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17 页 V  « < 11 12 13 14 15 >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媒体报道的关于鸟类的文章
燕鸥
发表 2008-06-10 02:44
链接: #241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act=p...f=2&t=25459
栗喉蜂虎返回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8-5-27


(荧屏传真)

在湖里墩上社附近的一座叫骑马山的小山丘,每年夏天都会迎来一群栗喉蜂虎在那里繁衍后代。栗喉蜂虎是鸟类世界中公认的“美人”,曾被评选为厦门市民最喜爱的五种鸟类之一。厦门的这处繁殖点据说是这种鸟在地球上最北的繁殖地。由于骑马山周边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人们担心栗喉蜂虎可能不再返回这里繁衍后代。今年5月,人们惊喜地发现,骑马山下又见成群栗喉蜂虎盘旋飞舞,在离开厦门9个月后,它们又返回了自己的习惯繁殖地,这足以证明骑马山一带的生态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也引发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思考。

5月12号下午,记者和厦门观鸟协会理事薛居峥一同来到栗喉蜂虎栖息的小山丘。爬上山坡上时,我们发现这里已经有人在观鸟。一位是将自己隐蔽得严严实实的观鸟爱好者石先生,他正在用高倍相机拍摄满天盘旋的栗喉蜂虎;另一位则是蹲坐在草丛里的外来打工者小文,他说,只是偶尔路过时看到,就被这种鸟的美丽震惊了。

外来打工者 小文:太漂亮了 就是想过来看一下 没事做时就过来了

栗喉蜂虎具有热带鸟类羽毛艳丽的特征:它的喉部是栗红色的,翅膀和背部是绿色的,尾翼是蓝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艳丽光泽。而且它的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等高难度动作。之所以被称作“虎”,是因它和老虎一样,也是食肉动物,蜻蜓、蝴蝶、蜜蜂、苍蝇等均是它们的盘中餐。

瑞景小学观鸟课程教师 胡震宇:包括它一些在空中飞行的技巧 吸引很多人 包括去年就有很多国内外的摄影师 都慕名而来 拍摄这个栗喉蜂虎 那目前来讲这个骑马山 因为去年担心它不会回来 但是今年它如期回来了

过去曾经有一些濒危的候鸟,由于越冬地点的生态遭到破坏而不再返回,现在骑马山附近正在进行大规模开的发建设,栗喉蜂虎却能够如期飞回厦门,这让观鸟爱好者欣喜万分,他们高兴的不仅仅是栗喉蜂虎的归来,而是在厦门,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得到协调处理。

去年夏天,观鸟爱好者发现栗喉蜂虎繁衍栖息的骑马山正在进行施工,眼看骑马山就要被铲平,在爱鸟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呼吁下,开发单位改变规划,保留这个山头,让栗喉蜂虎有个安家之处。

湖里高新技术园指挥部物业管理部经理 林来明:去年我们高新技术园了解到我们园区里面有这个栗喉蜂虎 这个讲起来是最漂亮一种鸟 那么我们也就决定说 把它所居住的这座山保留下来 这种保留实际上也就是秉持着我们一贯的做法 就是绿色 生态和环保这种角度 因为我们也打算说 我们现在一个计划就是说 这个园区打造成一个生态型的绿色高新技术园区 所以说保护这个栗喉蜂虎呢 也是我们的一个宗旨吧

今年,得知栗喉蜂虎返回后,林经理也十分高兴,他和同事们上山查看,当发现巢穴边的水坑没有水时,立即从几百米外引水过来,保证这里有充足的水源。

湖里高新技术园指挥部物业管理部经理 林来明:我们平时有跟我们这边的执法部门联系 对这个山上面 就是说 禁止一些外来人员在山上砍伐树木 第二就是跟边防大队特勤中队联系 由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巡逻 保护这些鸟类不受外来的一些干扰

骑马山要作为山体公园保留下来,栗喉蜂虎终于有了一个生儿育女的家,不过,这个家应该如何做到更加安宁,并且有足够的食物来源,这不免让爱鸟人士又有些担忧。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座栗喉蜂虎栖息的山头外围,都是在建或者待建工地,远远看起来,这座小山就像工地当中的一座孤岛。

厦门观鸟协会理事 薛居峥:原来周围有很多的农田 它(栗喉蜂虎)有食物 有水塘有水源 现在这些都已经没了

因此,薛居峥认为,要保护好栗喉蜂虎的栖息地,至关重要的就是应当保留这个山头的原生态,并让观鸟者保持一定的观赏距离。

厦门观鸟协会理事 薛居峥:实际上从我们这边的一个想法 我们可以向一些其他省份来学习 比如象(江西)婺源 他们发现一些特有物种什么的 他们就做了一些保护小区 这保护小区蛮有意思的 它专门为养一个东西来做这一块 我看这块地方的话 地方也不大 如果专门做一个保护小区 做一些围栏 把这些地方给它隔离开 这样的话 对它(栗喉蜂虎)来说有足够的繁殖空间和生活空间 我想会更好一点 保护一部分原生态的一些东西

