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2 页 V   1 2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我们还要继续种树吗(zt)
蓝色
发表 2004-03-12 22:35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晚报萧春雷的文章---

我们还要继续种树吗



(2004-03-10 14:13:29)

——人工林忧思录


司空小月





如果在蓄水、保土、成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人工林都乏善可陈,我们就要怀疑:付出那么多代价,造出这种低效率的林子干什么?所有人都明白,植树造林,目的是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离开了这个目的,抽象的森林覆盖率毫无意义。

种树越多,生态环境越恶化?[/size]


不断有人危言耸听,告诉我们大片森林正在无情毁去;不断有人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各地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才导致各种洪旱灾害频发。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学家张健雄这样告诫我们:


“用形象的语言说,就是在我们这个本来树木就不多的国家里,学校每上一堂课的时间:有4000亩森林被毁;每吃一顿饭的工夫:有2000亩森林被砍伐一空;甚至,每眨一下眼睛:有12亩林木从我们的土地上消失……”


这些信息汇集一起,给人一个错觉,好像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正在日益减少。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上世纪80年代为12%,大家抄来抄去,用了很多年。1993年曾公布过一个13.92%的数字,表明正在增长。到了2001年6月,国家林业局扬眉吐气,公布了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还有个世界第一的数字,我国人工林面积为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林业部门以前曾经被人挖苦为“砍树局”,现在看来,真是冤枉了他们,原来他们造林的功劳也不小。


这些数据我要做个简单的解读。建国初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据说只有8.6%,也就是说,经过林业部门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一倍。这当然是好事。在这个全世界的森林每天大量毁去的时代,我国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保持了双增长,尤其是成绩如此辉煌,真是令人欣慰。根据林业局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国在今后30年将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4%,宜林地区全部绿化。到那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就接近26%的世界平均水平了。


国家林业局宣布好消息后,当年年底,国家环保总局的负责人发言说: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总体上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


国家林业局说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一倍,国家环保总局却说生态正在恶化。难道增加了那么多森林无助于改善生态?如果种树越多,生态环境越恶化,我们还要继续种树吗?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林业局提供的数字未必可靠。生态恶化我能感觉到,得到我的经验的证实。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我不能感觉到。说实话,中国有关植树造林的数字,声誉并不好,早有人戏称“植数造零”,年年植树不见树。又有人说,如果把历年上报的植树造林成绩加起来,森林都覆盖过中国几遍,种到国外去了。


如果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无误,那就是他们造的森林质量太差了。




人工林算不算森林?


国家林业局说的森林覆盖率里面,人工林占了近三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种树最多的国家。我们所到之处,到处都可以看到整整齐齐的人工林。


有人不同意把人工林称为森林,认为这是误导。


目前,我国人工林的特点是四个单一:树种单一,林分单一,林龄单一,林层单一。所谓树种单一,有人生动地概括为:“南演沙家浜,北唱杨家将,东北漫山遍野落叶松。”北方植树造林,造的基本上都是杨树,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南方称杉树为沙,种的全是杉树;东北则大种落叶松。所谓林分单一,指的是我国的森林有75%,也就是四分之三都是用材林,用材林的特点是树小的时候没有生态效应,树长大有生态效应了,就要砍掉。林龄单一指它们都是一般年龄,兄弟姐妹一大片,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最后砍的时候,也是同年同月同日死。林层单一就是说人工林的高度一致,就这么一层树,树底下绝对不会让它有草有灌木。草和灌木长多了,树成材就慢了,森林工人就要跑到大森林里头去除草。


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用材林,希望它们快快长大,好砍了当木材使用。它们是森林吗?假如森林等同于木材,则人工林当然是森林;再假设人工林里面,成林、中幼龄林比例自然,像人类社会同时有老人、成年人、儿童各个年龄段的成员,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人工林似乎也不妨算森林。但这一假设不能成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其综合效益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污染、增强土壤肥力、减轻灾害、保存物种及提供木材等等。其木材效益不到综合生态效益的十分之一。因此,人工林(特别是以中幼龄林为主的人工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森林。


简单地说,[size="3"]森林不光是树木相加,更不是木材的堆积,森林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的生态系统。原先连片的森林一旦碎片化,其生态效益便消失,补种多少人工林也难以恢复。人们砍掉的是森林,补种的是树林。


