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五通 |
走读五通 |
2003-10-29 06:04
链接:
#1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几次考察之杂烩版]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厦门岛吹拂得繁花似锦,特区建设的步伐在厦门岛东海域之滨的五通村,却似乎总是有些停滞。二十余年间,五通村的平静和困惑,与厦门岛的繁华与喧嚣,形成了两个世界。 随着东部开发的消息不断传来,行走五通的愿望忽然强烈起来。不错,再不及时记录昨日和今天的五通村,也许五通村就会象厦门许多已经消失的村庄一样,它的真实面目,终将无人知晓,湮没在流逝的岁月中。 主意已定,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约上厦门观鸟会一班热衷人文、生态科考的爱好者――岩鹭、斑鱼狗、上尉、拓比、蓝色鬼等人,开始我们的五通村考察之行。 -------------------- |
2003-10-29 06:04
链接:
#2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路上的风景
吉普车从一马平川、绿树成荫的金尚路拐进后坑路口,等待我们的,是尘土飞扬的仙岳路东段的建设工地。颠簸着过了后坑,首先映入眼界的是一座被密林覆盖得郁郁葱葱的小山岭,这是金山,旧志上讲“山赤色金星,体上无草木,故名”的金山,古今相较,颇有苍海桑田的感觉。据说郑成功曾在此地练兵,可惜找不到当年的痕迹。 过金山往前不远,车子驶上岛内最大的淡水湖――湖边水库的堤岸。我们停下车来,漫步堤上,视野中是一汪碧波粼粼的水镜,几名垂钓者在岸边怡然自得地举得钓杆,一群水鸟的旁若无人地在水面游弋,空中有几只白鹭飞向湖畔密密的相思树。远望处,虎仔山象一只正在小憩的猛虎蹲踞在西南方。好一派闲适的画面! 想到市政府已经决定将把湖边水库高标准建设成为东部的筼筜湖,不久的将来,市民又多了这一处休闲佳地,心里便多了几许期待。 过湖边水库,进入高林村的地界,路开始坑洼起来,两边的民房,参差不齐地散乱在道路两旁,垃圾随处可见,跟市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洁净卫生宛若两个世界,一路走来,一路坎坷,等到了五通散货码头,我们早已都“尘满面,鬓如霜“了。 -------------------- |
2003-10-29 06:06
链接:
#3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五通港与千年古渡头
五通码头不大,且有些脏乱,进出港的船只也不见其多。资料上说,五通建港的条件非常优越,只是种种原因暂未大规模开发。也许未来,这里又是厦门的一处港口运输重地。 再折向东,婉延中,我们辗转来到了五通村凤头社北面三百米处的一处海岬。一块伸入海中的巨石坡上,四排十八级并行的人工雕凿的台阶在浪花的拍打中若隐若现,台阶的表面,布满了深绿的苔藓。这就是岛内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古渡头――五通古渡头了。有史可查的资料表明,五通古渡头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近千年来,古渡头一直在厦门的对外交通上发挥过重要作用。1982年,有关部门在五通渡头附近还发现了乾隆时《重修五通路亭碑记》一方,记述当时官宦乡绅集资重修五通渡头附近的路亭之事。随后市政府将五通古渡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离古渡头不过百余米,热火朝天的环岛路三期工地(香山至五通,五通至墩上)已渐渐向古渡头逼近,不远处的钟宅湾纳潮口大桥清晰可见,殊为壮观。举目远眺,依希可见同安刘五店码头的影子。据说连接五通与浏五店之间的海底隧道将于2006年动工,2009年通车,成为厦门岛进出岛的第三通道,五通将再次成了厦门的对外交通的重要一环。钟宅湾畔,不久还将开工建设由厦门的八个国际友好城市参与建设的大型休闲胜地――国际友城之角。千年古渡头将见证五通的辉煌明天。 是的,“远水平吞三岛日,长风高破两门潮”,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号角,正是五通前进的希望。 -------------------- |
2003-10-29 06:07
链接:
#4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万人坑,暖眛的洗头店与异彩纷呈的古民居