中学生物教师李高雄向记者介绍说,与厦门一水之隔的金门,也有栗喉蜂虎的踪迹,这也成为两岸鸟类爱好者相互交流的热点,在如何保护栗喉蜂虎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金门的经验。

逸夫中学生物教师 李高雄: 现在(对栗喉蜂虎的)整个保护是归在金门森林公园 有一个管理处专门来管理这个栗喉蜂虎 应该说整个保护措施做得相当不错 现在在金门 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 像现在这个时间 都可以听到栗喉蜂虎悦耳的叫声

集美大学的石盛莉博士长期参与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她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湿地公园也能为骑马山的栗喉蜂虎提供食物来源。

集美大学 石盛莉博士:因为湿地公园可以说是栗喉蜂虎一个很好的觅食地 去年10月份的时候 我有到这边来观鸟 有一次一只猛禽飞过 我就看到有一群鸟飞过 大概60只左右 后来用望远镜一看 全部是栗喉蜂虎 所以栗喉蜂虎在骑马山繁殖完毕 小鸟出了巢以后 它就很可能扩散到我们的湿地公园来 筼筜湖在2007年我们厦门观鸟会的全年调查过程中 我们调查到有63种鸟类 湿地公园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调查到有95种鸟类左右 这95种鸟类中有大约四十种的样子 它都是喜欢湿地公园这样的生境 有大片的农地 有一些原生的森林

五缘湾作为岛内仅存的一处原生态湿地,拥有海景、内湖、田园、鸟林等七大资源,每年的3月,大批的白鹭在此筑巢、栖息、繁衍。这里还是冬季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的春秋两季,各种候鸟途径此地,都会在这里休整,这其中就有二十几种国家保护鸟类。生态湿地公园将保留原生的湿地生态环境原貌,观察的结果表明,正是保留了自然原生态,才让鸟类得以生存,可见保护原生态环境是保证物种生存和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和骑马山山体公园的建设,乃至于我们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如何保护原生态环境,将是最为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

集美大学 石盛莉博士:中国生态协会的理事长王如松说过 到底什么是生态 是不是蓝天 碧树 青草 就会是生态 他说那不一定 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观念 但是并不一定代表正确 像我们这样的人工草坪 他称之为绿色沙漠 大家想想看 我们的城市花坛 虽然有很多的花和草 但是很少看到很多的蝴蝶和蜜蜂在那里 这样的话我们的栗喉蜂虎过来时真的是找不着吃的 所以蜂虎在我们看上去不怎么整洁 不怎么美观的地方 却是很多的 而且这样比较杂乱的地方 也适合它们隐藏 躲起来 如果一览无遗的话 猛禽来了 它也没地方躲 (所以说保留原生态是最重要的?)是的 保留原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厦门是一座生态文明城市,我们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栗喉蜂虎如期返回厦门,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而五缘湾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修复后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证明了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建设当中,如何正确认识原生态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鸟类将与我们和谐共处。

记者汪丹飞,吴扬帆报道

(2008年5月26日播出)
网站编辑:杨丽清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6-19 15:23
链接: #242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617/2008...0617_601297.htm

饲料厂外鸟儿多 两小年轻张大网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6-17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早上7时许,两个小年轻买来四五十米长的网捕捉麻雀,路人报警后,两人空手弃网而去。
昨天早上7点多,火炬创业园北门旁边的正大饲料厂的仓库后门一带,麻雀成群飞来飞去。两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手拿着两根2米多高的竹竿,架起一张2米高、40多米长的大网。刚好路过此处的陈先生一看这架势,显然是要捕鸟,便上前劝告:“捕鸟是违法的!”两人不听劝,继续把大网架起来。陈先生就报了110。
林业人员快速赶到,发现两张大网被丢弃在地上,两只麻雀和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撞到了网上,动弹不得。林业人员撕破了好几处网眼,才将这3只鸟救了下来。
林业工作人员称,每天清晨这一带总有大量的麻雀,可能是附近的饲料厂撒落的饲料吸引了鸟儿前来觅食。
线索来自本报热线5589999
报料人陈先生 奖金3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6-24 00:13
链接: #243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act=p...f=2&t=25459

黑卷尾雏鸟倒挂树上3天 数十只大鸟盘旋苦救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6-23 08:00


厦门网讯 (记者 邵凌丰)7米高的树上,鸟巢里一条细细的红色尼龙绳绑住了黑卷尾雏鸟的一只脚。从20日算起到昨天,它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已经3天。

3天里,有很多黑卷尾大鸟盘旋在雏鸟四周,雏鸟自己也在努力,人们也希望它能“自救”。只是事与愿违。

昨天下午5点多,在南湖公园味道粥城门口的这棵大树下,林业工作人员接了几根长竹竿,连雏鸟带鸟巢,一并钩了下来。雏鸟还活着,只是脚已经被尼龙绳勒断了。

至于雏鸟能否存活下来,林业工作人员说,还要观察。

雏鸟倒挂 叫声凄厉

住在附近的老林说,20日当天,他像往常一样经过一棵大树,听到树上鸟叫得很大声。抬头一看,才发现有一只小鸟倒挂在树上——正好悬在鸟巢的外面,翅膀扑腾,打得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