森林覆盖率再高也没用


《中国环境报》登过一篇名叫《大水冲毁生态县》的文章,说湖南省长沙县是我国50个重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41.8%。1996年7月,一场暴雨,山洪暴发,全县21个乡镇18个受灾,403个村庄和28.5万亩良田被洪水吞没,3.6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4亿多元。


文章还说,中国南方有不少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仍然水旱灾害频繁,如海南岛森林覆盖率51.1%,福建省南平市森林覆盖率74.4%,却都是灾害的高发区。这使世人对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不免产生了疑问。


长沙县40%的森林覆盖率算什么!我的老家闽西北泰宁县,人工林几乎种满了所有山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附近几个县如建宁、将乐也都差不多。可是2002年6月一场大洪水,把泰宁全县的水利、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悉数破坏,几千间房屋倒塌,死伤甚众。邻近几县灾情也同样严重。如果78%的森林覆盖率——全中国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水准——都不免大洪灾,那么,在长江上游种多少树,才能保证长江不发大水呢?


曾经长期从事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孙丕文说:“作为森林资源大省的黑龙江,森林覆盖率达到4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但是,近年来洪灾、旱灾、风灾出现频率加快。过去夏天不用空调的哈尔滨,现在空调热销。”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比黑龙江还要高。按《福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从1987到1997年,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从41.2%上升到60.52%。这个数字高于美国(31.3%)、加拿大(39%)、巴西(58.0%)、瑞典(57%),接近日本(66.7%)。然而这些森林多为人工林,便不大值钱,所以“我省森林质量却有所下降,林分生长状况不理想,森林质量下降导致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天然林锐减,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


国外有个对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的报告。湖南省解放初期的森林覆盖率是37%,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65%,增长了几乎一倍。如果按我们通常讲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上升,湖南省的生态环境应该改善了,但是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湖南省湖泊在淤积,水库在淤积,河床在抬高,生物多样性在减少,森林的病虫害在加剧。最后研究的结论是:湖南省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上升,但是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大幅度下降。


由人工林构成的森林覆盖率再高,也无法抵御生态灾难。


乏善可陈的人工林



杨树害虫


天然森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体系,它的生态过程包括土壤、空气、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森林中包括许多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体,共同组成一个平衡稳定、可自我调节更新的复杂生物链,并具有遗传、物种、景观和生态系统等各个层面上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物链,恰恰是人工林所缺乏的。


人工林的蓄水能力大大低于原始森林。据调查,每亩幼龄人工林蓄水100多立方米,中龄人工林300多立方米,天然阔叶次生林560立方米,原始林800立方米以上。同样面积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的蓄水量比人工针叶纯林可高出10倍以上。而我国人工林中,幼中龄占82%。结果一下雨就闹洪灾,不下雨就闹旱灾。


人工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很小。在大凉山区,生长着自1958年以来多次飞机播种的云南松林,40多年了,密林中的许多地方还是光秃秃地露着红土。没有形成枯枝落叶层和林下地被的人工林,保土能力很差。湖北省谷城县早已“灭荒达标”,可是全县水土流失率达46%,土壤侵蚀程度相当于黄河流域。


病虫害是人工林的克星。随着人工林的猛增,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呈正比攀升,20世纪50年代年均100万公顷,70年代360万公顷,2000年达873.81万公顷。1995年,一场天牛虫害使宁夏8000万株杨树全部被砍掉,十几年的造林成果毁于一旦。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防治和根治森林病虫害,得出的结论是无药可以根治,惟一的办法是发展复合林。病虫害在天然林爆发不了,因为它有生物多样性,所有的天敌都有它的天敌。所以森林病虫害大幅度的上升,是与咱们国家的造林政策有关的。


中国人工林成活率低,质量差,每公顷蓄积量仅28.27立方米,是德国人工林360立方米的7.8%,并且还在继续下降。上世纪60年代福建与湘西营造的杉木林、山西雁北营造的300多万亩杨树林,如今都是成林不成材的“小老头树”。单一树种和成片连作造成的地力严重衰退,已在杉木、桉树、柳杉及落叶松这些人工林中有明显表现,生产力一代不如一代。