我们拨开杂草,在古渡头西北二百米的一丛密林中,找到了荒凉的“日寇杀人万人坑”遗址。日占期间,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先后将我2000余名同胞残杀于此。 告别“万人坑”,我们信马由疆,驱车纵横在五通的乡间小道间,不时惊起随意乱走的鸡鸭。农人在田间忙碌,随处可见茂盛的老榕,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小庙散落在村头村尾,几座明清的古墓残破在田头。 通向何厝的村道两旁,不时冒出一两间小酒店,显示此地酒店业的繁荣。发廊似乎随处可见,一些年纪极轻的女孩子坐在门口,用暖眛的语气向路人打着招呼:大哥,要不要洗头啊?很搞笑的样子。 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了百年名宅坂美“大夫第”前。“大夫第”座西北朝东南,为砖、石、木结构,装饰有多组青、白石石雕,随处可见闽南特色的木雕,工艺精美,装饰巧妙,立体感极强,令人叹为观止。 毗邻“大夫第”的,是一组被当地人称为99门的闽南大厝。屋前的古井和墙上精美的雕琢图案,表明当年的兴旺与荣耀。独居其中的84岁的老太太吃力地挪着身子,向我们介绍古屋的历史。我们登上附近一幢在建的五层楼新房的楼顶,纵眼望去,这99道门的百年闽南大厝依旧气势不凡,心中别有一番感慨。 不知道五通有多少这样的老屋,也不知道有多少故事随老屋的衰败而消逝。在仑后社陈旧的王氏宗祠内,老人们指着横梁上说,梁上原来挂着一个状元牌和八个进士牌,那是王氏的光荣,只是已经不见了。坂美的状元府第,出过六十六个进士,有价值的文物也已荡然无存。 仑后社78号,一幢气派的红砖“番仔楼”将我们的眼光定格。70年前,在印尼经营布料的王清士、王清雄兄弟发迹后回乡建造的这幢既洋气又结合了闽南建筑特色的豪宅,屋前的两株大樟树,就是当年从南洋带回种下的。现住其间的76岁的王老太(王清雄的女儿)伤感地回忆,叔叔王清士因出资抗日,于日本投降的15日天前在印尼被日军杀害了。 我们就这样走着,众多独具特色的闽南古民居和番仔楼不时交替出现,散发出文化的韵味。村庄里已经有了不少新建的楼房,毫无特色的建筑让人有些倒胃口。 政府能不能保护这些老房子啊?王老太握着我的手不安地问道。 我们无语。 -------------------- |
2003-10-29 06:08
链接:
#5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下边饭店的“腐败” 快乐的观鸟
看看日头已高,肚子里的饿虫不争气地示威起来。蓝色鬼提议说,几年前他吃过的下边饭店便宜又好吃,于是一众“鸟人”们便急急前往。客人还真不少,热情的老板将我们请进二楼,不一会儿,新鲜的海蛎煎、小鱼儿煮酱油水、美味的炒咸饭……一一进了我们的肠胃,每份饭菜的份量往往是市区饭店的两倍,价格虽然较以前贵些,却仍然比市区便宜不少。 吃饭喝足,我们走出村庄,开始实施此行的重要计划――观鸟。钟宅湾畔的五通村,到处是水库、鱼塘和林地,几乎是岛内最后一块大型生态湿地。忙不迭掏出双筒望远镜,架上单筒“大炮”,于是视野及处,此起彼伏的野鸟,便渐渐跃入眼界:黑翅鸢在高空翱翔,栗喉蜂虎雀跃枝头,黑卷尾追逐而过,蓝翡翠在池塘边窥视猎物,静立的大白鹭如一尊雕塑,成群的鹬在海滨漫步。美丽的斑鱼狗晃动了双眼,与华冠的戴胜共同谋杀了鸟人们的不少胶片。白胸苦恶鸟叫声凄苦,动人的是鹊鸲的学舌……这真是野鸟的天堂!三个小时内,44种野鸟已经轻松地写在我们的记录本上。这样的结果真是让人激动,很了不起的数字,在岛内,聚集这么多野鸟的地方再也找不到第二处。两个在禾山中学读书的五通村少年加入了我们的观鸟行列,令我们欣喜不已,他们正是五通村的未来希望呀! 在一处田头,一张不法分子设置的巨大的捕鸟网向空中张开“血盆大口”,气愤的上尉急忙冲上前去,毫不犹豫地将它拆除。不时可见被盗砍后的大树桩,大伙儿心中不免忐忑起来:这处鸟类的天堂,还有多少好日子可以期待?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中告别五通。再过湖边水库,晚霞下的仙岳大道东段的施工工地一片繁忙,相信不用多久,这个市政府重中之重的工程就将延伸至五通码头,那时的五通,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 |
2003-10-29 06:09
链接:
#6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相关链接:
之一 五通村概况: 湖里区禾山镇五通村位于厦门岛东北部,北临钟宅湾,“旧祀五通神,故名”《厦门志》,古属泉州府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廿一都。全村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下轄东宅、浦口、凤头、泥金、下边、坂美、仑后、浦东、西头、店里等十社,目前常住人口5300余人,外来暂住人口2500余人。 五通村村民目前经济活动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工业较为薄弱,是岛内为数不多的、较为纯粹的农村。 -------------------- |