很多人看到了同样的情景,但大家都以为,雏鸟能够“自救”。事与愿违,第一天过去了,雏鸟还是倒挂着。

大鸟盘旋 束手无策

第二天,21日,同样也有反常情况。

老林说,树上这种鸟平时见到像自己一样白头发的老人,都要飞近身来,扑腾几下。但奇怪的是,21日几乎没有老人被“攻击”。

老林经过时,又抬头看了看:雏鸟还是倒挂着,但和前一天比,身边多了十几只大鸟。“在雏鸟身边飞来飞去,还用嘴巴去叼雏鸟的脚。”显然绑住雏鸟的东西很难解,大鸟只是盘旋,却束手无策。第二天过去,雏鸟依旧倒挂。叫声小下去了,声音透着虚弱。

竹竿相接 救下雏鸟

第三天情况依旧。老林看不下去了,报了警。林业工作人员很快赶到现场。

爬树不太现实,林业工作人员小李拿几根长竹竿一接,伸上树枝间,轻轻捅捅鸟巢,待松动了之后,连巢带鸟,慢慢钩下来——由于害怕雏鸟从高空坠落,小李小心翼翼,救援足足进行了半个小时。下午5点半,悬挂了近3天的黑卷尾雏鸟,安全“着陆”。

尼龙绳子 缠断小脚

正像老林想的那样,雏鸟的小脚是被鸟巢里一条红色的尼龙绳缠住的。等救下来之后,小李发现,由于连日挣扎,尼龙绳越缠越紧,雏鸟的脚已经被勒断了。

小李把它带回单位,处理伤口之后,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老林说,希望雏鸟能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责任编辑:陈冰华 来源:厦门日报]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6-26 03:36
链接: #244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623/2008...0623_607392.htm

白鹭中暑从树上掉下来

作者:邵凌丰 王颖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6-23


--------------------------------------------------------------------------------

本报讯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王颖)王先生昨天开心不起来——他遇到一只从树上跌落的白鹭,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落地一个小时后,他眼看着白鹭死了。
树是芒果树,在虎园路的科技宾馆院子里,有三米来高。昨天12时30分,王先生经过这棵树时,一只白色的鸟从树上摔下来了。“眼睛老是耷拉着,一直趴在地上站不起来。可能是脚受伤了,也可能是中暑。”
王先生想让它休养一下。将鸟放进宾馆大堂内,给它安置了一个纸箱做新窝。又拿碗舀来清水,但鸟儿对水一点反应都没有。
鸟儿周身没有伤口,王先生也束手无策。他只好马上联系林业工作人员,希望能救活它。只可惜在林业局人员到来之前——即坠树后的一小时后,鸟儿闭上了双眼。
林业工作人员确定,这只鸟儿是白鹭,不排除是因为天气太热中暑虚脱而掉下树来。
(报料人:王先生 报料费:5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6-26 21:16
链接: #245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0624/2008...0624_608705.htm

小鸟掉队留路边好心人送到报社

这只灰背椋鸟休整后已飞走
作者:邵凌丰 施璐玮

厦门网[海峡网] 日期:2008-06-24


--------------------------------------------------------------------------------
上传的图片


这只小鸟样子十分可爱。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邵凌丰 实习生 施璐玮)一只灰色的小鸟在马路边蹦跳着,却很难飞起来。
市民方先生说,小鸟在马路上跳,偶尔挥动几下翅膀,也只能往前飞一小会儿,又掉落在地上。人来人往,小鸟又是“孤身”,方先生担心它受伤,把它带到了本报968820呼叫中心。
小鸟的精神状态的确不大好,喝水也只是拿嘴尖蘸几口,就又停在箱子的角落里,一动不动了。林业工作人员小李见到小鸟后说,这是一只灰背椋鸟。他告诉我们,这只鸟孤身出现在马路边确实有点不平常,因为这是集群活动的鸟类,时常出现的地点是农田周边的稀疏林地。小李判断,这可能是只掉队的鸟,可能是因为受伤,也有可能是因为精神状态不好,需要休整。果然,到了傍晚,灰背椋鸟又恢复了活力,自己飞走了。
小李借此机会提醒广大市民,鸟儿精神不振,展翅难飞,不一定就是因为受伤,很大的可能是在休整,这种时候,不出手抓它反而更好。
(报料人:方先生 报料费:5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7-12 23:09
链接: #246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709/2008...0709_629130.htm