果在蓄水、保土、成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人工林都乏善可陈,我们就要怀疑:付出那么多代价,造出这种低效率的林子干什么?所有人都明白,植树造林,目的是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离开了这个目的,抽象的森林覆盖率毫无意义。


死寂的森林


有一个美国专家来考察,临走的时候,中国的学者问他,你到中国来考察的印象是什么?他想了想说:第一条,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几年之后我一来和前几年都不一样了。第二条,我走遍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没有看到鸟。


没有看到鸟是大事吗?至少另一个美国人,当代环保运动先驱蕾切尔·卡森也是这样认为的,她在那本开创一个时代的重要著作《寂静的春天》里写道:


“这是一个听不到声音的春天。过去的日子里,知更鸟、猫雀、鸽子、松鸦、鹪鹩以及数十种其它鸟类每每要在破晓时分齐声合唱,而今清晨里已然悄无声息;惟有一片死寂笼罩在田畴、森林与沼泽的上空。”


鸟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的指示性物种。如果整片整片的树林鸟都没有,哪里还会有欢蹦乱跳的狐狸、野兔、麋鹿呢?从大凉山区回来的人报告说,整片人工林一片死寂,没有活物,他们在树林里驱车500公里,只看见了一只松鼠。


植物畸形生长,动物绝迹,这样一片死寂的树林,可不是我们想要的森林。


(厦门晚报)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4-03-12 22:37
链接: #2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呼唤“树木关怀”



(2004-03-10 14:13:27)

■邱贵平


去年植树节期间,仅仅为了做记号,郑州黄河大堤一万棵大树竟然惨遭“割肤”,树皮都是人为砍掉的,下手“狠”的树身伤痕深达2-3厘米,露出白白的“树肉”,非常扎眼,远远望去,树身的伤痕犹如高速公路两侧刷的反光漆。树木对城市的作用小孩子都知道,无须赘言。保护树木就是保护城市保护自己,仅仅为了做记号,就对一万棵为大堤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树大动刀斧,不仅暴露出城市管理者的无能,也暴露出他们的无良。

外国人修建高速公路,有大树挡道,宁愿绕个大弯,也不忍砍树。施工者的话含义深刻:“树木也有生命,砍树好比杀人。”我想把砍树视为杀人犯罪的人肯定不会对树木“割肤”,在他看来,树木既然有生命,也就怕“疼”;倘若说砍树是杀人,那么剥皮就是害命,是赤裸裸的暴力行为,如果记号非做不可,他会在每棵树上挂一块牌子,尽管这么做成本高昂。


一个人一个民族只有把花草树木当作生命一样去呵护,才能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庞大的钢筋水泥丛中仍然郁郁葱葱着大片绿荫和绿地的根本原因,有些大城市,比如悉尼,非但没有把树木蚕食,反而被森林所包围。几年前曾看到这样一则赏心悦目的新闻: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的两位女工,为了不踩草坪而绕道行走,我想这两位女工也一定像国外那位道路施工者一样,怕踩痛踩伤它们。无需掩盖,对花草树木抱有菩萨心肠的国人不多,为了一时的利益,他们见树就砍,见草就铲。1996年,南京市政府为了缓解道路拥挤状况,决定砍掉两旁历史悠久的树木以拓宽道路。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画面上出现拥挤不堪的车流和即将被砍伐一尽的参天大树)时,心为之一痛,以至事隔8年之后写这篇文章时,一下就想起了这条旧闻。


道路越拓越宽,树木越来越少,空气越来越浑浊,人类的肺活量越来越小,心胸越来越狭窄[size="5"][/size]。砍树好比杀人,人类在砍树时,就好比抽烟,其实是在谋杀自己。为了做记号不惜给一万棵大树“割肤”,虽然一时半会要不了它们的命,折射出的野蛮心态和粗暴作风却令人心寒齿冷。我们已经羞羞答答地把“动物关怀”提上了议事日程,那么对“树木关怀”是不是也该大声呼唤呼唤呢?正因为缺乏“树木关怀”,我们才年年种树不见树,种而不养(护),正如生而不养,都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表现。