2003-10-29 06:10
链接:
#7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之二 龙门渡的传说与五通古渡头
八百多年前的一天,风急浪高,一艘木船从对岸颠簸而来,匆匆靠上五通渡头。几位风尘仆仆、身着官袍的男子跳下船来,小心翼翼地躬身将两个年约十岁的小孩迎上台阶,顾不上久留,两名中年男子就背上小孩,慌慌张张地离去。其中一名大官模样的男子临走还不忘提笔在渡头附近的两块巨石上写下“龙门”两字。 这个大官模样的男子,据说就是历史上那个“留取丹青作汗心”的文天祥。《同安县志》、《泉州府志》都这么说了,南宋恭宗德佑二年三月间,元兵攻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城,逃难至福建的十一岁的赵晸称帝做了端宗。可惜,帝位还没坐热,元兵就已经南下,小皇帝只好在文天祥丞相的护卫下,与他的弟弟,八岁的卫王赵昺亡命南逃,急急如丧家之犬,过泉州又被拒之城外,一路狼狈,奔至同安,再从浏五店码头渡海逃上了厦门岛(那时还叫做嘉禾屿)。上岸的地方,就是五通渡头,从此,五通渡头也被人称作龙门渡了。据说文天祥还提笔在渡头附近的两块巨石上写下“龙门”两字。 其实文天祥丞相是不曾奉南宋幼主南逃的,这不,素以严谨著称的《闽书》就提出了质疑,认为保护幼主南逃的应该是丞相陆秀夫和将军张世杰。争论之间,历史早已悠悠近千年。如今,“龙门”碑刻荡然无存(笔者注:云顶岩上现有“龙门”石刻,应与上述故事无关),幼帝已成追忆,当年的渡海故事,也早已化为百姓心中的传说,给五通古渡头增添了几许神秘,几分暇思。 然而传说之中,却不免折射出一个史实:五通,原来早就是厦门岛的交通要道了。这在《鹭江志》、《厦门志》也均有记载:五通渡头,厦往泉大路,过刘五店,水途三十里。 是的,曾几何时,五通确乎是厦门出岛通大陆的咽喉。数百年间,五通作为厦门岛古驿道的重要一站,迎来送往,见证着人世的沧桑。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表明,古时,厦门岛上有两条驿道。一条驿道是自岛北隔海的集美铺下接高崎铺,下接莲坂铺,再下接和凤铺(即今大中路和镇邦路之间的和凤街位置)。另一条驿道,就在厦门岛东北角设五通铺,上接过海的刘五店铺,下接蛟塘铺(又名“勾塘铺”,社名蛟塘即现在昭塘自然村),再下接金鸡亭铺、和凤铺,官府公文就在和凤铺交由船户带往金门、台湾等地投递。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朝政府在厦门岛建城时,同时在五通也建造了城寨,“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官军守御”。郑成功时期,五通更被视作战略要地。1655年农历四月,郑成功派人筑造了一批营寨,其中就有五通寨。在郑成功抗清的若干重要战役中,五通寨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中期以后,五通寨已圮,但仍设有五通讯,有了望台和墩台,清政府派“提标左营弁兵防守”。 乾隆二十六年之后(1761年),高崎铺因“铺务稀少裁汰”,五通渡口遂成为厦门出岛通往内陆的唯一口岸了。其后,厦门对台运输、贸易日益频繁,五通港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厦门志.台运略》作了清楚的描述:康熙二十四年以后,台湾船只往来,在内地惟厦门五通一口与鹿耳门一口对渡。由京城到台湾任职的官员,都得乘船到五通,再经蛟塘至和凤铺后,过海峡至台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知从何时起,五通渡头却“声渐悄”了。近现代以来,厦门的对外交通尤其是海上运输迅猛发展,五通码头作为曾经的交通要道却不曾有着相应的辉煌。我在近代以来描绘厦门对外交通的大量文字中,几乎找不到关于五通码头的描述。据说五通因当地供奉五通神得名,可惜,五通神并没有佑护五通走向辉煌,甚至连当年供奉五通神的五显宫,也被风雨吞噬地不知所终。历史的变迁,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 |
2003-10-29 06:11
链接:
#8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之三 “万人坑”与五通的苦难史