白鹭受伤 飞到洗车场求助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09


--------------------------------------------------------------------------------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本报讯(文/图 记者 钟黛玲)昨天中午,槟榔菜市场对面的全兴洗车场内,突然飞来一只白鹭,一动不动朝着几个工人看。几个工人发现它受伤了,这才恍然大悟:白鹭不请自来,是来求助的。
昨天中午12点多,洗车场内有位工人刚停下手中的活,转身发现了场地上站着一只白鹭。白鹭把脖子都缩进身子里,无精打采,像是受了惊吓。可工人上前,它也不怕人,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朝前方看。工人们觉得奇怪,把它抓起来详细一看,才发现翅膀受了伤,血流不止,羽毛都被染红了一大片。
工人们觉得鸟儿可怜,却不知道怎么给它包扎伤口,就去对面菜市场买了些小鱼虾,让它先填饱肚子养足精神。面对美食,白鹭还是提不起劲,不吃也不喝。几个工人没辙,只好先将白鹭放进了一个临时找来的纸箱子里,并向林业部门求助。随后,林业工作人员将受伤的白鹭带回医治。
线索来自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5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7-20 03:38
链接: #247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news.xmnn.cn/xmxw/200807/t20080719_640462.htm

双狮山也发现有人设网捕鸟 乐园瞬间变陷阱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07-19 15:00


厦门网讯(记者 钟黛玲)东渡双狮山树木郁郁葱葱,背后又是储粮库,是鸟儿们最喜欢的地方。然而,最近有人竟在林中设网捕鸟,乐园瞬间变陷阱!

最先发现捕鸟网的是一位热心市民陈先生,他在附近的一家单位上班。近日早上8点左右,他透过单位的窗户,无意中看到对面山体上悬挂着几只鸟,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脚部被缠住了,在奋力挣扎。 陈先生非常惊讶,他仔细一看,发现原来困住鸟的是一张巨大的捕鸟网。这张网长达20几米,宽约两三米。陈先生不忍心看那些鸟在网中不断挣扎,可是周围行人很少,没人能救这些鸟儿,他打电话给林业110求助。陈先生认为,这两张捕鸟网可能已经布置多时了。

随后,赶到的现场的林业工作人员攀爬到峭壁上,把鸟网剪掉,并用小刀将网割开一个窟窿,将缠住的鸟从网中救出来。其中有只斑鸠因为挣扎过度,脚都被勒出血来。林业人员说,这种网的网绳细如蛛丝,一般肉眼很难发现。网就立在鸟的飞行必经之路上,无论什么鸟,只要陷入网中,如果没人解救,肯定难逃一劫。

此前本报曾报道,鼓浪屿上也有人用类似的网捕鸟。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线索来自本报热线5589999

报料人:林小姐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7-25 08:58
链接: #248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724/2008...0724_646209.htm

雏鸟半夜学飞坠地 少年双手捧回家

作者:钟黛玲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24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一只灰喜鹊雏鸟半夜10点多从树上掉落,被几个在白鹭洲公园游玩的少年捡到。昨日,家长陈先生把鸟儿转交给林业局工作人员,把它送回鸟巢。
当天夜里10点多,几个在白鹭洲游玩的少年突然听到草丛里不断发出“唧唧”的叫声。他们拿出手机一照,顺着声音一路找过去,在一棵树下的草丛里发现了一只雏鸟。雏鸟看到人围过来后,更是叫唤个不停。少年们看到鸟儿还小,毛都没长齐,十分担心它的安危,其中一个就把小鸟捧在手心将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家长按照鸟的模样,上网查鸟的名字和习性,想找食物喂养。但查来查去,还是弄不清楚这是一只什么鸟。他们只好先拿水和食物喂它,但小鸟不吃也不喝。隔天,他们只好打电话给林业110求助。
赶到的林业人员鉴定,这只雏鸟是灰喜鹊。林业人员在少年的带领下,来到白鹭洲公园,找到鸟儿掉落的地方。顺着边上一棵2米多高的树看过去,很快发现了树梢上的鸟巢。林业人员爬上树干,把鸟儿放回鸟巢里。“这只雏鸟应该是刚学飞行,不小心掉落的。这种情况应该把它放回去,这样才能成活。雌鸟发现它不见了,会再飞回来找它的。”
据介绍,灰喜鹊成年鸟体长约40厘米,头和后颈亮黑色,背上灰色,翅膀和尾巴呈天蓝色,下体灰白色。一只灰喜鹤每年可消灭松毛虫15000条左右,可以保护1亩松林免受虫害,是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50元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7-30 11:57
链接: #249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729/2008...0729_651963.htm