链接: 我们还要继续种树吗 那些时间收集者

(厦门晚报)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胡杨
发表 2004-03-13 00:23
链接: #3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427
注册: 2003-08-22
来自: chpengxj@hotmail.com
编号: 149
上传的图片


中国的森林覆盖卫星图
上传的图片


中国沙漠化卫星图

拯救森林,守护绿色!
em07.gif


--------------------
农妇、山泉、有点儿田 ~~~~ ~~~~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上尉
发表 2004-03-13 00:42
链接: #4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人工林问题太多!!!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5-03-07 13:44
链接: #5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又到了3月的植树时节,每年都有不一样的感想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胡杨
发表 2005-03-07 13:56
链接: #6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427
注册: 2003-08-22
来自: chpengxj@hotmail.com
编号: 149
什么感想,说出来啊


--------------------
农妇、山泉、有点儿田 ~~~~ ~~~~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05-03-07 15:27
链接: #7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厦门的山几乎都由相思树、马尾松、桉树组成,这些先锋树种耐贫瘠、耐干旱,不落叶,目前乡土树种土密树、潺槁树、朴树难觅踪影,厦门的森林覆盖率高达44%,但没有人统计森林荒漠化比率。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伯劳
发表 2005-03-07 16:29
链接: #8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2463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7
想起以前在老家听说到的森林调查方法:只要山头上有棵树,那么这些山头围起来的都算森林.通过这种调查办还得了个什么关于保护森林方面的先进乡称号.


--------------------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上尉
发表 2005-03-07 16:52
链接: #9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哦,可怜啊伯劳的家乡......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叼鱼郎
发表 2005-03-08 13:19
链接: #10


资深会员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391
注册: 2004-12-19
编号: 651
用我老家林业站的人说的话:年年植树造林,按照上报的数字,这些年连老百姓家的炕头上都不知栽了几遍了。 sad.gif


--------------------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bird-aves
发表 2005-03-09 20:41
链接: #11


中级会员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324
注册: 2003-06-01
编号: 22
不管用什么方法植树造林都不可能造出热带雨林。天然林特别是原始林是不可替代的。人工林要向着尽量接近天然林的方向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
设备档次不论高低,总有其适用的场合。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双叶铃木
发表 2005-03-24 01:53
链接: #12


资深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537
注册: 2004-09-18
编号: 510
听说生命学社有组织植树活动,只是不知是不是又论为形式


--------------------
当猪不止...卧床不起...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5-05-28 05:31
链接: #13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引用 (海潮 @ 2005-05-27 17:18 )
我们正在厦门着手保护一片朴树林,为厦门乡土树种。但有人说,林子太小又其貌不扬保护意义不大,请各位大侠议一议这个林子保护的意义。这片林子有十几棵朴树,树高8~11米,胸径20~46cm.
*



在哪?

很好啊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05-05-28 15:18
链接: #14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我认为钟宅湾的那片林子很好,集中了很多的乡土树种。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粉红燕鸥
发表 2005-06-05 15:55
链接: #15


资深会员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198
注册: 2005-05-20
编号: 824
是在钟宅湾,但只说乡土树种有许多人不感冒。


--------------------
追梦,追逐心灵的家园。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6-03-12 22:04
链接: #16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让“植树节”也成为“爱树节”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3...ent_4290060.htm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3月12日 00:00:05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梁江涛 作者文集

我是从单位的小黑板上得知第28个植树节到了,照例又是市里统一安排到指定地点植树,单位通知大家自带工具,集中乘车一起去。由此我想起了前些年栽的那些树,不知怎么样了。栽完了树,我让司机将我放到前些年栽树的地方,那里早已成了一片茂密的林子,一位捡拾垃圾的老人见我一个人在逡巡,问我做什么的,我说是来看树的。他说,从来没有见过干部模样的人来看树。我说这片林子就是我们三年前种植的,如今郁郁葱葱一片,看了心里舒坦。老人看到树林边“环保林”的牌子,得知我是环保局,指着几棵树梢头的白色塑料袋,对我说:“你们应该经常来看看这些树木,管管城市里的塑料袋,你看,树头都被塑料袋缠死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不错。那些有塑料袋缠绕的树冠明显没有其它树长得精神,有的枝条已经枯萎,成了死枝。我觉得拾荒老人的提醒很重要,我们不能光顾着每年到“植树节”时,才想起植树,应该经常想到种植的树木是不是存活了,长大了,长得怎么样了。因而莫如将“植树节”改成“植树爱树节”,每年春季到来时,提醒人们到户外去,到路上去,到公园去,到乡村去,到树林去,与那些亲手栽培的树木有一个春天的约会。