五通古渡头西侧两百米处,是“日寇杀人万人坑”遗址。一座墙体已斑驳的小庙,供奉着“万人坑诸神位”,显然是五通村民自发修建的。几年前,有人无意中在此处挖出了一大堆白骨,随后湖里区政府在小庙旁边立了一块小纪念碑,简单记载“万人坑”的有关情况,只是石碑已经几乎被枯枝和落叶覆盖了。只有庙前一堆已经烧化的纸灰,表明还有为数不多的人们,在默默地为这些冤魂祝祷。 有一瞬间,我们都陷入了沉默。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如何能够湮没在这不为人熟知的角落,任风雨无情冲涮? 1938年5月10日,侵华日军从五通村登陆并攻占厦门岛后,便在五通村凤头沙滩展开大屠杀,数以百计的五通村民被杀害工,日本鬼子甚至用刺刀挑着婴儿作乐。日军还大肆侮辱强奸妇女,连六十余岁的老大娘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日占期间,在五通凤头一带沙滩被日军杀害的中华同胞,高达2000余人,累累白骨,堆积在“万人坑”内,控诉着日军的罪行!五通村泥金社至今还有一个祭日,就是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就在1942年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为了报复“7.1中山公园抗日志士投弹事件”,将泥金社的十六名村民砍死在凤头海滩边。 五通的苦难又岂在“万人坑”。五通的近现代史上,写满了悲壮的文字: 1928年8月,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吴记霍、吴福奇等先生,遵循孙中山“航空救国”的遗训,组建“航空委员会”,并在五通泥金社的旧祖厝,创办了“福建厦门五通民用航空学校”,企图培养航空人才,报效祖国。然而,学校生不逢时,勉强支撑一年余,便被迫停办; 厦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与金门一衣带水的五通村是我军的前沿阵地,东宅、泥金等村社也因此承受了无数炮弹的袭击,弹痕累累,损失惨重,留下不知多少血与泪的回忆,也涌现出闻名全国的炮战支前英雄模范“母子英雄”――五通村东宅社的王劝、孙正气、孙正士母子。 -------------------- |
2003-10-29 06:12
链接:
#9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之四 闽南大厝与“番仔楼”
五通的经济的缓慢发展反而使五通保存了“大夫第”等闽南大厝与“番仔楼”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居。 位于坂美社20号的“大夫第”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坂美石氏三房长九世祖“奉政大夫”石时荣(捐官,受四品衔)始建,至今已经有150余年。 99道门的闽南大厝也颇有渊源。百余年前,现居其间的老太太的公公石连甲的父亲石月忠与其父石日华经营航运业,主要航行于北方航线,高峰时拥有99艘三桅帆船,故建厝99间,时为禾山规模最大。 番仔楼是厦门地区又一个性化的闽南民居,多为民国初年厦门出番通洋的海外富商归厦后所建,故称番仔楼,厦门岛东部海滨尤多。目前五通村保存较完好的“番仔楼”有:泥金社148号“有泰别墅”、凤头148号“汝南衍派”、下边96号“宝镜楼”、仑后78号和下边167号的“番仔楼”等,这些“番仔楼”或洋气十足,或中西合璧,争奇斗妍,彰显了厦门海洋文化的包容性。 -------------------- |
2003-10-29 06:17
链接:
#10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按照编辑的意思改来改去,原来彰显人文味道的文章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于过程也有些塑造的味道,自己都有些不忍卒读。
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阶段的成果,与兄弟姐妹们分享了。 路还长,我们的脚步却刚开始,更多的发现,在前方,在广阔的天空下。。。。。。。。 -------------------- |
2003-10-29 06:28
链接:
#11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 |
2003-10-29 06:31
链接:
#12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 |
2003-10-29 06:48
链接:
#13
|
|
资深会员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818 注册: 2003-05-30 编号: 7 |
今晚接到卢编电话,询问有关我们在五通走村串社的路线及几个主要活动地点的方位。主要是文中所述实在厚积,毕竟是多次考察的结果,与卢编花40元摩的得来的印象不少地方还对不上。我糊里糊涂地做了回答,一来文非我作,二来我的思维也跟着摩的跑乱了。感谢蜂兄让我沽了一回名,同时我也很抱歉没能把蜂兄的人文之作改成日报所要的鲜活行走。
|
2003-10-29 08:09
链接:
#14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
阅。谢谢蜂老弟!