擅长飞翔 可惜白天视力差
猴面鹰闯进工地撞伤了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7-29


--------------------------------------------------------------------------------
本报讯(记者 钟黛玲)昨天下午3点左右,一只猴面鹰闯进一在建工地,不小心把自己撞伤,好心市民买了牛肉猪肉伺候,它都没胃口。
“扑通”一声,这只猴面鹰跌落在轮渡钻石广场工地上。正在作业的工人纷纷围过来看,这位不速之客长得很怪异,看起来像是只猫头鹰,可是又长了一张猴子样的脸,全身黑褐色,眼睛又深又圆,黄褐色的嘴喙不尖,灰棕色的面盘呈心脏形,浑身长满绒毛。
它跌落躺在地上动不了,不时发出怪叫声。工地负责人洪先生看到这只鸟长得这么怪异,比较少见,猜测可能是保护动物,就找了个鸟笼把怪鸟“安顿”下来,还到附近菜市场买来牛肉和猪肉。但美食当前,它却一口都不吃。无奈,洪先生只好打电话给林业110,转交给林业人员救治。
赶过来的林业人员一眼就认出这是只猴面鹰,主要是以鼠类、蛙、蛇、鸟蛋等为食物。猴面鹰是猫头鹰的一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林业人员说,这种鸟其实擅长飞翔,但一般只在夜晚活动,白天基本处在睡眠状态,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这只猴面鹰之所以受伤,可能是因为工地地面建筑物体很多,而它白天的视力差,就把自己撞伤了。至于这只猴面鹰为何白天跑出来,林业人员也不清楚。
随后,林业人员把这只受伤的猴面鹰带回去救护。
报料人林小姐,奖金30元
记者互动邮箱:
48483570@sina.com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08-04 08:49
链接: #250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0803/2008...0803_658028.htm

“白鹭食堂”边建人行桥

市民担忧:会惊扰它们进食吗?爱鸟人士说,白鹭对人很警惕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8-08-03


--------------------------------------------------------------------------------
上传的图片



筼筜湖管理中心准备在筼筜湖湖滨西路闸门处修建一座人行桥,将环湖的十几公里步行道全面打通。这一便民工程刚一动工,便引发广泛关注,很多护鸟心切的市民疑虑重重:如果这座桥建成后,人们跟白鹭的距离太近了,人行桥是便民了,但会惊扰了白鹭。
关于这座桥建与不建的争论在网上网下全面展开。


每天涨潮放水时 近百白鹭排队


一座步行桥的修建怎么会引起这样激烈反应的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步行桥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这里是白鹭们的“食堂”。
筼筜湖湖滨西路闸门处是整个筼筜湖的入水口,承担着筼筜湖湖水的更新任务。每到涨潮时分,闸门打开,海水滚滚而来,场面非常壮观。和海水一起涌进来的还有大量的鱼虾,是白鹭们最爱的食物。
周边的市民说,白鹭似乎深知每天涨潮放水的时间,每当这个时候,它们就会零零散散地聚集过来,排队站在出水口两侧的栏杆上,高峰期可达一两百只。
昨天上午10点左右,正是放水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近百只白鹭驻足在离闸门口约50米处的栏杆两侧,眼睛一直盯着翻滚的水面,当发现有鱼儿从眼前经过时,就猛地直冲向鱼,用嘴衔着鱼,然后迅速地飞到岸边的栏杆上,享受美味佳肴。
白鹭们排队进食的秩序很好,很少发生争抢打斗。不过,偶尔几只白鹭锁定同一个目标,最后的结果是,飞得最快叼得最准的,就是胜利者。那些落后的白鹭并不沮丧,它们飞回栏杆继续等待。一天4个小时的放水时间,它们的机会多的是。
自从闸门启用以来,这里就成了白鹭们的“食堂”。很多摄影爱好者专门蹲守在这里,捕捉白鹭们进食的画面。

上传的图片


人行桥施工期间 白鹭没有减少


饱受争议的人行桥就建在闸门的入口处,昨天上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工程开工没几天,工人们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筼筜湖管理中心谢天宏主任说,筼筜湖沿岸大部分已修建了人行道,但这条环湖步行道并不是贯通的,有几个点,人们只能绕行。比如湖滨西路闸门口的水面就把人行道隔断开来了。市民从西堤要走到湖滨西路的步行道上,只能从湖滨北路的大道上绕过去。
在市民们的呼吁下,打通环湖步行道的工程正式启动。闸口处的人行桥是整个环湖步行道畅通工程的一部分。
据介绍,这座人行桥长约20米、宽4米,工期3个月,预计10月底11月初竣工。
这座桥本身就紧靠闸门处,离白鹭们的觅食区大约50米左右。应该说,桥本身的建设对白鹭们的进食并没有太大影响。
记者昨天在施工现场看到,工程施工期间,现场的白鹭并没有减少,它们一如既往地在这里进食。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林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筼筜湖管理中心的要求,施工人员不许打扰进食的白鹭,同时在白鹭进食这段时间停止动作比较大的作业,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白鹭进食造成影响。
但问题是,桥建好后,人们从步行道上桥的时候,必须经过白鹭们停歇的栏杆,人行道和栏杆的距离太近了,人和鸟的距离太近了。走的人多了,白鹭们还敢停歇吗?
很多爱鸟人士说,筼筜湖的白鹭虽然不是很怕人,但对人还是很警惕的,它们一般会与人保持30米左右的距离。人进鸟退,人走鸟来。它们觅食的时候,最怕受到人的干扰。


