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欢迎您, 论坛游客 ( 登录 | 注册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 第三十三块铭石
山娃子
发表 2007-04-28 16:19
链接: #1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468
注册: 2003-10-20
编号: 195
第三十三块铭石

                ·廖 康·

  强烈的冲击波再次袭上心头!第一波是赵承熙在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开枪杀人,三
十二位师生死在他枪下。第二波更强烈——追悼会上,在维州理工大学的中央广场不
仅安放了三十二块半个足球大小的花岗岩,悼念无辜的死难者,而且还有第三十三块
同样大小的花岗岩,悼念赵承熙。他的铭石和其他人的铭石一样,在剪成VT模样的
桔黄色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在铭石旁边也放着玫瑰、百合
、康乃馨等鲜花和紫色蜡烛。在鲜花中还有一张便笺,上面写着:“希望你知道我并
没有太生你的气,也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痛心。
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没有任何人比死难者的家属和维州理工大学的师生
更有权利、更有理由愤恨,但是他们默默地向三十三位死者志哀,悼念的钟声也敲响
了三十三下,放飞升向天空的白气球也是三十三个。

  杀人者和死难者同样得到悼念,这对许多中国同胞来说是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
。甚至我的一位在美国生活了近半生的好友也说:“我心中感到的是忿忿不平。他杀
了那么多人,他是个罪人。不能把什么罪恶都归咎于社会。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对自
己的行为负责。一个社会不能对所有的私人行为都负责。现在你悼念他,将来就要悼
念更多的杀人者。这个社会这样做,就要准备好以后出现很多效仿事件……我尤其不
能容忍,也不能理解把他和其他无辜的死者一起悼念的做法。但他的家人值得同情,
非常值得同情……善良是一种美德,但过分的善良则是愚蠢。愚蠢的人和愚蠢的社会
最终会受到自己愚蠢行为的报应。”

  我尊重我朋友的意见,但我更尊重受难者家属和维州理工大学师生的做法。他们
的做法反映了基督教文化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博爱和宽恕。他们为赵承熙安置的第
三十三块铭石有助于人们铭记:我们有一个兄弟被忽视了,生了病,缺少帮助,走上
了歧途。这第三十三块铭石有助于消解心中的怨气,有助于培养仁慈和善良,有助于
减少同类事件。受难者家属和维州理工大学师生的做法,不会像农夫温暖冻僵的蛇那
样反被毒蛇咬死,而会温暖无数本来有可能变得冰冷、变得麻木,甚至狠毒的心。善
良也许不总是得到善报,但善良是永远也不会过分的。善良有时可能显得愚蠢,但这
种若愚的大智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我不信教,但是我能够看到许多宗教都有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也赞同基督教的
某些教义和原则。“你不仅要爱你的邻人,还要爱你的敌人。”关于人道的教导,我
认为,没有谁的话比耶稣基督的这一教诲更具真理,意义更重大。我们都懂得“冤冤
相报何时了”的道理,这一朴素的认识其实已经含有耶稣基督的教导基点:仇恨滋生
仇恨,打冤家永无止息。只有原谅、宽恕,才能结束仇杀。耶稣基督更进了一步,我
们还要真诚地爱敌人,才有可能终止人类冲突。这似乎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但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实现过这一理念。

  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不久,两个日本人到中央民族学院来谢罪,震惊了所有听到此
事的人。他们在侵华战争中曾将一位年轻的中国学者吊起来毒打,那位学者念叨着:
“主啊,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开始,那两个日本兵还狂笑,还
是不停地殴打,但这位学者始终真诚地说着同样的话。突然,他们住手了,流泪了,
把学者放下来,问了他姓名,道了歉后离去。四十多年后,他们找到了这位已经成为
老教授的学者,当众道歉,痛哭流涕,并告诉大家,他们从那一刻起便皈依了基督教
,再也没有犯过恶行。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中日友好尽力。