建议:A稿应付报社。B稿《永远的五通》做为协会的文献---珍藏版。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
2003-11-02 07:01
链接:
#15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 |
2003-11-02 07:03
链接:
#16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789 注册: 2003-06-04 编号: 38 |
我们的主动行走变成了“本报记者”之行,真是有些搞笑。
兄弟姐妹们的名字有的也被略去不提,不是太爽。 -------------------- |
2003-11-02 19:22
链接:
#17
|
|
资深会员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167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5 |
以后出门,定要跟紧快乐蜂。
还一次都没听过这位“优秀”导游的解说呢。 |
2003-11-04 03:40
链接:
#18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
引用 以下是引用快乐蜂在2003-11-1 23:01:18的发言:
http://www.csnn.com.cn/csnn0311/ca195702.htm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
2003-11-04 07:18
链接:
#19
|
|
版主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
咳,真不知怎么说,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五通,希望能保护得了坂美这岛内唯一的鸟类伊甸园,可在一些记者眼里,这一切真的不算什么。怀念“将进酒,杯莫停”。
|
2005-05-02 06:38
链接:
#20
|
|
资深会员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818 注册: 2003-05-30 编号: 7 |
在厦门晚报上又读到蜂兄熟悉的文字,不过文章的落款却很不熟悉。嘿嘿嘿......
4月21日厦门晚报9版 五通西滨盈盈一水梦相连 五通西滨盈盈一水梦相连(图) 东通道建设注定将打破两个村庄多年的寂寞—— (2005-04-21 本报记者 赵馨 王蔚然 摄影 黄晓珍) 未来畅想曲:从招商引资到休闲旅游 ...... 五通,借历史开发旅游 ...... 八百多年前的一天,风急浪高,一艘木船从对岸颠簸而来,匆匆靠上五通渡头。几位风尘仆仆、身着官袍的男子跳下船来,小心翼翼地躬身将两个年约十岁的小孩迎上台阶。其中一名大官模样的男子临走还不忘提笔在渡头附近的两块巨石上写下“龙门”两字。这就是五通“龙门”古渡的传说。 散落在坂美村中的百年名宅“大夫第”。屋脊上“联登甲第”四个大字烘托出大厝的雍容气度,大厝建筑构件中的石雕、木雕上的故事人物、花鸟虫鱼,至今栩栩如生。 毗邻“大夫第”的99间闽南大厝,占地3000多平方米。登上附近楼房,方形结构的古宅共呈三进,每进有4个院落。每进、各院落之间既错落有致,相互独立,又通过廊道相连成整体。虽然年久失修但依然气势不凡。留守家中的老太是大厝建造者石日华第四代媳妇。她说,当年石家有99条船往来于厦门与南洋之间,获利颇丰,故建房99间。 还有早期华侨兴建的番洋楼、古驿道和当年日军屠杀我大量同胞的“万人坑”……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整理和修复,五通绚丽而沧桑的人文才能抖落历史的尘埃再度绽放。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4-11-26 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