拍白鹭的先生
提出两全其美的方案


昨天,记者在现场碰到了正在拍白鹭的周先生,听说这里要建人行桥,他建议说,可以在离闸门近百米的人行道旁设置人行长廊,并把人行道和旁边的绿化带互调一下位置。这样的话,白鹭们不易发现人,人也不易打扰鸟。不仅利于白鹭的觅食,也不妨碍市民的散步通行,还可以让市民近距离地观看到白鹭,将会成为厦门的又一道景观。
记者把周先生的建议反馈给筼筜湖管理中心,得到了一致肯定。谢天宏主任表示,这个建议很好,以前也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等人行桥建好以后,尽可能按照这个建议进行,设置人行长廊。
谢主任还表示,等人行桥建好以后,还会在两岸醒目的位置设立警示牌,提醒市民不要打扰白鹭觅食。
记者互动邮箱
0592xyn@sina.com
文/记者 徐雁宁 实习生 王绍亮 图/刘东华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11-05 09:01
链接: #251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32718
2008年观鸟节活动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云鹤
发表 2008-11-27 13:20
链接: #252


中级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6162
注册: 2003-06-10
来自: 厦门
编号: 54
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04...nt_13003740.htm


--------------------
mail:yunlihe2004@163.com
电话: 1598080993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云鹤
发表 2008-11-27 13:39
链接: #253


中级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6162
注册: 2003-06-10
来自: 厦门
编号: 54
http://news.qq.com/a/20081125/000610.htm


--------------------
mail:yunlihe2004@163.com
电话: 1598080993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12-25 08:23
链接: #254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筼筜湖西堤纳潮口人行桥投用 便于市民观赏白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刘东华)筼筜湖西堤纳潮口,现在还能见到白鹭觅食的场景吗?昨天中午,记者看到,这里依然是“白鹭食堂”。人们在人行长廊行走,白鹭们就在长廊外的栏杆上等待觅食,相距不过一米远,人鸟却互不干扰。

8月初,本报曾报道,纳潮口处要修建一座人行桥,将环湖十几公里步行道全面打通。这工程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市民担心:人行桥建成是便民了,但人们跟白鹭的距离太近了,会惊扰白鹭。  

于是,有读者建议,在离闸门近百米的人行道旁设置人行长廊,并把人行道和旁边的绿化带互调一下位置。这样,白鹭们不易发现人,人也不易打扰鸟。筼筜湖管理中心“从善如流”,很快对修建方案进行了调整。

近日,这座人行桥已投入使用,人行道旁的人行长廊也已经建成。周边的市民说,步行道打通后,白鹭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每天涨潮放水时间,白鹭们就会陆陆续续聚集过来,排队站在出水口两侧的栏杆上,高峰期可达一两百只。

市民兴奋地说,现在看白鹭更方便了,透过人行长廊的观察孔,可以近距离看到白鹭进食的全过程,人和白鹭的距离不到一米远,真是太奇妙了。

上传的图片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12-25 08:25
链接: #255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news.xmnn.cn/xmxw/200812/t20081224_845074.htm

厦门摄影家拍摄白鹭"鱼口夺食"照片获全国大奖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上传的图片



■鱼口夺食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一条大鱼跃出水面想吞食一条小鱼,一只白鹭飞过去,想鱼口夺食——这一精彩瞬间被厦门“鸟人”唐安捕捉到了,《鱼口夺食》由此诞生并夺得大奖。

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摄影大赛日前揭晓,《鱼口夺食》从8000多组图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惟一的“金飞羽”精彩行为组大奖。

在厦门生活8年的唐安,现在在上海工作,5年前加入厦门观鸟会。虽然身在上海,但每个月都要回厦门一趟,看看他牵挂的鸟儿。这张图片,是在筼筜湖西堤纳潮口处拍的。

据介绍,筼筜湖现有两个白鹭集中区,湖心岛是白鹭的夜栖地,西堤纳潮口则是白鹭觅食的地方。

唐安说,这张照片拍摄于2007年10月22日上午10点,是纳潮口进水时间。每到这个时候,生活在湖边的白鹭就会飞来觅食,一些大鱼也会聚集过来,不时地跳出水面吞食小鱼。不过,两者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比较难得,恰巧被他抓住了。

唐安说,这张照片给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厦门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鸟类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存环境。他走过国内很多城市,在闹市区能见到这种场景的城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12-25 08:26
链接: #256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news.xmnn.cn/xmxw/200812/t20081224_845076.htm

上万只鸬鹚来厦过冬 集美大桥边绵延数公里(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上传的图片


本报讯(记者 陈满意 实习生 刘肖凯)昨天上午10点多,市民刘先生欣喜地向记者报料:集美大桥附近的水面上聚集了成千上万只水鸟,绵延数公里。

刘先生说,上午去岛外送货,经过集美大桥靠近集美一端时发现,水面上黑压压一片,水鸟翔集,蔚为壮观。“它们一会儿排成一条线在水面低飞,一会儿又在空中聚集。”刘先生说,来厦门十年了,还没见过这种景象。