  如果这种事情太少见、太个人,我们不要忘记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进行的不抵抗
、不合作运动。面对英国殖民者的残暴镇压,圣雄甘地号召人民勿以暴力抗恶。当一
些人不理解,违反了他的教导,他便绝食,用惩罚自己来教育别人。圣雄甘地以他个
人的强大感召力,硬是把不抵抗、不合作的观念推广开来,领导印度人民持续不断地
用仁慈与英国殖民者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马丁·路德·金博士效仿圣雄甘地,
在美国坚持采用和平手段,开展民权运动。他自己虽然牺牲了,但他推动的民权运动
终于成功。近代这些历史事件生动地向我们表明了善的力量和爱的作用。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用天灵盖来迎接狼牙棒,还口口声声地
说我们爱敌人,以此来感化敌人。然而,要想根本解决人类冲突问题,如若舍除“爱
你的敌人”,我们的确别无出路。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核武器的能量足以杀死地球上
每一个人五十次还有余。如果我们不肯宽容,坚持为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奋斗,为不
同的宗教信仰奋斗,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血战到底,那就必然要
导致全球性的毁灭,必然要导致人类这个物种的灭绝。我们面临的已经不再是耶稣基
督时期犹太人所面临的,如何与罗马统治者斗争的局部种族与宗教问题,而是全人类
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要以为苏联解体了,民主战胜了共产,人类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我们已经看到现代宗教和种族战争的可能性。核武器,这柄悬在我们每一个人头上
的当代达摩克里斯之剑,仍随时可能落在我们项上。如果我们不学会如何抛弃前嫌和
分歧,不学会在原子时代如何共存,不学会如何爱我们的敌人,我们就只有和敌人在
这条死路上同归于尽。

  学习这些观念,不仅是在课堂里抽象地、泛泛地开展,也要在生活中具体地,一
点一滴进行;不仅是在教堂里宣讲,也要在实际情况中身体力行。我们应该还记得,
一九九一年万圣节卢刚在艾阿华大学杀人事件发生后,那可怕消息的强烈冲击波令很
多中国学生焦虑,生怕美国人对我们产生成见及歧视。很多人愤怒声讨卢刚,认为他
十恶不赦,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鞭尸三百。然而,艾阿华大学和一些美国人却写信
给卢刚的父母和姐姐,表示悼念和安慰。很多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切
身体验到这种人道主义做法的感召力,我们称之为第二冲击波,大家都觉得比第一冲
击波来得更加强烈,更引人深思。我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都因此而改变了以前那
种爱憎分明的观念;多了一分爱,少了一分恨。

  这种改变会鼓励人们杀人吗?会鼓励人们效仿犯罪吗?不,我实在看不出来,博
爱与宽恕怎么可能鼓励滥杀无辜?我以为恰恰相反,有心犯罪者,如果其良心未泯,
看到人们以德报怨,也许会有所触动而放下屠刀;至少,他们没有理由更加凶猛地挥
刀砍杀。当然,对于神志不清者,本来就无法理喻,他们需要的是专科医疗,如赵承
熙。从已经报道的情况来看,他小时候就患有自闭症,后来发展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这类病患者往往有严重的抑郁和自杀倾向,他们的思维方式混乱、荒谬,与常人大
不相同,他们的犯罪动机也很难分析。大家关爱他们也许还是无助于事,但至少可以
及早发现问题,建议治疗,而不是无人理睬,任其恶化。

  正如赵承熙的同学芭芭拉所说:“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
,我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另一位同学大卫说: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
生变得更好。”宽恕赵承熙的意义正在于此,人死了,不能复生,但我们活着的人应
该从这件悲惨的事件中学到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像赵承熙的同学这样少一分冷漠,
多一分博爱,我们难道会鼓励嗜杀吗?不,我们只会减少悲剧。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师生和死难者家属决定在追悼会上安置第三十三块铭石,悼
念赵承熙,这是因为,他虽然犯下残忍的罪行,但学校和社会却没能对精神有问题的
这位病人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心理咨询,对此感到遗憾,同时也是为了安慰赵承熙的家
人。他们正经历着双重的痛苦——既失去了亲人,又因亲人犯罪而内疚。吊唁的人群
中有一个叫瑞切尔的三年级学生说:“赵虽然很可恶,但他的家人真可怜。”该校毕
业生比尔苦涩地说:“赵也是人啊!”三十三个气球在空中消失后,学生们抱头痛哭
。一位叫克里斯的研究生看着赵承熙的铭石说:“他也是我们的同学,我校一共有三
十三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哀悼。”学生们制作的网络报纸p
lanetblacksburg还陆续登载了安慰赵承熙家人的文章。他姐姐赵善
敬20日公开发布了道歉信。在回帖中,一位名为凯西的网民安慰她说:“这不是你
或你家人的错。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一位名为克里斯蒂娜的网民表示:“为了
向遇难者家属致歉,赵善敬勇敢地站了出来,我向她表示感谢。赵家人也在我的祈祷
名单中。”