我们不一定非得在3月12日这一天之内,将对树林关心和爱护的事全部做完。不需要成群结队,也不需要组织出面,可栽可种,可护可育,自觉自愿,方便为之。有单位定点命名的林子,同事们就约好一起去浇个水,培个土,清个垃圾什么的。个人领养的树木就自个安排时间,根据需要进行防护、清理。对于那些树梢挂上塑料袋的树木,需要提前准备一根长长的竹竿。此外,还可以结合环境日、土地日、地球日、爱鸟周等纪念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公众爱护树木,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定点和分类放置垃圾,不致于风一吹,“白色污染”到处飘,落到电线挂上树梢,既有碍于观瞻,又损伤树木。

其实,我们植了多少年的树,都忽略了树的自然生长规律。古人郭橐驼种树,树木枝繁叶茂,壮大多实,所藉并非特别的本领,只是悉心关照,不去有意妨碍其生长,抑制其成熟,也就是遵循树木的生长规律,使其天性得到保全和发挥,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与束缚。而我们现在有些人种树,只管种“数”,完成任务了事。对此,老百姓说“一年栽树二年黄,三年进灶堂”。树木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而现实生活中还有毁树和不爱护树木、伤树损树的不良行为。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持之以恒的爱树活动,牢记胡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同各种不文明的损树行为作斗争。

一些人把植树节当作一种公式化的“游戏”来做,大家心里都有数,却没有“树”,为什么就不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呢?将“植树节”拓展为“植树爱树节”,是一种理性,更是一种素养。

相关报道:

2005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今春各地植树忙
先查植“数”造“零”再行植树造林
“植树节”前话“绿化”
今年上海市义务植树“一树难求”
全民义务植树5年植树120多亿株
5年植树120多亿株 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新跨越
贾治邦:十五期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7.5亿人次
[社会记录]徒步世界植树之旅
江西一八旬老农心系子孙后代 义务植树45万棵
陕西林草覆盖率45% 南昌万名干群5号植树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6-03-12 22:04
链接: #17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先查植“数”造“零”再行植树造林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3...ent_4285372.htm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3月10日 13:19:58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原题:植树造林:先查植“数”造“零”再行植树造林


“一年一度春风劲”,又到一年植树时。与往年一样某市组织机关干部义务植树,下属问领导:“今年植树去哪儿?”领导答:“去年在哪儿,今年还在哪儿?”这看似是一则笑话,但实在让人笑不起来,在现实生活中那种年年植树“老地方”,年年植树不见树的植“数”造“零”已不是极个别现象。(据《南京晨报》3月8日)

有资料显示,二十多年来全国累计已有93.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448.8亿株。如此之巨的天文数字,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在参加过义务植树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去看过自己当年种的树?在义务种植的近450多亿株树当中,成活了多少,长得又怎样又有多少人去“义务”过?去年“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痛斥植“数”造“零”:如果把每年公布的植树造林总数累加起来,完全可以把全中国绿化好几遍,还可以到国外去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现在有不少单位植树轰轰烈烈,管树却无人问津,植树“植”到了报表中,造林“造”到了政绩上,出现了“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栽树不见林,年年披绿不见绿”的怪现象。不是吗?每年的植树造林,我们都能看到某地出动了多少人,植了多少树,造绿了多少亩等动人场景,可是植树过后,我们却又不难见到荒山依旧的凄凉,年复一年的植树造林成了认认真真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的“重在参与”的义务“植树秀”,周而复始的植树造林成了“春天种、夏天枯、秋天死、冬天做柴烧”的植“数”造“零”。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形式主义和虚夸假报风趋甚。分析其原因:一是植树重声势轻实效。在植树现场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好不热闹,领导带头植树,记者前去“捧场”,结果是媒体上的植树“新闻”铺天盖地,管理部门造林统计令人“惊喜”;二是重植轻管,重栽轻活。植树的“义务”挖个坑,栽树的“义务”把树苗往里扔,至于树苗的死活,只尽“义务”不尽责任。