10点多他返回时,在集美大桥收费站附近的“群马雕塑”旁又看到了这群水鸟。“有成千上万只,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很大一片水域,只有一小撮不安分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可能是在猎食。”刘先生说,由于距离太远,他也没有看清楚是什么鸟。

不过,当记者赶到现场时,这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厦门一网站的网友“拖鞋向前冲”证实了刘先生的说法。他发帖说,昨天10点钟,从集美大桥一半左右的位置开始,成排的海鸟贴近海面飞行,接近大桥尾部的时候,聚集了一堆,看起来黑压压的。他特意说明:“是第一次看到能延续几公里的海鸟群。”

网友“戏弄人生”说,这些海鸟是从北方飞来的鸬鹚。厦门观鸟协会的江先生支持了这种说法。他说,鸬鹚冬季飞到厦门、金门一带越冬,夜宿金门,早晨飞到厦门沿海觅食,“每年都会出现这种现象,鸬鹚主要在集美大桥、杏林湾、九龙江一带觅食”。他说,鸬鹚喜欢在湿地或者开阔的水面,有防护林带,无人干扰的岛礁安家落户,在南方度过春天。厦门是鸬鹚旅途中歇脚的驿站和觅食区。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苇鹀
发表 2008-12-25 08:58
链接: #257


超级菜鸟
***

组别: 版主
帖子: 2429
注册: 2006-12-20
编号: 1850
引用 (燕鸥 @ 2008-12-25 08:23) *
筼筜湖西堤纳潮口人行桥投用 便于市民观赏白鹭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4 15:00
本报讯(记者 徐雁宁 摄影 刘东华)筼筜湖西堤纳潮口,现在还能见到白鹭觅食的场景吗?昨天中午,记者看到,这里依然是“白鹭食堂”。人们在人行长廊行走,白鹭们就在长廊外的栏杆上等待觅食,相距不过一米远,人鸟却互不干扰。

8月初,本报曾报道,纳潮口处要修建一座人行桥,将环湖十几公里步行道全面打通。这工程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市民担心:人行桥建成是便民了,但人们跟白鹭的距离太近了,会惊扰白鹭。  

于是,有读者建议,在离闸门近百米的人行道旁设置人行长廊,并把人行道和旁边的绿化带互调一下位置。这样,白鹭们不易发现人,人也不易打扰鸟。筼筜湖管理中心“从善如流”,很快对修建方案进行了调整。

近日,这座人行桥已投入使用,人行道旁的人行长廊也已经建成。周边的市民说,步行道打通后,白鹭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每天涨潮放水时间,白鹭们就会陆陆续续聚集过来,排队站在出水口两侧的栏杆上,高峰期可达一两百只。

市民兴奋地说,现在看白鹭更方便了,透过人行长廊的观察孔,可以近距离看到白鹭进食的全过程,人和白鹭的距离不到一米远,真是太奇妙了。

上传的图片



上次调查时,看到许多钓鱼者进入人行长廊的后面钓鱼,其中还有两位摄影者,干扰了白鹭觅食,真的希望筼筜湖管理处能维护一下,防止人员进入.


--------------------
Tel:18030039561/13063055297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8-12-25 17:40
链接: #258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news.xmnn.cn/xmxw/200812/t20081225_845816.htm

一对夫妇公然兜售野生鸟类 宰杀场面惨不忍睹(图)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08-12-25 15:00
上传的图片
EXIF: -, F-, -EV, ISO0, 0mm, @ -, -


这名男子正在兜售野生鸟类。



昨日,本报热线接到读者反映称,华侨中学门口一菜市场有人公然兜售麻雀等野生鸟类,且现场宰杀,场面残忍。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商贩们居然公开宰杀,这些麻雀及野生鸟类从何而来?他们是如何兜售的?昨日,记者进行实地走访。

宰杀场面惨不忍睹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位于思明区厦港街道厦港新村的这家农贸市场,在市场门口的公用电话亭旁,一男子以摩托车为摊,正在宰杀小鸟。记者走近一看,案板上正搁着几只宰杀好的鹌鹑,案板下压着满满一笼鹌鹑,地上则摆放着一笼斑鸠。

“要鹌鹑还是斑鸠?”记者凑上前,该男子立即笑脸相迎。他介绍说,鹌鹑每只3元,斑鸠则18元,“全是野生的,绝对正宗!”此时,恰好有顾客上门,只见该男子从笼中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斑鸠,麻利地揪住头部开始拔毛……一会儿,斑鸠的羽毛已被拔个精光,浑身血流不止,场面极其血腥。其间,不断有人前来购买,该男子忙得不亦乐乎,笼子里的斑鸠也渐渐减少。

记者佯称,比较喜欢麻雀。该男子当即介绍说,其妻正在附近摆摊,专门销售麻雀。

麻雀从龙海山区收购而来

记者几经辗转,上午10时许,在厦港街道沙坡尾社区中埔头巷找到了正在兜售麻雀的这名女子。在狭窄的巷子里,地上摆着两个笼子,一个装着鹌鹑,另一个则是斑鸠和麻雀。记者注意到,笼子里共有6只麻雀。

以为有生意上门,该女子显得非常热情,称麻雀每只3元。记者佯称,欲一次性购买20只麻雀,该女子表示,必须到周末才有货,“这些天比较寒冷,很难捕捉!”记者了解到,鸟贩夫妻均为漳州龙海人,其贩卖的麻雀等均由龙海山区收购而来。当记者提及贩卖麻雀是违法行为时。该女子回答说:“知道,偷偷卖的!”