  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这第三十三块铭石不仅悼念了赵承熙,更重要的是,它
还激发了人们的博爱,让人们变得更加善良。死者已逝,不能对所犯罪行再负责任或
接受惩罚。对赵承熙的指责和诅咒,他既听不见,也于事无补。唯一有意义的是教育
生者。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减少这类事件?如果这类事件在身边出现,我们该如何应
对?而且,由小见大,由个人见国家,国际间的事务是否可以像人际间的事情一样,
依照同样的道义原则来处理?不要以为人类的凶残是无底的。最残暴的民族大概莫过
于以观看角斗士搏杀至死为娱乐的罗马人了,他们对早期基督徒的镇压和屠杀惨烈至
将活人喂食于狮虎,长达三个世纪之多。但是基督徒们谨遵耶稣基督的教导,坚持和
平斗争,不以暴力抗恶,三百年来,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心,终于令罗马皇帝康斯坦丁
接受基督教为国教。虽然基督教成为政统以后,有些时期,教会又反过来打压异教,
迫害无辜,如十字军东征和诬陷、捕杀巫婆。但是,在广大人民中,基督教的博爱并
没有消亡。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师生和死难者家属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的人
道主义就凝聚在这第三十三块铭石上。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田︱田田| ╰--------
╬╬╬╬╬╬╬╬╬╬╬╬╬╬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岩鹭
发表 2007-04-28 16:59
链接: #2


版主
***

组别: 版主
帖子: 13982
注册: 2003-05-31
编号: 18
很值得借鉴。
而今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偏向,对一些书没读好而调皮的学生,社会很早就抛弃了他们,其结果可想而知。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小小隼
发表 2007-04-28 18:56
链接: #3


资深菜鸟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2033
注册: 2004-09-25
编号: 526
作者虽言不信教,却对基督教很有偏爱。大概作者非国人,未读《论语》、《道德经》之书;若谈博爱、宽恕、善良,我们的论著、思想、实践,不少不晚于某些教义。我们是在摒弃什么,追求什么呢?
爱、恨,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我们不能舍爱存恨,也不能舍恨存爱。如果你对放下屠刀的人还心存怨恨,那你错了;如果你对拿屠刀欲杀人后快的,还不心存戒备,那你也错了。赵承熙已经死了,我们可以在他的墓碑上写下宽恕。但是,如果他现在还是持枪怒人群,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也许大家已经忘记几年前在中国的某校园发生的类似事件。几年过去了,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当时讨论的贫困生问题、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等等。


--------------------
点滴关爱我的大自然母亲!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泽雉
发表 2007-04-28 19:21
链接: #4


普通会员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803
注册: 2005-08-24
编号: 970
引用
我们应该还记得,一九九一年万圣节卢刚在艾阿华大学杀人事件发生后,那可怕消息的强烈冲击波令很多中国学生焦虑,生怕美国人对我们产生成见及歧视。很多人愤怒声讨卢刚,认为他十恶不赦,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鞭尸三百。然而,艾阿华大学和一些美国人却写信给卢刚的父母和姐姐,表示悼念和安慰。很多中国学生,包括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切身体验到这种人道主义做法的感召力。


卢刚开枪杀死的是他的同学山华林和三位教授及副校长安.柯莱尔。下面就是惨案发生三天后,柯莱尔副校长亲人们写给卢刚家人的信: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人,邻居的大人和孩子们,她遍及各国的学术界的同事`学生`朋友和亲属。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分担悲痛,也一起分享了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

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她也会希望是这样的。

——诚挚的安.柯莱尔博士的兄弟们弗兰克,迈克,保罗.柯莱尔”


--------------------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马太福音》第六章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山鹰
发表 2007-04-28 20:58
链接: #5


资深掺和者
***

组别: 正式会员
帖子: 10919
注册: 2005-06-26
来自: 厦门
编号: 882
中国的古代圣人们说“有教无类”,人家才是真的这样做了。希望我们也能有一天。
三十三块石头,多出的这一块正是我们很多人心里缺少的“理智和宽容的凝结”。


--------------------
给我一双彩虹的翅膀,我要飞向那自由的天堂。

微信公众号:山鹰的自然行记
Go to the top of the page
+Quote Post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
1 位会员正在阅读此主题 (1 位游客和 0 位隐身会员)
0 位会员:

 



RSS 简化版本 当前时间: 2025-09-28 04:37
闽ICP备17030331号-2