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浇汗水花不开。”植树的多少既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要的是树而不是“数”,要的是林而不是“零”。而形式主义不仅害死人,而且害死树,害死林,不仅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歪风,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依愚之见,在今年的植树造林中有关部门应首先查一查植“数”造“零”,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玩弄数字游戏者,应予以严肃查处,而后再行植树造林,根除那种年年植“数”一串串,年年栽林却是“零”的植“数”造“零”的“植树秀”,使植树造林后真正地见树见林。(朱建中 周华 原始出处:《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
“植树节”前话“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5年植树120多亿株
南昌万名干群节后上班第一天植树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蓝色
发表 2006-03-12 22:07
链接: #18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3731
注册: 2003-06-03
编号: 31
植树节”前话“绿化”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3...ent_4280423.htm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3月10日 00:00:56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许贵元 作者文集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的时节。随着“3·12”全民义务植树节的到来,关心地球家园的人们自然激情涌动,都想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播下一片绿色的种子,为美化家园,绿化祖国,优化生态环境留下永久的纪念。

然而,对义务植树这一社会公益性事业,虽然人们都有一定的认识,可是在实际中时常发现一些令人痛心和遗憾的事情。有的地方是“绿化平时冷清清,植树节里一阵风”,形成“口号植树、书面造林,数字绿化”的不良状况,其结果是“造林绿化年年搞,不见树木绿成荫;还有的是“只管种植,不管死活,植‘数’造‘零’,花钱不少,劳民伤财”。对此,群众形象地描述道:“一年栽树二年黄,三年进了‘灶火堂’”。公民护绿意识薄弱也较为突出,有的随意折树枝、捋花草,有的践踏草坪,行走绿地,好多草坪如同患了“秃疮病”,硬是被踏出了横七竖八的“人行小道”。更令人气愤的是,有的个别人竟然在夜间把公共场所花坛的花盆偷走窃为己有,还有的还把路旁栽植的“特色花草”连根挖走,装饰自家。这些有失道德文明的行为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可谓是屡见不鲜。因此,在植树节到来的时刻,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植树”先“治脑”,搞好思想“充电”,这是绿化美化的关键。

首先,要大力开展宣传,让植树造林的环境意义和经济意义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同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实践证明,造林就是造福,植树就是致富,绿化美化连着现代化。因此,我们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重视造林绿化美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全党全民抓绿化、再造美丽山川”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要把植树造林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列入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全国而言,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保护工作与城市比较也相对落后。尤其是沿海边缘的盐碱地带、平原低洼地区和沙丘地带,这些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的“薄弱地区”,应列为植树造林的攻坚地区。要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不能只“退”不“林”。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只重“经济发展”,轻视“生态建设”,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期致富”,要城乡协调,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再次,要不断加大管护力度,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覆盖率。首当其冲地是增强全民依法护林意识和爱花护草的公德意识。近年在一些地方,毁林盗木现象和滥砍乱伐案件时有发生,直接带来的环境恶化令广大群众痛心不已。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森林法》等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对破坏生态建设的不法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严惩不贷。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林权改革,健全完善“种、管、护”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促进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报道:

今年上海市义务植树“一树难求”
5年植树120多亿株 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新跨越
贾治邦:十五期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7.5亿人次
[社会记录]徒步世界植树之旅
江西一八旬老农心系子孙后代 义务植树45万棵
陕西林草覆盖率45% 南昌万名干群5号植树
南昌万名干群节后上班第一天植树


--------------------
观鸟就是观环境 看鸟也是看自己

tel :8804110
13328763110(电脑开机不上网才打得通)
mail:lan8804110#163.com
QQ:342883679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天堂鸟
发表 2006-03-13 16:47
链接: #19


天堂来的孩子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583
注册: 2006-02-24
编号: 1181
轻声问一下:树是一天可种成的吗?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天会更好!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zh9jianq
发表 2006-04-13 06:19
链接: #20


新鸟入门
*

组别: 注册会员
帖子: 8
注册: 2006-03-24
编号: 1251
我也想问一下:要不种的话,大家还想活多久?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2 页 V   1 2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4-06-07 03:13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