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链接:
#1
|
|
![]() 资深会员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180 注册: 2003-06-05 编号: 42 |
![]() EXIF: 1/400, F4, 0/3EV, ISO0, 7mm, @ 2011:04:01 09:26:18, Canon PowerShot G6 ![]() EXIF: 1/400, F4, 0/3EV, ISO0, 7mm, @ 2011:04:01 09:26:29, Canon PowerShot G6 ![]() EXIF: 1/800, F4, 0/3EV, ISO0, 7mm, @ 2011:04:01 09:26:59, Canon PowerShot G6 |
![]() |
![]() ![]()
链接:
#2
|
|
![]() 会员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724 注册: 2004-11-08 编号: 587 |
呵呵 原来普通话是这样叫的!
-------------------- 观鸟会-我们的精神家园
|
![]()
链接:
#3
|
|
![]() 资深掺和者 ![]() ![]()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0919 注册: 2005-06-26 来自: 厦门 编号: 882 |
好有特色的植物啊!
-------------------- 给我一双彩虹的翅膀,我要飞向那自由的天堂。
微信公众号:山鹰的自然行记 |
![]() ![]()
链接:
#4
|
|
![]() 超级菜鸟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429 注册: 2006-12-20 编号: 1850 |
余甘
目录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栽培技术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余甘又名油甘、牛甘,属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株高1-3m,果实球形、扁球形、梨形等,10-11月成熟,既可生食又可加工。 余甘 编辑本段 地理分布 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目前已引种到南非、肯尼亚、古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其中以印度和中国分布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是20世纪90年代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果树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部分省市已对余甘进行了较系统的资源调查、选育种、药效学及加工利用的研究,产品已远销国内外。福建、广东 、广西已有较大面积的栽培;云南省余甘产量居全国之首。但长期以来余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研究甚少,在贵州,基本还处于野生状态,虽资源丰富,但未被开发利用。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近年来,由于其开发利用价值逐渐被认识、重视,各地对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开展了一些研究,各地均选出了当地的最优品种。在加工方面,已开发出糖水余甘子罐头、盐水余甘子罐头、低糖余甘果脯、多味余甘果脯、余甘果浆、余甘果冻、余甘原汁、余甘浓缩汁、余甘果酒、果茶等,其中余甘果汁的开发利用在国内已进行了多年,但因果汁中含单宁较高,放置过程易产生沉淀;若加工处理不当,易导致V.c的大量损失,故余甘果汁至今未能大规模投产。国外如印度、马来西亚、古巴等,也正重视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印度更是由国家支持,选育良种,推广种植。 -------------------- Tel:18030039561/13063055297
|
![]()
链接:
#5
|
|
![]() 版主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8911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2 |
劲好呷!......
-------------------- 手持AK,深入丛林。乘风破浪,一如既往!......
Che! --- http://photo.qianlong.com/4505/2003-5-29/182@870066.htm |
![]() ![]()
链接:
#6
|
|
![]() FANTAST ![]() ![]() ![]() 组别: 版主 帖子: 2348 注册: 2003-05-31 来自: 昆明/厦门/香港 编号: 16 |
-------------------- 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是好人
|
![]() ![]() |
![]() | 简化版本 | 当前时间: 2025-09-04 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