森林公安将进行调查

昨日下午,记者把该情况向市森林公安局反映。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说,麻雀及野生斑鸠均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任意买卖。王先生表示,他们将马上采取措施,派人到现场调查,对该夫妇兜售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

此外,厦港街道沙坡尾社区居委会曾主任表示,对此现象,他们将立即向工商等相关部门反映,并全力配合,打击贩卖野生鸟类行为。

文图/本报记者 邱宝晖 实习生 梁均 王雅莹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燕鸥
发表 2009-01-10 22:20
链接: #259


火星人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501
注册: 2005-06-23
编号: 873
http://www.xmbirds.org/bbs/index.php?showtopic=33151&hl=


--------------------
烛火微光
shshl@126.com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云鹤
发表 2009-04-24 21:27
链接: #260


中级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6162
注册: 2003-06-10
来自: 厦门
编号: 54
菜农反感麻雀“辣嘴摧花” 原来意在吃虫并非吃花
编辑: 黄文水 刘志军 2009.03.30 15:00:00
  

麻雀爱吃虫子,可是,听说麻雀吃花吗?最近,同安不少菜农对麻雀很反感:馋嘴麻雀吃了四季豆新长的花,影响收成。

接到读者报料,昨日,记者一番调查发现,多数人认为麻雀背了“黑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图 黄文水 刘志军

麻雀啄过 花叶纷纷落地

“最近,四季豆陆续开花,多好的事啊,过不久就可以结果了嘛,不想花却让麻雀抢先吃了,实在太气人了。”同安万亩蔬菜基地的不少菜农抱怨。

“麻雀吃花,我家的四季豆损失可就大了。”大同街道下溪头村的老苏,种了1亩多的四季豆,他说,人在田里时,麻雀都敢来吃,“它们胆子大,在一块田里吃一会儿,又成群飞到不远处的四季豆田里,吃饱了才飞走。”

菜农苏乌沉也说,麻雀成群飞过来啄来啄去,还用嘴巴剪断了枝蔓和嫩叶,花和叶子纷纷掉落地上,看着心疼。

记者现场看到,相距不远的几块四季豆田,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不一会儿便停在豆田的架子和豆蔓上,叽叽喳喳的,人一靠近它们就起飞,看不清具体在田里干什么。地上有掉落的四季豆花和嫩叶,叶片上还有鸟粪。

菜农驱赶 有人撒网捕雀

菜农们觉得,麻雀偷吃豆菜花,影响了收成。于是,有的菜农找来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分散绑在田里。“风一吹,袋子晃来晃去,麻雀就不大敢来了。”菜农苏乌沉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效果不错。

一位姓陈的农妇则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农药:“防虫也防麻雀,不过快收成时就不能喷了。效果其实不好,麻雀吃了毒不死。”

有的村民甚至在豆田四周拉上一人高的细网。“麻雀笨,来了就撞上去,运气好的话,还能抓上几只。”一位菜农说,知道豆田里麻雀多,捕鸟的人跟着来撒网,一抓就是一群。

麻雀蒙冤 意在虫不在花

麻雀真是来吃四季豆的花吗?爱鸟人士颜先生替麻雀抱不平。他说,麻雀被冤枉了:“嫩叶容易长虫,麻雀来吃虫子并非吃花,不过吃虫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少部分的花。”他说,尽管如此,麻雀还是有功劳的,“损伤了5%的花,却避免了95%的花暴露在虫口之下。”

颜先生说,掉少部分的花,对四季豆生长是有好处的,“花开得太多,总会自然淘汰掉一部分,这样才能确保质量”。他认为,菜农们的认识有偏差。不仅如此,“可能还受到捕鸟人误导,称麻雀有害会吃花,捕鸟人才能在菜地上张网捕鸟。”

同安对野生动物颇有研究的曾清泉表示:“麻雀吃花第一次听说。”他说,麻雀嘴巴很硬,脾气也暴躁,吃虫的同时,完全可能误伤花,其意在虫而不在花。

曾清泉说,麻雀属杂食性鸟类,通常吃虫子和少部分树籽,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村庄有后山的地方,就会有麻雀。同安农业局的专家也认为,麻雀一般是不吃花的,就是饿的时候会吃一点四季豆嫩荚。

提醒: 麻雀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因此,任何捕杀、销售和食用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
mail:yunlihe2004@163.com
电话: 15980809930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17 页 V  « < 11 12 13 14 15 >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7-07 13:30
闽ICP备1703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