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冯永锋: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图)
燕鸥
发表 2010-10-31 11:49
链接: #1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0-10-29/014021372917.shtml

上传的图片



视点

  只要你不被自私隔绝,愿意让自己成为公众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成为“自然之友”。

  10月28日下午,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梁从诫寂然病逝。消息传得很快又传得很慢,知道的人为之悲伤不已,不知道的人仍旧不知道。

  梁从诫的这一生,是追求知识分子良知的一生;尤其是在1994年后,他的整个生命,都在为阻止环境苦难的续发而倾尽其心力和血汗,他在努力给更多的知识分子作出表率,希望“身负知识权力”的人,能成为公众信任的人,替公众请命的人,为公众献身的人。

  每个人的心都敏感,都能感知社会的苦难;每个人的眼睛都锐利,都能发现自然的苦难。发现这些苦难,并把苦难的真相散播于众,进而让有心为之的人,能“起而行之”,为缓解苦难、阻止苦难、追求美好而赴汤蹈火,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之一。

  1994年,应当说,是在1993年,甚至可以推得更早,当梁从诫与其他几位知识分子,一起创办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环保愿望得到了极好的寄托。10多年过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渐渐形成“社会共识”;一小群人的想法成了全社会的共同想法,一两个组织的行动,正成为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的行动。每一个人都开始相信,只要你真心实意,愿意把自然的苦难,当成自身的苦难,愿意把社会的苦难,当成自身的苦难,保护环境就成了每一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之事。

  在很长时间内,梁从诫曾是历史学家、出版社编辑。然而,“自然之友”成立后,他辞掉了公职,抛弃了待遇,甚至可能忘记了“所学专业”。而就是在这时,他慢慢完成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升华,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大我走向无我。一个人,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他身上的所有思想和智慧,才会得到正向的发挥,成为社会苦难的解除器之一。

  梁从诫的一生,又“薪火续传”着其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生命主旋律。他们的生命似乎只为时代而生,只为奔向社会苦难而去。放眼过去的一百多年,梁氏家族的数代知识分子于中国的贡献,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他们能把生命能量,暖化冰冷者,活化死寂者,热化悲观者,激化漠视者,转化围观者,度化邪恶者。他们用简单却又坚实的生命轨迹,一次次证解着知识分子的人生方程式。

  只要你不被自私隔绝,不被汹涌的私欲裹挟,愿意让自己成为公众的一部分,不在于你是不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梁从诫,每一个机构都可以成为“自然之友”,替“无告的自然”代言。

  □冯永锋(媒体人)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10-10-31 11:52
链接: #2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网上的挽词

“一门忠良为制度为文化为自然上下求索谔谔士,三代英雄护社稷护建筑护生态前后奔波铮铮人。”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山鹰
发表 2010-10-31 17:00
链接: #3


资深掺和者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0919
注册: 2005-06-26
来自: 厦门
编号: 882
缅怀!


--------------------
给我一双彩虹的翅膀,我要飞向那自由的天堂。

微信公众号:山鹰的自然行记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泽雉
发表 2010-11-01 16:28
链接: #4


普通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803
注册: 2005-08-24
编号: 970
“前清政府真是腐败,出了我爷爷梁启超。中华民国真是不行,出了我爸爸梁思成。现在我从伟大的祖国来,出了我。”

这是梁从诫一次公开场合评价梁家三代的话,大伙儿好好琢磨一下里面的那根针。


--------------------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马太福音》第六章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4-06-26 14:33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