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中国可能发生环境危机 酿成民族灾难 |
童大焕:中国可能发生环境危机 酿成民族灾难 |
2010-05-10 20:05
链接:
#1
|
|
资深会员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3675 注册: 2009-03-26 来自: 福建厦门市 编号: 4354 |
在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容量。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经济不稳定的系数为世界平均值的4倍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浪费极大,单位能耗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如此增长方式 ,导致的是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危如累卵。 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不迅速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将可能出现在中国。”“无需等到下一代,我们这一代人就可能会承受这些灾难。”“我们的那一点经济积累根本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恢复,社会危机付出政治成本也可以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产生,就不可逆转,会成为民族灾难。”我们很多人都自豪地宣称中国是“世界工厂”,但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制度,产品出厂后,剩下的很可能是一个满地狼藉的“世界垃圾场”。在中国经济增长神话的背面,有这样一幅悲惨的景象:它的主要水系的大部分已是四、五类水质(四类水为重度污染,五类水则是严重污染,五类以下水“不可饮用,不可工业用,不可农业用”。已丧失水功能。科学地说,已不是“水”);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侵蚀;340个大中城市中的60%遭到污染。
这不是隐喻,这是活生生的现实: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列脱轨的列车正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江河失色,日月无光,天空黯淡,百姓遭殃。脱轨列车的名字叫“破烂经济”。所谓“破烂经济”,就是让我们社会整体上得不偿失,只给官员的政绩、短期地方财政和官商带来好处的经济。比如《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2日有一则《被癌症笼罩的村庄》,报道了企业污染导致村民纷纷得癌症的故事:南方某市建立的化工厂,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群众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地村民近三年上百人死于癌症,牲畜、鸡、鹅、鸭死得不计其数,10亩鱼塘绝收,8公里长的水面无一生物生存……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到处都找得到,政府和企业结成“统一联盟”并没有什么奇怪。国家环保总局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污染企业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隐含优惠条件”中,就包括刻意放低环保门槛这一承诺。但由于目前我国环保体制的限制,很多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合谋的行为环保总局也只能感到无奈。这样的增长,实际上危及当代,贻祸子孙。 认识到这种“破坏性发展”的害处容易,要遏制住这辆失控的经济列车却难。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员那里,利益追逐和GDP崇拜已使他们不顾一切,除了“大干快上”上项目造政绩增长财政收入,其他一切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位置。它已经远远地脱离了法制和行政监管的轨道,胡冲乱撞,祸害深重。 在现有体制下,单靠自上而下的监管力量,以人数之寡对付各地方人数甚众的腐败官员,显然不能“势均力敌”,而且面临着中央和地方的复杂博弈及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司法地方化问题没有解决,这条路也走不通。 我认为,在当前迫切需要以环保为主题的“环保民主运动”。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才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日前,河北省兴隆县56户农民在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法律援助下把当地政府告上了法庭:违法硫酸厂一直在生产,但县政府始终没有对该厂采取关闭措施。农民请求法院判令县政府依法采取行政措施,立即关闭违法生产的硫酸厂。兴隆县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11月14日《燕赵都市报》) 据悉,这是一起农民提起的公益诉讼,也是中华环保联合会进行法律援助的第一案。不管这个案子是赢是输,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外界环保NGO的介入,以及媒体的公开报道,随时有可能招致地方官员和企业无法控制的力量的介入,可以打破地方官员和企业“统一联盟”在管辖范畴内“一统天下”的土围子格局,从而有可能最终带来环境保护的胜利!希望中华环保联合会这个法律援助第一案成为星星之火,引导更多的环保NGO和与环保利益相关的公民,掀起一场新的“环境民主运动”。 但也应该看到,这样的一种办法毕竟只是事后补救,而且这种事后补救未必能够危及官员仕途。更为根本的在于事前防范。在现有体制下,即使是环保部门提前介入的“战略环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地方的民主决策和政改已迫在眉睫。毕竟,环境不等人。 -------------------- 随心随性随天意...
【http://blog.xmnn.cn/?2829/ 】 QQ:504401942 MP:13400621555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4-11-02 1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