成s形;飞时颈亦如此,且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速度较苍鹭等鸟类为慢。繁殖时成群,常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成单种群的为数较少。5~7月繁殖,营巢于高大的树上或芦苇丛中,多集群营巢。巢非常简陋,由枯枝、干草等搭成。巢外径80~108cm,内径40~50cm,巢高30~40cm,窝深8~14cm。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一般为4枚。卵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天蓝色,重66.0g,卵径平均63.96mm×42.52mm。孵化期26~28天,孵化率95%,育雏期约30~42天。
经济意义:大白鹭背上的蓑羽,商品名称长白鹭丝毛、长白丝毛、冬庄长丝毛或大白鹭丝毛等,可做衣帽饰品。

【黄嘴白鹭】
野外标志:全身白色。夏羽:后头及下头有一束细长之饰羽。肩羽有细长的饰羽延伸至尾部。眼前裸出部份鲜蓝色。嘴鲜黄色脚黑色。冬羽:无细长之饰羽。嘴褐色,基部黄色。嘴长71~85mm,翼长235~282mm,尾长79~92mm。
生态:不普遍的春季过境鸟,可能部份为留鸟。常见于沼泽地、河口及沿岸沙洲。在厦门有过记载。

【中白鹭】
野外标志: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
生态: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
野外标志:体态纤瘦,全身乳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饰羽,背、胸均披蓑羽。
形态特征:成鸟(夏羽):两性相同,全身乳白色。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长达10多厘米,状若双辫。肩及肩间着生蓑羽,与大、中白鹭一样,羽轴硬,由基部至尖端渐小。成鸟(冬羽):全身乳白色,头、胸及背所披之蓑羽和矛状羽均全部脱落,但极少时候有保留。幼鸟:全部羽毛白色,头无羽冠,与成鸟冬羽同。虹膜淡黄色。胸背无矛状羽和蓑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黄绿色。
生态: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夏时常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亦见于大型湖泊、海岸的浅滩等处;成群地徘徊于田间或停立于田中,池边。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踏地而立。寻食在白天。性好食鱼、蛙、虾及昆虫的幼虫等。在我国,繁殖期3一9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大、中白鸳、夜鹭、苍鹭等鹭类及鸬鹚等在一起,有时成单一种群。通常营巢于树的巅处或竹的高处,偶然在和草鹭及其他鹭类营于密生芦苇堆或茂密草丛中。雌雄均参加营巢,巢的外径20-50厘米,内径15-30厘米,深度5厘米,高度20厘米。对于旧巢不易抛弃,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产卵4枚为常见,3枚较少,5枚则更少。每隔一天产卵一枚。通常每年繁殖1次。最多2次。在人工饲养下,第一窝雏鸟取去不久,即开始第二次产卵。繁殖产卵次数之多寡,以亲鸟的健康与否为断,至少2次,至多4-5次。卵蓝绿色,呈阔的卵圆形,壳面滑。雌雄两性共同抱卵。家养白鹭,孵卵以雄为主,雌的仅在雄的出外觅食时代孵而已。它在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23日而出雏,有时只需17一18日。
经济意义:白鹭在繁殖期中所生的蓑羽等可作装饰用,销往国外。它的蓑羽和矛状羽,商品称短白鹭丝毛、白辫子等,过去由于人们任意猎取其羽毛,几乎濒于绝种,现对此鸟已加以保护,因而又逐渐增多起来。白鹭虽主食鱼类,使渔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另一方面它们还啄食蝼蛄、蚱蜢和蝗虫等有害于农作物的昆虫,衡其益害,还是益处较多,故更不能随便加以猎杀。

【岩鹭】
特征:体型略大(58厘米),有白色和炭灰色两种色型:灰色型较常见,体羽清一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颏在野外清楚可见。白色型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头及颈狭窄。与其他鹭的区别为腿偏绿色且相对较短,嘴浅色,习性也不同。 虹膜-黄色;嘴-浅黄;脚-绿色。 叫声:进食时发出粗哑呱呱的喉音,告警时发出更为粗哑的arrk声。
习性:几乎总是见于沿海岸线地带,在岩石或悬崖面上休息,或在水边捕食。巢筑于小岛大砾石下的石堆上。
分布范围:东亚和西太平洋沿海并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偶在海南岛、香港、台湾、澎湖列岛及南沙群岛繁殖。福建、浙江及广东沿海有候鸟。
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近来岩鹭在厦门已难得一见。岩鹭在华南区中属于旅鸟,但可见于厦门东海岸,明显地属于冬候鸟。

以上就是我对白鹭的一些粗浅研究认识。大家都知道鸟类在保护森林、防治虫害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鸟类对气候等环境的变化比人类敏感, 因此,关心鸟类,就是关心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然而随着环境的破坏,人类的虐杀,白鹭的数量急剧减少。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鸟类。集美大学图书馆前面有一条白鹭保护带,是我们观鸟的好地方,然而学校又在其旁边盖起了房子,我认为那是不好的,将对白鹭的栖息地受到破坏,长此以往,白鹭将在集美大学消失。
所以我在此呼吁关心鸟类,就是关心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4-11-01 04:02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